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资源开发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测环境影响B.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C. 提供决策支持D. 增加企业成本3. 环境规划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SWOT分析B. 风险评估C. 成本效益分析D. 所有以上4.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谁受益谁负责D. 无限制开发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哪个环节最为关键?A. 规划制定B. 规划实施C. 规划评估D. 规划监督7.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规划的透明度B. 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C.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D. 所有以上8.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哪些?A. 环境法B. 土地法C. 城市规划法D. 所有以上9.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哪些内容?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以上10.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D.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A. 制定环境保护政策B.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C. 监督环境法规的执行D. 进行环境教育和宣传2.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阶段?A. 初步评价B. 详细评价C. 后评价D. 所有以上3.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包括哪些?A. 指导环境监测B.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C. 评价环境影响D. 制定环境法规4.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哪些方面?A. 污染风险B. 生态风险C. 健康风险D. 社会风险5.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包括哪些?A. 公众咨询B. 公众听证C. 公众调查D. 所有以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1 环境规划与治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治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治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阻碍。

环境治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 在时刻、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治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爱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爱护方案,其目的是在进展经济的同时爱护环境,使经济与社 会协调进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爱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答: 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制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全然上 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那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一项长期的全然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大概会对环境 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治理的要紧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爱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操纵规划等。

(3)都市环境规划:包括都市大气污染操纵规划、都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治理、噪声污染操纵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A.保护环境资源B.提高经济发展速度C.增加污染排放量D.扩大城市规模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盲目开发B.可持续发展C.资源浪费D.环境破坏3.以下哪项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实施?A.政府监管缺失B.企业盲目追求利润C.公众参与和监督D.环境法律法规的缺失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评价环境友好性B.分析环境问题C.规划环境改善方案D.监督环境施工过程5.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3R”原则是指什么?A.减少、重复、复制B.减少、回收、重复C.减少、回收、重复利用D.减少、获取、再利用二、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环境规划的概念及其意义。

2.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4.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并说明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影响。

5.如何提高公众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认知和参与度?请提出具体建议。

三、综合题某城市规划部门计划开展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请你作为规划师,针对以下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1.城市绿地空间不足,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以缓解热岛效应?2.市区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空气质量较差,如何制定有效的污染物控制计划并监督执行?3.市区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分类率低,如何设计垃圾处理设施并制定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率的政策和措施?请结合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务必认真作答,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环境管理与规划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如何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复习题,并提供详细的答案和解释。

1. 什么是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旨在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它涉及到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监测和评估环境状况,以确保环境质量得到维护和改善。

2. 环境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环境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以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能够在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中生活。

它还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 环境规划是什么?环境规划是一种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计划和项目的方法。

它涉及到评估环境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实现。

4. 环境规划的重要性是什么?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我们的发展和利用资源的方式是可持续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同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计划或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方法。

它涉及到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确定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

6. 可持续发展是什么?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涉及到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7. 环境管理与规划的挑战是什么?环境管理与规划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全球合作。

8. 环境管理与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环境管理与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以及促进公众参与和意识提高。

总结起来,环境管理与规划是我们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

它涉及到制定政策和计划,评估环境影响,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实现。

然而,它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人口数量D. 增加资源消耗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谁污染谁治理C. 先污染后治理D. 强化环境管理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B.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 提高政府税收D. 增加就业机会4.在环境规划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容量的基本组成部分?A. 大气环境容量B. 水环境容量C. 土壤环境容量D. 社会经济容量5.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 确定环境质量状况B. 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C. 制定环境政策D.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6.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整体性原则C. 单一性原则D. 动态性原则7.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A. 废水处理B. 废气净化C. 固体废物处置D. 增加资源开采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必须包含的内容?A. 环境现状调查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保护措施D.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在环境管理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标准的作用?A. 衡量环境质量状况B. 判定环境污染程度C. 确定环境治理目标D. 促进经济发展速度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A.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 环境问题识别与目标确定C.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D.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统一。

