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九年级《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九年级《冷战与热战》说课稿九年级《冷战与热战》说课稿九年级《“冷战”与“热战”》说课稿【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北师大版教材,核心内容是“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是单元学习的主题和基础,也是把握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对学生的知识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这一课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本课内容教材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铁幕’降临”通过对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及序幕;第二子目“‘两极’对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子目“局部‘热战’”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
二、学情分析1、初三年的学生具体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材料和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霸权主义政策对人类进步与安全的威胁,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重点: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
2、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难点:1、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认识和平的可贵。
教学过程:1、材料一:不言而喻,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束了:欧洲已不可能恢复它的殖民帝国,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军事和政治优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冷战》 说课讲稿
第16课《冷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
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变化。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
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冷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四课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冷战》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的第1课。
本课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本课包括“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和“北约与华约对峙”三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冷战”与“热战”》,它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中的第10课。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
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二、说学情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
“冷战”局面的形成优秀教案
“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美、苏从盟友到敌手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关于冷战,目前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一种认为冷战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冲突和对抗状态;另外一种认为冷战是二战后初期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两种对立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首先是美国和苏联之间,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经济的以及包括局部军事冲突在内的对抗。
《冷战》说课稿
创设情境,适时追问,培养能力——《冷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就执教的《冷战》一课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生本理念、课后反思五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冷战》一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
课标上对这一课做了这样的说明:学习本课,学生要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储备一定的中外历史知识,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容易理解,但是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所以依据这些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冷战政策及其具体表现,理解冷战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对美苏关系转变与其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用唯物史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冷战给国际局势造成了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反对霸权主义。
掌握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本课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采用提问法、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通过多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
学生结合导学案采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学习本课。
“自学法”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整个教学我才用了“三学小组”的模式,课堂分为预学、互学、评学三个环节。
导入我采用了做小游戏的方式。
我说:“上新课前我们轻松一下,请这两位同学做个游戏。
要求他们表演扳手腕,看谁力气大?”然后每人给他一个话筒,并告诉他们:“假如(书)这是手榴弹,特别规定:输的人会拉响手榴弹。
”比赛开始后他们都没有把对方扳倒。
然后我问:“结果如何?”同学们说:“平手”。
由此引出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导入新课。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文章来源老师范文吧课件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的形成》说课稿敬重的各位评委教师们,大家好。
我是……。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冷战局面的形成》。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学情,遵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绽开我今日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冷战局面的形成》是冀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的12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关系史,对学生今后正确相识、分析困难的国际关系的实力的造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课在世界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实力,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道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打算,北约和华约建立的事实2、能简述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知道冷战的表现3、能正确相识冷战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是战后“冷战”的根源,同时也是学习本课乃至本单元的根底。
难点:对冷战的理解。
这是因为九年级学生受学问水平和认知实力的限制,很难全面相识和正确把握纷繁困难的国际局势。
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现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依据“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解并描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老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那么,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纳:引用法、合作探讨法、图片展示法、问答法。
〔二〕学法并依据九年级学生的学问实力使他们进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稳固与提问〔4分钟〕为了更好地稳固学问,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然后提问重点问题,使学生快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入新课〔5分钟〕节选纪录片《突破柏林墙》为导入,通过震撼的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历史说课稿
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本课从人们积极地利用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出发,阐述人类是如何改造自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干旱地区开展绿洲农业的措施及特点,让学生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从而提高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新疆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开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们生存与开展的关键。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疆开展绿洲农业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坎儿井开凿和利用的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问题情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学习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说学法三、说教学流程(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一、教材分析(一)新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展采取的措施;2、理解: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制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历史,总结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关键:正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和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理解美苏冷战与美苏霸权斗争的异同。
美苏冷战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越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是一种敌对和对抗行为,而不是战争;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既包括和平对抗,也包括局部战争,如美国入侵越南和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苏冷战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在形式、实质和结果上都有相似之处。
导入1.回顾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联合攻击。
