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
原子的构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索。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感性知识不充分,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
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三、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 1.1《原子结构(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选修3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4)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方法和过程:复习回顾与知识沿伸、类比和归纳如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3、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三、教学准备课件准备四、学习方法: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五、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简介原子结构理论衍变道尔顿原子模型: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汤姆生原子模型: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玻尔原子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电子云模型: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
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图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
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二)讲授新课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学生阅读P4页相关内容,总结出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合形成其他元素。
原子的结构优秀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课题原子的构成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理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道原子不显电的原因。
3、能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目标: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鼓励主动与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建立微观认知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2、核外电子排布方式教学难点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间的关系2、微观知识的宏观化、形象化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材,教案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导入新课(原子虽小但可再分)【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和分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请同学来分享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小的?【讲述】刚刚有同学回答了体积小,的确我们都知道我们原子的体积小,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把硅原子放大了三百万倍才看见如图所示。
【讲述】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学计算来具体感受一下原子的小,原子体积与乒乓球体积之比等于乒乓球体积与地球体积之比。
已知乒乓球半径R=0.003m,地球半径为R=6371Km【提问】原子这么小还可以再分吗?【知识抢答】学生应该能回答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回答】质量小、体积小【计算】【回答】可以、不可以活动二:解析科学史上探究原子结构的三个里程碑【讲述】我们原子到底可不可以再分呢?在科学家们对原子的构成探究的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家做出了他们伟大的贡献【展示】1、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2、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3、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讲解】1、道尔顿得出结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2、汤姆生得出结论:原子中含有电子3、卢瑟福得出结论:原子中有原子核【梳理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第一节知识概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于原子结构这一概念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原子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各种物质的性质。
本节将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和理论。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中子则没有电荷。
因此,原子是一个电中性的物体。
二、原子核的构成原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根据不同的元素,质子的数量是不同的。
例如,氢原子只含有一个质子,而铀原子则含有92个质子。
同时,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即原子的质量与总电荷数。
具体公式如下: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荷数=质子数三、电子结构的问题电子是具有负电荷的粒子,它参与了原子之间的所有化学反应。
在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且位置不固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电子结构,我们可以利用波尔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两种理论方式。
1、波尔模型波尔模型是用于解释原子结构的早期理论,它基于经典物理中的旋转电子理论。
波尔模型指出,原子中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且只能处于特定的能级之中。
每个能级都代表着一种能量水平,电子只能在这些水平之间运动。
波尔模型还对原子光谱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2、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是目前用于描述原子结构最有效的模型,它基于量子力学中的概率波函数理论。
量子力学模型指出,原子中的电子并不沿着特定的轨道运动,而是在空间中以一定的概率存在。
根据概率波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预测电子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可能的能量水平。
四、电子能级转移和发射光谱的问题在原子中,电子会从较高的能级转移到较低的能级,这种能级转移会导致原子放出光线。
放出的光线是具有特定波长和频率的光谱线,被称为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之一。
五、实验方法在研究原子结构和发射光谱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主题一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组成,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电子云模拟实验。
3. 准备原子结构示意图模板,供学生绘制。
4. 准备教师讲解的录音或视频,以便学生回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些常见的原子结构模型(如西瓜、太阳系等)引出原子结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
再通过提问“原子是怎么构成的呢?”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结构。
(二)新课教学1. 原子模型简介介绍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并解释为什么汤姆孙会提出这个模型。
再介绍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并解释为什么卢瑟福会提出这个模型。
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2. 电子的发现通过展示一些实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电子的发现过程和意义。
同时,通过提问“电子是如何被发现的?”来引导学生思考电子的性质和特点。
3. 原子核结构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再通过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构成和作用。
4. 核外电子排布通过一些实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和规律。
再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了解电子排布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电子排布的意义和作用。
(三)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提问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原子结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
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原子的构成,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的规律,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的种类和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准备化学实验用品:实验器械、实验药品。
3.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4. 设计教室讨论问题及学生活动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原子结构的图片或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的特点和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通过介绍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不息深化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或事实,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和排布规律,并介绍电子云的观点和意义。
4. 探究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和排布规律。
例如,利用激光照射锌板,观察荧光粉的发光现象等。
5. 教室互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例如,为什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一定的规律?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不同?6. 总结与作业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安置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7. 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网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8. 德育渗透在课程中,教师可以渗透一些德育思想,如科学探索的精神、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活动2:聚焦玻尔原子模型,认识能层、能级的表示方法
分配学生阅读书本第4至5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不同的能层用什么符号表示?每个能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级用什么符号表示?每个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活动3:聚焦玻尔原子模型,认识能层、能级的能量
阅读书本第4至5页,结合PPT展示的相关内容,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坐标系中完成能层、能级排布图(在小黑板上利用模型完成):
1.如何比较不同能层中同一能级的能量?
