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哪些
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有哪些规定?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有哪些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这里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在我国刑法中,之所以没有采用法人犯罪一词而代之以单位犯罪,主要原因在于法人犯罪这一概念范围较窄,使用单位犯罪一词可以概括更多的虽非法人但亦属一定组织体所实施的犯罪。
在进行犯罪的时候,是会有犯罪主体的,而对于一个罪名的分析,其中离不开的一个构成要件其中之一就是犯罪主体了。
但是主体也会有特殊的一些,例如在进行单位犯罪的时候,犯罪主体就是特殊的。
可是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有哪些规定呢?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但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
”按此解释,单位不仅指机关、团体等本身,还指其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
由于《刑法》总则第30条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几乎虚化得不成其为单位犯罪的概念,只是对单位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宣言式规定。
因而,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在司法界认识不尽一致。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界定关于单位犯罪的概念,目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单位意志支配下,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
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单位犯罪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实施的。
这是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主要区别;(2)单位犯罪必须以单位名义实施;(3)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而实施的,这是单位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
2、单位犯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
具有以下特征:(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是单位犯罪的主体特征;(2)单位犯罪在主观上出于故意或过失,并具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心态;(3)单位犯罪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这是单位犯罪的客观特征。
单位犯罪的认定与界限
一、单位犯罪的认定与界限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
自然人犯罪,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所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我国刑事立法中所规定的绝大多数犯罪是自然人犯罪。
二、单位犯罪基本特征单位犯罪是法定犯罪与传统的自然人犯罪有显著不同的特征。
其基本特征如下:1、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法定性。
所谓的单位犯罪主体法定性具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犯罪主体范围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是任何单位或者组织都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构成单位犯罪的。
二是某一具体单位犯罪罪名的犯罪主体是法定的。
有的单位犯罪的主体法律规定必须是特定的,如刑法第387条规定的单位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其他单位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2、单位犯罪的意志的整体性。
单位意志不是单位内部某个成员的意志,也不是各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单位领导集体或者代表单位整体利益的成员在领导、指挥、决策、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单位整体性的意志,即单位的整体意志。
3、单位犯罪利益的整体性。
单位的利益即包括非法利益也包括合法利益。
关于单位犯罪谋取的利益是否包括合法利益这一问题上存在不同的争议。
有的认为,“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为单位谋取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可能成立任何犯罪”。
我们认为,单位的故意犯罪是在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支配下实施的危害行为,这时单位犯罪所谋取的利益自然具有非法性。
然而,单位的过失犯罪行为就不能一概而论。
在单位的过失犯罪中,有的引发犯罪的因素是基于谋取非法利益,如在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中施工单位为了偷工减料,造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是属于谋取非法利益形成的单位过失犯罪;有的单位过失犯罪引发的犯罪因素并不是基于谋取非法利益,而是从事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履行常规的工作职责过程中发生的单位过失犯罪就不能理解为单位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犯罪主体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吗
犯罪主体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吗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犯罪主体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吗的问题,但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更层次的接触,所以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有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刑法》中单位犯罪是不要求有法人资格的,即与法人资格无关,与法律是否规定有关。
我国单位犯罪时有严格的法定性的,即法律规定的情形才能成立单位犯罪的。
法律没有规定其为单位犯罪的只能按个人犯罪处理。
单位犯罪的要件为:1、以单位的名义;2、犯罪利益归单位共同享有。
如果明确法律规定某非法人资格的主体犯罪为单位犯罪的,只要是以单位名义实施,利益归单位,也构成单位犯罪。
如果没有明文规定,无法人主体资格的独资、私营企业犯罪的为个人犯罪。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在民法上属于企业性质团体。
根据《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刑法30条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依法成立并有合法经营管理范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既包括国有、集体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公司、企业、独资、私营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犯罪的,按照自然人犯罪对待。
团体一般指社团。
如工会、红十字会、妇联等。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它和自然人一样,同属于民事主体的范围,而且是民事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相对于自然人而言。
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责任,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如何界定
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如何界定首先,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是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进行的。
法律是指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最高准则,在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界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相关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百九十四条,单位犯罪指的是由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单位内与本单位的利益冲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挪用公款,受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犯罪行为。
