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是指大气层里的风、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出的规律性分布和演变。
1. 每个地球区域大气运动都遵循气压与温度的垂直剖面。
即大气压力水平面上气压随高度(海拔)上升而不断降低,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不断降低。
2. 利用大气循环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离心作用三力所构成的地球大气环流,形成3个气圈,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3. 大气循环中的热带降雨带、风带、反气旋和台风等都有周期性规律,可以预测和掌握。
4. 大气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气压、冷暖空气和湿度等逐渐向高空扩散,形成大气层的物理结构。
5. 温度反演、地形障碍和海陆切变等大气环境因素对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气环境(一)

大气环境专题第1讲大气运动规律专题【考题默写】如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1)求太阳直射点坐标(2)求新一天与旧一天的比值。
【复习目标】1.大气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3.三圈环流4.大气环流【知识梳理】一.大气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三.大气三圈环流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A)赤道低压带,并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副热带高压带。
A与C之间的近地面形成(B)低纬信风带。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称为(D)盛行西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偏转,即(F)极地东风带,D与F气流相遇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E)副极地低气压带。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约5°。
四.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所示: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在东亚为东南季风。
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考题督查】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 表示________,B 表示________。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 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大气运动规律

第二步:定温度带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亚寒带 寒带型 型
气 最冷月气 温 最冷月气 温0℃~ 指 温 >15℃ 15℃ 标 气 温 变 化
最冷月 气温< 最热月 最热月 0℃ 气温 气温< 最热月 10℃左 5℃ 右 气温> 15℃ 冬冷 夏热 冬寒夏 凉 终年 严寒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 天气 气,如北方夏季的 暴雨、冬春季节的 实例 大风、沙暴、寒潮 等
一场春雨一场暖
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 高气压(中 低,四周气压高) 心气压高, 四周气压低)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向中 向四周辐散 心辐合 顺时针方向,向中 逆时针方向, 心辐合 向四周辐散 上升 下沉
③天山准静止锋:
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 尔盆地受天山阻挡而形成,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 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 关。
知识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1.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北半球)
2.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 之间 成因 气候特征
低压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 方向与风向相反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 高空 运 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 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 终与等压线平行
动
规 律
近地面
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
指向低气压
特别说明
极地气 团控制极地气 团控制Fra bibliotek全年 严寒
大气运动规律

摩擦层中的白贝罗 风压定律:
G
V
北半球:
R A
高压
背风而立, 低压在左前方, 高压在右后方。 南半球相反。
在摩擦层中,风穿越等压线,向低压偏转。
弯曲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的风 C≠0
空气所受的力:G、A、C、RGA NhomakorabeaD
C R
G
V R V G C
A
风逆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 绝热上升,多阴雨天气
顺时针旋转,向四周辐散 绝热下沉,多晴好天气
三 大气连续方程
大气运动不仅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而且还受质量守衡定律的约束。表 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称为连续方程。在一个固定的几何 空间内,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其中 流体质量变化取决于流体从四周流 入与流出量之差。
图示 X方向流体净流入量
连续方程 可写为:
V 0 t
北 半 球
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北
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 左;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左低压在右。 地转风的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 比。
地转风大小还与地转参数和空气
密度成反比,因此,赤道地区由 于科氏力为零,地转关系不成立。 地转风抓住了自由大气中风压场 之间的基本关系。除了极地和赤 道附近地区以外,自由大气中的 实际风与地转风相当近似,因此 常用地转风代替实际风。
Frim V
2
湍流应力是由流速不同的流体之 间湍流运动引起的湍流动量交换 而作用在流体界面上的应力 :
Frit K V
2
大气中分子粘性力很小,通常可 以不考虑。但在行星边界层(以 下),大气经常处于湍流状态, 湍流摩擦力不能忽略。
二 视示力有哪些?
视示力包括同地球旋转有关的惯 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现象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现象
大气受热过程和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一些例子:
1. 温度变化:太阳辐射能量加热地球表面,导致大气温度的变化。
白天,太阳直射地表,地表受热后散发热量,使地表温度升高,周围的空气也受热,形成热底层。
晚上,太阳不再照射地表,地表不再受到热辐射,逐渐散发掉热量,温度下降,形成冷底层。
这种温度变化引起了大气中的对流运动和风的形成。
2. 气压变化:气压是指大气某一层单位面积上气体的重量。
由于地表受热不均,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会导致该地区的气压升高或下降。
例如,白天,太阳光垂直照射赤道附近的地区,地表温度高,空气被加热膨胀,形成低气压区。
而高纬度地区,则因太阳光斜射辐射,温度较低,气压相对较高。
这种气压差引起了气流的运动,形成风。
3. 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不同季节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例如,在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太阳直射区域向北部倾斜,导致太阳辐射更集中,气温升高,形成夏季;而冬季则相反。
这种季节变化影响了大气温度和压力的分布,进而影响了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4. 错觉现象:大气折射和散射现象会影响光线的传播路径,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一些错觉现象。
例如,夕阳的颜色变红是因为光线在大气散射时,较短的波长(蓝色和绿色)更容易被散射,而较长的波长(红色和橙色)则相对较少被散射,因此夕阳的颜色偏向红色。
总之,大气受热过程和运动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感受到了风、温度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视觉上的错觉。
大气的运动规律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首先过N点 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 梯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 (此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 (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 东西)。第(2)题,出现阴雨天气的原因包括位于 气旋中心、位于冷锋锋后、位于暖锋锋前或者位于 低压槽内等。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 多阴雨天气。第(3)题,M地位于新疆境内,月平 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A项 排除,因为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因为 尼罗河的丰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因为小麦的 收获期是夏初;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1)A(2)C(3)D
(3)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
常 见
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的海 热陆 力风 环
流
(3)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
常 见
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的海 热陆 力风 环
流
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
常
向山上,为谷风;夜晚相反
见
的山 热谷 力风 环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 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 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 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
大气运动规律

