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3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四句为一节, 每句一般
六字或四字,一般要压韵对偶,多 用语气词“兮”。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
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 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 “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 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 去来兮辞》。
• 陶渊明写菊其实并不多,一共六处,但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 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孤标 亮节、高雅傲霜的意象。
陶渊明思想
•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 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
• 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唤起人们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共鸣。他的洒脱恬淡、 质朴率真、超世拔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 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 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 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 家园。
探讨:
陶渊明的
“隐”
作品回顾
饮 酒(其五)
问题探究——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 道路?
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 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 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 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 定的。
陶渊明印象
• 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 是他的追求,躬耕田野是他生活的保 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 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 是他人生的真谛。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
成就最高。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 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 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 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 文12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全无半点斧 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 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 污,崇尚田园,安贫乐道,超然物外
,有着高洁志趣的形象。
陶渊明与酒和菊
•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 。
• 古代文人爱酒的不少,但能识酒中之深味的 ,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的,陶渊明是为数不多 的几个人之一,酒和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阮籍饮酒有以醉逃祸和借酒浇愁 的意味,陶渊明则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 境界。
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 蔑视权贵,鄙弃 官场的高洁
• 躬耕田亩、琴书 诗酒的闲适
• 息交绝游、固守 穷节的孤独
• 乐夫天命、看淡 生死的淡泊
•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 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 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 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什么】
②奚惆怅而独悲?【奚:为什么】 ③复驾言兮焉求?【焉:什么】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何,为什么】
■我家境贫困,仅靠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通常没有粮食能储存下来,我 找不到什么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出去 做个小官,我自己也有这种想法,但苦于没有门路。 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各地长官都以爱惜 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推荐了 去,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还没有平 息,我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而彭泽县离家乡只有一 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我 就在彭泽县担任职务。
■但没过多久,我思念田园,也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
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不愿 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挨冻受饿虽是急需解决的问 题,但违背自己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挨冻受饿更 痛苦。我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迫;于是感到 烦恼不已,觉得这实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想着等 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日夜兼程地回去。不久,嫁 入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急切地要赶着去奔丧, 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到冬,我只做了八十多天的 官。我想对这件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就写了这 篇文章,并命名为《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自责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惆怅独悲
悟往 知来
自悔百度文库途未远 今是昨非
二 归家之乐
归途 抵家 室内

欣喜若狂 怡






园中
流 连 忘 返
重审心志
三 结交乡故 交 游 出游方式 之 乐
所见所感
息交绝游 焉 与世相违 求
悦情话 乐琴书 告春及 事西畴
命巾车 棹孤舟
窈窕寻壑 善万 崎岖经丘 物感 木荣泉流 吾生
归去来兮辞
归思 (1)
归田 (2、3)
归心 (4)
自责自恕 (缘由)
归途之乐 室中之乐 园中之乐
2天伦之乐
交往之乐 3田园之乐
出游之乐
厌恶富贵乐天安命 (主旨)
陶渊明的田园世界
• 家庭温馨, • 妻儿绕膝; • 饮酒读书, • 松菊绕舍; • 漫步秀园, • 俯仰良景; • 乡间耘耔, • 舒啸赋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回顾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回家
语气助词,无实义。 相当于“咧”“吧”
归去来兮 辞
回家去
一种新诗体
语气助词,“啊”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 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 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 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 趣。
• 实词 • ①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 ②知来者之可追(追,挽救,补救) • ③三径就荒(就,近于) • ④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 ⑤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 ⑥时矫首而遐观(矫,举) • ⑦帝乡不可期(期:至,及) • ⑧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 •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不安的样子) • ⑩曷不委心任去留(委,随,顺从)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学习目 标:
• 1、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提高对诗歌的感悟力,积累文言知识。
• 2、通过诵读,体会情感,领悟作者 的隐逸情怀。
D:\2011\必修四\苏轼\鲍国安朗读:《定风波》(莫 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流畅).flv
■辞:战国后期屈原在楚地民歌
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 体。
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
陶渊明的意义与价值
• 陶渊明的最大意义在于,他用实际行为阐释 了人生的意义,证明了与功业建树毫无关系的平 淡人生也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也证明了朴 素乃至贫寒的平凡生活也可以具有浓郁的诗意。
• 陶渊明诗文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们生动地展 现了平凡人生的种种有意味的内容,清晰地揭示 了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美感和诗意,从而引导人 们保持原有的善良、纯洁的本性,并抵御尘世的 种种诱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不甘心在喧嚣的 红尘中日渐沉沦,就请阅读陶渊明吧!
陶渊明:
一种人生态度的代言人;
一个人生境界的象征;
他让我们在纷纭杂乱的社会人生 中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
作业
• 1、背诵并默写本文。 • 2、以陶渊明及作品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陶渊明
●陶渊明
(365-427), 东晋时期大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 世称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中融入了儒
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 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时官时 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 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 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 决裂。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 贫困,但他安贫乐道;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 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复驾言兮焉求?(应为“复驾言兮求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应为“为胡乎遑遑欲之
何?)
介宾后置: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 词类活用 •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意动用法,以
……为悦,以……为乐) •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 •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羡慕) • 乐夫天命复奚疑(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活用作动词)
芜(wú) 奚(xī) 惆怅(chóu chàng)
飏(yáng)
熹(xī)微
稚(zhì)
壶觞(shāng) 眄(miǎn) 庭柯(kē)
流憩(qì) 遐(xiá)观 岫(xiù)
翳翳( yì ) 盘桓(huán) 西畴(chóu)
棹(zhào) 窈窕(yǎotiǎo) 壑(hè) 曷(hé)
遑遑(huáng) 耘耔(yún zǐ) 皋(gāo)
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
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
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