其次,在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中,还应考虑到单位性质、组织结构和法律关系方面的因素。
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单位对员工的管理和控制程度。
例如,政府机关的管理力度较强,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相对良好,单位犯罪案件相对较少;而私营企业的管理力度较弱,员工之间关系复杂,单位犯罪案件发生的可能性较高。
此外,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也是界定单位犯罪主体的重要因素。
组织结构越复杂,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越模糊,从而可能导致更多的犯罪行为。
第三,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还需考虑到经济领域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难以确定。
一方面,由于经济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会随着产业的发展、组织形式的多变而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经济利益的冲突与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单位犯罪主体产生多样化和复杂化。
例如,由于竞争压力,一些企业为了谋求发展,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偷税漏税、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这些行为涉及到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除了法律和制度的界定,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还需要考虑到实践经验和社会认知的因素。
实践经验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通过对单位犯罪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单位犯罪主体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界定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社会认知涉及到人们对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普遍认识和理解。
社会认知的形成是在人们对单位犯罪案例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
单位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1)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3)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或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即对单位和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均处以刑罚)为主,以单罚制(即只处罚单位或只处罚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为辅。
1、单位故意犯罪的集体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决策主体体现出来的。
判断犯罪行为否体现了单位的集体意志,需要看犯罪行为是否经单位负责人决定,否则,无法形成一个单位的犯意。
但是,也不能简单的认为,负责人做出了的决定,就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意志,这是要具体分析的。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年6月25日2、个人为进行犯罪违法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二、不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情形有: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走私犯罪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单位是否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应根据单位实施走私行为的次数、频度、持续时间、单位进行合法经营的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认定;3、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适用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在多数情况下,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在少数情况下,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那么,如何认定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呢?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受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高铭暄《刑法学》(第5版)章节题库(上编 刑法总论 第七章 犯罪主体)【圣才出品】
第七章犯罪主体一、概念题1.犯罪主体(东财2011年研)答: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主体是我国刑法中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犯罪主体。
单位主体在我国刑法中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具有其特殊性。
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①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
②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这种能力与犯罪的成立和刑罚的适用密切相关。
2.刑事责任能力(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研;武大2009年研)答: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包括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后果的分辨认识能力。
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
3.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武大2005年研)答:以主体是否要求以特定身份为要件,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自然人犯罪的一般主体是指达到一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自然人。
特殊主体是指除具备犯罪的一般主体应当具备的条件外,还必须以一定的身份条件而构成特定犯罪的人。
特殊主体与一般主体构成共同犯罪时,一般主体能否构成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犯罪,应当以特殊主体的身份条件是否在共同犯罪中发生作用为标准予以认定。
4.“单位犯罪”与“犯罪集团”(华南理工2007年研)相关试题:(1)犯罪集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4年研)(2)单位犯罪(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1)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是与自然人犯罪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其基本特征表现为:①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
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出现的犯罪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单位犯罪问题就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单位犯罪中学术界对单位犯罪主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
在实践中我们仅仅依靠《刑法》第30条的规定来判断犯罪主体是否具有单位资格是很困难的。
本文就从单位主体的分析入手,探析单位主体的条件,以及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然后着重分析单位犯罪主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希望对我们实务有所帮助。
