狂人日记课件

合集下载

2016春高中语文 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2016春高中语文 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狂人日记
走近鲁迅
狂人日记
鲁迅(1881-1936), 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 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 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号豫山,后 改名为周树人,改字樟寿,号 豫才。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 为笔名,是中国的文学家、思 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狂人日记
C.gōng/gōng xié/jié fáng/fáng D.hèng/héng xuàn/xuàn qiǎng/qiǎng
下面语段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对于一些事情,众人莫衷一是,他处理起来往往雷厉风行, 看起来好像是不容置疑,其实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不
管什么身份的人,也不管和他是什么关系,只要是犯错,
狂人日记
名言警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 自弃者的话。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 作上了。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 异于谋财害命。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 缺点。
合作探究
对于这一个有着长久 “吃人”历史的社会,周围 的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历史与 社会的的,而狂人又是怎样 对待的?
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对待这样的一个历 史、社会的?
P40
“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 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 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 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 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值得同情的!? 不论贫富亲疏,甚至骨肉之亲的大哥都仇视他,
想吃掉他,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小 动作皆包藏祸心。从医学角度看,这种处于反 应性妄想之中,对周围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 物特征而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 或怀疑有人侮辱他,就是“迫害狂”的病症。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 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 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 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 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 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 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 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 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 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 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 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 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 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的结构:
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一至三节)
2、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吃人的威胁(四至十节) 3、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最后三节)
主题:
批判和揭露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歌颂先知先觉者的形象 寄希望于孩子、于未来
艺术鉴赏:
本文与前三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
1、没有情节链,狂人心理意识的流动 2、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方式 3、日记形式 4、文言小序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 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 • 笔名“鲁迅”首次出现于中国文坛
合作讨论:
1、何谓狂? 疯子,精神上不正常的人 2、为何狂? 认为被人要吃自己 3、怎样狂? 精神错乱、心理变态、主观臆想 4、真狂乎? 头脑清醒,先知先觉者形象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目 链
度的启蒙者。

