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一部旷世大作几多演释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演奏中的整体感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演奏中的整体感引言即使李斯特的其他作品都被大火付之一炬,仅凭《B小调奏鸣曲》这部巨作就足以使他位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列。
李斯特将他创作于1852-1853年间的这部巨作题献给舒曼,作为对后者赠与其《C大调幻想曲》的答谢。
《B小调奏鸣曲》不仅为李斯特钢琴作品之最,甚至可以被列为继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之后最伟大的奏鸣曲。
然而,这样一部恢宏的巨著却对它的演奏者们提出巨大的挑战。
与演奏中小型作品不同,面对一部大型作品时,演奏者首先需要以宏观视野来诠释作品,而不能将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微观层面。
如果说中小型作品由于篇幅相对集中,结构较易把握,因而在演奏上往往是由“细节决定成败”的话,那么对大型作品的演奏则更应该是“纲举而目张”,即首先需要抓住主要的环节,以此来带动其他细节的处理。
1、曲式结构演奏者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从而在演奏中把握好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对一首大型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文本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由于李斯特本人的沉默,使得《B 小调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历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各家的说法莫衷一是。
威廉・纽曼(William Newman)最早提出该作品具有“双重功能” (double-function)的特征,即作品以单乐章的奏鸣曲式写成,但同时又具备了多乐章的奏鸣套曲的性格。
这个观点受到了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同。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里的结构图表对“双重功能”的展示可谓一目了然:对于演奏者来说,曲式结构分析是一个最为基础的、不可或缺的框架。
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对这部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但重要的是,演奏者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正在弹奏的乐句、乐段位于整部作品的什么位置、在结构上又起了何种功能作用。
如同夜航时的指路灯塔,一个个精确的“定位点”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坐标系”。
试想在演奏这样一部长达半个小时的长篇巨著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这些“坐标系”作为前后左右的参照,演奏者必然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2020年穿着T桖听古典音乐网课答案
音乐中的自然法则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模仿不止可以模仿事物的表面形态也可以模仿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这句话出自( )。
• • • •A、马基雅维利B、洛克C、亚里士多德D、莎士比亚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2【单选题】( )的《月光曲》是音乐模仿自然最典型的乐曲。
• • • •A、肖邦B、贝多芬C、穆索尔斯基D、达芬奇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3【单选题】《沃尔塔瓦河》是( )作曲家斯美塔那所作。
• • • •A、荷兰B、冰岛C、瑞士D、捷克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4【判断题】《雨滴》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肖邦。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音乐有阐释、展开、再现这样一个三明治的结构。
我的答案:√音乐要素如何模仿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 )是音乐的灵魂。
• • • •A、音色B、旋律C、音调D、音高我的答案:B得分: 16.6分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舒伯特代表作的是( )。
• • • •A、《魔王》B、《野玫瑰》C、《月光曲》D、《圣母颂》我的答案:C得分: 16.6分3【判断题】能够写出优美旋律的作曲家,往往被人们称之为天才。
