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比例尺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比例尺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比例尺一、比例尺的判读规律1.比例尺大小的判读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2.比例尺大小与实际范围、内容详略的判读①同样范围: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②同样比例尺:范围越大,所占图幅越大。
③同样图幅: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3.等高线地形图上利用比例尺对坡度的判读①图幅相同,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图幅相同,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图幅相同,两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4.等压线图中,利用比例尺判读风力①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压线图中,图幅一定时,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②两幅气压差相等的等压线图中,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5.经纬网图上,利用比例尺判读面积经纬网图中,图上距离相同的经线或纬线的实际长度长,则比例尺小,反之,比例尺大。
二、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①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③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④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2.比例尺放大和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
《地理比例尺》课件
应用:地图制 作、导航、规
划等
重要性:对于 地理研究和应 用具有重要意
义
地理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数字比例尺:用数字表示,如 1:100000
图形比例尺:用图形表示,如地图上的 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地图上表示距离的比例尺, 如1厘米代表100公里
地理坐标比例尺:用经纬度表示,如1 度代表100公里
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地图上表示距 离的比例尺,如1厘米代表100公里
取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的预 处理:对遥感 影像进行几何 校正、辐射校
正等处理
遥感影像的分 类:根据遥感 影像的特征进 行分类,如土 地利用、植被
覆盖等
遥感影像的定 量分析:利用 地理比例尺对 遥感影像进行 定量分析,如 面积计算、距
离测量等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利用地理 比例尺进行城市规划 设计,确定城市规模、 布局和功能分区
直接缩放:通过拖动鼠标或键盘快 捷键进行缩放
比例缩放:通过设置比例因子进行 缩放
滚动缩放:通过滚动鼠标滚轮进行 缩放
缩行缩放
快捷键缩放:使用键盘快捷键进行 缩放
转换的原理
地理比例尺的缩放:通过改变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来改变地图的比例尺 地理比例尺的转换:通过改变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来改变地图的比例尺 转换方法:通过改变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来改变地图的比例尺 转换公式:通过改变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来改变地图的比例尺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根据实际需要和地 图范围选择合适的 比例尺
注意比例尺的一致 性:同一张地图上 的比例尺要保持一 致
注意比例尺的准确 性:比例尺的准确 性直接影响地图的 可读性和准确性
比例尺讲解
比例尺讲解【知识点】1.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按表现形式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按作用的不同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3.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先统一单位,再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然后化简。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
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表示方法】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三棱比例尺(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使用方法】1、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初中地理地图常用要素的掌握与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图常用要素的掌握与知识点总结地理地图是地理学的基本工具之一,它通过图形、色彩等方式将地球的地理现象表现出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的特征和空间分布。
初中地理中,地图常用要素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地图常用要素对于学习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中地理地图常用要素的掌握与知识点总结。
一、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表达。
它告诉我们地图上1单位所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三种:文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分级比例尺。
我们需要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从而对地图上的距离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测量。
二、地图的方位与方向地图的方位与方向是指地理位置与方向的表示。
方位可以从地图上的指南针指示出来,包括东、南、西、北等八个主要方向。
方位的表示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朝向箭头来确定。
方向是指一个地方相对于另一个地方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指南针方向来判断。
三、地图的图例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解释地图符号和颜色的说明。
它告诉我们不同的地理要素用什么符号和颜色来表示,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图例中的符号和颜色的意义需要根据图例上的说明来解读和理解。
四、地图的纬度和经度纬度和经度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位置的两个重要要素。
纬度是地球表面的线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地方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而经度是地球表面的线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地方在东经还是西经。
纬度和经度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
五、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是用来表示地理要素的信息的。
每个地理要素都有对应的符号和颜色表示,比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等。
通过学习地图符号和颜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各种地理要素。
六、地图的海拔高度地图上的海拔高度是指地面距离平均海平面的高低。
通过地图上的等高线和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海拔高度。
通过对地图上的海拔高度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地形特点。
初中地理《地图知识》知识点
初中地理《地图知识》知识点一.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式子表示就是: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1.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CM代表实地距离多少M。
2.文字式:用文字写成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0M。
3.数学式:用数字表示图上的比例尺大小。
例如:1:1000000根据比例尺,可以在地图上量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衡量,即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
二.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我们就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2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批示东西方向,在经纬线成圆弧形的情况下,确定方向时要特别注意。
3三.图例和注记1.图例:它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含义的说明,即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各种符号和颜色叫图例。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四.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它们均是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