2.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环境容量的计算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步骤。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如何概括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P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内容,管理的目标、手段、方式方法、依据的原理。

从管理工作的范围讲,环境管理可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包括省市区地县,水域、流域)、部门环境管理(如部委、行业)以及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

从管理工作的层次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职能上讲,环境管理可分为:规划,主要是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规划来调整资源、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协调,就是将各地区、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层次的功能性系统。

监督,就是根据环境法规、环境标准以及迅速、准确和完善的监测手段来保证环境规划、组织措施的切实实施。

指导,就是通过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领导,对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为下级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科学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对群众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加以引导和支持。

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P1环境管理:(广义)调整三种主体的环境行为,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狭义)特指政府管理环境的职能,特别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

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相互关系: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时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它们最终目标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环境管理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环境标准:2.环境管理:3.“三同时”制度:4.环境规划:二、判断(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只有国家是国际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

()2.“三同时”制度与排污收费制度被称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两大法宝。

()3.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均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4.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强制性标准。

()5.《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2年。

()三、填空(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1.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宏观指导、、、提供服务、监督检查五项。

2. 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包括:、、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3.从环境保护所承担的任务来讲,环境规划可分为、。

4.我国把自然保护区分为、野生生物类、三类。

5. 循环经济三高一低指的是:、高消耗、高排放、。

四、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环境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20分)1.“公有物悲剧”现象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标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取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技术保护法规。

2.环境管理: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3.“三同时”制度:一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它工程项目,其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 环境规划: 人类为克服经济社会活动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使环境与经济协凋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和规定。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环境的工作定义)2.环境预测3.“三同时”制度4.环境规划5. 环境管理6.环境预测7.环境标准8.“三同时”制度9 .环境规划二、填空1.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

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五项。

3.环境管理的原则是、。

4.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5.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4.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5.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6.环境管理的手段为、、、、和。

7.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等5部分。

8.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9.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10.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三、简答题1.请对下述案例进行简要分析[案情]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简称“华药”集团)下属的华胜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胜公司)、新维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新维公司)、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维尔康公司)以及康欣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康欣公司)、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北公司)均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华胜公司一期工程年产400吨硫酸链霉素项目和新维公司年产4000吨维生素C项目,均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6年9月投入生产;维尔康公司年产1 000吨维生素C项目,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4年7月投入试运行。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局的调查,“华药”集团共被查出7个项目违反了“三同时”制度,华胜公司排放污水主要污染物COD、悬浮物均严重超标,污水排入汪洋沟,使两岸群众深受其害。

建于市区的青霉素工程、淀粉技改工程、威可达公司、维尔康公司、新维公司等,或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不能正常运行,致使每天10万余吨的污水最终排入横贯市区的东明渠。

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据此于1997年7月8日对“华药”集团做出罚款、限期治理与验收,若污水处理设施逾期验收不合格,将依法责令其停产治理的处罚。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1)一、选择题1.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D)。

A.国家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B)=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4.环境管理对象是(D)。

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5.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6.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 o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7.下面哪一项不是ISO 14000的审核准则?(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8.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o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 oA.3级B.4级C.5级D.6级10.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C)。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持续型D.环境制约型11.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B) oA.3-5 年B.5-10 年C.10-15 年D.15-20 年12.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非线性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多目标规划13.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C)。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14. 一般说来,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C)。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5.一般说来,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B) o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复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_____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

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

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措施不属于末端控制模式管理手段的是(B )。

A.污水处理B.原料代替C.烟气除尘D. 脱硫脱硝2.末端控制是一种资源-产品-排放( A )系统。

A.单方向开环B. 双方向开环C. 单方向闭环D. 双方向闭环3.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 C )控制为核心。

A.总量B. 排量C.浓度D. 流量4.排污收费制度最早开始于(D)。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5.总量控制的真正意义是(D )。

A.源头消减B.定量管理C.末端处理D.负荷分配6.进行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属于( B )优先度。

