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合集下载

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生物与环境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无机环境孕育了芸芸众生。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因此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课堂渗透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虽然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特性,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绝大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情况,将其渗透在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中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就如杨振宁说过:“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

什么是渗透性的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象乱七八糟的状态下你就学习到很多东西。

对美国学生来讲,我会建议他们加强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对中国学生,我建议他们注意渗透性的学习。

”通过这种渗透结合(学科)课程模式一样能较好地传授环境方面的主要知识内容。

渗透结合(学科)课程模式把环境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通过渗透和结合方式,分散到不同学科的课程里,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教育。

渗透结合模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增加课时,并且可以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开展有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

由于这个模式在原有学科教学基础上开展环境教育,因此它可能比独立设课花的经费少。

所以渗透结合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推行环境教育的方法之一。

根据前面总结出来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生物教材内容,联系当地现有的环境和资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等来渗透环境教育无疑是一种必要而基础的教学途径。

根据渗透内容的需求度以及难度、广度、深度等,灵活控制渗透的方法与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环境教育除了通过学科的教学渗透掌握环境知识外,还必须在具体的环境中,面对真实的环境问题,通过实践、探索、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和经验,达到情感和行为的统一。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初探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初探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初探当今世界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之成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首要措施,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二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及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在长期的生物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下环境教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过去10来我国各地的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强劲的沙尘暴连年袭击北方地区;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正在吞噬着国土资源……若干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开发和利用造成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现象他们时有所闻,也有一定的见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实,认真钻研、挖掘教材内容,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应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适时适量地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渗于其内,寓于其中”。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本地环境现状进行环境教育。

仅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讲世界环境状况、中国环境状况等环境知识及环境问题是不够的,有时还不能使学生产生切肤的感受。

教师必须在环境教育中加入本地特色,无疑将会使之更切合实际,更能激起学生共鸣。

湘西自治州的花垣县地处湘、渝、黔三省交接处,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锰、锌、铅、钒等稀有金属,被称为中国的锰都。

