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疾控发〔2010〕47号 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消除疟疾规范管理与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消除疟疾规范管理与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5.07•【文号】国卫办疾控发〔2018〕7号•【施行日期】2018.05.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关于加强消除疟疾规范管理与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消除疟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全年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2672例和3例经输血感染病例,其中死亡7例。
我委组织人员对2017年报告病例开展季度审核及现场督导发现,疟疾防治中存在诊断治疗不规范、病案信息在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中不一致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消除疟疾成果巩固,尤其是抗疟治疗不规范不仅会增加疟疾耐药风险,而且有可能因传染源未彻底清除导致疟疾再传播,阻碍全国消除疟疾进程。
为进一步夯实消除疟疾工作基础,确保2020年全国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现就加强消除疟疾规范管理与督导检查工作通知如下:一、增强诊疗能力,提高诊断及时性和治疗规范性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各地医疗机构要加强国家《疟疾的诊断(WS 259-2015)》和《抗疟药使用规范(WS/T 485-2016)》培训,增强疟疾诊疗意识和能力。
对有境外疟疾流行区居留史病人、原因不明发热病人以及疑似疟疾病人,在使用抗疟药治疗前采血送实验室检验明确诊断,并将血样于24小时内送当地疾控机构进行结果复查。
经实验室明确诊断的患者,应当按照国家《抗疟药使用规范(WS/T 485-2016)》和《关于抗疟治疗和疟疾预防的专业共识》(见附件1),合理选择抗疟药品和给药途径,确保“全程、足量和规范”用药。
不具备疟疾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将患者向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转介。
消除疟疾

胡锦涛:
家宝、克强并陈竺同志:疟疾防治工作 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联合国峰 会提出了2015年消除疟疾死亡病例的目 标。我国疟疾防治工作有较好基础,应 继续努力,增加投入,依靠科学,扎实 工作,务求实现2015年的目标,并落实 好援非疟疾合作项目。
温家宝:
7月22日批示: 要坚决贯彻锦涛同志的要求,加大疟疾 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5年的目标。 同时,认真落实援非疟疾防治合作项目。
国外消除疟疾的经验1
需要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 1927年联合国疟疾防治联盟的一份报告说: 本联盟认为抗击疟疾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它不是卫生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它需 要得到政治、经济、卫生领域多方面的支持, 还要有政府的其他部门、民间组织的参与, 才能保证这项工作能够完成。
国外消除疟疾的经验2
从控制走向消除
根据2006—2008年全国各县(市、区)的疟疾 发病率统计,在全国2 858个县(市、区)中, 97.38%的县(市、区)连续3年的发病率已降 至1/万以下或无当地感染病例,标志着我国的 疟疾防治已由控制进入消除。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7 1976 1975 1974 1973 1972 1971 1970 1969 1968 1967 1966 1965 1964 1963 1962 1961 1960 1959 1958 1957 1956 1955 1954 1953 1952
疟疾防治技术部分题库

疟疾防治技术部分一、单选题(4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正确)1.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疟原虫是()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形疟原虫2.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B 蚊唾腺 ----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 ----人红细胞----蚊唾腺D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蚊胃---蚊唾腺3.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A仅在肝细胞 B仅在红细胞 C 脾细胞 D肝细胞和红细胞4.疟疾的传染源为()A 体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B体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C 体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D体内有子孢子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5.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A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 B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期 C 配子体 D 子孢子6.凶险型疟疾绝大多数是由下列哪种疟原虫所致()A 间日疟原虫B 恶性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形疟原虫7.确诊疟疾的方法()A 查大便B 查小便C 查血D 查痰液8.诊断间日疟原虫病人,应在下列哪种时间采血()A 发热时B 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C 发热间隔期D 第二次发作时9.血检恶性疟原虫配子体,适宜的采血时间是在周围血出现环状体之后的()A 数小时 B 十余小时后 C 7-10天 D 3周10.恶性疟原虫感染者在外周血中可查到()A 环状体、大滋养体B 大滋养体、裂殖体C 裂殖体、配子体D 环状体、配子体11.哪种疟原虫有新月型配子体()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形疟原虫12.哪种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见茂氏小点()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形疟原虫13.哪种疟原虫最常见多个环状体寄生在同一个红细胞内()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形疟原虫14.间日疟外周血涂片可查见()A 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B 大滋养体、配子体、裂殖子、合子C 环状体、裂殖体、雌配子、雄配子体D 裂殖体、配子体、动合子、子孢子15.吉氏或瑞氏染色时,疟原虫红染部分叫()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疟色素D 血红蛋白16.吉氏或瑞氏染色时,疟原虫蓝染部分叫()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疟色素D 血红蛋白17.间日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A 48小时B 36-48小时C 72小时D 24小时18.恶性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A 48小时B 36-48小时C 72小时D 24-36小时19. 哪种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见齐氏(西门氏)小点()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形疟原虫20.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A 1月3日B 4月26日C 6月8日D 12月8日21. 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A 蚊虫叮咬B 输血C 胎盘D 飞沫22. 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A 西藏、黑龙江、内蒙古B 安徽、云南、海南C 福建、广西、山东D 江苏、安徽、湖南23. 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A 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C 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北京市消除疟疾行动方案(2010-2020年)