A.高B. 中C.低D. 普通7.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B )反馈式流程。

A. 资源-产品-排放B.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C. 资源-产品-排放-回收D. 资源-产品8.以下属于绿色能源的是(D )。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9.我国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A)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A.清洁生产B.零排放C.预防为主D.源削减10.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也称为(B)。

A.循环设计B.绿色设计C.无害设计D.资源设计11.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B )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公司委托。

A.1959B.1969C.1979D.198912.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环境标志是联邦德国于1978年推出的( A )。

A.蓝色天使B.环境选择C.十环标志D.白天鹅13.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为(C )。

A.氮氧化物B.硫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D.有机物14.城市环境保护实施综合决策的基础是(C )。

A.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化B. 环境保护目标减量化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环境保护目标处理制15.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影响最大的污染是(D)A.农村管理滞后B. 集约化布置C.生态系统恶化D. 农药过度使用16.环境管理本身是( B )的过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综合性B. 长期性C. 动态性D. 随意性2. 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是:A. 提高经济效益B. 保护环境质量C. 增加就业机会D. 促进社会稳定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选址B. 预测环境风险C. 评估环境效益D. 制定环境政策4. 以下哪一项不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原则B. 预防为主原则C. 经济优先原则D. 公众参与原则5.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3R"原则指的是:A. Reduce, Reuse, RecycleB. Reduce, Relate, RecycleC. Reduce, Repair, RecycleD. Reduce, Reuse, React6. 环境规划的实施阶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规划制定B. 规划实施C. 规划评估D. 规划反馈7.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A.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B. 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C. 保障规划的合法性D. 所有以上选项8.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学科基础包括:A. 环境科学B. 管理学C. 经济学D. 所有以上选项9.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A. 制定环境政策B. 实施环境监测C.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0. 以下哪一项不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常用工具?A. GIS技术B. 环境模拟C. 环境审计D. 环境艺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 环境质量评价B. 环境政策制定C. 环境风险评估D. 环境教育与培训1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A. 信息化B. 智能化C. 网络化D. 国际化1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学科交叉包括:A. 生态学B. 地理学C. 社会学D. 法学14.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手段包括: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教育手段15.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评估指标包括:A. 环境质量改善B. 经济效益提升C. 社会影响评估D. 公众满意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选择题1、环境规划旳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旳(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旳前提下,(D)。

P8或者A.环境效益到达最大B.社会效益到达最大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D.使得所有旳效益和损失旳总和为最大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亲密旳有(ABCD)。

A.人口与经济部分 B.生产力旳布局和产业构造C.因经济发展产生旳污染D.国民经济可以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3、都市总体规划和都市环境规划旳互相关联重要有(ABD)。

A.都市人口与经济B.都市旳生产力和布局C.都市规模D.都市旳基础设施建设4、限期治理旳对象重要包括(BD)。

A.“十五小”企业B.对环境导致严重污染旳排污单位C.没有准时缴纳排污费旳企业D.在尤其保护区域内旳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旳单位5、环境规划旳作用是(ABCD)。

A.合理分派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旳行为B.以最小旳投资获取最佳旳环境效益C.实行环境管理目旳旳基本根据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也许为危险废物(C)。

A.生活垃圾B.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处理厂旳污泥7、环境规划旳特性有(ABCD)。

A.区域性B.动态性C.政策性强D.信息密集8、环境规划旳原则有(ABCD)。

A.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防止为主,防治结合旳原则C.强化环境管理旳原则D.遵照生态规律,合理运用环境资源旳原则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ABD)。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自然保护规划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AB)。

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B.生态规划C.部门环境规划D.专题规划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旳最重要根据是(B)。

A.废物旳比重B.废物旳热值C.废物旳可生化性D.废物旳粒度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ACD)。

A.资源供应指标B.环境管理指标C.污染物容纳指标D.社会影响指标13、可持续发展旳特性是(ABCD)。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

2.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g)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和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与解决途径,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

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文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协议。

h)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了联合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会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WSSD)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并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等文件。

提出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并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优先领域: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