关键词:单位犯罪主体;法人;特殊主体一、法人犯罪说的基本理论从世界范围的刑事立法现状来看,英美法系国家早就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制度,大陆法系国家长期坚持法人拟制说而否认“法人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但随着实践的需要和法人犯罪的发展,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也陆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法人犯罪做出一系列的规定,主要包括法人犯罪否定说与法人犯罪肯定说。
二、单位犯罪的主体条件及范围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得上是单位犯罪的主体,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合法性、社会功能性、财产的独立性。
而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大致包括:公司,公司的四大要素,依法成立,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有独立的财产,能够独立承担责任;企业,所谓的企业就是依照有关的企业法的规定成立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依照法律或者行政命令而成立的社会公益组织。
它包括两种:一种是国家事业单位,这种事业单位依靠国家财政从事活动,单位领导人享有民事权利,也相应的承担责任。
另一种是集体事业单位。
它包括两种:一种是劳动群众集体出资,独立从事经营活动,自负盈亏;一种是集体企业出资,这种集体事业单位又被称为集体事业法人;团体,团体是指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娱乐而联合或正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
社会团体是现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代指各种群众团体组织,例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等;机关,是指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设立的各种机构,是专司国家权力和国家管理职能的组织。
论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范围
Z HOU J a — a, A o g e u in d M R n -hn
(. h 1 Sc oolo w ,Na ha g Unie st ,Na c a g 3 0 fLa nc n v r iy n h n 3 031 Chi a; , n 2 Re e r h Ce e gilton ofNa c a n v r iy,N a h g 3 0 31, i a ) . s a c nt rofLe sa i n h ng U i e st nc an 3 0 Ch n
t y
按 照 目前 的刑 法理 论 通 说 , 罪 主体 都 是 单 位 犯
的单位 共 同犯 罪是 纯粹 的单 位 共 同 犯罪 , 犯 罪 主 而
mo n f mb r a o eu e oj d et en r o h u j c q aii to fu i c i ,i c dn — ut o me e sc n n tb s dt g h o m ft es b e t u l c ino nt rme n l i gU u fa u n t on rme i j itc i .A a u a e s n i n tc nc mmi au i j itci t nt n t r l ro au i a o p n t n t on rmewi a u i,wh l a u a e s n h i an t r l r o e p
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
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一、单位犯罪的主体要件成立单位犯罪的主体要件,要求单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但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认为,认为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都没有刑事责任能力。
实践中通常采纳最高院的司法解释,限制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
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刑事责任能力是单位成立犯罪的资格,也是单位承受刑事惩罚的能力。
只有同时具备独立财产、行为能力并能破产的单位,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单位犯罪主体的内容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主管人员。
就是在单位犯罪中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领导。
而人数可多可少,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单位的领导;其次,其行为与单位犯罪的危害结果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直接责任人员。
就是直接执行单位的决策,具体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
他们的职位可高可低,人数可多可少。
但无论职位高低,还是人数多少,他们的行为必须同单位犯罪的危害后果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通说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只是以故意为主要表现形式。
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过失而构成单位犯罪的具体实例。
比如《刑法》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8条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9条消防责任事故罪以及第363条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主观方面的要求:单位整体意志是根据单位制定的制度与程序,由单位决策机构成员的集体意志结合而形成的与单位业务有牵连关系并且是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而实施的犯罪。
如果不是为了单位的利益,而是为了谋取个人的利益,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page]三、单位犯罪的客体要件单位犯罪的客体因不同的犯罪而有所不同,主要有:(1)国家的安全;(2)社会的公共安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4)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5)社会管理秩序;(6)国家的国防利益;(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正常秩序及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单位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问: 单位犯罪答: 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2、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内部成员实施的犯罪,必须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其负责人员决定实施。
3、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单位犯罪应注意如下问题:1、单位的性质不影响单位犯罪的成立。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的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2、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况。
具备下列行为之一的,均不视为单位犯罪,而只能以自然人犯罪处罚:(1)个人为进行违法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2)公司、企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3)盗用、借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所得或私分的。
我国对单位犯罪原则上采取双罚制,即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刑罚。
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贪污罪概念与特征概念及其构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一)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
作为贪污罪客体物质表现的对象有:一是公共财物;二是国有财物;三是非国有单位的财物。
(二)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其职责范围内主管、经手、管理公共财产的职权所形成的便利。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有哪些