我的答案:√得分: 16.6分4【判断题】柴可夫斯基是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
我的答案:×得分: 17.0分5【判断题】跳进是指以三度或者三度以上较大音程的进行。
我的答案:√得分:16.6分6【判断题】肖邦是浪漫主义钢琴前奏曲的创始人。
我的答案:√模仿与超越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出现了( )的作品《西风颂》。
• • • •A、肖邦B、莫扎特C、穆索尔斯基D、舒伯特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2【单选题】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出自歌剧( )。
• • • •A、《图兰朵》B、《圣母颂》C、《茶花女》D、《梦游女》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3【判断题】《啊,满园鲜花凋零》表现的是对青春和青春將逝的一种感叹。
2020年穿着T桖听古典音乐网课答案
【单选题】1781年,莫扎特的正歌剧()在慕尼黑大获成功。
窗体顶端
A、《依多美尼欧》
B、《牧人王》
C、《装痴作傻》
D、《扎伊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后宫诱逃》的故事背景设置在( )。
窗体顶端
A、慕尼黑
B、奥格斯堡
C、土耳其
D、曼海姆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窗体顶端
A、慕尼黑
B、维也纳
C、土耳其
D、布拉格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3
【多选题】以下()是属于贝多芬《降B大调协奏曲》里的乐章。
窗体顶端
A、《活泼的快板》
B、《柔板》
C、《月光曲》
D、《回旋曲》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BD得分:20.0分
4
【多选题】1800年维也纳皇家剧院演奏的钢琴曲目仅限三位音乐家,分别是( )。
【判断题】莫扎特的宣叙调主要以羽管键琴来伴奏。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咏叹调是一种口语化的叙述段落。
我的答案:×
《后宫诱逃》已完成本次成绩:100
1
【单选题】( )是一个古典音乐重镇,以管弦乐艺术见长。
窗体顶端
A、慕尼黑
B、奥格斯堡
C、维也纳
D、曼海姆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啊,满园鲜花凋零》表现的是对青春和青春將逝的一种感叹。
我的答案:√
巴赫的故事与作品已完成本次成绩:100
1
【单选题】伟大作曲家巴赫出生于( )。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
第三个主题是从连接以后出现的副部1主题,很壮阔,充满了英雄的意味,有人说有点瓦格那的感觉。但很快便过渡到了主部中那个主题变形产生的副部2主题,这次是有着强烈的抒情意味。好象开始歌唱,丰富的表情。至此,我感到作曲家似乎进入了一个比较和谐的状态。
毫不间断地,作曲家把音乐进行到了展开部,也就是我先前说的那个庞大的发展了的主部主题。若从单乐章的奏鸣曲结构来看,这个展开部除了对主部主题的展开以外,还有一个插部。这个插部堪称一个完整慢板乐章,在此,第四个主题在#F大调上明朗地出现了,我们几乎可以把它看作是这个慢板乐章的主题,而在经过了变形的第二主题之后,它再次出现即可理解为这个慢板的主题再现。
在主部开头出现的乐曲第二个主题是在全曲中出现次数和变形最多的一个主题,尤其在发展部中似乎变得十分得庞大,这让我感觉是作曲家一直在试图表达的中心意思,或者在追求的样子。他对这个主题了解和理解得十分透彻,似乎是与他最心心相印的和最能够表达他心路历程的一个标志,以至于在CODA 中甚至以FUGUE的形式出现。很怪。但是我又感到它并不是烦琐的,而恰恰是简练的。可是尽管它很明确,但是仍是尖锐和矛盾的,因为主和弦始终闪烁在7和弦中,它完全没有象传统的奏鸣曲那样赋予主部明确的调性,并在开始不久就进行了频繁的模进转调。这就让人深切而又清晰地感觉到作曲家在陈述之外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或许是他思想斗争的一个过程,或是两种矛盾心理互相冲突的产物。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展开部音乐内容浅析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展开部音乐内容浅析作者:谢丽莎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02期[摘要]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可列为贝多芬奏鸣曲以后最伟大的奏鸣曲。
通过分析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音乐内容为今后从事这部作品的研究,丰富李斯特作品的演奏曲目,扩宽教材选用范围,加深对李斯特面貌的完整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李斯特 B小调奏鸣曲音乐内容第一部分音乐内容分析(205-330小节)展开部一开始就在音乐情绪上与呈示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强大的有力的拍打声融和着逐渐累进的紧张情绪。