但在前几年无序的开采中,由于各地监管不力,造成了当地极大的三废污染,成为惊动中央领导的“污染三角”地带,虽经严肃治理,但至今残迹犹存。

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其害。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针对有关 的环境问题提 出一些行之有效 的解决措施 ,是学生们 不仅提高 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 的兴趣 ,同时也增 强 了他们的
环保意识 。 三、 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继续深化环境教 育。
土壤流失严重 ,耕地面积减少
约发展影响生活 化合物的转移 灭绝 ,生物资源急剧减少
森林资源 日 益减少
水渗透环境教育 , 远远不够的 , 必须将 是 还
课堂教学和多种形式 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 用好环境教育 的 利 第二课 堂 ,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 在实际教学 中我们采 取的主要方法有 通过报刊 、 杂志 、 网络等媒体来拓宽学生的环境知识 。 现
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
在 中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比较高 , 求知范围 已经远远 超出 了教
材 , 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 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 环境 我 有 保护方面的报刊 、 杂志 、 网络 ,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 问题 的由来 和解决方法 , 引导他们把学 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 到的生物 并
扭转 ,小康社会 、 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 。 所以应该让学 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 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 ,也是一项
及环境知识 的教学试点工作 。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 ,
也把环境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 目标之一 。 但是在学校的基础教
育中环境教育还相当薄弱 。 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 ,我们 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去宣传保护环境 ,对广大 中学生进
去。 在课堂上要根据新 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我 国的实际情
从 实际出发 ,具体安排 、 定综 合实践活动各部分 内容和组织 确
形式 。 这正好为环境教育提供 了机会 ,我们可 以开展生物兴趣 小组 、 研究性学习小组 , 对不同的年龄段 采取不 同的形式 ,低 针 年 级的学生 可以结合课本 内容 ,利用春 游 、 秋游 、 夏令营等 活 动 , 领学生 到大 自然中去 开展如植物的辨认 ,园艺制作等 。 带 , 在 此基础上 ,可进 行校园植物种类 调查 ,调查校 园附近的植物种 类或到公 园 、 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考察活动等 。高年级的学生 可以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 、 工厂参 观访 问 、 植物保护 区考察 ,设 立环境监测小组 ,开展环境监测活动 。在老师和在环保局同志 的协助下写 出详尽的调查报告 ,并提出一些 科学和实际的行之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有遵循 自然规律 , 自觉 有效地 教材 , 拓展 延 伸 , 成 环 境 科 学 知识 体 系 形
在生物学教学 中环境 教育的 内容 确定 的基础 环节 , 就是需要挖 掘教材 , 归类 整理 , 当拓展延伸 , 适 形成一个 适于环境教育 的环境 科学知识体 系。第 一 , 凡属直接讲 授环境保 护知识 的部分 , 该讲 清讲 透 , 应 使学 生务 必掌 握 。第二 , 凡与环境 问题有关 的内容, 可作一些必要 的引 申、 拓展和补充 , 使之与环境保护 有机联系起来 , 扩大学 生的知识面。第三 , 有些 内容表 面上 与环境教 育似无关 系, 但仔细分析实际上 有一定 的 内在联 系 。教师应该 通 过适当的方式揭示这种 内在联系 , 使学 生联想 到环境 问
三、 以道 德 教 育 为 基 础 , 强 对 学 生 环 境 法 律 观 念 加 的教 育
在构建环境科学知识体 系时 , 选用本 地区生态环 境 建设 中的正反案 例作 为教材 的结合 点嫁 接到 知识体 系 中, 能起到画龙点睛 、 事半 功倍 的效果 。在教学 中, 者 笔 从拓展延伸的要求出发 , 带领学 生利用节假 日到生产 生
Z HON UE J  ̄ GX L OXU C KAO E AN
教 学经 纬
。 √ 一 ≮
在 生物 教 学 中渗 透 环 境保 护教 育
江 苏海 安县 海陵 中学 (2 60 储旭 芳 2 60 )
在生物教学 中开展 环境 教育有 其教 育 内容 上得 天 独厚 的条件和优势 。那 么 , 以通过哪些方 面的具体 内 可 容来发挥生物学教学 的环境教育功能 呢?
德 的前提。在 生物学 教学 中 , 师在传 授知 识 的同 时 , 教 要适时教育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 自然 , 真正认识 到人 与 自然是 一种 相 互依 存 、 互制 约 、 互作 用 的关 系 。 相 相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结合常规教学 。 重视 环 境 知 识 渗 透
要使学生能成 为环境保护 的主力军 ,首先要让 学生了解世界 和周 围的环境现状 ,掌握一定的环保 知识 和技能 。因此 , 在教学 实践 中 , 应充分利用课 堂 教学 的渠道 , 适时地渗 透环境教育 。例如在讲述《 现 代生物进化理论》 及《 生态环境》 等部分 时, 让学 生知 道人 类赖 以生存 的地球大约有4 6 亿 年的演化 历史 , 人类 同其他生物一样 ,都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 段 的产物 , 并 随着环境 的继续演变而进一步发展 。 地 球给人类提供 了水分 、 空气 和必需 的营养物质 , 创造 出一个十分充实 、 协调 的人类生存环境 。 人类 活动必 将影 响其生存环境 ,当环境所受到的影响超过 自身 的调节能力时 , 就会产生环境 问题 。 从 中我 们可以看 出, 环境 问题 的产生 , 根源在于人类 的不合理利用资 源, 违背了 自然规律 。要解决环境问题 , 必须纠正不 合理 的行为 , 树立正确 的人与 自然 的关系 , 追求人与 自然和谐共存 。 尊重 自然 , 摒弃对 自然 的极端功利 主 义态度 , 把人类与环境 、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融合在 起, 要求人类有意识地控制 自己的行为 , 合理地控 制利用 、改造 自然界的程度 ,维护生态环境 的完整 性 ,保护生物的多变性 。又如讲述 《 种群 和生物群 落》 , 使学生 理解我 国现行计 划生育政策 , 了解适度 放牧 、 休渔制度 、 禁狩猎等 的科学依据 。
大 自然是人类生活 的根基 , 智慧 的源泉。 大 自然 的万千姿态 、 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 的声响 , 是对 青 少年进行审美教育 的最佳课本 。美是产生崇 高的伦 理情感 的起点 , 学生在对美 的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 , 与 自然在道德感情上交触炽热而积极 的情感 ,激发 了人的伦理敏感 , 使他们对优雅 的环境感到愉悦 , 对 大 自然怀有敬意 , 能善待 自然 , 尊重其他生命 , 热爱 、 欣赏 自然美 ,对人类活动使 自然生态受损坏感 到担 忧, 厌恶损害 自然 的行 为, 对破 坏 自然环境 的恶性事 件感 到愤怒 。所 以在环境 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 提高人 的环境道德素养的重要 途径 。 高中阶段 ,要充分利用节假 日及校 内外 的一草 物, 对 学生进行环境 教育 , 既要从 正面引导 , 又要 从反 面说 明。 从正面引导学生感受大 自然 的和谐 、 美 好, 利用大 自然的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 使 他们产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另一方 面, 也把被人类破坏 的 自然环境呈现给学生 , 譬如森 林 的乱砍滥伐造成水 土流失 , 土地荒漠化 , 工业严重 污染等 , 使 同学们最大 限度地体会到真善美 , 增强学 生 的社会责任感 ,把保护环境变成 自己的一种 自觉 行动 。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及法制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及法制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及法制教育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人们也饱受因环境问题带来的灾害。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历史潮流。

