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杖:有毒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常用量10~30g,中毒量60g以上,常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肉桂:有毒成分为桂皮醛。常用量2~5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可蓄积中毒,不可超量长期服用。
芦荟:有毒成分为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常用量1~2g,中毒量9g以上,可出现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宜人丸剂,不入汤剂。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累计中毒者多见。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9/6,死亡率为14.7%。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泽泻:有毒成分为苷类生物碱。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不宜鲜用、生用。
广防己:有毒成分为汉防己碱、马兜铃酸和酚性生物碱。常用量6~9g,中毒量30g以上。导致间质性肾炎,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球,破坏肾脏实质细胞,致使肾小球变性、坏死,甚至急性肾衰竭、尿毒症;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牵牛子:有毒成分为牵牛子苷。常用量3~9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出现肾炎样改变。
商陆:有毒成分为商陆毒素和商陆碱。常用量2~4.5g,中毒量2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煎煮30min以上毒性可大为减低,忌与肉煮食。
巴豆:有毒成分为巴豆油、巴豆素(毒蛋白)。常用量O.1~O.2g,中毒量不等,有一粒即中毒者,巴豆油20滴致死者。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巴豆泄泻,但是如果泻多了就会导致失水,可以引起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不要把巴豆当作泻药。
第三个是关木通
关木通按照它的药性来看是清热利尿的,它的毒素可以引起肾小管的坏死性病变,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引起尿毒症。
第四味药是粉防己
粉防己本身是治疗风湿、关节疼的,但它也对肾脏有很大的损害,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的坏死,导致血红蛋白尿,最后引起少尿无尿。
另如天麻、土荆芥、土贝母、海马、蛇胆、麻黄、芫花、大戟、甘遂、毒蕈、细辛、丁香、番泻叶、补骨脂等也都具有不具有对肾损害应引起注意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
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
第五味药是草乌
草乌本身也是治疗关节疼,它本身不仅有镇痛的作用,还有麻醉的作用,但是草乌是剧毒药,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坏死,血球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第六个是马兜铃
马兜铃本身是抗癌的,但是它的毒性很大,它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也会损害肾脏和肾小球。
第七味药是甘遂
至今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
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
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
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
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
甘遂在中药方面记载的是泻水的,但泻水以后也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伤肾的中药,中医认为这些中药对肾伤害很大,所以我们在服用上述的这些中药时,一定要注意量,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草药是在我国引起急性肾损害的很重要的一类药物。常见的可损伤肾的单味中药包括:
1、植物类中药有木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厚朴、天仙藤、苦丁茶等;
2、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和蛇毒等;
3、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和雄黄等)、含汞类(朱砂和升汞等)、含铅类(铅丹)及明矾等;
4、复方中成药包括冠心苏合丸、甘露消毒丹、妇科分清丸、当归四逆汤等
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的肾损害的报道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雷公藤、斑蝥、鱼胆、苍耳子、木通、山豆根、山慈菇、泽泻、蜈蚣、钩吻及含汞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等)引起的肾损害报道最多。
白果:有毒成分为白果中性素。常用量5~10g,或5~10枚。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人煎剂可生用,人丸剂宜煨熟用。
马兜铃:有毒成分为木兰碱和马兜铃酸。常用量3~9g,中毒量30g以上。可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可能继发于间质及小管病变,主要为球性硬化。不可生用。
、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
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 (明 矾)等。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具有利尿、强心作用。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这7味中药对肾危害很大
肾为先天之本,肾脏的健康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保护好肾脏能少生疾病,很多人喜欢用中药补肾,但其实有些中药对肾伤害很大,那么,哪些中药伤肾呢?
