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练习
①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 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被动句 式)。
② (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
十七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 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 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 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次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 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 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淡,①盖目眶尽 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 ②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答案】 ①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②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 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①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②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 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 二次罢了。
十五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 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 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 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 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 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①然亦奇其不用吾 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②盖将终 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 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答案】 ①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②(我)大概将要死在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 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2.“孰与”、“孰若”。用在表示比较和 选择的疑问句中。“孰”是疑问代词,可译 作“谁”“什么”“哪”,它们就在名词或 代词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 一个)……”;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 如”、“何如”、“怎比得上”等。例如: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与其杀是僮,孰若 卖之?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精编版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高考语文 高频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_修正版
高考语文:高频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1【而已】: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3【既而】不久,一会儿。
4【何如】怎么样、什么样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5【若何】【何若】【若……何】【奈何】【奈之何】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①取吾璧,不予我城, 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6【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①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②何以战?<<曹刿论战>>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7【何乃】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8【无乃】表猜测“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何其】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10【何所】即“所何”,可译作“……干什么用”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11【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12【至若】【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表另起话题,引起论述。
近似“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的意思。
有时不译。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②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13【之属、之伦、之徒】:之类、这一类的…14【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肴之战》15【所以】(1).表凭借: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2 ).表原因:…的原因(缘故)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翻译:1.(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 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2.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 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3.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 那样悲伤! 4.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 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 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该是怎样呢? 5.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 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6.这是真的不知道(不认识)千里马啊!
假设句式,句式标志: (1)诚……则……(可翻译成“如果…… 那么(就)……” (2)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 么”) (3)向使(可译为“假如,假使”) (4)否则 (可译为“如果不…… 就……”“不然的话……就……”)
六、选择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思考固定句式类型,找出标 志。 1.例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 2.与其杀是僮,孰若买之(《童欧寄传》)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隆中对》(陈寿)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 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 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 不死。《狱中杂记》
翻译:1.真的像这样的话,那么(您的)统 一大业可以完成,汉朝的江山可以复兴。 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的 秦国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六国送给秦越 多,秦侵犯六国就越厉害。 3.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 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 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 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 估量呢。 4.答应了我的条件,便先刺心;不然的话, 四肢解完,心还没死。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固定句式)释例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固定句式)释例及译文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谏》)3.得以能够。
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
【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句式汇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句式一、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中常常见到由几个文言虚词结构而成的一种短语形式,我们常常称之为“凝固短语”或者“凝固结构”“固定结构”“习惯用法”“固定句式”等。
凝固短语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表疑问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曰:“何以知之?”2、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5、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二)表反问1、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3、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孔子云:“何陋之有?”4、庸……乎(“难道……吗”)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宁有……乎(“难道是……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7、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三)表揣度1、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其……欤?(不是……吗?)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无乃……乎?(恐怕(只怕)……吧?)例:无乃后乎?4、.……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四)表陈述1、有以(“有可以用来……的”)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无以(“没有什么用来……的”)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有所“有……的(人、东西、事情)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高考文言文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庆)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课程标准乙卷)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题)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二、定语后置㈠以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常见固定结构15例一、“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前出师表》)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如: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5.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020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在⽂⾔⽂中,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的智慧,也增加了语⾔表达的多样性。
1.奈何:⽤于询问⽅法、原因或状况,意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o沛公⽈:“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史记·项⽻本纪》)表达了刘邦⾯对突发情况o“奈何取之尽锱铢,⽤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杜牧借此批判秦朝统治者对⺠脂⺠膏的极度挥霍。
2.何如:询问⽅式、情况或⽐较,意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o“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孟⼦·梁惠王上》)孟⼦通过此问讽刺统治者⾃⾝不⾜却3.何以:询问依据、原因或⽅式,相当于“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
o“⼀旦⼭陵崩,⻓安君何以⾃托于赵?”(《战国策·触⻰说赵太后》)触⻰以此询问⻓安君4.何所:询问处所或内容,相当于“所的是什么”。
o“问⼥何所思,问⼥何所忆?”(《⽊兰诗》)花⽊兰的家⼈关切地询问她的⼼思与回忆。
5.奈(若,如)何:表达对某种情况或问题的⽆奈与疑问。
o“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对失败,对虞姬的深情与⽆奈。
6.孰与,与孰:⽤于两者之间的⽐较,询问哪⼀个更好或更合适。
o“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王纳谏》)邹忌借此反思⾃⼰的美貌与徐公之⽐。
7.何故:询问原因,意为“什么原因”、“为什么”。
o“何故怀瑾握瑜,⽽⾃令⻅放为?”(《屈原列传》)屈原质问⾃⼰为何被放逐。
二、表示反问反问句式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了语⾔的⼒度和感染⼒。
8.何哉(也):表达强烈的反问,相当于“怎么能呢”。
o“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记》)王安⽯感叹游览褒禅⼭的感悟难以⾔尽。
8.何为:询问⾏为的原因,常⽤于反问,意为“为什么要呢”。
o“如今⼈⽅为⼑俎,我为⻥⾁,何辞为?”(《鸿⻔宴》)刘邦在鸿⻔宴上反问⾃⼰为何需要辞别。
