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古诗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古诗诗经,通过赏析和理解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以八下古诗诗经为主题,对其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间歌谣,雅为宫廷歌颂,颂为祭祀歌颂。

这些古诗诗经以其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和赏析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风格雅丽的《采蘋》: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

我覯之子兮,我心寫懷。

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

我覯之子兮,我心悅悅。

这首诗歌以采蘋的行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的“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和“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都表现出诗人对采蘋的热情和专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简洁明快,语言雅致流畅,通过对采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是一首优美的古代诗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豪放的《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願兮。

这首诗歌以野有蔓草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丽女子的追求。

诗中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和“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歌豪放洒脱,语言简练明快,通过对野有蔓草和美丽女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豪情的古代诗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含蓄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歸究衛之宇。

我其寧留,寧留無所。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2.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一)《式微》1、“式微,胡不归?”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篇显得宛转面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

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充满深情厚意。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

一改送别诗的悲戚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涨满,与堤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请自选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这一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一个“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一个“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诗歌赏析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诗歌赏析长春版

长春版八下《无题》诗歌赏析《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

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八年级下册诗词理解与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词理解与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词理解及赏析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雨雁鸣来抒发思乡情切的句子是: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诗中表现漫漫长夜、绵绵秋雨,诗人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的诗句是: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作者分别从形态、羽毛、叫声、特立不群写出仙鹤之美的。

“丹砂”指的是冠如丹砂一样红,“白雪”形容羽毛像雪一样白。

(2)白居易的《池鹤》一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渴望回归自然的句子是: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诗中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的诗句是: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迎燕◇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葛天民的《迎燕》中表现燕子与老百姓的浓厚情谊的句子是:为迎新燕人,不下旧帘遮。

(2)读《迎燕》这首诗,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不少于两点)[答]①鸟是人类的朋友;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创造美好的意境;③春天是短暂的;④爱应该表现在行动上;⑤动物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⑥动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博大的母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是不可留的昨天,乱我心绪的是诸多烦忧的今日。

秋日的天空是那么辽阔,万里长风也赶来助兴,坐在谢朓楼上,面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李云,真的可以开怀畅饮了。

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我的文章也像谢朓一样清新秀发。

两人都怀有超迈的意兴和雄心壮志,想要摘下天上的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倒不如第二天早晨散发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隐遁江湖。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或蕴含的生活哲理)?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八下古诗赏析

八下古诗赏析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讨论交流

纵观全诗,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境心?
1、离别忧伤与孤独; 2、回归的喜悦与豪迈; 3、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甘沉沦、 对国家忠诚与执著、自我牺牲的 精神)

李白,字 ,号 , . 代诗人,有“ ”之称。李 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 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 白集》。
突变句式,行文造成波 澜,也与作者的心情相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喻实现政 治理想 长风破浪 济沧海
像白云一 样的船帆

大海
借用 典故
表达诗人冲破一切阻碍, 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表 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 生态度。 “破”“挂”二字富有动感、 充满气势。(名句)
作者的情感变化:
怀才不 遇、仕 途艰辛 的苦闷 与悲愤 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吟鞭东指即天涯。
摆脱官场纷扰、 回归故里的喜悦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理解: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便凋 零也会化作春泥护育新的花朵。 感情:作者以“落红”自比,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请你谈一谈对“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悟。 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 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 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 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 春天!人的生命因奉献而更有意义。
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赏析诗歌炼字(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赏析诗歌炼字(解析版)

02、回延安——群文阅读一字见工拙, 赏析诗歌炼字《回延安》这首诗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其中一些动词的运用非常精练。

如“一头扑在亲人怀”的“扑”字,动作迅速,而且热烈,表现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的喜悦心情。

“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搂”,“亲人们迎过延河来”的“迎”,也都用得十分传神。

【考点解读】阅读诗歌, 赏析炼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同时,赏析炼字也是中考诗歌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试分析句中“XX”字的妙处。

2、诗中的“XX”字历来为人称道, 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诗句中的“XX”字能不能换成“XX”字? 为什么?【技法点拨】赏析炼字这类题要求品味经诗人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在诗句中,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一般答题思路:1、字不离句. 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句不离篇.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般答题模式: 含义+文意+表达作用或主旨情感。

【真题演练】(一)窗花耿翔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

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

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

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原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

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

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

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后四首 诗歌赏析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后四首 诗歌赏析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主旨: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的反问。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2、这首诗采用的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3、选一个角度赏析“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这句诗。

点明地点,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表现了她焦灼万分的情状。

4、如何理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这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焦灼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古诗赏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古诗赏析

