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春版《牡丹亭》

合集下载

青春洋溢的浪漫主义经典——浅析戏剧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洋溢的浪漫主义经典——浅析戏剧青春版《牡丹亭》

病不起 。 在她 弥留之 际 , 她要 求母 亲把她
葬在后花 园的梅树下 , 并嘱咐 丫鬟春香将
其 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 而原本确实有个贫
寒书生柳梦梅 , 他也 曾梦见 自己于梅树下
邂逅 一佳人 , 那 佳人称 同他有姻 缘之分 , 进京赶考 , 恰好借宿在杜宝委托陈最 良藏
女 的梅花庵 观中 , 他于太湖石下拾得杜丽 娘 画像 , 发现杜 丽娘就 是他 的梦 中情人 。 杜 丽娘 的鬼 魂得知便 游去 与柳梦梅 再度
了 原版 的经 典 唱词 , 用 原 版 抒 情 华 丽 的辞
藻将浪 漫主义发挥得 淋漓尽致 。 《 惊 梦》 一
折 最有 代表 性 , 如“ 梦 回莺 啭 , 乱煞 年光 今 春 关 情 似 去年 ? 晓来 望 断 梅 关 , 宿 妆 残。 ” 此 曲中一边 是莺 鸟啼叫的无限春光 ,
青春洋溢 的浪漫 主义经 典
浅析戏剧青春版《 牡 丹亭》
o董 卉君
【 摘
要】 台湾作 家白先 勇怀着对 昆曲的热爱之情 , 改编 了传世 经典《 牡丹亭》 , 制作 出青春版《 牡丹 亭》 , 给这一经典注入 了 新 的生
机 与活力。 青春 版《 牡 丹亭》 , 用现代 的理念给原版 的昆曲表 演加入 了青春 元素。 全剧 依然 以杜丽娘与柳 梦梅超越 生死的爱情为主线 ,
于是两人 结为连理 , 柳梦梅前 往临安 梦 、 因梦生情 、 为情而死 、 为情而生 的情感 由台湾作家 白先 勇主持制 作 , 两岸 三 生 ,
地艺 术家携 手打造 的青春版 《 牡 丹亭》 是 应试 。 陈最 良看 到杜丽 娘 的坟 墓被发掘 , 改 编明朝 浪漫主义作 家汤显 祖《 牡丹亭 》 告 发柳 梦梅 盗 墓之 罪 , 杜宝 将柳 梦 梅 囚 的一力作 。 它在保持剧情完整 的情况下精

从拉斯韦尔模式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道

从拉斯韦尔模式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道

各 种艺 术 形式 在戏 剧 舞 台盛演 , 同时 , 也被 翻译 成 不
同 的文字 . 传 到世 界各 地 . 影 响深 远 。 白先勇 先生 改
编 的青 春 版 昆 曲《 牡丹亭》 上演 , 更 将 其 曾经 的辉 煌
推 向 了又 一个 顶 峰 。它在 全 国各 个 高 校 巡演 , 到 美
宗 元 的散文 。 在青 春版 《 牡丹 亭》 舞 台上 , 传 统 与现代
的结合 都是 为 演员 这一 主体 服务 。 青 春 版《 牡 丹亭 》 中所有 参 与人员 都是 传播 的主
体 .这 里仅 以 白先 勇先 生 和演员 为 主作 了简要 的说 明, 但不是说 , 像 编剧 、 导演 、 舞美 等 不 重 要 , 青 春版
出戏 要 传播 出去 , 除 了导 演 、 编剧外 , 演 员 作
为主 体 , 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在戏 曲舞 台上 , 一 切
表 演 都是 为演 员服 务 的 , 在 青春 版 《 牡丹 亭》 中, 舞 美
尽 量 向传统 戏 中的 “ 一 桌二 椅 ” 靠拢 , 借 用戏 曲语 言 来 舞蹈 动作 , 利用“ 空舞 台 ” 的设 置 , 最 大 限度拓 展 了 载 歌 载舞 的虚 拟空 间 。但舞 台地 板却 打破 了传 统地 毯, 利 用灰 色调 地胶 作 舞 台 , 还将 现代 书法 家 的优美 书法运 用其 中 .舞 台景 片上 书写 了唐 代散 文 大家柳
种 渠道 进 行传 播 、 青 春版 《 牡丹 亭 》 向青 年 人传 播 、 青 春版《 牡丹 亭 》 引起 社 会热 议 。


青春 版《 牡丹 亭》 传播
作 者创 作 出戏 曲作 品 以后 。 把 戏 交 给演 员 在 舞

浅析《牡丹亭》青春版中春香形象

浅析《牡丹亭》青春版中春香形象

浅析《牡丹亭》青春版中春香形象概要:《牡丹亭》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念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其中杜丽娘是最能表现他思想的一个人物。

在《闺塾》之后,她走上了觉醒之路。

而春香在《闺塾》中的表现,实际上就是杜丽娘思想行为的另一面。

汤显祖借春香之口插科打诨,无情的嘲弄,顶撞陈最良痛快的想封建礼教宣战,体现了他渴望自由的思想。

剧中“情”和“理”两者的对立和抗争最终是情作为胜利的一方,但由此可见,当时汤显祖所处的现实是在情理相争之中,情始终处于弱势,封建礼教已经侵入了他们的骨髓,侵占了他们的大脑。

