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论文
环保意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论文]
环保意识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也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
大自然曾经花木葱茏,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但是今天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
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前不久全球召开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全世界对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的呼声已经成为如今最主流的声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和奋斗目标:让地球更洁净,让人类更健康!因此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每一个生物老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现就环保意识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利用优美的语言,陶冶性情,热爱大自然生物是一门生动活泼课程,时时关注我们的切身的生产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如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致同学们的信中开头:“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阳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的平安的爱犬,……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
蛙鸣声声,流莹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
”这样的优美语言把大家带入了美丽的大自然,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油然而生。
像这样优美的语言片段还很多,还可以引入古代著名的诗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总之,优美的语言,陶冶大家的性情,使人从心中回归美丽的大自然,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提高了自觉保护大自然的自我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宣传环保知识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生物教学上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
如在讲《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播放一些已经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影片或对比照片,学生看后都表现出对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检讨自己哪些行为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从而让学生树立了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绿化校园的意识,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震撼和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意识在教育中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生物学科的一部分,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学是研究所有生物和生命现象的学科,其中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环保教育正是要引导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习惯和责任感。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资源丰富的生物实验、生物教材中关于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的案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重传播环保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界的科学,其中包含丰富的环保知识。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物教材中的环保知识、环保实例和环保案例等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普活动、环保展览等形式,把环保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从而让学生成为环保知识的传播者和环保意识的倡导者。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环保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最终要使学生养成珍惜自然环境的习惯和具备保护环境的行动能力。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生态观察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环保工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学校和社会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如环保义工、环保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环保活动中培养环保行为。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传播环保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关爱地球的优良品质。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保教育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保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破坏,困扰着当今世人的六大危机,即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和生态失衡。
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调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引起社会关注。
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环境教育渗透其内,寓于教学中去呢?本文通过利用生态体验、依托教材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等方面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当今社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不可否认,高科技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
因而素质教育的重点也就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但我们还应看到:人类在主动支配自然的过程中,出现人口巨增、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破坏等严重后果。
保护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利用生物课教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已是刻不容缓。
一、利用”生态体验”,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需要情感基础,一个学生不会拿一支笔在自己的脸上乱画,而却可能在一棵树上乱画,这是因为情感基础不一样。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教育专家邓赛娜认为,要让孩子们与环境建立情感基础,就需要他们走出去体验,在体验中了解感受自然。
找到人与自然的情感基础和动力。
这正是”生态体验”。
而是注重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形成一种”生态德性”,让学生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养成善待环境的行为习惯。
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让他们发现周围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开展全班性的讨论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意识到身边小事就有可能破坏环境,而有时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保护环境,为学生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
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对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对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 环境教育是教育事业以及环保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以及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环保知识, 这与环境教育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
因此,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 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环保事业00G622 000B 001002-766106-372-01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 而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 许多人乱砍滥伐以及肆意处决采掘, 但是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进而使得环境遭到破坏, 而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生态环境保护内容,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知识。
因此, 为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 从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并且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生活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环境保护中。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关联当前,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含有许许多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信息以及内容, 这些信息不但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 而且还可以在环境教育理念中有效地渗透生物知识,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生都必须要充分关注生物资源状况, 要能够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 而且要树立较强的民族责任感与荣誉感, 要为祖国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每位学生都要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要爱护动物与植物, 爱护大自然, 而且要尽可能地保护大自然,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并且要积极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 生物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根据。
因此,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合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 为学生介绍更多的环境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充分发挥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彼此之间的促进作用。
试论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试论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试论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提高环保意识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教材,使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保教育;生物教学;自然环境;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告诉我们。
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让环保教育有机渗透在生物教学中。
