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分析

合集下载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4.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2.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3.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5.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①麦(节选)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或蕴含的生活哲理)?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3.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2)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5.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5.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2.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③逝:誓。

适彼:到那个。

爰:哪里。

④德:感德。

(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毛诗序》里说本诗“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

(2)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章基本相同,重复中又有变化。

请结合本诗内容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5.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八下诗歌鉴赏及答案 (2)

八下诗歌鉴赏及答案 (2)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作者被贬异地,只能凭借吟诵《思旧赋》来排遣思念老友却无缘见面的无奈之情,其中“”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情。

(1分)(2)请品析一下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4.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3分)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分)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8.运用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用典中寄寓自已内心的情感,如本诗中就用了“”和“”这两个典故。

(2分)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2分)(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虽为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2分)2.请根据你的理解,简明地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采用的写法及其好处。

(2分)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三)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分)2.“干戈”、“丹心”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2)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光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的“漏断”“幽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古代诗歌鉴赏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解析版)

第14练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首诗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答案】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诗人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或蕴含的生活哲理)?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7、作者说“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果真是靠“杯酒”长精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真意是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以此结尾,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表明内心的凄苦,但更以“千帆过”“万木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被贬时间之久,慨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5、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

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酒”振奋精神,表现诗人坚定乐观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扣合题目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并成为点睛之笔的句子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2.从题材看,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3.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

下片对月抒怀,结尾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两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都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理想充满信心。

不过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1分)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1分)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地势?作用是什么?答: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作用:A引发历史兴亡之感慨。

B极言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突出主题。

2.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的议论针对什么事实而发?历代王朝兴亡更替,“宫阙万间”修又毁,毁又修,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3.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5.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6.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7.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8.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

9.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特点。

10.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阅读答案】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3.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5.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