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著名景点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传统文化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

5. 家乡的文化传承: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特色产业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家乡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

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风光: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家乡的特色产业:邀请当地特色产业的从业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家乡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4. 家乡的环境保护: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情风貌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善良、勤劳等特点。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风情调查,访问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

2.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观察家乡的地理特征,制作地理知识卡片。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文化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美食等。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剪纸、泥塑、传统美食制作等,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第四单元:家乡的历史名人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2. 教学活动:开展历史名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第五单元:家乡的现代发展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现状。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了解家乡的现代发展成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家乡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地理知识卡片、历史名人故事分享、实践活动报告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美食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地方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地方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如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地方历史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历史和传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讲述地方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源远流长。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方历史。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地方历史和传说的人物和事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地方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人自然社会的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

人、自然、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文化、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人、自然、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将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

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主要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人文、和谐浙江。

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是省内中小学教育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

每课的编写特点:由于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组织编写,编写中突出教材是学生的学本,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知、感受、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人、自然、社会》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地方知识和技能,如认识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家乡的文化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地方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学校周边环境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周边设施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2. 第二课时:了解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4. 第四课时:家乡的发展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第五课时:地方保护意识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方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和家乡的文化特色。

2. 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家乡的相关信息。

3. 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地方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调查、访问等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地方课教材2. 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3. 教学场地:教室、学校周边环境等4. 合作伙伴:家长、社区、地方保护组织等5. 网络资源:相关的地方知识网站、论坛等六、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认识学校周边环境第一课时:观察学校周边环境,介绍学校地理位置和周边设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4. 家乡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2. 难点:家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和劣势。

4. 讨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背景2. 家乡的历史人物3. 家乡的历史事件4.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2. 难点: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评价其对家乡的贡献。

4. 分析家乡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5. 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2)培养学生尊重、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2)介绍家乡的地形地貌,如山脉、河流、湖泊等;(3)介绍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降水等;(4)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如名人、古迹、传说等;(2)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美食等;(3)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人文景观,培养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资源类型、特点和利用状况;(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水资源等;(2)分析家乡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如丰富程度、开发利用程度等;(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资源的保护,培养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优势产业等;(2)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2)分析家乡的优势产业,如特色产业、优势资源等;(3)引导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

2. 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人文氛围。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

2. 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

2.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使学生提出保护家乡、促进发展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展示、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设置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深度和提出的建议。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

2. 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

3. 教材、参考书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有全面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引入新课: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背景。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教案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一、课题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地方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地方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本地区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相关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4.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实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开展“家乡美”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美丽风光。

(3)举办“家乡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有趣故事。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美丽的自然景观》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如黄山、长江、桂林山水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第八章:《多彩的民俗风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3. 第十一章:《特色的美食文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展示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等,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4. 第十五章:《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包括城市建筑、交通、经济等方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我》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从自己做起,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六、第五章《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地域的特色文化,如齐鲁文化、江南文化、西藏文化等,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方式。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和物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的人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民族,认识家乡的名人。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品尝体验、小组讨论。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3. 第三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地图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认识家乡的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地考察所需的相关工具。

3.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

2. 第二单元:2课时。

3. 第三单元:2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五单元:家乡的社会生活5. 第五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认识家乡的民俗活动。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节日特色。

2. 讲解家乡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互相交流和学习。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手工艺品、品尝节日美食等。

6. 第六课时: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二年级地方教案1、拒绝白色污染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调查工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总1〕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二、确定小主题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第二课时〔总2〕活动过程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主题一、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主题二: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二、教师生成整合: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三、学生代表发言: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居住的地方,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艺术、民俗等。

教学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教学难点: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了解和认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4. 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5. 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知识。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

4. 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介绍家乡的支柱产业、特色产品、资源状况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

5. 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介绍家乡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激发学生对家乡旅游资源的兴趣。

6. 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介绍家乡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传统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文化。

7. 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实例,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习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名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课时2课时。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课时3课时。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课时2课时。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沿革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3. 第十一章: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特点和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家乡的特色。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增长学生的见识。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分享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动物及其特征。

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对动物特征和习性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课时:认识动物朋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如毛色、体型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第二课时:动物的家园1. 导入:教师展示动物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及其适应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生活环境的认识。

第三课时:动物的饮食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饮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饮食习惯。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不同动物的饮食特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饮食的认识。

第四课时:动物的运动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特点。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运动的认识。

第五课时:关爱动物,保护生态1. 导入:教师展示动物受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动物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用汉字书写相应的地方名称。

2. 学会简单的描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汉字写法。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地方的描述。

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

2. 地方的图片、地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几幅地方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图书馆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的概念,并与他们先前所看到的地方图片进行联系和对比。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的概念图片,并进行解释:“地方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它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家、公园等。

”2. 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所在的地方,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3. 引导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帮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地方。

Step 3:地方的认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名称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等,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和笔画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学生进行模仿书写,并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3. 让学生通过听读、认读和书写的活动,巩固对地方汉字的记忆。

Step 4:地方的描述(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描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这个地方,例如:“我的学校有很多老师和同学。

我们在学校里上课、玩耍和学习。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他们使用正确的词汇和灵活的表达方式。