一 基本作用力
基本力是大气与地球或大气之间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真实力,它 们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
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
1. 什么是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 由于大气中气压分布不 均匀所造成的作用于单位体积空 气上的的力.
描述气压场不均匀程度的物理量
气压梯度力: 由于大气中气压分布 不均匀所造成的作用于单位质量 空气上的的力。
dVa 1 p G F
dt
2. 相对运动方程
在相对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方程为: g为重力
dV 1 p 2Ω V g F
dt
对于中纬度大尺度运动,可取主 要项,得到简化方程组:
f
v
1
p x
f
u
1
p y
p
z
g
三 大气连续方程
大气运动不仅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而且还受质量守衡定律的约束。表 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称为连续方程。在一个固定的几何 空间内,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其中 流体质量变化取决于流体从四周流 入与流出量之差。
-dp=p-(p+dp)
p+dp
dz dz
p
ρgdz
图 3.10 静止大气中垂直方向力的平衡
在静力平衡条件下,薄气柱受的净 压力应与重力相等,于是有:
dp gdz
大气运动方程
在惯性坐标系中,大气运动满足 动量守衡定律其方程可直接用牛 顿第二定律来描述.
1. 绝对运动方程
若不考虑地球的旋转运动,大气 运动方程可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 来描述,其绝对运动方程可写为: G 为地心引力
三 旋转坐标系中的重力
在随地球一起旋转的坐标系中, 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空气块, 同时受到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 的作用,二力之和为重力 。
大气运动规律---大气垂直分层、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
高考考点: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说明大气保温作用的主 要原理.
2/16
探究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同桌互动)
高度(千米)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流星
极光
思考
高
层 1.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 是如何变化的?
大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图中3种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各有哪些?
3、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短长波波辐辐射射::太地阳面辐辐射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9/16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方法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 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 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的.做朱法开,山有一利家于燃烧C柴草防御霜冻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2010.山东文综)图2为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 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 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 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 下题。
(2009广东)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 射。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C
大气运动的规律(知识讲解)

大气运动的规律(知识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大气的水平运动。
复习建议气压的分布规律;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特点。
知识清单一、热力环流1.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________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________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_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________的力,其垂直于________。
2.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中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________,只影响________不改变气压与温度: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
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典型例题】读下图,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气压值高低的比较,弯曲的等压面是2019米高空气压值的分布情况,我们知道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1>3,,4>2,根据等压面判断判断,3的气压高于4点的气压,因此得出结论1>3>4>2。
答案:1>3>4>2等压线图的判读1、根据气压高低状况(1)判断气温:相邻地区,尤其是同纬度地区,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2)判断气流垂直运动:一般情况下,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2、根据气压分布状况(1)判断天气:低压区或低压槽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或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2)判断海陆分布:夏季,副热带地区,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冬季,副极地地区,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大气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归纳】一、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天气、气候现象的基础,此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很多,在这里我们应重点突破以下知识: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⑵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常见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人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人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人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特别说明: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
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超级实用)教学精品PPT课件