拓展 探究
“狂人”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
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
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包含着许多
深刻的真理。“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凡事喜欢寻根究底,
而且对问题有着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
栏 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狂人”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清 目
醒。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的同时,还能分辨出食人者
链 接
的种种类型。
拓展 探究
“狂人”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
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
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
链 接
感情。
拓展 探究
(2)阅读小序,并说说小序有什么作用。
提示:介绍了狂人的病症(迫害狂、臆想症——有人要吃他);说 栏 目
明了小说的由来(来自一篇日记);交待了小说的目的(供医家研究)。 链 接
拓展 探究
(3)试总结一下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栏 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 目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
链 接
拓展 探究
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词句
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课件:第4课《狂人日记》 (共30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课件:第4课《狂人日记》 (共30张PPT)
狂人日记
鲁迅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
鲁迅1902年1月 毕业于南京矿物 铁路学堂,4月 赴日本留学,入 弘文学院。学时, 鲁迅毅然剪掉发 辫,拍摄了这张 照片,并赠许寿 裳。
百草园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初名周樟 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学习。1904 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学(详见 《藤》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 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 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 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 墓题字。鲁迅被誉为“民族魂”。
(吃人问题的提出) 发展: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 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吃人问题的深化) 高潮: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 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
(吃人问题的反思) 结局:结论。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 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对未来寄托希望)
(3)虚幻的感觉。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
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 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狂人是精神病患者,他有着变态 的心理,混乱的逻辑,虚幻的感觉; 但他的所作所为又表现出他是一个封 建文化的反抗者,是一个开始觉醒的 知识分子,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勇 敢的战士。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狂人日记》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狂人日记》课件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
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
一篇现代型短篇白 话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 创作的开端。
(一)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二)吃人意象的演变
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 传统(题叙、第1——3段)
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 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 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
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构成 小说的骨架、血肉
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构成 小说的灵魂
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三)狂人的形象
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 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
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 战士的形象。
(四)“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
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
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 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 识流向 更有真实感 “迫害狂”作为叙述主体
想投异路 报效祖国 弃医从文
东京 搞文艺
唤民众
北京 抄古碑
泻忧闷
北京 应索稿
挥战笔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鲁迅的思想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 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 造思考的切入点。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02
内容简介
作品简介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 中国现代童话。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 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 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 文学作品之一。
作品简介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 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 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 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 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 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 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出自《表·译者 的话》)
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 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 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小说简介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篇白话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此后陆续创作了《孔乙 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 编》。
《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 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 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 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 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作品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 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 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第1课《狂人日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第1课《狂人日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就是说他曾经做过打破封建传统活动。他还清楚的记得 徐锡麟的牺牲,这就说明他在发狂以前是一个革命者,而且 曾用当时革命者眼光来观察事物。迫害狂的病因总是与患者 受过迫害或者有受迫害的可能相联系的,他得病自然与他从 事革命活动有关,他是因为革命才被逼成疯子的。这样,在 这个狂人的性格中,就有了既是疯狂的迫害狂患者,又是清 醒的革命者的两种特征。
• 2.独特的心理描写。
• 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 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 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 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 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 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 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 主义手段。
•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 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无论是“很的月 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 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 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 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 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 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 扼杀。
3. 开处方
• 在毕淑敏的《红处方》中:“我希望您能在一 个清风拂面的早晨开始阅读,因为那个时 刻的神经比较坚强;我希望您在傍晚合上书 本之后,迅速离开我所描绘的那家医院, 返回到亲人们中间: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 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索……”
• 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不尊重人,不 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是一种群体的“伤 天害理”(从对吃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 了广大的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 是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的弊 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重要的文学经典
狂人日记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价值 和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狂人日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开创的文学流 派和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和作品。
作品评价与争议
01
作品评价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目录
• 引言 • 小说内容概述 • 狂人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赏析 • 作品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引言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 会的末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 化,国运衰微。
文学背景
白话文运动正在兴起,白话文学 创作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狂 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C
故事发展
狂人因不满官场腐败和民族危机,开始了一 场寻求真理与光明的旅程。他游历各地,目 睹了社会的黑暗与苦难,逐渐认识到只有通 过革命才能拯救国家和人民。
结局
狂人最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共同投 身于推翻清朝的革命事业。
D
人物关系
01
狂人与他的家人
狂人的父母和妹妹,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张,因为狂人经 常为了正义事业而忽视家庭。
02
狂人与他的朋友
在旅途中,狂人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 为革命事业奋斗。
03
狂人与他的敌人
狂人在官场和民间都遭到了许多敌人的阻挠和陷害,他 们试图阻止狂人的正义事业。
主题思想
反对专制与腐败
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
小说通过狂人的经历,揭示了清朝末 年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呼吁反对专制 统治,实现民主与自由。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 对人的残害。荼毒生灵最终的指向 不仅是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和它所赖 以存在的腐朽思想的专制,而且是 生灵们在长期愚民思想中的沉睡, 并由此形成了愚昧的积习。
他们不仅残害了那些饱受压迫、忍辱负 重的下层人民,而且杀害了那些优秀的觉 悟者和启蒙者,象夏瑜等人(铁屋子中的 呐喊者)。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 是不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 现。是一种群体的“伤天害理”。从对吃 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了广大的 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是 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 的弊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
任志强:只给富人盖房
• 任志强‚狂语‛:中国就应该分‚穷人区‛、‚富 人区‛!‚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 • 2006年2月,在上海举办的一个房地产论坛上,任 志强说:‚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很正常。‛ 此言一出,任志强立马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对立面。先 是媒体的口诛笔伐,后是网友的跟帖声讨,尤其是潘石 屹对他的抨击,更是把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潮。任志强 依然理直气壮:‚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 因此房地产品牌就应该具有暴利。‛‚我没有责任替穷 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我是一个 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 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 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聚焦中国狂人:离经叛道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自古,“狂”在汉语里少有褒义;而今,中国却是 “狂人”辈出。他们不断冒出新观念,或离经叛道,挑战 常人行为惯势,或语不惊人死不休,天下舍我其谁。他们 也因此成为媒体、网络、百姓茶余饭后最挣眼球的“名 人”。 • 聚焦这些“狂人”,并不是为了掀起话语的“风暴”, 而是希望穿过这些狂言的尘烟,还原一个个鲜活生猛的个 体:地产商人、文人学者、“胡润榜”富豪、“80后”作 家,不管他们是否承认自己是“狂人”,也不管他们是否 狂得有理有据,他们犀利的锋芒还是划开了一道口子,让 人直面差异,撞击问题,甚至重新反思虚躁的社会人心。 • 当探照灯打在这个群体时,你会发现些许共性:胆大、 任性、重名声,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似乎都有“站得住” 的底气,但从不谦虚,其“狂”法也各有千秋:任志强只 给富人盖房子,郝劲松却为5角钱状告铁道部;七十多岁 的李敖以文章为傲,二十出头的韩寒却得意于天赋、自立 而否定校园教育。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狂人日记(B)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狂人日记(B)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半个世纪以前,发出了来 自铁屋的呐喊,开辟了我 国小说发展的新时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18 岁前先 后在家塾和三味书屋读书 , 1893 年到南京求学 , 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 。 鲁迅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他在《自题小像 》一诗中表达了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在这种情感驱使下 ,鲁迅为了中国的维新而去 日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回国后奋身投入了辛亥革 命的宣传活动,甘当新文化运动的一名小卒,20年 代后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大声呐喊。
能因某一事物特征而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
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就是“迫害狂” 的病症。