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又是发生在主部第一主题所发出的愤怒和螺旋下降形式的句子之中的。
随着紧张感的不断增强,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积累的强烈情感的某种发泄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音乐展开的不断升级,紧张、不安的情绪一浪高过一浪,和声上的不稳定性、力度的增加使音乐达到高潮。
高潮似乎没有出现既定的主题,而是被引子主题取而代之,引子主题在这里获得了新生,他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深入的展开部从引子的邪恶的主题开始——即最初的违背教规的罪恶的主题。
如果企图尝试把将要发生的事渗入到理想的内容中,则可能会造成一种无出路的失望的感觉。
从开始奏鸣曲就有一种个人的压抑情感承担了展开部的开始作用。
其余所有的主题都尝试着使其内部力量以及不稳定但却存在的东西变成一种稳定的状态,而在这些主题中又出现了令人害怕的形象。
行为停止了,从一方面来看是没有出路的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有出路的。
人是不幸与被损害的,他的心灵和行为是黑暗的,他的呐喊和诅咒也是无力而又得不到回答的,但是上帝却听到了他的祈祷。
突然在上出现了和声(Andant sostenuto),其音调的紧张令人费解——时而它被处理成重升F,时而又被处理为G,但是由这种小调色彩形成的黑暗只是转瞬即逝的过程,并且新主题(我们把这个主题叫做祈祷主题)的第一个句子的完成为我们展现了它的调性——升F大调,这一主题得到了升华,它清醒而又平静。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白 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摘要】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为精彩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既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方法,也重视音乐创作的浪漫风格。
李斯特发展了一种崭新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创作技法,并且逐渐取代了自车尔尼以来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术套路,开拓了钢琴乐器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音乐【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李斯特在钢琴音乐创作上更能体现出超常的艺术才华,他在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奏鸣曲、特性乐曲、改编曲等作品中都大量运用了精致的华彩乐段、宣叙调段落、颤音音型和高难度乐句等创作技法,这种诗意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表现力与其本人的辉煌演奏技巧是密不可分的,他以如此的艺术创造性和音乐想象力给听众带来了巨大震撼。
一、练习曲李斯特创作的练习曲不仅蕴含了高难度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音乐情感意境,他为练习曲注入了更多的音乐内容。
李斯特共创作了12首《超级练习曲》(S.139),这些作品表面上基本都是以三段体的曲式结构为基础,并且带有许多变奏性质的乐段,然而,他通过各种主题变奏手段又淡化了这种三部曲式,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术元素。
例如,“玛捷帕”显示了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鬼火”突出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变化;“英雄”运用了复杂的附点节奏音型;“狩猎”使用了大量的快速跑动技术,这些作品代表了李斯特诸多练习曲的最高水平。
李斯特在练习曲体裁的创作中还深受帕格尼尼的影响,他为此创作了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S.140),这些作品都以帕格尼尼的音乐主题为创作素材。
此外,李斯特还创作了3首《音乐会练习曲》(S.144),包括“哀诉”“轻盈”“叹息”,以及2首《音乐会练习曲》(S.145),包括“森林细语”“侏儒轮舞”,这些作品既有气势辉煌的华彩乐段,也有抒情优美的歌唱性段落,这正是19世纪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共同努力探索的方向。
世界十大著名钢琴协奏曲
世界十大著名钢琴协奏曲1、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其中《降b小调第一号》是唯一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首,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正是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这首钢琴协奏曲是第一流的钢琴家们竞相演奏的曲目。