附件2:北京市消除疟疾行动方案(2010-2020年)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卫生部等部委《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47号)精神,为配合实现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工作目标北京市作为非疟疾流行区(全市各区县均属疟疾流行四类县),根据国家《行动计划》要求,要达到以下工作目标:(一)技能培训目标1.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达到100%。
2.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3.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目标1.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
2.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100%。
3.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达到100%。
(三)病例诊断、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目标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要求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检,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疟疾病例均得到国家级实验室的基因溯源鉴定。
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四)健康教育目标1.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100%。
三、防治策略和措施继续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完善国家监测数据。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卫生部•【公布日期】2009.04.03•【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卫生局:疟疾是世界上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我国也是疟疾的流行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各级政府数十年的努力,到上世纪末疟疾发病率和危害性大大降低。
为加快我国疟疾防治工作进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我部于2006年印发了《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实施以来的3年,国家不断加大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也获得了国际资源的支持,疟疾防治工作的环境有了积极改善,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全国疟疾防治工作得到了极大推动。
在对目前我国疟疾防治的形势、预防与控制策略、措施及其效果作了全面回顾后,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了在中国实现疟疾消除的设想,并形成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
现将此稿印发给你们,请于2009年4月2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我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联系人:卫生部疾控局冯赟联系电话:************传真:************附件:《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二○○九年四月三日附件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
建国5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数十万,严重流行区的范围已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省(区、市)已消除了恶性疟。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

病例发现-3
• 在三类县中,不具备血涂片镜检条件的乡 镇卫生院,检验人员负责采集病人血标本 制作血涂片及滤纸血样,由县级及以上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将检 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送检单位。
• (我市11县市区均为三类县)
14
2. 病例报告
• 方式:网络直报 • 内容:网络直报 • 三种病例: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的疟疾 病例
• (2)临床表现
• • •
• (3)实验室检查
• • •
10
• 2.病例诊断分类 • (1)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且临床表现不 典型者。 • (2)临床诊断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且临床表 现典型者。 •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实验 室检查结果阳性的病例。根据感染人体的疟原虫 种,确诊病例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 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等。 • (4)无症状带虫者:无临床症状,血涂片镜检查 见疟原虫者。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 (2011年版)
冀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3月18日
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 (国家13部委联合制定) •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 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 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 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 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为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特制 定本行动计划。
19
(四)病例核实与确认-2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的疑似、临 床诊断和确诊疟疾病例,应在3日内组织完 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病 例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治疗史以及本 次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其中,病例本 次治疗情况,调查人员应在病例完成治疗 后一周内,再次访问病例进行补充调查。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卫疾控发[2010]47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发布日期】2010.05.19【实施日期】2010.05.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局)、科技厅(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财政厅(局)、商务厅、检验检疫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旅游局(委),各军区联勤部、各军兵种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总后直属单位卫生部门,武警部队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后勤部: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为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特制定《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现将《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切实落实《行动计划》,保证《行动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附件: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全国疟疾流行区分类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二○一○年五月十九日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