五.等高线和等深线1.概念: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用等高图可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
在一同幅图上,等高线愈密集,表示地表坡度愈徒;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地表坡度愈缓。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能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在地图上,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2.地形图: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为地形图。
用等高线绘制成的地形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通过等高线可以判读一幅地形图所表示的实际地形的部分特点:<1>坡度徒缓:(在概念中有叙述)<2>(1)顶、盆地和洼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内高外低为山顶,内低外高为盆地或洼地。
比例尺、方向、图标和注记
比例尺的种类
数字比例尺
用数字表示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 的比例关系,如1:10000表示地图上1 单位长度代表实际10000单位长度。
文字比例尺
图解比例尺
用图形符号表示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 长度的比例关系,如用一段等长的线 段表示实际长度。
用文字描述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 的比例关系,如“一寸代表十里”。
符号注记
用符号形式对地图上的地理要 素进行标注,包括点、线、面 等符号。
颜色注记
用颜色变化表示地图上的地理 要素,主要用于表示分布、趋势等。注记的应用 Nhomakorabea指示地理要素
注记可以用来指示地图上的各种地理要素, 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提供信息
注记可以提供关于地图上地理要素的详细信 息,如名称、位置、特征等。
角度表示法
通过角度来表示方向,例如北偏东30度。
方位角表示法
使用方位角来表示方向,例如北方位角为0度,东方位角为90度。
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上的方向通常以 北为正方向,南、东、 西分别对应负方向。
地图上的方向可能会 因为投影方式的不同 而有所偏差。
在地图上,可以使用 箭头、文字或符号来 表示方向。
方向的应用
比例尺、方向、图标和注记
目录
• 比例尺 • 方向 • 图标 • 注记
01
比例尺
比例尺的定义
比例尺的定义
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的长度与实际地面相应长度 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通常用数字、文字或图解形式表示。
比例尺的作用
帮助人们了解地图上表示的长度在实际中的大小,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地图。
符号库使用
可以使用各种地图符号库,如ESRI符号库等,选择适合的图标进行使 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地图符号库使用技巧和经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
第二节地图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一、方向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1.一般定向法:当一幅地图上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时,使用一般定向法,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当地图上有指向标时,采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
3.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采用经纬网定向法,描出参考点的经纬线做指向标,根据南北极点确定方位。
二、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单位换算,cm转化为km去掉5个0)
比例尺比大小,转化为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
比例尺没有单位,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有单位
2.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当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三、图例【课本18页的图例需要记忆】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图例——地图上的符号
四、遥感影像地图广泛应用与军事活动、气象预测、城市规划和地球资源勘测。
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决策、公共信息服务等
五、在野外辨认方向的方法
1.利用指北针辨别
2.立竿见影识方向
3.夜晚利用北极星识别方向
4.用手表进行识别方向
5.利用太阳定位
6.从树桩上看年轮,北密南疏。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知识点摘要:1.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概念2.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应用4.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练习题正文:【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概念】七年级地理比例尺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和图形式。
数字式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数字比值,如1:1000000。
文字式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文字描述,如“一厘米代表一百公里”。
图形式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图形表示,如一个长度为1 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100 公里。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例尺的分母(即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如1:1000000 表示地图上1 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00000 厘米。
另一种是比例尺的分子(即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如1:1000000 表示地图上1 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00000 厘米。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应用】七年级地理比例尺在地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地图上的距离,了解地理事物的大小和位置关系,以及进行地图的绘制和阅读。
在实际生活中,比例尺也有许多应用,如军事、旅游、城市规划等。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的练习题】1.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地图上的一条公路长度为5 厘米,问实际距离是多少?答:实际距离=地图上距离÷比例尺=5 厘米÷1:1000000=5000000 厘米=50 公里。
2.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地图上的一个村庄面积为4 平方厘米,问实际面积是多少?。
初中地理地图常用要素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图常用要素的知识点总结地理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地图可以展示和记录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和要素。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之一。
掌握地图的常用要素,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下面是地理地图常用要素的知识点总结:一、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显示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表示的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数量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
数量比例尺以分数的形式表示,如1:10000;文字比例尺则用文字描述,如1厘米表示100千米;图形比例尺通过一个图形表示,如刻度尺。
二、方位角方位角是用来表示地理方向的角度。
常见的方位有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位。
此外,还有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中间方位。
方位角可以用罗盘或者方位角度数来表示,例如北方是0°或360°,东方是90°,南方是180°,西方是270°。
三、经纬度经纬度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任何一个点位置的坐标。
经度是指从地球南北极的某一点出发,沿着赤道向东西两个方向测量出的弧长。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与地球的赤道面之间形成的角度。
赤道为0°,由南向北逐渐增加至90°。
经度和纬度用角度来表示。
四、图例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含义的说明。
通过图例可以理解地图上所用符号的含义和所代表的实际地理要素。
图例通常位于地图的一角,标注了地图上各种要素的含义。
五、符号地图上使用各种符号来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