第一个是雷公藤
雷公藤主要治疗风湿,但毒性很大,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病变,导致血尿、少尿、甚至无尿。
第二个是巴豆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9/6。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松节:有毒成分为松节油(蒎烯类)。常用量lO~15g,可直接损伤肾小球。
蜈蚣:有毒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中毒量15g以上,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
马钱子:有毒成分为番木鳖碱。1日内服量0.3~O.6g,中毒量1.5~3.Og。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排泄慢,有蓄积作用,常服、久服可蓄积中毒。生药7g即可致死。治疗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忌与猪肉、茶叶、南瓜同服。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槟榔:有毒成分为槟榔碱。常用量10~30g,中毒量60g以上。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不宜空腹服用。
鸦胆子:有毒成分为酚性成分。中毒量为12粒以上。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雄黄:有毒成分为二硫化二砷。每次O.2~O.4g,日服1~2次。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球。
蓖麻子:有毒成分为蓖麻毒蛋白。常用量0.5~1g,中毒量2~20粒。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和肾小球。人丸散剂,不入煎剂。
鱼胆:有毒成分为组织胺类、胆盐及氧化物。中毒量为1个以上。
山慈姑:有毒成分为秋水仙碱。中毒量为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斑蝥:有毒成分为斑蝥素。常用量O.03~O.06g/日,分3次服。内服中毒量为0.6g以上,致死量1.5~3g,外用致死量为15g。直接损伤肾小管,可引起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直接损伤肾小球,损伤肾实质细胞,引起肾小球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衰竭。小剂量即可损伤肾小球,中毒量主要损伤肾小管。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煎剂较安全。
山豆根:有毒成分为苦参碱及金雀花碱。常用量3~log,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
威灵仙: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及皂苷类。常用量3~lOg,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
据1982~1996年178篇583例中西药物致肾损害的文献报道,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有47例,占8.06%,位居致肾损害药物的第三位。根据1960~1993年间公开发表在123种期刊上780篇共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引起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分别占9.9%、1.6%、5.1%。该统计资料中,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有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达25.5%,死亡率14.7%;斑蝥发生不良反应有38例,肾损害发生率为34.2%,死亡率也高达34.2%。另有19篇有关雷公藤中毒317例的文献报道,中毒死亡人数高达90例,占35%,其中78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占86.7%。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54.2%,44例因急性肾损害致死,死亡率37.6%。关于鱼胆中毒的报道也逐年增多,有人统计了1995年以来28篇鱼胆中毒281例的报道,肾损害发生率达98.2%(276/28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达89.3%(251/281例)。近年在国际上也发生了几起中草药致肾损害事件,如比利时的一家开业10多年的中药减肥中心,在1991年3月~1994年2月的中药减肥人群中出现了46例肾衰竭病例,程度严重需作透析,其中有18例甚至做了肾移植术,在欧洲及世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据报道,该减肥中心至1991年3月为止的既往15年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过类似病例。1990年5月,医生在原来的方案中加入了汉防己(SteDhania tetrandr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两种中草药。问题似乎从那时开始,截止至1994年2月,接受减肥治疗的数百人中已有76人发病,临床表现为较早出现严重贫血,无高血压或血压仅轻度升高,尿液检查有小管性蛋白尿,尿沉渣无异常,其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在3个月左右升高1倍,多在短期内发生肾功能衰竭。33名肾穿刺活检及4名肾—输尿管切除活检结果显示,突出的病理表现为广泛的少细胞性的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76名病人中,除其中1人的治疗方案不含厚朴外,其余均含厚朴和汉防己。基于以上事实,他们认为,厚朴和汉防己可能会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应重视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
厚朴:常用量3~10g,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
川楝子:有毒成分为川楝素。常用量5~10g,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益母草:有毒成分为益母草素。常用量12~30g,中毒量90g以上。不宜超量连续服用。
水蛭:有毒成分为水蛭蛋白、水蛭素。常用量3~6g,中毒量15g以上。
肉桂:有毒成分为桂皮醛。常用量2~5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可蓄积中毒,不可超量长期服用。
芦荟:有毒成分为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常用量1~2g,中毒量9g以上,可出现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宜人丸剂,不入汤剂。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累计中毒者多见。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9/6,死亡率为14.7%。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泽泻:有毒成分为苷类生物碱。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不宜鲜用、生用。
广防己:有毒成分为汉防己碱、马兜铃酸和酚性生物碱。常用量6~9g,中毒量30g以上。导致间质性肾炎,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球,破坏肾脏实质细胞,致使肾小球变性、坏死,甚至急性肾衰竭、尿毒症;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牵牛子:有毒成分为牵牛子苷。常用量3~9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出现肾炎样改变。
商陆:有毒成分为商陆毒素和商陆碱。常用量2~4.5g,中毒量2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煎煮30min以上毒性可大为减低,忌与肉煮食。
巴豆:有毒成分为巴豆油、巴豆素(毒蛋白)。常用量O.1~O.2g,中毒量不等,有一粒即中毒者,巴豆油20滴致死者。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巴豆泄泻,但是如果泻多了就会导致失水,可以引起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不要把巴豆当作泻药。
第三个是关木通
关木通按照它的药性来看是清热利尿的,它的毒素可以引起肾小管的坏死性病变,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引起尿毒症。
第四味药是粉防己
粉防己本身是治疗风湿、关节疼的,但它也对肾脏有很大的损害,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的坏死,导致血红蛋白尿,最后引起少尿无尿。
另如天麻、土荆芥、土贝母、海马、蛇胆、麻黄、芫花、大戟、甘遂、毒蕈、细辛、丁香、番泻叶、补骨脂等也都具有不具有对肾损害应引起注意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
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
第五味药是草乌
草乌本身也是治疗关节疼,它本身不仅有镇痛的作用,还有麻醉的作用,但是草乌是剧毒药,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坏死,血球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第六个是马兜铃
马兜铃本身是抗癌的,但是它的毒性很大,它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也会损害肾脏和肾小球。
第七味药是甘遂
至今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
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
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
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
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
甘遂在中药方面记载的是泻水的,但泻水以后也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伤肾的中药,中医认为这些中药对肾伤害很大,所以我们在服用上述的这些中药时,一定要注意量,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草药是在我国引起急性肾损害的很重要的一类药物。常见的可损伤肾的单味中药包括:
1、植物类中药有木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厚朴、天仙藤、苦丁茶等;
2、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和蛇毒等;
3、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和雄黄等)、含汞类(朱砂和升汞等)、含铅类(铅丹)及明矾等;
4、复方中成药包括冠心苏合丸、甘露消毒丹、妇科分清丸、当归四逆汤等
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的肾损害的报道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雷公藤、斑蝥、鱼胆、苍耳子、木通、山豆根、山慈菇、泽泻、蜈蚣、钩吻及含汞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等)引起的肾损害报道最多。
白果:有毒成分为白果中性素。常用量5~10g,或5~10枚。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人煎剂可生用,人丸剂宜煨熟用。
马兜铃:有毒成分为木兰碱和马兜铃酸。常用量3~9g,中毒量30g以上。可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可能继发于间质及小管病变,主要为球性硬化。不可生用。
、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
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 (明 矾)等。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具有利尿、强心作用。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这7味中药对肾危害很大
肾为先天之本,肾脏的健康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保护好肾脏能少生疾病,很多人喜欢用中药补肾,但其实有些中药对肾伤害很大,那么,哪些中药伤肾呢?