Step 5: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强调地方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的保护和美化活动。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不同的地方,并进行地方描述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学会分享和品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第八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家乡的美食: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分享品尝经验。

3. 分析民间艺术: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美食和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自然风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第九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风景1. 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1. 学习介绍家乡的特产、美食。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1. 学习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

2. 学生展示家乡的文化特色,如舞蹈、歌曲、手工等。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1. 学习介绍家乡的著名人物、历史人物。

2. 通过故事、影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

第五课时:家乡的变化1. 学习描述家乡的发展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进步和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2.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特色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风景、物产、文化等特色。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进步和变化。

六、第六课时:家乡的传统手工艺1. 学习介绍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土陶、织锦等。

2. 邀请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体验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故事与传说1. 学习讲述家乡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2. 分析故事和传说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环境1. 学习介绍家乡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下册地方教案执教老师:黄保群执教班级:二(1、2、3)班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1、有趣的游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3、养成“大胆”,“大方”,“大声”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教学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1、教师带孩子们玩下列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贴鼻子。

2、回家与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其她有趣的游戏。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问: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根据小朋友的回答一一板书游戏的名称。

您们会玩这些游戏不?二、重放“贴鼻子”的镜头,请学生仔细观察,瞧谁能说说这个游戏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可以说自己刚才瞧到的,也可以说平时自己怎么玩的。

三、重放“老鹰抓小鸡”的录像,提问:1、“老鹰捉小鸡”有趣不,怎样有趣?谁能说一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就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3、老师今天也要教小朋友们一个新游戏,名字叫做“棒子、棒子、鸡”。

在这个游戏里,老师喊一个小朋友上来与老师一起玩游戏,其她小朋友一定要认真瞧,认真学习怎么玩哦!(规则:棒子赢老虎,老虎赢鸡,鸡赢虫,虫赢棒子)4、谁能说说怎么玩呢?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观察,5、两个人一组玩这个游戏,记得要有礼貌呀!(课前安排好搭档,要求使用礼貌用语。

)6、小结:今天我们玩得开心不?以后我们也要象今天一样养成良好习惯,即"三大"(大胆,大方,大声地说普通话)。

7、若时间充裕可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2、我们的画教学目标: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与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瞧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1、我们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您能说说您有哪些本领?请用上“我会——”说。

(生答:会唱歌、跳舞、画画……)2、这节课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画画本领,好不?3、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二、活动:小小解说员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瞧一下。

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

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1、讲解游戏规则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她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她小朋友要仔细听,就是不就是优秀解说员,请您们来评一评,同时,您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意见。

2、教师示范。

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与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您们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您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教师示范讲解、后评议、颁奖、提出意见3、学生组内学习并交流、。

4、提供台舞,让学生表演,并相互评价。

5、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

三、活动: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1、创设公司让我们开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布,我就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您们就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1)把您们的画放好整齐,做到美观(2)选一名分公司经理(3)给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2、学生交流分公司的选好经理与名称。

3、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4、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瞧,评选最佳顾客与最佳营业员。

5、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活动;画展(活动升华)1、小朋友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就是您们的成果大都数同学还没欣赏完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一起来分享快乐,好不?2、分类画展:请学生将学生的画贴在不同的地方。

(植物园、动物园内)3、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

五、评价小结1、评出班级最佳:(1)大大方方奖(2)热情奖(3)微笑奖2、说一说:您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3、这样做不好教学目标;1 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

2 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达自己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老师特别喜欢鲜艳的花儿与碧绿的小草,与小组同学说说您们自己喜欢什么花。

愿意我给您们上课不?二、导入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大树长得绿油油的,小草长得绿油油的,连房子都就是绿油油的,美极了,小动物们象爱惜眼睛一样爱惜自己居住的地方,,从不毁坏树木,从不伤害小草,有一天………(课件)森林里的三个好朋友小猪奴尼、大象嘟嘟与野猪碰碰去游泳,她们玩得可高兴了。

不知怎么大象与野猪就说到了本领,大象说说自己鼻子最有力,野猪说自己的嘴巴最坚硬。

她们的声音越说越大,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输,野猪碰碰急了,指着两棵树就说:谁把树最先弄倒,谁就就是大力士。

大象嘟嘟鼻子一卷,说:拔就拔,谁怕谁!小猪奴尼呢,早就习惯她们争吵了,她才不愿意管这些事情,她瞧见瞧见了软软的草地,就在草地上躺下来,真像家里的床啊,又软又舒服,没一会儿,就呼呼地睡着了,小花被压弯了腰,小草被压得喘不过气,两棵树也眼瞧就要遭殃了。

小朋友,您们说说,小猪与大象、野猪这样做好不好?板书: 这样做不好各种方式读(齐读、加上动作读)三、表演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森林里的树可以互相说说话,小草可以点点头,我们桌子上的这些花儿都就是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办法让她们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呢?(贴花)多美的公园,多美的景色啊,好多人都来参观呢,谁想到最近的地方来欣赏。