2.同一能层中,各能级之间的能量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能层
小组展示,组间评价
归纳得出结论: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用能层能级表示学生讨论完成,小组展评:
【学以致用】
1.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
(1)1s,3d
(2)3s,3d,3p
(3)2p,3p,4p
2.下列能级表示正确实际存在的)且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本课题围绕化学学科素养展开,将理论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体验过程,从生活现象引入探究理论,利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采用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实物磁铁模拟能级,帮助学生模型建构突破难点,体现学科研究方法与思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化学人教版选修二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学习目标】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基态、激发态和光谱3、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引入】我们必修二学习过,我们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请思考:思考: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什么左侧书写正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呢?带着这个思考进行今天的学习。
【主干知识梳理】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电子层):核外的电子按照能量不同分成能层能层(n) 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规律:用n来表示能层序数,则每个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2n而且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所以不同能层能量的高低顺序从K、L、M、N、O、P、Q依次增大,即E(K)<E(L)<E(M)<E(N)<E(O)<E(P)<E(Q)2、能级:同一能层的电子,根据能量不同被分层不同能级能级表示方法及各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能层(n) 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l)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最多电子数2 ……………2n2规律:(1)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增加,即E(s)<E(p)<E(d)<E(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思考】(1)一个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3)以s、p、d、f为符号的能级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4)3d、4d、5d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③)第五能层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它们分别容纳在几个能级中?二、基态和激发态原子光谱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2、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3、基态与激发态相互转化的能量转化的关系(吸收)能量基态原子激发态原子(释放)能量三、构造原理——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电子的填充顺序)1、构造原理:多电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总是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由低能级逐步填充到高能级。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6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过程方法】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
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
)师: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如苯分子和半导体材料硅的原子,见教材的图36、图37。
证明物质确实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构成。
那么这些粒子究竟小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它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
生: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很小。
师:这是分子的第一个基本性质,下面请同学配合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1)向静置的盛水烧杯中加入品红,观察现象。
(2)浓氨水在空气中扩散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
生: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师: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这就是水受热后减少更快、夏天湿衣服比冬天易干的道理。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布置学生动手实验:请两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50mL酒精倒进100mL 量筒里,观察现象。
《主题一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观点,掌握原子结构,了解电子云的观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原子结构,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电子云的观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电子云的观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原子结构。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等。
2. 准备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原子结构,提前准备好实验报告和视频。
3. 准备教案和PPT:设计合理的教案和PPT,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4. 预习材料: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原子的构成是什么?2. 引出新课题:原子结构3.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理解电子排布规律。
(二)新课教学1.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观看相关视频)(1)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息深入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息发展的,我们要不息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原子核的组成(观看相关视频)(1)介绍原子核的组成,让学生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引导学生思考:质子和中子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3. 电子的发现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观看相关视频)(1)介绍电子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
4. 电子排布规律及其应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1)介绍电子排布规律,让学生了解电子是如何在能级上排布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排布规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一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备考原子形成的初步科学知识,并使学生懂质量数和 X的含义,掌控形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介绍核外电子轨域的初步科学知识,能画出来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5.并使学生重新认识物质的结构同意物质的性质.〖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结构关系计算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展示两张外表类似的贺卡]〖回答同学们,我这儿存有两张贺卡,现在我把它们关上,恳请大家讲出它们最显著的不同点在哪里?为什么可以相同呢?〖过渡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渡研究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新物质?举例说明.[鼓励学生根据前面研习过的科学知识去展开分析,如H2与F2在热暗处就能够反应,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应;Na与O2常温下快速反应分解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UX21LI2467E;再例如稀有气体等等……]〖提问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呢?然则其究竟,必须掀开原子内部的秘密,即为重新认识原子的'结构.〖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回答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识.恳请大家讲出形成原子的粒子存有哪些?它们怎样形成原子的?〖思考〖结论形成原子的粒子存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形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搞高速运动.