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城市地理学考试参考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参考题1.名词解释1.城市化的概念及包含的四种转型:(1)概念: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此外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也属于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
(2)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2.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
3.逆城市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4.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5.四城市指数: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二、第三、第四位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十一城市指数:两倍的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二、第三、第四。
第十一位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6.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7.位序-规模律: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1)城市化研究(2)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3)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3.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1、行政地域:按一定标准在行政上设置市、镇、乡、村等建制,并制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2、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但真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划出严格意义上的界限绝非易事。
3、功能地域:由于城乡分界的模糊,建议用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4.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1.概念: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并且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来的。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9106)《城市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1:[论述题]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如何划分?联系实际论述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影响。
二、联系实际论述小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与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选择。
参考答案:答一:①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②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③虽然基本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不言而喻,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城市的非基本部分应该和基本部分保持必要的比例,当比例不协调时,就会使城市这架复杂的机器运转不正常。
④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采矿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湾淤塞或腹地丧失,加工工业城市的输出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同时却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地要趋向衰落。
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举例说明)。
答二:(1)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讨论有这样几种观点:①小城市重点论;②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③大城市重点论;④中等城市重点论;⑤大、中、小合理结构论。
(2)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的理论依据和小城市重点论是类似的,可以和小城镇重点论合流为一类观点。
大城市重点论者虽然不一定反对发展小城市,但反对把小城镇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或唯一途径,他们积极主张发展大城市。
中等城市重点论和大、中、小合理结构论介于两派之间,带有强烈的中性色彩。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精品
1.1都市区概念
(3)都市区的定义 • 周一星:都市区是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
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 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 宁越敏(2003):大都市区是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它 是由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周边与之有密切 联系的县域组成,中心城市是核心区,周边县域是边 缘区。
精品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精品
2.都市圈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2)国内研究 张京祥、邹军、张伟等(2002)对都市圈概念和空间
规划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都市圈” 是指一 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 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 的圈层式结构。 李国平(2004)在所著《首都圈》一书中,将都市圈 定义为:跨越城市界限而和都市在景观上连为一体 或在职能上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域。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 郭熙保,黄国庆(2006)给出的都市圈定义: • 城市化发展到相当阶段时出现的,以一个或少数几
个大型城市为中心,以圈域内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次 中心或节点,辐射周边腹地区域,依托发达便利的 交通、通信网络,经济联系紧密,具有较高城市化 水平和一体化特征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形态。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ppt
1.2都市区界定
(1)常用方法与指标 • 结构与形态 • 功能的方法 • 学者们多以中心地的人口规模大小、外围地区的非
农劳动力比例和整个地区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的 部分的比例,这三个指标作为为界定都市区范围的 标准。
1.2都市区界定
• 关于都市区范围界定的数学模型,其基础是城市地 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包括基于引力模型的断裂 点公式和距离衰减效应。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2.都市圈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
2.2都市圈范围界定
(1)界定原则 • 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 •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 •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
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3)都市圈特征
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 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 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2)陈建军 王国正(2009) 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 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 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十三个章节始终联系紧密,互为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了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描述。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每一章节的开篇都以引人入胜的小问题开始,每章小结部分罗列出关键概念、术语和推荐读物,体现了两位作者在全书布局方面的悉心考虑。