疟疾评估方案

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3年版)为规范全国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评估程序(一)申报条件。
1、连续三年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流行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在完成自评的基础上,可申请县级消除疟疾考核。
2、设区市(地、州,以下简称市)在完成辖区内所有流行县的考核后,可申请市级消除疟疾考核。
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在完成辖区内所有流行市的考核后,可申请省级消除疟疾评估。
(二)申报程序。
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县、市和省,须由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申报材料。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书面申请后,应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组织考核评估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应要求补充完善相关材料或暂缓考核评估工作。
(三)考核评估与批复。
1、县级考核。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辖区内的县进行消除疟疾考核,对考核结果予以批复并抄送被考核县人民政府,同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2、市级考核。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辖区内的县进行消除疟疾考核,对考核结果予以批复并抄送被考核市人民政府,同时报本级人民政府。
3、省级评估。
卫生部负责组织全国消除疟疾专家指导组对流行省的消除疟疾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批复确认。
二、考核评估内容与方法(一)县级考核。
1、资料审核。
(1)自评报告。
内容:基本情况、防治历程与疫情分析包括历史流行情况、流行虫种与媒介分布情况、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的调查处置情况等),消除疟疾阶段的工作进展、主要经验、存在问题、自评结论、巩固成果的措施等。
(2)工作资料。
所有疟疾疫情数据、报表、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等,重点审核消除疟疾阶段的实施方案、经费投入、培训、健康教育和检查督导等数据、资料。
2024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___-____年)》的目标,及《____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___-____年)》(闽卫疾控【____】____号)的要求,结合南平市疾控中心文件精神要求,我市____年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一、技能培训1、____月____日我市派____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省疾控召开的消除疟疾工作要求培训会议。
2、日常会议对全市防疫专职人员,开展了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
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在辖市内医疗单位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采集就诊发热病人静脉血,涂制血膜,每张玻片涂制一个薄血膜和一个厚血膜,经吉姆萨染色后镜检。
____年我市共开展血检人数为1554,发现阳性____例,____例为间日疟,____例为恶____,达到总人口____‰以上。
其中5-____月血片有____张,占____%市疾控中心年底复核辖区内____张阴性血片和____片阳性血片,复核率达到____%。
年底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疟疾防治工作督导____次,要求各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三、病例处置和疫点处置1、病例处置____年网络直报共报告____例疟疾病例,其中____例为本地报告,____例为外地报告,其中____例为间日疟,____例为恶____,____例为未分型。
对本地报告____例疟疾病例并送南平市疾控中心进行镜检核实,并确诊。
____例病例均按时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全程跟踪服药,填写疟疾个案流调表和调查报告报南平市疾控中心。
对____年____例间日疟病例和____例未分型疟疾病例进行随访根治治疗。
2、疫点处置。
(1)要求全市加强疫情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2)加强媒介控制,对患者家庭及周边环境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消杀,或采用持效性菊酯类杀虫剂喷洒灭蚊。
在有条件的家庭,提倡养鱼,控制孳生地幼虫。
4月26日是第六个全国疟疾日

4月26日是第六个全国疟疾日,今年主题是“消除疟疾,履行承诺”,疟疾以每天或隔天出现发冷、发热为主要症状,俗称“打摆子”。
一、什么是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
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
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二、疟疾是怎样传播的?疟疾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人传播的。
一般来说,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大约为9-14天。
三、疟疾主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它地区。
全球疟疾高度流行国家名单附后。
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贵州等南部地区和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中部地区。
到上述疟疾流行区生活、居住过的公民,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当尽快去医院检查。
四、如何预防疟疾?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五、如何治疗疟疾?间日疟患者一般采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疗,在第二年春季还要采用伯氨喹再进行一次抗复发治疗;非重症恶性疟患者可口服青蒿素类复方制剂,如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和复方青蒿素片等进行治疗;重症恶性疟患者应采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针剂进行抗疟治疗。
六、我国有哪些消除疟疾相关政策?2010年5月,卫生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通过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加大疟疾病例发现力度,同时,对可能发生传播的疟疾疫点进行疫点处置。
XXX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ppt讲义-完善版【VIP专享】

四、具体措施
