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料

合集下载

陶瓷釉是什么材料

陶瓷釉是什么材料

陶瓷釉是什么材料
陶瓷釉是一种在陶瓷制品表面施加的涂层,用于增加陶瓷的外观、质感和耐用性。

它可以是一种玻璃状的液体或粉末,经过高温烧结而成,附着在陶瓷表面形成光滑、坚硬的涂层。

陶瓷釉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
1. 氧化物:例如硅氧化物(SiO₂)、铝氧化物(Al₂O₃)、钙氧化物(CaO)等,它们在高温下能够融化并形成玻璃状涂层。

2. 颜料:用于赋予釉料不同的颜色和效果,从透明到各种色彩都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颜料来实现。

3. 助熔剂:一些化合物如碱金属氧化物(如钠氧化物和钾氧化物)可以降低熔化温度,帮助氧化物在烧制过程中更好地熔化和融合。

4. 稳定剂和流变剂:这些化合物有助于调节釉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涂层能均匀地附着在陶瓷表面。

陶瓷釉的配方和组成根据制作陶瓷的种类、目的和效果而有所不同。

不同的釉料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质感和外观,使陶瓷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上更具吸引力。

陶瓷烧制技术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

陶瓷烧制技术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

陶瓷烧制技术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在陶瓷烧制技术中,釉料是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釉料的配方和应用技术对于陶瓷制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陶瓷釉料的配方和应用技术,以及其在不同类型陶瓷制作中的应用。

一、釉料配方的重要性釉料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其配方的选择对于陶瓷制作的成品质量和特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釉料的配方需要考虑到陶瓷的类型、用途以及所需的装饰效果等因素。

一般而言,釉料的配方包括主要材料、助熔剂、稳定剂和颜料等。

主要材料是釉料的基础,通常包括石英、长石、黏土和石灰等。

这些材料在烧制过程中能够形成玻璃质的结构,使釉料能够附着在陶瓷表面,并提供保护作用。

助熔剂是用来降低釉料的熔点,使其在烧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化和流动。

常见的助熔剂包括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等。

助熔剂的选择和使用量需要根据陶瓷的类型和所需的效果来确定。

稳定剂是用来调节釉料的黏度和流动性的物质。

常见的稳定剂有硼酸和磷酸等。

稳定剂的添加可以改善釉料的涂覆性能和烧结性能。

颜料是用来给釉料着色的物质,常见的颜料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等。

颜料的选择和使用量需要根据所需的装饰效果来确定。

二、釉料应用技术的发展随着陶瓷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釉料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釉料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浸渍、刷涂和喷涂等。

浸渍是将陶瓷坯体浸入釉料中,使其吸收釉料后再进行烧制。

刷涂是用刷子将釉料涂抹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釉层。

喷涂是利用喷枪将釉料均匀地喷射在陶瓷表面上。

近年来,随着喷墨技术的发展,数字喷墨技术在陶瓷釉料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喷墨技术可以将图案和图像直接打印在陶瓷表面上,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装饰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三、釉料的应用范围釉料在陶瓷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釉料可以分为透明釉、不透明釉和装饰釉等。

透明釉是最常见的一种釉料,其主要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等。

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

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

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釉料是一种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它能够为陶瓷制品增添色彩和光泽,同时也能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是指釉料在加热过程中开始融化到完全熔化所需的温度范围。

不同类型的釉料有着不同的熔融温度范围,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釉料熔融温度范围进行介绍。

1. 低温釉料低温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通常在800摄氏度至1100摄氏度之间。

这种釉料通常用于陶瓷制作中的底釉或彩釉,熔化温度较低,适用于釉烧温度较低的情况。

低温釉料的颜色丰富多样,可以制作出明亮鲜艳的效果。

2. 中温釉料中温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约在1100摄氏度至1300摄氏度之间。

这种釉料的熔化温度适中,适用于一般陶瓷制作中的釉烧工艺。

中温釉料可以制作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光泽效果,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陶瓷中。

3. 高温釉料高温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一般在1300摄氏度以上。

这种釉料的熔化温度较高,通常用于高温陶瓷制作中,如瓷器等。

高温釉料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化学稳定性,制成的陶瓷制品表面光洁且耐磨。

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熔融温度范围的釉料非常重要。

如果釉料的熔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陶瓷制品的成型效果和质量。

因此,在使用釉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制作要求和窑炉条件选择合适的釉料熔融温度范围。

在使用釉料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控制好釉料的施加厚度和均匀性,以确保釉料在烧制过程中能够均匀融化并形成理想的效果。

同时,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釉料烧结不良或产生气泡等问题。

总的来说,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是影响陶瓷制品成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合适的釉料熔融温度范围,控制好釉料的施加和烧制过程,能够制作出色彩丰富、光泽良好的陶瓷制品,增加其观赏性和实用性。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釉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及其在陶瓷制作中的重要性。

陶瓷釉料配方大全最简单的陶瓷釉料配方

陶瓷釉料配方大全最简单的陶瓷釉料配方

陶瓷釉料配⽅⼤全最简单的陶瓷釉料配⽅陶瓷釉料的配⽅有哪些?1、⽣料釉釉⽤的全部原料都不经过预选熔制,直接加⽔调制⽽成浆。

2、熔块釉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淬成⼩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3、盐釉此釉不须事先制备,⽽是在产品煅烧⾄⾼温时,向窑内投⼊⾷盐,盐的挥发物使坯体表⾯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4、⼟釉此釉是天然有⾊粘⼟经淘洗后直接作为釉料使⽤。

