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
毒性名词解释中药学
毒性名词解释中药学在中药学领域中,毒性名词是对中药药材或药物的毒性特征进行描述和解释的专业术语。
毒性名词在中药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指导临床用药、药物筛选和药物开发。
了解和掌握毒性名词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运用中药药材,保障药物安全、高效和合理使用。
1. 诱发毒性诱发毒性是指某些中药药材或药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特定的毒性反应,主要包括直接毒性、慢性毒性和过敏毒性。
直接毒性是指药物本身具有的有害作用,即使在正常剂量下也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则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的损害,症状常隐匿或潜伏,造成慢性中毒。
过敏毒性则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包括迟发型过敏和即发型过敏。
2. 累积毒性累积毒性是指某些中药药材或药物在体内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引起的毒性反应。
某些药物在体内殓积不易排泄,会导致毒性反应加重。
了解药物的累积性质,可指导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 叠加毒性叠加毒性是指不同药物或药物组合在体内共同作用导致的毒性增强效应。
某些药物在单独使用时毒性较小,但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加或相乘的效应,导致毒性增加。
合理搭配药物,避免叠加毒性的发生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4. 代谢毒性代谢毒性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作用形成的代谢产物具有的毒性效应。
有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高的毒性,会使毒性反应得不到缓解。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毒性有助于有效避免代谢毒性引起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毒性名词解释中药学是中药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对毒性反应的描述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实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
对毒性名词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推动中药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使用了数千年。
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使用。
随着近年来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中药的毒性问题。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影响。
这种毒性可能包括对内脏器官的损害、致畸、致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多种多样,有些中药的毒性较低,可以安全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需要慎重使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的毒性特点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中药的毒性特点:1.毒性分布广泛:中药的毒性分布在不同的药材和药物中,有些中药的毒性非常低,如枸杞子、黄连等,可以放心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如半夏、干姜等,需要慎重使用。
2.毒性机制复杂:中药的毒性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理作用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有些中药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3.毒性表现多样:中药的毒性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表现不仅取决于药性的强弱,还与个体差异、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
中药的正确使用方法:1.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在使用中药之前,首先要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包括其毒性程度、毒性表现形式、毒性机制等。
只有了解了中药的毒性特点,才能够正确使用中药,避免因误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遵医嘱用药: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医生的嘱咐来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因过量用药而引起中毒反应。
3.慎重选用有毒中药:对于毒性较高的中药,如半夏、附子等,需要慎重选择,避免因误用而引发不良后果。
在使用这些中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4.了解过敏史:在使用中药之前,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避免因对某些中药过敏而引发过敏反应。
如果有过敏史,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
胡黄连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deserticolaY. C. Ma
Ⅲ
肉苁蓉
龙胆科植物秦艽
GentianamacrophyllaPall.
Ⅲ
秦 艽
龙胆科植物麻花秦艽
GentianamacrophyllaMaxim.
Ⅲ
秦 艽
龙胆科植物粗茎秦艽
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 Burk.
Ⅲ
诃 子
使君子科植物绒毛诃子
TerminaliachebulaRetz. var.tomentellaKurt.
Ⅲ
诃 子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officinalissieb. etZucc.
Ⅲ
山茱萸
兰科植物环草石斛
DendrobiumloddigessiiRolfe.
Ⅲ
石 斛
兰科植物马鞭石斛
Ⅱ
蕲 蛇
壁虎科动物蛤蚧
Gekkogecko Linnaeus
Ⅱ
蛤 蚧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Ⅱ
甘 草
豆科植物胀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Bat.
Ⅱ
甘 草
豆科植物光果甘草
GlycyrrhizaglabraL.
