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护理管理质量问题分析和对策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是医院中常见的工作区域,负责为患者提供输液治疗服务。
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工作量大以及多种输液设备使用等原因,门诊输液室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安全水平,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应对策略。
一、输液室人员培训不足隐患门诊输液室常常有新员工进入或有老员工离职,导致输液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水平不均。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基本操作错误,如输液器设置错误、输液速度调整不当等,从而增加患者的安全风险。
解决策略: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
通过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确保员工了解并熟练掌握门诊输液的规范操作流程。
二、输液设备管理隐患门诊输液室使用的输液设备多种多样,如输液泵、注射器等。
设备过多可能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容易导致设备使用不当、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安全。
解决策略: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制度。
明确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规定,配备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
三、输液室现场环境隐患门诊输液室工作强度大,环境复杂,患者多、人员流动频繁,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等问题。
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可能因疏忽大意而带有污染物接触输液器具,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
解决策略:加强现场环境管理和个人卫生。
定期对输液室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宣传和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按规定进行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信息化管理不完善隐患门诊输液室通常有大量的输液患者,管理信息繁杂,手工填写记录容易出错或漏掉患者的重要信息,给患者的治疗和观察带来风险。
解决策略: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电子病历、输液记录和药物管理系统,实现对患者输液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追溯,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疏漏,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不足、设备管理问题、现场环境不规范和信息化管理不完善等方面。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治疗场所之一,也是病人最常见的就诊处所之一。
门诊输液治疗因其效果快、痛苦小、费用低等方面优点而备受欢迎。
但是,随着门诊输液量的不断增加和病人需求的不断增加,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1.感染风险由于门诊输液处于公共场所,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高。
门诊输液室一般不会严格按照不同疾病的病人分区管理,也不会定期对输液室环境进行消毒。
这就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交叉感染,增加了门诊输液室感染的风险。
2.输液流量不合适门诊输液治疗的最大优势是快速有效。
但是,如果输液的流量不合适,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如果输液流量过快,就可能导致剂量超标;如果输液流量过慢,就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3.输液器及管路污染门诊输液治疗中,输液器及输液管路的污染也极易发生。
输液器及管路长时间处于空气中,会吸附细菌等微生物,而且输液器及管路清洁不彻底也可造成污染,增加了感染风险。
4.药物输注错误由于门诊输液室的工作人员较少,病人的药物输注往往都是由病人自己完成。
因此,药物输注错误成为了门诊输液室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如果药物输注错误,不但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对病人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1. 加强环境消毒加强门诊输液室环境的消毒是减少感染风险的关键。
门诊输液室应当定期进行消毒,并采用一次性材料,避免交叉感染。
2. 整理管路,并加强管路清洗消毒输液器及管路是起始污染最多的物品之一,为了避免感染风险,需要定期整理及更换输液器,管路应进行清洗消毒,护士应穿着手套进行操作。
3. 监测病人输液流量严格按照病人的输液要求输液,对病人所需的流量进行监测,避免输液流量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另外,治疗过程中病人应当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治疗效果良好。
4. 加强药品流程管理加强药品流程管理,建立药品安全管理体系。
将药品分配给专业的医护人员,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避免药品输注错误的情况发生,减少不良反应。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随着近年来门诊输液服务的不断扩大,门诊输液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医院设施。
为了保障门诊输液室的正常运转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必须格外重视,并且要留意一些安全隐患。
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足门诊输液需要进行的各项操作和步骤相对较多,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然而,在现实中,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护士不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存在操作不规范、缺乏监测等问题。
二、输液设备的维护不到位输液设备的维护不到位将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
设备故障或未及时更换损坏器械,均会使患者的治疗受到影响,有可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三、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不足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注意各种感染以及其他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医护人员对于防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存在对于一些感染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存在怠慢。
为了保证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门诊输液室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安全隐患:一、护士要求掌握技术门诊输液室护士应该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不断增强其技术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门诊输液室需要经常检查仪器设备。