5、长⽯釉此釉主要由⽯英、长⽯、⽯灰、和粘⼟配成,它的特点是硬度⼤,光泽较强,透明,有柔和感,烧成范围宽。

6、⽯灰釉此釉主要由氧化钙作熔剂,且氧化钙的分⼦数应占半数以上,⽯灰釉弹性好,光泽强,也可以烧成⽆光釉和乳浊釉,其缺点是烧成范围较狭,制品易烟薰。

7、铅釉此釉部分引⽤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常和硼的氧化物⼀起使⽤,强烈地降低釉的熔融温度,铅及铅硼釉的最⼤优点是光泽度强,弹性好,能适⽤于多种坯体,并能加强⾊釉的呈⾊,但考虑到铅毒的危害,⽬前应尽量少⽤。

陶瓷釉料的配⽅有哪些?陶瓷⾊釉料⼀般指⾊料和釉料,⽽两者⼜是联络的,即能够合成为⾊釉(或称⾊彩釉)。

⾊料是发⽣⾊彩的物质,⼀般称为⾊剂(pigment),是以上⾊物和其它质料合作,经⾼温搬烧⽽制得的⽆机上⾊资料。

⾊剂可⽤来制造陶瓷颜料,即以⾊剂和熔剂配成有⾊的⽆机陶瓷点缀彩料;也能够⾊剂掺⼊根底釉中,制造成各种⾊釉。

陶瓷⾊釉料在配制⽅⾯,不仅⽤到通常的原料如长⽯、⽯英和⾼岭⼟等,⽽且要⽤多种不可少的着⾊原料和辅助原料。

⾊剂,⼀般是指⽣成有⾊化合物可掺⼊⽩釉或坯泥中使⽤的基本⾊料。

颜料⼀般是指调整到使⽤温度的可直接⽤于釉下或釉上彩绘的着⾊料。

颜⾊釉是含有着⾊化合物或⾊剂的彩⾊釉料。

将来陶瓷⾊釉料的研制开发任务越来越⼤,其在国际陶瓷业的竞争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我国陶瓷业应该加快吸收先进⼯艺技术,继续提⾼产品的档次与科技含量,并逐渐形成⾃⼰的釉产品体系与装饰特⾊。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
摘要:
一、陶瓷釉料原料的种类与特点
二、陶瓷釉料的选择与应用
三、陶瓷釉料的发展趋势与环保要求
正文:
陶瓷釉料是陶瓷制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它对陶瓷制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陶瓷釉料的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原料是非常关键的。

一、陶瓷釉料原料的种类与特点
陶瓷釉料的原料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天然矿石和化工原料两大类。

天然矿石主要包括长石、石英、钾钠石等,这些原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化工原料主要包括硼砂、硼酸、氧化锌等,这些原料具有纯度高、成分稳定、釉面质量好等优点。

二、陶瓷釉料的选择与应用
在选择陶瓷釉料时,需要根据制品的要求和工艺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高档陶瓷制品,应选择优质天然矿石作为釉料原料;对于中低档陶瓷制品,可以考虑使用化工原料制备釉料。

此外,还需要根据制品的用途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釉料配方和烧成工艺。

三、陶瓷釉料的发展趋势与环保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陶瓷釉料的发展趋势是向环保、
节能、高性能方向发展。

首先,陶瓷釉料的原料应尽量选择环保无污染的天然矿石,减少化工原料的使用。

其次,釉料配方应尽量简化,降低烧成温度,节约能源。

最后,应加强陶瓷釉料的性能研究,提高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总之,陶瓷釉料原料的选择是陶瓷制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制品的要求和工艺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陶瓷瓷器釉料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瓷器釉料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瓷器釉料制作工艺流程陶瓷釉料是一种陶瓷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它能够给陶瓷制品赋予不同的颜色、质感和特殊效果。

陶瓷瓷器釉料制作工艺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原料准备、碎料、研磨、筛分、配料、煅烧以及后续加工等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作陶瓷釉料的第一步。

釉料的主要原料包括各种氧化物和碳酸盐,如硅酸盐、铝酸盐、钠碱质、钙质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处理,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接下来是碎料的过程。

原料通常是以矿石的形式存在,所以需要将矿石进行破碎,确保原料能够顺利进行后续的工艺流程。

碎料可以选择用破碎机进行破碎,也可以选择用球磨机进行碎磨。

研磨是为了进一步细化原料,提高其表面积以便于反应。

研磨一般使用球磨机,将原料和一定比例的水一起放入磨缸中,通过磨球的摩擦和碰撞作用,使原料细化、研磨成细小的颗粒。

筛分是为了去除研磨后的颗粒中的杂质和不合格颗粒,保证釉料的品质和粒度的均匀一致。

筛分可以使用筛网或者筛分机进行。

配料是将不同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以获得所期望的釉料配方。

配料的目的是调整釉料的成分和性质,以满足特定的制作需求。

在配料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助剂,如助熔剂、稳定剂和光亮剂等,以改变釉料的化学性质和外观效果。