作者为何冠之以“狂人”而非“疯子”? “我”不但怀疑周围的人,居然还试图改变它
2、“狂人”是怎么产生别人要吃他的想法 的? 先是觉得大家都仇视自己,然后因街上一 个女人打儿子时说的“我要咬你几口才出 气”而受到触动、“启发”,接着由听说 佃户吃了恶人的心肝而推论“他们会吃人, 就未必不会吃我”,“我也是人,他们想 要吃我了”。而且他还找出了别人要吃自 己的理由—— ①曾踹了古家的簿子(古旧先生的陈年流 水簿子); ②好人可以被翻作恶人; ③古来时常吃人:“易子而食”、“食肉 寝皮”,“易牙蒸子”、徐锡林(麟)心
1、关于“开山作”有哪些相关的知识点?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奠定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
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
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笔名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04 《狂人日记》的影响与评 价对后世文学的影响01源自开启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先河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后来的白话文
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02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和日记体的叙述方式,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和家族制度的腐朽,对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个人创作生涯的代表作
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狂人日记》充分展现 了鲁迅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是鲁迅创作生涯 中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狂人日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读者与批评家的评价
读者的高度认可
《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 高度评价,成为了一部广为人知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封建制度的必然衰落和民主思想的必然胜利。
个体的责任与担当
强调个体在推动历史进步和实现人性解放中的责任与担当。
03 《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叙事方式
倒叙和插叙的运用
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故事 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非线性叙事结构
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将现实与 梦境、回忆交织在一起,营造出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反思社会现象
通过《狂人日记》中对封建礼教 的批判,引导现代人反思当今社 会中存在的问题,如道德沦丧、 拜金主义等。
倡导人文关怀
作品强调尊重个体生命和尊严, 呼吁现代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弘 扬人文关怀精神。
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创新文学形式
作品采用日记体的写作方式,为现代 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形式。

《狂人日记》课件(共19张PPT)