Ⅱ
甘 草
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
Ⅱ
黄 连
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
CoptisdeltoideaC. Y. Cheng et Hsiao
Ⅱ
黄 连
毛茛科植物云连
CoptisteetoidesC. Y. Cheng
28种毒性中药
水银中毒(1)
• .急性汞中毒 • (1)全身症状 口内金属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
、全身酸痛、寒战、发热(38~39℃),严重者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失眠 甚至抽搐、昏迷或精神失常。
• (2)呼吸道表现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听诊可于两肺闻及 不同程度干湿哕音或呼吸音减弱。
• 【功能主治】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痰、食 、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 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狼毒
•
17生马钱子
• 【来源】马钱科植物马钱子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 种子。
• 【功能主治】 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 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
• 【化学成分】该品含雪上一枝蒿甲、乙、丙、丁、戊、己 、庚素,乌头碱,次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3-上一枝蒿
28藤黄
• 【来源】为藤黄科 (Guttiferae) 植物藤黄 (Garcinia hanburyi Hook.f. 或 Garcinia Morella Desr.) 的胶状树脂 。
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26蟾酥
• 【来源】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 • 【功能主治】小儿疳疾,脑疳。一又可治背部疔疮及一切
肿毒。
27雪上一支蒿
• 【来源】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n Diels ,以块根入药。秋末挖根,除去泥土,晒干。
•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 骨痛,牙痛;外用治骨折,扭伤,疮疡肿毒。
• 【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 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 不眠。外消痈肿。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
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
②银:水银。
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
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
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
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
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
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
⑨豆:生巴豆。
⑩酥:蟾酥。
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
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
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
③二黄:黄连、黄柏。
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
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
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
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3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3.1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阿魏、连翘、羌活、石斛。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中药成分的毒性:
1、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支蒿等因含乌头碱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
2、含有机酸类中药的毒性,马兜铃酸除在马兜铃中含有外,还有几十种中药如关木通、细辛、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均存在。
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对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致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其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
3、含苷类中药的毒性,含黄酮苷类成分的中药芫花、广豆根等,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也能导致肝脏损害,初选黄疸等症状。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
如巴豆、苍耳子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5、重金属类主要包含砷、含汞、含铅类的中药。
含铅类中药有黄丹、密陀僧、樟丹、黑锡丹等。
铅中毒可造成卟啉代谢紊乱,阻碍血红蛋白合成,且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溶血;可引起胃肠炎性改变,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平滑肌和血管痉挛而致肠
绞痛。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毒性中药材目录
毒性中药材目录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含义毒性中药饮片是毒性中药材经过正确的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1]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必备条件生产毒性中药饮片必须是通过国家GMP认证的正规饮片生产厂或公司,并且GMP认证资质中明确规定可以生产毒性中药饮片,才算是国家承认的,可以生产毒性饮片的正规企业。
代表品种制水半夏[2]分为:清水半夏、姜水半夏、法水半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止咳。
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储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用法用量:6-15g制草乌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
归心、肝、肾、脾经用法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行业概况毒性饮片是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28 种毒性中药材,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产品,常用品种主要包括半夏、附子、雄黄、川乌、草乌等。