由此,世界各国都已行动起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及其法制教育进行浅析。

一、知识整合,储备材料,构建环境及法制体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相关生态、环保的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文献、案例等进行收集、整合,为今后的教学作充分的准备。

在知识收集和整合过程中,要有选择性、代表性,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只作简介,有的要安排讨论、分析,有的点到为此,比如:在准备“生物圈”的知识材料时,让学生心中形成“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概念和印象,同时延伸相关的法律或文献,即“人与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他组织的配合下,从1971年起实施的一项着重对人和环境关系进行生态学研究的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计划)。

“人与生物圈”这部分内容要作简介。

又如:在讲授“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时,应准备如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只点到为此。

对于此案例分析,要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操,提高环境法制意识由于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强,对于形象化的知识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以培养他们的情操,从中提高环保的法制意识。

在讲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资料分析“有毒物质在生物链中的流动和积累”时,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小游戏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

即由31个学生为一组,每组准备若干个小黄豆,小黄豆代表有毒物质,四种型号大小不同的纸盒(编号a、b、c、d,且d>c>b>a。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途径与方法:一、引导学生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1.增加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案例和实例: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业人士和环保志愿者来讲解环保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听到权威的声音,从而深入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问题。

3.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扩大选修课程的覆盖范围,开设生态学、环境科学等课程,同时组织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野外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

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1.开展生态环境观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然观察和环境调查活动,通过亲自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改善环境质量。

2.开展环保主题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相关的科研活动,开展小型科研项目和调查研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让学生真正了解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增加环保知识的普及:通过课堂教学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环保知识和技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以及具体的环保方法和措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行动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1.推行环保活动和行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清洁河道、清理垃圾等,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制定环保习惯和行为规范:制定学校的环保习惯和行为规范,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要求学生遵守,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宣传。

3.引导学生制定环保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的环保计划,如每天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废物等,并定期评估和总结执行情况,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摘要: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环境教育是高中生物教育中的重要使命。

本文探讨了树立师生环境教育观和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方法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话题。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旨在倡导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境教育,逐渐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属于基础环境科学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它的初衷,它的目的乃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从而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思想,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

这一美好愿望是全社会对年青一代的共同要求。

下面对有关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情况作分析。

一、环境保护教育是生物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学生并不是不愿意保护环境,只是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这就是说,爱护环境并不是什么难事,前提是真正了解什么是环境保护。

北京的一个高学生曾经制作了一个宣传片,前面讲述的是沙尘暴给北京带来的危害,后面讲述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滥砍滥发、森林消失、沙漠化扩大等,这个纪录片在国际上获了大奖。

这个纪录片说明了一个问题,认识永远走在行动的前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环境的前提。

所以,保护环境,先从环境保护教育开始。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摇篮,要想进一步普及环境教育知识,不但要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还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这个渠道。

《高中生物课标》中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对环境教育的要求是:通过环境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和环境的联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时,紧扣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

此外,将基础知识、授课技能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上传授相应的环境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一些思路[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一些思路[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些思路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亦越来越大。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和污染严重的大自然,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

”给后代保留一个洁净的地球己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而生物教学在环境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该在生物课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

因此,生物课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

一、立足教材,挖掘环保内容,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如: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组织学生将课堂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爱心。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了解现今的环境状况,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环境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向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