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4.病例核实
区疾控中心应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立即进行疟原虫 血片镜检核实,核实后送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进行 实验室病原学确认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四、具体措施
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5.疫点处置
区疾控中心发现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后: 4个工作日内开展流调并完成报告; 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入户调查,对2周内有发热史或上一年
三、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
消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
四、具体措施
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媒介控制 健康教育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 完善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血片复核 基线调查和防治工作效果专项调查 社区主动病例侦查 蚊媒监测
四、具体措施
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疟疾病人发现
疟原虫抗原检测、 制厚薄涂片
xxx市疟疾流行地区分类
XXX市18个区县分为二类县和三类县两个类型; 我区为二类县。
二、目标和指标
目标
到2012年,全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到2015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到2020年,保持消除疟疾的状态。
二、目标和指标
工作指标
1、2012年实现指标 2、2014年实现指标 3、2015年实现指标 4、2016年实现指标 5、2020年实现指标
二、目标和指标
1 到2012实现以下指标
(1)技能培训
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疟疾防治人员、检验人员 培训覆盖率100%;
各医疗机构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培训覆盖率 100%;
乡村医生接受基本知识培训覆盖率100%。
二、目标和指标
1 到2012实现以下指标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XXX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2010-2020年)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2010年,原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自消除疟疾工作启动以来,全国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约60%的流行县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2015年全国疟疾本地感染病例为40例,较2010年降低了97.4%,仅云南、西藏等地区报告了本地感染病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持续增加,2015年全国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076例,较2010年增加3.5%。
2016-2020年是全国消除疟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加强监测,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夯实疟疾防控工作基础,严控疟疾输入威胁;另一方面要加强边境等重点地区防控措施,阻断本地传播。
为指导各地顺应疟疾防控方式转变,切实做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目标,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总体要求和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18年,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95%以上的流行县和80%以上的流行省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防控策略以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为核心,强化监测预警,严格执行消除疟疾“1-3-7”工作要求,快速清点拔源及时阻断传播。
加强部门协作,推进边境等重点地区消除疟疾进程,严控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三、技术措施(一)强化重点地区工作,阻断本地疟疾传播。
1.云南边境地区。
通过加强三道防线建设,到2018年云南边境地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1)第一道防线:在边境县,保持村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加强县级疾控中心的疟疾病例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快速处置能力。
以乡镇为单位,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3‰;重点乡镇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5‰。
(2)第二道防线:强化边境疟疾防治咨询服务站诊治能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跨境流动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向当地卫生部门通报。
全国疟疾流行区情况

全国疟疾流行区情况
注:摘自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47号】附件
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
根据国家级监测点选择原则,将国家级监测点设置如下(共5省16个监测点):
广东(4):广州市(海珠区)、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市(该市无县区)、湛江(徐闻县);福建(3):福州市(台江区)、福州市(连江县)、泉州市(石狮市);
云南(3):红河州(河口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德宏州(陇川县);
广西(3):北海市(市辖区)、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市辖区);
海南(3):儋州市、陵水县、临高县。
黄热病地方流行区分布于非洲及中南美洲地区。
具体被定为黄热病流行区的国家:非洲有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马里(北纬15度以南)、尼日利亚、尼日尔(北纬15度以南)、乍得(北纬15度以南)、苏丹(北纬12度以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北方省除外)、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加蓬、刚果、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扎伊尔(南纬10度以北)、赞比亚(仅限黄热病地方性流行区)、安哥拉。
美洲:巴拿马、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厄瓜多尔(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秘鲁(东科迪勒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玻利维亚(东科迪勒拉山东坡2000米高度以东)、巴西(除在部分地方性流行区外)、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巴拉圭。
[课件]消除疟疾行动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对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要求PPT
![[课件]消除疟疾行动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对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要求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85d64d58fafab069dc02bb.png)