主要是防止器械受损和损害给病人造成伤害,同时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更换,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感染疾病的防控意识门诊输液室护士应该提高预防控制意识,遵循传染病防治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专业的防控工作,避免感染疾病的扩散。
四、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门诊输液室应建立一套严格的质控制度,包括有规定的操作规程、有品质保证体系、有管理规范标准等,逐步提升门诊输液室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总之,为了确保门诊输液室的安全,必须加强护理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同时也要注意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对于安全隐患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好每一个安全管理点,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其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为了保障门诊输液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策略。
1. 输液设备管理不规范隐患:门诊输液室的输液设备可能存在使用过期的注射器、输液器等现象,或者设备维护不当、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策略:门诊输液室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购置、验收、存放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并确保设备的有效消毒和传染病防控措施的执行。
隐患:门诊输液室的工作人员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无消毒操作、无穿刺通过感染控制等问题,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策略:门诊输液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规范的培训,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对工作人员进行常规的消毒操作培训,加强对穿刺场所的感染控制。
在输液室设置明显的消毒标识,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
3. 输液药物管理不严格隐患:门诊输液室可能存在输液药物的存放管理不规范、用药过程中剂量错误等问题,导致患者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策略:门诊输液室应建立药物管理的规范制度,包括药物采购、存放、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要求。
对工作人员进行药物管理的培训,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和药物存放的安全性。
对于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应加强对患者的过敏史询问和观察,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4. 输液设备的监测和报警不及时隐患:门诊输液室的输液设备可能存在监测和报警系统的故障,导致输液过程中对患者情况的监测不及时,从而延误对患者的救治。
策略:门诊输液室应定期对输液设备的监测和报警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对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观察和处理,并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及时沟通。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是医院重要的护理场所之一,是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地方。
由于门诊输液室的特殊性质,存在着一些管理安全隐患,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确保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安全,医护人员需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安全策略,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文将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1.输液操作不规范在门诊输液室,由于医院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不够有经验,导致输液操作不够规范。
不注意手部卫生、穿戴手套不当、未正确准备输液设备等,这些细节不规范会导致感染患者或使患者受到其他不必要的伤害。
2.输液设备管理不到位门诊输液室使用的输液设备和药物常常需要存储和管理,不当的管理可能导致药物错用、过期使用、设备不干净等隐患,对患者造成潜在的风险。
3.护理质量评估不到位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评估不到位,导致护理质量无法保证,甚至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等严重后果。
4.应急处理不当在门诊输液室,突发意外事件时的应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1.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门诊输液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输液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规范性。
2.建立规范的输液设备管理制度门诊输液室应加强对输液设备和药物的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和药品的有效性和清洁度,建立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输液设备和药品的安全使用。
3.加强护理质量评估门诊输液室应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整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高。
4.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门诊输液室应建立紧急情况应对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在突发事件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5.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门诊输液室应加强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宣传,提高患者对输液治疗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是医院中常见的一个部门,主要进行门诊患者的输液治疗。
在输液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管理和解决。
本文将就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安全隐患分析1. 输液操作不规范:由于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大,人员繁多,存在一些技术不过关的情况,往往会造成输液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如无洁手、无洁毛巾、无手套、无口罩等。