正是现实的无法改变,汤显祖才借春香这一形象直接嘲弄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知识浅薄,言行迂讷,思想空虚。

从封建礼教角度来看,春香在《闺塾》和其他地方的行为可以用“胡闹”来表示,但从现在来看,我们可以用“纯”和“真”来表示,真是因为春香的“纯真”才使得这个角色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春香的性格特点(一)社会角色造就的性格其一是春香在那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一个女主人公使唤的丫头婢女,春香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底层人物。

她服侍杜丽娘的日常起居,陪她在学堂读书。

而当杜宝询问杜丽娘在闺房中做什么的时候,她不小心说漏嘴后立马跪下,杜宝夫妇也认为很正常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主子眼里她是卑贱者,是他们任意践踏的对象。

(二)本身特点所产生的性格其二就是春香作为一个人所表达的性格特征了,我总结了下主要是活泼开朗,聪明机智,大胆泼辣,富有孩子气。

春香的机智、聪明、泼辣主要集中在《闺塾》这一出中,当陈最良说:“凡为女子,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春香便对迂腐的先生挖苦讽刺,说道:“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在温习《毛诗》的过程中春香更显得活泼机灵,当陈最良说:“‘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是鸟声也。

”春香紧接着问:“怎样叫声?”当陈最良解释这是诗经中采用的起兴手法时,春香泼辣地说:“兴个甚的那?”把春香的聪明、机智、泼辣描述得淋漓尽致。

青春版《牡丹亭》赏析

青春版《牡丹亭》赏析

青春版《牡丹亭》赏析第一次看昆曲,却被吸引住了,从开场亮相就是多重美的震撼。

唱腔、戏服、念白、举手投足间的韵味……无一不惊艳唯美!白先勇先生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戏剧并非是枯燥无味的,相反留给我们的是品味百遍也仍意犹未尽的经典。

青春版《牡丹亭》留给了我这样的印象,艺术元素丰富,极具青春活力,音乐配器方面古今结合,其实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完全没听过昆剧的人士也很容易能欣赏到其中的美。

创作者白先勇先生为了这部剧作,可谓是煞费苦心,演员都是亲自精心挑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传统戏剧,让青年人爱上古老的昆曲艺术,了解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

舞台方面,白先生的创作班底把大部分的心血都用在了演员自身的功力和包装之上,我第一次领略昆曲的华丽服饰的美,无论是十几个花神身披绝无重复的霞帔,还是春香那件翠绿色的小罗裙,上面的绣花都繁复眩目;即便是柳梦梅每一套服装的冠带上都不相同的梅花、桃花,都能一眼见出创作者处处精心的雕琢。

灰青的地板和水墨丹青的背景都对表演是最低调的衬托。

搭配巧妙的灯光,更加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故事人物的情感。

音乐上,青春版《牡丹亭》将歌剧音乐的创作技法融入于戏曲音乐当中,看不到传统稍显小气的二胡、唢呐、笛子,彻底摆脱了传统戏曲配乐的单调,丰富的音乐的表现力,很好的渲染了舞台氛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表演上,传统昆曲唱腔过于冗长、节奏缓慢,观众难以接受。

而青春版《牡丹亭》经过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将西方歌剧和东方戏剧相结合,使原本需要二十多小时的《牡丹亭》演出被压缩到七个多小时,布景道具也寥寥,整个舞台几乎都全凭演员的走位进行分割,使整部剧变得有趣,改变了传统昆曲的冗长的缺点。

虽然时间变短,但内容上,作者完全继承原词,尊重原著,为的就是展现经典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体现原著作者汤显祖的精神。

这也体现出了作者的才能。

传统艺术怎样才能生存,发展,壮大,这部《牡丹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文化复兴的“青春”方式——青春版《牡丹亭》访谈录

文化复兴的“青春”方式——青春版《牡丹亭》访谈录

青春版《牡丹亭》如同一个传奇。

从2004年在台北首演到2011年底在国家大剧院完成200场演出,七年间青春版《牡丹亭》走过中国许多地方,也走入海外主流社会与文化圈。

其所到之处,既有国家的剧院、海外的学院剧场,也有着学校里大大小小的简陋礼堂。

但不管在何地,不论是中国的年轻学生,还是连中文都不懂的外国人,青春版《牡丹亭》所到之处,那份雍容大度的中国之美,都激发着年轻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

关于青春版《牡丹亭》的讨论,这些年也经常可以见到。

在这些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热爱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对其所浸染的古典情韵的着迷,但也有着对这部“青春版”昆曲不那么“保守”的丝丝疑虑;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迷醉于这部作品以灯光、服装与舞台美术汇聚的现代之美,但也不能不承认,这部作品所仰赖的,是来自传统中国的美。