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是一本对城市社会地理学进行系统解说的著作。
它不偏重于描述方法、计量方法、行为方法、结构方法、人文方法等多种多样地理学方法中的某种理论,而是对城市研究的所有方法进行了总体概述,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关于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框架。
在这本书的谋篇布局上,全书共分为十三章。
这十三个章节始终联系紧密,互为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了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描述。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每一章节的开篇都以引人入胜的小问题开始,每章小结部分罗列出关键概念、术语和推荐读物,体现了两位作者在全书布局方面的悉心考虑。
第一章、为一个总论性的章节,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地理学家对城市结构感兴趣以及城市结构是如何反映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的变化,并且详细表述了地理学中的不同研究方法,以助于加深我们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框架的理解。
作者认为城市必须被看成是维系它的社会的反映,城市研究不应该从它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矩阵中分离出来,进一步提出了贯穿全书的一个概念你——社会空间辩证法:人们在创造和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工作的空间以各种方式控制着,这是一个连续的双向过程。
在随后的篇幅中,作者进行了分章讲述,分别从经济和文化的两大背景下,对城市的物质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详述。
第二章、以变化中的城市经济为背景,分析经济结构对西方城市模式的影响。
西方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前工业化城市、工业城市、和现代城市。
前工业化城市的早期人群模型是少数精英和多数无产阶级的一种空间表述。
这种经济结构和人群聚类对城市地理结构产生的影响是城市结构只有唯一的一个中心,四周围绕中等的住区,多数贫困人群生活在由破旧建筑物组成的城市边缘环境里,居住空间分化,财富与地位从中心递减。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94.7 86.7 71.8
常州市区
97.2 91.2 90.7
90.2 77.3 79.5
常熟市 张家港 昆山市
江阴市 宜兴市
溧阳市 金坛市
吴江市
太仓市
96.3
95.0
83.5
84.3
2.3江苏省三大都市圈
(2)南京都市圈 • 也称“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以南京为龙头,成员 城市有:南京市、马鞍山市、滁州市、镇江市、扬 州市、芜湖市六市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淮安市下辖的 盱眙县、金湖县。
• 一是幂指数衰减规律:
• 二是负指数衰减规律:
1.2都市区界定
(2)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美国确定都市 区范围的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采用劳动力的非农比 重、人口密度及中心县到外围地区的通勤率三个指标 。 规定中心地人口规模应大于5万人,外围地区非农劳 动力比例大于75%或绝对数大于1万,人口密度50人/ 平方英里,通勤率单向15%或双向20%的地域可称之 为都市区。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 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
2.3江苏省三大都市圈
• 包含周边100 公里左右的区 域,地跨苏皖 两省,面积达 43236平方公 里,覆盖人口 约2600万人。 2011年总GDP :14678亿元 扬州
滁州
镇江
南京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中国⼤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1.都市区概念:它是⼀个⼤的⼈⼝核⼼以及与这个核⼼具有⾼度的社会经济⼀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都市带概念:⼤都市带在⼀个较⼤的区域范围内,有若⼲个彼此分离的⼤都市区在⼈⼝和经济活动等⽅⾯逐渐紧密连成⼀体所形成的⼀种空间结构形态,是⼀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都市带⽬前世界上有6个⼤都市带: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都市带;⽇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都市带、欧洲西北部⼤都市带、美国五⼤湖沿岸⼤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洲⼤都市带等。
其中⼜以第⼀、第⼆个⼤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都市带该⼤都市带简称波⼠华希(Boswash),是世界上第⼀个也是世界上最⼤的⼤都市连绵带,沿着⼤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费城、巴尔的摩等⼀系列⼤城市和特⼤城市,延伸970km,宽50-160km,⾯积约为13.9万平⽅公⾥。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7年的统计,美国50家最⼤商业银⾏中的28%,50家最⼤⼈寿保险公司的42%,500家最⼤的⼯业公司的33%,50家最⼤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地。
⽇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都市带⽇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阪为核⼼,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本最⼤的⼤都市带。
这个⼤都市带⾯积约为10万平⽅公⾥,占⽇本国⼟⾯积的20%,居住⼈⼝达6000余万,集中了⽇本50%以上的⼈⼝,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都市带,⼈⼝密度也⽐后者⾼出3-4倍。
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考00034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1,社会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社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在与考察社会运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构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2,社会动力学: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
3,社会事实:存在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4,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地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5,集体意识: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体系。
6,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见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7,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
8,失范: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9,社会行动: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的互动与共同行动。
10,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为主而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1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1适应,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获取足够的资源,并保持与外界的平衡,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经济子系统承担。
2达鹄,系统必须确定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寻求实现特定的目标。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
3整合,系统必须通过社会控制保持内部成员的互相协调一致,使得系统保持为一个整体,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
4维模,系统必须通过动机规范确保行动的连续性以及管理行动中出现的各种紧张问题。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表现为道德宗教教育等的文化子系统来承担。
12,法兰克福学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一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构成的学术群体。
13,费孝通“五脏六腑”: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
六腑,是说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6门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
7 城市地区规划(一)——都市区规划
城市区( functionally connected region)。
