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大气的运动教案

大气的运动教案

大气的运动教案教案一:大气的运动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大气的运动原理和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1. 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2. 大气的循环系统。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和特点。

2. 理解大气循环系统的机制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显示屏。

2. 教学PPT和课件。

3. 相关教学资料和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和运动现象。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大气的垂直运动:- 介绍大气的垂直运动,例如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 解释上升气流的原因和特点,如热空气的密度较小,所以会上升;上升气流会带来云和降水。

- 解释下沉气流的原因和特点,如冷空气的密度较大,所以会下沉;下沉气流会造成干燥和晴朗的天气。

b. 大气的水平运动:- 介绍大气的水平运动,如风系统和气旋。

- 解释风系统的形成和特点,如地球的自转和温度差异导致的气压差异。

- 解释气旋的形成和特点,如气旋的旋转方向和风向的变化。

3. 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教学视频和图片实例,展示大气运动的现象和过程,如上升气流和风系统的运动方向。

4. 深入探讨(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大气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如大气循环系统和风的强度对气候和气温的影响。

5. 小结复习(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扩展活动:1. 借助实验,让学生模拟上升气流和风的运动过程。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进行书面评估。

教学延伸:1. 继续深入研究大气的运动机制和模拟实验。

2. 探索大气的温度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注:本教案不包含标题,文中未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教学内容:引言: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水平气流:解释风的概念,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气压梯度力:讲解气压梯度力的概念和作用摩擦力:介绍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地转偏向力:解释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二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2.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地形:讲解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温度和湿度:介绍温度和湿度对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大气压力系统:解释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探讨风向和风力的变化原因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气象图分析:分析气象图,让学生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小组讨论:讨论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形成和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三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3.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气候研究: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航空和航海: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和航海领域的作用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航空航海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应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四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实验结果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前沿知识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小组分享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进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六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6.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6.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7.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7.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八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8.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8.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九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9.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了解数值模拟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数值模拟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型构建:介绍数值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设置模拟结果分析:解释数值模拟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和应用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软件操作演示:进行数值模拟软件的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模拟过程学生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9.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教育与普及10.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必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教育意义: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教学资源开发:介绍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普及方法:探讨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讨论如何鼓励公众参与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活动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进行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设计的演示第十一章: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预报11.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因素11.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概述: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天气图分析:介绍如何通过天气图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的影响预报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预报中的应用1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小组分享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二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12.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12.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1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三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13.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1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1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四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1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14.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1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1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未来的研究方向1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1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包括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变化原因、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结构和组成成分;2.掌握大气的运动方式;3.理解大气的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运动方式;2.教学难点: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关系、风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1.上一节课的回顾;2.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什么?3.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讲解(60分钟)2.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20分钟)1.大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2.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2.2 大气的运动方式(30分钟)1.垂直运动:对流、上升运动、下沉运动;2.水平运动:风、气旋等。

2.3 大气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关系(10分钟)1.提问:高空的气压相对于地面气压是大还是小?温度相对呢?2.解答:高空气压小,温度低;地面气压大,温度高。

3. 演示(30分钟)3.1 风的形成机制演示(20分钟)1.温度不均匀带来的气压差;2.气压差引起的风。

3.2 气压变化和风的实验演示(10分钟)1.需要材料:气压计、气温计、风速计;2.实验操作步骤:测量空气的压力、温度和风速。

4. 讨论(20分钟)1.提问:大气的运动对地球的气候有什么影响?2.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3.总结课程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2.阅读课外资料: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大气的运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气的结构、组成和运动方式,了解大气的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在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示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丰富教学内容,使知识更加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3.认识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关系;2.气象要素的对流和垂直运动。

教学准备:1.课本、讲义、地理实物模型;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气运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包括对于各层大气的温度、压强、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解释。

2.讲解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地转偏向及气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讲解其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对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行生动的演示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根据一定的气象数据,以某地的天气变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大气运动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探讨该地区的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

五、概括总结(10分钟)总结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回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并进行必要的疏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的运动,并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通过观测并记录气象要素,加深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教师还可与学校气象站或气象专业的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点评,评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把握程度。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2、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2、科学来源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四)美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欣赏教材中图片美。

2、关心自然,热爱科学的内在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难点: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三力”和风向。

3、疑点:热力环流,高空和地面空气流动方向相同,这个高空的高度为多少米。

4、解决办法:与生活实际联系,用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运用: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

3、德育目标①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热爱自然。

②理论联系实际。

(二)整体感知1、立体分析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2、平面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三)教学过程1、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它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请依据导学目标自学、合作研讨教材,或观看课件便知。