向学生讲述,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例如,50年代以来,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等十几种珍稀鸟兽已经绝迹或基本绝迹,据推测,在未来的40年内,亚洲象、华南虎、东北虎等十多种珍稀动物将在中国消失。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教 学 动 态
0 13 ) 5 2 0
良好 的行为习惯。 但是 , 我个人认为仅仅靠 书本上的这些教育是远远不够 的, 如果能让学生在亲眼 目睹环境问题 给社会造成的重大危害的基 础上 , 再结合课堂教育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二、 拓展 教 材 环 保 知 识 。 强 环保 教 育 加
的行动大力宣传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许多学生都能 自觉参与环 境保护 的宣传工作 , 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 由于滥伐造成植被破坏 , ,以上的土地沙化。 使13 环 境 教 育 是 一 门涉 及 自然 科 学 和社 会科 学 的 交 叉 学 科 , 生 3 . 提倡绿化 ( 种树 、 种草 )保持生态平衡。 , 4 当今世界面临的 四大难题 : 、 粮食 、 口、 人 环境 、 资源 , 重点 物教师有必要加 强环境教育的意识 , 时注意多收集相关资料 , 平 为环境教育的渗透做好准备工作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从 是环境 问题。 5环境 因素造成 生物的基 因突变 、 . 染色体 变异等 , 温度 、 湿 度的急剧变化 , 辐射影响等。例如 ,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 的重金属 中毒事件频繁发生 ; 辐射导致 的畸形胎儿的产生频率增加 。 6环 境 因素 影 响 生 物 的 分布 、 . 生存 。 7 自然 因素对生 态平衡 的影 响 ; . 人为 因素对生态平衡 的影
三 、 发 兴 趣 。 展 环境 渗 透 教 育 激 开
课堂教学是 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 本技 能的主要场所 , 也是渗透环境教育 的主阵地。中学生物教材中 ,选取 了许多与 环境有关 的内容 , 例如 , 动植物类群及其 主要特 征的知识 , 使学 生能认识周围环境 中常见的生物种类 、了解 生物界 的概貌以及 遗传变异 、 进化和生态 的知识 , 使学生 了解生命 的起源和生物的 发展 , 生物具有多样性 的原 因和生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等; 生态系 统 的稳定 性及稳定性的维持和提高 的知识 ,使学生能认识 生物 与其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 , 保持生态平衡 、 防止环境污染和保 护动 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教材中对环境教育的内容 只是进行了泛泛 的列举 ,没有太 深入 的阐述。因此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 要善 于挖掘 教材 , 把相 应 的环境 内容整理 、 归纳 , 并构建相关知识 网络 , 于学生掌握。 便 下面是本人整理的几点环境 问题及保护环境方法 : 1 . 工业“ 三废” 废水 、 ( 废渣 、 废气 ) 造成环境的严 重污染 。 水污染造成农业减产 , 有毒物质 富集 ; 渔业受损 , 鱼虾绝迹 ; 废渣引起土壤 污染从 而导致 粮食 、 蔬菜等产 量、 品质下降 , 直接 经济损失每年达15 2 亿元 ; 废气如二氧化硫引起 的酸雨 , 直接影 响生物的生长 、 发育和生存。 一 2滥伐森林 , . 破坏 植被 , 造成 水土 流失 , 草原 沙漠化 加速 。 如: 柴达木盆地原有 固沙植 被20 h 2 0 万 m 以上 , 0 纪8 年代 到2 世 0

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既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所迫,又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如今,高科技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以及不断发展学习的能力,因而素质教育的重点也就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人类在主动支配自然的过程中出现人口巨增、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破坏等后果,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研究领域的主题。

因此,从生物角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也是刻不容缓。

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所以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生物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使生物知识与环境知识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结合《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不仅要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还要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使人类和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且还应进一步引申到植物的其他作用(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以及保护绿色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在讲《细胞的癌变》时可以结合引起细胞癌变的物理致癌因子中的紫外线,将有关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污染的内容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同时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这一章节中,可联系因大气污染或水污染等外界因素引起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畸形儿的产生等等,并且又可联系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可联系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过分采伐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去平衡的问题加以阐述。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生育观。

再如在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章节,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素材。

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学科教 学中 , 渗 透 可 持续 发 展 思 想 。 使 学 生树 立环 保 意 识

二、 拓展学科时空 . 对 学 生 进 行 可持 续 发 展 观 念 和 环 境 意 识 教 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 教学 中有许 多对学 生进行 环保 教育 的素 材 。在课堂教学中 , 结合授课内容 , 向学生有机 的渗 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进行环境教育可收到 良好 的教

