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通州区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经典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瞰.望(ɡǎn)亵.渎(xiè) 嗔.怒(chēn)B.骈.进(pián) 勾.当(ɡōu) 绾.发(wǎn) C.恣睢.(suī)谮.害(zèn) 簇.新(chù)D.脚踝.(huái) 慰藉.(jiè) 朴.刀(p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格尽职守根深蒂固面面相觑B.重蹈覆辙吹毛求疵味同嚼腊C.怒不可遏涕泗横流孜孜不倦D.一代天娇无与伦比强聒不舍3.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2分)A.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C.爱国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
D.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遐迩远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4.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D.所以但是如果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7届九年级毕业考试(二模)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7届九年级毕业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51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4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题型注释)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学校组织一帮一活动。
你作为小老师,请从物理、化学学科任选一个实验,给你的辅助对象讲清楚实施的过程。
题目二:校文学社决定将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优秀作品汇编成书,书名叫《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行李》。
作为校文学社社长,请你从“成书经过”“书名的深刻含义”“该书的价值”“对读者阅读的建议”等方面写一篇简短的序言。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三)阅读《共享单车,疯长之后需规范》,完成第下面小题。
共享单车,疯长之后需规范 黄庆畅①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飘过,成为今春各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②共享单车,有低碳出行的环保理念引领,有时尚的共享经济支撑,解决了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好处多多,其受追捧自然在情理之中。
③人们在体验共享单车便捷的同时,也有丝丝忧虑:共享单车这种绿色骑行的方式到底能走多远?能不能为减少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发挥更大的作用?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正因为共享单车一出生就头上顶光环,所以备受资本青睐。
在商业的竞争角逐中,共享单车迎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同时也让一些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有的城市或地区投放车辆过多,乱停乱放、挡道堵路;并排骑行、逆道骑行,骑入机动车道,给道路交通添堵;涂改颜色、安装私锁、嫁接儿童座椅等等不文明、不安全现象屡屡出现。
通州区九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B. 呼啸(xiào)C. 沉浮(fú)D. 谈笑风生(shēng)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碧空如洗B. 聊胜于无C. 破釜沉舟D. 毕恭毕敬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得到了大家的赞誉。
C.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这个方案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上是可行的。
C. 她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D. 那个工厂因为环保问题被责令整改,停产整顿。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变换后:他跑得快,比兔子还快。
B. 原句:谁也不知道这个秘密。
变换后: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
C. 原句:这个花园里的花真美啊!变换后:这个花园里的花真美。
D. 原句:那座山上的风景很美。
变换后:那座山上的风景真美啊!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节选自《朱自清全集》)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
创造,不仅是艺术上的创造,而且是事业上的创造。
一个人如果只求满足个人需要,只求一个吃饭穿衣,那么他的生命便是动物式的生命。
人类能够劳动,能够创造,所以人类的生活是精神生活。
人类的精神生活包括一切艺术、一切学问。
人类的生活,不仅是人类的生活,而且是高于人类的生活。
人类能够生活,能够创造,所以人类是万物的灵长。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而是用深度来衡量的。
有些人看上去忙忙碌碌,像一架机器一样,但是,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价值。
【精品】北京市通州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通州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8年1月考生须知1.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2.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
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6分)步入校园,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在这缤纷绚丽的世界里学习、生活,度过意义非凡的每一寸时光。
请根据要求,完成1—6题。
1.下面是书法社的三位师生在共同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的对话。
依据对话内容,你认为他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是哪一幅?(2分)同学甲:横竖像国画里的竹节,挺拔细长;撇捺点或如竹叶或如幽兰。
同学乙:用笔畅快淋漓,清峻明朗,断金割玉,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陈老师:冷漠的外表下,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剧感和力量感。
A.《曹全碑》B.赵佶《闰中秋月帖》C.苏轼《寒食帖》D.怀素《自叙帖》2.下面文字是校园文化展板上对通州的一段介绍,阅读后完成(1)—(2)题。