这种种的讨论,开启了却并没有回答青春版《牡丹亭》所蕴藏着的一个迷: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部600年前的戏曲,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的年轻观众,仍然具有如此强大的巨大魅力?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部源于文人传统的《牡丹亭》,走出“文化遗产”的被动保护,在当下的舞台上,对于那些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仍然绽放着传统中国的美?我们能否突破那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粗浅概念,真的进入这部作品,深入到创作者的实践之中,将“传统”与“现代”这样复杂的命题,落实到具体而细微的环节中,理解当前传统文化复兴所面对的难题以及可能突破的路径?2012年11月,本刊记者走访了白先勇及其背后庞大的制作团队。

从这个团队中许多个人——包括总策划白先勇、海外推广陈怡蓁、剧本改编辛意云以及编舞吴素君等人——的叙述中,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传统与现代究竟如何在这里融会贯通的。

在古今中外的坐标轴上找到中国的美对于青春版《牡丹亭》的定位,白先勇先生非常明白地说:文化复兴的“青春”方式——青春版《牡丹亭》访谈录本刊记者 陶子许培鸿/摄我做昆曲,做青春版《牡丹亭》,我不是在做一出“戏”。

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

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

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
青春版牡丹亭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部戏剧作品,它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青春版牡丹亭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

该剧保留了《牡丹亭》原
著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通过现代的舞美设计、服装搭配和音乐编排,使剧目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其次,青春版牡丹亭通过对剧情进行创新改编,更加贴近年轻观众的生活体验。

在青春版中,男女主角的形象更年轻活力,情节的发展更紧凑,对话更贴近现实生活。

这样一来,年轻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情感上更易投入剧情。

改编后的剧情更加紧凑有趣,不仅保持了原著的经典元素,也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此外,青春版牡丹亭还注重舞台表演的精彩呈现。

剧中演员的演技出色,舞台
布景和道具设计精美,服装造型时尚靓丽。

这些元素的准确运用,使得整部戏剧更具视觉冲击力,并能够有效地传递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最后,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还得益于宣传营销的倾力支持。

制作方在社交媒体
平台上广泛宣传,与年轻观众互动,通过剧情照片和片段的发布,引发观众的兴趣。

此外,对于该剧的演出时间、地点等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使得更多观众能够了解并前往观看。

综上所述,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巧妙地融合传统与现
代元素,创新改编剧情,精彩呈现舞台表演,并借助宣传营销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这部戏剧作品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已经悄然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彼此碰撞交锋,许多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化的碰撞中逐渐的消亡。

正如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一样,例如昆曲吧,昆曲号称是“百戏之祖”,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现在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里,昆曲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但是这个社会总会有一些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尽心竭力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白先勇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喜欢中国的昆曲。

他有感于近年来昆曲的衰落,遂立下让昆曲焕发青春的志愿。

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昆曲,他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制作出了一部经典的可以让年轻人痴狂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是根据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同名巨作改编的。

这部剧与以往不同的是启用了大量年轻靓丽的新生代演员,因此这部剧显得青春靓丽,新鲜时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青春版《牡丹亭》主要讲了女主人公杜丽娘为追求真挚的爱情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的故事。

他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对杜丽娘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来批判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理想的摧残。

还表现了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

这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年代里,杜丽娘的行为的确显得独特。

杜丽娘在梦中邂逅了青年书生柳梦梅,醒后却是一场梦幻。

因此他对书生日思夜想以至于成疾而终。

后来她因阳寿未尽还魂后遇见柳梦梅,二人遂坠入爱河。

但杜丽娘父亲坚决反对,最后还是皇帝做主成全了丽娘与梦梅。

汤显祖正是通过最后大团圆的结局表达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牡丹亭》最重要的就在于一个“情字”。

青春版《牡丹亭》贴近汤显祖的“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展开剧情,主要分为三大节。

第一节“梦中情”,写丽娘梦中与青年书生相会。

第二节“人鬼情”,写丽娘相思成疾病逝后又奇迹还魂与柳梦梅在一起。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_牡丹亭闺塾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_牡丹亭闺塾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_牡丹亭闺塾若干年前就被汤显祖的《牡丹亭》剧本深深吸引,一为那华美的词句,二为那精巧的构思,世间只有情难诉。

至于《牡丹亭》的现场表演,一直没有机会观看过。

虽然看过几个相关的折子戏,但也是电视上偶然碰见。

但我并不觉得它们很好看,记忆还没《烂柯山》里的《痴梦》深刻。

《牡丹亭》青春版出现后,昆曲才在我内心活了起来。

青春版《牡丹亭》基本保留了原作者的面貌,青年演员拉近了青年观众和戏的距离,也和戏中人物的年龄距离不是太离谱,让人觉得亲切。

服装、舞美、灯光富有现代意识,杜丽娘在阴间那件大红外衣,婚纱般,耀眼。

音乐也加进现代元素,用了和声,也增加了一些前奏间奏。

这些使《牡丹亭》富有了现代意识。

电视里总是在播出《游园》《惊梦》,实际上《寻梦》最为精彩,《写真》《离魂》《拾画》《魂游》《幽媾》《冥誓》都很不错。

这几折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直误以为除去那些政治因素会更加动人,看完张继青版《牡丹亭》后才知道纯爱情版并不见得就比保留政治副线高明,观后感《世间只有情难诉——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当然,张继青唱的非常好,但这个电影或戏剧背离了原作者对情的深刻描画,看起来更唯物,但实际上审美观念机械。