教 研 视点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环 境 教 育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 罗建伟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促进 了人类社会 的繁荣 昌盛 , 建立 了物质丰富的文明社会 , 但 同时在 自然和 人为 的双重作用下 ,人类赖 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遭 到严重破坏 ,社会 的物质基础— — 自然资源正 出现 危机 , 这引起各 国政府和科学 家的广泛关注。 而生物 学作为 自然科 学中的一 门重要学科 ,一个重要发展 方 向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生态 学。 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 有 目的 的向学生渗透体现时代特征 的可持续 发展思想 , 帮 助青年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 生物教师责无旁贷。
育效果 。
教 育是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 否实现 的关键 因 素, 通过学校教育 的主阵地 , 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可持 续 发展 意识 ,对今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具 有决定性作用 。 由于生物学科所 占课时 比例较小 , 课 堂教学容量 、 密度相对大 , 因此我们除在学科教学 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外 ,还开设 活动课来拓展学 习的时间空 间, 使课堂得到延伸 。如在活动课 上 , 让 学生调查 当地的污染源 、 主要的污染物 、 环境污染 的 程度及对人 和生物的不利影响 ,并让学生们利用所 学知识拟订治理方案 。此外 , 还和语文教师结合 , 组 织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征文 、 演讲 比赛活动 , 不仅拓 宽了学生 的知识面 ,更重要的是使可持续发展理论 深入到学生深处 ,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 响。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是生物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各个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

初中生物教学作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境保护行动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拓展活动和学生参与方面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的具体做法。

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态相关的案例、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态环境问题。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当地动植物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讲授生态系统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明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在实践中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调整。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

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拓展活动也是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生态公园、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和体验自然生态环境,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和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野生动植物、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等方式,真实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植树造林活动等,让他们亲身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样的拓展活动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从而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主动行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参与是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学生报告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并在班级或学校内进行相关经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如何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为什么需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问题等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而这些环境问题都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既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选择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内容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内容。

可以选择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也可以选择与生态平衡相关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创新实验除了选择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内容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创新实验。

可以让学生围绕环境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课外实验设计,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利用校园环境开展环保实践活动除了实验课上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校园环境整治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环保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教育【摘要】初中生物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生态环境教育也成为当下教育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初中生物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提出了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实地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途径,以实现对生态环境教育的渗透。

最后结论部分指出,初中生物教学需注重融入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促进生物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教育,案例教学法,环境保护活动,生物教学内容,实地考察,环保意识,责任感,融入,全面发展1. 引言1.1 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生物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生物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而生命是地球上唯一的珍贵资源,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生物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体验生物的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生物现象等方式,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生物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重要平台。

只有通过生物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然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1.2 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促使他们养成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摘要: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

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己刻不容缓。

现从教学实际出发,就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传授环保知识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教育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从对象上看,是全民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因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每一个人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息息相关,没有全民的关心、参与和身体力行,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就难以解决。

环境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家庭、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等。

总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

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

环境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互相影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管来自北美、欧洲或亚洲,在地球周围积存构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整个地球。

虽然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但其灾难性后果必将是全球性的。

地球只有一个,必须共同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因为人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

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各个学科协同进行的综合教育,具有学际性的特点。

环境教育的学际性特点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教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入。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探讨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融入环境保护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我们要明确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教育既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环境友好行为习惯,使他们懂得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我们要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而环境保护教育正是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态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植物生长观察、水质污染检测等,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可以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那么,具体来说,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呢?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在植物生长观察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城市中的植物生长情况,让他们思考城市化进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他们关注城市环境问题。

可以在实验中设置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在实验中加入环境保护的理念,引导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实验中提倡使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实验中倡导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环境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以强烈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活动中去。

那么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显然不足以有效地把环境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行为。

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常见的教学方法,使环境教育不在显得空洞乏味。

现介绍几种方法的巧用。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进行传授知识。

教师可运用讲授法对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概括、推理和逻辑论证,从而达到知识的良好传授。

但直接讲授理论知识往往会使课堂显得很空洞乏味,因此活用讲授法就显得很重要。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可增添一些内容丰富和具有说服力的课外材料加以补充讲授,例如一段录像、一个广播录音、一首歌曲、一篇文章或一个图片等,这些素材尽量贴近生活,这样就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节课时,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这些环境问题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基本上都有所了解,但是它们所带来的危害却不为学生所重视。