(4分)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是大运河()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没有汽车尾气和汽笛鸣响的旧日时光里,这里就是京城客货运输的集散地。
【甲】运河.漕运,国脉所系。
当时通州为万国朝拜、四方进贡、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之地。
【乙】也正因为这些,通州便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
【丙】(1)对文中括号处所填词语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孕育“河”的第5笔是“竖”B .酝酿“河”的第5笔是“竖”C .孕育“河”的第5笔是“竖钩”D .酝酿“河”的第5笔是“竖钩”(2)下面句子应填入文中【甲】【乙】【丙】的处。
(2分)漕运发达时期,?运河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7届九年级毕业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通州区2017年初中毕业考试试卷语文2017年5月一、基础·运用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了“四个一”等社会实践活动。
请你依据要求,完成小题。
1. 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时,有三幅书法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某同学对其中一幅作品的评价为“龙飞凤舞,一气呵成,给人以洒脱奔放之感”。
这位同学说的是①__(填序号)作品,这幅作品所用书体的代表书家是唐代②__(填人名)。
【答案】(1). ①【乙】(2). ②示例:张旭【解析】试题分析:(1).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所以“乙”书法最为符合。
(2). 考查书法方面的文化常识。
这幅作品所用书体的代表书家是唐代的张旭。
2. 第一次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校记者站做出如下报道。
请完成(1)—(2)题。
我们乘着夜色离开学校,在4:40抵达天安门观礼台。
凛冽的寒风抵挡不住同学们如① 的热情。
大家在茫茫的夜色中翘.首以待,没有丝毫的混乱与嘈杂。
天色渐亮,一轮红日② ,只见国旗护卫队员踏着整齐的方步走过长安街,在旗杆两边排好列队。
洪亮的国歌声响彻云xiāo,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高高飘扬。
同学们满含深情地注视着国旗,内心激动万分。
(1)对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拼音处所填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翘.首以待qiáo 霄 B.翘.首以待qiào霄C.翘.首以待qiáo 宵 D.翘.首以待qiào宵(2)结合文段内容,在①②处填入恰当的词句,使其分别构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完成所要表达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答案】(1). (1)A (2). (2)①火焰般(3). ②露出朝气蓬勃的笑脸【解析】试题分析:3. 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同学们拍摄了一张瓷器藏品的照片并抄录了它的部分介绍(如下)。
阅读后,完成(1)—(2)题。
此瓶因形似旧时洗涤衣物的棒槌而得名。
【甲】,腹部通景青花绘《夜宴桃李园图》,此图取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散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描绘李白与众兄弟在春际桃李盛开之时,聚会桃李园之景。
2017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docx
2017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 2017 初三语文期末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卷及答案2017一、基础部分 (24 分,除标明分数外,其余一律 2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造诣 (y ì)诓骗 (ku āng )辛苦恣睢 (z ì) 怒不可遏 ( è)B.参(c ān)差襁(qi ǎng)褓恪(k è)尽职守锲(q ì)而不舍C.狡黠 (ji )é留滞 ( zh )ì生活拮据 (j ū成)吉思汗 ( h àn )D.栖(q ī)息汲取 (j ) ì重蹈覆辙 (ch è) 味同嚼蜡 (ji o)á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脑羞成怒黎明署光巨星勋落鞠躬尽瘁B、一代天骄舐犊情深涕泗横流格物致知C、良师益友不屈不饶气吞斗牛刻骨名心D、涉世未深度德量力无与沦比轻而一举3、默写 (8分 )①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②,背灼炎天光。
③,人迹板桥霜。
④ 池上碧苔三四点,。
⑤《沁园春 ?雪》中描写雪后群山、高原壮观景象,化静为动的对偶诗句是,__。
⑥ 《渔家傲》中抒发将士们既想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物的供养。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5、下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了,正确的语序应是(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① 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2017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上册
2017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上册【2017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上册】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zī)不倦地汲(jī)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qiào)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
许多尘埃(āi)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C.原来杨修为人恃(shì)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bǎo),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D.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mó)起来……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zì suī)而生活。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2)把经济贫困的苍山县划为苍山经济开发区,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的。
(3)朋友是一把伞,_____不能遏制狂风恶浪,_____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 陶冶毋庸置疑即使/可是B. 熏陶无可辩驳即使/可是C. 熏陶毋庸置疑虽然/但是D. 陶冶无可辩驳虽然/但是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
