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传统戏剧(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合集下载

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

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

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通用15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昆曲牡丹亭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1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

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

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

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

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

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

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

本来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

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华丽",对昆曲的感受是"优雅"。

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氛。

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

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

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

它的故事美:讲述的是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一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这一句经典的台词,让我对昆曲《牡丹亭》充满了期待。

当我真正坐在台下,欣赏完这场演出,内心的震撼和感动真是难以言表。

我觉得吧,这《牡丹亭》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

杜丽娘和柳梦梅那叫一个情比金坚,也许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很难再有这样纯粹而坚定的爱情了。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心里,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啥才是真正的爱情?是物质的堆砌,还是那一瞬间的心动?整个舞台布置得美轮美奂,演员们的服装精致得不像话,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韵味。

我就在想,这得练多少年才能有这样的功夫啊?他们在台上唱着、舞着,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古代。

特别是杜丽娘那几场唱段,哎呀妈呀,那声音简直能穿透人的灵魂。

我可能不太懂那些专业的唱腔啥的,但就是能感觉到她的悲伤、她的欢喜,她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这是不是就是艺术的魅力?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就能让你感同身受。

不过,说实话,中间有几段我还真有点没太看懂。

也许是我这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

但这并不妨碍我被它深深吸引,也许以后我得多看看这类的演出,多学习学习,才能真正领略到昆曲的博大精深。

这一场《牡丹亭》,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觉得我们不能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给丢了,得好好传承下去,你们说是不是?篇二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牡丹亭》,这三个字在我心里已经回荡了好久。

终于,我有机会走进剧场,去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哇塞,一开场,那音乐响起,我整个人就被镇住了!这是什么神仙音乐啊,婉转悠扬,仿佛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演员们一亮相,我的眼睛都直了,那扮相,那身段,简直美炸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真的是让我又哭又笑。

有时候我就在想,他们的爱情咋就能这么惊天动地呢?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他们竟敢冲破一切阻碍,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看着舞台上的他们,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要是我穿越到那个时代,遇到了这样的爱情,我敢不敢去追求呢?也许我会害怕,害怕被世俗的眼光指责,害怕受到惩罚。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_牡丹亭闺塾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_牡丹亭闺塾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_牡丹亭闺塾若干年前就被汤显祖的《牡丹亭》剧本深深吸引,一为那华美的词句,二为那精巧的构思,世间只有情难诉。

至于《牡丹亭》的现场表演,一直没有机会观看过。

虽然看过几个相关的折子戏,但也是电视上偶然碰见。

但我并不觉得它们很好看,记忆还没《烂柯山》里的《痴梦》深刻。

《牡丹亭》青春版出现后,昆曲才在我内心活了起来。

青春版《牡丹亭》基本保留了原作者的面貌,青年演员拉近了青年观众和戏的距离,也和戏中人物的年龄距离不是太离谱,让人觉得亲切。

服装、舞美、灯光富有现代意识,杜丽娘在阴间那件大红外衣,婚纱般,耀眼。

音乐也加进现代元素,用了和声,也增加了一些前奏间奏。

这些使《牡丹亭》富有了现代意识。

电视里总是在播出《游园》《惊梦》,实际上《寻梦》最为精彩,《写真》《离魂》《拾画》《魂游》《幽媾》《冥誓》都很不错。

这几折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直误以为除去那些政治因素会更加动人,看完张继青版《牡丹亭》后才知道纯爱情版并不见得就比保留政治副线高明,观后感《世间只有情难诉——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当然,张继青唱的非常好,但这个电影或戏剧背离了原作者对情的深刻描画,看起来更唯物,但实际上审美观念机械。

问白先勇先生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其实是否定政治线索的。

但这几天看完整部作品,觉得还是白先生这个版本好。

纯粹的爱情戏,一来情节发展有所限制,二来容易引起观众视觉听觉疲劳,三来,一个戏可展示多种角色。

汤显祖编纂的荒诞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至情的戏剧,因梦而情、因情而亡、因情复生,有谁还能写出这样的本子?难怪四百年来,无论戏剧的盛期还是衰期,《牡丹亭》还活跃在舞台。