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比如用点来表示城市、用线来表示河流、用颜色来表示海洋等。
学会理解地图上的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地图上的地理要素。
六、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表某一点的垂直高度与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高度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等高线是连接等高点的线条。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势越平坦。
七年级地图的阅读知识点
七年级地图的阅读知识点地图是一种反映地球表面山川、水系、行政区划等内容的平面图,是人类认识和研究地球的重要工具。
掌握地图的阅读技能对我们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地图阅读知识点。
一、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称为比例尺。
比例尺以分数形式表示。
例如,1:50000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长度相当于实地50000厘米的长度。
在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值比例尺、图形比例尺和说明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一般用于路政地图、城市街道地图等;图形比例尺一般用于旅游地图、教育地图等;说明比例尺一般用于地理教科书、出版物等。
二、地图的投影方式将地球表面上的三维曲面映射到二维平面上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不同的投影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变形。
比较常用的投影方式有等角、等积和等距。
等角投影是指保持角度不变的投影方式;等积投影是指保持地图上面积比例和实际面积比例相同的投影方式;等距投影是指保持地球上两点距离与地图上两点距离之比相同的投影方式。
三、地图的方位角度地球上任何一个点都有一条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地球上某一点关于本地水平面的角度,称为方位角度,其值从0°到360°。
方位角度可以指示方向,有东、南、西、北等方向。
在地图上,方位角度可以指示地图上两点之间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它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地理位置。
四、地图的符号语言地图上有许多用以表示地理信息的符号,如颜色、线型、符号和文字等。
不同的颜色和线型用以表示不同类型的地物,如河流、山脉、路网等;不同的符号用以表示不同特征的地物,如教堂、火车站、飞机场等;文字用以标注地名、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
掌握地图上的符号语言对地图的阅读至关重要。
五、地图的实用功能地图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和获取的工具,更是我们生活中实用的导航工具。
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所要到达的位置之间的路线和距离,有效避免迷路和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
比例尺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比例尺是地图中用来表示地理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关系的一种量度工具。
在地图制作和解读过程中,比例尺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逐步介绍比例尺的知识点,包括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的种类、如何计算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的度量,它表示地图上的一定距离与实际地面上的相应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常以“1:K”的形式表示,表示地图上1单位的距离对应实际地面上K单位的距离。
比例尺是将地球上复杂的地理信息简化并呈现在纸面上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从地图上获取到实际地面上的距离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关系。
比例尺的种类根据表示方式的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数字比例尺:以数字的形式表示比例尺,如1:10,000。
这种比例尺直观明了,容易理解和计算。
2.划线比例尺:用一段标准长度的线段来表示比例尺。
通过测量线段在地图上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比例尺。
划线比例尺常用于较大比例尺的地图中。
3.分数比例尺:以分数的形式表示比例尺,如1/100,000。
分数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类似,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如何计算比例尺计算比例尺是制作地图的重要步骤之一。
下面是计算数字比例尺的步骤:1.确定地图上的距离:选择地图上的两个点,并测量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2.确定实际距离:在现实地面上测量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
3.计算比例尺:将地图上的距离除以实际距离,即可得到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划线比例尺的计算稍微复杂一些,需要绘制一段标准长度的线段,并在地图上测量它的长度。
然后,通过实际距离与线段长度的比例,计算出比例尺。
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在地图制作和解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导航与路程规划:通过地图上的比例尺,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路程的距离。
这对于旅行规划、路线选择等都非常有帮助。
2.地图解读: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关系。
3.地图缩放:比例尺还可以用于地图的缩放。
比例尺知识点
比例尺知识点比例尺是地图上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
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并且了解地理实际距离与地图距离之间的转换关系。
在地理学、测绘学、城市规划等领域中,比例尺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比例尺类型以及使用比例尺的注意事项。
一、比例尺的基本概念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
通常用分数或比例的形式表示,如1:50000或1/50000。
其中,等式左边的数字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长度,等式右边的数字表示实际距离的单位长度。
例如,比例尺为1:50000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长度相当于实际距离的50000单位长度。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式:数值比例尺、线性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通过数字的形式清晰地表示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线性比例尺是在地图上绘制一个直线代表实际距离,再把该直线分割成若干等分,每一段表示地图的一个单位长度。
文字比例尺是在地图上用文字形式表示比例关系,常见的如“一英寸代表一英里”。
二、常见的比例尺类型根据比例尺的实际距离与地图距离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比例尺类型有比值比例尺、几何比例尺和诺曼比例尺。
比值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如1:50000、1:100000等。
几何比例尺是指在地图上真实长度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几何关系,如线性比例尺。
诺曼比例尺是常用的文字比例尺,通过文字描述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除了上述常见的比例尺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的比例尺,如地球仪上的比例尺。
地球仪通常是按照比值比例尺制作的,上面刻有不同等级的比例尺,可以直接读取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使用比例尺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比例尺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要根据地图上标示的比例尺,合理计算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转换关系。
其次,要注意比例尺的精度,精度越高越准确,但也可能导致地图显示范围受限。
比例尺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比例尺的应用知识点总结比例尺是地图上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地理学、测绘学以及其他领域中,比例尺被广泛应用于测量、规划和导航等方面。
本文将对比例尺的应用知识点进行总结。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元素,用于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通常以分数的形式表达,例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个单位长度对应于实际距离上的10,000个单位长度。
2.比例尺的种类比例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图形比例尺、线性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
•图形比例尺:通过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来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最常见的图形比例尺是一条标有刻度和距离的线段。