2、知识网络系统化阶段[板书]第三节大气的运动一、热力环流[师生]共同画“热力环流图”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师问]地面为什么会出现冷热不均?它对大气运动有何影响?[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造成。

冷的地方,空气下沉,热的地方空气上升。

[师问]这对高空气压状况有何影响?这对空气水平运动有何影响?[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冷的高空形成低气,热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进而高压空气向低压流动。

大气运动教案

大气运动教案

大气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大气运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大气运动的分类和特征。

3. 能够解释大气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兴趣。

教材与资源:1. 教科书:包含有关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章节。

2. 大气运动的图片和动画。

3. 气象观测数据和图表。

4.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大气运动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不同的天气现象?天气是如何形成的?知识讲解:3. 介绍大气运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4. 解释大气运动的分类,如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和水平运动(风)。

5. 讲解大气运动的特征,如风的速度、方向和气压的变化。

实验活动:6. 进行实验,以观察和测量大气运动的影响因素。

例如,使用气球和风向标来观察风的方向和速度。

7.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巩固与拓展:8.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气运动的理解和观察结果。

9. 分析气象观测数据和图表,让学生探讨大气运动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当天的天气现象,并解释其与大气运动的关系。

评估:11. 设计一份简单的测验或问卷,考察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大气运动的研究,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或观测。

14.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大气运动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教学反思:15. 教学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并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撰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和细化,确保教案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大气的运动 教案

大气的运动 教案
球向左,北半球向右,所以作用力的结果在风的方向上也有 明显的体现。 (记忆方法点拨):伸出自己的双手,南左北右(南半球用 左手,北半球用右手)。手心朝向自己,四指指向低压,大 拇指伸开和四指成直角关系,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风向。
3、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
年 级 高一 学 科 地理 教 师 XXX
课题
2.3 大气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
的形成。
②掌握“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下风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使学生能够用本节学到的原理来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
小幅度的偏转。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不同,在近地面
的风向上也有体现。
2.3 大气的运动 板 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设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教 学 后 记
偏向力和摩擦力。
(教师引导)摩擦力在高空是可以忽略的,近地面的摩擦

力主要是由于大气和大气之间以及大气和地面之间的摩
学 擦产生的。它的方向和风向相反。
过 (教师画图演示)由图上可知:三力作用的是:风向和水
平气压梯度力成一夹角,和等压线也成一夹角,也就是说,

风向已经是在原始风向的基础上受到其它二力作用,做了
偏转,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受到了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里的
学 作用,也就是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二力合

高中地理教案 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 -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教案济源二中宋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①热力环流;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想:①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开展过程的实现,利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开展能力的目标。

②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讲,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自如的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所以注重联系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2.3大气运动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 2.3《大气运动》。

讲授新课:展示本课教学内容(主菜单)。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用一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前言,对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大家在课文中找到前四个知识点对应的内容: 1、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2、大气运动的能量 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大气运动的分类(教师阐述第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做示范)大气中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意义。

由此可见大气运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研究大气运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个别学生作答其余三个问题) 2、大气运动的能量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定义大气运动。

解释大气运动的原因,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等。

描述大气运动的特点,如风向、风速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见过的天气现象,如风、雨、雪等。

讲解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原因。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大气运动的现象。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气运动的特点。

1.4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大气运动的示意图,标注出风向和风速。

第二章: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定义大气压力。

解释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如高度越高,大气压力越小。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经历的大气压力变化,如登山时感觉呼吸困难等。

讲解大气压力的概念。

实验演示:使用气压计展示大气压力的变化。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

2.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高度处的气压值。

第三章:风的形成和风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了解风向的决定因素。

3.2 教学内容解释风的形成过程,如气压差异、地球自转等。

介绍风向的决定因素,如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见过的风的现象,如风吹树叶摇晃等。

讲解风的形成过程。

演示风向的决定因素,如使用地球仪展示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风向的变化规律。

3.4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风向变化的示意图,标注出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第四章: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

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如大气环流、季风等。

解释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度分布、降水等。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思考气候形成的原因。

大气的运动的教案

大气的运动的教案

大气的运动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3.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2.通过气旋和反气旋图,分析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与中心天气状况。

3.运用“海陆风的形成图”和“东亚南亚冬季风”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气旋、反气旋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比较气旋和反气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合理开展城市布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大气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中心和垂直气流的运动状态、形成的天气。

2.难点(1)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大气运动的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3.疑点(1)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4.解决办法(1)讲到难点中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大气水平运动时,采用师生边讲边画的方法进行突破。