青春版挨近了青年,粮仓版娱乐了小众,园林版走向了自然,《牡丹亭》就这样成为爱好昆曲的人们保存昆曲的首选剧目。

“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感谢您的阅读!。

传统戏剧(昆曲_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传统戏剧(昆曲_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觀後感看到這次論文題目我頗為鬱悶,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從未看過中國傳統戲曲,說來很是慚愧。

我只好向周圍朋友求救,希望他們推薦給我一些好劇。

收穫真是不小,如:《穆桂英掛帥》、《竇娥冤》、《霸王別姬》…………《西廂記》、《牡丹亭》等,我本來想看《西廂記》的,但後來我選了《牡丹亭》,因朋友跟我說這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我雖然沒看過中國傳統戲曲,但還是知道一些鳳毛麟角的,不至於孤弱寡聞。

《牡丹亭》我是知道的,但青春版就沒聽說過了,這讓我有了很大興趣,所以就決定看它了。

在看之前我決定先做一些功課,怕看不明白,聽不懂。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清代以來稱為“昆曲”,現今已被稱為“昆劇”。

昆曲發源地蘇州,它作為我國傳統的戲曲,已經有600年的歷史,興盛於明清時期,後來逐漸衰敗,特別是到了近現代,出現了傳承危機。

可喜的是,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

與其《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湯顯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此劇創作於1598年,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

全劇充滿朝氣,非常賞心悅目,融合現代劇場和古典精神,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華刪減成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從第一出“標目”演到最後一出“圓駕”,基本保持了劇情的完整。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

少女杜麗娘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教倫理道德的薰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還魂複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

戲是在網上看的,雖然不是去現場看的,效果還是很好。

牡丹亭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

牡丹亭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

牡丹亭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牡丹亭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牡丹亭观后感1昆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百戏之母”的称号,而《牡丹亭》是昆曲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牡丹亭》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最具代表性的一折戏,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初见、一见钟情的情节。

本产品的创作灵感就源自“游园惊梦”。

柳梦梅款手执柳条、衣绣梅花,暗合柳梦梅的名字。

杜丽娘款牡丹簇拥、戏碟流连,暗合故事主题词,也表现了戏曲舞台上杜丽娘的服饰特色。

两幅形象各自独立,而合在一起又恰好还原了柳、杜二人梦中花园相会的情景。

牡丹亭观后感2《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

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

文章虽然用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成就了一段佳话。

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小姐或贫弱书生,他们对对方的感情都是真挚的,是赋有责任感的。

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中学生谈恋爱,很大成分上都只是游戏,图得一时快乐。

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

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中学校门以后的情况,即使明知是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可止。

培养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啊!感情本就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东西,而感情中的恋情又是一种特例。

那是因为责任的存在,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就不要谈恋爱。

也有人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话是不错,但培养不是玩闹开心,培养的目的到最后是要负责任的。

作文:昆曲观后感

作文:昆曲观后感

作文:昆曲观后感昆曲观后感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承载着国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昆曲表演,使我对于昆曲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这场昆曲表演以《牡丹亭》为剧目,讲述了一个唐代富商之女杜丽娘与白衣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整个表演过程中,我被昆曲独特的演唱方式、精妙的身段表演以及传统音乐的伴奏所折服。

首先,昆曲以头腔唱腔为主,演员在表演时高声吟唱,音质婉转悠扬,动听动人。

演员通过声音的高低、远近,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人物性格。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刚刚醒来时的唱腔婉转柔和,表现出她处于梦幻状态,而柳梦梅在远行时的高亢唱腔,则表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通过昆曲独有的唱腔,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内心的世界。

