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大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文学大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家的思想、品格和他们的作品,

2.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3.培养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相关概论

何为大师:

一、他们以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为世人瞩目,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他们为生命、为生活、为人类而写作,反映的是人类的精神追求;

三、他们描写的虽然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但其中所表达的人文思想,是超越时代的、能引发历代人们共鸣。

走近大师:

大师如璀灿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苍穹。他们的思想能量是可以感受到的,有时甚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注入读者的精神世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在狱中时,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哀叹说:“这两个人亡了法国!”而斯托夫人的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

如何感受:

感受大师的优秀人格。许多文学大师,不仅表现在他们精彩的文笔带给世人精神上的享受,更表现在他们以人格魅力,折服世人。

感受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师们的内心世界博大精深、汪洋恣肆,充满矛盾冲突,充满抗争以致挣扎。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就是整个人类的苦闷、彷徨、探索和追求的艰难过程的缩影。

感受大师经典的艺术魅力。从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审美的享受。精神的升华。

海因里希说:人们常常怀着极大的热忱渴望得到某一本书,一旦到手之后,便会

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说明“读书”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书上白纸黑字,说不定在哪儿出现这么一句话:“他望着她那黑黑的头发。那秀发松松地垂到她的绿色大衣的领口上……”于是,读者紧跟着这句话,走进了一个世界。在那儿他听得到,嗅得着,看得见,能感觉到饥饿。一连二百多页,三百多页,他始终追随着这些微小的字母。它们好似一根纤细易折的长线,把他引进了一座迷宫。非得等他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读完,这根长线才会从他手里滑落。

劳伦斯说:让我们向小说学习吧。小说里的人物除了是活的以外什么也不能做。假如按照一定的形式,他们永远保持为善,为恶,甚至轻快可爱,那么他们就不再是活的人物了,这部小说也就失去生命力了。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是活着的,否则就一无所是。

这个世界因为有大师,书籍具有了魔力。

学习主页

大师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代表作: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他一生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因父亲破产,中断学业走上独自谋生之路。当过肉店学徒,教过书,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编剧,曾被当时已成名的剧作家写文章嘲笑为“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但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就因出演他的剧作,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先后称为“宫内大臣剧团”,“国王供奉剧团”。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之时不幸去世。

莎士比亚的创作倾向:

一.遵循所有对立面相生相克的伟大的自然法则。

所以,他使愚蠢和呆笨成为表现智慧的媒介,让天堂的感觉从地狱中升华,最感人的热情,却表现为狂躁。如哈姆雷特真正的大智大慧,以疯子的形式出现;罗密欧和朱丽叶最纯的幸福只有去墓地找寻。在他的笔下生紧连着死,天使紧挨着魔鬼,灵与肉较量,爱和仇难分,公正与偏倚纠缠:大自然永恒的双面象被他热切地盯注着。

二,永远保持高尚的生活,不颠倒自然的秩序和规则。

他不写天真的私通,有趣的乱伦,看似美德的罪恶;他不写用错误的事情达到错误的目的;他不以对不幸者病态的同情为媒介,而使邪恶的东西看起来不再邪恶。在他的追求中,“一切动作都要温文尔雅,就是狂风暴雨一样的感情激发时,你也必须采取一种节制。应把整个王国做舞台,把国王做演员。”

三.人物性格的发展应处于期待中,而非出于惊讶中。

他认为惊讶比期待要低得多,这就像我们猛然看见流星的感觉比之守望着太阳在预定的时刻升起的感觉一样。

四.戏剧的兴趣不依赖于故事,不依赖于结构,而依赖于老老实实地反映生活,反映人类感情,依赖于强烈的想象。

他认为,用真给美以温馨的装潢,美看起来要更美多少倍。所以,结构在他仅仅如画布,故事也不必费力去编,往往借用一下现成的故事,旧瓶装新酒就行了,而所有的文字却要整个地渗透着情感。

五.戏剧就是生活的缩影,登场的人物须忠实于生活中的性格状态。

这样,他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就得由读者自行判断了。不能只听人物的叙述。假如你相信人物朋友所说的话,你可能受骗;甚至你相信人物自己通过自己的性格作为媒介来看他自己也不能是确实的,他本人要看得全面,都不能漏掉一切外围的暗示。