•线性比例尺:使用线段来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线性比例尺通常标有单位长度,例如1公里。
•数字比例尺:直接以数字的形式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例如1:10,000。
3.比例尺的测量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时,需要使用测量工具(例如尺子或测距仪)将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进行对比。
首先,根据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确定比例尺的比例关系。
然后,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将其与实际距离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实际距离。
4.比例尺的应用•地图制作:比例尺是制作地图时必不可少的元素。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地图的信息。
•测量和规划:比例尺可以用于测量和规划工作中的距离。
例如,在设计道路、建筑物或城市规划时,比例尺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规划师准确地计算和估计距离。
•导航和定位:比例尺可以用于导航和定位工作中。
通过比较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人们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及需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5.比例尺的注意事项•比例尺的准确性:地图制作和测量工作中,比例尺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不同的地图可能使用不同的比例尺,因此在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或导航时,要确保使用正确的比例尺。
比例尺知识点
比例尺知识点
1、比例尺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2、比例尺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或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这是比例尺的最基本形式。
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可以写成1:20000000或写成1/20000000。
(2)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20千米。
(3)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相转换。
4、求比例尺时的注意要点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
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
(4)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知识点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七、世界的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等高线凸向低处的是山脊;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是鞍部;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在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在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站在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_南______,站在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__北____。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3、按政治体制划分,世界上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
4、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划分,世界上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5、发达国家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6、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太阳高度角值得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高度角最大为90°。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换,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导致白天和夜晚气温不同。
c.地球的公转导致一年四季气温不同。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比例尺知识点地理学中,比例尺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它描述地图上的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本身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可以帮助地图用户了解地图的正确使用方式,并使地理信息更容易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七年级地理课程中的比例尺知识点。
一、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地图上长度的比例,比例尺可以是数字表示(例如1:10,000),可以是线条上标识出的比例关系(例如1英寸=100英里)。
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大小。
二、比例尺的种类目前比例尺有三种类型:自然比例尺、绝对比例尺和相对比例尺。
自然比例尺显示了与地球上物体的实际大小相对应的比例; 绝对比例尺则根据衡量单位的变化而改变比例; 而相对比例尺则显示不同距离上长度的比例。
三、比例尺的作用比例尺的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地图上的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大小,并且能够方便地将地图上的物体与其他地图、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进行比较。
比例尺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使用地图,例如帮助我们计算距离和规划路线。
四、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比较地图上物体的长度与现实世界中物体的长度之间的比率来确定。
这个比率通常由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与地图上表示长度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五、比例尺的注意事项在实际使用中,比例尺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当使用地图时,比例尺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地图而有所不同。
其次,使用比例尺计算距离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地形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最后,因为比例尺可以改变,所以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标识,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总结比例尺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物体与现实世界中物体的比例关系。
掌握比例尺知识点可以使我们在地图上正确理解地理信息、计算距离和规划路线。
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地图、比例尺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一)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相比,缩小的程度。
又叫缩尺。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如 1 1000000或1/1000000或百万分之一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线段式:3、大小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
即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结论1:绘制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大些;反之则应小些。
并考虑纸张的大小。
结论2:图幅面积相同的地图,所表达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达图中的内容越简单;反之,则比例尺越大,表达图中的内容越详细。
结论3:实地范围相同的地图,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表达的内容越简单;反之,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能表达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的缩放结论:5、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⑴若图幅大小相同:①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②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⑵若实际范围相同:①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②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规律:①大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等。