一、提高环保意识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引言环保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对于保护地球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生物教学也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生物是我们最亲身的经验之一,我们与之接触最多的文化和自然元素之一。
因为生物教学的普及程度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和环保教育之间的巨大联系。
通过将环保教育和生物教育相结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和洞察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引导人们养成环保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意义生物教学本身具有环保教育的潜在意义,这一领域可以教育学生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说明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支持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
由于生物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物理学等有着交叉联盟的关系,将环保教育融入生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应用领域的机会,同时让环保教育和生物教学相得益彰,形成一种更加负责任的教学体系。
生物教学的环保意义正在不断深化,随着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了解,我们会h更加清晰地看到保护生态和推广环保教育的重要性,这一点越来越被生物学教师和环保教育专家支持。
环保教育的渗透推广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渗入生物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更好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
借助环保教育,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方法、学习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等。
生物教育是环保教育的自然载体。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探索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了解生态系统的构建,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环保问题等。
教育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专注于某些核心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教育内容可能涉及生物多样性、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等主题。
教师借助于各种讲述,帮助学生发展环保的意识,并促进学生养成一系列环保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追踪学生表现学生表现是检查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负责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学生交流、直接销售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摘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本文着重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前提下,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环境教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中学生物作为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基本学科,它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神圣职责.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引导全社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环境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当前,我国正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艰巨任务,而这都离不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学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素质教育.因此,环境教育是中学生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生物教学应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观念与意识的责任,形成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及关心环境的情感,获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生物课堂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环境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努力挖掘,适时插入,可以使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二,环境教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1,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环保知识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在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中,我结合当地实际,要求学生回家调查爷爷眼中的三亚河,爸爸眼中的三亚河和我看到的三亚河,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讲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地参与种树,保护植物."腔肠动物"的教学,介绍本市的国家级珊瑚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以及非法采集珊瑚被禁止了,但由于珊瑚保护区被开发为潜水观光区,又导致了新的破坏.讲授"蝗虫"时,介绍各地蝗灾情况,并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失调是导致虫灾的根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讲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境警示教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环境极度污染,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接下去再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气温异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淡水资源趋减,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等,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去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介绍动物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由于人们不懂得善待这些野生动物且大量捕杀蛙类,鸟类,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鼠灾,虫灾.人类被迫增加农药使用量,反过来又污染了自己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时,让学生观看各种生物的图片,了解这些生物的价值及生存状况,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重视课程的探究活动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都尽可能能让学生完成.对{探究活动:探究酸雨的危害},本人组织探究"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酸雨的危害,意识到环保的重要.另外,我还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些探究活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我将班级分为三组,分别调查人类破坏校园,三亚河,三亚湾(红太阳酒店到海月广场)的行为,然后,共同讨论交流这些的危害.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都有了真实的感受,就能把环保行动化为自觉的行动.3,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可配合环保部们在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一些公益性宣传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三亚市海滩植被的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如到海边捡垃圾,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也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4,规范日常行为,强化环保行为课堂上,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环保行为.如平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等.这些虽是很不起眼的行为,但可以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资源,并进一步提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力行环保行为,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物带来的污染,改善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但是, 校园里,学生浪费用水用电,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和践踏草坪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对此,配合学生会,团委组建环保志愿者服务队,负责监督,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感觉到保护环境的大事是可以化为随手可做的小事.我们还配合学校组织环保教室,无烟班级等环保行为的评比,让每一位学生为争当校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而努力表现自己,从而达到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环保行为的养成.总之,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学科素质教育的主要着眼点.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生物教师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 为培养21 世纪的合格公民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一些思路[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些思路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亦越来越大。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和污染严重的大自然,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
”给后代保留一个洁净的地球己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而生物教学在环境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该在生物课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
因此,生物课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
一、立足教材,挖掘环保内容,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如: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组织学生将课堂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爱心。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了解现今的环境状况,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环境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向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
向学生讲述,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例如,50年代以来,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等十几种珍稀鸟兽已经绝迹或基本绝迹,据推测,在未来的40年内,亚洲象、华南虎、东北虎等十多种珍稀动物将在中国消失。
对中学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论文