其次,昆曲以身段表演为一大特色。

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通过优雅的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将戏剧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能够更加真实地传递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伴随着昆曲独特的韵律和舞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戏剧的世界之中。

此外,昆曲还非常注重音乐的伴奏。

演唱、演奏、舞蹈等元素在昆曲中相互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伴奏乐器包括琵琶、二胡、笙等,它们与演员的演唱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在《牡丹亭》的演出中,伴奏乐曲声声入耳,唤起了观众对于唐代时期的想象,使整个演出更具史诗般的气势。

观看完这场昆曲表演,我对于昆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昆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表达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结,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昆曲的演出需要演员具备高超的演唱和演技,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这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传统的智慧,给观众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通过观看这场昆曲表演,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关于昆曲的知识,也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牡丹亭观后感800字

牡丹亭观后感800字

牡丹亭观后感800字牡丹亭观后感800字【篇1】《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著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进入校园,创造能够雅俗共赏的经典。

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可喜的是汤显祖的文字功底诗词素养十分了得,全出剧都用唱词写了出来,很美。

而且杜丽娘的形象确实光鲜可爱。

柳梦梅虽爱吹嘘自己是擎天柱现世宝,但巧的是他就真能中上状元。

对杜丽娘也算痴心一片,有几分可取之处。

陈最良的形象从头到尾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

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舞台上的昆曲艺术的确体现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精致细腻、含蓄委婉的特点,无论是听了让人酥倒的江南吴语,还是看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戏曲服装,杜丽娘的美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扇子、水袖在一张一驰间道尽少女心中的无尽情思。

直白的让人春心荡漾,于是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草作垫,花中眠,娇娃俊少,花样年华,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柔怜。

这梦境中的情思让所有观众“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只是梦醒来终究是空,女子相思成疾,却至死不渝,最终手拈一枝梅花离了魂。

地府里是她痴情的魂,人间是她的青春的画,冥冥中那梦中刘郎拾得此画,杜丽娘起死回生,“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红衣的杜刘在花神的簇拥下相拥于人间地狱之间,才子佳人终成人间佳话。

牡丹亭观后感800字【篇2】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牡丹亭观后感想

牡丹亭观后感想

《牡丹亭》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古典戏曲作品。

在观看《牡丹亭》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中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以及舞台呈现所吸引。

首先,人物塑造是《牡丹亭》的一大亮点。

剧中的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等角色个性鲜明,情感丰富,他们的遭遇和心境令人感同身受。

杜丽娘作为官家千金,柔美娇羞,对爱情充满憧憬,她在梦境中与柳梦梅相遇,两人相互倾心。

然而,杜丽娘因思念爱人过度而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

这个过程中,她的纯真与执着令人感动。

柳梦梅则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他痴迷于诗词歌赋,对爱情同样执着。

他的出现与杜丽娘的魂魄相遇,人鬼相恋,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奇幻色彩。

其次,《牡丹亭》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

剧中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爱过程,展现了真挚的爱情和生死相依的誓言。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离别、相思之苦,但始终坚守着彼此的承诺。

这种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我,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牡丹亭》的舞台呈现极具艺术魅力。

剧中的音乐、舞蹈、舞美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特别是在表现杜丽娘还魂复生的情节时,舞台上的灯光、音效和舞美设计相互配合,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而感人的情境中。

观看《牡丹亭》让我对传统戏曲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同时,《牡丹亭》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更应该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坚守爱情的承诺和誓言。

总之,《牡丹亭》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之作。

它以独特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舞台呈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文《《牡丹亭》戏剧观后感》