本曲作于1874年,于1875年十月在美国波士顿首演。
作品完成后,并未按照一般的习惯立刻在自己的国家初演,是因为当时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校长,柴科夫斯基的友人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y Rubinstein, 1835 - 1881,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斥责此作品华而不实,无独创性,不适于用钢琴演奏。
柴科夫斯基对此感到很屈辱,但他对这首乐曲有很大的信心,于是把乐谱寄给法国钢琴家汉斯·封·彪罗(Hans von Bulw,1830-1894),由这位钢琴家旅美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
十一个月后,才在俄罗斯上演,同样也获得了成功。
后来,尼古拉·鲁宾斯坦郑重地向柴科夫斯基谢罪,从此之后他经常把这首乐曲加在他的演奏会曲目里,于是二人和好如初。
1889年,柴科夫斯基将这首乐曲略加修订,成为现行的乐谱。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极为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降b小调,3/4拍。
本乐章是全曲中最为著名的乐章。
作品以四支圆号的引子为开始,随后展现的是极其雄壮和辉煌的主题,这个激动人心的主题甚至比整部钢琴协奏曲还要著名,是每年柴科夫斯基音乐节的开场曲,也经常被大量的影视作品所引用,为广大听众所熟知。
第二乐章朴实的小行板和第三乐章热情的快板,也都十分出色。
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2、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本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
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
「穿T恤听古典音乐作业答案」
1.关于艺术起源的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模仿说B、游戏说C、表演说D、巫术说我的答案:C2.《沃尔塔瓦河》是来自捷克作曲家的《我的祖国》中第()乐章。
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B3.音乐结构中自然法则不包括()。
A、呈示B、发展C、再现D、升华我的答案:D前奏曲《雨滴》是由()创作的。
•A、柴可夫斯基•B、肖邦•C、莫扎特•D、巴托尔迪我的答案:B2管弦乐队的乐器排列图中舞台中心的是()。
•ﻩA、圆号•ﻩB、大提琴•C、第一小提琴•ﻩD、中提琴我的答案:D3下列作品中()是舒伯特的代表作。
•A、《仲夏夜之梦》•B、《乘着歌声的翅膀》•C、《圣母颂》•ﻩD、《罗密欧与朱丽叶》我的答案:C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不仅影响到艺术家,对科学家也是有一定的影响。
() 我的答案:√5钢琴曲《一个穷和一个富人》中,低沉、节奏舒缓的旋律是代表穷人。
()我的答案:×4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我的答案:√5相同乐器的不同音区会发出不同的音色。
()我的答案:√咏叹调《啊,满园鲜花》选自()。
•ﻩA、《费加罗的婚礼》•ﻩB、《图兰朵》•C、《梦游女》•ﻩD、《茶花女》我的答案:C2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穿插有莫扎特的作品()。
•ﻩA、《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B、《西风颂》•ﻩC、《再不要去做情郎》•D、《女人心》我的答案:B3《啊,满园鲜花》这段咏叹调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瑞士的一个村落。
()我的答案:√()让巴赫的旧作《马太受难曲》重见天日。
•A、莫扎特•ﻩB、贝多芬•ﻩC、安娜•D、门德尔松我的答案:D2巴赫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他晚期创作的作品有()。
•ﻩA、《十二平均律曲集》•B、《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C、《法国组曲》•ﻩD、《约翰受难曲》我的答案:D3巴赫的风格标本《勃兰登堡协奏曲》共()首。
•ﻩA、四•ﻩB、五•ﻩC、六•D、七我的答案:C4《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来自作者早期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是写给安娜的笔记本中的一首。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FriedrichList,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论倡导者。
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
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
