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2023年小学美术(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2023年小学美术(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2023年小学美术(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2022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A.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B.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C. 注重知识传授D. 强调实践性与创新性答案:C2. 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拓展答案:D3. 在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中,以下哪个不属于四大学习领域?()A. 造型·表现B. 设计·应用C. 欣赏·评价D. 综合·探索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美术课程评价的建议?()A.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B.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C. 重视教师评价D. 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答案:D5.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A. 情境教学B. 案例分析C. 灌输式教学D. 合作学习答案:C6.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A.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B. 加强校内外美术资源的整合C. 重视美术教育科研D. 忽视学生的家庭背景答案:D7. 小学美术课程评价应遵循以下哪个原则?()A. 客观性B. 科学性C. 发展性D. 全面性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美术课程评价的内容?()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学生的家庭背景答案:D9.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A. 强调模仿B.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C. 灌输式教学D. 机械训练答案:B10.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美术课程实施的建议?()A.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B. 激发学生的兴趣C. 注重知识传授D. 加强实践活动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1)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2)关注学生个性发展;(3)强调实践性与创新性;(4)注重知识拓展。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

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价值如下: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在价值观上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依靠学生。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在互相交融中寻求理性与情感的协调,让她们能够更多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对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

打开我们的视野,把对教科书的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基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本身上来,使课程的空间增大(4)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

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真正有效的作用,让她们从原有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人。

(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体现科学和开放的精神,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多样化二不是单一化的管理和决策。

在课程培训中队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建议性”的,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指令性”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教学大纲过多强调学科的本位性,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不足,跟多地反映出一些“市场计划”的特征。

下面,我们将课程标准与教学打工的旨向对应起来看一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为重点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侧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是教学应实现的“预期目标”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的提示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直接的、统一的、硬性的“控制”两者的不同和区别一目了然。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善学习方式、加强评价体系的改革、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教育和从事教育的人们要从人未来发展的骄傲度来看代教育的意义,以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四下浙美美术课程标准

四下浙美美术课程标准

四下浙美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美术教育指导文件,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对应的是初中阶段。

以下是一些关键内容:
1. 课程性质:强调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具有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

2. 课程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课程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学习领域: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阶段性要求。

5. 课程内容:包括绘画、雕塑、工艺、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等多种美术形式,以及美术创作、欣赏、评述和文化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6.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7. 教学建议:强调教师应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分析各学习领域的阶段性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

同时,教师应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等因素,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选择合
适的教学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原文件第四章“课程实施建议”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二十一、课程资源的管理与更新
21.1建立资源管理机制:规范课程资源的管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21.2定期更新资源:根据课程发展和教学需求,定期更新教学资源,保持资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1.3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更新,提升资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十二、课程实施的支持与保障
24.2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24.3反思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反思,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养,强化实践性教学,拓展文化视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的美术课程体系。同时,通过课程资源的管理与更新、学习环境的优化、学生指导与支持、教师培训与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最终,我们将通过课程的品牌建设与推广,以及定期的评价与反思,不断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未来的艺术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11.2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特色和地方文化,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美术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11.3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等,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十二、学习环境的优化
12.1营造艺术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
12.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宽敞、明亮、舒适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12.3强化实践场所建设:完善美术实践场所,如画室、雕塑室等,满足学生实践创作的需求。
十三、学生指导与支持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和创作。
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4.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社团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评价与反馈
1.评价原则:
(1)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2)邀请艺术家、民间艺人等到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1.培训内容:
(1)学习小学美术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
(2)掌握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能力。
(3)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培训方式:
(1)参加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绘画:
(1)学习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3)学习欣赏和分析名家的绘画作品,提高绘画审美能力。
2.手工:
(1)学习剪纸、泥塑、拼贴等基本手工技法,培养动手能力。
1.教学资源保障:
(1)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更新,满足教学需求。
(2)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2)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十五、课程实施监督与评估
1.监督机制:
(1)建立课程实施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题汇总一、填空题1、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2、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1、兴趣是研究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美术研究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3、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研究领域设定。

6、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研究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美术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

3、《美术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研究领域。

6、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7、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

7、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研究领域设定。

8、“造型.表现”研究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研究领域。

4、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5、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6、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这是第二学段综合.探索研究领域的目标。

7、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一、导言1.课程定位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研究艺术的基础课程。

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1) 视觉性美术研究中的欣赏与创造活动都通过视觉来实现。

美术课程通过各种图形、视觉图像的刻画、暗示、诱导,使学生产生艺术的体验和联想,完成感受、理解、表现等美术活动,表达思想情感,进行情感沟通。

2) 审美性美术研究的核心是体验和感悟视觉形象中美的因素。

美术课程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官的愉悦与情操的陶冶相互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3) 创造性美术研究重视运用形象、空间、直觉、想象、情感等进行创造活动。

美术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 实践性美术研究重视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艺术实践活动。

美术课程通过策划、设计、制作以及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感知、应用,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构建新的实践能力结构。

2.课程理念1) 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不断提高美术素养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惯,指导学生欣赏传统和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美化生活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2)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选择,多元发展美术课程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赏”、“练”、“评述”等各种美术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和实践途径研究美术。

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需要,支持学生联系各自特点和兴趣开展研究,从有利于自主选择来设计课程,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2019版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2019版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内容说明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课标】2020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80页)