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之文言文句式 (看)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句式【真题演练】(2022全国乙卷)(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这些官员和百姓?”固定句式奈……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现在请让我寻找无人供养的老人、弱者,没有家的孤苦之人,评定后供给用度。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方法指导】固定句式一、判断句:基本不用判断词“是”,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2、“……者……”句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3、“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4、“者也”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无标志句;臣本布衣。
(《出师表》)6、“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8、“是”字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如:“忌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例句疑问句:疑问词(何/谁/孰/安…)+动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否定句:否定词(不/弗/未/非…)+宾语(代词)+动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或“是”为标志:宾语+之/是+动词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②唯利是图(成语)2.定语后置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
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固定句式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 等)【例】L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L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日:"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L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 /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 /怎么……呢?”)【例】L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L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嚓今》)(A)……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L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L当时虽崎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鹫,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L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地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地表示疑问地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怎么样(地)”、“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地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地“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难道……吗”.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地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何……之有”是“有何……”地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地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地“……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例:①“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译:“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地人?”皇上说:“忠厚长者.”②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三)表示反问地习惯用法、“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例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哉(也)”地意思是“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岂……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难道……吗?”、“怎么……呢?”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地“哪里(怎么)……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何所”,表疑问地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地移位和压缩.可译为“……地(人、事、物)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何……之有”是“有何……”地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有什么……呢?”例①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②夫晋,何厌之有?“何有”单用,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怎么……呢”、“哪里……呢”.、得无……乎,反问地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地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同样地结构还有“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①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表示感叹地习惯说法、“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②赐,汝来何其晚也?、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五)表示强调地习惯说法、“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惟独”.例: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例:臣有三剑,唯王所用.、“非惟……抑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表递进语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六)表示假设地习惯说法、有……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地词语即可.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如: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七)表选择语气:、“与其……孰若(无宁) ……”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地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地吗?、“非……则……”,“非……而……”,相当于“不是……就是……”,“不是……却”.例:①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②非字而画.(《促织》)(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地习惯说法、“得无……乎”“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莫非、恐怕、岂不是、只怕是……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庸……乎,译为“哪……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地就是……啊!”“大概说地就是……吧”.例:①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②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地“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地虞国与虢国地关系吧..“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九)表示指代地习惯说法、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地(人、物、事)”“是什么”.例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②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有以、无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如:①项王未有以应.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从”可译为“没有办法”或“不能”.(有所以、无所以)、无以……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十)表示认定地习惯说法.是故,是以,表示结果地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地方法”或“……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例: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例: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以……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地“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例如: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因遂”,相当于“于是”.例如: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从这时起”“在这种情况下”;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之类”“之属”“之伦”“之徒”,相当于“这一类地……”.、有……者,译为“有个……地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唯(惟)……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地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例: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二)古代汉语里,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某种比较固定地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地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地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地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地分类可按表达语气地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地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地)、无所(没有......地)、比及(等到......地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地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地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地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地词组,他地中间有地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大致可以分为七类:、表达陈述语气地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表达疑问语气地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表达反诘语气地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表达推测语气地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表达感叹语气地有:“何其、何……之、何等”等;、表达否定语气地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表达比较语气地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常见文言文中固定句式(三)文言文中地一些词语经常结合起来使用,表达一定地语法意义,由于世代沿用,就成为—种用法和结构都比较固定地习惯句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地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这些固定格式,表示地意义是固定地,.它地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地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地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句意.《考试大纲》中规定地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地句式和用法”.该考点地内容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五个方面.固定句式地分类可按表达语气地种类分为六种:一.表陈述语气地固定格式常见地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地)、无所(没有......地)、比及(等到......地时候)、为......所..以为,以……为.如: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以为”可以是动词,译为“认为”,更多地时候是像上例一样,“以(之)为”地省略,与“以……为”一样,翻译为“把(用)……当作(做)……”..所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所以”表示原因时,译为“……地缘故”,如上例;表示手段和目地时,译为“用来……地(方法)”.. 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句式练习题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夫晋,何厌之有?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5.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
13.君何以知燕王?