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7月31日深夜,在拜罗伊特去世。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
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
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
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分析
口
t =I D l D T I I I, 调性回到 l D I 。 第二主题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 分别开始于第 5 6 、 6 1 和6 9 小节。 第 6 6 小节是 D l 开始的 属七和弦连锁。 第6 9 小节的 I D I D 7 按功能应解决到T , 但D 7 却进行到T s Ⅵ的 副D : , 构成意外进行。 T s Ⅵ的D : 也就是 I B l D :, 从D :开始是属七和弦连锁。第 7 3 小节后半部分起是I D D Ⅶ7 一 ,但在 和 D 7 之间插入了平行六和 弦、 自然模进和向 l e 调, 这是扩充的方法。 第7 5 小节最后的D 7 解决到T , 构成收拢性乐段的全终止。 整个副部从l D f T 开始,结束于I D险终止,因而它是收拢性结构。结束部包含两个片段。第一片段是第 7 6小节第二拍至第 8 4小节强拍的 结束部主题, 用正 格完满终止。 第二片 段从第8 4 小节 第二 拍开 始, 大多数小节强拍的 低音连 接成l D I 的主音持续音。最 后
扬 格动机开始, 显得果敢自 信、坚定 而从容, 其结构是准平行的转调复乐 段: 从l b 始, 结束于 I g I o前乐 段( 1 —8 )
是平行的转调的开放性乐段,结束时的l e I D 为后乐段从I e[ 开始做准备。 后乐段 ( 9 —1 9 ) 是平行的、 带扩充的转调乐段。 从第 1 4 小节第三拍 『 F I T 起,直到第 1 6 小节后半小节的D 7 ( S ) ,低音部持续『 F I 主音, 上方声部采用半音经过的上行的平 行和弦, 这些和弦都缺乏独立的功能意义。第 1 6 小节后半小节是『 F l D 7 ( S ) = { B r 3 D D V I I : , 这是经过属七和弦的等和弦转调。 第1 8小节第四拍是l g 7 。这里预期出现l g l 的全终止,构成转调复乐段。但I g l D 7 却意外进行到 D D V I I ,构成转调的开
19世纪钢琴制造业发展对李斯特创作理念的影响——以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为例
艺术研究跨文化表达丨2021-219世纪钢琴制造业发展对李斯特创作理念的影响----以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为例浙江音乐学院/丁阳杨建鹏摘要:作为李斯特最具开创性的一部钢琴作品,《b小调奏鸣曲》除了受作曲家人生经历与艺术品味、社会思潮和历史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与其实现的载体一一键盘乐器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主要以19世纪钢琴制造业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为例,探讨19世纪钢琴发展的历程对李斯特创作理念的影响。
关键词:19世纪新式钢琴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创作理念的革新纵观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弥漫于欧洲大陆,钢琴的制造工艺也从18世纪初的诞生逐渐蜕变、成熟。
19世纪钢琴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席卷欧洲大陆,还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本文从19世纪钢琴制造业的多元化进程这一角度为切入点,来探讨不断改良的新式钢琴带给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在创新理念革新、钢琴音响交响化、戏剧性和表现力手段方面的启迪。
一、18至19世纪钢琴制造业的多元化进程18世纪初,佛罗伦萨的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在1710年左右制造出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钢琴。
然而克里斯多佛利的钢琴音色单一、琴弦较细、共振不足等缺点并没有在欧洲大陆引起重视,难以取代羽管建琴的地位。
19世纪中叶,德国、奥地利和英国作为欧洲钢琴制造业的中心,不断推动着钢琴制造工艺的发展,并走向繁荣。
这一时期的重要钢琴制造商包括德国的戈特弗里德•西伯尔曼(1683-1753)、英国人约翰内斯•楚姆佩(1735-1783)、约翰尼斯•布罗德伍德(1732-1812)、西伯尔曼的学生德国人约翰•安德里亚斯•斯特思(1723-1792)以及安东•瓦尔特(1752-1862)等。
西伯尔曼发明的击弦机在楚姆佩的改良下成为了著名的"英式击弦机”,而他的学生斯特思于1770年在德国制造出了"维也纳式击弦机”。
以莫扎特为代表所使用的维也纳式钢琴"琴键触感较浅而轻,有很灵敏的止音系统,共鸣不强,音量偏小,但音色清晰透亮。
《穿T恤听古典音乐》考试答案