2.环境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型;(4)公共性与稀缺性。

3.环境管理的概念: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主要是要解决次生环境问题,管理目的是在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作为消费者的个人、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和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1)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2)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5.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两个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代内和代际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原则:(1)公平性原则,即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2)持续性原则,即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指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6.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失衡有三个阶段,即:组分失衡、平衡破坏、系统崩溃。

7.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

8.系统的功能体现为一个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

9.按照评价的层次和性质分类,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

10.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11.简述环境管理中经济手段的优势。

一是技术和管理上的灵活性,对政府……、对污染者……二是持续的刺激作用,……。

12.环境教育的形式包括专业环境教育、基础环境教育、公众环境教育和成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具有三个特征:后效性、广泛性和非程序化。

13.统计工作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统计调查(收集资料过程)、统计整理(加工资料过程)和统计分析(分析资料过程)。

14.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中确立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15.我国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对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要求填报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16.我国在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明确了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17.我国在1989年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形成了新五项环境管理制度,包括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8.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八个部分,即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各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环境标准、环保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条约。

19.从评价对象的角度,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什么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后评价和跟踪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后评价:第二十七条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跟踪评价: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

(注意后评价和跟踪评价的前提条件、评价主体的异同。

)21.排污收费标准包括什么?有两类标准:一是污染物排放标准,通常包括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二是排污费的征收标准,《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排污费征收标准和计算方法。

22.污染当量是什么?污染当量是根据各种污染物或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对生物体的毒性以及处理技术经济性,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或污染排放活动的一种相对数量关系。

污染当量是有害当量、毒性当量、费用当量的一种综合关系的体现。

某污染物当量数=该污染物的排放量(千克)/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千克)23.任何单位欲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应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排放地点和排放方式等,经审查同意,发给许可证后方可排放。

排污许可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即排污量、排放方式、排污去向、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时间。

24.我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三级标准:国家标准(GB)、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又包括五大类,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

25.“三同时”指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6.污染限期治理的四个要素包括限定时间、治理内容、限期对象、治理效果。

限期治理的三种形式包括区域性限期治理、行业性限期治理和点源限期治理。

27.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广义是指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狭义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

28.简要介绍绿色壁垒的特点。

绿色壁垒实质上是一种标准。

特点包括:(1)相对性,指同样的一种对进口产品的环境标准或环保要求,在某些国家之间不形成壁垒,而在另一些国家之间则形成壁垒。

(2)时效性,指绿色壁垒只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有效。

(3)隐蔽性,实施绿色壁垒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二是保护本国的市场,避免进口商品或其他贸易方式的冲击。

因此绿色壁垒具有隐蔽性。

(4)拉动性,绿色壁垒可以促使出口方的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其经济发展。

29.简要介绍绿色壁垒体系。

绿色壁垒体系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1)国际环保公约;(2)技术规章和规范,包括环境技术规章与标准(即各国环境法律、法规和要求等)和合格评定程序(即ISO14000标准、环境标志制度等);(3)包装和标签要求;(4)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5)内在化要求,例如:生产工艺和方法(PPM, Process and Production Method,限制或禁止不利于环境的PPM的产品的贸易)和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即要求污染者应彻底治理污染并将所有治理成本计入成本)。

30.可能性空间(名词解释)可能性空间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面临的所有可能情况的全体,即各种可能状态的集合。

31.实施控制必备的条件是什么?要对某一事物实施控制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被控对象须存在多种变化发展的可能性。

事物变化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不能是单元素集合,否则,事物不可变,就谈不上控制;(2)目标状态必须存在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内,并且是可以选择的;(3)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要使事物向预定的目标改变,达到控制的目的,就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

控制能力就是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在可能性空间内的状态的能力。

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事物有向目标状态转化的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转化条件,也不可能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32.什么是系统?并简述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

系统(system)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element)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1)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3)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是相干性联系,即能产生整体功能。

33.什么是三种生产?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三种生产?(并用图说明)三种生产包括(1)物质生产: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接受人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其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