问白先勇先生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其实是否定政治线索的。

但这几天看完整部作品,觉得还是白先生这个版本好。

纯粹的爱情戏,一来情节发展有所限制,二来容易引起观众视觉听觉疲劳,三来,一个戏可展示多种角色。

汤显祖编纂的荒诞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至情的戏剧,因梦而情、因情而亡、因情复生,有谁还能写出这样的本子?难怪四百年来,无论戏剧的盛期还是衰期,《牡丹亭》还活跃在舞台。

青春版挨近了青年,粮仓版娱乐了小众,园林版走向了自然,《牡丹亭》就这样成为爱好昆曲的人们保存昆曲的首选剧目。

“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感谢您的阅读!。

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历程和历史经验

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历程和历史经验

“戏曲的创新必须要以坚实的传承为基石,是'推陈出新',是'返本开新',是传承中的创新,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创新。

”这句话道出了传统戏曲的创新不易。

所谓创新,并非意味着新元素与传统的拼凑杂糅,而是在敬畏与尊重戏曲原有规律、保留戏曲本质的基础上,寻求突破的过程。

青春版《牡丹亭》便是21世纪昆曲改编的成功案例之一。

它既保留了昆曲的写意之美,又将剧目中繁杂的文本压缩求精,再利用现代剧场的特点融合二十一世纪的审美观念,赋予了传世经典青春唯美的色彩。

下面这篇文章便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主创白先勇先生对该剧改编、演出的经验分享,相信通过他的讲述,你一定能更深刻地理解创新精神的含义与对经典和传统的敬畏之心。

如果昆曲能够复兴,这就是一个范例。

所以我就想试一试,怎么把一个古老剧种、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搬到21世纪的舞台上来,让它重放光芒。

当初我做昆曲,有这么一份心。

我对昆曲的态度,不是做一出戏来看看,来娱乐,当然它有很多娱乐价值。

对我来说,每次昆曲的演出,我自己的态度,等于是和展览青铜器、展览宋朝瓷器一样,是有相同的意义的。

因为昆曲是明朝时期中国文化已经非常成熟的时候产生的这么一种了不得的表演艺术形式,它的文化价值跟我们的宋朝瓷器、青铜器是一样的,所以昆曲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2001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头一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有我们中国的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有眼光的。

看昆曲对我来讲,像是参加一种文化仪式,我看到在各个大学里面也是这样。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演出三次,在北京师范大学演出一次。

200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出那次,学生的反应之热烈,我感觉好像触动了我们潜藏于内心的民族文化的那种DNA,好像触动了一下子,大家一下子就醒过来了。

看这么美的东西,是有这种效果在里头的,所以我就投身于昆曲的宣传推广。

作为表演艺术,如果要打动现代观众的心,就应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观;如果跟当代观众的审美观不契合,那它就不能引起共鸣。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艺术特征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艺术特征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艺术特征作为“百戏之祖”,昆曲流传的历史已超过600年。

作为一门影响深远且包含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学,舞蹈,唱歌,美术,杂技集于一身,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昆曲代表名作《牡丹亭》,由汤显祖创作,迄今已有400多年。

2004年,由白先勇带领创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如一缕清风,使暂处萎靡状态下的传统戏剧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活力。

瞄准社会剧院和学校剧场的双向市场,齐头并进,一时间出现争先恐后,一票难求的状况。

促使人们从现代文化快餐的怪圈中逃脱出来,开始向传统文化回归,对于今天传统戏剧的保护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一、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作为昆曲传承的知名“义工”,青春版《牡丹亭》的轰动,离不开白先勇的坚持与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白先勇以一己之力的坚持实现了昆曲的“文艺复兴”。

(一)优秀演员的表演考虑到《牡丹亭》的故事主题与背景,选择演员时,白先勇首先考虑选择处在花样年华的男女主角,“恰好苏州昆剧院“小花木兰班”人才辈出,小旦沈丰英、小生俞玖梅脱颖而出,担任扮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重任。

”经过昆剧名家汪世瑜老师和张继青老师亲自教授,指导。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年轻一代演员在表演,唱腔以及文艺修养等方面有了显著地提升,终于把老一代“传”字辈南昆正宗的演唱艺术继承下来,保持了昆曲表演艺术“正宗、正统、正派”的风格。

(二)出彩的剧本整合青春版《牡丹亭》在原剧的基础上,挑选了27折,保留了原著的曲白,又将27折分为上中下三本各9折:“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将“情”字贯作为主线穿整部剧中。

其中为了突出剧中的时代背景,适当的穿插了反映当时宋金对抗局面的戏,拓展出不同角色的表演空间。

因演出时间所限,为使最精华的部分保留下来,青春版将部分曲白进行了删减。

如“《硬拷》一折,重点保留了小生的名曲【新水令】、【折桂令】、【燕儿落】三个唱段,其他的八支曲子全都删减掉。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引言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青春版的《牡丹亭》,深深被这出戏剧所吸引。