14.孰与君少长?
1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6.遂见用于小邑。
17.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毁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1.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22.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2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6.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也,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7.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28.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9.若辈得无苦贫乎?
30.不为者一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3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固定句式练习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忆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2、奈何……?可译为:“……怎么办?”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了我们的壁,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这是国家的大臣,为什么要攻打他呢?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更美?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你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二、表示反问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2、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例:独不怜公子姊耶?译文:难道不怜爱你的姐姐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相如虽然驽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寻求宝剑像这样,不是很糊涂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不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是因为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难道……吗?”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祸患常常在微小处积累,而智慧而勇敢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东西困住,难道只是伶人才这样吗?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译文: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很难而失去很容易吗?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然而刘豫州刚刚遭受失败之后,怎么能抵抗这样的灾难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7、……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译文:哪里知道这是埋葬你骨头的地方呢?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人立志,难道比不上蜀地的那个僧人吗?10、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
表揣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 表希望“还是……吧!”;表反问:“难道……吗?”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变成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里吧。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尽了我的志向,却不能到达,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能讥笑我吗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啊!11. "庸……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知道他的年龄是生在我前还是后呢?三、表示感叹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译文:到了割下头发业对天发誓,眼泪沾湿衣襟的地步,怎么那么衰败差劲呢?2、止(直或特)……耳,译为”只不过……罢了“例: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译文: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只不过没跑百步远罢了,这也是逃跑啊3、惟……耳!可译为:“只有……罢了!”例: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译文:天下算得上英雄的,只有使君你和我罢了4、一何……!可译为:“多么……啊!”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官吏的呼声是多么愤怒啊,老妇的啼哭是多么凄苦啊四、表揣度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例: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译文:远方的国主对我们做好了防备,恐怕不可取胜吧!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我伐颛臾》)译文:恐怕要责备你吧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可译为:“该不是……吗?”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文:成名反复自己念叨,莫不是教我捉蛐蛐的地方吧?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观览景物的心情,恐怕有不同吧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例:庶几可告慰先生也译文:或许可以告慰先生吧五、表示选择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哪如……?”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拯救自己。
2、……,抑……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译文:还是探究他成败的原因,都出自于人呢?3、其……,其……也?可译为:“是……呢,还是……呢?”例:呜呼!其(难道)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译文: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流传的消息不是它的真实情况呢?六、表示其他1、所以……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的工具”;“……的作用”……2、有……者可译为:“有个……的人”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译文:这样做官也忧,不做官也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鱼我所欲也》译文:死也是我所厌恶的事,有比死更令我厌恶的事,所以,祸患之事也有不回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译文:而今进入关中,没有取用什么财物,也没有受他宠幸的美女。
5、……之谓也;其……之谓也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
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经说: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说的就是夫子你啊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谚语“唇亡齿寒”的话,说的就日虞虢啊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就叫做失了本心。
6、若……者可译为:“好象……的样子”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译文:样子好象很悲伤。
7、无以……;有以……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
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
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有用来报答太子的行动例: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没有办法到过千里之远,不积聚小水流,没有办法汇成大江大海。
8、非……则……可译为:“不是……就是”例: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译文:不是死了就日迁徙走了。
9、"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
(《促织》)译文: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画1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庄子·秋水》)译文: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大自己这里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而蔺相如只凭说话作功劳,却位居我上11.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在天时,而且也在人的谋划1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大的风浪也不能使它鸣响,何况是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