《穿T恤听古典音乐》考试答案大提琴D、中提琴我的答案:B10作品()被看作是勃拉姆斯的“田园”。
A、《第一交响曲》B、《第二交响曲》C、《第五交响曲》D、《第六交响曲》我的答案:B11对《女人心》中通过两个女孩的二重唱所体现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发现她们是情敌B、她们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女仆C、说明她们很有自己的主见D、形象描绘了她们爱上两位乔装男子的过程我的答案:D12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称为()。
A、对比法B、模仿C、和声D、对位法我的答案:D13对克拉拉评价表述错误的是()。
A、睿智B、说话直爽C、孤僻D、我的答案:C14“维也纳三杰”分别是()。
A、海顿、莫扎特、巴赫B、莫扎特、巴赫、贝多芬C、海顿、莫扎特、贝多芬D、莫扎特、贝多芬、巴赫我的答案:C15《春天交响曲》的灵感来自于()的诗句。
A、歌德B、贝特格C、盖贝尔D、里尔克我的答案:B16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大师是()。
A、莫扎特B、贝多芬C、巴赫D、柴可夫斯基我的答案:C17关于钢琴家需要具备的要素描述错误的是()。
A、要有活动能力B、身体机能的弹性虽没有要求,但是协调能力要强C、有情感的力度,天生的渲染力D、有气场我的答案:B18音乐结构中自然法则不包括()。
A、B、发展C、再现D、升华我的答案:D19与新德意志乐派之争的导火线是勃拉姆斯创作了()。
A、《风景明信片》B、《哥德堡变奏曲》C、《德意志安魂曲》D、《舒曼变奏曲》我的答案:C20舒曼“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开山之作是()。
A、《春天交响曲》B、《蝴蝶》C、《童年情景》D、《狂欢节》我的答案:D21继舒伯特之后,德国艺术套曲的巅峰之作是()。
A、《图画展览会》B、《诗人之恋》C、《狂欢节》D、《四季》我的答案:B22对《卡门》中的人物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复杂B、真实C、D、可信我的答案:C23咏叹调《谢吉第亚舞曲》是()的民间舞曲。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的音乐结构分析
8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了柔化处理,此后在g 小调、b E 大调各自重复了一次,共同构成了模进关系并在A 音上终止。
3、连接部从第81小节起至第104小节。
调性方面,实现了d 小调-D 大调的转变,可将第81至86、87至92小节看做是引子主题的延伸性内容,而第93、93小节则可看做其压缩性内容,以单声部起,经模进、叠加处理变为了三声部。
行至第101小节再次变化了调性,基于引子主题并突出了左手部分,由此进入副部并为D 大调属七和弦做好了准备,不仅加强了演奏的连贯性,还凸显了乐曲的歌唱性。
对应的速度变化为慢-渐快-减慢,目的在于做好音乐情绪的准备工作,直至第104小节的重点都在左手低声部,经过了一个时值为两个小节的减七和弦。
4、副部副部主题建立在D 大调上,按照谱面要求,开始为3/2拍、Grandioso 演奏(风格宏伟、高贵的演奏),且这一部分为“二主题、三阶段”,可作分别讨论。
第一阶段从第105小节起,到119小节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开放性的段落,其中出现了第一主题,和声更为浑厚、气势更为恢宏,但问题在于这段旋律较为短暂,很快就表现出了矛盾,作者更是以问答句的方式凸显了力度的对比及音域的变化,和声在一小段的模进后停留在减七和弦之上,实现了和声色彩的改变。
第二阶段从第120小节起,至第152小节实现了主题性格的改变,此处的旋律基础为主部主题,故意游离于调性中心之外,为了在平稳的前提下进行抒情,李斯特还将节奏进行了拉宽处理,配合伴奏织体的削薄变化,展现出了魔鬼的温柔一面,为此,在演奏时既要自由的处理节奏,又要保证演奏的连贯性。
从第141小节开始了第一主题b 部分,直至第152小节其高音部分做了半音阶上行处理,而伴奏织体则做了反向渐强处理,以D 大调属和声为结尾,给人以一种柔和之感。
第三阶段从第153小节起,至第178小节出现了第二主题,这一主题的抒情性最强,可以看作是主部主题的变化性内容。
浅析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
浅析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李斯特是19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以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创新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死亡之舞”和“捉迷藏”等作品多次被改编和演绎,成为经典的钢琴作品。
李斯特还是一位教育家,他的钢琴教学方法相当先进,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技巧和表现力。
李斯特创作了许多钢琴练习曲,其中最著名的是《帕格尼尼练习曲》。
这首曲子由六首不同的小曲子组成,每首小曲子都是以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古拉·帕格尼尼的练习曲为基础创作的。
第一首小曲子以帕格尼尼的《半音阶练习曲》作为蓝本,展示了李斯特无与伦比的技巧和速度。