②小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学校平面图等。
(二)方向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网有关地球大小的几个重要数据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40000km;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21km 地球仪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即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倾斜方向不变)两极: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初中地理比例尺部分
总结• 已知实ຫໍສະໝຸດ 距离和图上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 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有关比例尺的计算练习
• 1 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 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千米。也就 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 1/4000000 )倍。
• 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 离是13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780千米。 •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 离是5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地图的基本要素
• 一 比例尺 • 二 方向 • 三 图例
一 比例尺
• 定义: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 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 •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种类:线段式, 数学比例式 ,文字表达 式。
比例尺的大小
• 1:100000和 1:10000哪个大哪个小? • 按数值大小分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图上信息详细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图上信息简略 。
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知识点
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知识点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可以准确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掌握地图读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于初中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1.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表示为1:比例数或者比例分数,如1:1000或1/1000。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的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计算出图上的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图上的距离越大,细节越清晰。
2.地图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通常用南、北、东、西表示。
南方向指向地图的下方,北方向指向地图的上方,东方向指向地图的右侧,西方向指向地图的左侧。
在地图上很多地方会标注N字母或者箭头表示北方向。
3.地图符号地图上用各种符号和图形来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如建筑物、水体、公路等。
掌握常见的地图符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例如,蓝色线条表示河流,绿色线条表示公路,红色线条表示铁路。
4.地形图示意地形图是用符号和色彩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的一种地图。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山体阴影可以清楚地展现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山脉分布等地形特征。
通过阅读地形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理地势的变化。
5.经纬线和纬度地图上的经纬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和测量距离。
经线是指从地球北极到地球南极的半圆线,纬线是指从地球的一侧到另一侧的圆环状线。
我们可以通过经纬线来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纬度通常用来表示地点距离赤道的距离,北纬和南纬范围分别从0°到90°。
6.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将球体展开成平面图。
由于地球的曲面展开成平面会出现形状和大小上的扭曲,所以地图投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地球上的经纬线投射到平面上。
常见的地球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等角投影等。
掌握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地图上的地理信息。
以上是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地图,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一年级地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地上的方位和比例尺
初中一年级地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地上的方位和比例尺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地球,其中方位和比例尺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使用地上的方位和比例尺是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正确运用方位和比例尺,并给出相关的实例说明。
一、地上的方位地上的方位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其他点之间的方向关系。
在地理学中,常用的方位包括东、西、南、北等,还有利用这些基本方位结合省略号来表示中间方位,如东北、西南等。
正确使用地上的方位需要了解方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掌握方位的使用:1. 制定方位游戏:可以设计一些方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理解和判断方位,比如让学生根据指令在地图上找到特定的方位。
2.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参观一些具体的地点,如公园、学校等,并结合指南针来确定方位。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方位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方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配以丰富的图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方位观念。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地上的方位,从而正确运用方位进行地理学习。
二、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在地理学中,常常用比例尺来表示地图上事物的大小和距离的关系。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形比例尺和线性比例尺。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正确使用比例尺:1.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生需要理解比例尺表示的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如,如果地图上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实际距离是地图上距离的1000倍。
2. 练习测量: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结合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比如,给学生一张地图和一个标尺,让他们测量地图上两个城市的距离,并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 调查实地距离: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实际距离进行调查,并找到相应的地图上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假设李庄的海拔是50米,G处山顶的海拔是850米,则两地的温差是4.8℃。
(2)如果分别从D和周庄两个地方到达A,比较容易攀爬的是从__________(D地/周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量得李庄和周庄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如果某人骑自行车从周庄到李庄,每分钟走200米,那么需要多长时间?_________(分钟)。
(4)假设李庄的海拔是50米,那么G山顶与李庄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__摄氏度。
6.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A.1000米B.500米C.600米D.1200米