(2)重点知识气旋和反气旋是根据大气运动的原理引出此知识的。

可让学生自己分析高低气压中心的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及形成的天气状况。

(3)在讲到海陆间一天或一年的大气运动的方向及变换的原因时,采用让学生看图讨论的形式解决。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绘图分析问题:如在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画热力环流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讲“大气水平运动——风”时,让学生分别画出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2.绘图解决问题:如讲“气旋和反气旋”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气压值的等压线,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答老师的问题。

这样即通高了学习地理的技能,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doc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doc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篇一: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概念:(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与下沉);2、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热力环流模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作用于风的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摩擦力——即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二)风向:1、理想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面2、高空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平行等压面3、近地面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斜交等压面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2、认识热力环流及其产生的过程;3、掌握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等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2、能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在作用力影响下的风向;(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大气运动现象;2、认识热力环流及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3、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二)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地面的热量来源于什么?学生:太阳辐射;老师:对流层中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学生:地面辐射;承转:对!那么,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南北回归之间移动,所以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在各纬度之间分布不均,因此,导致各纬度之间存在气温差,对不对啊?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中热量与水气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那么,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有两个知识,一是热量环流,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格式: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格式: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格式:大气的运动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构造;2. 掌握大气的运动特征,包括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3. 理解大气运动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和构造;2. 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大气运动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图片和动画演示;3. 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1. 大气层构造图;2. 图表和图片资料;3. 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自然现象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 (15分钟)教师将通过投影仪展示大气层构造图,并让学生逐层了解大气的组成。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图表来讲解每一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3. 理论讲解 (15分钟)教师通过图表和图片,以及简单的实例来讲解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地形、气压差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活动 (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气温、风向等数据,尝试预测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讨论过程。

5. 总结反思 (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验他们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程度,并帮助他们解答可能存在的疑问。

6.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一篇小作文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并描述一个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与大气运动相关的现象。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和预测天气情况的能力;2. 学生在总结和回答问题环节中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小作文中对于大气运动的描述和应用能力。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和了解其他与大气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展示和分享;2.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来进行讲座或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

大气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成分以及不同气圈的分布2.了解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特征3.掌握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内容1.大气成分与不同气圈的分布2.大气运动类型及其特征3.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特征2.教学难点: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并请学生描述大气的作用以及组成。

教学环节二:学习(30分钟)大气成分与不同气圈的分布通过让学生组织实验,了解大气成分的比例以及不同气圈的分布。

实验步骤:1.将气压计的筒底放入水中,移动密封滑动板到零点处2.将滑动板上的水平线与密封玻璃管内侧液体表面对齐3.等待几分钟,将密封板高度在气压计的刻度线上标记4.记录此时的大气压力研究结果:1.大气成分的比例•氮气78.1%•氧气20.9%•其他气体0.9%2.大气不同气圈的分布气圈高度(km)温度顶部500 -60℃中间2000 -20℃地面0 28℃大气运动类型及其特征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大气运动的类型以及特点。

大气运动的类型:1.对流:由太阳辐射导致的气体变热、上升、形成云层2.水平运动:地球自转导致的风、台风等3.垂直移动:梅雨季节的层状云垂直发展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极端天气2.城市地表增温可能导致的气温上升3.大气中的氧气和温室气体含量可能影响气候教学环节三: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1.你认为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请列举并解释。

教学环节四:小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下一节课做好预习。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以及对下一节课的预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资源1.动画、图片、视频2.讲义、课件课后作业1.回家用30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垂直运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大气的运动教案

大气的运动教案

2.3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①热力环流;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

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板图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

课 时:一课时时:一课时 一:自学辅导一:自学辅导 1. 什么是热力环流?什么是热力环流?2. 分别受三种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如何?分别受三种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如何? 二:知识梳理二:知识梳理引入:冬季风带来了寒冷,夏季风带来了雨水,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全靠大气运动。

引入:冬季风带来了寒冷,夏季风带来了雨水,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全靠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 (一、)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的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的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指出: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是全球最基本的冷热不均。

指出: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是全球最基本的冷热不均。

2. 形成过程:形成过程: (1) 地面冷热不均首先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受热上升,冷却使大气下降。

大气的运动教案

大气的运动教案

大气的运动教案大气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大气的运动是气温、气压和风的产生原因。

2. 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主要形式。

3. 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主要形式。

2.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大气的垂直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2.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实验器材、课件、相应的实验数据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大气运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觉得大气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会有风?学生的回答不一。

步骤二:核心概念讲解1. 大气的水平运动向学生介绍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平流和平流体(推动大气运动的因素)。

让学生以中学校园为例,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对中学校园的影响。

2. 大气的垂直运动向学生介绍大气的垂直运动的主要形式:对流和垂直流体(推动大气垂直运动的因素)。

通过展示大气垂直运动的实验数据和示意图,让学生体验大气的垂直运动。

让学生以台风、暴雨等为例,分析大气的垂直运动对天气的影响。

步骤三:案例分析让学生以某一地区的天气为例,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地形的关系,解释为什么该地区的天气如此多变。