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C. 辛弃疾的词是以多用典故出名的。
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拓跋焘)。
D.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题初三语文考试卷与考试题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题初三语文考试卷与考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目】一、基础知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 :诗情画意——言简意赅解说:两个“意”的意思相同,都是“意境”的意思。
B :闲情逸致——专心致志解说:两个“致”字意思不同,“闲情逸致”的“致”是“情趣”的意思;“专心致志”的“致”是“达到”的意思。
C :照管——照例解说:两个“照”字意思不同,“照管”的“照”是“照料”的意思;“照例”的“照”是“按照”的意思。
D :悠扬——悠闲解说:两个“悠”字意思相同,都是 “闲适”的意思。
参考答案:4(本题2分)【题目】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京杭大运河 北京、天津两市, 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整个流域几乎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
是举世公认的一大奇迹。
A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运用对偶,表明茶客多而庞杂。
B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运用对偶,明说主客关系,暗里掩饰与新四军的关系。
C :“人一走,茶就凉”,引用俗语,既符合茶馆的情景,有形象地回答了敌人的追问。
D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与“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对偶,表现茶馆生意兴隆。
参考答案:8(本题2分)【题目】表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谁堪中间”赞的是韩愈的《师说》。
B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
C :《孔乙己》《藤野先生》《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 :《诗经》由于总共选了300首诗,所以后人也称“诗三百”。
参考答案:2(本题2分)【题目】二、综合性活动(17分)根据上下文或提示默写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蒹葭苍苍,。
③诸葛亮答应先帝出山时的原因是,参考答案:①亲贤臣,远小人②白露为霜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共4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得分。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读书(12分)1、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2),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3)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4)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5)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如(作者)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6)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7)请写出连续两句与“雨”有关的古诗句:,。
2.下面每组书写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按顺序找出并改正在对应的方格内。
(2分)A. 编纂心无旁骛吹毛求疵化为无有B. 萧瑟媚上期下锲而不舍恪尽职守C. 驱除舐犊深情断章取义一愁莫展D. 忏悔与日具增重蹈覆辙怒不可遏错字正确字二、读思(48分)(一)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作者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卜算子咏梅》这个题目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 “通过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使更多人自觉地加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队伍中去。
”这个句子有语病。
4.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填空。
(3分)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
”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
”有几个道:“我们便去。
”A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
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
”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2017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一模)语文
2017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一模)语 文一、基础·运用(共22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廊中,诗人灿若星河,诗词浩如烟海。
为了传承经典,某学校组织了“古诗词文化周”活动。
请你依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7分)1.学校手工社团设计了以《观沧海》为题材的创意书法书签。
作为社团中的一员,请你仿照例句格式,从二、三、四张书签中任选一张,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3分)【例句】第一张书签,选用平正齐整的楷书,书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答:____________2.在准备活动素材时,同学们找到下面的文字。
阅读后,完成(1)—(2)题。
(共4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甲】的农业时代为诗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绘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纵然是【乙】的原始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脚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中仍.浸润着浓浓诗情。
(1)对文段中加点字读音与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仍”的读音是(rénɡ) “仍”的最后一笔是B .“仍”的读音是(rēnɡ) “仍”的最后一笔是C .“仍”的读音是(rénɡ) “仍”的最后一笔是D .“仍”的读音是(rēnɡ) “仍”的最后一笔是(2)对填入【甲】【乙】两处成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只填序号)(2分)①【甲】男耕女织 【乙】刀耕火种 ②【甲】刀耕火种 【乙】男耕女织3.活动宣传小组在设计宣传栏时,抄写了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现代诗选段。