毒性饮片虽然品种少,但主要常用品种如半夏、附子的用途广泛,下游市场应用广泛,且优质、道地的毒性饮片产品目前市场供需矛盾较大,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现以最常用的毒性饮片品种半夏、附子为例说明毒性饮片的发展概况。
半夏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应用广泛的常用毒性饮片之一,根据SFDA 南方所的统计资料,对558个常用中医处方的抽样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位于第22位。
目前,半夏市场需求量较大,每年约为1万吨左右,从国内市场看,除了作为中药饮片直接用于配方外,以半夏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大约有500余种,涉及2,000余家制药企业,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饮片品种之一。
28种毒性药材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
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哈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三级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芩、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防风、蔓荆子、河子、山茱萸、石斛、
10个中药品种获准国家保护延期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延长保护期第39号)发布,根据《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及有关规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对10家企业生产的10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继续给予保护。
这10个中药保护品种包括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尿毒清颗粒(无糖型)、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复方阿胶颗粒、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众生丸、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脉管复康片等。
28种毒性中药材
毒性中药
按卫生部规定,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有27种。
它们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粉、白降丹、蟾酥、轻粉、雄黄、洋金花。
药材名称主要成份主要功能:
白降丹氯化汞、氯化亚汞治痈、疗毒
斑蝥斑蝥素、蚁酸树脂、色素攻毒、破血、引赤、发泡、冷炙
蟾酥华蟾蜍毒素、华蟾蜍次素、去乙酰华蟾蜍素、精氨酸解毒、消肿止痛
红粉红氧化汞拔毒、去腐、生肌
红娘子斑蝥素攻毒、通瘀、破积
闹羊花梫木毒素、石楠素驱风、除湿定痛
砒石(红砒、白砒) 三氧化二砷杀虫、蚀恶肉
青娘子斑蝥素攻毒、逐瘀
轻粉氯化亚汞攻毒、去腐
生巴豆巴豆油、蛋白质(含巴豆毒素)、生物碱巴豆甙峻下积滞、逐水、消毒、蚀疱生白附子有机酸、皂甙、b-固甾醇祛风痰、镇痉
生半夏 b-固甾醇、三帖烯醇、生物碱燥湿、化痰、止呕
生草乌乌头碱、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祛风湿、散寒止痛
生川乌乌头碱、中乌头碱祛风湿、散寒止痛
生附子含6种结晶性生物碱,以次乌头碱较多回阳、止痛、温里除寒
生甘遂三萜类、大戟酮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
生狼毒三萜类、大戟酮散结、杀虫
生马钱子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番木鳖碱通络、止痛、消肿
生南星三萜皂甙、安息香酸解痉痫、消肿毒
生千金子千金子甾醇、白瑞香素行水消肿、破血散结
生藤黄藤黄素消肿、化毒、止血
生天仙子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定痫、止痛、解痉
水银汞杀虫、攻毒
雄黄硫化砷解毒、燥湿、杀虫
雪上一枝蒿乌头碱、乌头次碱祛风、镇痛
洋金花莨菪碱、东莨菪碱平喘、镇咳、止痛。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在治疗疾病的也存在着一定的毒性作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毒性的概念、分类、毒性表现、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大家对中药毒性的了解,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毒性是指中药药物在一定剂量下所具有的对人体所产生的有害效应。
这种有害效应可以表现为中药药物对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产生损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毒性是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药药物配伍、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中药毒性的分类1. 性质分类根据中药药物的毒性性质不同,可以将中药毒性分为寒性毒药、热性毒药、毒性草药等不同类型。
寒性毒药如雄黄、砒霜等,常导致寒凝凉结、流注脉滞等病证;热性毒药如碘、氢氰酸等,常易引起发热、皮肤灼烧等病症。
2. 病症分类根据中药毒性对人体的不同损害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心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同类型。
心脏毒性病症常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等;肝毒性病症主要是肝功能损伤;肾毒性病症则主要是肾功能损伤;神经毒性病症则表现为头晕、昏迷等。
三、中药毒性表现中药毒性的表现有时很隐匿,不易察觉,但一旦超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典型的中药毒性表现有:1.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服用中药后,短时间内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
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严重后果。
2.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服用中药后,逐渐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体质虚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等。
长期慢性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损害。
3. 过敏反应中药毒性还可能表现为过敏反应,症状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