步骤四: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联系与区别,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五:总结归纳学生主动总结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展示学生的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参与和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影响。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2.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引发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水平运动的形式和规律。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曾经观察到过天空中的云彩飘动的现象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们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2.理论学习(20分钟)教师:大气中的水平运动是指大气中水平方向风的运动。

一起来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

1)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大气水平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太阳的辐射能量驱动下的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大气水平运动呈现出不同的垂直高度风向风速和水平吹拂半径。

2)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会造成由地球不同地区热量分配失衡引起的气压差,进而形成风。

-太阳能的辐射:太阳能的辐射是大气水平运动最主要的驱动力量,通过不同地区的辐射差异,引起了气温差异,进而形成风。

3.实验观察(25分钟)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观察。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3-4名同学,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用一根蜡烛,将其点燃后放在桌子上,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的运动轨迹。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实验步骤:1)将一根蜡烛点燃后放在桌子上。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主要目标:1.能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会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4.能理解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二)、同时目标1.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能量。

然后,近地面空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三、【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原理四、【教学材料】1.导入材料: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日本核辐射时间。

2.揭示材料:大气受热过程图。

热力环流实验。

3.强化材料:月球与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的比较图。

4.延伸材料:大气的保温作用图。

5.检测材料:空气流动方向图。

城市热岛效应应用题。

6.教具准备:投影仪、实验设备(玻璃缸、胶合板、热水、冰块、香、火柴等)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讲授过程】1、【导入】从古至今,人类一直致力于找到除地球生物以外的、存在于地球以外星球上的生命物质。

由于技术条件和科技的原因,人们还没能找到确切的答案,也给我么留下了巨大的谜团。

在遥远的太空中是否存在着像我们一样高度文明的生物?我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而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在于它孕育着万千的生命,其中就包括我们人类。

(思考):那由什么原因使得我们能赖以生存于地球?(学生讨论)(教师引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1.适当的日地距离2.适宜的公转和自转速度3.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所以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大气的运动教案

大气的运动教案

大气的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大气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2. 理解大气的运动原理和机制。

3. 掌握大气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a. 大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b. 大气的层次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等。

2. 大气的运动原理和机制a. 热对流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b. 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和风向的变化。

c. 垂直运动:对流运动、锋面的生成和移动等。

3. 大气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a. 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运动。

b. 风的产生和风向的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c. 气候带的形成和分布。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气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兴趣。

探究:2.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图和风向标,探究风的形成和风向的变化规律。

4. 学生观察气候带的分布图,分析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总结: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大气运动的原理和机制。

6.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分享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拓展:7.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大气运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展板。

作业:8.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当天的风向和天气情况,并解释其原因。

评价:9.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小论文或展板,评价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气运动现象。

2. 实验材料:烛台、火柴、烟熏纸等。

3. 天气图、风向标、气候带地图等。

教学反思:在教案中,我尽可能地融入了实验、观察和探究的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此外,通过拓展任务和作业,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要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
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

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
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在明确大气运动
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
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
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
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
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
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
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
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
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
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
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
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
指向低压。

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
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
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
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
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
图像加以表示。

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
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
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
半球左篇。

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
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
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
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
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当空气开始运
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
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
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
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

在近地面的
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
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
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
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
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
转的规律。

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
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
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
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但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
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意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在引
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总结学过的太阳辐
射在各纬度分布的特点,由各纬度冷热不均引导学生分
析大气的运动特点。

在学生明确了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
运动的根本原因后,运用教材提供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逐
步分析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
动导致不同高度大气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
不同地区出现气压差异从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
了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
供了一段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城市与郊区会出现热力环流现象,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到大气运动与
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表面各纬度获太阳辐射多少有何不同?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思考)空气受冷热不同,其运动有何不同?→受热地区空
气上升运动,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运动。

大气垂直运动的
结果是什么?→导致大气密度发生变化,在同一水平面
上出现气压高低不同→空气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环流。

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热力
环流现象。

(板书)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

并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板书)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风的方向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二力平衡的风向”示意图或教
师展示二力平衡的动画过程)教师讲解二力达到平衡的过程中,风向如何偏转,当二力平衡时,风向的特点,并
向学生说明,在实际的大气运动中,这种风向只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而在近地面,必须
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因此风向是在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达到平衡后才可能稳定。

(学生阅读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压线和风向”图)
教师指导学生绘制闭合等压线中三力平衡时的风向,并引导学生总结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空气运动的规律。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因此教师的讲授较为重要,虽然本课教师的讲授较为突出,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使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