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象:藏于体内的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所表现于外的征象
脏腑
内脏的总称
六腑
胆、胃、小肠 大肠、三焦、膀胱
五脏
心、肝 脾
肺、肾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20
脏腑的分类
功能
形态
特点
作用
五脏
化藏精气 藏神
实质器官
六腑
传化水谷
管腔性器 官
奇恒之腑 贮藏精气 中空有腔
藏而不泻 满而不实
泻而不藏 实而不满
阴阳对立制约
• 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斗争,相互制 约和相互排斥
四季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即是自然界阴阳相 互制约、相互消长的结果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 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 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 人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
望 病因
闻 病性
问 病位

分析病机 五脏六腑 经络关节 气血津液
判断 邪正 消长
辨证 论治
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治疗手段: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
中医中气血互补就是源于 阴阳互用的理论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遭到破 坏,则会产生两种情况: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阴阳消长
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 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此长彼消

此wk.baidu.com彼长

此长彼亦长
此消彼亦消
与制约相关 与互用相连
•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生及 发展过程中;中医学认为其基本形式就是阴阳的消或长。
同五脏 (附胆外)
生化和贮藏 气血,津
液、精气等 精微物质
对饮食物 起消化吸 收、输送 、排泄

(四)经络学说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人体经络系统 经脉—即路径之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脉—网络之意,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固

奇经八脉——冲、任、督、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有统帅、

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别出一支加任、督二脉和脾之大络,可加强表
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
络脉 浮络——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
内属于脏腑——同十二经脉直接络属
连属部分 外连 十二经筋——可连缀四肢百骸,并主司关节运动。
五行各自的特性 五行 原始义

曰曲直

曰炎上

爰稼穑

曰从革

曰润下
引申义 生长、升发、条达 温热、向上、光明 生化、承载、受纳 沉降、肃杀、收敛 寒凉、滋润、下行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简表
(三)藏象学说
• 藏 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 象 一、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
二、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定循行路线
经络系统简表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十二正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为每一次 气血运行 所必经的 通道。
经脉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最大分支,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

里两经之间的联系。(补正经之不足)
食疗等
二、基础理论
• (一)阴阳学说 • (二)五行学说 • (三)藏象学说 • (四)经络学说 • (五)气血津液 • (六)发病与病因 • (七)辩证论治
(一)阴阳学说
• 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
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 阴阳学说的起源
• 从日光向背观察到对自然现象的抽象概括,随着长期对观察面的扩 展,阴阳的朴素含义得到引申,进而以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分阴 阳,如此不断引申的结果,就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分 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这时的阴阳,已成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 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 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其各自的属性。
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 空间 时 季 温 湿 重 性 亮 事物的 性 (方位) 间 节 度 度 量 状 度 状态
上外东天 昼 春 温 干 轻 清 明


夏热燥


下内西地 北

秋 冬
寒 凉
湿 润


晦 暗
亢进 兴奋 动 上升 化气
衰退 抑制 静 下降 成形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对立制约 • 阴阳的互根互用 • 阴阳消长 • 阴阳转化
23
经络的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功能
(一)联系作用:将人体各个器官有机的联系起来 (二)感应作用: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作用于腧穴或
阴阳转化
• 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 阴阳转化是在阴阳消长的基础上产生的即:
阴阳消长→量变 ↓
阴阳转化→质变
如:“物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再如:四季的 变化、“物盛则衰”、“日中则移”等。
(二)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也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以木、 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 规律来认识、解释世界和探求宇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相关的阴阳消长。
• 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一定 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被察觉,或者变化 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作 “平衡”。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 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反之,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若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一定的 范围、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动态平衡和相对静止遭到破坏, 这又往往表现为异常的病理状态,即为阴阳失衡
• 如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
• 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的过 程。
• 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即是“阳消阴长”的过 程。
• 这个变化的根源在于与阴阳对立制约相关的阴阳消长。
又以人体气血为例, 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发展下去常常可使血 的生成不足而表现为气血两虚;表现为“阴阳皆消”的过程, 相反,若通过补气,促使气旺生血,则又可使气血都有所 恢复;表现为“阴阳皆长”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