《狂人日记》课件(共19张PPT)
仿佛;很像。21世纪教育网 • 刽子手: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②比喻屠杀人民的人。
• 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 恨。
• 祸祟:灾祸。
• 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
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学术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
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狂人日记》的意义
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
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是鲁 迅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 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
一、正字音
撮(cuō) 簿子(bù) 枷(jiā) 獠牙(liáo) 刽子手(guì) 肥瘠(jí) 鬼鬼祟祟(suì) 戕(qiāng) 掣(chè) 痨(láo) 蘸 (zhàn) 舐(shì) 佃户(diàn) 椽(chuán) 洽(qià)
剖析: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皇帝”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
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记载 易子而食;
剖析: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
宛然:①委曲顺从的样子。
• 劝勉:劝导勉励。 • 牵掣:牵制;制约。 • 痨病:中医指结核病。
• 佃户: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 椽子:放在檩子上架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三、整体结构感知
一层(题序、第1——3段) 《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 是缺点。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狂人日记
16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
一篇现代型短篇白 话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 创作的开端。
17
创作背景
《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4 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家,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狂人日记

鲁迅的作品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16部,被誉为 “匕首”、“投枪”。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 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13
泫然泪下/目眩 牵强/强词夺理
A. wēi/wéi zhào/zhào chā/chà B.shà/chà xuān/xuàn bó/báo
C.gōng/gōng xié/jié fáng/fáng D.hèng/héng xuàn/xuàn qiǎng/qiǎng
9
下面语段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从日本回国后,鲁迅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 一度失望而沉默。正当鲁迅埋头在中国古文化中消 沉的时候,正当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 焦虑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 帜,使鲁迅走出沉默将已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 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与《新年青》 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 社会提出了挑战。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 人日记》。
鲁迅的思想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
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 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14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
4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迥.(jiǒnɡ) 消息渐阙.(quē) 彷.徨.(pánɡ huánɡ) 颇.(pō) 踹.(chuài) 佃.户(diàn)
5
刽.子手(ɡuì) 瘠.(jí) 寝.(qǐn) 舐.(shì) 嚼.烂(jiáo) 面面相觑.(qù) 门槛.(kǎn) 掣.(chè) 桀.(jié) 痨.病(láo) 呓.(yì)
选修5 短篇小说欣赏
1
小测 回顾小说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大要素是? 2、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3、情节的组成部分为? 4、情节作用是? 5、小说刻画人物一般从哪四个方面进行? 6、小说人物刻画的作用是? 7、环境,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
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哪两个方面。 8、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15
狂人日记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 暴自弃者的话。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 工作上了。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 无异于谋财害命。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6)祸祟:灾祸。 (7)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 (8)劝勉:劝导勉励。 (9)牵掣:牵制;制约。
8
三、小试牛刀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逶迤/韦编三绝 号召/诏书
反差/相差
B.歃血/刹那
煊赫/渲染
厚古薄今/薄饼
C.女红/股肱
采撷/反诘
不妨/妨碍
D.骄横/横行
)
对于一些事情,众人莫衷一是,他处理起来往往雷厉风 行,看起来好像是不容置疑,其实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
的。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也不管和他是什么关系,只要 是犯错,他都能够一视同仁,决不偏袒谁。而他又是一
个慷慨大方的人,对贫苦的乡亲们从不吝啬,尽自己最 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A.莫衷一是 B. 雷厉风行 C. 不容置疑 D. 一视 同仁
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不 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与语境不符。 雷厉风行: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 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 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10
6
二、 明词义
(1)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辞。 (2)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 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 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 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 (3)撮录:摘录。 (4)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摸 摸,不光明正大。
7
(5)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 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小说人物刻画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
发展、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 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渲染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为人物的出场做烘托),塑造了人物形象(反映了人 物的心理状态),揭示(深化)主题。
狂人日记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狂人日记
11
狂人日记
鲁迅(1881-1936), 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 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 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 坊口。
原名周樟寿,号豫山, 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樟寿, 号豫才。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
迅”为笔名,是中国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
18
创作背景 心路历程
绍兴 为父病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四处忙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 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 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南京 求新知 抉择学医 报效祖国 开眼界 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的梦很美 满, 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诊 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2
回顾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的三大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
记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环境)
情节的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情节作用:
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3
小说刻画人物一般从 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四个方面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