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还能使学生入情、悟情,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积极性;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

这些文章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比如《荷花》、《蚂蚁和蝈蝈》、《草船借箭》等。

学生要学好这些文章,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还需要深刻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因为从心理学看,任何一堂课,任何一位老师上课,都显现出一种自然的情境。

师生处于这种片段状态的一系列情境中,或在较长的时间内,或在某一短暂的时刻,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

这种自然情境可以使主体对情境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产生诱发力,促进目的的实现。

而若要学生真正地进入课文情境,就需要学生深人课文,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只有通过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得到领悟。

下面笔者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感悟语感
无论是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貌。

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丰富的表情,再通过语气的开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情感的高低起伏,将平日单调的语言文字,塑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表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二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荷花》是一篇朴实又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地描绘出一池美丽的荷花,同时表达了自己看荷花时的感受。

荷花的美丽,学生通过看图、阅读可以做初步了解;但作者的感受,学生却很难体会。

此时,教师就要先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做整体感知,再在品读词句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荷花》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并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者觉得课文哪里写得很美,怎么美;接着他们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反复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课文中的许多词句凝结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因此,教学中应重视重点词句的教学,在读中释疑,在读中悟情。

这其中,“导”是前提,“读”是途径,
“悟”是关键。

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

美丽,学生可以从插图和前文中感受到,但是“活”却需要从前文的白荷花在圆盘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展开”、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词句中理解。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前文,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白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创作这一大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

这个“画家”,学生也是不好理解。

画家是谁?是大自然。

这句话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正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而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领悟这一意境。

文章不但要熟读且要精思,才会有所感悟,学生的情感才能受到熏陶。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凭借情境品尝语感,启发想象,欣赏课文精华
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却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

”要做到这一点,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如以音乐渲染、以表演体会、以生活展现、以语言描绘、以实物演示或以图画再现……这样可以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使学
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扶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从而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面的感受。

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抓住他们的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配乐回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孩子。

是他们很快进入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蚂蚁和蝈蝈》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两幅动画:一幅是一群蚂蚁正在搬粮食与蝈蝈们在大树下乘凉的动画。

另一幅是寒冬来时蚂蚁和蝈蝈的不同处境。

教学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展开想象,并自觉地产生急切地想把蚂蚁的勤劳、幸福及蝈蝈的神气活现、又冷又饿的可怜样表达出来的欲望。

此时,学生的感情朗读自然会水到渠成。

四选择课堂资源,交流互动,多元深层感悟
小学生鉴于认知水平,想实现多元深层感悟,单凭个体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新课改的课堂提倡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选择有效的课堂资源,促进多元深层感悟。

教师首先应引发合作交流,扩大感悟效应。

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交流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展开灵活多样的交流,引导他们生生、师生互动对话中,必须既当倾听者、又作交流者。

倾听是交流的前提,只有认真倾听伙伴的发言,选择课堂中伙伴的有效资源,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不断整合自己的观点,才能不断进行多元深层地感悟,才会有精彩的发言,才会让其他学生触类旁通,有更完美的感悟。

在如此良性循环中,相信我们
的课堂将会更出亮点。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陷害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用妙计挫败的经过。

文中当鲁肃吃惊地问诸葛亮:“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我在听一位特级老师在教学该文时,抓住这里的“笑”字,于平淡处设疑——“诸葛亮在笑谁?”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围绕“笑”字畅所欲言,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还能使学生入情、悟情,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