2. 输液设备维护不到位:门诊输液室的设备较多,如输液泵、输液器等,如果设备维护不到位,可能会出现设备故障、流速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输液药物管理不规范:门诊输液室中存在大量的药品,如果药物管理不规范,可能会出现药品过期、混淆等问题,从而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危害。
4. 输液室环境不洁净:门诊输液室的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如果环境不洁净,可能会引入病原微生物,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5. 输液室工作负荷大: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通常比较大,人员也比较紧张,如果工作负荷过大,可能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质量。
二、应对策略1. 强化护士技术培训:门诊输液室应加强对护士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操作失误。
2.设备维护保养:门诊输液室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体系,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药物管理规范化:门诊输液室应制定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分类、存放要求和有效期管理等,定期对药品进行清点,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4. 环境卫生管理:门诊输液室应加强对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的洁净。
5. 合理调整工作安排:门诊输液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安排,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保证工作质量。
6.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门诊输液室应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输液的各个环节进行抽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7. 增加患者宣教:门诊输液室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关于输液的注意事项,如洁净操作要求、观察病情变化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道湿化 , 协助排痰 , 及时清除小气 道分泌物 。③观察用药 效 果及不 良反应 : 观察体温变化及肺部听诊可了解抗生 素使用 效果 。达菲 、 头孢类 、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不 良反应为恶心 、 呕 吐、 上腹部不适 , 酮类 可致注射部位红肿 、 喹诺 疼痛等静脉炎 不 良反应 , 要严格控制滴速 (O~4 / i 3 0d mn为宜 ) 同时加强 , 巡视观察 。④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 防止输液速度过
纷。现将门诊输液室存在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 。
护理 问题 : 门诊 输 液 室 输 液 患 者 多 , 医 护 人 员往 往 ① 但
配备不足。护理人员疲于应付 , 许多工作难 以做精 、 做细, 易 发生工作疏漏。而且 , 门诊护理人员 大多年轻 , 护理经 验相 对不足 , 专业技术也不 够熟 练 , 容易 出现工作失 误。② 部分 患者 , 特别是一些婴幼患儿由于肥胖 、 静脉纤细、 多次频繁输 液等原因再次输液时 , 静脉穿刺往往不能一次成功。此外还 可出现穿刺过程 中的意外损伤 、 穿刺部位 血肿。如此 , 可能
热 门诊 接 诊 后 留 院 隔 离 观 察 , 早 行 流感 病 毒 核 酸 检 测 , 及 同
时服用达菲 , 密切观察病情进展 , 以免发展为重症。医院、 社 区层面均应针对该人群进行 甲型 H1 1流感预 防等相关知 N
患者提供安全、 优质 、 高效 的服务 , 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 内
容。在工作中 , 护理人员要互 相协作 , 断完善各 项工作制 不
关于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关于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摘要】门诊输液护理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输液设备使用不当、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部位选择不当以及输液护理人员培训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安全问题对策分析,提出了加强输液设备管理、规范输液操作流程、提高输液护理人员技能以及加强患者教育等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门诊输液护理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问题、对策分析、输液设备、操作流程、技能培训、患者教育。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门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给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液体支持。
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深入研究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对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部位选择不当、输液护理人员培训不足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输液操作不规范,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有必要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旨在加强门诊输液护理的安全管理,规范输液操作流程,提高输液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患者的相关教育,从而提高门诊输液护理的质量,并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提高门诊输液护理的安全水平,减少患者在接受门诊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探讨门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输液设备使用不当、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部位选择不当和输液护理人员培训不足等安全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输液设备管理、规范输液操作流程、提高输液护理人员技能和加强患者教育等方面,为门诊输液护理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输液操作外包的增加,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和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策略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输液设备不合格门诊输液室使用的输液设备和器材不合格,有些医院可能会选用一些低价的、质量较差的设备来替代正规的产品,缺乏长期稳定的质量保障。
这样可能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漏气、漏液、输液速度不均等问题,从而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伤害风险。