因此只用语言来讲授环境问题的危害不足以震撼学生的心灵。

若此时用一些课外材料加以补充,运用无声的语言或是铁一般的实证进行教育,那效果就不同了。

在阐述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害时,教师通过展示“扇扇子的地球”、“随身携带淋浴器的地球人”和“脚踏沙漠冰块上的帝企鹅两眼茫然不知明天居住何处”等一系列漫画图片,就可以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也体会到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二、讨论法讨论法也是学科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优点是能使学生彼此启迪,深化认识,这与环境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生物课堂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平台,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科版生物教材,它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而构建教材体系。

它一方面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

这套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多,我们教师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如:七年级上册“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节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举例学生身边熟悉的生物,如:青蛙、蝴蝶、麻雀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及最近一段时期环境变化,并渗入环境变化后对这些生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同样类推,我们人类也不例外,从而明确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最初的环境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依据教材特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体验也都成为教学中的课程资源,这样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这样教学,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

自从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以来,人们对讲授教学法多持批判态度,许多人认为讲授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的机械地接受学习,是
一种注入式教学,已经陈旧过时了,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把发现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有机结合,效果极好。

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讲授法与发现教学法相结合。

在介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可采用讲授法,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就会快速、清晰;而在植物的作用时,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课前自行阅读资料,寻找植物于我们人类的作用有哪些,要求学生相互比一比,谁收集的资料最多、最全面、最有参阅价值,学生们兴致很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交流汇总后学生深有感触地感叹:植物的作用之大是他们原来从未想过的,对他们内心所造成的触动也是始料未及的。

从而深切认识到原先在观念上是忽视植物的存在是多么不正确,从此以后学生自觉要参与一些绿化环境活动,自觉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诸如此类教学,让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又接受着环保教育,慢慢形成爱护动物,不乱捕滥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好动物生存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最终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

如: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一章节时,首
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析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知道生态系统的常见类型、特点及其作用,建立生态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安排学生做一份“调查一个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已周围的环境状况,体会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正在恶化;最后,教师又可以通过分析“生物圈二号”的组成特点、实验过程、失败原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无奈,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是目前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个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

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由于人们的掠夺式的开采和砍伐所造成的森林减少、湿地萎缩、砍伐森林区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赤字”、耕地锐减、荒漠化土地扩大、沙进人退、赤潮频发、酸雨增多等状况;还有象现在我们周围生活环境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所带来的。

等负面影响;可以介绍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产生了多种固体废弃物,比如:散落在地面的塑料,如果混入饲料
中,牲畜吞服后积累在肠胃中,轻则影响健康,进一步危害人的健康,重则死亡。

通过观察分析、调查研究和探究实验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的环境正在恶化,而人类正受着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困扰,从而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环保知识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我们个人的生活也正受着环境污染的影响,从生活中让学生体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先通过“生物圈二号”的实验失败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困惑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能成功吗?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提起来了,再展示一份美国环保局的一份环保报告,报告分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是我们的居室,导致居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燃料燃烧后的化学物质,如你用来烧饭的煤气的成分就非常复杂,它燃烧后在空气中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因此,使用石油液化气的厨房,仅二氧化碳的污染就是室外的5倍多;烧煤的家庭居室带的危害更大,据测定,居室内,若有人不停地吸烟,其污染的程度等同于一个小工
厂24小时内被允许排放的总污染量,而且被动吸烟危害更大。

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患病率大幅度的上升,健康的孕妇可能生下畸形的子女;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噪声污染会使人耳聋和患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

通过这些影响人类健康的例子,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又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迫切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

二、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
生物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领导学生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活动。

它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课外活动中渗入环境教育,效果极佳,既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强化了环境意识,还能向周围人群辐射环境教育。

1、利用环境教育日,强化环境意识
利用环境教育日,通过组织举行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

每逢这些节日,教师可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提高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2、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

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

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

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利用平时闲暇,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参加生物园的建设,培养各种植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小实验。

如: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需要哪些环境
因素。

观察和探究小鸡的觅食行为、观察和探究蟋蟀的争斗行为。

观察蚂蚁的社群行为,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传递的主要信息。

探究洗衣粉对池塘营养化的影响等等。

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组织学生结合环境实践,撰写环保小论文。

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更对环保教育的深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将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教师有责任通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环境教育于生物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引发对环境保护产生忧患意识,帮他们树立“人与生物共存”的现代观念,构建一个鸟语花香生物与人类共荣的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