配料完成后,需要将釉料进行煅烧。

煅烧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无机化合物发生热化学反应,形成所需的氧化物。

煅烧可以选择在氧化性气氛或者还原性气氛下进行,以获得不同的颜色和效果。

最后是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处理。

经过煅烧后的釉料通常是以块状存在,需要经过碾磨、筛分等加工步骤,将釉料磨成粉末形式,以便于使用和储存。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为釉料添加一些其他的颜料和效果剂,以调整釉料的色彩和质感。

总的来说,陶瓷瓷器釉料制作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的加工和处理。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最终的釉料具有良好的质量和性能。

陶瓷瓷器釉料制作工艺流程在上一部分中已经介绍了原料准备、碎料、研磨、筛分、配料、煅烧等步骤。

釉料配方600例

釉料配方600例

釉料配方600例一、引言釉料是一种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常用的材料,它可以给陶瓷作品增添色彩和光泽,同时还能提高陶瓷的质地和耐久性。

釉料配方的选择和调配对最终的陶瓷作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600种常用的釉料配方,并对其成分、特点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釉料配方分类根据釉料的成分和特点,可以将釉料配方分为以下几类:1. 透明釉料透明釉料是最常用的一种釉料,它可以给陶瓷作品增添光泽,同时不改变其原有的颜色。

透明釉料的配方一般包括石英、长石和瓷土等成分。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透明釉料配方:•石英:50%•长石:30%•瓷土:20%2. 颜色釉料颜色釉料可以给陶瓷作品增添各种颜色,使其更加生动和丰富。

颜色釉料的配方根据所需颜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颜色釉料配方:•蓝色釉料:–氧化钴:5%–石英:40%–长石:30%–瓷土:25%•绿色釉料:–氧化铜:3%–石英:40%–长石:30%–瓷土:27%•红色釉料:–氧化铁:5%–石英:40%–长石:30%–瓷土:25%3. 特殊效果釉料特殊效果釉料可以给陶瓷作品增添特殊的纹理和效果,使其更加独特和吸引人。

特殊效果釉料的配方一般包括颗粒状的成分,如石英砂、云母等。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特殊效果釉料配方:•石英砂釉料:–石英砂:50%–长石:30%–瓷土:20%•云母釉料:–云母:40%–石英:30%–长石:20%–瓷土:10%三、釉料配方的调配方法为了获得理想的釉料效果,需要正确地调配釉料配方。

下面是一般的调配方法:1.将所需的成分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

可以使用天平或称量器具来确保准确度。

2.将成分分别研磨成细粉末状,以便更好地混合和溶解。

3.将研磨好的成分逐步加入到一个容器中,并充分搅拌,直到成分完全混合均匀。

4.将混合好的釉料过筛,以去除其中的颗粒和杂质。

5.将过筛后的釉料放置在密封容器中,以防止其受潮和污染。

6.在使用之前,需要将釉料进行煅烧,以确保其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原创实用版)目录一、陶瓷釉料的背景介绍二、陶瓷釉料的常用配制原料及其性能和功用三、陶瓷釉料的分类及应用四、陶瓷釉料技术的特点五、陶瓷釉料的应用案例正文一、陶瓷釉料的背景介绍陶瓷釉料是一种用于陶瓷制品表面的装饰和保护材料,它具有美观、耐磨、耐腐蚀等性能。

在陶瓷制品生产中,釉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因此,了解陶瓷釉料的原料及其性能和功用对于陶瓷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陶瓷釉料的常用配制原料及其性能和功用陶瓷釉料的常用原料包括长石、石英、硼砂、铅丹等。

其中,长石是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熔融性能和较高的硬度,可以提高釉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石英则可以提高釉料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硼砂可以促进釉料的熔融和流动性,提高釉层的均匀性和光滑度。

铅丹则可以提高釉料的光泽度和耐腐蚀性。

三、陶瓷釉料的分类及应用根据釉料的熔融特性和用途,陶瓷釉料可以分为生料釉、熔块釉、一次烧成釉和二次烧成釉等。

生料釉是指在高温下熔融后可以直接涂抹在陶瓷坯体上的釉料,适用于生产低温陶瓷制品。

熔块釉是指在高温下熔融后凝固成块的釉料,适用于生产中温陶瓷制品。

一次烧成釉是指在高温下一次性烧成的釉料,适用于生产高温陶瓷制品。

二次烧成釉是指在高温下烧成后,再经过一次低温烧成的釉料,适用于生产高级陶瓷制品。

四、陶瓷釉料技术的特点陶瓷釉料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的色彩和图案:通过选用不同的原料和配比,可以生产出各种颜色和图案的釉料,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采用适当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可以提高釉料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使陶瓷制品能够在各种环境中长期使用。

3.高温烧成:陶瓷釉料需要在高温下烧成,这要求釉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火性。

4.复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陶瓷釉料的生产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用途和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原料和配比,并经过多道工艺流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釉料。

五、陶瓷釉料的应用案例陶瓷釉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领域。

建筑陶瓷用釉料 标准

建筑陶瓷用釉料 标准

建筑陶瓷用釉料标准建筑陶瓷釉料是在陶瓷制品表面施加的一层涂料,旨在改善陶瓷的外观、质感,并提供保护。

釉料的选择对于陶瓷制品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建筑陶瓷用釉料的标准指南,包括关键的考虑因素和标准内容:一、釉料种类1.1 透明釉料定义:透明釉料是一种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釉料,能够使陶瓷表面保持原有的颜色和图案。