2012年实现以下血检目标及指 标
以镇(地名)卫生院为单位“三热”病人
(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 的发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 辖区人口数的2%(具体任务按照2011年 血检计划执行)。且在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 80%。
2012年实现以下血检目标及指 标
-----疫情报告和病例核实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
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 在病例确诊后农村24小时内,城镇12小时 内实现网络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 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立即进行疟原虫 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流 行病学个案调查。求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
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 次督导,督导时对被 督导单位近 3 个月的全部阳性血片进行复 核,对阴性血片进行复核10%。根据血片 复核符合情况对镜检员进行奖惩,发现弄 虚作假者,取消其上岗合格证、2 年内不 得从事镜检工作,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给 予严肃处理。
2012年实现以下血检目标及指 标
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及镇(地名)卫生院
------保障措施
各地卫生院和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疟原虫镜
检站的建设,配备和完善符合疟原虫检测 需要的显微镜和试剂,规范开展疟原虫镜 工作,提高检测能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每年组织一次镜检技能竞赛,推动基层 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血检质量督导检查。
各级疾控中心对各卫生院和直属有关医疗
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保持100%;各镇 (地名)卫生院医疗门诊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 检的比例达到100%。 (2)以镇(地名)卫生院为单位“三热”病人 (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 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 1%。疟疾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 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100%。 (4)自境外疟疾流行区返乡人员到区疾控中心 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保持100%。
疟疾培训小试题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1.2010年国家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3个部委局发布《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到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A) 2013 (B) 2014 (C)2015 (D) 20202.2013年卫生部发布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规定连续年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流行县在完成自评的基础上,可申请县级消除疟疾考核。
(A)二(B)三(C)五(D)十3.确诊为恶性疟原虫和其他疟原虫混合感染的病例,采用ACT进行治疗后须加服一个疗程的。
(A)氯喹(B)伯氨喹(C)磷酸哌喹(D)青蒿琥酯4.疟疾是通过叮咬传播的乙类传染病。
(A)按蚊(B)库蚊(C)伊蚊(D)脾虫5.近年来,安徽省本地感染疟疾是。
(A)间日疟(B)恶性疟(C)三日疟(D)卵形疟6.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将疟疾患者分为普通型病例和重症病例,重症病例以_________疟疾多见。
(A)脑型(B)血液型(C)肾衰型(D)肝脾型7.在疟疾流行区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提高“三热”病人血检率。
“三热”病人是指()A. 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和疑似感冒的发热病人B. 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者C. 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和感觉身体先冷后热的病人D. 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和疑似贫血的发热者8.男,24岁,从非洲打工回国,间歇畏寒、寒战、发热,热退大汗,间歇期一般情况良好,初步诊断为疟疾,为进一步确诊,采血涂片找疟原虫阳性率最高的发病时期为( )A. 高热期B. 寒战发热期C. 大汗期D. 间歇期9.患者间日寒战、高热、大汗发作7天,脾在肋下1.5cm,质硬,血中查到间日疟原虫,患者10个月前曾有类似症状未经治疗,10天后自行缓解,应考虑为( )A. 输血疟疾B. 再燃C. 疟原虫携带者D. 复发10.脑型疟绝大多数是由下列哪种疟原虫所致():A、间日疟原虫B、恶性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卵型疟原虫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B、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C、蚊唾腺→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D、蚊唾腺→蚊胃→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12.对于感染地为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临床诊断病例,可选用什么药物治疗():A、氯喹加伯喹B、青蒿琥酯C、磷酸哌喹片D、双氢青蒿素哌喹片13.常用的疟疾病原学诊断方法为 ( )A. 血常规检查B. 血涂片显微镜镜检C. 尿常规检查D. 流式细胞术14.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A. 6小时B. 12小时C. 24小时D. 48小时15.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 蚊子叮咬B. 吸入飞沫C. 苍蝇污染食物D. 性行为16. 疟疾的传染源为()A. 体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B. 体内(外周血液中)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C. 体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D. 体内有子孢子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17.以下各个药物组合中,属于治疗间日疟首选药物的()A.氯喹片加伯氨喹B.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C.双氢青蒿素哌喹片D.氯喹18.治疗重症恶性疟时,应注意()A.患者的饮食B.患者的氧分压C.患者的综合状况D.患者的意识19.间日疟镜检时,其采血时间最好是在患者()采血。
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

2010年5月,卫生部等13个部委局联合下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及时发现和控制疟疾疫情,了解传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制订本方案。
社区漏报调查:每县(市、区)抽取2个乡,每乡抽取1个行政村。在抽取的行政村逐户走访调查居民不少于200人,了解本年内居民的发病情况,并填写疟疾病例社区漏报调查登记表(附表3)。
对于漏报调查发现的疟疾病例,应按本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
(二)监测点监测
1.监测点选择与分布