对中学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护环境,必须从普及环境知识入手。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掌握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探讨了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更好的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911引言面对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教育成了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重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其目标在于“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教学内容是环境科学、环境保护技术的理论基础。
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分析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让学生真实感受环境破坏的后果,从而将环境教育有效地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2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环境被破坏,其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现今生存环境被破坏的现状,让学生主动关心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处处体现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和对生物界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生物教学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白色污染”正在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管理好塑料制品的良好习惯,并积极参与到清理白色垃圾的活动中。
因而,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二者不可分离。
3在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3.1充分利用生物课堂实施环境教育根据学校在环境教育中的功能,结合学校和周边实际,从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特点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依据现行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把各章节中直接或间接的环境教育知识挖掘出来,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和切入点;采用综合教学方法,运用展示、多媒体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课堂教学活动,适时、适当地渗入相关的环境知识来进行环境教育。
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保护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环境教育的意义、高中生物课程的渗透途径以及渗透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环境教育的意义。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通过环境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珍视自然资源,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关注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高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高中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有力工具。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比如,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和群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要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并非易事。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形势和要求。
其次,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际行动。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培养环境意识和责任感的责任。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即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只是在生物学中有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事件之一: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中看到: 某些地方的某些企业在中央的明令禁止以后,仍然继续排放工业“三废”。
明知造成了环境污染,却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后果,不思改进;甚至某些领导也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非但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反而暗中帮助那些违规企业遮掩,企图蒙混过关。
目前,全国几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造成吃水的困难了,要么是缺水,要么是水质太差不能喝;空气环保指标达标的城市也似乎没有几个,且不说其他的危害多么严重。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不悟。
虽然《环保法》早已出台,可大多数人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现在国家已不得不采取行政、法制手段来强制执行。
事件之二:在全国广泛开展了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并且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北京市、渤海及两个酸雨区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
工业污染物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国23.8万家工业企业,有90%以上做到了达标排放。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两个事实看来,大众的环保意识非常淡漠,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环保应成为一种大众的自觉的意识,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具有一种正确而清醒的认识。
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从现在就要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穿插一些环保事例,将生物知识与现实联系,结合身边环境进行教学渗透,树立社会意识。
具体措施:(一)利用课堂教学,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理论,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章节都可以发现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
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生物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等内容,从而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本文将从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种生物灭绝,环境污染严重,全球变暖等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了解环境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上走向自然,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在生物实验课中,可以设置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如水质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环境问题。
课外活动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户外生物考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具体分析一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效果。
某高中的生物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还注重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
他利用实验课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水质检测实验,并且邀请学校的环保专家来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问题。
他还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区进行植物考察,让学生亲身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在课堂上,他还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录片,以及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保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增强,有些学生甚至主动参与了志愿者活动,积极在学校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
通过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将来的环保行为也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论文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随着它的飞速发展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量运用,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腾飞,在利用环境和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改变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人们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向自然大肆索取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地球的保护,造成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飓风、洪水、地震、泥石流、沙尘暴、酸雨、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让环境问题成了全球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成了当前非常严峻性的问题。
我国要实现从传统的工业文明转向为新兴的绿色文明,从发展才是硬道理转向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于是环境教育应运而生。
一、高中生物教学适合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一词最先出现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中。
这次会议不但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还把每年的6月5日规定为“世界环境日”,更重要的是正式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名称,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教育里程碑。
在美国颁布的《环境教育法》中规定,所谓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围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
”环境教育就是为了正确认识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环境教育比较重视,美国更是在中学环境教育中走在了最前列,美国的环境保护专家和教育专家都在呼吁环境教育应该从学校抓起。
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学的环境教育没有深入开展,只是在地球日、植树节、课外活动等时间喊喊口号、贴贴标语,象征性的进行环境教育,而缺乏对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和忽视日常环保行为,导致学生的环境意识仍较低。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教育【摘要】初中生物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生态环境教育也成为当下教育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初中生物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提出了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实地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途径,以实现对生态环境教育的渗透。