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有哪些刑法规定的单位罪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权利、民主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关于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有哪些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有哪些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于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列举如下:1、危害国家安全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主体:境内外的机构、组织或个⼈。
2、危害公共安全罪资助恐怖活动罪主体是⼀般主体,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主体都是⼀般主体,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2)、⾛私罪的主体是⼀般主体,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部分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4)、破坏⾦融管理秩序罪中的⾼利转贷罪、⾮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融票证罪;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主体是⼀般主体,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违法向关系⼈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账外客户资⾦⾮法拆借、发放贷款罪;⾮法出具⾦融票证罪;对违法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或其他⾦融机构的⼯作⼈员,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单位,即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
骗购外汇罪;洗钱罪的主体是⼀般主体,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5)、⾦融诈骗罪的⼋个犯罪中除贷款诈骗罪、信⽤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外,单位均可成为主体。
单位的贷款诈骗⾏为,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6)、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部分犯罪,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7)、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主体都是⼀般主体,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8)、扰乱市场秩序罪的主体既包括⾃然⼈,也包括单位。
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
The thoughts are correct, the good fortune is coming, the thoughts are not correct, the disaster is shini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就是一些公司,企业,或者是政府机关等等,这些单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一个自然人的犯罪是不能够成单位犯罪的。
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在司法实践中,不少的民事主体会由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他人实施单位犯罪行为侵害,而气体法律诉讼,但是并非是所有的以单位犯罪为由的情形,都是会被受理的,这是由于一些主体不会构成单位犯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一、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单位犯罪的主体就是实施了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
也就是说只有刑法中规定的具有独立意志的合格单位,且该主体是为了单位的利益才可以成为某种犯罪的主体,凡是法律未指明该罪的主体包括单位的,只有自然人可以构成该罪,单位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如果以单位名义实际上是为了个人利益,就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应认定为单位成员的个人犯罪。
199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中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知道,个人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1、刑法规定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根据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
刑法第八版课件副本7
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因素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人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故意包含两个因素:认识因素,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即行为人希望或放任自己的行为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第二节 犯罪故意
1.认识的内容。一是对行为本身的认识,即对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内容及其性质的认识。二是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即对行为产生或将要产生的危害社会结果的内容与性质的认识。三是对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相联系的其他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这主要包括行为人对特定的犯罪对象、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因素的认识。2.认识的程度。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一种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某种特定的危害结果,另一种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特定的危害结果。
第二节 刑事责任年龄
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按照《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2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此一年龄阶段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应当注意,对于因不满12周岁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不予刑事处罚的人,应依法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一)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按照《刑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的人除其他特殊要求的外,原则上可以构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三)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二节 刑事责任年龄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包括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刑事责任能力中的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后果的分辨认识能力;刑事责任能力中的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
单位犯罪习题
单位犯罪习题单位犯罪习题ID(161): 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信⽤卡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的主体都不可以是单位,只能是⾃然⼈B.⾏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C.不具备法⼈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的⾏为,可以成⽴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为的责任⼈员正确答案:D评析:【考点】单位犯罪的主体【常见错误】考⽣是⽆辜的,是当时真题出的有瑕疵,已经做了修改。