青春版的《牡丹亭》以其新颖的编排和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和感受。

在此文档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总结了这场戏剧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感悟。

第一幕:悲欢离合,痴情牵绊第一幕揭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以两个年轻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相遇为起点。

他们在牡丹亭相识,并彼此陷入了深深的爱情之中。

这段爱情被生死离别所打破,他们被迫分离,痛苦地等待着再次相见的那一天。

在整个第一幕中,我被很多细节所吸引。

编导精心打造的舞台布景与服装搭配唤起了观众对唐代的遐想。

演员们用娴熟的演技饰演出各自的角色,将心情传达给观众。

他们的情感表达真实而生动,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第二幕:桃花坞中事,杜十娘的坚守第二幕讲述了杜十娘在桃花坞中的孤独生活。

经历了五年的分离,杜十娘一直守候在牡丹亭,等待着与柳梦梅的再度相见。

她的坚守和对爱情的执着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杜十娘的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杜十娘内心的挣扎和坚强。

她的爱情不仅仅是对柳梦梅的思念,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勇敢。

演员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第三幕:美梦成空,人鬼殊途第三幕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柳梦梅来到了牡丹亭,与杜十娘再次相见。

然而,他们的相聚却只是短暂的幻象,柳梦梅已经成为了鬼魂。

他们心有灵犀地在牡丹亭中重逢,但却注定无法永远在一起。

整个第三幕的布景和音效设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

演员们的表演更加投入,情感的震撼力让观众不由得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惋惜。

柳梦梅最终只能离开,杜十娘只能黯然地面对现实。

这种离别和无法实现的爱情令人心生悲凉,观众们深深被触动。

结语青春版《牡丹亭》给我带来了很多触动,让我深思人生、爱情与离别的意义。

整个剧目通过编导的巧妙处理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人生的无奈。

观众们在观看这场戏剧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对于自己的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范文《牡丹亭》是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

而汤显祖则是封建时代中勇于冲破黑暗,打破牢笼,向往烂漫春光的先行者。

昆曲在明清时期有过辉煌的历史,晚明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活跃于中国剧坛两百多年。

从宫廷到寻常百姓的家中,都有她的身影。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昆曲在当时未必不如小说流行。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故事。

由于青春版《牡丹亭》卖点之一就是青春,戏中大量选用年轻演员,靓丽的服饰。

以前的戏曲都是一些早已不再年轻的演员去演小姐、公子,确实有点让人提不起精神,也使年轻人产生昆曲是父辈们的艺术,跟自己有代沟的印象。

现在大量选取美女帅哥去扮演,既是听戏,也是观赏美女帅哥,多好。

我们常常觉得昆曲这东西是个老东西,老掉牙了。

但谁知道早在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不能不让人惊奇。

我们所了解的封建社会永远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却没想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已经与现代年轻人无异了。

或者说这简直就是中国第一部穿越剧了。

最后用一句很老套的的话结束。

作为昆曲中的精品,《牡丹亭》优美的唱词,曲折的情节和靓丽的美女让我久久难忘。

在看之前我决定先做一些功课,怕看不明白,听不懂。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曲发源地苏州,它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

可喜的是,20**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范文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出现不少对其的改编著作,而当代的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无疑是较为成功的。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仅供参考。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篇一老实说,我对戏曲知之甚少,对昆曲更是了解的不多。

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似乎在我们这样的90后们中间影响力渐渐减弱。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在老师播放有关《牡丹亭》的视频时,我发现有许多都没有认真地观看。

一开始,我也没有认真看,但之后我发现我被它吸引了。

我想这正是戏曲的魅力吧! 《牡丹亭》说的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我很喜欢杜丽娘这一形象。

她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道路的反抗方面。

而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

可贵的是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

礼花与兰花———评说全本《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

礼花与兰花———评说全本《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

收稿日期:2023-03-24作者简介:孙玫,博士,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先后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研究方向:中国戏曲文化。

①林肯表演中心(LincolnCenterforthePerformingArts),简称林肯中心(LincolnCenter),是美国第一个将主要的文艺机构集中于一地的表演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会场。

它的影响力在当代的世界艺术中举足轻重。

礼花与兰花———评说全本《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孙 玫/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台湾 桃园 32001摘 要:1999年7月,全本《牡丹亭》首演于美国纽约的林肯表演中心艺术节,堪称是浩大的戏剧艺术制作。

当年它曾先后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后来也在新加坡艺术节举行亚洲首演,可谓轰动一时。

但是,全本《牡丹亭》出现了一些与昆曲无关的内容:部分剧目用苏州弹词(即曲艺)而非用戏曲的方式来表演,一些表演者是地方戏演员而非昆曲演员,出现了不少跟昆曲无关的中国民俗场景。