在城市地区,就业分 散,交通方式多样化,即 城市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已 经具有了网络城市的特征。
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
2021/5/13
3
7.1.1 都市区的概念及类型
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中心城与外围地区在经 济社会方面的相互作用强烈,功能联系紧密,形成由中心城 和外围地区共同组成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功能性地域。
2021/5/13
6
一个完整的都市区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中心市区、边 缘城市、生态开敞空间和农业空间。
都市区的类型划分有多种方式,最普遍的有两种:一 是按照规模划分,二是按照空间结构形态划分。
按照规模划分,周一星建议中心市人口50万以上为大 都市区、不足50万的为都市区。
按照大都市区的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五种:紧密型、 过渡型、松散型、彗星式、带状等。
2021/5/13
33
赵民:概念规划包括六方面内容:区域背景、经济和产业、 社会文化、空间发展、环境和景观、开发策略。这基本覆盖了有 关城市长远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
2021/5/13
34
顾朝林:概念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 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大政方针问题,强调对全局的把 握,是涉及空间、经济、环境、生态,乃至社会、文化等 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
2021/5/13
28
2)我国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发展
(1)香港战略规划——全港发展策略
.hk/chi/home/
主要内容是预测人口发展及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制定长远 的土地用途、运输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策略。其目的是在既定 的资源及时间下带来最佳的环境质量,满足预期的人口需要。 将全港分为多个次区域,确定其发展目标与方向。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2期摘要: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
总结国内外学者划分城市群发展阶段的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把城市群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在对城市群发展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量变与质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表述。
最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出了宜采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开发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资源要素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不断向各级规模的城镇集聚,许多小城镇升格为城市,中小城市演化为大城市,大城市演化为特大城市,城镇的规模与数量和城镇的空间密度不断增加,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也越来越显著,城市群体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城市群,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同时有关城市群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只有对所要研究或要规划建设的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或对策与措施。
1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外学者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研究起步较早。
以戈特曼的研究为例,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对区域人口、产业、空间及城市生活方式等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过程,把纽约都市圈的形成和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孤立分散阶段(1870年以前)、城市间弱联系阶段(1870—1920年),大都市带的雏形阶段(1920—1950年)和大都市带的成熟阶段(1950年以后)。
比尔·斯科特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单中心(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阶段)、多中心(中心城市和郊区相互竞争阶段)和网络化阶段(复杂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关系)。
城市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重中之重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城市: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活动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
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系统2.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3.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4.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特点P25(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
)5.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特点P26((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6.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7.都市圈8.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也就说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9.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则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这种有利的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汇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促进城市发展10.重心位置: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重心的位置,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也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城市地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1、都市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及和这个核心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社区组合地区。
一般是人口众多且稠密的地区。
2、大都市带:大都市带也称大都市连绵带,指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群,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3、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是国家的经济核心区。
4、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5、都市圈:又叫城市群,集合城市,拥有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如上海。
6、城镇密集区: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相对发达地区的一般称呼。
7、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8、向心型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也称集中型城市化。
9、离心型城市化:城市设施和部门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的过程,也称扩散型城市化。
10、外延型城市化:在城市的离心扩展中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过程。
11、飞地型城市化:在城市扩展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但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化方式。
12、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也称直接城市化。
13、职能型城市化: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
表现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也称间接城市化。
14、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15、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