2. 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在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技术和操作规范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有些医护人员可能会忽视检查输液设备和器材,不严谨地进行护理操作等,从而可能造成患者感染、输液中毒、输液不良反应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3. 医护人员职业素质不高部分门诊输液室护士缺乏职业素养,对患者缺乏热情和耐心,造成沟通上的混乱,而且因通常门诊输液室的工作强度加大,护士可能会出现疲劳和敷衍的情况,导致操作不严谨。
4. 输液室环境不卫生输液室长期累积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容易成为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源头。
如果不定期的进行清洁和卫生消毒,就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1.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门诊输液室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质量标准,选用符合标准的输液设备和器材,定期检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及时淘汰老化、损伤或过期的设备,为严谨的输液保驾护航。
2. 强化护理操作规范门诊输液室需要严格要求护士遵守操作规范,要求常规性的对输液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清洁,制度化管理,避免盲目和敷衍,保证医疗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3.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质门诊输液室需要加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倡导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共识和心理互动上的合理性,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患者治疗体验。
4. 定期清洁和卫生消毒门诊输液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卫生消毒,对输液器材、输液室内墙壁、空气、抽屉、桌椅、洗手间等进行消毒,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确保输液室的良好环境。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缺陷分析及对策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缺陷分析及对策门诊输液室常存在护理管理缺陷,本研究分别从患者的识别、健康教育、医务人员、患者等因素对这些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制作座号牌,制定健康教育宣传单,实行量化管理、弹性排班、对输液室护士进行急救理论及技能的培训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标签: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缺陷;对策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
由于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门诊工作有其不同于病房的特殊性,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
而大多数医院门诊输液室均存在着多方面的管理问题,导致患者满意度较低。
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门诊输液安全高效地运行,本研究针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各种护理管理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识别患者方法单一1.1原因门诊治疗核對患者的方法仅限于姓名,出现重名及相近情况会导致治疗的错误执行。
各级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均要求确认患者必须要有2种及以上核对方法。
由于收入配药室的药品无先后顺序标识,易出现因交药次序混乱导致的不满甚至纠纷。
1.2对策制作座号牌,包括号牌、号夹各1个。
号牌由有机塑料制成,长3cm,宽2cm,上面刻有红色数字;号夹为不锈钢钢夹,上面贴有数字。
例:收药时发给患者1个5号牌,在盛放患者药品容器的侧面夹上5号夹,这个5号既代表座位号又代表加药注射顺序,即该患者坐5号座位,第5个加药,第5个注射。
确认患者时,姓名、座位号及号牌、号夹均相符才可注射。
1.3效果自2012年初开始笔者所在医院输液室应用此方法半年多以来,未出现1例注射错误。
因先来后到与护士发生争执的现象基本杜绝。
原本吵杂的输液室变得安静,给患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输液环境。
2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内涵质量欠缺2.1原因输液室的健康教育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收效甚微,护理部每月的健康教育检查均不合格。
这也是许多输液室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其次为健康教育方式不合理,健康教育内容过于专业。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治疗场所,但由于人员流动大、工作强度高等原因,存在一定的护理管理安全隐患。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策略。
1. 人员流动性大。
门诊输液室是门诊部门中一直人员流动最大的地方,医护人员和病患进出频繁,容易导致病患信息混乱、物品丢失等问题。
2. 工作强度高。
门诊输液室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治疗场所,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输液、注射等繁重而细致的工作,容易出现疏忽和错误操作。
3. 安全设施不完善。
一些门诊输液室在建设时对安全设施的考虑不够充分,导致一些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存在。
基于以上隐患,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来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安全性:1. 人员管理。
加强对进入门诊输液室的人员的管理,规范人员的进入、离开、换岗等流程,加强对病患信息的记录和核对,确保信息准确和完整。
2. 培训教育。
加强门诊输液室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 核对制度。
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等操作时进行双人核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环境整治。
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合理布局和环境整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设施,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5. 安全设备。
增加门诊输液室的安全设备,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消防设备等,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安全性。
6. 事故报告与处理。
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管理的安全性,以确保病患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浅谈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输液因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采纳。
加强门诊输液质量管理是确保病人的治疗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医院声誉、杜绝医疗纠纷的有利手段。