请判断此选段描述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2分)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①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杜二]杜甫A.王维 B.李白 C.陆游 D.范仲淹4.活动中,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探寻李清照故居”的记录片。
北京市通州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755609
初三语文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2017年1月一、基础·运用(共23分)1.《大众电影》杂志创刊60余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电影文化,娱乐大众,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下面四幅书法作品,你认为哪幅不适合作为《大众电影》的标题,请写出书体名称并说明理由。
(3分)我认为第___幅不适合。
书体:____ 理由: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7分)汉字,你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
【甲】 、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你而走进《诗经》的抑扬顿挫;东篱采菊的独处.、 【乙】 ,因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丙】 ,烽火三月的痛楚,因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zh èn 聋发聩;桃园结义的豪情,鞠躬尽瘁的叹息,因你而随勾栏瓦社的茗香流传。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第一幅: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流长。
(1)下列成语中加点字与文段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载.歌载舞设身处.地B.一年半载.处.心积虑C.怨声载.道恰到好处.D.厚德载.物绝处.逢生(2)对拼音处字形与画线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震“五”的笔顺为:B.震“五”的笔顺为:C.振“五”的笔顺为:D.振“五”的笔顺为:(3)请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只填序号)(3分)①石壕村中的夜啼②黄发垂髫的悠然③河畔婉转的雎鸠【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3.依据语境与节气特点,用节气名称补全下面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上联:昨夜大寒,①茅屋如②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③A.①霜降②清明③小雪B.①小雪②霜降③清明C.①霜降②小雪③清明D.①清明②小雪③霜降4.下列成语全部出自古诗词的一项是(2分)A.无可奈何温故知新无人问津B.悲欢离合柳暗花明万紫千红C.门庭若市乘风破浪犬牙交错D.辗转反侧似曾相识病入膏肓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循着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走进了卓越艺术家、教育家李叔同的故居。
通州区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初三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第Ⅰ卷基础·积累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jí)悲恸(tònɡ) 偃旗息鼓(yǎn)B.缄默(jiān)忸怩(ní)声名狼藉(jí)C.木讷(nè)解元(xiè)珠烁晶莹(shuò)D.兀自(wù)桑梓(xīn)煞有介事(shà)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跋山涉水班门弄斧变本加厉变换莫测B.层峦叠嶂承前起后高瞻远瞩恰如其分C.功亏一篑焕然一新见异思迁举一反三D.流连忘返明查秋毫两全其美千姿百态3.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行其是——搬弄是非解释:“是”有“正确”或“以为正确”的意思。
判断:“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去做;“搬弄是非”指在别人背后乱加对与错的评论,引起纠纷。
B.不言而喻——家喻户晓解释:“喻”有“明白、了解”的意思。
判断:“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C. 默默无闻——骇人听闻解释:“闻”有“听到”的意思。
判断:“默默无闻”指独自默默地去做,不听任何外界言论;“骇人听闻”指令人吃惊的事使人容易扬名。
D.莫名其妙——不可名状解释:“名”有“说出”的意思。
判断:“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不可名状”指不能用语言形容(说出)。
4.结合语境,在下列语句中的横线处填写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多阅读一些文学鉴赏方面的文章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关于如何鉴赏文学语言的情感性,有这样的阐述:文学是人学,表现富有情感的形象及其意义。
雨果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
通州区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通州区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作者:————————————————————————————————日期:北京市通州区初三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第Ⅰ卷基础·积累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jí)悲恸(tònɡ) 偃旗息鼓(yǎn)B.缄默(jiān)忸怩(ní)声名狼藉(jí)C.木讷(nè)解元(xiè)珠烁晶莹(shuò)D.兀自(wù)桑梓(xīn)煞有介事(shà)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跋山涉水班门弄斧变本加厉变换莫测B.层峦叠嶂承前起后高瞻远瞩恰如其分C.功亏一篑焕然一新见异思迁举一反三D.流连忘返明查秋毫两全其美千姿百态3.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行其是——搬弄是非解释:“是”有“正确”或“以为正确”的意思。
判断:“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去做;“搬弄是非”指在别人背后乱加对与错的评论,引起纠纷。
B.不言而喻——家喻户晓解释:“喻”有“明白、了解”的意思。
判断:“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C. 默默无闻——骇人听闻解释:“闻”有“听到”的意思。
判断:“默默无闻”指独自默默地去做,不听任何外界言论;“骇人听闻”指令人吃惊的事使人容易扬名。
D.莫名其妙——不可名状解释:“名”有“说出”的意思。