全国消除疟疾监测点(以下简称国家监测点)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监测,根据疟疾流行程度与特征分两类地区布点。
监测范围:在云南省选择1个监测点开展,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监测时间:每年传播季节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采用体内4周测定法和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复方青蒿素类(如双氢青蒿素哌喹)敏感性,详见《疟疾防治手册》。监测结果填写全国消除疟疾监测点常用抗疟药抗性监测结果统计表(附表11)。
两类地区共设国家监测点49个(名单见附表4)。国家监测点每年填写“全国消除疟疾监测点基本情况表”(附表5)。
2.监测内容及方法
(1)本地病例较多地区
①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
血检范围:根据近3年发病情况,每年选择1个发病数较多的乡镇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该乡镇人口数的2%。
血检时间:各监测点全年均应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在有传播休止期地区,以5~10月传播季节为血检重点时期,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全国消除疟疾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全国消除疟疾专家指导组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10.08
•【文号】卫办疾控函[2010]828号
•【施行日期】2010.10.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全国消除疟疾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卫办疾控函〔2010〕8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加强对全国消除疟疾工作的技术指导,推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实施,经研究并征求有关单位意见,我部决定成立全国消除疟疾专家指导组,现将名单印发给你们。
专家指导组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全国消除疟疾工作的技术指导及督导考核,为调整全国消除疟疾有关政策、策略和技术方案提供咨询意见。
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
第三人民医院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_1

第三人民医院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1. ()年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20)2. 疟疾是()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按蚊)3.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___,___,___,___。
[填空题] *空1答案:间日疟原虫空2答案:三日疟原虫空3答案:恶性疟原虫空4答案:卵形疟原虫4. 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的疟疾流行区分类标准,目前甘井子区属于_________类县,阶段目标为到_________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填空题] *空1答案:三空2答案:20155. 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和青蒿琥酯。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青蒿素)6. 疟疾临床表现经过哪几个期() *A、寒战期(正确答案)B、高热期(正确答案)C、大汗期(正确答案)D、间歇期(正确答案)7. 疟疾临床表现包括() *A、全身发冷(正确答案)B、发热(正确答案)C、出汗和贫血(正确答案)D、脾肿大(正确答案)8. 当前输入性疟疾特点() *A、在我国分布广泛,输入性病例多于当地感染病例。
(正确答案)B、非洲和东南亚是主要输入疫源地(正确答案)C、病例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出国务工人员(正确答案)D、病例中以感染恶性疟为主(正确答案)9. 复发:寄生于肝细胞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常见于() *A、间日疟(正确答案)B、恶性疟C、三日疟D、卵形疟(正确答案)10. 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对策包括() *A、加强多部门协调与合作(正确答案)B、加强出入境口岸监测(正确答案)C、加强医疗机构人员临床诊治能力培训(正确答案)D、加强对风险人群的健康教育(正确答案)11. “4月26日”是全国疟疾宣传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局)、科技厅(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财政厅(局)、商务厅、检验检疫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旅游局(委),各军区联勤部、各军兵种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总后直属单位卫生部门,武警部队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后勤部: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为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特制定《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现将《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切实落实《行动计划》,保证《行动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附件: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全国疟疾流行区分类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国家旅游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二○一○年五月十九日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地区已消除了恶性疟。
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疟疾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5%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仅有87个县(市、区)疟疾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为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疟疾流行区分类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全国以县为单位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
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
三、目标(一)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阶段目标。
1.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3.云南边境地区的一类县,到201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到2017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三)工作指标。
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1.技能培训。
(1)省、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一、二、三类县的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在95%以上。