作文《《牡丹亭》戏剧观后感》

《牡丹亭》戏剧观后感篇一《牡丹亭》戏剧观后感说实话,去看《牡丹亭》之前,我对昆曲这玩意儿,完全就是一知半解,觉得那唱腔肯定又长又闷,剧情也肯定老掉牙。

我妈硬拉着我去,说是经典,是文化传承,我心里直犯嘀咕,还不如在家刷剧呢。

结果呢?打脸!那天我穿着我妈非让我穿的“优雅”的碎花裙子,感觉自己就像个准备去参加相亲的农村大姑娘,特别不自在。

剧院里人还挺多,好多都是上了年纪的,我瞬间感觉自己像个闯入老年活动中心的小年轻。

演出开始了,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晕,那唱腔绕来绕去,听得我有点懵,跟听外星语似的。

我甚至在心里默默计划着,等下半场结束,赶紧溜到剧院门口的冷饮店,买杯奶茶压压惊。

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剧情发展,杜丽娘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我逐渐被她的爱情故事吸引住了。

尤其是她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简直绝了!当时我脑子里瞬间浮现出我前段时间去郊外玩,看到一片油菜花海的景象。

那油菜花,金灿灿的,一望无际,简直美得不像话。

当时我和我男朋友正闹别扭,我拍了一张油菜花的照片发给他,没说什么,他隔了半天回复我说,“嗯,好看”。

当时我心里那个气呀,心想这油菜花好看,难道我就不值得你好好看看吗?杜丽娘的凄美爱情,让我瞬间感同身受。

篇二《牡丹亭》戏剧观后感再来说说演员的表演。

这舞台妆容看着有点夸张,比我平时用的粉底厚多了,但演员们把人物的情感诠释得特别到位。

特别是杜丽娘死后化为精灵那一段,我觉得演员的肢体动作和眼神,真是把那种幽怨和不甘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记得当时我旁边一个阿姨,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心想,这昆曲的感染力,真没得说。

那天演出结束后,我妈拉着我滔滔不绝地分析剧情,还跟我说她年轻的时候也看过这出戏,说那个时候的舞台效果可没现在好。

我还偷偷观察了一下那个阿姨,发现她已经和身边人热烈讨论剧情了,看来这《牡丹亭》的风靡程度确实没的说呀。

回家路上,我一边吃着我妈塞给我的桂花糕,一边回味剧情,心里想着,其实这昆曲,也不是那么难接受嘛,甚至还挺有味道的。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引言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青春版的《牡丹亭》,深深被这出戏剧所吸引。

青春版的《牡丹亭》以其新颖的编排和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和感受。

在此文档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总结了这场戏剧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感悟。

第一幕:悲欢离合,痴情牵绊第一幕揭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以两个年轻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相遇为起点。

他们在牡丹亭相识,并彼此陷入了深深的爱情之中。

这段爱情被生死离别所打破,他们被迫分离,痛苦地等待着再次相见的那一天。

在整个第一幕中,我被很多细节所吸引。

编导精心打造的舞台布景与服装搭配唤起了观众对唐代的遐想。

演员们用娴熟的演技饰演出各自的角色,将心情传达给观众。

他们的情感表达真实而生动,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第二幕:桃花坞中事,杜十娘的坚守第二幕讲述了杜十娘在桃花坞中的孤独生活。

经历了五年的分离,杜十娘一直守候在牡丹亭,等待着与柳梦梅的再度相见。

她的坚守和对爱情的执着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杜十娘的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杜十娘内心的挣扎和坚强。

她的爱情不仅仅是对柳梦梅的思念,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勇敢。

演员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第三幕:美梦成空,人鬼殊途第三幕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柳梦梅来到了牡丹亭,与杜十娘再次相见。

然而,他们的相聚却只是短暂的幻象,柳梦梅已经成为了鬼魂。

他们心有灵犀地在牡丹亭中重逢,但却注定无法永远在一起。

整个第三幕的布景和音效设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

演员们的表演更加投入,情感的震撼力让观众不由得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惋惜。

柳梦梅最终只能离开,杜十娘只能黯然地面对现实。

这种离别和无法实现的爱情令人心生悲凉,观众们深深被触动。

结语青春版《牡丹亭》给我带来了很多触动,让我深思人生、爱情与离别的意义。

整个剧目通过编导的巧妙处理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人生的无奈。

观众们在观看这场戏剧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对于自己的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3篇)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3篇)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顾一切的奋斗精神。