判断:“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不可名状”指不能用语言形容(说出)。
4.结合语境,在下列语句中的横线处填写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多阅读一些文学鉴赏方面的文章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加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 胆怯(qiè)怒吼(hǒu)B . 蜿蜒(wān)飞翔(xiáng)C . 火焰(yán)呻吟(yīn)D . 悬崖(yá)深渊(yuān)2. (2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母亲为了泡制好春酒,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从冬至日开始就泡,还放入了八宝,等到一个月后才喝。
B . 天津卫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以是个做买卖的好地界儿。
C . 杨巴果然能说会道,一通说辞既让中堂大人明白了那是芝麻,又照顾了中堂大人的面子。
D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孩子们对此乐不思蜀。
3. (2分) (2017七下·柳江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B .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C .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D .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4. (2分)(2017·罗湖模拟)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 而节目组也会经过数据整理,在百人团中,排序找出答对题目数量最多,答题进度最快的前5名。
他们将成为下一场比赛中登上舞台的5位挑战者。
②《中国诗词大会》大胆创新比赛机制和计分规则。
③ 每场比赛,106位挑战者将全部参赛,分为单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两部分。
④ 每位上台的选手最多可回答10道题,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便停止答题,选手得分以每一题百人团中答错的人数叠加计算。
⑤ 单人追逐赛中,5名选手上台与百人团回答一组题,最后5人中累积击败人次最多者为该段赛段优胜者,此人将作为攻擂者,在擂主争霸赛部分与守擂擂主进行比拼,竞争该场比赛的擂主席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通州区初三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第Ⅰ卷基础·积累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jí)悲恸(tònɡ) 偃旗息鼓(yǎn)B.缄默(jiān)忸怩(ní)声名狼藉(jí)C.木讷(nè)解元(xiè)珠烁晶莹(shuò)D.兀自(wù)桑梓(xīn)煞有介事(shà)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跋山涉水班门弄斧变本加厉变换莫测B.层峦叠嶂承前起后高瞻远瞩恰如其分C.功亏一篑焕然一新见异思迁举一反三D.流连忘返明查秋毫两全其美千姿百态3.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行其是——搬弄是非解释:“是”有“正确”或“以为正确”的意思。
判断:“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去做;“搬弄是非”指在别人背后乱加对与错的评论,引起纠纷。
B.不言而喻——家喻户晓解释:“喻”有“明白、了解”的意思。
判断:“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C. 默默无闻——骇人听闻解释:“闻”有“听到”的意思。
判断:“默默无闻”指独自默默地去做,不听任何外界言论;“骇人听闻”指令人吃惊的事使人容易扬名。
D.莫名其妙——不可名状解释:“名”有“说出”的意思。
判断:“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不可名状”指不能用语言形容(说出)。
4.结合语境,在下列语句中的横线处填写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多阅读一些文学鉴赏方面的文章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关于如何鉴赏文学语言的情感性,有这样的阐述:文学是人学,表现富有情感的形象及其意义。
雨果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
②。
文学作品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A.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文学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B.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文学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更反映客观世界C.①“滴水穿石”②文学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D.①“滴水穿石”②文学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更反映客观世界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天宫一号——即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5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更进一步。
B.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实施后,包括茶室在内的20多类室内公共场所开始全面禁烟。
C.北京小吃大约二、三百种,是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而形成。
D.古人把正月称为元,初一称为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一项是柳絮般的雪,在空中飘舞一夜后,终于停了。
第二天清晨,外面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地上铺了一层白地毯,它如绸、如缎、如银、如玉……极目远望,茫茫原野,群山奔驰,镶银点翠,分外妖娆。
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出来了。
他们在雪地里跑一段、滑一段,跑一段、滑一段,玩乐着、欢笑着,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A.选段中“柳絮般的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雪势大而猛。
B.选段中反复运用“跑一段、滑一段”,突出了大雪过后,地面光滑、难以行走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如……”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大地的细腻、柔美、洁白。