我也想带我的孩子一起去瞧瞧,谁愿意做我的孩子。

(表演:带孩子观赏花儿,孩子挣脱手去摘花,有孩子拦住)谁来评评我们的表演。

(说大大方方听认认真真瞧仔仔细细)(评选表演小天才)四、课文讲述1、同学们都知道了野猪、小猪与大象做得不好,如果您瞧见了她们,您会不会叫她们停下来?真就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花儿与小草都会感谢您们的。

那天,我在经过咱们学校绿油油的草地边的时候,瞧见了这样一件事情,请瞧:(课件第一幅图)2、小朋友,我知道您们的眼睛最亮,先仔细瞧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表扬学生听瞧说,)3、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她们做得不对?4、同学们猜一猜,那位姐姐会说什么?(让学生用足球表演)总结姐姐成功的理由。

5、小草会对姐姐说什么?小草会又会对三位弟弟说什么呢?小组讨论,然后瞧瞧那个组的说得最好。

(评选说话冠军) 谁能瞧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6、同学们瞧这块牌子上写着什么?如果让您们在牌子上写一句话,让所有的人不要伤害小草,您会写什么呢?小组讨论后写下来,插在我们的花园里(评选最佳创意)五、影片片段1 好开心的笑脸,就象漂亮的花一样,老师应该带上摄像机,把您们漂亮的样子拍下来,不过那天,老师悄悄地录下了一位小朋友与妈妈的对话,您们想瞧瞧不?再瞧一遍!(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强调上课的几个要求)2 聪明的同学们,我知道您们的眼睛最亮了,告诉老师,您们瞧见了什么?3 (课件出示截获的四个镜头)妈妈在干什么?小朋友为什么要关水?妈妈听了孩子的劝告不?小朋友对妈妈说什么?4 您能给这位小朋友配音不?根据具体回答教育孩子节约用水。

让孩子说好说如何节约用水。

总结:没有饭吃,我们能活一个星期,没有水喝,我们只能活两天。

没有水,花儿会枯死,没有水,小草会变黄,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今年有许多地方的的树、草、庄稼都因为没有水活活枯死了,很多人都没有饭吃了,我们要爱护花儿与小草,我们也一定要节约用水,千万不要浪费。

六、实践活动瞧见别人做得不好的事情去劝说,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来,小猪还在睡觉呢,野猪与大象还在拔树呢?好在还没拔出来,来我们赶快劝劝她们吧。

(课件出示)七、扩展活动平时我们也会遇到许多不对的事情,谁愿意来说说?以后,我们自己不能做不对的事情,遇到不对的事情,还要大声对她们说:(生回答)这样做不好。

如果您的理由充足,态度诚恳,有礼貌,我想别人一定会听您的劝告的。

4、我会拼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瞧懂图意,拼组图形。

说说自己拼成了什么,就是怎样拼成的。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圆与半圆形纸片,小剪刀、彩笔、胶水、薄木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您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瞧瞧不?(想!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圆形与半圆形纸片,让学生说说这些纸片的形状与颜色。

)这些小纸片啊,可神奇啦!它在聪明的孩子手里,能变成非常可爱的小动物。

不信,请瞧这幅图。

(出示挂图)二、观察图画,同桌交流1、提问,引导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物的联系。

①图上有什么?②小朋友在干什么?③图上的三个小动物就是用什么拼成的?2、同桌交流:图上的小动物就是怎样拼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回答问题。

如回答小兔子就是怎样拼成的时候,可按“头——身——腿脚——尾”的顺序说:“用一个圆纸片做小兔子的头,用一个长长的半圆做小兔子的腿脚,用一个小小的圆纸片做小兔子的尾巴”。

也可以按拼贴时的先后顺序说。

只要学生能有序地说清某一图形就是怎样拼成的,让人听明白就可以了。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瞧图与交流,了解了图上的小朋友用圆纸片拼成了什么,还知道了她就是怎样拼成的。

老师相信,只要您们愿意动脑、动手,就能拼出更多更美的图形。

那么,这些小纸片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呢?咱们分组拼一拼,好不?三、分组拼图,小组交流。

1、分组拼图,想像创作。

教师可在如何分工合作方面予以提示。

如谁抹胶水,谁剪递纸片,谁粘贴,谁涂颜色,谁准备在小组内第一个作介绍。

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允许她们用彩笔进行简单的装饰或加工,拼出一个充满童心的奇妙世界。

2、动口说图,选出代表。

学生经历了拼图过程后,教师要引导她们在本组内动口说图,可以说拼图过程,也可以说拼成后的样子。

然后各组推选说得好的同学为代表。

3、小组互访,代表介绍本组作品。

小组之间相互对拼图或发言提出意见。

每个小组在听取意见后可以对图进行修改,或对发言进行调整。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1、各组展示作品,并由本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我们用纸片拼成了什么?就是怎样拼成的?2、同学之间针对作品质疑、答疑。

教师相机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并注意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与语言习惯。

五、赏评佳作,拓展思路1、选出二、三幅好作品,引导学生评说好在什么地方。

2、拓展思路,鼓励创新。

5、该怎么办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画读懂故事,说出这个故事的内容。

2帮小明想个办法,并能把想到的办法说清楚。

然后评一评谁的办法好,谁说得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