要求:透明釉料应该透明度高,不应该改变陶瓷的底色。

1.2 彩色釉料定义:彩色釉料是能够为陶瓷表面赋予不同颜色的釉料,可以是单一颜色或者多彩的。

要求:彩色釉料应具有鲜艳、持久的颜色,不应在烧制过程中失真或退色。

二、釉料成分2.1 主要成分检测:釉料的主要成分,如氧化铝、氧化硅等,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限制:对于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应该设置相应的限制。

三、颜色稳定性3.1 耐高温性测试:釉料在高温下的颜色稳定性应进行测试,确保在烧制过程中不发生明显变化。

温度范围:标准应规定釉料的使用温度范围,以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颜色不会变质。

3.2 抗紫外线性能测试:釉料的抗紫外线性能应进行测试,以确保长时间阳光暴晒下不会出现颜色褪化。

四、粘附力4.1 基体附着力测试:釉料在不同陶瓷基体上的附着力应进行测试,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

标准:设定相关标准,规定合格的附着力范围。

五、环保要求5.1 有害物质限制标准:制定有害物质的限制标准,例如低铅、低镉等。

认证:釉料应符合相关环保认证,如环保标志认证等。

六、施工性能6.1 流动性测试:釉料的流动性应进行测试,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均匀涂抹。

稠度:确定釉料的理想施工稠度,以适应不同施工方式。

6.2 烧结特性测试:釉料的烧结特性应进行测试,确保在烧制过程中能够形成均匀、致密的釉层。

烧制温度:标准应规定釉料的烧制温度范围。

七、质量控制7.1 检验标准制定检验标准: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规定釉料的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7.2 生产记录和追溯记录要求:生产过程中应保留详细的记录,以便追溯产品的生产批次、成分和生产条件。

陶瓷釉料

陶瓷釉料
(3)+3价及高价金属氧化物,Al2O3,SiO2,ZrO2,TiO2提高 粘度。
(4)阳离子的极化力大,对(硅氧键的)氧离子极化、变形大, 减弱硅氧键的表现为粘度下降。
(5)结构不对称及存在缺陷会↓η
硼反常现象:
B2O3的加入量< 15%时, B处于[BO4]四面体中,呈三维空间 连接使网络结构紧密,粘度上升。
所谓酸度系数(acidity coefficient)是指釉中酸性氧化 物与碱性氧化物摩尔数之比(用C.A表示)。即:
用酸度系数来定性地推测釉的熔融温度。
C.A =
RO 2
R 2O RO 3R2O3
(2-2-1)
釉的酸度系数增加,则釉的烧成温度提高。
T始
360
R 2O3 (RO 0.228
(1)表面张力过大,阻碍气体的排除,使釉在高温时对坯的 润湿性不好,造成缩釉(滚釉)缺陷;
η的最基本因素。η随O/Si比值增大而减小——使大型四面体群 分解为小型四面体群,之间连接减少,空隙随之增大,导致η下 降。
(1)碱金属氧化物降低釉的粘度。
(2)碱土金属高温下会减小η——RO极化能力强,使O2-变形, 使大型四面体解聚;碱土金属低温下会增大η——键力较大,可 能将小型四面体群的O2-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使粘度增加。
影响釉熔融温度的因素: 釉的熔融温度与釉的化学组成、细度、混合均匀程度、烧成温
度和时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组成的影响
釉料的熔融性能首先决定于其组成,如RO2/RO,R2O3/RO2比值、 RO的种类及数量。组成的影响主要是取决于釉中A12O3、SiO2和碱组 分的含量及配比、碱组分的种类和配比。有时用酸度系数来定性地 推测釉的熔融温度。
烧成温度

陶瓷工艺学第三章釉料

陶瓷工艺学第三章釉料

影响抗张强度的因素: (1) 化学组成 玻璃结构网络的完整性
釉强度计算—加和性法则,各氧化物计算因子见下表
CaO Ba ZnO Pb Al2O3 B2O3 SiO MgO Na2O K2O P2O5
O
O
2
抗张 0.20 0.05 0.15 0.03 0.05 0.07 0.09 0.01 0.02 0.01 0.08
5.2 釉性与质玻。璃的不同点
(1) 釉层中含有气泡和晶体。 (2) 釉化学组成中氧化铝的较玻璃高。
(3) 釉的熔融温度范围较宽。
5.3 产生差异的原因
(1)配方不同; (2)烧成制度不同;
(3)釉与坯体之间的扩散和反应。
精品PPT
第二节 釉的性质
1、釉的熔融特性
1.1 釉的熔融温度范围 釉的烧成温度一般在其上限
式中:RO2— 酸性氧化物mol数; R2O、RO、R2O3—碱性氧化物mol数;
各氧化物分类情况见P154
注意:Al2O3的mol数在含铅釉中按RO2计算;
B2O3的mol数在精陶釉中按R2O3计算。 C.A = 1.4 — 2.5
烧温度成=1250 - 1450ºC
精品PPT
(2) 熔融(róngróng)温度系数法 (K)
(1)化学组成:适应加和性法则计算因子如下:
SiO2 B2O3 Na2O K2O PbO CaO ZnO BaO Al2O3
10.0 6.1 -3.7 -10.2 -10.9 -4.3 -0.6 -0.7 -3.5
B2O3<15%,10~12 %,时在硼硅酸盐釉玻璃中硬度最大。
(2) 矿物组成:釉层中析出微晶体的种类和数量。
精品PPT
2.2表面张力 ()