在阅读了《牡丹亭》之后,我深受触动,对于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被《牡丹亭》中所展现的爱情所打动。

作品以柳梅两个角色的相爱为开端,他们坚守爱情,不顾一切地追求幸福。

尽管柳梅被迫嫁给了他人,但他们的爱情从未改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爱情的坚强与纯粹。

尤其是柳梅对于爱情的追求,她不畏压力,甘愿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最终以彻底牺牲自己来完成爱情的传承,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

其次,我被《牡丹亭》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与善良所感动。

尽管作品中有许多反面人物,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都来源于人性的复杂。

比如花草岩、刘二哥等角色,他们在柳梅遇难之后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他们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让柳梅陷入了危险之中,而这种愧疚推动着他们不顾一切地去拯救柳梅,最终他们也成为了柳梅命运中的一部分。

这其中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另外,《牡丹亭》中的音乐和舞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富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而在《牡丹亭》中,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添了情感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让人在读剧本的时候似乎能够感受到戏剧的现场氛围。

最后,《牡丹亭》给了我对于生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品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一起,却又让他们无法在一起。

尤其是柳梅的命运,她作为一个女子,一直承受着许多压力和束缚,最终以自己的牺牲完成了爱情的传承,这使我深思人生和命运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它或许会让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地面对,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的真正幸福。

通过阅读《牡丹亭》,我对昆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爱情、人性、音乐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折射出了人们对于幸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同时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

《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

《牡丹亭》读后感《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牡丹亭》读后感篇1《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

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

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

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

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

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

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

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牡丹亭》读后感篇2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范文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出现不少对其的改编著作,而当代的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无疑是较为成功的。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仅供参考。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篇一老实说,我对戏曲知之甚少,对昆曲更是了解的不多。

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似乎在我们这样的90后们中间影响力渐渐减弱。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在老师播放有关《牡丹亭》的视频时,我发现有许多都没有认真地观看。

一开始,我也没有认真看,但之后我发现我被它吸引了。

我想这正是戏曲的魅力吧! 《牡丹亭》说的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我很喜欢杜丽娘这一形象。

她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道路的反抗方面。

而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

可贵的是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一6.1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昆曲《牡丹亭》,座位在三层3排14座。

看昆曲的想法源于蒋勋老师对于昆曲的描述:昆曲是戏曲里面难度最大的,因为它的要求很高,同时要求“唱”和“做”,也许这就是他没落的原因。

之前没有接触过昆曲,这是我第一次看昆曲。

对于戏曲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小时候家乡的黄梅戏,少不更事,以为戏曲就是咿咿呀呀的一通乱唱。

今天看这个昆曲倒是真的很惊艳,不仅有现场演员,还有现场的演奏者。

第一次接触昆曲,其实不太能判断表演的好坏,印象最深的是,花旦一人连演了三幕戏,中间不曾停过,大概有40分钟左右。

这是我很佩服的一点。

常人如果唱个40分钟的通俗歌曲估计早已累得趴下,她竟然还要连续延长难度如此之高的昆曲,其毅力以及唱功可见一斑。

而且看这个青年花旦的简介,已经唱昆曲有十几个年头,并且不断得拜师学艺。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还能如此坚守自己的理想,实属不易。

演员表演的舞台前段有一段下沉的小小演奏厅。

以前见识的黄梅戏中现场演奏的乐器只有单调的二胡跟锣,这个演奏厅却是包罗中国的很多的古典乐器:鼓、笛、笙、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小锣、铙钹、大锣。

现场演奏的效果很好,虽然他们不属于观众观看的对象,但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小螺丝钉的角色,恪尽职守。