最后结论部分指出,初中生物教学需注重融入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促进生物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教育,案例教学法,环境保护活动,生物教学内容,实地考察,环保意识,责任感,融入,全面发展1. 引言1.1 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生物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生物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而生命是地球上唯一的珍贵资源,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生物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体验生物的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生物现象等方式,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生物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重要平台。
只有通过生物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然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1.2 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促使他们养成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论文
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及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目的和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环境环保教育课堂渗透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面对污染严重的大自然,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
给后代保留一个洁净的地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历史潮流。
作为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也就更为重要和紧迫了。
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不仅影响着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而且在未来的环保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新形式势下的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项基础知识,同时也应及时向学生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1、教学中渗透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观点为了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讲清讲透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生物学中的一些实例和学生分组实验及演示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
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例如:在讲根的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牵涉到水环境对根的吸收和呼吸的影响;在讲种子的萌发条件时,通过设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四个实验装置来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三个外界条件,即水分、空气和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
2、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环保知识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如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环保的有关知识。
2.1 生物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环保的基础知识在讲授“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学中,除了把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讲清讲透外,还要向学生渗透与环保有关的知识。
例如:什么叫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指出: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遭受破坏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摘要: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
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己刻不容缓。
现从教学实际出发,就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传授环保知识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教育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从对象上看,是全民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因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每一个人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息息相关,没有全民的关心、参与和身体力行,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就难以解决。
环境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家庭、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等。
总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
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
环境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互相影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管来自北美、欧洲或亚洲,在地球周围积存构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整个地球。
虽然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但其灾难性后果必将是全球性的。
地球只有一个,必须共同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因为人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
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各个学科协同进行的综合教育,具有学际性的特点。
环境教育的学际性特点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
浅谈生态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名师指导 Famousteacherguidance14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生态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文/陈佳摘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自然、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的新课程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一词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
因此,迫切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态教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
所以说,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程度要从中学生入手,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约束自身的行为,为我国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
1 明确生态教育的意义人教版(2012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中P32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通过模拟探究,用事实告诉人们:迄今为止,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数十亿生命的演化,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从荒芜不毛之地,逐渐演变成生命的乐园。
然而,人类的活动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是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只有运用生态学原理,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如何给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进行生态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教室里听课学习,亲身到外面感受自然环境的时间相对较少。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但这有赖于环境知识的普及。
目前,环境知识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旨在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从环境知识,环境美学和实践参与等方面阐述如何通过初中生物教学实现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为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以其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新课标的教育方针政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环保意识环境美学渗透人类作用导致的生境破坏和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在众多的应对措施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这一目标的实现最好从小学和中学时代抓起,尤其在中学阶段普及学生的环境知识十分关键。
目前,在中学课堂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由于环境科学与生物科学有着太多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对于如何开展环境教育,许多学者和教师均认同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渗透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方式,这一理念在国家的相关教育方针政策中得到了体现:《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构建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新课程,强调重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同时新世纪中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此外,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鉴于此,本文整合分析了近年来,在生物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相关见解和观点,分别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结合环境知识,环境美学和实践体验阐述如何通过初中生物教学实现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为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以其增强中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现行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对于理解环境问题十分关键。
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摘要:生态环境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从不同的侧面带领学生展开知识学习,进一步丰富生物课程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生态环境是自然界的真实反应,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生物学习与思考。
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融入生态环境教学,进一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综合的提升。
本文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展开实践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环境;实践探究引言:生物是一项逻辑性、基础性、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培养。
生态环境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以更加全面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加强知识学习与思考,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学习体系。