过敏反应对于某些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过敏性休克,甚至威胁生命。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6 ;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中毒后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 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脑、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营养不良性改变;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与坏死;毒素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肺水肿及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7 ;2 毒性成分为甙类的中药含强心甙类:强心甙是一类对心肌有显着兴奋作用的甙类,在医药上多用为强心药,主要作用于心脏及神经系统,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杠柳等中草药均含强心甙,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含强心甾体类: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制成的蟾酥,为重要强心药之一,其强心成分属强心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毒症状出现时间多在30~60 分钟之后,首先有上腹部不适,继则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心悸、甚则昏迷、以致休克,多数病人有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及不同程度的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含皂甙类:皂甙的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如商陆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刺激肠粘膜,引起腹痛腹泻,大剂量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及运动障碍,土牛膝有皂甙及昆虫变态激素脱皮甾酮等,具有肾毒性,中毒性发生肾功能衰竭,木通所含的木通皂甙水解后得长春藤皂甙元等,能损害肾小管,导致其上皮细胞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含氰甙类:杏、桃、枇杷等的种仁均含氰甙-苦杏仁甙等有毒成分,苦杏仁甙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不稳定,易被同存于种仁中的苦杏仁酶水解,甙元水解后可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可引起组织缺氧,并损害中枢神经,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含黄酮甙类:含黄酮甙的中药有芫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为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3 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的中药巴豆、苍耳子、蓖麻子等植物的种子中,均含有毒蛋白,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的内脏出血;如巴豆的巴豆油中主要含有毒性球蛋白,能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并损坏肾脏尿血,外用过量可引起急性皮炎;苍耳子含苍耳子油,毒蛋白等有毒成分能损害肾脏及心肝等内脏实质细胞,并引起神经消化系统机能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蓖麻子含蓖麻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2mg即可使人中毒死亡,易使肝肾等实质细胞发生损害而致混浊肿胀、出血及坏死等,并有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4 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的中药8中药中含金属元素的药物主要是矿物类药物,其中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主要有含砷、汞、铅类等药物;含砷类药物:主要有砒石,毒砂,雄黄等;砷为细胞原浆毒,作用于机体酶系统,抑制酶蛋白的疏基便失去活性,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而且损害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发生各种病变,如砒石红砒、白砒成分为三氧化二砷,雄黄含硫化砷,砷可由呼吸、消化道进入体内,急性中毒者有口腔、胃肠道粘膜水肿、出血、坏死等;砷化物主要经肾脏排泄,无机砷在排出前于体内呈甲基化,可加重肾损害;成人中毒量为10mg,致死量为0.1~0.2g;含汞类药:主要有朱砂,轻粉,升汞等;汞为一种原浆毒, 汞化合物对人体具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 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水银、轻粉、朱砂等中毒后可出现精神失常,胃肠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刻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含汞剂中药对肾脏的损害最为突出,汞剂经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收,外用通过皮肤,粘膜等途径侵入人体;汞盐被吸收入血后,以肾脏蓄积最多,肝脏次之;最小致死量为70mg;含铅类药:主要有铅丹,铅粉,铅霜,黑锡丹等;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含铅类中药引起的中毒有急性铅中毒和慢性铅中毒两种,前者多见于短时间过量服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后者为长期持续服药所致;其代谢产物主要沉积于胃组织内,由肾与肠道排出. 对肾血管有损害作用,因而引起少尿或无尿,血尿,管型尿,肝肾功能损害;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 全身性不良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有轻、有重,重者可涉及全身危及生命,可以见到用药后发热,皮肤损害,如麻黄碱、天花粉、硼砂等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9 ;也可以涉及全身性各个系统的损害,如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以及出现慢性损伤性反应,如药物依赖性、致畸、致癌等;2 引起各个系统的损害如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低血糖、出血、呕吐、腹泻、低血钾、低钠、低氧、呼吸困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以及神经系统诸如昏聩、神昏等;涉及范围较广,系统较多;如乌头类药、蟾酥、雷公藤、山豆根、洋金花等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四肢厥冷及循环系统病变;斑蝥、牵牛子、关木通等,可直接损伤肾功能,见血尿、尿少、水肿、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引起尿毒症;消化肝胆系统,如番泻叶、生大黄可以治疗便秘,但也可以引起腹痛、腹泻或依赖性;黄药子、雷公藤、栝蒌等可以引起呕吐、腹泻、黄疸、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等;雷公藤、蛇毒等可致血液系统病变如再障、紫癜、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些中药可以引起眼、耳、口腔、毛发、精神障碍以及内分泌、生殖系统病变等,近些年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确有增加趋势10 ;3 药物的依赖性与致癌药物的依赖性与致畸、致癌、影响生殖等也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常常是较长时间服用才出现的慢性不良反应损害;这些也是不可忽视的11 ;对中药药性与毒性的正确认识“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代才将药物称“毒药”凡是药物均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用之得当,可以调偏扶正,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可动乱,产生毒副反应12 ;中药的有毒物质一是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若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含量来保持一定的药效;因此合理提取和利用其毒性成分,可能起到更好的疗效作用;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是中医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彼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痼疾,不善用者,则祸见于须臾之间13 ;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不加限定地将某药视为有毒或无毒,并将其绝对化,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有违科学;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说明中药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使用中药相对比较安全,而将中药说成“没有毒副作用”,甚至说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等等,既是对药物属性的否定,不符合实际,也与中医药基本理论相违背;在我国加入WTO 后,中医药不可避免的要与西医药竞争,与洋中医洋中药竞争,同时由于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耐药性等而导致的世界性天然药物热及人类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西医对许多疾病的无耐,中医药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商机,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更要注意中药的毒性,使之最小限度的影响中药走出国门; ;。
中药毒性
中药毒性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
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斑蝥、雷公藤、巴豆、升药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
如附子、商陆、牵牛子、常山、洋金花、蜈蚣、白花蛇、雄黄、轻粉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猪牙皂、鸦胆子、苦杏仁、廣虫、密陀僧、干漆等;2.中毒原因了解中药中毒的原因,对于预防中药中毒十分必要。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量服用乌头、附子、雪上一枝蒿、马钱子等,即可引起中毒。
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果超大量服用,亦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如服用关木通60~lOOg,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服用苍耳子lOOg可引起急性肝坏死和全身广泛出血。
(2)服用太久:超疗程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蓄积中毒。
如长期服用朱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出现痴呆及血尿、蛋白尿等;长期服用雷公藤、火把花根可引起性腺损害,导致闭经、阳痿。
(3)炮制不当:不少中药,特别是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等,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以降低药物毒性或消除药物副作用,方能人药。
如使用上述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的生品,即会引起中毒。
.(4)配伍失误:临床处方中,违背了“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如将甘遂与甘草同用;或配伍不当,如朱砂与碘化物或溴化物类药物同用,产生有毒的碘化汞或溴化汞,可引起中毒性腹泻。
(5)制剂不妥:药物因制剂不同,其药效、毒性也不同。
酒能使川乌、草乌、附子等毒性增加。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毒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中药作为药物,其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物质,而活性物质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
罂粟壳中的吗啡、阿片类物质具有麻醉和止痛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需要遵循“适量为宜”的原则,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中药毒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中药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形式。
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毒反应,如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
慢性毒性则表现为长期使用中药导致的器官损害,如肝肾功能损伤等。
在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体征,并及时纠正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
中药的毒性并非绝对的,而是与用药方式、剂量和配伍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适当选择用药途径、合理控制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充分发挥其药效。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炮制、配伍等方式进行加工和调配,进一步减少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的毒性是存在的,但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控制药物质量,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发生。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注重剂量控制、质量监管和用药方式的选择,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许多中草药有着显著的治疗功效,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中药的毒性也日益受到关注。
误用中药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副作用甚至危害健康。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认识到中药并非所有都有毒性。
中药是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大部分都是安全的、有效的。
许多中药如当归、人参、黄芪等,都是我们常用的调理药,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对人体没有负面影响。
这些中药在正规的使用情况下,是安全的。
中药的毒性通常是与药物的成分以及使用方法有关。
许多中药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而且毒性的强弱与使用的剂量密切相关。
砒霜是常见的中药成分之一,大剂量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中毒反应。
但在正规的中药配方中,医生会控制剂量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中药的毒性并非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药的毒性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评估。
由于个体的生理差异、疾病状态、年龄等因素,对中药的毒性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老年人和儿童对中药的耐受性可能会有所下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也需要和现代药物进行对比。