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笔者结合我院门诊输液室实际,查找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存在的问题分析1.1药物方面问题首先,近几年随着新药物不断问世,药物品种增加,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1],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部分中药注射液及粉针的成分比较复杂,由于提取制备工艺的水平不一,各个厂家的产品也有高下之分,加入输液后不溶性微粒增加,一些胶态成分如色素、鞣质等易于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最终导致析出大量不溶性微粒;输液瓶外观色泽有透明和略透黄两种,加入药物后就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其次,输入过程微粒污染的问题,安瓶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
如,切割安瓶时砂轮与玻璃摩擦,会在安瓶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切割越长,玻璃碎屑就越多,不溶性大微粒的数目会随之增加,在护士掰开安瓶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液后抽出针头的一瞬间,会产生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再有,多种药物配伍问题,随着联合用药的增多,一位病人应用多种静脉注射药物的现象越来越多;一瓶液体中加药多者达到4种到6种,除配伍禁忌问题外[2],护士在液体中频繁加药,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机会增加,也可产生致病源。
1.2查对问题门诊用药范围广,难以掌握规律;医生不固定,接受的病历、处方来自门诊各科室,个别医师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病历书写不全,护士难以执行医嘱,致使病人家属来回往返,导致不满;环境嘈杂,人员活动频繁,容易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影响查对。
1.3护理方面的问题有的护士执行操作缺乏规范性、消毒不严谨,责任心不强,消毒瓶塞时碘伏消毒液使用过多,随加药注射器带入输液瓶内,引起输液反应的发生;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患者来自各个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处理不及时;加药注射器没有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毁形;对于还没有完全溶解的药液即抽吸造成药品浪费,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及康复;使其满意度下降。
关于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全文)

关于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医院门诊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为静脉输液,该方法具有??患者刺激性小、药物起效快、给药方便等优势,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维持其水和电解质平衡,在门诊急救及日常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门诊进行输液治疗患者1 526例,男774例,女752例;年龄21-70岁,平均(38.52±6.75)岁;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支原体肺炎、头痛、咳嗽548例,肠炎、腹痛、腹泻、消化道炎症435例,心脑血管疾病314例,其他疾病患者229例。
方法:指派专人整理我院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记录,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对用药安全问题、护理安全问题及患者安全问题进行统计,针对发现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结果1526例患者中共出现101例安全问题,发生率6.62%。
安全问题具体可归为以下3类:①用药安全隐患:用药配伍错误4例(0.26%),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污染5例(0.33%),药品名称混乱5例(0.33%),用药剂量不当14例(0.92%)。
②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短缺3例(0.20%),1次穿刺失败13例(0.85%),护患沟通不到位3例(0.20%),护理人员查对制度未落实到位12例(0.79%)。
③患者安全隐患:患者自私离开观察区域16例(1.05%),出现不良反应后未及时和护理人员沟通6例(0.39%),输液过程中私自调整滴速20例(1.31%)。
讨论存在的安全问题:门诊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见效快、手段直接、操作简单,成为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但由于门诊人员流动量大,患者群体比较复杂,疾病类型多样化,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受多种因素影响,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加大输液危险性。
本研究中共出现101例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用药、护理及患者3方面。
用药方面主要存在药物剂量和医嘱不符、药物名称混乱、未正确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污染等隐患;护理方面主要存在人员配备不足而导致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巡视工作不到位、不及时,输液操作功力不扎实导致1次穿刺成功率低,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不到位导致患者情绪激动,出现护患纠纷等隐患;患者方面主要是擅自离开观察区域、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未及时和护理人员沟通、私自调整滴速等。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护理环节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输液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1. 输液泵的使用不规范。
有些患者自行安装输液泵,护士没有及时检查和指导,导致输液泵工作不稳定,增加了输液安全风险。
2. 输液管道管理不当。
部分护士没有按规定更换输液管道,导致管道被细菌和污染物污染,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3. 输液设备消毒不达标。
有些护士在消毒输液设备时不正确操作,或者未严格按照消毒要求进行操作,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策略:1.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护士对输液设备的使用规范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输液泵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
2. 管理输液管道。
制定管道更换规范,定期更换输液管道,并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意识。
3. 加强设备消毒管理。
建立科学的消毒操作规程,加强对输液设备消毒操作的监督和培训,确保设备消毒达标。
二、药物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1. 药物选用不当。
有些护士在为患者配置药物时,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不配伍的问题。
2. 药物配制不规范。
有些护士在进行药物配置时,没有按照药物配制要求进行准确计量和混合,增加了患者用药出现问题的风险。