D.“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从雪后世界感受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填空(共8分)7.默写(4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1分)(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4),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8.名著阅读(4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是汉代①在原《国策》《短书》《长书》等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
主要记录了②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这些谋臣策士往往采取巧妙的劝谏方法,让君王采纳建议,有所建树。
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写了③的故事。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于2015年11月2日在北京正式向社会发布。
学校就此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分别概括主要信息。
(4分)【材料一】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
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
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材料二】2015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表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信息一:(2分)信息二:(2分)10.“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专家进行了解读。
请你参照专家解读的形式,从“北京精神”的另外三个方面任选一个填在下列横线上尝试解读。
(不少于50字。
4分)解读“爱国”精神:“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
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解读“”精神:11. 学校要开展“践行‘北京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请你设计出三个活动形式的名称并简述主要内容。
(3分)名称及内容:①②③第Ⅱ卷理解·表达4、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师说》(节选),完成第12—14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2.下列词语中“师”字与“不耻相师”中“师”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只填字母。
2分)A.或师焉 B.则耻师焉 C.耻学于师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14.“其皆出于此乎?”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答: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一)阅读《听戏》,完成第15—17题。
(共11分)王国华有一年,老爹老妈被我从老家接来。
我问他们:“听过二人转吗?”老爹说:“听过,咱们那边有卖碟片的,都是杂耍什么的,没多大意思。
”我说:“我给你们放一张碟吧,纯唱的。
”我给他们放了《冯奎卖妻》。
开饭时间到了,喊两位老人吃饭,一看,他们正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冯奎卖妻》是典型的苦戏。
这样的戏还有很多。
有个传统相声叫《哭四出》,讲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兴兴去看戏,第一出看的是《白毛女》。
白毛女苦啊,老爹被地主逼债,大年初一喝了卤水自杀。
老太太进入情境,跟主人公一起哭个昏天黑地。
有人劝她,老太太,别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
下一出是《秦香莲》。
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被韩琦追杀到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韩琦哭诉详情。
台上秦香莲哭,台下老太太哭。
刚哭完,《孟姜女》又开戏了。
这部戏更惨,孟姜女把长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吗?接下来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太悲惨了,老太太哭着说:“我这不是看戏,我是吊孝来了。
”所谓戏剧化,不是复杂化,而是简单化,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其中尤以悲喜为最,丑角的插科打诨可以让人笑得肚子疼,而旦角的哭天抢地则把苦情做到了极致。
苦戏经过几百年的打磨增删,字斟句酌,抓主轴情绪的能力炉火纯青。
《窦娥冤》中有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无论用哪种戏剧形式去唱,都感天动地,令人潸然泪下。
中老年人爱看戏,大概就是喜欢这种直逼情绪底线的感觉吧?还有一种戏,就是卖弄唱腔,跳过来跳过去地逗嘴皮子。
京剧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称,一字一板都要讲究出处。
这,却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来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爱大恨的刺激,一方面也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哼哼哈哈,仿佛儿童下意识地随口唱出的小调。
两种方式,都属精神按摩。
是按摩的两极。
公园里,老人们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面无表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呢,玩呗!戏剧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
仁义礼智信,一个一个细数端详。
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墙头记》,木匠张老汉有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老汉年纪大了,轮流在儿子家中养老。
因为每个月有长有短,两个儿子都不想多轮上一天,大儿子就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
表演很滑稽,观众都哈哈大笑。
我不经意间一回身,看到一个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后合,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不孝之子啊!谁家孩子对父母不好,人们就愤愤地说,畜生!你别像某某某一样,打爹骂娘!这出戏简直就是专门给他演的,他应该惭愧才对,怎么倒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热闹呢?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
或许他已经在内心深处论证了一千次,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如果说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已。
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把自己开脱了出来。
苦戏或许可以让他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对入不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