(2)省、地市、县级和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3)一、二类县的村级及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4)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各省、地市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一、二、三类县的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90%。
(2)一、二类县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和1%;三类县“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
疟疾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75%。
(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达到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一类县疫点处置率达到50%,二类县达到70%,三类县达到100%。
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一、二类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80%。
6.健康教育。
(1)一、二类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5%;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90%。
到2015年实现以下指标:1.技能培训。
(1)省、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一、二、三类县的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达到100%。
(2)省、地市、县级和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3)一、二类县的村级及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4)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各省、地市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保持100%;一、二、三类县的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保持100%;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
(2)一、二类县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和2‰;三类县“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保持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
疟疾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100%。
(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保持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保持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保持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保持100%。
4.疫点处置。
疫点处置率达到100%。
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一、二类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90%。
6.健康教育。
(1)一、二类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100%。
到2020年实现以下指标:1.消除考核认证。
100%疟疾流行县完成消除疟疾考核认证。
2.疑似疟疾病人实验室诊断。
(1)原流行县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具备疟原虫血检设施和能力。
(2)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检。
(3)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疟疾病例均得到国家级实验室的基因溯源鉴定。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一类县加强传染源控制与媒介防制措施,降低疟疾发病。
二类县清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
三类县加强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防止继发传播。
四类县做好输入病例的处置。
各地可根据防治进程和流行情况的改变,适时调整防治策略。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时发现疟疾病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进行快速诊断试条(RDT)辅助检测。
RDT检测阳性者,须采集并保留血片备查。
2.规范治疗疟疾病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当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对所有疟疾病人应当进行全程督导服药。
3.加强疟疾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报告疟疾病例。
4.病例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立即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对上年度疟疾发病率下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的县,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网络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进行实验室病原学确认和基因分析。
5.疫点处置。
在出现疟疾病例并具有传播条件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疫点),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RDT检测,同时对疫点所有住家采取相应的媒介防制措施,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信息。
6.休止期根治。
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上年度间日疟病人进行抗复发治疗。
(二)加强媒介防制。
1.防蚊灭蚊。
疟疾传播季节,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环境改造与治理,减少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
在疫点采取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杀虫剂处理蚊帐等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
疟疾传播季节,提倡流行区居民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
(三)加强健康教育。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结合“全国疟疾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出入境口岸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或电子大屏幕等设施,在出入境旅客通道摆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
旅游部门应当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对领队、导游人员和游客的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3.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
教育部门应当对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
一、二类县的中、小学校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结合健康教育课或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并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向家庭渗透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