事实上,现代药物也会存在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许多西药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对肝肾等器官产生损害,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比之下,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风险。
并不是所有中药都是有毒的,同时也不是所有现代药物都是安全无毒的。
我们不能夸大中药的毒性,也不能完全忽视中药的潜在风险。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理性看待中药的使用。
我们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专业的指导下使用中药,不可自行随意使用中药。
要对中药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出现误用。
也需要关注中药的质量和来源,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也要重视中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
七种常用毒性中药
七种常用毒性中药[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士的年),马钱子碱,番木鳖次碱等。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对脊髓有高度选择性,对大脑皮质,能增强和抑制过程,剂量变化可使听、视、嗅、触觉敏感度异常,并有兴奋植物神经中枢作用。
中医用于通络散结,消肿止痛。
主要用于痈疽、跌打损伤肿痛、风湿痹痛、枸挛麻木等。
代表制剂有:复方马钱子片、马钱子散、腰痛宁胶囊、万通筋骨片、骨筋丸、风康片等。
马钱子毒性较大,必须炮制后才可药用。
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应发生,常见强直性痉挛、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必须严格控制用量。
[川草乌]:含乌头碱、乌头次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成份。
经炮制和煎煮后,其乌头碱被分解,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
对关节炎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中医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以及跌打损伤疼痛和麻醉止痛等。
代表制剂有:复方羊角片、颗粒,小活络丹、大活络丸、腰息痛、小金丹、万通筋骨片、木瓜丸、麝香风湿胶囊、追风透骨丸等。
川草乌超量、生用、长期服用可引起呕吐腹泻、全身麻木、呼吸困难、心律紊乱、二便失禁,严重中毒可使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还可导致心脏麻痹和呼吸衰竭等。
一旦发生口唇发麻、流涎、呕吐、胃灼热、全身麻木、疲倦、头晕等,应立即停用。
传统医药用生姜、甘草,或绿豆、甘草煎汤服,可解二乌毒性。
[斑蝥]含斑蝥素,脂肪及臭气成分。
有抑制肉瘤作用,临床上治疗肝癌有效。
中医用于攻毒蚀疮、破血散结,主要用于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血瘀经闭不通、症瘕积聚等。
现代用于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
代表制剂有:肝宁片、破毒散、斑蝥通络丸等。
斑蝥超量和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咽烧灼感、恶心呕吐、呕血样物、腹部绞痛、急性肾炎、尿血等。
斑蝥对皮肤、粘膜有发红发泡反应,斑蝥素通过肾脏代谢,对肾功能损害大,毒性剧烈,提取物仅30毫克可致死。
毒性中药ppt课件
肝肾损伤
一些毒性中药可能对肾 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使 用可能引发肝肾疾病。
生命威胁
如使用不当或误用,毒性 中药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02
常见毒性中药品种
砒霜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 ,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 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 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显微鉴别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和技术,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 鉴别结果。
对于一些外观相似但毒性不同 的中药材,显微鉴别可以提供 更可靠的鉴别依据。同时,显 微鉴别还可以用于中药材的真 伪鉴别,确保用药安全。
理化鉴别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 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 是鉴别毒性中药最准确 的方法。
马钱子含有马钱子碱、番木鳖碱等成分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士的宁碱。过量服 用马钱子会导致中毒反应,如肌肉颤动 、惊厥、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昏迷和死亡。
马钱子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 稀有濒危植物。
乌头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母根,其味辛、苦、温,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 效。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如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过量服用乌 头会导致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毒性中药的特点
01
02
03
药效迅速
毒性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往 往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疗效 。
使用风险高
由于毒性中药具有一定的 毒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 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了上千年,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应用,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药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毒性问题。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的一种生物学特征,具有引起人体伤害的潜力。
中药的毒性往往与其药性有关,对于同一种中药,其药性和毒性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即相同的药物在不同的剂量下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功效或毒性。
中药的毒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本身的药性,只要药物有功,它的毒性就一定存在。
部分有毒药物在一定程度下可以用于治病,比如常见的朱砂,但如果剂量错误,过量使用,就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其次是中药饮片和制剂中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物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混入,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毒性反应,甚至致癌。