〖板书一、原子结构〖思索恳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原子结构科学知识,融合下表中,去认识一下形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投影展示表5-1-----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形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拎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①1/(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1.008备注①就是所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较税金的数值.(学生总结)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探究我这儿存有一把铁锁,(挥舞铁锁)碰触它与否可以存有窒息的感觉?〖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思索原子内部微粒电性〖结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过渡阶段从原子的结构我们所述,原子核拎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同意于核内质子数〖思考如果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可以得到什么关系?〖结论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过渡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回答谁能够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乙提问:如果假设原子就是一座巨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等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过渡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说明对初中的知识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说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投影展现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非常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进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等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须要辆载重4 t的卡车去载运.〖过渡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 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比如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思索恳请同学们融合所学科学知识,思索以下问题:〖投影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用 X则表示为①O818②Al1427③Ar1822④ClCl⑤HH(学生总结)通过思考练习可总结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三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可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1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1课时 原子结构目标与素养:1.认识原子结构。
(微观探析)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微观探析)3.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1)原子⎩⎨⎧ 原子核⎩⎪⎨⎪⎧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 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二、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①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如K、L、M、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2、8、18、32。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微点拨:①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2)某种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5,核外电子数是17( )(3)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4)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答案](1)×(2)√(3)×(4)×2.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C[A项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应该先排满K层再排L层;B项不符合各层最多排2n2个电子,K层最多排2个电子;D项不符合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 1.1《原子结结构》经典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模型发展史2、理解现代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能层、能级、原子轨道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资料卡片、制作模型及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与同伴合作共享资源、观点分享,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在揭示原子结构秘密过程中,赞赏科学家为人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欣赏他们建立了各种模型,养成批判的思维习惯,热爱科学。
2、认同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其表示 难点:能级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用具:橡皮泥、气球多媒体辅助:PPT 、视频及资料卡片(供学生使用) 四、教学方法:探究、小组合作2、揭秘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资料卡片——分组讨论————收获启迪1、引课激趣:观看核弹爆炸的蘑菇云3、 对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复习和质疑:在复习了能层的基础上,以上模型可否解释为什么这样排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到底怎样描述?六、教学过程设计程教重新认识电子的运动[过度] PPT播放原子大小示意图[讲述]科学离不开假设,如果你的同桌突然变成了电子,你做为观察者,会看到什么?[问题3]:能画出电子运动的方向、轨迹是怎样的?讲解:电子的特征:体积小、质量小、运动空间小、高速(接近光速)——无法确定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实验法)。
不完全能照般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
[过度]怎样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以氢原子为例。
科学家提出了不同与以往的假设:播放模拟动画[问题3] 这一假设是从怎样的角度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的?结论:从统计学的角度,描绘成图像[问题4]大家齐动手——根据视频的画面,用橡皮泥做出氢原子的电子云模型思考观看听讲学生讨论、交流观看小组拿到材料:橡皮泥、,动手制作模型、并展示个电子排序,描述(而不是测量)电子的运动状态。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多
电
2 8 18 32 ……2n2
子
数
【巩固练习】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
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⑤②①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级就是电子层
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3、下列能级表示正确(实际存在的)且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是( )。
A.1s、2p、3d
B.1s、2s、3s
C.2s、2p、2d
D.3p、3d、3f
4.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钙原子核外有个能层填充电子。
(2)钙原子M层有个能级填充电子。
(3)钙原子能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
【能力提升】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n表示能层序数)()。
A.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相同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1s、2s、3s的能量不同
D.s、p、d、f 4个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2、6、10、14
2.氯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填充在()。
A.4s能级
B.3p能级
C.3d能级
D.3s能级。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
原子的构成
难点
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法
以创设情境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教学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1.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计算的?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
完成练习,体会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回
答相应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
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板
书
设
计பைடு நூலகம்
课题2: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屏幕演示)重放动画,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
1.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
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自主探究
(学生发言)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认真阅读表格中有关几种原子的构成,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质子数等于核电子数;注意氢原子内无中子。