在打击法西斯主义的同时,美苏两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英国一句著名的外交谚语: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苏联对美国霸权的遏制,美苏关系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校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了解什么是冷战;知道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丘吉尔以及其“铁幕演说”的主要内容;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内容;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其影响;掌握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的探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认清美国是冷战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两大阵营形成过程的整理和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从整体性、全局性的视角观察历史;运用对“冷战”局面形成的总体认识,客观评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分析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的影响,认识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难点: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二战的风云尘埃落定,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战时的盟友何去何从?战后国际关系(世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翻开战后初期的历史篇章,去学习“冷战”局面的形成。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战后的世界形势――冷战的背景“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丘吉尔把英国比作一头小毛驴,这反映了战后英国实力如何?对,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由于在战争中拼得太狠,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威风不再。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情况怎样?②法国在战争中沦亡,饱受法西斯蹂躏,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③德、意战败,自然不用说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概述《冷战》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塑和冷战的起源、发展和结束等内容。
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冷战》,学生将了解冷战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冷战时期各国的对外政策和争夺活动,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和形势的能力。
3. 教材重点重点内容包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国际组织的发展与作用等。
4. 教材难点难点内容包括冷战的起因和发展、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冷战结束的原因和后果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冷战的起因和发展过程;•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理解冷战的结束原因和后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形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珍惜和追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国际关系的价值观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冷战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冷战结束的原因和后果。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世界地图、图片或演示材料,让学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导引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冷战的起因、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工具,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加强信息的传递和学生的理解。
4. 归纳总结对于冷战的结束原因和后果,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讲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过程(1) 冷战起因的讲解•讲述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激化;•介绍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冲突与对抗。
(2) 冷战发展的讲解•讲述冷战的初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朝鲜战争等局部冲突;•介绍冷战的高峰期:古巴导弹危机、原子弹竞赛等事件;•简要介绍冷战的结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联解体。
历史第16课冷战 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史料,小组讨论,说出冷战的背景。
2. 通过阅读教材,教师讲授,归纳冷战的表现。
3.通过观察地图、教师讲授,分析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4. 通过分析史料,辩证地评价冷战的影响,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
二、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冷战的背景、冷战的表现、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2.教学难点:冷战的背景和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基于课标: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依托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本单元系统的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其中《冷战》这一课是把握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具有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会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为后面的内容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起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3.针对学情:初三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学生之前学过两次世界大战,为本课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通过讨论法和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导入:在人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爆发了几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上半期,爆发了几次世界大战?从二战结束到现在75年间有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二战结束后,国家间的矛盾真的消除了吗?世界真的实现了和平吗?【设计意图】:利用问题导入,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知识,问题环环相扣,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冷战的背景【设计意图】:冷战出现的背景是一个难点。
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其根本原因。
通过呈现多种史料(文字、表格、地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说出冷战的背景,从材料中分析其原因,战后美国势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而社会主义的苏联实力也强大,成为美国争霸的障碍。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冷战结束的时间、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冷战结束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认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同时,学生对于国际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冷战结束的时间,了解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掌握冷战结束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认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冷战结束的时间,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冷战结束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教学难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会发生变化吗?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何?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冷战结束的时间,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冷战结束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和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对“冷战”局面形成的总体认识,客观评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并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你知道“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一、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教师:1、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意义?学生:①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教师:2、想一想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学生:战后欧亚两洲陆续建立起11个人民民主国家,后又扩展到拉丁美洲(古巴)。
加上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战后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是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巨大变化,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铁幕演说”教师:1、“铁幕”一词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丘吉尔的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学生:“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谓“高压控制”。
冀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冷战”政策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政策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过程与方法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美苏争霸怎样开始?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本课哪些地方涉及了历史?当时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课的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具粉笔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互有攻守的美苏争霸师生活动及主要语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怎样?(他们联合打击轴心国法西斯集团。
如:1942年发起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对德作战,结束欧洲战事;其间举行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了对法西斯作战的统一步调;1945年与等亚洲国家共同对日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2.教师根据地图和资料导入: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苏外交战略的相互遏制,他们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2.“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3.“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4.美苏争霸怎样开始?5.本课哪些地方涉及了历史?当时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6.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冷战政策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A.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冷战说课稿模板
冷战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堂关于冷战的历史课。
开头:引入主题冷战,作为20世纪中叶全球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不仅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各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冷战的起源、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背景介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冷战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原本作为盟友的美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逐渐显现,导致了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集权政治。
冷战的起源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冷战的起源。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开始积极介入全球事务,以遏制苏联的扩张。
同年,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旨在帮助战后欧洲国家重建,也是冷战政策的一部分。