陶瓷釉料的配方实验报告

陶瓷釉料的配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陶瓷釉料的基本配方原理及制作方法;2. 了解不同釉料配方对陶瓷制品性能的影响;3. 提高陶瓷釉料配方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陶瓷釉料是一种玻璃态物质,由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熔融、冷却后形成。

釉料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如光泽、颜色、硬度、耐酸碱性能等。

本实验通过调整釉料原料的配比,探究不同配方对陶瓷制品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长石、石英、高岭土、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镁、碳酸钡、硫酸钡、碳酸锶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球磨机、高温炉、陶瓷制品、釉料烧成设备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釉料浆体: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成均匀的浆体;2. 釉料熔融:将浆体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使釉料颗粒细化,提高熔融性能;3. 釉料熔融:将球磨后的釉料浆体倒入模具中,进行熔融处理,使釉料熔化成玻璃态;4. 釉料冷却:将熔融后的釉料倒入陶瓷制品表面,进行冷却处理,使釉料固化;5. 性能测试:对烧成后的陶瓷制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光泽、颜色、硬度、耐酸碱性能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釉料配方对光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含量较高的釉料具有较好的光泽,而氧化钙含量较高的釉料光泽较差。

这是由于氧化铝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能够增强釉料的光泽度。

2. 釉料配方对颜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锌、氧化铁等颜料能够使釉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其中,氧化锌具有较高的着色力,能够使釉料呈现出白色;氧化铁具有较高的着色力,能够使釉料呈现出红色。

3. 釉料配方对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氧化镁等原料能够提高釉料的硬度。

其中,氧化铝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使釉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4. 釉料配方对耐酸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钙、氧化镁等原料能够提高釉料的耐酸碱性能。

其中,氧化钙具有较高的耐酸碱性能,能够使釉料在酸碱环境下保持稳定。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调整釉料原料的配比,可以实现对陶瓷制品性能的调控;2. 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等原料对釉料的光泽、颜色、硬度等性能有显著影响;3. 氧化钙、氧化镁等原料对釉料的耐酸碱性能有显著影响。

陶瓷釉料的分类

陶瓷釉料的分类

陶瓷釉料的分类一、引言陶瓷釉料是陶瓷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护陶瓷制品表面,增加其美观度和实用性。

根据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陶瓷釉料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1. 无机釉料无机釉料是指由无机物质组成的釉料,主要包括硅酸盐釉、氧化物釉、钙钛矿釉和锆钛酸盐釉等。

其中硅酸盐釉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由硅酸盐类物质和氧化物类物质组成。

氧化物釉则是由金属氧化物类物质组成,具有较高的耐火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钙钛矿釉则是由钙钛矿类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和色彩效果。

锆钛酸盐釉则是由锆酸盐和钛酸盐等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耐火性能。

2. 有机釉料有机釉料则是指由有机材料组成的釉料,主要包括有机树脂釉、聚合物釉和复合釉等。

有机树脂釉是由树脂类物质和溶剂类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磨性。

聚合物釉则是由聚合物类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防水性。

复合釉则是由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混合而成,具有多种优点。

三、按使用范围分类1. 瓷器釉料瓷器釉料主要用于陶瓷制品的表面处理,以增加其美观度和实用性。

常见的瓷器釉料包括透明釉、白色釉、彩色釉等。

2. 建筑陶瓷釉料建筑陶瓷釉料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中,如地面砖、墙面砖等。

常见的建筑陶瓷釉料包括平面光亮釉、凹凸不平的纹理效果等。

3. 工业陶瓷釉料工业陶瓷釉料主要用于工业制品中,如电子元件、高温设备等。

常见的工业陶瓷釉料具有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等特点。

四、按加工方式分类1. 浇注釉料浇注釉料是指将釉料液体直接浇注在陶瓷制品表面,然后进行加热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使釉料均匀地附着在陶瓷制品表面,形成较厚的釉层。

2. 喷涂釉料喷涂釉料是指将釉料喷涂在陶瓷制品表面,然后进行加热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使釉料均匀地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并形成较薄的釉层。

3. 漆刷釉料漆刷釉料是指将釉料用刷子刷在陶瓷制品表面,然后进行加热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使釉料均匀地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并形成较厚的釉层。

五、总结根据不同的化学成分、使用范围和加工方式等因素,我们可以将陶瓷釉料分为多种类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摘要:一、陶瓷釉料配方的概述二、陶瓷釉料配方的分类1.低温釉料配方2.中温釉料配方3.高温釉料配方三、陶瓷釉料配方的应用领域1.日常生活用品2.工艺品3.建筑装饰材料四、陶瓷釉料配方的制备方法1.熔块釉料制备方法2.盐釉料制备方法3.土釉料制备方法4.长石釉料制备方法五、陶瓷釉料配方的环保问题六、未来陶瓷釉料配方的研发趋势正文:陶瓷釉料配方是指用于陶瓷制品表面装饰和保护的一组化学物质的组合。