【解题思路和⽅法】该题⽬是把单位犯罪的有关知识点综合起来考查,让我们来逐⼀分析各项: A项没有错误,根据刑法196条和193条以及200条的规定,可以知道基于单位犯罪的法定性,信⽤卡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都不包含单位主体,我们可以看出,信⽤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然⼈,⽽且<刑法修正案五>虽然对信⽤卡诈骗作了修正,但并没有将其增加为单位犯罪;贷款诈骗罪也只能是⾃然⼈犯罪,如果是单位涉嫌有贷款诈骗的⾏为则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B项没有错误,根据刑法第三⼗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法律固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此,⾏政机关是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
C项根据《最⾼⼈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条,具有法⼈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才可以是单位犯罪的主体。
D项盗窃电⼒可能构成盗窃罪,这个罪⾏的主体只能是⾃然⼈,⽽不能是单位。
同时也可能构成破坏电⼒设备罪,这个同样不可以成⽴单位犯罪,且单位犯罪是可以对单位判处罚⾦的。
故D中的说法错误。
另,需要提请⼤家注意的是,关于单位犯罪,只有刑法分则明确叙明可以由单位构成的,单位才可成为犯罪之主体ID(194): 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管理规定,有下列哪种⾏为之⼀的,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罪?A.以⾮法销售为⽬的,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枪⽀B.以⾮法销售为⽬的,制造⽆号枪⽀C.在境内销售为出⼝制造的枪⽀D.超过限额制造枪⽀正确答案:A,B,C评析:【考点】违规制造、销售枪⽀罪【常见错误】本题的正确选项实际上就是对《刑法》第126条内容的分解,这类题要求考⽣对法条⼀定要记忆精确。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什么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什么除了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内的都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
按此解释,单位不仅指机关、团体等本身,还指其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
有些虽然是单位,但却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一、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什么除了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内的都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
按此解释,单位不仅指机关、团体等本身,还指其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
有些虽然是单位,但却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1、刑法规定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根据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
其中公司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设立的企业法人。
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是指以营利由人和物的要素组成,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流通等经济活动,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如国有企业、合伙企业等。
事业单位是依照法律和行政命令成立,从事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拥有独立经费或财产的各种社会组织。
如新闻、出版、学校等单位。
机关主要指国家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和党政机关。
团体是指为了一定的宗旨自愿组成进行某种社会活动的合法组织。
如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宗教以及社会经济团体等。
2、一些特殊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由于现行刑法并未对以上单位进行更详细的规定,并且我国法律也并未对单位的性质有所限制,因此是否只要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一概都能成为犯罪的主体呢?一些特殊性质的单位如果也从事了犯罪行为,是按照单位犯罪定性还是依照自然人犯罪处罚,这便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尚未定论且含糊不清的问题。
(1)非法人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所谓非法人单位是指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其他组织。
刑法2020年法宣在线学习题库
1、(单选题)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有()。
A.企业法人代表B.人民团体C.事业单位D.公司正确答案:A解析:收起解析↑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是代表企业法人行为的自然人。
因此不能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2、(单选题)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不得定罪处刑。
A.人民陪审员多数不认为是犯罪的B.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C.社会危害性不大的D.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3、(单选题)正当防卫(),应当负刑事责任。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C.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4、(单选题)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上一级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本院的审判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5、(单选题)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情节轻微B.从轻处罚情节C.减轻处罚情节D.免责情形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6、(单选题)农村留守妇女刘某日晚上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被同村无业青年张某强奸了。
在强奸的过程中为了反抗,刘某摸到了身边的剪刀向张某捅了过去。
这个行为造成了张某大出血,经过抢救张某挽回了性命,但经鉴定构成重伤。
对此,刘某()。
A.构成了故意杀人(未遂)B.构成了故意伤害C.属于正当防卫D.属于防卫过当正确答案:C解析:收起解析↑《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因此在本题干的案例中,刘某在张某实施强奸的过程中造成其重伤的,属于上述条款中规定的正当防卫,因此不构成犯罪。
单位犯罪法律规定有哪些
单位犯罪法律规定有哪些单位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不再只是以个⼈为单位,⽽是以较⼤的集体为单位进⾏的犯罪⾏为。
由于涉事⼈员较多,犯罪⾏为往往也不构成严重的刑事案件的成⽴条件,因此,对于单位犯罪的⼤部分涉事⼈员往往是以较⼤额度的罚款的⽅式进⾏处理。
接下来,就跟着店铺⼩编⼀起看看吧。
单位犯罪法律规定有哪些⼀、主体的合法性1、单位犯罪的主体⼀般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2、单位犯罪主体是否符合主体要件,关键看其独⽴性。
以单位的分⽀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亦归分⽀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
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罚⾦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
3、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实施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4、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并不要求具有法⼈资格。
只要求独资、私营企业具有法⼈资格。
⼆、责任要件单位犯罪必须是为了单位的利益(或单位的全体成员的利益,或者单位的绝⼤多数成员的利益)实施犯罪⾏为。
犯罪形式包括故意、过失。
《刑法》第229条中介组织⼈员出具证明⽂件重⼤失实罪、第137条⼯程重⼤安全事故罪主观⽅⾯即为过失。