冷战的过程在冷战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事件和时期。
首先是柏林封锁与空运(1948-1949年),随后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和越南战争(1955-1975年)。
这些冲突虽然没有演变成全面的热战,但无疑加剧了东西方的紧张关系。
军备竞赛此外,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核武器的竞赛,尤其是在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期间,将世界推向了毁灭的边缘,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一种恐怖的平衡。
冷战的结束最后,我们来谈谈冷战的结束。
随着苏联经济的衰退和国内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198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政策,试图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冷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还认识到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结尾:课堂互动在课程的最后,我鼓励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冷战结束后,世界是否变得更加和平?冷战时期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何启示?希望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冷战这一历史事件。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介绍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使学生了解冷战对国际、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冷战政策的发展历程。
此外,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美苏冷战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冷战政策的深入内涵、影响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启示,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把握冷战的时间、背景、表现、影响等关键信息,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理解冷战对国际、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树立和平、发展的世界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冷战政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美苏两国领导人的名言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分析其影响。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本次的课程教学。
今天我们要学习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
本节课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全球格局的演变以及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所展开的冷战。
一、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后全球的格局变化以及美苏关系的特点。
2.了解“冷战”概念的形成,以及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的争端和对抗。
3.理解冷战的特点,以及冷战对世界和各国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回顾上一次学习的内容,我们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过程、胜败和后果。
这次我们将学习二战后的全球格局变化以及美苏关系的发展,进而了解“冷战”的形成和发展。
2.讲授环节(1)二战后的全球格局变化谈到20世纪上半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世界成为两极格局: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在资本主义阵营中,美国成了第一超级大国;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成了领头羊。
(2)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立冷战是指1945年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争霸的对抗。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甚至发展成了恶性的对抗。
(3)冷战争端的主要表现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全球的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抗。
其中,核武器和军备竞赛是比较典型的表现。
此外,两国支持的不同政治体系,也导致了世界各国间的政治斗争与战争。
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美国向联合国发出请求,希望各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和援助。
其中,苏联表示反对,美国则称这是政治上的影响力争夺。
(4)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期间的世界变得异常紧张,战争与和解的氛围充满了全世界。
该时期的谍报、间谍、武器竞赛和核武器的发明,极大地加剧了对世界的不稳定和对人类未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冷战期间美苏的纠葛,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争。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紧张氛围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众多事件和人物,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冷战的发展脉络,把握冷战的主要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珍视和平、爱好和平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表现。
2.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冷战时期的世界地图、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冷战政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5.互动环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冷战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背景:二战后,美苏实力均衡,意识形态对抗加剧表现: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和“华约”影响:世界格局分为两大阵营,形成“冷战”局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川教版
3.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2.在知识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冷战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不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
知识拓展:
介绍与冷战历史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冷战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冷战历史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冷战历史内容,强调冷战政策出台、两大阵营形成等重点和难点。
d.建议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如参观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址,以加深学生对冷战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e.建议学生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历史场景的模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冷战时期的历史氛围。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历史影像资料、音乐、图片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冷战时期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冷战时期历史事件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冷战局面的形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学情,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冷战局面的形成》是冀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的12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关系史,对学生今后正确认识、分析复杂的国际关系的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本课在世界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道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建立的事实
2、能简述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知道冷战的表现
3、能正确认识冷战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是战后“冷战”的根源,同时也是学习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基础。
难点:对冷战的理解。
这是因为九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现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根据“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用:引用法、合作讨论法、图片展示法、问答法。
(二)学法
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提问(4分钟)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然后提问重点问题,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入新课(5分钟)
节选纪录片《突破柏林墙》为导入,通过震撼的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一系列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丘吉尔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幽默形象比喻,进一步过渡到本课
学习。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按照本课内容,我的新课讲授将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冷战政策(是本课重点)
1.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一部分脉络框架,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据此再次熟悉课本内容。
然后由老师以组为单位抽选学生回答部分框架内容。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熟悉课本内容,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2.框架补充完整后,我将引用两段文字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原因。
采取小组抢答的方法让学生回答,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完善。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用材料,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后自主归纳冷战具体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第一部分具体
内容。
在此过程中老师巡视,参与讨论并个别指导。
在学生归纳发言的基础上,着重讲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对美苏争霸意义的分析与启示的升华。
让学生讨论归纳(PPT)出美苏争霸的影响,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然后我再对美苏冷战的启示进行升华。
(四)小结巩固(5分钟)
依据本课的结构,通过知识框架表进行小结。
我先把知识框架打出,学生看书。
然后要求学生闭卷回答。
这主要是考虑到短时记忆的效果比较好,再一次的回忆会让更多同学记住更多知识点。
(五)随堂检测(5分钟)
在PPT上依次显示五道选择题,一道材料分析题,根据题目难易层次,选择不同的学生回答,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了解他们知识掌握情况。
(六)布置作业(1分钟)
通过适当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我通过批改作业认识到本节课教学疏漏处,于下节课开头进行复习巩固时可以完善。
六、板书设计
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并要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七、教学反思
我以图文资料、创设情境等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美苏关系的微妙变化,之后设置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辩论,鼓励学生开放思路,并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在正式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及时进行反思。
来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