根据烧成温度的不同,陶瓷釉料配方可以分为低温釉料配方、中温釉料配方和高温釉料配方等。

在实际应用中,陶瓷釉料配方可以用于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等。

低温釉料配方主要用于制作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720-1000摄氏度之间。

常见的低温釉料包括铅釉、硼釉、硅酸盐釉等。

中温釉料配方主要用于制作精陶,烧成温度一般在980-1120摄氏度之间。

常见的中温釉料包括长石釉、石英釉、石灰釉等。

高温釉料配方主要用于制作瓷器,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1450摄氏度之间。

常见的高温釉料包括瓷石釉、高岭土釉、硼硅酸盐釉等。

陶瓷釉料配方的制备方法有熔块釉料制备方法、盐釉料制备方法、土釉料制备方法和长石釉料制备方法等。

其中,熔块釉料制备方法是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再用水淬成小块,最后与其它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盐釉料制备方法是在制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内投入食盐,盐的挥发物使坯体表面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土釉料制备方法是直接使用天然有色粘土作为釉料。

长石釉料制备方法是将石英、长石、石灰、和粘土混合熔炼,得到块状釉料,再经过湿法球磨得到釉浆。

在陶瓷釉料配方的应用过程中,环保问题不容忽视。

一些釉料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未来陶瓷釉料配方的研发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寻求无铅、无镉等环保型釉料配方。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陶瓷釉料是一种用于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玻璃质涂层,它可以提供装饰效果和保护作用。

陶瓷釉料的配方种类繁多,每一种釉料都有其独特的成分组成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600例陶瓷釉料的配方,并对其相关参考内容进行阐述。

1. 青花釉:石英砂、长石、黏土、纯碱、云母、铁矾、黄铁矿等。

2. 雪花白釉:白云石、硅石、长石、石英、白色颜料等。

3. 碱釉:纯碱、石英砂、长石、玻璃等。

4. 家禽釉:黏土、江沙、长石、石英砂、石灰等。

5. 马赛克釉:长石、沉香、砂岩、黏土、玻璃等。

6. 水晶釉:硅石、石英、长石、白云石、白炻石等。

7. 夜明珠釉:硅石、白云石、沉香、石英、长石等。

8. 律平青花釉:长石、硅石、云母、铁矾、硝石、黄铁矿等。

9. 岩石釉:白炻石、石英砂、榴莲石、铜矾等。

10. 太白磁釉:硅石、白云石、长石、石英、沉香等。

这些配方中的成分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效果确定的。

其中,石英砂和长石是常见的填料,可以增加釉料的强度和耐火性。

黏土和石灰是粘结剂,可以提供黏合性和陶瓷表面的保护。

在配方中还可以加入不同的颜料来实现不同的色彩效果。

例如,白色颜料可以用于制备雪花白釉,而铁矾和黄铁矿可以添加到配方中制备青花釉。

为了获得所需的特殊效果,还可以添加一些特殊成分。

例如,云母和铜矾可以用于增加釉料的光泽度。

硝石可以调节釉料的熔化温度,从而影响釉料的呈色效果。

榴莲石和沉香可以用于改善釉料的润湿性和延展性。

除了上述有关配方的参考内容外,对于陶瓷釉料配方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方面,如配方的优化、成分含量的控制、烧成过程的参数调节等。

在配方的优化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最佳的成分比例和加工条件。

通过系统地调整配方的组成,可以获得理想的颜色、光泽度和润湿性。

成分含量的控制是确保陶瓷釉料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陶瓷制品对釉料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调整成分含量。

烧成过程的参数调节是确保釉料有效附着在陶瓷表面的关键。

陶瓷透明釉釉料配方

陶瓷透明釉釉料配方

陶瓷透明釉釉料配方
陶瓷透明釉是一种常见的釉料,它可以让陶瓷制品表面呈现出透明,光滑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制作陶瓷制品时,釉料的配方很关键,下面将介绍一种透明釉的配方。

1. 石英粉 25%
2. 硼砂 23%
3. 海岸土 20%
4. 长石粉 17%
5. 云母粉 15%
以上配方中,石英粉、硼砂、海岸土、长石粉和云母粉都是常见的陶瓷釉料原料。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原料在透明釉中的作用:石英粉:石英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无机物,它可以增加釉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还可以让釉面更加光滑。

硼砂:硼砂是一种含硼的无机物,它可以增加釉料的流动性,使釉面更加均匀。

硼砂还可以增加釉料的耐热性和耐水性。

海岸土:海岸土是一种含铁的黄色土壤,它可以增加釉料的粘性,使釉料能够更好地附着在陶瓷制品表面,同时还可以增加釉面的透明度。

长石粉:长石粉是一种富含钾、钠的矿物质,它可以增加釉料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使釉面更加明亮。

云母粉:云母粉是一种含铝的矿物质,它可以增加釉料的韧性和粘度,同时还可以增加釉面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综合以上原料的作用,可以得出这种透明釉配方的特点:流动性好、透明度高、光泽度好、硬度和耐磨性强。

在制作陶瓷制品时,可以根据需要微调各个原料的配比,以得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透明釉。

陶瓷釉料强度

陶瓷釉料强度

陶瓷釉料强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陶瓷釉料是一种涂覆在陶器表面的玻璃状物质,它能够增强陶器的表面光滑度、美观度和耐用性。