表演晚上7点一刻开场,9点中场休息,10点半结束。

也许是因为表演不足以吸引人,很多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悄然离场。

我因为明天还要上班的缘故,也悄悄离场。

衷心得希望昆曲这种国粹可以不再没落,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并且喜欢上昆曲,给予昆曲创作者更多的鼓励。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二她的男人姗姗来迟,让她等足了三年。

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命运,暗自有着奇妙的呼应和重合。

虽然相隔万里,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着,冥冥中却息息相连,他们处境相似,心境相通。

一旦相遇了,就会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

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牡丹亭观后感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

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

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

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

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

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

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

两种创造出这类奇特情节的作者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会,以及后来喜结良缘都是不可能的事。

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发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作者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

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

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第一篇:昆剧《牡丹亭》观后感昆剧《牡丹亭》观后感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

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中国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

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

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

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

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中国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二篇:昆剧红楼梦观后感《红楼梦》昆剧观后感大型昆曲经典《红楼梦》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孔爱萍、李鸿良携全国昆曲十佳新秀单雯、张争耀等领衔主演,几乎囊括了江苏省昆剧院各行当的最强阵容,是省昆三代昆曲人联手打造的精品剧目。

昆剧本就有悠久的历史,这次在艺术课上得到了票,决定好好欣赏一下。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前言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的《牡丹亭》,在历史上一直享有盛誉。

这部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深情动人,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和无尽的相思之苦。

而现代的“青春版牡丹亭”则以年轻人的角度重新演绎了这个经典故事,让我对传统剧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青春气息,也对人生与爱情有了新的思考。

异彩纷呈的舞台设计在青春版牡丹亭中,舞台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舞台布景简约而不简单,利用了简洁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让整个舞台显得更加鲜活生动。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舞台上的一颗大树,经过巧妙的布景和灯光的照射,成为了剧中众多场景的背景。

这样的设计不仅节省了空间,也增加了舞台的层次感。

此外,舞台上的灯光效果也非常出色,通过调整灯光的色调和亮度,能够瞬间为观众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整个舞台设计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感觉,让人对传统剧目有了全新的认识。

主演演技精湛与传统版本的牡丹亭相比,青春版选择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来饰演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的演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成功地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了观众。

梁山伯的深情厚意和祝英台的坚持不懈让人为之动容,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爱情的思考。

在观看演员们发自内心的演出时,我不禁感叹这些青年演员的专业素养和对戏剧的热爱。

他们的精湛演技为整部剧增色不少,也让观众对戏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现代元素融入的巧妙之处与传统牡丹亭相比,青春版在剧情中融入了现代元素,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和思维方式。

剧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相遇依然是因缘巧合,但他们的相识却是通过社交媒体实现的。

这一设计巧妙地将古代剧情与现代社会联系在一起,使观众更容易理解整个故事的展开。

此外,剧中还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使整个剧更具现代感。

这种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入,既保留了传统剧目的精髓,又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青春版牡丹亭不仅是一部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是对人生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牡丹亭》是中国昆曲的经典之作,是明代昆曲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该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却遭到了家族的阻拦,最终以梁祝双双殉情的悲剧结局。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和无奈,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我来说,观看昆曲版的《牡丹亭》之后,让我感受到了独特的美与哀。

首先,昆曲剧中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令人赞叹。

在《牡丹亭》中,演员们以曲调悠扬、婉转动人的方式进行唱腔,表达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变化。

他们在舞台上用身体语言、韵律动作和唱腔音调,完美地呈现了梁祝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悲剧命运。

每一个动作和音符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训练,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尤其是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思凡”、“白头吟”等情节,更是将昆曲的唯美和悲哀发挥到了极致。

其次,昆曲版的《牡丹亭》给人一种优雅和高贵的感觉。

昆曲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其表演风格典雅、端庄而不失纤细。

观看昆曲时,演员们身穿华丽的戏服,精心打扮,舞台布置精美,营造出了一种古典美和精致的氛围。

演员们的动作优雅,姿态得体,给人以高贵的感受。

这种优雅与高贵的感觉与梁祝之间的纯洁爱情相得益彰,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应有的共鸣。