卖炭翁古诗赏析【注释】(1)卖炭翁:这是作者《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

”(2)辙:(z hé)车轮印(3)系:(jì)挂(4)伐薪:砍柴。

(5)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市)南面。

(6)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用。

(7)辗:同“碾”,轧的意思。

(8)辙:车轮辗出的痕迹。

(9)困:累。

(10)市:集市。

(11)翩翩:轻快得意的样子。

(12)骑(jì)骑马的人。

(13)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4)敕:(c 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5)叱:吆喝。

(16)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

(17)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18)惜:舍不得。

(19)绡(x iāo):生丝。

(2020:挂。

(21)直:同\"值\",价值。

(22)卖炭的钱何所营:得到。

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够(23)苍苍:灰白色。

【译文】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

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

便在市外南门泥泞的路歇息.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

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

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念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交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光阴景。

沉船的隔壁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二、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题目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情感?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穷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份内容所表现的情感基调有何不同?本诗前半部份的情感基调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踊跃乐观(或慷慨激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一、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如何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二、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如何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域,二十三年就犹如弃置在道旁一样。

●念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念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别离用来表现诗人如何的思想情感?(1)闻笛赋:_____(2)烂柯人:___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交和对亲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难过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难过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非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怀。

二、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情感基调是如何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画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八下诗歌鉴赏及答案 (2)

八下诗歌鉴赏及答案 (2)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作者被贬异地,只能凭借吟诵《思旧赋》来排遣思念老友却无缘见面的无奈之情,其中“”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情。

(1分)(2)请品析一下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4.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3分)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分)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8.运用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用典中寄寓自已内心的情感,如本诗中就用了“”和“”这两个典故。

(2分)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2分)(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虽为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2分)2.请根据你的理解,简明地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采用的写法及其好处。

(2分)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三)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分)2.“干戈”、“丹心”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 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 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它原称为《诗》或《诗三百首》,到了西汉初期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在《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属于民歌。

这些作品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们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衡量,都是极有价值的,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大雅”和“颂”里面的诗则基本上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诗,有着浑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识和宗教色彩。

其特点可用宋人郑樵的话来概括就是“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比”、“兴”三种。

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谓“兴”,就是起兴的意思,诗人借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4.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赴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B.颈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D.该诗是一首送别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精选八年级诗词赏析大全

精选八年级诗词赏析大全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的意境在⽂学宝库中熠熠⽣辉。

欣赏前⼈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种⽂学熏陶。

下⾯是分享的精选⼋年级诗词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精选⼋年级诗词赏析【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这⾸诗写的是⼭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个地⽅。

他归隐后常游北⼭、东皋,⾃号“东皋⼦”。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曹操《短歌⾏》中“⽉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聊赖的彷徨⼼情。

下⾯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四望,到处是⼀⽚秋⾊,在⼣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园⽓氛,使整个画⾯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也许并不觉得这⾸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叫好。

南朝诗风⼤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裹着绸缎的珠光宝⽓的贵妇。

从贵妇堆⾥⾛出来,忽然遇见⼀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特别的魅⼒。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种朴素的好处。

这⾸诗的体裁是五⾔律诗。

⾃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将声律的知识运⽤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律诗遂定型化,成为⼀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3.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5.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检测案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编号009 日期:20年4月21日主备人:王正新校对:吴永云学号得分:一、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故:原因。

③微:非,不是。

胡:何,为什么。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了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分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答: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

注:①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②辅:护卫。

③三秦: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五津:津,渡口: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④宦游:出外做官。

⑤比:紧靠,挨着。

⑥比邻:近邻。

⑦无为:无须,不要。

⑧岐路:岔路,分手的路口。

⑨儿女:子女,男女,这里特指青年男女。

⑩沾巾:沾湿手巾,指哭。

王勃是唐代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答:“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望着,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蕴含着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5.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

6.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7.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由此可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分)9.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分)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 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⑧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徒:只能。

⑨楫:船桨。

这是一首干谒诗。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1.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突出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表现洞庭湖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开阔的胸襟。

(或: 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

3.诗的尾联“坐观垂的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4.这首诗在艺术表达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

试举一例加以品析。

(3分)示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触景生情,巧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却无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苦衷。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五、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①关关:报声词。

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④逑:配偶。

⑤参差:长短不齐。

⑥流:求取。

⑦寤寐:日日夜夜。

③思服:思念。

⑧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⑨芼:挑选。

⑥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它快乐。

*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按表现手法分“赋”“比”“兴”。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

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答: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2.《关睢》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比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体的契台,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答: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六、兼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①苍苍:茂盛的样子。

②溯洄:逆流而上。

③从:追寻。

④阻:艰险。

⑤溯游:顺流而下。

⑥宛:仿佛。

⑦英蓑:茂盛的样子。

⑧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⑨已:止,这里意思是“干,变干。

”④右:向右辽曲。

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①点明季节和时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③烘托主人公的情感。

3.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菠鼓苍苍,白雾为霜”展现了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答: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

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5.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6.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个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8.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答: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

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