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釉料的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到陶瓷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陶瓷制品在制作完毕后,经过高温烧制后表面会形成一层光亮的釉料,这层釉料有多个功能:防火、美化器物、提高陶瓷表面平整度和强度等。

陶瓷釉料的强度是指釉料本身的硬度和耐磨性,通常受到矿物成分、烧结温度和工艺技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釉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受到矿物成分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釉料的硬度与其成分中含有的氧化物有关。

例如,含有二氧化硅和氧化硼的釉料硬度较高,耐磨性也较强;而含有较多碳酸钙的釉料硬度比较低,容易被磨损。

因此,在选择釉料成分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釉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其次,釉料的强度受到烧结温度的影响。

烧结温度是指在制作陶瓷时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来说,烧结温度越高,釉料的强度也越高,因为高温可以使釉料中的氧化物更好地熔化和结晶,形成坚硬的玻璃状层。

但是,烧结温度过高也会导致釉料中的氧化物过度熔化,使釉料变得过于脆弱和易碎。

因此,在确定烧结温度时,需要根据釉料的成分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最后,工艺技术也对釉料的强度有一定影响。

在釉料的施涂过程中,施涂的均匀度、厚度和干燥速度等都会影响到釉料的强度。

如果施涂不均匀或者涂层过厚,会导致釉料的硬度不均匀,使陶瓷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和破损。

因此,在施涂釉料时,需要控制好施涂的厚度和速度,保证釉料能够均匀地覆盖在陶瓷表面,以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

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釉料的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到陶瓷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选择釉料的成分、确定烧结温度和控制工艺技术,可以提高釉料的强度,使陶瓷制品更加美观和耐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陶瓷釉料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为陶瓷制作提供一些参考。

第二篇示例:陶瓷釉料强度是指陶瓷釉面在外力作用下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最新版】目录一、陶瓷釉料的概念与分类二、陶瓷釉料的主要原料及作用三、陶瓷釉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四、陶瓷釉料的应用与效果五、陶瓷釉料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陶瓷釉料的概念与分类陶瓷釉料是指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一层特殊材料,通常由多种无机矿物和化学物质组成。

釉料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陶瓷制品的色泽、亮度、质感和保护陶瓷制品的表面。

根据烧成温度、成分和效果的不同,陶瓷釉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色釉、艺术釉等。

二、陶瓷釉料的主要原料及作用陶瓷釉料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长石、石灰、粘土、硼砂、萤石、碳酸锂、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锌、氧化锰等。

这些原料在釉料中的作用如下:1.石英:提高釉料的硬度和光泽度。

2.长石:增加釉料的透明度和硬度。

3.石灰:调节釉料的 pH 值,促进釉料成熟。

4.粘土:提高釉料的黏度和塑性。

5.硼砂:增加釉料的硬度和光泽度,促进釉料熔融。

6.萤石:提高釉料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7.碳酸锂:调节釉料的熔点和硬度。

8.氧化铁:呈红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9.氧化铬:呈绿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10.氧化锌:呈白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11.氧化锰:呈黑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三、陶瓷釉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陶瓷釉料的配方需要根据不同的釉料类型、性能要求和应用场合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陶瓷釉料配方及制备方法:原料:金矿尾砂、石英、方解石、硼砂、萤石、碳酸锂、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锌、氧化锰。

配方:金矿尾砂 30%,石英 30%,方解石 20%,硼砂 5%,萤石 5%,碳酸锂 3%,氧化铁 2%,氧化铬 2%,氧化锌 2%,氧化锰 2%。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过 60~80 目筛,然后在 1200~1400℃下熔炼 2~4 小时,水淬后得到块状釉料。

将块状釉料经湿法球磨后,过筛除杂得到釉浆。

将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烧制后冷却,得到陶瓷釉料。

四、陶瓷釉料的应用与效果陶瓷釉料广泛应用于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领域。

釉是什么材料

釉是什么材料

釉是什么材料釉是一种用于陶瓷制作的瓷质涂层材料,由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

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和硅酸盐等,通过在低温下煅烧制成。

釉的基本作用是保护陶瓷表面并增加其美观性。

它可以在陶瓷制品上形成一层光滑、透明或有色的表面,使其防水、防尘、防腐蚀,同时也能为陶瓷增添光泽和艳丽的颜色。

釉分为透明釉和不透明釉两种类型。

透明釉可以让陶瓷表面变得光滑、有光泽,并能显露出背后的彩色图案或纹饰。

不透明釉可以提供陶瓷表面的颜色和纹理,常用于绘画和装饰。

制作釉料需要严格的配方和精细的加工过程。

首先,将各种原料粉碎成较细的粉末,并按照比例混合。

然后将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形成釉浆。

釉浆需要经过过滤和去泡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气泡。

最后,将釉浆涂刷在陶瓷表面上,并进行烧制。

烧制是制作釉的关键步骤,它将釉浆中的成分转化为熔融状态,使其在高温下与陶瓷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坚硬、光滑的釉层。

烧制温度通常在800摄氏度至1400摄氏度之间,不同类型的釉对应不同的烧制温度。

釉不仅能提供陶瓷制品的保护和美观,还可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透明釉可以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和硬度,使其更加耐用;不透明釉可以提供更好的色彩饱和度和遮盖力,使装饰效果更加突出。