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在规划实践中,对功能地域概念有许多不同的叫法。
虽然学术界试图将其规范,但成效不大。
①大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②大都市带: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有这样几个特点:1.多核心2.交通走廊 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
③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④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⑤都市圈: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都市圈,但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都是指城市的生活圈。
⑥城镇密集圈:是对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相对发达的地理空间的一种称呼。
评价:总之,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很多,内涵不一,但其本质内涵又相差不大。
从学科角度看,无可非议,从法定规划看,也许还需要一个统一、规范的过程。
都市圈、都市区、城镇密集区的提法在规范中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城市地理学整理
城市地理学1/ 4城市地理学1、都市区: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 2、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p25)3、都市连绵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p26)4、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p27)5、都市圈: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p28)6、城镇密集区:这是对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相对发达的地理空间的一种称呼。
城镇密集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化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
(p28)7、转运功能:经济学家们已经发现,转运功能是城镇选址的一个基本决定因素。
转运功能是指一地是卸载和装载货物的地方,比如从远洋大船上向内河船只上转运。
(p47)8、经济腹地: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
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
(p47)9、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p54)10、人口结构的转型:人口转型是指以人为本,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
大都市带和城市群名词解释
大都市带和城市群名词解释
大都市带和城市群是城市区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描述了城市密集地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大都市带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大都市组成的地带,这些大都市通常是区域内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科技中心。
大都市带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人口密集:大都市带内有多个大都市,人口数量相对较大,且人口密度较高。
2. 经济发展:大都市带内有多个大都市,是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发达的产业和经济活动。
3. 交通便捷:大都市带内有多个大都市,交通网络较为发达,能够方便地连接各个城市,使得人员、物资和信息能够快速流动。
4. 政治稳定:大都市带内有多个大都市,是区域内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拥有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城市群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这些城市通常是区域内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科技中心。
城市群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区域内城市相互联系:城市群内有多个城市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交通、产业、人口等纽带相互依赖。
2. 经济发展:城市群内有多个城市,是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发达的产业和经济活动。
3. 人口和资源聚集:城市群内有多个城市,人口和资源较为聚集,形成了较为密集的人口和经济中心。
4. 政治稳定:城市群内有多个城市,政治和文化中心,拥有较为稳定的政治
环境和社会秩序。
大都市带和城市群是城市区域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都市带和城市群将成为未来城市区域发展的主流趋势。
城镇化名词解释
城镇化名词解释(二)发布时间2014-04-21 稿件来源:发改委发展规划处 [ 大中小 ]7、城市群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群落集合体,是这些城市城际关系的总和。
城市群的规模有一定的大小,都有其核心城市,一般为一个核心城市,有的为两个,极少数的为三四个,核心城市一般为特大城市,有的为超大城市或大城市。
要使城市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其城区人口规模应在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这也正是人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的根源),最好是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
但城区人口超过1600万人口时,会有较严重的城市病;城市群的人口超过5000万时(200公里范围内),也会有较严重的城市群病,尤其是环境问题(城市废弃物难以就近消纳)和交通问题等。
中国有13亿人口,至少将会有10亿城镇人口,只有均衡布局更多的大都市区(中心城市200-1600万人口,200公里范围内1000-5000万人口),建设更多(50个左右)的大都市区(可增设新省或直辖市),才能使中国的人口相对均衡分布,使城镇废弃物就近消纳(200公里内),并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与城市病的矛盾。
“城”辐射带动“镇”的合理半径以不大于200公里为宜(方便乡镇(或城区)人员到城区(或乡镇)办事能当天来回);所以,现有特大城市(特别是省会)20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2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比如增设为新省的省会、建设交通干线枢纽(尤其是是高铁)、建设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等),以实现全国城镇的均衡合理分布,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城市病和城市群越来越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都市区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Boswash),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970km,宽50-160km,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7年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为核心,包括、和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0余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4倍。
东海道大都市带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国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口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以及全国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
这一大都市带已成为日本群岛的重要发展轴心。
我国大都市带上海大都市带(上海,南京,苏州,宁夏,杭州)、沈大都市带(沈阳,大连)、京津翼大都市带(北京,天津,石家庄)、成渝大都市带(重庆,成都)、长江中游大都市带(武汉,长沙,南昌)、吉黑大都市带(哈尔滨,长春)、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珠海,深圳,广州)、济青大都市带(济南,青岛)3.都市连绵区概念: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是国家的经济核心区。
都市连绵区属于城市的功能地域,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
