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圆锥复习教学设计和课堂练习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共5篇)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并能迁移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了解对知识进行整理的几种方法。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复习重点、难点:①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②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突破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题卡、知识点梳理教学过程:导入:子曰:“学而习时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了知识以后时常去温习和练习,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学而时习”的快乐!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自主梳理,小组交流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
下面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
然后每组推荐出一份比较好的,小组合作进行展示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各组间互相补充完善。
小组同学展示完后,问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关注学生不同的整理方法)板书:图表、树状图、知识结构图刚才提到了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它是由哪个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来的?(长方体),还有哪个图形的体积出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正方体),圆锥的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需要乘1/3)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1、创设情境,实际应用。
出示圆柱,看到这个圆柱体,联系生活实际,我们都能把它想像成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比如:我把它看成压路机的滚子,求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路面的面积?实际就是求什么?(侧面积)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创意?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时间2分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圆柱与圆锥的性质及公式,让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求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与圆锥的概念及主要性质;2.掌握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温故知新1.引入课题: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目标和重点;2.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3.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讲解一下所学知识,并帮助他们纠错。
第二步:公式的推导1.让学生回忆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公式,并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利用黑板画图,解释公式的来源;3.让学生自己完成推导,然后与同桌进行比较和讨论。
第三步:练习和巩固1.带领学生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讲解公式的来源;2.在黑板上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解决问题;3.对解题过程进行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正、优化。
第四步:拓展应用1.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探索;2.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分小组研究、讨论;3.整理每个小组的成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形成大家的共识。
教学评价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课堂中采用了多种交互方式,让学生更加活跃,提高了课程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讲师总结本课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所设计的一节课。
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复习和拓展,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公式,还帮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圆柱和圆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柱和圆锥模型、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规律。
2.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相关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時能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突破方法:利用实物观地理解。
(2)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对公式运用不熟练,容易混淆。
-突破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往往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下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圆柱和圆锥》复习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具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面,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虽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我觉得还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圆柱圆锥和复习》教案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3. 圆柱和圆锥的图形特点和区别。
4. 实际问题中的圆柱和圆锥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图形特点和区别的理解,以及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设置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针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讲解,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3. 演示:利用实物、模型等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让学生直观感知。
4. 练习:设置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5. 讨论:分组讨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特点和区别,以及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练习反馈:分析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错误,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学生回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如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整理和复习1.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圆柱有两个底面,圆锥有一个底面等。
2. 学生自主复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巡回指导。
3. 老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自主复习,老师巡回指导。
二、深入学习1. 老师出示较难的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主要包括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回顾与深化。
通过复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圆柱和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板书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2. 板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他们的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几何形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些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理解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以下是对这些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
3.能够利用圆柱和圆锥计算体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区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观察分析球、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引入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 圆柱的认识
1.讲解圆柱的定义及其特点,包括底面积、侧面积、高、直径等概念;
2.展示圆柱的图形、实物并让学生练习计算圆柱体积。
3. 圆锥的认识
1.讲解圆锥的定义及其特点,包括底面积、侧面积、高、直径等概念;
2.展示圆锥的图形、实物并让学生练习计算圆锥体积。
4. 圆柱和圆锥的比较
1.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图形和实物为载体进行比较;
2.让学生自行练习区分圆柱和圆锥,加深对两者的认识。
5. 综合练习
将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材料放在一起,让学生自行练习并测试,巩固本课学习的内容。
四、课堂互动
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新事物和物体,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圆柱和圆锥:将图形和实物作为切入点,通过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3.综合练习:将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材料放在一起,让学生自行练习并测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形式,对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圆柱和圆锥的复习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公式;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2.复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测量工具等;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几何工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圆柱和圆锥有关的物品照片,例如水杯、冰淇淋筒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何特点?步骤二: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复习圆柱:回顾圆柱的定义,并让学生画出一个圆柱体。
2.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回答圆柱的性质:底面是一个圆,轴垂直于底面,侧面由一个与底面相交的曲线和相应的切线组成。
3.复习圆锥:回顾圆锥的定义,并让学生画出一个圆锥体。
4.让学生回答圆锥的性质:底面是一个圆,轴垂直于底面,侧面由一个与底面相交的曲线和相应的切线组成。
步骤三:复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1.复习圆柱的体积:V=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2.通过计算例题,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掌握。
例题: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求其体积。
解答:将给出的数据代入圆柱的体积公式,V = π(3²)(6) =54πcm³。
3.复习圆锥的体积:V=1/3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4.通过计算例题,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掌握。
例题: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cm,高为8cm,求其体积。
解答:将给出的数据代入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π(4²)(8) =85.3333πcm³。