7.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9.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12.1:500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600米100米陡崖山谷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判读以及读图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为线段式,要将其改为数字式,先将500米换算成50000厘米,表示成数字式:1:50000;要将其改为文字是,是将其用语言叙述出来,表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
3.A
4.B
5.A
【解析】
3.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图中甲是比例尺最小,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大;A符合题意。
4.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图中乙比例尺最大,表示内容最详细;B符合题意。
5.图中甲的比例尺最小,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大,其虚线处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爬山最省力,故A符合题意。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黑龙江地图D.佳木斯地图
读下列图幅相等的四幅等高线图,回答3~5题。
3.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4.四幅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5.四幅图中,从虚线上山最省力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图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要沿山谷行进。据此完成6~8题。
13.山脊陡崖盆地鞍部50400-450西南4②②处为山谷,易于形成河流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甲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山脊,乙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陡崖,丙是中间等高线低于四周的盆地,丁是位于两座山之间的鞍部。
(2)由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山顶M的高度范围是在400-450米之间。
6.C
7.B
8.D
【解析】
6.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若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图上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米,所以实际距离应该是600米,故选C。
7.由图可知,图中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陡的是②,因为这条路线中,所经过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这里的坡度最陡,是最难登山的,故选B。
【解析】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
【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由图可知,图中B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山脊,C是位于两座山低洼处的鞍部。
(2)如果分别从D和周庄到达A,比较容易攀爬的是从周庄,因为此处等高线更稀疏,表示的坡度更缓,更容易爬。
(3)图中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丙处是位于山顶M的西南方向;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00米,如果MN两山顶得得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4千米。
(4)图中的泥石流最有可能是发生在图中的②处,因为此处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14.山脊鞍部周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154.8
初中地理知识点:比例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绘制一张教室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适合:
A.1/1000B.1:100
C.30万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9千米。
2.图幅相同的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大B.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
C.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简略D.比例尺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
二、解答题
1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写出该图的比例尺:①数字式:____②文字式:____。
(2)在这幅地图上的定向准则是_________。
(3)A和F两山坡较为缓和的是____。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
10.B
【解析】
【分析】
比例尺有三种基本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比例尺。
【详解】
把数字式比例尺1:20000转化为文字式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的图上距离0.2千米。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主要考查比例尺形式的转化。
11.B
【解析】
【详解】
关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一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会更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则越简略,故选B。
(4)山顶甲海拔高度在____米以上,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米。
(5)地形部位D是____;B是____。
1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各处表示的山地地形部位名称: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2)该图的等高距是_____米,山顶M的高度范围是_______米。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大的表示实地范围小,比例尺小的表示实地范围大;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文字式和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教室平面图范围较小,应选择大比例尺;把选项中的比例尺都改写为数字式比例尺:C、1:300000,B、1:900000,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最大的是选项B,故选B。
8.由图可知,图中四条路线中,是山谷的只有④,因为这里的等高线是凹向高处,说明此处的地势比旁边更低,是山谷地形,有可能发育成河流,故选D。
【点睛】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分析即可。
9.C
【解析】
【详解】
20千米=200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0/20000000=1/1000000,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
2.D
【解析】
【详解】
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黑龙江地图>佳木斯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佳木斯地图>黑龙江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据图可知,D处等高线重合,所以为陡崖;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点睛】
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要知道等高线地形及坡度的判断。
A.1:10000B.1/100000
C.1/1000000D.1:10000000
10.将数字式比例尺1:20000改写成文字式比例尺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2千米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千米
11.关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一组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2)据图可知,该图没有指向标,也不是经纬网地图,所以在这幅地图上的确定方向准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据图可知,F处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陡;A处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缓和;
(4)据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那么山顶甲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700米以下;乙地的海拔在500以上,600米以下,那么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100米;
(3)丙处位于山顶M的_____方向,如果MN两山顶量得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际距离为______千米。
(4)图中易于产生山洪、泥石流的位置最可能是①②③中的_____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14.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形名称: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