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二
(第五章-第七章)
本次作业主要为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要求切实落到实处,以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课堂讨论
讨论题目:家庭的意义和我心目中未来家庭的理想模式。
要求同学预先进行准备,课堂中每位同学用3分钟时间上讲台发表演讲,畅想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构想。所有同学对每位同学的演讲进行相互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位同学的演讲进行综合评分,以学习如何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评述情况进行记录并综合评分)
二、小组讨论
讨论题目: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具体包括:如何分层?依据是什么?意义何在?反映出什么社会问题?如何解决?
要求各学习小组有讨论的记录,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小组讨论报告。(教师根据各小组讨论情况进行评分)
家庭的意义: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家庭中每个成员首先承担的是一种经济角色,“男耕女织”是这种家庭分工的注释;这就决定了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经济关系的色彩。但在工业化时代,近代工商城市的兴起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家庭承担的生产功能外移,绝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不再是生产的组织单位,家庭经济功能只保留了消费部分。家庭成员的经济角色也逐渐淡化。
家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所以家庭的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即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的。家庭关系就是生活在一个家庭内部成员的人际关系。
我心目中未来家庭的理想模式:
1.婚姻方面。开放的婚姻制度将在不损害各自个性的前提下,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以取得两人之间以及两人与其他人之间关系的密切发展,这与离婚自由等因素将进一步提高婚姻的质量。开放的婚姻并不是放纵的婚姻。尽管对婚姻中的爱情和幸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侣之间的宽容态度和自由活动空间也在增多。随之而来,多数人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
2.家庭方面。就整个世界历史进程而言,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由于多元经济、多元政治、多元社会制度、多元伦理,总之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家庭的样式也会是多元的。纵的家庭关系不断向横向的夫妻关系倾斜,夫妻双方自由抉择的结果是婚姻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平等和自由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事实上的不断进步,妇女地位迅速提高,夫妻关系日趋平等。家庭和事业
并重是未来社会重要的趋势。家庭和事业是夫妻共同抉择的结果,视各自具体的情况而定。家务劳动进一步社会化,家务劳动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家庭并不仅仅是丧失功能,而且是一种“自然”的转移。一个主要的“新”的家庭功能是使其成员社会化,以适应一个变化的复杂的社会和世界。
我眼中的中国社会分层现状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分层是不同的,新的十大阶层浮出水面后,带来极有利又有弊的情况。农民工群体、中产阶级,这些词也逐渐被人们所熟识,究竟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呢?
一、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二、中国的社会分层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分层
早在1926年,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当时阶级划分的标准是“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这是一种政治、经济的二元标准,但实际上还是以“对于革命的态度”即政治标准为主。在以后长达20多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下,中国的社会阶级分层还是沿用毛泽东1926年的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强认为,在中国的环境下,社会分层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政治分层,另一种是经济分层。他说的经济分层是指因财产收入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不同的情况。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分层是根据人们的家庭出身、政治面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将人们分为高低不同的群体。
(二)、改革后及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1978年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些变化目前仍在继续。近年来几项重大的
国家政策对这方面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影响,社会分层系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原来“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结构开始分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步缩小;商业服务业员工的数量则有所上升;产业工人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也有明显上升;社会中间阶层扩张迅速;掌握和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也正在兴起和壮大。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于是,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正式出版公布,从专家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变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报告提出了新的社会阶层划分标准,依据各个阶层对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当代中国“十大阶层”也随之浮出水面: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它们分属五种社会地位等级:上层、中上、中中、中下、底层等。
中国正处在转型期间,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地变迁。那么,中国社会十大阶层的结构仅仅是一个雏形吗?它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演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呢?关于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学术界有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等级结构,它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是一种大多数人互利的理想阶层结构。与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相反的是传统社会阶层结构,即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的下层。判断一个国家、地区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仅有3000美元的人均国民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研究和揭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