步骤四:复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1. 复习圆柱的表面积:S = 2πrh + 2πr²,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三、教学内容: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3.练习应用题。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示意图,复习一下它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然后,帮助学生回忆起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第二步: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1.圆柱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公式:$V = \\pi r^2h$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2\\pi r^2 + 2\\pi rh$其中,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ℎ为圆柱的高度。
2.圆锥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V = \\frac{1}{3}\\pi r^2h$圆锥的表面积公式:$S = \\pi r^2 + \\pi rl$其中,r为圆锥的底面半径,ℎ为圆锥的高度,l为圆锥的斜高。
3.通过演示计算几个例子,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第三步:练习应用题1.将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自行选取课本中的题目,或老师提供其他习题进行操练。
五、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练习。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和参与;2.针对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选择的应用题进行批改,看是否符合正确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并掌握了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应积极加强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防止应用题重复、难度过高或过低,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导入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1)特征(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表面积、侧面积(3)体积【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二、变式应用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图: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生提问题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生罗列加工方法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9 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9 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性质。
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思路内容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复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练习应用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路1.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性质。
2.复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并进行案例讲解。
3.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后期集体讨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1.讲授法。
2.案例讲解法。
3.课堂练习法。
手段1.课件。
2.白板。
3.教材。
4.计算器。
五、课堂布置1.布置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解答。
2.学生将练习题的解答结果写在课堂记录本上,以便后期进行集体讨论。
六、教学评估1.练习题的错误率和精度。
2.学生的听讲效果和互动表现。
3.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我使用了讲授法、案例讲解法和课堂练习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发现练习题的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来解答。
下一节课,我打算增加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会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提高授课效果。
圆柱和圆锥的与复习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进行解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实际问题中圆柱和圆锥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回顾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2)回顾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3)复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frac {1}{3}$$。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与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公式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复习与探究1. 自主复习:让学生自主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公式,以及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圆柱与圆锥复习教案
《圆柱、圆锥的复习》教学设计旺苍县黄洋镇中心小学校冯琳冯丕兴教学内容:圆柱、圆锥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复习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复习难点: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活动一:整理概念。
1、回忆这一单元所学内容,并自主整理。
(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整理的依据。
)2、学生分别汇报圆柱、圆锥的特征。
3、圆柱表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
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怎样推导来的?活动二:巩固所学内容,进行分层练习。
复习内容:圆柱、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及体积。
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过程:一、回忆圆柱、圆锥单元学习的知识,并自主整理。
1.揭示课题:复习圆柱和圆锥师:请同学回忆一下,在圆柱、圆锥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生口答,师依次贴出卡片2.根据以上知识点,你能有序的将它们整理吗?。
出示整理要求:(1)把黑板上的知识点,有序的整理在练习纸上。
(2)整理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3.(1)生用板出的卡片,进行调整。
师请学生说明这样整理的依据。
(其他学生在位置上口答)课题:复习圆柱和圆锥(1)学生分别汇报圆柱、圆锥的特征。
(2)圆柱表面积怎样计算?(板书)生活中还有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你能举一些吗?(制作油桶多少铁皮,通风管等[这是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板书计算公式)出示自制的长方体通风管,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铁皮?(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怎样推导来的?(师出示教具,回答学生演示教具,师问是这样理解的吗?)师(等生说完):大家看,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有没有变化?生: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面,是两个长方形,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底面半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材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仍然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复习课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解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3.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征。
3.练习题:筛选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征。
同时,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对答案进行讲解、点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圆柱和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2.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3.教学用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圆柱和圆锥,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例如:“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求它的体积。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圆柱和圆锥的计算题。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篇1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1、圆柱的特征(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二、圆柱的表面积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辨认圆柱体和圆锥体,掌握它们的基本属性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能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容量和表面积等。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巩固原有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基本属性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定义和基本属性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容量3、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2、示范法3、练习法4、实践法六、学习方式:个人或小组练习,课堂互动教学七、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内容。
2、讲解(1)圆柱体的定义和基本属性:一种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条平行于底面的直线段所限定的几何体,其端面为圆形,且任意一条母线线段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
对圆柱的相关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分析,如计算底面积、侧面积、总面积和体积等。
(2)圆锥体的定义和基本属性:一种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相交于底面圆周的顶点所限定的几何体,其一个母线为底面中心到顶点的直线段,其余母线均由顶点与侧面上的点所连的线段组成。
对圆锥的相关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分析,如计算底面积、侧面积、总面积和体积等。
3、练习(1)利用练习册上的题目,由学生或小组自主练习。
(2)将难度较大或同学们容易出错的题目讲解并作详细解答。
4、实践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如计算某个水桶的容量,或者根据已知内容计算某个物品的重量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上,我们针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和例题分析,并通过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部分薄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不小,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更为细致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课时立体图形的复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本节的复习课更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等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有关圆柱、圆锥内容介绍的微课、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课前让学生完成一份《圆柱圆锥整理与复习》的思维导图。
•2、让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让学生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要求:请你跟小组成员分享你的思维导图。
•①我整理了什么内容?