六.对于悲剧人物的创造,主人公不必一定善良,但都必须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地方。

他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悲剧人物的错误和毁灭中清楚地意识到,人类天性中各种可能的东西。因为他认为,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了,也比一个软弱的人的奋起要高明得多。

莎士比亚的语言:

一.大脑的包罗万象,幻想的丰富,使莎士比亚的语言富丽堂皇。

莎士比亚的内心世界太丰富了,在心灵世界的博大上,他是不可企及的。他领悟人间、地狱、天堂;他考察善与恶;在富有灵感的透视中,他甚至敢于诊断宇宙

脉搏的跳动。他几乎达到神通,以至于不能把事情朴素地说出来,只能让笔下的一切,色彩斑斓,仪态万方。

他的作品,似乎在告诉我们,让内心的世界丰富起来,像饿汉扑到食物一样地扑向知识,对于一切创造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更由于从而导致的想象力的无限丰富,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毫不吝惜地散播着各种隐喻,每一刹那,抽象的概念都在转化成为形象,这些展现在他头脑中的一连串的画面。他并没有去寻找它们,它们都是自动闯来,蜂拥在他的心头,掩蔽他的议论,以绚烂的色彩遮盖了逻辑的纯粹光泽。那一幅画接着一幅画,一个幻象接着一个幻象的奇妙和瑰丽,氤氲在他的心里,随时准备蓬勃。

二.因整个精神如热情的巨流,他的语言熠熠生辉。

像埃斯库洛斯、但丁等一样,莎士比亚是人类热情的巨流,当这些巨流以语言的形式一泻而出之时,便酷似造物主的造物。善与恶,欢乐与忧伤,男人和女人,怒吼和歌唱,雄鹰与秃鹫,闪电与光辉,高山与深谷,爱与仇,光明与黑暗,健全与畸形,高尚与卑小……大自然永恒的双面象,大自然普遍存在的对称性,只要一面出现,另一面就会紧随而来,只要一个产生,另一个就会立即出现,速度之快,阵容之大,应接不暇。雨果说:“他的每一个字都有形象,每一个字都有对照,每一个字都有白昼和黑夜。”也就是他的语言一经出面,一个丰满的世界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而且莎士比亚生命中的巨大热情,也使他酷爱描写那种巨大无比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极优秀高强的能力,来自于极慷慨又极细腻的感情,或者来自于缺少智慧控制的毁灭性发泄。亦可以说,来自最纯粹的精神,亦来自最变态的凶猛,比如对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描写。因此,他的语言充满光辉。

三.对人类的观察之深,使莎士比亚的语言深刻,犀利,厚重,犹如人类灵魂的镜子。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莎士比亚,最大的心灵创造者,最深刻的人类观察者,他最懂得富于幻想的头脑如何暗中酝酿,如何猛烈爆发;以及内心如何突然失去平衡。他最能体会肉与血的的专横,疯狂或健全的的暧

以及性格左右一切的力量,促成我们或

昧原因……”

四.正因为遵循“戏剧是生活的镜子”的原则,他的语言形象、生动、真实、有力。

因为没有比生活更生动的形式,语言越贴近生活,越魅力无穷。

而从语言的材料讲,他力求真实化。人物是什么地位,什么性格,该怎样说话,怎么个说法,他都尽力还其本来面目,让作品中的人物非常自然随便地说话。所以,随着人物的个性、阶级、身份和情绪的变化,他的语言形式也变幻无穷。风格上有纯粹有低俗,有高雅有粗野,有美丽有丑陋……写怎样的人就会有与之

相应的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一生命的语言。

硬汉海明威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父亲是当地的一位著名医生,业余时间喜欢带孩子外出狩猎、运动、垂钓,以培养他们的“男子汉”兴趣和性格;母亲则喜爱音乐和绘画,希望孩子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父母的期待影响着他,使得他富于艺术素养,倾心于大自然,又勇敢,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