复习提问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知识巩固
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动画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回顾讨论)。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构成及原子结构的基本模型。
1.2 教学内容原子概念的引入:物质的组成原子核与电子:带电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
讲解:详细介绍原子的定义、原子核和电子的性质,以及核式结构模型。
互动: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答有关原子结构的问题。
第二章:原子核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让学生理解核力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核力的作用:核力的性质和作用范围核结构:核壳层模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原子核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讲解:详细介绍原子核的组成、核力的作用和核壳层模型。
互动: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答有关原子核的问题。
第三章:电子云和原子轨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云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原子轨道的性质和分布。
让学生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电子云的定义:电子的分布和概率原子轨道的性质:s、p、d、f轨道的特点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关系:电子分布与轨道形状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理解。
3.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子的分布和轨道的性质。
讲解:详细介绍电子云的定义、原子轨道的性质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的关系。
互动: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答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问题。
第四章:原子的能级和光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能级概念。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4.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插图和表格的观察,培养数据分析水平。
2.学会使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使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方法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是持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
3.学习科学家在科研中不懈追求的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1.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间的关系;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学习难点】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过相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关于分子和原子,你还有哪些问题?还想知道与它们相关的哪些知识?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相关分子和原子的问题,可见大家有强烈的求知欲。
为了搞清楚这些 问题,在本课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二、预习导学阅读P 53~P 57教材的内容及相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的结构和电性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请以钠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的数目分别是多少?3.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的运动离核近,电子的能量‗‗‗‗;核外电子的运动离核远,电子的能量‗‗‗‗。
4.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 种现象叫做‗‗‗‗‗‗‗‗‗‗‗‗‗。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 一个质子带‗‗‗‗‗‗‗‗‗‗‗‗(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5.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请你参考教材,试着画出钠、镁、硫、氯、氩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教案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等于。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依次类推为,离核最远的也叫。
其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电子数不超2个)。
6.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化学性质,这种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探究与交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否再分呢?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问题1原子能否再分呢?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电子问题2分析P53表3-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8 8 8钠11 12 11氯17 18 17(1)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2)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观看原子爆炸的视频,可见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还可以再分。
指导学生观察P53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并结合教材阅读归纳出原子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观察表格,分析、交流、归纳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小结:(1)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
氢原子不含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与中子之间不一定相等。
(3)不同原子之间,质子数、电子数不相同。
探究与交流(3)不同原子之间的有哪些区别?问题3观察下表,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与电量上有何区别?粒子电性电量质子带正电1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负电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中性不带电荷(1)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和电量上有何关系?(2)原子核电性与电量决定因素?(3)为什么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知识点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视频播放:核外电子分层排布flash动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问题1(1)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如何?(2)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离核远近的依据?(3)原子中,离核最近是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为?离核最远的是最外层,最外层上电子数不超过几个?(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呢?)问题2请指出下面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明白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性质,是学习好原子结构的钥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多
电
2 8 18 32 ……2n2
子
数
【巩固练习】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
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⑤②①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级就是电子层
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3、下列能级表示正确(实际存在的)且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是( )。
A.1s、2p、3d
B.1s、2s、3s
C.2s、2p、2d
D.3p、3d、3f
4.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钙原子核外有个能层填充电子。
(2)钙原子M层有个能级填充电子。
(3)钙原子能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
【能力提升】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n表示能层序数)()。
A.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相同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1s、2s、3s的能量不同
D.s、p、d、f 4个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2、6、10、14
2.氯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填充在()。
A.4s能级
B.3p能级
C.3d能级
D.3s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