第一个是雷公藤
雷公藤主要治疗风湿,但毒性很大,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病变,导致血尿、少尿、甚至无尿。
第二个是巴豆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9/6。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松节:有毒成分为松节油(蒎烯类)。常用量lO~15g,可直接损伤肾小球。
蜈蚣:有毒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中毒量15g以上,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
马钱子:有毒成分为番木鳖碱。1日内服量0.3~O.6g,中毒量1.5~3.Og。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排泄慢,有蓄积作用,常服、久服可蓄积中毒。生药7g即可致死。治疗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忌与猪肉、茶叶、南瓜同服。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槟榔:有毒成分为槟榔碱。常用量10~30g,中毒量60g以上。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不宜空腹服用。
鸦胆子:有毒成分为酚性成分。中毒量为12粒以上。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雄黄:有毒成分为二硫化二砷。每次O.2~O.4g,日服1~2次。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球。
蓖麻子:有毒成分为蓖麻毒蛋白。常用量0.5~1g,中毒量2~20粒。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和肾小球。人丸散剂,不入煎剂。
鱼胆:有毒成分为组织胺类、胆盐及氧化物。中毒量为1个以上。
山慈姑:有毒成分为秋水仙碱。中毒量为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斑蝥:有毒成分为斑蝥素。常用量O.03~O.06g/日,分3次服。内服中毒量为0.6g以上,致死量1.5~3g,外用致死量为15g。直接损伤肾小管,可引起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直接损伤肾小球,损伤肾实质细胞,引起肾小球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衰竭。小剂量即可损伤肾小球,中毒量主要损伤肾小管。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煎剂较安全。
山豆根:有毒成分为苦参碱及金雀花碱。常用量3~log,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
威灵仙: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及皂苷类。常用量3~lOg,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
据1982~1996年178篇583例中西药物致肾损害的文献报道,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有47例,占8.06%,位居致肾损害药物的第三位。根据1960~1993年间公开发表在123种期刊上780篇共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引起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分别占9.9%、1.6%、5.1%。该统计资料中,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有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达25.5%,死亡率14.7%;斑蝥发生不良反应有38例,肾损害发生率为34.2%,死亡率也高达34.2%。另有19篇有关雷公藤中毒317例的文献报道,中毒死亡人数高达90例,占35%,其中78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占86.7%。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54.2%,44例因急性肾损害致死,死亡率37.6%。关于鱼胆中毒的报道也逐年增多,有人统计了1995年以来28篇鱼胆中毒281例的报道,肾损害发生率达98.2%(276/28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达89.3%(251/281例)。近年在国际上也发生了几起中草药致肾损害事件,如比利时的一家开业10多年的中药减肥中心,在1991年3月~1994年2月的中药减肥人群中出现了46例肾衰竭病例,程度严重需作透析,其中有18例甚至做了肾移植术,在欧洲及世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据报道,该减肥中心至1991年3月为止的既往15年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过类似病例。1990年5月,医生在原来的方案中加入了汉防己(SteDhania tetrandr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两种中草药。问题似乎从那时开始,截止至1994年2月,接受减肥治疗的数百人中已有76人发病,临床表现为较早出现严重贫血,无高血压或血压仅轻度升高,尿液检查有小管性蛋白尿,尿沉渣无异常,其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在3个月左右升高1倍,多在短期内发生肾功能衰竭。33名肾穿刺活检及4名肾—输尿管切除活检结果显示,突出的病理表现为广泛的少细胞性的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76名病人中,除其中1人的治疗方案不含厚朴外,其余均含厚朴和汉防己。基于以上事实,他们认为,厚朴和汉防己可能会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应重视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
厚朴:常用量3~10g,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
川楝子:有毒成分为川楝素。常用量5~10g,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益母草:有毒成分为益母草素。常用量12~30g,中毒量90g以上。不宜超量连续服用。
水蛭:有毒成分为水蛭蛋白、水蛭素。常用量3~6g,中毒量15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