再次,昆曲版的《牡丹亭》通过唯美的场景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悲剧的人性困境。

梁祝之间的爱情是纯真而充满美好的,然而梁山伯的父亲却将梁祝分开,祝英台被迫订婚,而梁山伯则被父亲软禁在家中,无法再见到心爱的人。

这种不幸的分离和命运的无情,让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绝望。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将悲剧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让人不禁为梁祝的命运感到惋惜和无奈。

最后,昆曲版的《牡丹亭》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

通过观看昆曲版的《牡丹亭》,我对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了解到昆曲有着复杂的唱腔结构和丰富的表演技巧,对演员的技艺要求非常高,更了解到昆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看到这次论文题目我颇为郁闷,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从未看过中国传统戏曲,说来很是惭愧。

我只好向周围朋友求救,希望他们推荐给我一些好剧。

收获真是不小,如:《穆桂英挂帅》、《窦娥冤》、《霸王别姬》…………《西厢记》、《牡丹亭》等,我本来想看《西厢记》的,但后来我选了《牡丹亭》,因朋友跟我说这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我虽然没看过中国传统戏曲,但还是知道一些凤毛麟角的,不至于孤弱寡闻。

《牡丹亭》我是知道的,但青春版就没听说过了,这让我有了很大兴趣,所以就决定看它了。

在看之前我决定先做一些功课,怕看不明白,听不懂。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曲发源地苏州,它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

可喜的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此剧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

全剧充满朝气,非常赏心悦目,融合现代剧场和古典精神,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从第一出“标目”演到最后一出“圆驾”,基本保持了剧情的完整。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

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戏是在网上看的,虽然不是去现场看的,效果还是很好。

整部看下来就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感受了-----“美”!
故事美!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

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
唱词、唱腔、台词美!我不知道青春版牡丹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但汤显祖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
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
舞台、服装美!整个舞台布景、灯光非常简洁,十分古典,背后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写意传情、含蓄悠远。

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服装随着剧情时而靓丽夺目,时而淡雅飘逸,还是一个字“美”。

舞蹈美!印象中传统戏剧除了武生的打戏之外,舞蹈动作应该相对较少,青春版的《牡丹亭》似乎融合了现代舞蹈、京剧动作为一体。

同时,演员的舞蹈动作与舞美、灯光、服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机地配合剧情的发展,让整个舞台变大了,戏剧更美了。

二十一世纪观众的审美观,毕竟迥异于明清时代,这次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一方面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但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项古典剧种,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同时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

很明显的,以前的《牡丹亭》唱都是有经典唱段的部分,重在抒情,而青春版的把很多以前的版本里没有出现的情节都排上去了。

你要欣赏文辞和唱功,自然是看老版好,特别是张继青的。

至于青春版,这些个文辞也都在,只不过演员是年轻版的,论唱功和身段自然比不过老一辈的,但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演员的扮相和道具都很华美,可能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真是相得益彰,剧情曲折,架构恢宏。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

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全剧采用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

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

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

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

《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

《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述,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主人公杜丽娘不同于比她早几百年的刘兰芝和崔莺莺,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

她并不像崔莺莺那样,不满包办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不像林黛玉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刘兰芝那样以死而殉情。

她对爱情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要,质言之,就是认为女人天生要有爱的权力。

杜丽娘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

她之所以爱柳梦梅,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仅仅因为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

杜丽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因为他们要求天然本性的自然发展。

也就是说,在她父母看来,作为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爱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条。

莺莺的母亲并没有这种思想,只认为她找的女婿应门当户对。

所以,杜丽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

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

双方发生冲突,杜丽娘于是要反抗,甚至以生命来抗争。

这一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封建意识,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

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看过《牡丹亭》之后开始对元代戏曲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优美的唱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