•②我的重点和亮点是什么?
•3、学生上台汇报思维导图。
•①请一位学生上台汇报
•②其他学生补充建议
•③师生点评观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
•4、师生共同整理完善板书。
学生进行简单的口答,回忆公示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
1.屏幕呈现: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学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创意?(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问题呈现。
〔预设问题:〕
①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②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③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它的体积是多少?
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刷”出表面积有关的知识。
〔教师引导:〕针对这一圆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
〔预设回答:〕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积的时候需要用表面积的知识。
〔教师追问:〕给圆木涂油漆有几种情况?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
〔预设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时,只刷侧面。
②如果是个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
③如果是个圆木料,可涂整个表面。
〔设计意图:〕一个“刷”,刷出了与表面积有关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积。
〔教师引导:〕有同学说可以把圆木切开,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学们说说可以怎样来切?
〔预设回答:〕
①可以横切,分两段切一刀,增加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分三段切两刀,增
加4个大小相等的底面,以此类推。
②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课件演示:〕横切和纵切
〔设计意图:〕横切、纵切两种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课件的演示,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削”出圆锥,讨论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
〔教师引导:〕除了对圆木“刷”“切”以外,有的同学说还可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那怎样“削”才算是最大呢?你能用四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圆柱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
〔设计意图:〕将圆柱削成一个最大圆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考题精炼,举一反三
1、基础考题(圆柱表面积、体积知识)某学校在植物园内挖了一个圆柱形水井,底面直径是2m,深2.5m。
(1)挖这口井挖出的土石有多少立方米?
(2)现在要在井壁底面和四周抹上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平方米?(3)如果井内蓄水2m,这口井蓄水有多少立方米?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单
3、教师点评(找错例)
4、举一反三运用,总结方法
熔铸问题、等体积转换(体积知识的运用)
举一反三: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2.5m。
用这堆沙在10m 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加工问题(找出对应条件加以运用)
举一反三:(如图)剪下一张长方形铁皮的阴影部分围成一个圆柱,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教师追问:〕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解题思路是什么?〔设计意图:〕每个典型问题紧随着一个举一反三的类型题,让同学们再一次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质疑内化:
1、同学们畅所欲言,谈收获和感受。
2、本节课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困难的地方?
(五)对板书提出完善建议,补充完善思维导图。
1、对于今天的板书你想提出什么完善建议吗?
2、为你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加工。
(六)思维拓展
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单位:厘米),分别以AB和CD为轴将梯形旋转一周,得到两个立体图形。
(1)谁的体积更大?
(2)大多少立方厘米?
附: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姓名:__________
1、把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10cm的圆锥形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18.84平方厘米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2、有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20dm。
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如图),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随堂检测姓名:__________
2、把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10cm的圆锥形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18.84平方厘米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2、有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20dm。
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如图),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小组合作
①仔细观察这根木头,结合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以及我们的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②小组归纳总结本组的问题。
③全班展示,问题呈现。
比如:问题:___这根木头在地上滚动一圈,滚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即求圆柱的侧面积
列式:S=πdh=3.14×20×30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