这首曲子不断运用连续的八度音符、快速跳弹和三连音,要求演奏者具有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高速度的演奏技能。
第二首小曲子以帕格尼尼的《第六号练习曲》为基础,突出了钢琴演奏的平衡感和表现力。
这首曲子运用了弱音器,将诸如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色调入其中,让曲子在深沉和悲壮之间切换。
第三首小曲子以帕格尼尼的《第三号练习曲》为蓝本,突出了左手的技巧和力量。
这首曲子的左手部分非常困难,要求演奏者采用大拇指下压、小拇指下压和四指下压的强有力的钢琴技巧。
第四首小曲子以帕格尼尼的《21号协奏曲》为基础,是整个组曲中最具叙事性的一首。
这首曲子的前奏部分强调了钢琴的动态特性,相当于叙述一个故事的引子,而接下来变幻莫测的旋律、不同的音色切换和强有力的和弱化的演奏技巧则展示了一个充满冲突和情感的故事。
第五首小曲子以帕格尼尼的《6号练习曲》为基础,是整个组曲中最具有细腻性和稳定性的一首曲子。
这首曲子运用了钢琴上不同的音域、快速的音型和渐强渐弱的音量,让曲子在平静和激情之间切换。
最后一首小曲子以帕格尼尼的《5号练习曲》为蓝本,展示了李斯特的最高水平。
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将快速的音符和强而有力的演奏技巧融合在一起,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充满兴奋和刺激。
综上所述,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是一部巨大且多壳的作品,是真正优秀的钢琴练习曲之一。
肖邦《bb小调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赏析
肖邦《bb小调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赏析
《bb小调奏鸣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于1839年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
其中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为约10分钟。
这一乐章的名字为“悲愁”,而它的曲调也确实表现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伴随着轻缓而忧郁的前奏,主题在钢琴键上优美而深情地流淌着。
在起伏跌宕的旋律中,肖邦将寂静的忧郁和强烈的激情混合在一起,构建了一种充满魅力和温情的感受。
这首曲子在技巧上也有很高难度,要求钢琴演奏者能够准确清晰地发挥出各种复杂的音乐特征。
在肖邦动人的旋律指引下,琴键迅速变换、琴弦飞舞,呈现出瞬息万变的音响效果,让人无法忘怀。
整首曲子表现了肖邦擅长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在音乐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使这首曲子成为经典之作。
可以说,这是肖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钢琴家们不可错过的一首经典钢琴乐曲。
浅谈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主题构建与结构构成
表 二
理 论 家 埃 格 特 塞 尔 隆耶 尔 沃 特 森 沃 克
主题数量
1
4
4
5
5
以 上列 举 了 作 为 钢 琴 家 和 作 为 理 论 分析 者 的 对 主 题 数 量 的 不 同看 法 。其 中科 尔 托 、 德 尔 、 密 尔 顿 等钢 琴 家 将 主 题 数量 和 音 乐 的标 题 布伦 汉 性 联 系 在 了一 起 。 笔 者认 为 在 讨论 主题 的数 量 时 , 一 个 需 要 讨 论 的 问题 就 是 主 题 的 有 构建 与结 构 的 关 系 。古 典 主 义 时 期 的 奏 呜 曲 讲 究 结 构 的严 谨 , 着 自 己 有
一—飞 ——
茎
张 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50 0 ) 5 0 1
—
浅 谈 李 斯特 《 小 调 钢 琴 奏 鸣 曲》 b 的主 题构 建 与 结构 构 成
(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 学院 贵州 贵阳
摘 要 :李斯特整体性 结构的构思是 采用主题与主题 变形的手 法加 以凝聚、 统一贯 穿的 , 笔者对李斯特 的《 b小调奏鸣曲》的主题 、 主题 变奏和整部作品的结构进行探讨 ; 同时与古典作 曲家、 李斯特同代及之后 的作 曲家作品进行相应的 比较 , 从历 史的角度来审视李斯特 《 b小 调 奏 呜 曲》 主 题 变 奏 与 结构 构 建 的创 作 技 法 。 的 关键词 :李斯特 ; 主题 ;结构 中图分类号 : 5 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0 9 2 1 0 17 9 2l 0 0) 8—0 2 0 3 0— 2 白12 70年到 15 9 0年左右 的两 百多年 里, 主调音乐创作 占据 着重要 的地 位 。而 主 题 则是 音 乐 创 作 的 关 键 之一 。 主题 是 一 个 在结 构 上 相 对 完
李斯特与肖邦在钢琴艺术上的异同