青春版《牡丹亭》则从编剧、导演、表演、到音乐、舞美等方面,形成了一条龙的精英创作团队,在每一创作环节上都是精益求精。

同时,青春版《牡丹亭》也不像全本《牡丹亭》那样求全、求大,而是只采撷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精华部分,彰显了汤显祖原作中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虽然青春版《牡丹亭》也有轰动的海外演出,但它更多地是在中华本土大面积地巡回演出,尤其是大学校园,从而使得昆曲扎根于年轻学子的心中,这一举措对于昆曲的薪火相传,无疑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昆曲;全本《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3)04-0081-04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3.04.010 本文所论的全本《牡丹亭》不是指汤显祖的55出《牡丹亭》的文本,而是指美国纽约的林肯表演中心①投下巨资、由美籍华人导演陈士争制作导演、号称全本《牡丹亭》的演出。

大意尽矣,此曲——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效果对比原著如何

大意尽矣,此曲——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效果对比原著如何

大意尽矣,此曲——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效果对比原著如何大意尽矣,此曲——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效果对比原著如何一、原著删节与修改情况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青春版《牡丹亭》对原著的删节和修改。

原著有五十五回戏,而青春版的《牡丹亭》只剩下二十七出戏了。

具体删除情况是:第一出《标目》、第四出《腐叹》、第五出《延师》、第六出《怅眺》、第八出《劝农》、第九出《肃苑》、第十一出《慈戒》、第十三出《诀谒》、第十六出《诘病》、第十八出《诊祟》、第十九出《牝贼》、第二十一出《谒遇》、第二十六出《玩真》、第二十九出《旁疑》、第三十出《欢挠》、第三十一出《缮备》、第三十三出《秘议》、第三十四出《诇药》、第三十七出《骇变》、第四十出《仆侦》、第四十一出《耽试》、第四十三出《御淮》、第四十四出《急难》、第四十五出《寇间》、第四十七出《围释》、第五十出《闹宴》、第五十一出《榜下》、第五十四出《闻喜》等二十八出戏皆遭到了删除的命运;修改的情况是:原著的第二十出《闹殇》改成了青春版的《离魂》;青春版《牡丹亭》把没删和经过修改过的二十七出戏改成了上中下三本,与原版对照的具体情况是:原著第三出《训女》变成了青春版的第一出,第七出《闺塾》变成了第二出,第十出《惊梦》变成了第三出,第二出《言怀》变成了第四出,第十二出《寻梦》变成了第五出,第十五处《虏谍》变成了第六出,第十四出《写真》变成了第七出,第十七出《道觋》变成了第八出,第二十出《闹殇》变成了第九出《离魂》(上本);第二十三出《冥判》变成了第十出(即中本的第一出,依次类推),第二十二出《旅寄》变成了第十一出,第二十五出《忆女》变成了第十二出,第二十四出《拾画》变成了第十三出,第二十七出《魂游》变成了第十四出,第二十八出《幽媾》变成了第十五出,第三十八出《淮警》变成了第十六出,第三十二出《冥誓》变成了第十七出,第三十五出《回生》变成了第十八出(中本);第三十六出《婚走》变成了第十九出(即下本第一出,依次类推),第四十二出《移镇》变成了第二十出,第三十九出《如杭》变成了第二十一出,第四十六出《折寇》变成了第二十二出,第四十八出《遇母》变成了第二十三出,第四十九出《淮泊》变成了第二十四出,第五十二出《索元》变成了第二十五出,第五十三出《硬拷》变成了第二十六出,第五十五出圆架变成了第二十七出。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前言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的《牡丹亭》,在历史上一直享有盛誉。

这部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深情动人,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和无尽的相思之苦。

而现代的“青春版牡丹亭”则以年轻人的角度重新演绎了这个经典故事,让我对传统剧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青春气息,也对人生与爱情有了新的思考。

异彩纷呈的舞台设计在青春版牡丹亭中,舞台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舞台布景简约而不简单,利用了简洁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让整个舞台显得更加鲜活生动。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舞台上的一颗大树,经过巧妙的布景和灯光的照射,成为了剧中众多场景的背景。

这样的设计不仅节省了空间,也增加了舞台的层次感。

此外,舞台上的灯光效果也非常出色,通过调整灯光的色调和亮度,能够瞬间为观众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整个舞台设计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感觉,让人对传统剧目有了全新的认识。

主演演技精湛与传统版本的牡丹亭相比,青春版选择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来饰演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的演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成功地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了观众。

梁山伯的深情厚意和祝英台的坚持不懈让人为之动容,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爱情的思考。

在观看演员们发自内心的演出时,我不禁感叹这些青年演员的专业素养和对戏剧的热爱。

他们的精湛演技为整部剧增色不少,也让观众对戏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现代元素融入的巧妙之处与传统牡丹亭相比,青春版在剧情中融入了现代元素,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和思维方式。

剧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相遇依然是因缘巧合,但他们的相识却是通过社交媒体实现的。

这一设计巧妙地将古代剧情与现代社会联系在一起,使观众更容易理解整个故事的展开。

此外,剧中还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使整个剧更具现代感。

这种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入,既保留了传统剧目的精髓,又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青春版牡丹亭不仅是一部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是对人生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青春版《牡丹亭》的审美意蕴研究

青春版《牡丹亭》的审美意蕴研究

青春版《牡丹亭》的审美意蕴研究青春版《牡丹亭》是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戏曲精品。