判别指标都市连绵区成型的判别指标:(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且其中至少一个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具有国际性城市的主要特征;(2)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在一亿吨以上)和空港,并有多条定期国际航线运营;(3)区域内拥有由多种现代运输方式叠加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区内发展极与走廊之间有边界的陆上手段;(4)期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沿交通走廊相连,总人口规模达到2500万以上,人口密度达到700人/平方公里以上;(5)组成都市连绵区的各个都市之间、都市区内部中心市与外围县之间存在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中国八大都市经济连绵区《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后加*)》1、长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2、所含省市区: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3、环上海都市圈:上海*、南通、苏州、嘉兴、舟山4、环南京都市圈:南京*、合肥、扬州、泰州、镇江、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巢湖5、环杭州湾都市圈: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嘉兴、上海6、环太湖都市圈: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7、2、珠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8、所含省市区:广东中部、香港、澳门9、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10、珠三角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11、大珠三角都市圈: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12、3、环渤海经济连绵区13、所含省市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14、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15、渤海西岸(西渤或京津冀)都市圈: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16、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本溪、营口、铁岭、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丹东17、山东半岛(济青)都市圈:济南*、青岛*、潍坊、淄博、泰安、滨州、东营、莱芜、烟台、威海、日照18、4、台湾海峡经济连绵区19、所含省市区:福建、台湾20、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21、海峡西岸(西峡)都市带:厦门*、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宁德22、海峡东岸(东峡)都市带:台北*、高雄*、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23、24、5、环北部湾经济连绵区25、所含省市区:海南、广东西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26、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27、环北部湾东岸(东湾)都市带:南宁*、湛江*、海口、三亚、茂名、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28、环北部湾西岸(西湾)都市带:河内*、海防*、谅山、广宁、太平、南定、清化29、30、6、大东北经济连绵区31、所含省市区: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辽宁32、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33、哈长都市圈: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绥化、伊春、吉林、松原、四平、辽源34、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见第二项第3条)35、36、7、长江中游经济连绵区37、所含省市区:湖南北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38、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39、环武汉都市圈: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孝感、天门、仙桃、潜江40、环长株潭都市圈: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常德、娄底、益阳、萍乡41、赣西北都市带:南昌*、九江、宜春、新余、萍乡42、环洞庭湖都市圈:荆州、常德、益阳、岳阳43、44、8、长江上游经济连绵区45、所含省市区:重庆、四川东部、云南北部46、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47、成渝都市圈:重庆*、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南充、达州、巴中、广元、广安、资阳、眉山、内江、自贡、乐山、雅安、泸州、宜宾48、昆明都市圈: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攀枝花4.城市群概念: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中国现有、、、呼包鄂城市群、、、,共8个国家级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呼包鄂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核心区,两岸,主要由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城市组成。
呼包鄂地区是内蒙古最重要的经济圈和,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三市呈品字形分布,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和社会联系。
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发达性城市,内蒙古工业中心、经济中心、区域经济总指挥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是内蒙古的火车头;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则是新兴的草原都市和煤炭王国。
2000年,内蒙古确立了以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
2013年呼包鄂三市GDP 总额超过万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59%,总人口700多万。
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呼包鄂经济圈”正成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自治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杭栓柱认为,半壁江山的经济总量、丰富的资源条件、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科技支撑、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均为三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威海、等城市。
发挥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很猛,带动了山东全省的发展。
随着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城市群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随着《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的出炉,山东快速铁路建设将再度迎来快速发展。
10年之内,济南市民将可以乘坐舒适、快捷的城际列车来往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
然而,环评报告显示,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快速铁路建设可能会使沿线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受到影响。
[5]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等城市。
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
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
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
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
逐步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长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线的城镇布局体系,提高了地区城市化水平。
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开封、、、、、、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
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依托中原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若干个中外闻名的大都市,如洛阳、开封、许昌等,几经兴废,其风韵犹存。
郑州虽是后起的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
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或“”,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和,打造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1]武汉距长沙300公里、距合肥320公里、距南昌260公里,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平坦的地势相比,中三角间山水相阻,地形复杂,面积却为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