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艺术之比较肖邦与李斯特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之所以延续了上百年的时间正是因为民族性音乐的不断融入,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输入,使得浪漫主义音乐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在这样一个德奥音乐占据统治地位的年代,波兰人肖邦、匈牙利人李斯特虽然都达到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高峰,成为钢琴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创造家和奠基者,但是两人好象是两座遥遥相望的高山,虽然都很高,但彼此永远都走不到一起。
肖邦与李斯特都到过巴黎,特别是肖邦,术成就不可或却的重要部分。
而且他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一些乐曲充分体精致的装饰音与轻巧玲珑的快速走句,都体现了这一点。
很难想象在钢琴以外的乐器上奏出同样的风格,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它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
比起肖邦,李斯特则偏向于运用交响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钢琴音乐。
他的作品往往气势恢弘,和声的排列与配器相关,复调中各主题的对比可合理地视为各种乐器间的冲突与交融。
正因为如此,李斯特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钢琴音乐改编成交响音乐,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往往有着恢弘的气势,而细腻却不如肖邦,因而他的音乐较为直率,粗犷。
同样是技术很深的练习曲,肖邦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而且其五光十色的音色表现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炫技是李斯特钢琴的一大特征,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钢琴技术,李斯特还专门创制了音乐会练习曲这一音乐题材,而从艺术性、内容的深刻性来说,则明显弱于肖邦。
《安魂光和作曲家的心态。
也是19世纪的钢琴经典之一。
李斯特在创造了这种单乐章结构。
肖邦的三1.从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上来说,他们的精神性格是迥异的,肖邦内向,李斯特外向。
2.肖邦与李斯特各自继承的精神血缘关系来看,肖邦继承了莫扎特的许多特点,比较婉约,李斯特在精神上则更象贝多芬,豪迈而富有创造力。
3.同时应该注意到,肖邦的音乐和李斯特的音乐相比更加复古,分析肖邦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在表面上看似随意、即兴的优美旋律,其实都是经过肖邦仔细考虑和精心设计的,有着很强的逻辑性(这正是令人惊讶和感叹的地方),我认为只有肖邦的钢琴作品达到了既巧夺天工,又浑然天成的完美境界。
探究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曲式特点
副部主题在主调 b小调 的平行大调 D 大调上发展 ,展现给大家 的是神圣 的上帝主题和 明快抒情的玛格丽特主题。饱满
的 音 响 、拉 长 的 节 拍 ,生 动 地 刻 画 出上 帝 气 势 恢 宏 的 形 象 和 宽 广 的 胸怀 ;由梅 菲 斯 特 主 题 变 化 而 来 的玛 格 丽 特 主 题 ,此 时 变 得 美 丽 动 人 、柔 情 似 水 ,成 为全 曲最 抒 情 的主 题 。副 部 主 题 不 再 像 主 部那 样 不 安 定 ,而 是变 得 宽广 、祥 和 。
们 就 来 具 体 的分 析 一 下 : 呈示 部 中 主题 与副 题 的鲜 明对 比 :主 部 主 题 在 主 调 b小 调 上 呈 示 ,是 英 雄 的 浮 士 德 主 题 和 魔 鬼 的 梅 菲 斯 托 主 题 。速 度 与
节拍 的改变使 主题 刚劲 有力,个性鲜 明,伴 随着连续 的跳进 ,形成 了有起伏的旋律线 ,突出的节奏特 征使 主题 显示出不 稳定
・1 5 8・
于 红
《 探 究 李斯 特 ( b / J , 调 钢 琴 奏 鸣 曲> 曲式 特 点 》
第 二 点 ,主 题 “ 个 性 化 ”的展 现 。作 品 总 体 来 讲 是 由三 个 不 同 性 格 的 主 题 发 展 而 成 :浮 士德 主题 、梅 菲 斯 特 主 题 、圣 母
恐 怖 的形 象 表 现 的淋 漓 尽 致 。 而 这 一 主 题 到 了副 部 主 题 时 , 作 者 通 过 改 变 内部 节 奏 关 系 的 手法 将 原本 八 分和 十六 的音 符放 大
成 四分和八分音符 ,使其变 的舒展 、妩媚起来 ,这时展现 出来的则是一位柔美 、纯真 的美女玛格丽特的主题( 见谱例、 。可见 , 这些原本 出 自 “ 同门 ”的主题 ,在经过李斯特变形手法 的运用后 ,都发生 了变化 。李斯特把一个主题 的不同侧面 ,不 同音乐 性格 ,不 同音 乐形 象揭 示出来,音乐的发展出 自同一主题 ,却展 示出不同面貌 。使整 首作 品保持 了严格 的逻辑性 、统 一性 与 完整性 ,做 到了技 巧与艺术 的统一 ,形式与 内容 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