自2004年首演以来,一直好评不断,并掀起了一场传统戏曲“青春化”改编的风潮。

作为一部改编的昆曲作品,该剧在充分保留昆曲《牡丹亭》原著古典美学风韵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导演和主创团队新的思考和美学追求。

本文以青春版《牡丹亭》为研究对象,从“至情”的主题演绎、“至美”的情感表达、“中和”的审美风格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剧的审美意蕴,并在民族文化复兴语境下,探究其现代化改编的当代意义,以及对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所做出的贡献。

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研究青春版《牡丹亭》“至情”的主题演绎。

重点梳理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本上以“至情”为主线的编排,结合剧情,探讨青春版《牡丹亭》所彰显出来的生命之美。

第二章研究青春版《牡丹亭》“至美”的情感表达。

从艺术创作原则和当代审美心理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戏曲桥段,通过对演员表演、音乐整合、舞美设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剖析该剧在灵活运用现代化表现手法之后,所传递出来的“梦幻之美”、“写意之美”和“典雅之美”。

第三章探究青春版《牡丹亭》“中和”的审美风格。

通过对该剧在“大团圆结局”、“适度插科打诨”、“含蓄情爱描写”、“文武戏穿插”等戏曲特色上的挖掘,探析其所蕴含的“圆融和谐”、“雅俗共赏”、“刚柔相济”的“中和”的传统审美趣味。

第四章通过以上分析、研究,针对当前审美日常化、低俗化、庸常化的大众文化语境中,探究青春版《牡丹亭》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明确它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传统戏曲现代化改编所带来的启示。

青春版《牡丹亭》在保有古典昆曲艺术“雅”韵味的基础之上,充分融入了当代特质,冲破了以往对于戏曲改编“过于高雅”或者“过于低俗”的思维定势,将古典美学传统和现代审美意识完美融合,为古老艺术文化增添了现代气息。

同时,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也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未来发展,为传统戏曲如何与现代技术、时代精神相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牡丹亭从“至情版”到“青春版一部昆曲经典的建构 重构与解读

牡丹亭从“至情版”到“青春版一部昆曲经典的建构 重构与解读

一、剧情
传统版《牡丹亭》是根据明代汤显祖的原著改编而成,全剧共分五十五折。这 个版本注重表现原著中的爱情主题,同时融入了昆曲传统的表演元素,如唱腔、 舞蹈、音乐等。传统版《牡丹亭》的剧情较为复杂,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感 表达较为含蓄,符合昆曲的传统审美风格。
青春版《牡丹亭》是根据明代汤显祖的原著改编而成,全剧共分三十折。这个 版本注重表现原著中的爱情主题,同时融入了现代舞台元素,如灯光、音效、 舞美等。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情较为简洁明了,人物关系清晰易懂,情感表 达直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参考内容二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 版”之比较研究
《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其故事情节丰富,人物性格鲜明,情感细 腻,历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传统版《牡丹亭》与青春版《牡丹亭》是两个 不同的版本,它们在剧情、表演风格、舞台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 次演示将从剧情、表演风格、舞台设计三个方面对传统版《牡丹亭》与青春版 《牡丹亭》进行比较研究。
二、表演风格
传统版《牡丹亭》的表演风格以昆曲的表演特点为主,注重唱腔和舞蹈表演。 演员的表演技巧要求非常高,唱腔要优美动听,舞蹈要柔美细腻。这个版本的 表演风格较为保守,以表现原著的古典美为主。
青春版《牡丹亭》的表演风格则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演员除了表 演技巧要求较高外,还注重舞台的整体效果。灯光、音效、舞美的运用为整个 剧情增色不少。这个版本的表演风格较为新颖,以表现原著的现代美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看到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这个版本以20世纪90 年代为背景,从《牡丹亭》中汲取灵感,建构了新的剧情和人物形象。青春版 《牡丹亭》更加突出了现代元素,以贴近现代观众审美的方式呈现出了不一样 的《牡丹亭》。该版本通过改编传统剧情和人物设定,试图突破传统陈规,创 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观后感

牡丹亭青春版观后感

牡丹亭青春版观后感
前儿个看了那牡丹亭青春版,真真是一场绝妙的视听盛宴啊!
这一开场,那舞台布置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虽然是假的,可看着就特别有韵味儿。

灯光一打下来,就像真把我带到了杜丽娘的那个园子里头似的。

再说这演员啊,那可都是角儿啊!演杜丽娘的女演员,一出场就自带那种古典美。

她的眼神,那真是绝了,一会儿娇羞,一会儿哀怨,就把杜丽娘那种少女怀春又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感觉演得活灵活现。

看到她在园子里做梦那一段,我都感觉自己好像也跟着进入了那个梦境,和她一起遇到了柳梦梅。

柳梦梅呢,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的。

他和杜丽娘对戏的时候,那种含情脉脉的感觉,让我这看的人都觉得心里甜丝丝的。

这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舞台上就像一首优美的诗在缓缓展开。

还有那唱词,虽然有些我不是全听得懂,但是那韵律真的是太美了。

咿咿呀呀的,就像一阵清风拂过心田。

演员们在台上唱着,我就感觉自己像在听一场古老而又神秘的音乐会。

不过啊,这戏也有让我觉得有点小遗憾的地方。

就是中间有些情节转得有点快,我这还没太回过味儿来呢,就到下一个场景了。

但这也不影响整体的观感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已经悄然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彼此碰撞交锋,许多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化的碰撞中逐渐的消亡。