盗⽤单位名义,违法所得归个⼈所有的,不是为了单位利益实施的⾏为,因此,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三、违法性构成要件该⾏为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并由直接责任⼈员实施,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犯罪所得为单位所有(但不排除以各种理由将⾮法所得分配给单位全体成员享有。
例如《刑法》第396条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单位犯罪的处罚⼀、单位犯罪的⼀般处罚1、原则上两罚制:对单位判处罚⾦(对单位也只能判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判处刑罚。
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一、犯罪单位能成为自首的主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决定或由负责人决定实施的犯罪《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条文所表述的内容似乎针对自然人为犯罪主体的自首,而没有将犯罪单位作为自首的主体,而刑法分则具体单位犯罪的条文中也没有就此作另外规定,犯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在内的单位,那么犯罪单位既然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当然也能够成为自首的主体,刑法及《解释》没有对单位犯罪的自首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意味着立法的疏漏或者将单位犯罪排除出自首制度,而是刑法总则的自首规定是普遍适用的量刑制度,适用于任何犯罪主体,也完全适用于单位犯罪,刑法根本没有必要将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的自首实行区别对待的认定和处罚的刑事政策。
二、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单位犯罪是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成员实施的,单位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组织性的主体,应当对其意志支配下的犯罪活动承担刑事责任,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单位犯罪故意的载体,他们有权代表单位作出的各种决定、决策是单位犯罪意志的具体外化,因此作为自然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组成犯罪单位的整体犯罪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行为具有双重属性,既作为其本人犯罪的行为,又作为单位的犯罪行为,他们应当对由他们决定和实施的单位犯罪活动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单位犯罪的自首具有与自然人犯罪的自首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单位自首必须体现单位意志并由单位成员具体实施,单位犯罪的自首又同时涉及到参与单位犯罪、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自然人的自首认定及其处罚问题。
(一)结合《刑法》第67条的规定和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自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自动投案,即犯罪单位在实施犯罪之后至归案之前,出于其集体的意志主动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该单位实施了特定的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行为。
司法考试《刑法学》辅导:犯罪主体
司法考试冲刺阶段重点、难点汇编——《刑法学》辅导: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包括⾃然⼈与单位)。
犯罪主体的类型: 过去的犯罪主体只限于⾃然⼈犯罪主体,从1984年海关法开始,⾸次增加了单位⾛私罪。
现在的犯罪主体分为两⼤类:⾃然⼈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
⾃然⼈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第⼗七条,已满⼗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毒罪(现修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因不满⼗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8种犯罪: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毒罪(现修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幼⼥的,按照现⾏的司法解释,是强*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对绑架罪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在参与绑架中⼜参与实施杀害⼈质⾏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定故意杀⼈罪,不能定绑架罪。
4.注意的问题: 全国⼈⼤法制⼯作委员会就相对刑事责任问题给⼈民检察院答复: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刑法17条第2款规定的⼋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为⽽不是具体罪名。
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绑架⼈质后杀害被绑架⼈,为拐卖妇⼥、⼉童⽽故意造成被拐卖妇⼥、⼉童重伤或死亡的⾏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00三年四⽉⼗⼋⽇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实施了刑法第⼗七条第⼆款规定的⾏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罪名应当根据所触犯的刑法分则具体条⽂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包括哪些
根据我国刑法第30条之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五种,分别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它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事业单位是指依照法律或者行政命令成立、从事各种社会职能活动的组织。
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三种:国家事业单位,集体事业单位,以及私营事业单位。
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军队、政党等有关机关。
狭义的机关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一般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团体,又称为社会团体,是指各种群众团体组织,例如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学术研究团体、文化艺术团体、宗教团体等。
社会团体因为拥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并且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享有财产方面的权利能力,所以它们都是法人。
因此,团体也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形式包括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了:“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1、企业单位。
2、事业单位如新闻,出版、学校、医药卫生等单位。
3、机关,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4、团体,如文艺体育团体,宗教团体、社会经济团体。
三、单位犯罪包括哪些罪名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于常见的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列举如下: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
2、生产、销售假药罪。
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一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无实际交易的第三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某公司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频率,发布教育宣传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秩序的行为构成该罪。
单位犯罪还可能涉及其他某些罪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如果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