再次是药效导致的中毒,原则上同样一种药物,剂量越大毒性就越大,而剂量越小,则毒性通常不会产生。
最后是由药物的化学成分引发的毒性,这种毒性通常是由化学成分本身所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药物中的成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性。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应该对中药毒性进行认真的评估,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药物的毒性与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使用中药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并遵循中药的制剂要求,使用规范化的中成药制剂。
此外,对于存在较高毒性的中草药,采用严格的制剂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疗效和稳定性。
同时,应该强调中药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以针对性的方案来使用中药。
比如,儿童和老人的体内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对中药的耐受性下降,用药时需要特别谨慎。
总之,中药毒性要尽可能地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做到科学合理的应用,使其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药的毒性问题将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维护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桂:有毒成分为桂皮醛。常用量2~5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可蓄积中毒,不可超量长期服用。
芦荟:有毒成分为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常用量1~2g,中毒量9g以上,可出现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宜人丸剂,不入汤剂。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累计中毒者多见。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9/6,死亡率为14.7%。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泽泻:有毒成分为苷类生物碱。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不宜鲜用、生用。
广防己:有毒成分为汉防己碱、马兜铃酸和酚性生物碱。常用量6~9g,中毒量30g以上。导致间质性肾炎,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球,破坏肾脏实质细胞,致使肾小球变性、坏死,甚至急性肾衰竭、尿毒症;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牵牛子:有毒成分为牵牛子苷。常用量3~9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出现肾炎样改变。
商陆:有毒成分为商陆毒素和商陆碱。常用量2~4.5g,中毒量2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煎煮30min以上毒性可大为减低,忌与肉煮食。
巴豆:有毒成分为巴豆油、巴豆素(毒蛋白)。常用量O.1~O.2g,中毒量不等,有一粒即中毒者,巴豆油20滴致死者。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巴豆泄泻,但是如果泻多了就会导致失水,可以引起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不要把巴豆当作泻药。
第三个是关木通
关木通按照它的药性来看是清热利尿的,它的毒素可以引起肾小管的坏死性病变,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引起尿毒症。
第四味药是粉防己
粉防己本身是治疗风湿、关节疼的,但它也对肾脏有很大的损害,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的坏死,导致血红蛋白尿,最后引起少尿无尿。
另如天麻、土荆芥、土贝母、海马、蛇胆、麻黄、芫花、大戟、甘遂、毒蕈、细辛、丁香、番泻叶、补骨脂等也都具有不具有对肾损害应引起注意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
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
第五味药是草乌
草乌本身也是治疗关节疼,它本身不仅有镇痛的作用,还有麻醉的作用,但是草乌是剧毒药,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坏死,血球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第六个是马兜铃
马兜铃本身是抗癌的,但是它的毒性很大,它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也会损害肾脏和肾小球。
第七味药是甘遂
至今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
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
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
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
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
甘遂在中药方面记载的是泻水的,但泻水以后也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伤肾的中药,中医认为这些中药对肾伤害很大,所以我们在服用上述的这些中药时,一定要注意量,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草药是在我国引起急性肾损害的很重要的一类药物。常见的可损伤肾的单味中药包括:
1、植物类中药有木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厚朴、天仙藤、苦丁茶等;
2、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和蛇毒等;
3、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和雄黄等)、含汞类(朱砂和升汞等)、含铅类(铅丹)及明矾等;
4、复方中成药包括冠心苏合丸、甘露消毒丹、妇科分清丸、当归四逆汤等
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的肾损害的报道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雷公藤、斑蝥、鱼胆、苍耳子、木通、山豆根、山慈菇、泽泻、蜈蚣、钩吻及含汞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等)引起的肾损害报道最多。
白果:有毒成分为白果中性素。常用量5~10g,或5~10枚。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人煎剂可生用,人丸剂宜煨熟用。
马兜铃:有毒成分为木兰碱和马兜铃酸。常用量3~9g,中毒量30g以上。可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可能继发于间质及小管病变,主要为球性硬化。不可生用。
、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
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 (明 矾)等。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具有利尿、强心作用。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这7味中药对肾危害很大
肾为先天之本,肾脏的健康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保护好肾脏能少生疾病,很多人喜欢用中药补肾,但其实有些中药对肾伤害很大,那么,哪些中药伤肾呢?