因此,广大生物教师融入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将课本上的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和整合,开启全新的教学角度,带领学生探索生物知识学习的有趣面,有效提高了生物教学课堂的整体效率,进一步促使学生学有所得。
一、导入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现阶段,信息的发展带动了多媒体教学的产生,多媒体教学与多项实际科目进行了融合,丰富了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实现了教学创新。
高中生物学习是初中知识的延伸,所以内容更加全面与复杂,实验也更加多样,学生在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进阶性,高中生物学习会涉及相关的实验。
[1]为了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多媒体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课堂中,加强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
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融入多媒体教学法,对教材中的生态环境内容展开分析与探索,并通过播放多媒体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比如: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课时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专业的实验,来说明植物分解葡萄糖与释放能量的各类状况,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化的视频实验,增强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与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体会摘要: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包涵了不同的科学生物知识,同时还涉及生态环境教育内容,因此对中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环境教育;实践与体会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为了能够有效促进环境保护教学进一步得到开展。
我国部分学者提出应将环境科学知识教育逐渐渗透入到生物学科知识的课程教学中。
这在我国初中生物环境教学活动中这种主张逐渐得到了实践,初中生物教师就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让这些学生也在环保意识增强的同时更好进行环境保护实践。
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生态文明理念有待提升初中生物课教学环节中蕴含的丰富且生动的生态文明知识,如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其他生物基本生命形式,以及人类及其与构成地球上其他生命一切基本生物体的生物多样性知识等。
在教学研究工作进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广大学生们通过科学文化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的生态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可以切实地帮助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地了解生态文明的实质意义与深远作用。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态文明的理念不强,对人类和环境的整体性关系认识比较模糊,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对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认识也不强,势必会阻碍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内容还是主要围绕人类社会整体的各种关系组织开展的,而长期忽视掉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教学。
1.2教育的载体有待丰富教师在尝试对学生进行的生态文明方面教育工作时所需要选择使用的课程载体还是比较相对单一,大多数教学模式还在利用传统的课本输出模式对成年学生进行的生态文明课程教育。
实践证明,作为教师需要开设兴趣小组、进行保护环境的交流和讨论、布置过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短文等来不断丰富教育的载体,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态文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及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目的和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环境环保教育课堂渗透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面对污染严重的大自然,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
给后代保留一个洁净的地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历史潮流。
作为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也就更为重要和紧迫了。
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不仅影响着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而且在未来的环保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新形式势下的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项基础知识,同时也应及时向学生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1、教学中渗透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观点
为了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讲清讲透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生物学中的一些实例和学生分组实验及演示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
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例如:在讲根的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牵涉到水环境对根的吸收和呼吸的影响;在讲种子的萌发条件时,通过设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四个实验装置来验证种子萌发所
需的三个外界条件,即水分、空气和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
2、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环保知识
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如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环保的有关知识。
2.1 生物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环保的基础知识
在讲授“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学中,除了把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讲清讲透外,还要向学生渗透与环保有关的知识。
例如:什么叫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指出: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遭受破坏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使学生比较清楚地理解环保的基础知识。
2.2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在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中,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时,讲清这三大作用对整个生物界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爱护花草树木的实际意义及植树造林的作用。
在动物学部分的教学中,讲到蚯蚓能处理垃圾、蝗虫危害粮食作物、江河湖海的污染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有些珍稀鱼类已经绝灭,青蛙等两栖动物和大多数鸟类都能捕食农林害虫,很多珍稀哺乳动物绝灭或濒临绝灭等内容时,渗透《水法》、《鱼业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家行动起来,与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
2.3 渗透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由于人口剧增,加上自然因素等影响,造成了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每年被水冲走的地表土达50亿吨。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一些珍稀动植物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自50年代以来,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等十几种珍稀鸟兽已经绝迹或基本绝迹,白唇鹿、朱—等数量也几稀少。
据推测:在未来的40年内,亚洲象、华南虎、东北虎等十多种珍稀动物将在中国消失。
由此可见,生物资源极待保护和发展,能源危机迫在眉睫,通过渗透以上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资源枯竭的危机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2.4 教学中渗透环保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自1979年起已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法律,而且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建立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了600多处自然保护区,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4月底至5月初的一周定为爱鸟周等。
世界环保组织还规定了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6月5为世界环境日,6月25日为世界土地日,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在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既增长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为学校生物科组举行环保知识竞赛活动打下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除了在课内渗透环境教育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1 举办环保之窗:利用学校宣传窗或宣传栏的一角举办一个环保之窗,定期更换环保内容。
环保之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使学生感到生态环境问题就在他们身边,受到切实的环保教育。
3.2 配合“地球日”、“环境日”、“节水周”、“爱鸟周”、“植树周”等纪念日进行社会宣传,倡仪人人都来保护环境。
3.3 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本人平常喜欢收集环保的知识题目,进行知识竞赛,举办环保知识征文比赛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并保护生态环境
在“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环境的保护”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等内容中,介绍了我国进行生态保护颁布的相应的法规: 80年代初,我国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90年代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湿地公约》,我国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后,又陆续颁布了《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一系列法规,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国在自然保护的决心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同时,介绍植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通过种树,养花硫化美化环境,在《动物》内容的学习中,是学生了解到那些是有益动物,需要保护,而有些动物(如蛇、黄鼠狼)很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为有害而任意捕杀。
因此,教育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要持爱护态度,强调它们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总之,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和研究对象,使它在生态环境
教育中具有其它的学科无法代替的优势,在当前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普遍展开的同时,我们生物教师应抓住机遇,尽己之长,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教育,为环境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