3. 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混淆。
由于药物的包装相似,有些护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将不同药物混淆,增加了用药错误的风险。
策略:1. 加强药物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药物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不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规范。
2. 严格要求药物配置。
制定准确计量和混合药物的操作规程,加强对药物配置的监督和培训,确保药物配制的准确性。
3. 药物标识明确化。
对不同药物进行明确的标识,避免混淆使用,并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其辨别药物的能力。
三、护理操作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1. 输液速度不正确。
有些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未掌握合理的输液速度,导致患者出现液体过载或者输液过慢的情况。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门诊输液室是医院重要的治疗区域,主要用于患者接受各种输液治疗。
在门诊输液室,护士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执行者,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在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及时采取策略加以解决,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用药错误:门诊输液室内是一个多种用药并存的环境,很容易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包括输错药、输错液、输错量等。
2. 感染风险:门诊输液室是一个开放式的治疗区域,患者较多,护士接触的患者也较为频繁,容易产生交叉感染风险。
3. 输液设备不合格:门诊输液室使用的输液设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配置,如果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使用过期设备,会增加患者的安全风险。
4. 输液室环境不清洁:门诊输液室需要保持清洁整洁的环境,但是由于患者较多,时间紧张,有时会出现环境卫生不佳的情况。
1. 建立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门诊输液室应建立起用药管理的规范制度,包括核对患者的用药信息、比对医嘱内容、核对药品规格、验收药品包装等环节,从源头上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
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门诊输液室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定期消毒、使用一次性器具、建立规范的感染管理制度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定期维护和更换输液设备门诊输液室需要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需要定期更换过期设备,杜绝使用不合格设备。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门诊输液室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清洁、通风换气、垃圾分类处理等,提高环境的整洁度和卫生水平。
除了以上的具体策略外,门诊输液室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解决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
护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门诊输液室质量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各个工作环节是否符合要求,发现并及时纠正不合格现象。
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我院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存在问题1.1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热情,说话语调过重,少数民族患者多,语言沟通存在障碍。
1.2 部分病人受病情及医疗费用偏高的影响,情绪化反应较重。
1.3 门诊药房发错药,或少发了药导致病人多跑趟1.4 收费室财务人员经常出现错收费的现象。
1.5 医生写错注射治疗单,字迹潦草;医生处方上的药名、剂量、浓度与治疗单内容不符。
1.6 用药种类多,不能合理用药,导致病人不良反应较多造成身体不适,易产生情绪焦躁。
1.7 病种杂,患者人数多,输液室空间狭小易引起患者交叉感染,给病人增加了新的感染机会,同时加重了经济负担。
1.8 成人和儿童输液基本没有分室治疗,环境喧嚣、噪杂,致使护士对病人的健康宣教不到位,大多数病人对季节性常见病、多发病不能很好的自我保健预防。
2 防范对策2.1 开展优质服务首先让每一名护士认识到市场经济下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群需求。
只有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才能赢得病人,才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是明确我们的服务宗旨“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全心全意为各族患者服务”最后制定优质服务的标准,奖惩措施,让护士主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并使用礼貌性用语与病人交谈,自觉注意谈话的语调和语速,通过语言性的安抚使病人心理舒适。
2.2 开展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最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①创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成人和儿童输液分室治疗,室内装有动态空气消毒机,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率。
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整洁舒适,伴有轻松的健康宣教电视节目,使病人情绪放松,心情舒适。
②护士要穿戴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柔和,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从而增加病人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输液护理管理质量问题分析和对策
静脉输液具有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医院联系社会的桥梁,是人群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大的场所。
所以,门诊输液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门诊输液室负责全院各科室的门诊患者的输液治疗,具有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患者流动快等特点,护理管理难度较大,护理安全工作存在潜在的隐患。
为了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1 布局不合理
门诊输液室远离住院部和抢救室,一旦患者发生危急情况抢救不方便;室内结构不合理,治疗室容易被污染,增加了输液感染的机会。
2.2 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门诊输液室空间小,椅子少,流动人口多,使得室内比较拥挤,输液环境不舒适;便民服务措施不够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交叉感染因素仍存在。
2.3 服务理念转变慢
护理人员社会角色没有彻底转换,在医疗改革之前,医院提供怎样的服务患者都接受,患者基本上没有提要求的可能,医护人员处于主动地位。