【新课标】2020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80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 展示交流以及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 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意和见解,学会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 问题。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图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图像的风格 特征和发展脉络,理解图像蕴含的信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 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及其他表达意图的视觉 形象;依据形式美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形成 健康审美观念;具有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意,并用美术 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认 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4.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 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成果,逐
渐养成不断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评价学生美术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程度,而且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和评价 自己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
素养5: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 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 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 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
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
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九、教师专业发展
9.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
9.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9.3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参与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9.4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持续关注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完善的课程档案管理,为课程的研究和优化提供支持。最终,本标准将促进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传承文化、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3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4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实施(续)
4.5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能充分动手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4.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4.7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5.8定期向家长和社会公众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和教学成果,增强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六、课程资源与支持
6.1建立和完善美术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网络资源等。
6.2加强图书馆、资料室的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美术参考资料。
6.3与当地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13.1制定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13.2对美术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3.3定期对美术教学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
(2)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3)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1)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及重要美术流派;
(3)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特点、风格和创作方法;
(4)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创作和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掌握美术表现的基本方法;
(2)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
十一、安全与环保教育
1.安全教育:
(1)在教学中强调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安全知识;
(2)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确保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环保教育:
(1)在课程中融入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美术创作,提倡资源再利用;
(3)组织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1)定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参与专业培训,拓宽美术知识领域;
(3)与其他美术教师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与经验。
3.教育教学研究:
(1)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教学经验;
(3)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八、课程管理
1.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定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价值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标准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美术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的、国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美术技能。

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活动表现评价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可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学习结束后进行。

学生学习评价策略应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闪光点,从重视作业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进行美术欣赏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判断。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生学习档案”一般包括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象资料、研究记录、设计的方案或草图,曾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了问题,还有最终的美术作业,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教育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教育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内容说明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5.2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5.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六、课程组织与安排
6.1课程结构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阶段设置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摄影与影像等多个领域。
6.2课程进度
(1)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2教。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3教学资源
(1)合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管理
5.1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美术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内容
3.1绘画
(1)学习素描、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2)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2雕塑
(1)学习泥塑、木雕等雕塑技法。
(2)鼓励师生参与高层次美术展览和比赛,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声誉。
二十二、总结与展望
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创新与实践的美术教育体系。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与反馈、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资源拓展与共享、课程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实践,我们期待实现以下目标:
(2)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最新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_)

最新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_)
展望未来,学校美术教育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将积极探索新时代艺术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丰富美术教育内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校应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美术社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学生美术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和基本设备,如画室、展示空间等。
-定期组织社团交流活动,分享创作经验,展示社团成果。
2.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类美术活动,如美术周、艺术沙龙、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4.设计:学生应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结合实际项目,每学期至少完成一个设计课题,涵盖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
-定期举办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5.工艺: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学习至少两种以上的工艺技能,如剪纸、编织、陶艺等,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美术教育,通过捐赠、赞助等形式,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
十一、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1.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定期举行家长会,介绍美术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学校网站、家长手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美术教育相关信息。
2.绘画: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技能,培养绘画表现力。
3.雕塑:学习泥塑、木雕等雕塑技能,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4.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设计技能,培养设计创新能力。
5.工艺:学习剪纸、编织、陶艺等工艺技能,传承民间工艺。
6.摄影:学习摄影技能,提高审美和表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价值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标准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美术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的、国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美术技能。

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活动表现评价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可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学习结束后进行。

学生学习评价策略应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闪光点,从重视作业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进行美术欣赏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判断。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生学习档案”一般包括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象资料、研究记录、设计的方案或草图,曾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了问题,还有最终的美术作业,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通过学习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

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

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特征:提出有意义的参与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活动进行的自我监控,做出自我的调试。

探究性学习:1、开放性2、综合性3、实践性。

合作学习:以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疑异质小组,互相依赖、休戚与共、资源共享、互相成长。

备课完整阶段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与教学后的反思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主要作用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的研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

所谓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定的课堂教学目的,将采撷到的一个或几个反映客观事实的课堂活动事例,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并提出一些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案例区别于其他特征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案例点评是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典型性),包括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出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也是对案例所呈现的信息与要揭示的主题之间的吻合程度(适切性)进行评析。

点评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指导性。

但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教学设计的反思发现问题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造型?表现”目标1.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造型表现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设计?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领域,他对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的培养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

除“政府对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普遍重视外还有什么改革趋势第一,政府对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第二,拓展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三,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景的关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表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如下确认: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术在3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2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1基本美术素养应包括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美术课程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1.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2. 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4. 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的特征;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

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

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

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中国美术起源萌芽石器时代。

美术分类一般有绘画、雕塑、摄影、电脑艺术、产品设计。

绘画种类工具材料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8、9岁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由意向表现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特征。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录像带、画布、木材等。

美术创作是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倾注着积极情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动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小学美术课的首要任务,并应贯彻教学的始终。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关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联想: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

联想形式类似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

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

想像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还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想像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由人类的想像开始的,因此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不仅有助与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大有益处。

想象力: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例如:在知觉材料太阳的基础上,想像创造出拟人或拟物化的太阳新形象,这就是想象力的结果。

对称轴对称,中线为轴将形半侧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物象重组将一个或几个自然物象进行分解后再重新组合起来创造出新形象手法。

平构视觉元素形状、明暗、大小、空间、色彩、肌理、位置、重心、骨式等形式因素。

平构形式原理是重复、渐变、变异、对比、结集、空间分割、肌理、错视等。

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

根据表现的物象的具体特点或作者的主观要求灵活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