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a.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有关。以北半球夏半年为例,北半球
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日照时数就越多。
b.日照时数与天气状况有关。晴天,大气中水汽少、云量少
,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光照多,故各种沙漠性气候及
大陆内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有很好的光照条件。我国东部湿润
和半湿润地区,由于云雨多,光照较差。而我国的四川盆地,由
裸地;河湖水田周围也因为水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
;而洋流的影响则是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c.大气本身条件,如大气组成,大气运动影响大气对太阳辐
射削弱和保温作用的大小。在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
递减,即与大气组成有关。如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少而气温低;至于大气运动,任何地方受到
地区,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方,因此,拉萨有“
日光城”之称。
12
(2)从热量角度来讲,衡量大气热状况的是气温,而影响气
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a.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取决于
太阳高度角,由于地球是倾斜状态,即黄赤交角
冷气团影响就降温,受到暖气团影响就升温。
13
(3)热量与光照虽有区别,但是也是有联系的。 光照强的地方,气温会短时升高,因此大陆性气候在夏季时
最高温度比海洋性的高,晴天最高温度比阴天的高。在我国东北地 区的鸡西七、八月份也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是因为虽处较高纬度 而太阳高度小,但白天可长达14个小时左右。
3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命题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
①大气暖大地 ②大地暖大气 ③大气还大地
【考点透析】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经大气 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 增温,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大气吸收的大部分热量以大气 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 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 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中考地理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点是什么1、大气环流的概念定义:大气环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11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附近受热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向南北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向南流的气流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
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气流不能继续向北移动,在此堆积下沉,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流一部分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形成低纬环流;另一部分向北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 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 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11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 3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 6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两极附近。
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11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引言大气运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中由不同温度、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所引起的空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地球上天气现象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气运动的规律及其影响。
热传递与大气运动热传递是大气运动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地表受到阳光辐射时,会吸收光线并转化为热能,使地表温度升高。
而大气层的底部则受到地表的加热而升温。
升温的空气变得密度较小,相对较轻,会向上运动形成热对流。
昼夜温差与风白天,地表温度升高,大气层的底部升温,使空气密度减小,造成大气突向上运动。
而在夜间,地表温度下降,大气底层冷却,空气密度增大,造成大气突向下运动。
因此,白天风一般会从地面吹向上方,而夜晚则相反,而这种现象又称为地面风。
地转偏向力与风地球的自转会引起地表和大气层中物体的偏转,这种偏转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是大气运动中的重要因素,并且对风向和风速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基本呈东北风或东风。
在高纬度地区,风则呈东南风或南风。
而在赤道地区,则会形成东西向的风。
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尤为显著。
山脉会阻挡风的流向并产生地形对流现象。
当湿空气被山脉阻挡时,空气上升并迅速冷却,从而造成雨水的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山脉降水。
而在山脉的背风面,由于空气下降并增温,会形成干燥的地区。
季风与大气运动季风是指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夏季和冬季的地表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现象。
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差,导致季风的形成。
在夏季,海洋表面温度低于大陆,大陆上升温速度快于海洋,形成低压系统。
而在冬季,海洋表面温度高于大陆,形成高压系统。
这种温差的变化会引发大气的运动,形成季风。
气旋与反气旋大气运动中经常出现气旋和反气旋现象。
气旋是由于低气压区辐合而产生并旋转的空气运动。
而反气旋则是由于高气压区辐散而产生并旋转的空气运动。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与颶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有关。
结论大气运动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大气运动规律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ppt课件