然而,釉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釉层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其与陶瓷本体之间的结合有时不够牢固,容易出现开裂和剥落的情况。

此外,一些釉料成分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铅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釉料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釉料,并注意釉层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总之,釉是一种用于陶瓷制品的瓷质涂层材料,具有保护和美观的功能。

它通过在高温下与陶瓷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坚硬、光滑的釉层。

釉不仅能改变陶瓷制品的外观和性能,还需要注意釉料的选择和安全性。

陶瓷烧制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技巧

陶瓷烧制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技巧

陶瓷烧制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技巧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而釉料则是使陶瓷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的关键。

釉料的配方和应用技巧对于陶瓷的质量和外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陶瓷烧制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技巧,希望能为陶艺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灵感。

一、釉料配方的基本原则在制作釉料时,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釉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

硅酸盐是釉料的基础,而金属氧化物则决定了釉料的颜色和特性。

其次,釉料的成分比例决定了釉面的光泽度和质地。

不同的釉料配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作品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配方。

二、常见的釉料配方1. 透明釉透明釉是最常见的釉料之一,它能够使陶瓷作品呈现出光滑、透明的外观。

透明釉的配方通常包括硅酸盐、碱金属氧化物和玻璃形成剂。

其中,硅酸盐提供了釉料的基础,碱金属氧化物提供了釉料的流动性,而玻璃形成剂则有助于釉料的熔融和固化。

2. 颜色釉除了透明釉,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的釉料可以使用。

颜色釉的配方中通常包含金属氧化物,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

例如,氧化铁可以使釉料呈现出红色或棕色,氧化铜可以使釉料呈现出绿色,而氧化铬可以使釉料呈现出蓝绿色。

三、釉料应用技巧1. 釉料的施加方式在施加釉料时,可以使用刷涂、喷涂或浸涂等不同的方式。

刷涂是最常见的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刷子来实现不同的效果。

喷涂可以使釉料均匀地覆盖整个陶瓷作品,但需要使用专业的喷涂设备。

浸涂是将整个作品浸入釉料中,可以使釉料均匀地渗透到作品的表面。

2. 釉料的厚度控制釉料的厚度对于作品的外观和质感有很大的影响。

过厚的釉料可能会导致釉面起泡或流动不均匀,而过薄的釉料则可能会导致釉面不光滑。

因此,在施加釉料时需要控制好厚度,可以通过多次涂刷或调整釉料的浓度来实现。

3. 釉料与胎体的匹配釉料与胎体的匹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的胎体对釉料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胎体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釉料。

一般来说,胎体吸水性较强的作品适合使用吸水性较高的釉料,而胎体吸水性较弱的作品则适合使用吸水性较低的釉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末元初开始出现青花 利用天然钴矿制 造了著名的 青花
元明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上的点彩用了含铁量较 高的紫金土
万历五彩
康熙五彩
康熙五彩

宋红彩、万历五彩、康熙五彩 上的红色都是将三氧化二铁细末 烘烤在釉上面制成的
陶瓷色料

我国古代所使用的色料,除珐琅 彩和进口青花外均为颜色鲜艳的 天然矿石和有色粘土通过研磨、 水析、淘洗等手段制成



60~70年代又研制了包裹型镉黄 和镉硒红高温色料 硅酸锆基色料呈色稳定鲜艳着色 力强耐热性和釉料适好、生产发 展迅速 进入80年代又不断研发了釉用和 坯用无钴黑色料以及多种矿物结 构色料
Hale Waihona Puke 陶瓷色料发展方向

一、尽量改进现有色料品质通过 改性、变型添加呈色补助色剂和 使用多种矿化剂等手段提高色料 的稳定性和着色力 二、设法利用工业废料和天然原 料制造廉价色料用于坯底着色和 颜色釉装饰降低生产成本 三、研制新型陶瓷色料
陶瓷色料
陶瓷色料的历史 陶瓷色料的组成 陶瓷色料的现状及发展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

彩陶上的红色是大量三氧化二铁 涂覆在表面而烧成的
汉陶

汉陶上所施闪有银光的绿色釉就 是使用了天然的铜化合物着色剂 制成
唐三彩
唐三彩

不仅使用了铁、铜化合物着成黄、 绿色
唐三彩

还利用了钴得到了蓝色
宋青花

陶瓷色料的组成

陶瓷色料原料
母体原料 着色剂原料 矿化剂原料 辅助原料

母体原料
构筑色料母体的物质 一般母体原料多为无色的氧化物


如二氧化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 化锌、氧化钙、氧化锡
着色剂原料


使色料母体着色的物质 通过色料母体对着色剂的固溶、 吸附、包裹等作用而呈现各种色 调 以某些过渡金属、稀土金属或其 他发色金属为发色元素
矿化剂原料


加速色料合成反应或降低色料合 成温度 对色料呈色影响不大 对色料母体无影响
辅助原料



色料生产过程中间环节或后处理 过程中使用的 促使某些原料发生反应物质 无机酸无机碱常属此类
陶瓷色料的现状及发展




近年来随化工技术进步国内外陶 瓷色料有了突破性进展 研制了很多新颖色料 二十世纪30年代出现了锰红和钒 锡黄等人工合成色料 1948年出现了钒锆黄、钒锆蓝、 镨黄、铁锆红等硅酸锆型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