第一个是雷公藤
雷公藤主要治疗风湿,但毒性很大,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病变,导致血尿、少尿、甚至无尿。
第二个是巴豆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9/6。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松节:有毒成分为松节油(蒎烯类)。常用量lO~15g,可直接损伤肾小球。
蜈蚣:有毒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中毒量15g以上,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
马钱子:有毒成分为番木鳖碱。1日内服量0.3~O.6g,中毒量1.5~3.Og。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排泄慢,有蓄积作用,常服、久服可蓄积中毒。生药7g即可致死。治疗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忌与猪肉、茶叶、南瓜同服。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槟榔:有毒成分为槟榔碱。常用量10~30g,中毒量60g以上。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不宜空腹服用。
鸦胆子:有毒成分为酚性成分。中毒量为12粒以上。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雄黄:有毒成分为二硫化二砷。每次O.2~O.4g,日服1~2次。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球。
蓖麻子:有毒成分为蓖麻毒蛋白。常用量0.5~1g,中毒量2~20粒。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和肾小球。人丸散剂,不入煎剂。
鱼胆:有毒成分为组织胺类、胆盐及氧化物。中毒量为1个以上。
山慈姑:有毒成分为秋水仙碱。中毒量为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斑蝥:有毒成分为斑蝥素。常用量O.03~O.06g/日,分3次服。内服中毒量为0.6g以上,致死量1.5~3g,外用致死量为15g。直接损伤肾小管,可引起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直接损伤肾小球,损伤肾实质细胞,引起肾小球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衰竭。小剂量即可损伤肾小球,中毒量主要损伤肾小管。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煎剂较安全。
山豆根:有毒成分为苦参碱及金雀花碱。常用量3~log,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
威灵仙: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及皂苷类。常用量3~lOg,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
据1982~1996年178篇583例中西药物致肾损害的文献报道,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有47例,占8.06%,位居致肾损害药物的第三位。根据1960~1993年间公开发表在123种期刊上780篇共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引起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分别占9.9%、1.6%、5.1%。该统计资料中,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有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达25.5%,死亡率14.7%;斑蝥发生不良反应有38例,肾损害发生率为34.2%,死亡率也高达34.2%。另有19篇有关雷公藤中毒317例的文献报道,中毒死亡人数高达90例,占35%,其中78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占86.7%。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54.2%,44例因急性肾损害致死,死亡率37.6%。关于鱼胆中毒的报道也逐年增多,有人统计了1995年以来28篇鱼胆中毒281例的报道,肾损害发生率达98.2%(276/28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达89.3%(251/281例)。近年在国际上也发生了几起中草药致肾损害事件,如比利时的一家开业10多年的中药减肥中心,在1991年3月~1994年2月的中药减肥人群中出现了46例肾衰竭病例,程度严重需作透析,其中有18例甚至做了肾移植术,在欧洲及世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据报道,该减肥中心至1991年3月为止的既往15年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过类似病例。1990年5月,医生在原来的方案中加入了汉防己(SteDhania tetrandr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两种中草药。问题似乎从那时开始,截止至1994年2月,接受减肥治疗的数百人中已有76人发病,临床表现为较早出现严重贫血,无高血压或血压仅轻度升高,尿液检查有小管性蛋白尿,尿沉渣无异常,其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在3个月左右升高1倍,多在短期内发生肾功能衰竭。33名肾穿刺活检及4名肾—输尿管切除活检结果显示,突出的病理表现为广泛的少细胞性的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76名病人中,除其中1人的治疗方案不含厚朴外,其余均含厚朴和汉防己。基于以上事实,他们认为,厚朴和汉防己可能会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应重视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