3.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4.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命题点:季风的成因与分布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示意一些地区地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总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洲高压
阿留申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低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低压
高压
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低压
高压
高压
夏季,大陆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冬季 1月份(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保 留在海洋上。
60°N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 低压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3)第三节天气系统 (21)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必备知识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特别提醒]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G 为极地高气压带(2个),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4)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北半球:B 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带⎩⎨⎧北半球:D 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极地东风带⎩⎨⎧北半球:F 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微思考]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大气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重要内
容之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着眼点。结合近年该专题考情分 析,预计2014年其考查形式会更加多样化,具体有以下趋向: (1)运用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降水量线)分 布图,考查海拔、气温、气压的相互影响。 (2)以时事新闻为背景,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逆 温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3)以天气形势图为载体,考查各种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3.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本题考查谷地降水的日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白天降水 少,夜晚降水多。夜晚盛行山风,谷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 水;白天盛行谷风,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 雨。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中反映甲位于 山地迎风坡,随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增加,并在某一 高度降水量达到最大。乙位于山地背风坡,随气流下沉,气 温升高、天气晴朗,故由甲到乙,气温先降低、后升高,降 水先增加、后减少。则B项正确。 答案 B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线疏密程度及气压梯度大小等方面着手。要注意信息对比,
准确描述方位。图示西部和东南部气压数值为1 020,数值较 高且等压线稀疏,表明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等压线数值为 985,数值低且等压线密集,表明是个强低压中心,并且在 该中心东部和南部位置有两个低压槽,形成了锋。 答案 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 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 压梯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归纳】一、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天气、气候现象的基础,此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很多,在这里我们应重点突破以下知识: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常见的热力环流:城郊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人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人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人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特别说明: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
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性质及对降水的影响近地面不同纬度地区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其分布及与降水带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3)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
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
(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二、常见的天气系统判读及应用1.冷锋与暖锋的对比分析相同不同冷锋暖锋结构锋面倾斜,气温、气压均变化锋面坡度大锋面坡度小暖气团被近抬升暖气团主动徐徐爬升天气特征天气图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一般均有降水过程雨区集中在锋后,范围狭窄雨区在锋前,范围较宽降水强度大,历时短降水强度小,历时长,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气压均有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骤降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均有影响较大,如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节寒潮和沙尘暴天气较小,如我国华南春暖多晴,春寒雨起(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2)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
冬、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2、气旋和反气旋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晴难。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北顺南逆中间降,高压过境晴朗天。
北半球气旋立体图北半球反气旋立体图3.图解锋面气旋的平面结构(以北半球为例)(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而高压脊中水平气流辐散,冷暖气流不可能相遇,不可能形成锋面。
(2)锋面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在等压线图中,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一般来说,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锋面的类型。
如图中OA为冷锋,OB为暖锋。
天气系统是高考常考点,其种类较多,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与我国关系比较密切的是锋面天气系统,其判读方法归纳如下:1.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的气压值数值大小和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
如A、D两地为高压中心,B、C两地为低压中心。
2.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
3.风力: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小),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天气(1)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如图中B、C两地多为阴雨天气。
(2)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如图中A、D两地多为晴朗天气。
三、气候类型及特点的判断分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2.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考点例析】【例题1】(2012·大纲全国卷)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题。
N低高甲0 40 80km(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方法技巧】1、气压的“高低低高”分布规律(1)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就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就高。
(2)在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3)在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
(4)在同一地点,低空是高压,高空就是低压;低空是低压,高空就是高压。
注意:由于气温和气压都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因此气温和气压之间的关系,只适用于近地面热力环流的判断。
2、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专题训练】下图是陆地与海上风速随高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 )A.海上高于陆地B.陆地高于海上C.海上陆上相同 D.无法判定2.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 )A.陆地向上增速快 B.海洋向上增速快C.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D.40米高度以上海上增速快读我国某城市(106.73°E,26.58°N,海拔1 223.8米)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3~4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平均气温(℃) 5.1 6.6 11.016.119.622.223.923.620.616.311.87.4月平均云量(%)87 87 82 83 84 85 80 72 75 78 80 79月平均降水量(mm) 20.5 20.132.887.6164.6225.2177.126.8100.197.547.418.13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4.关于该城市所在省份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多,地表水丰富 B.太阳辐射强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读下图,完成5~6题。
5.若东面海洋上的天气系统向正西过境甲城,则过境时该城的天气状况不可能是( )A.气压降低B.云量增多 C.可能有降水过程D.天气晴朗6.图中乙处的温度值应为( )A.小于(x-2)℃B.介于(x-2)℃与x℃之间 C.介于x℃与(x+2)℃之间 D.大于(x+2)℃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表示山风的是( )8.山谷风能对农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谷风能提高坡面温度,使果树发芽、开花和结果提早B.谷风能向坡面输送水汽,易成云致雨,利于农作物生长C.山风能降低坡面温度,利于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D.山谷风能缩小坡面气温日较差,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下图示意南半球夏季时,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
读图回答9~11题。
9.该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低纬度 D.中纬度10.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 ) A.3℃B.6℃ C.5℃D.2.1℃11.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012·杭州检测)下图为某地气压场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戊地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南半球②北半球③暖锋④冷锋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13.有关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丙地风向为东北风 B.乙地气温较高 C.丁地风速最大 D.甲地气压最低(2012·南通调研)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
读图完成14~16题。
14.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15.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16.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0.橄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