正如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一样,例如昆曲吧,昆曲号称是“百戏之祖”,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现在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里,昆曲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但是这个社会总会有一些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尽心竭力的为
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白先勇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喜欢中国的昆曲。

他有感于近年来昆曲的衰落,遂立下让昆曲焕发青春的志愿。

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昆曲,他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制作出了一部经典的可以让年轻人痴狂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是根据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同名巨作改编的。

这部剧与以往不同的是启用了大量年轻靓丽的新生代演员,因此这部剧显得青春靓丽,新鲜时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青春版《牡丹亭》主要讲了女主人公杜丽娘为追求真挚的爱情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的故事。

他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对杜丽娘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来批判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理想的摧残。

还表现了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

这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年代里,杜丽娘的行为的确显得独特。

杜丽娘在梦中邂逅了青
年书生柳梦梅,醒后却是一场梦幻。

因此他对书生日思夜想以至于成疾而终。

后来她因阳寿未尽还魂后遇见柳梦梅,二人遂坠入爱河。

但杜丽娘父亲坚决反对,最后还是皇帝做主成全了丽娘与梦梅。

汤显祖正是通过最后大团圆的结局表达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
的批判。

《牡丹亭》最重要的就在于一个“情字”。

青春版《牡丹亭》贴
近汤显祖的“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展开剧情,主要分为三大节。

第一节“梦中情”,写丽娘梦中与青年书生相会。

第二节“人鬼情”,写丽娘相思成疾病逝后又奇迹还魂与柳梦梅在一起。

第三节“人间情”,写丽娘与梦梅的爱情感动了朝廷,最终获得了大团圆的
结局。

本剧通过游园惊梦作为情节的基础,丽娘在梦中遇到一年轻书生,对其产生爱恋,但梦想很美好,现实却是如此的冰凉。

梦醒之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让丽娘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最终她病死在寻梦的徒然渴望中。

正所谓“这般花花草草因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通过这一梦一醒的情节安排,
显示了梦想与现实的严重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个体情感与封建礼教的尖锐冲突。

这出游园惊梦的安排,也为后来的丽娘还魂遇到柳梦梅埋下了伏笔。

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本剧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杜丽娘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聪慧过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淑静温顺的娇小姐身上同时显示出对爱与自由的强烈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憎恶。

丽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为
了爱她可以死。

为了能与柳梦梅见面她又愿意复生。

为了爱情执着而坚定的追求可见一般。

另一个主角柳梦梅与杜丽娘相比丝毫不逊色。

他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为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

他在爱情上却是始终如一的。

他看到杜丽娘的画像和题诗立马就被吸引了。

他为丽娘敢于冒开棺处死的危险。

在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他不畏艰险的到淮阳替杜丽娘探望父母。

在自己中了状元还被吊打的情况下,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叫人送信给杜丽娘,让她知道自己中了状元。

这些描写表现出了他的不畏强暴、刚强的反抗性格。

他敢于在金銮殿上揭露和嘲笑权高势重的岳父。

他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行为是正确的,这种性格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更加光彩夺目。

杜宝则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是最坚决的正统主义者。

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至于耽搁了女儿的青春,甚至在得知女儿得病的真正原因之后仍故作镇定,以至于断送女儿的生命。

他强烈的反对丽娘和梦梅的婚事,认为这样会败坏杜氏家风。

但另一面他又以封建社会的“忠心耿耿”的大臣的面目出现。

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

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在家庭中甚至断送女儿的青春和幸福。

通过对杜宝的刻画,深刻的揭露了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表达了对其强烈的批判。

青春版《牡丹亭》艺术特色非常棒。

第一就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进来。

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的追求,情节安排还有点幻想色彩,情节离奇多变。

第二个就是注重塑造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能够发掘出人物内心最细密的情感,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
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泄人物的情感,加上演员悠扬唱腔的表现,还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这部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能让很多年轻人走进剧院去看,这里有几点原因。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这部剧本身就是经典,虽经时间的流逝但仍保持着他的魅力。

第二点就是制作精致,细腻。

主要人物启用青春靓丽的年轻人,让人眼前一亮。

服装设计也很精美,衣服上的每朵牡丹都娇艳欲滴。

还有就是舞台效果非常好。

从灯光、舞美各个环节都可以说是完美至极。

现在这个一切以快字当头的时代,如果戏剧不积极适应,与时俱进,那么很容易就会被淘汰。

白先勇抓住了现代人追求视觉享受的特点,为年轻人量身打造了这样一部有文化底蕴的、高雅的、唯美的昆曲复兴之作——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的走红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要积极地改革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青年人的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不会消失。

多少脸孔,都在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在当代社会里,我们不能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

唯有尊重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留住我们的根才会赢得世人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