然而,面对医疗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今天,部分护士传统观念仍然很重,,不能只注重护理技术操作,要考虑患者的感受,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4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学历普遍较低,年龄较大,理论知识和技能较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工作热情,从而导致输液过程中整体护理实施不全面,对新药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掌握不牢固。
2.5 静脉输液流程不规范
部分护士无菌观念淡薄,开启安瓿前不消毒安瓿颈部,导致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方法不正确,甚至反复使用同一个针头抽药。
2.6 静脉穿刺技术差
不能做到一针见血,输液中未及时发现输液针头脱出、移位、漏液而导致皮下肿胀、疼痛。
拔针后未指导病人正确的按压方法,引起出血或皮下血肿。
2.7 输液安全意识淡薄
消毒隔离制度未认真执行,操作前后不洗手,增大交叉感染的机会;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无严谨慎独的精神,忽略了“三查七对”的作用;随意更换药物输注的顺序;未按输注药物的半衰期及药物作用机理合理调整滴数;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2.8 健康教育不到位
不能很好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询问不能耐心的回答;没有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9 不重视输液巡回记录卡的书写
输液巡回记录卡的记录与实际输液情况相符性差,表现为不数、不看、不问,字迹潦草,执行时间未使用国际记录方式,甚至随意涂改输液巡回记录卡等。
2.10 工作量大
部分医院实行人事改革,护理人员减少,患者多,造成护士工作量大。
部分医院护士收入低,缺乏工作积极性。
2.11 患者的文化程度高低不同
门诊输液的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如有知识有文化的患者比较讲道理,理解能力较强,给予指导容易接受,但文化较低的患者理解力差,给门诊的护理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
3 解决措施
3.1 输液室合理布局
输液室首先要明亮、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治疗室、接待室、污物间要合理布局,严格划分感染区与非感染区;输液室要紧邻抢救室,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可以及时抢救。
如本院将输液室按年龄段分为小儿区、成人区,并设特殊病种输液室,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3.2 完善硬件设施
输液室人员多,空间要足够大,否则患者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室内及走廊的椅子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安装空调,保持室温在20℃~25℃,有条件的安装空气加湿器,湿度控制在50%~60%;配备消毒设备,如按10m2面积安装3 0W紫外线灯管1支的标准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60 min,每日消毒3次,每次60min,操作台面、座椅可用消毒液擦拭;配备抢救仪器、氧气装置和抢救药品,并要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及时补充;如有条件,可以配备一些报纸、杂志以及有关卫生健康知识的读物,使患者心情舒畅,思想放松,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做到耐心、细心、关心、热心、责任心,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一丝不苟。
更新服务观念,接待患者要热情,交流时尽量用文明语言,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4 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标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求和不良反应,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查七对,避免差错发生,加药过程中,注意药物是否完全溶解,不要把药物的结晶、未溶颗粒以及药物安瓿胶塞碎屑带入输液瓶内,药液抽取干净,做到审慎和慎独;重视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配药的注射器要做到一次性使用,输液时一人一条止血带,器具一用一消毒,连续处理多位患者时应做到及时洗手后再处理下一位患者;严格执行医嘱,要求护士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后,要对其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对医嘱进行核对,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输液完毕,及时拔针,拔针后,指导病人正确的按压方法,即用干棉签轻压皮肤穿刺点上方以压迫静脉进针点,防止皮下出血;认真填写输液巡回记,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抽查。
3.5 提高业务能力
鼓励护士通过不同途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拓宽知识面。
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尤其是新药物。
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提高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6 认真做好健康宣教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不失时机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如在皮试时与患者交谈,能明确病情、用药史,根据评估资料,给患者恰当的健康指导。
巡视时,说明滴速过快的危害,教育其遵医嘱的重要性以避免意外;指导高血压老年人起居注意事项,避免拔针后猛然站起活动而引起摔倒意外;指导高热患儿家属,正确看待和认识发热,正确进行物理降温,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使用左氧氟沙星、氨茶碱等药物时,观察其滴速与局部反应,及时发现静脉炎、休克征兆等,避免引起并发症;使用头孢类,尤其是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嘱其近期禁忌酒类,以免引起低血压休克。
拔针后嘱其按压针眼时间,观察到病情不适者,与首诊医生联系,打消其输完液就完事的观念,避免病情变化,影响抢救治疗,发生意外。
3.7 护理人员配备合理
门诊输液室患者多,要配备足够的护士,并且人员素质和学习
搭配合理,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给予她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3.8 加强法律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学习医疗护理法规,加强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权利,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小结
门诊输液室患者多,任务重,也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和差错的科室,只有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提升服务水平。
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全院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需要共同协调、配合、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