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处方集_总论
2022年药学专业初级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药学专业初级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93分)一、判断题:(每题1.0分,共31题。
判断该题表述与否对旳,每题只有一种答案。
)1、缓和哮喘发作旳药物是支气管舒张药。
对旳错误2、免疫一般具有高度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种或一组亲密有关旳生物体。
对旳错误3、最常用旳HPV血清检查是VLP酶免疫检测试验。
对旳错误4、根据临床诊断实际,卫生部确定了二级综合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量不得超过45种旳原则。
对旳错误5、药物零售企业可以开架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
对旳错误6、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支气管哮喘旳最佳给药途径是吸入给药。
对旳7、1796年,德国医生琴纳-爱德华发明了接种牛痘疫苗防止天花。
对旳错误8、《中国国家处方集》构造分为总论、各论、附录、索引4个部分。
对旳错误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规定,医师未按照本措施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导致严重后果旳,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37条旳有关规定,予以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如下执业活动。
对旳错误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将由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出台。
对旳错误11、目前,我国旳医院药房已经实行了执业药师制度。
对旳错误12、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上,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进行管理。
错误13、3岁以上旳小朋友哮喘诊断根据之一是抗生素有明显疗效。
对旳错误14、吗啡中毒旳明显标志之一是针尖样瞳孔。
对旳错误15、肾功能不全时,头孢曲松及头孢哌酮亦需减量应用。
对旳错误16、痛风若未经合适治疗,最终一般发展为痛风性肾病。
对旳错误17、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旳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对旳错误18、防止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对旳错误19、药物零售企业不得开架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应当设置专柜由专人管理、专册登记。
对旳错误20、中药注射剂旳研发受到越来越多旳关注,市场也在迅速发展,其重要治疗领域是心脑血管用药、抗肿瘤药、抗细菌和病毒感染药三大领域。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介绍
编写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基层部分
特点:1.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 突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收载的药 品对基层常见多发病的药物治疗 2.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精选ppt
13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精选ppt
22
目前药品使用中存的问题3
不规范处调剂:未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审核处方,导致用药错误或用药不当
一些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重要性认识尚 需提高
精选ppt
23
与合理用药相关的四个重要概念
1.国家药物政策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国家药品处方集 4.国家标准治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用途:1.用于指导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治疗基 层常见病、多发病 2.也可供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使用时参考
精选ppt
14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内容简介:
1.介绍了在疾病诊断明确的前提下, 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如何使用基本药物, 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2.列举的疾病是由21个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提供的,并由卫生部合理用药专 家分类整理,基本覆盖了目前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日常诊疗工作中的常见病、多 发病
精选ppt
15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内容简介:
3.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结合病人具 体情况,按照相关诊疗规定和《指南》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如经治疗病情无 明显好转,或者超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能力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治疗。
4.涉及结核、艾滋病、疟疾等重大传
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本书将国家已公
布的标准治疗之南收录附后。
精选ppt
10
然后对该类药物品种分项进行系统 论述
中国国家处方集
《中国国家处方集》-Why?
• 目前,药物性损害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 2006年美国有10万例住院患者因ADR死亡,在住院患者
死因排第4位,心血管病、肿瘤、脑卒中之后;
• 挪威年均因ADR死亡约占住院患者死亡人数的11.5%;
• 法国年均因ADR死亡约占住院患者死亡人数的13.0%;
• 英国年均因ADR死亡约占住院患者死亡人数的16.0%。
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参考,提示处方用药必须顾及和 查阅的问题。包括:
• 肝细胞色素同工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药物相互作用 • 药品使用提示标签
• 中毒与急救用药
• 药动学参数 • 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等重要信息
《中国国家处方集》-What?
1.4 索引(Index) 索引以疾病名称 + 药品通用名称共同编 排,分别排列中、英文和英中文对照索引,方 便检索和使用。
《中国国家处方集》-What?
1.2 各论(Individual demonstration)
结合中国国情、治疗习惯、专业设置等因素,依据临 床医学分支系统和学科,《国家处方集》按20个系统(章) 分类,包括:神经与精神疾病、呼吸、消化、心血管、内 分泌、血液、风湿免疫与骨关节、泌尿、感染、肿瘤、营
• 2007年胸腺肽注射液事件—过敏
• 2008年美国百特公司肝素钠注射剂(杂质类肝素)召回事件—过敏性休克(81 例死亡)
• 2008年江西人免疫球蛋白事件—6例死亡
• 2008年海南刺五加注射液(污染)事件—3例死亡
《中国国家处方集》-Why?
• 2008年头孢曲松钠注射剂事件(截止2007年6月,国家ADR 监测中心共收到80余万ADR/ADE,抗感染药约占50%;其 中头孢曲松钠有26000余份,占3%,其中严重者1173份(含 死亡80例); • 2008年吗替麦考酚酯(骁悉)事件—增加孕妇流产和先天畸 形风险,由妊娠给药C级降为D级。 • 2008年抗癫痫药/抗抑郁药事件—增加自杀风险,前者是安 慰剂的2倍;后者主要是青少年; • 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事件(3人死亡); • 2008年茵栀黄注射液事件(1人死亡);
2023年药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判断题:(每题1.0分,共31题。
判断该题表述是否对的,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自然感染疾病是获得被动免疫的一种方式。
对的错误2、我国药品不良反映报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23年度达60.21万人次。
对的错误3、《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投诉举报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涉及的投诉举报机构协商决定受理机构。
对的错误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
对的错误5、氢氯噻嗪与食物包裹在一起,可增长生物运用度。
对的错误6、吸入治疗是目前哮喘治疗的最佳方法。
对的错误7、《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阐述200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的错误8、抑郁的症状经常表现为晨轻晚重。
对的错误9、目前,药品GMP已成为国际上评价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参与药品国际贸易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标准。
错误10、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对的错误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对的错误12、免疫是人体容纳自身物质,消灭内外来物质的能力。
对的错误13、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
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
对的14、人参、鹿茸等滋补药于餐前服用吸取快。
对的错误15、口服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福善美)、帕屈膦酸钠(雅利达、博宁)、氯屈膦酸钠(骨磷)应餐中给药。
对的错误1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对的错误17、一些疫苗如小儿的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太频繁增长副反映的发生率。
对的错误18、《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投诉举报的受理、办理、协调、审查、反馈等环节,一般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所有办结。
对的错误19、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中国国家处方集全集1-20章
第1章神经和精神疾病用药1.1脑血管疾病及其用药 (9)1.1.1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9)1.1.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9)1.1.1.2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9)1.1.1.3脑栓塞的药物治疗 (12)1.1.1.4腔隙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12)1.1.2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19)1.1.2.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20)1.1.2.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20)1.2痴呆及其用药 (21)1.3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及其用药 (25)1.3.1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26)1.3.1.1拟多巴胺类药 (26)1.3.1.2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28)1.3.1.3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 (29)1.3.1.4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药 (30)1.3.1.5金刚烷胺和抗胆碱药 (31)1.3.2特发性震颤、舞蹈病等疾病的药物治疗 (31)1.3.3变形性肌张力不全的药物治疗 (33)1.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用药 (34)1.4.1脑囊虫病的药物治疗 (34)1.5急性脊髓炎及其药物治疗 (35)1.6多发性硬化病及其药物治疗 (36)1.7神经肌肉病及其用药 (36)1.7.1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药物治疗 (36)1.7.2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 (36)1.7.3多发性肌炎的药物治疗 (38)1.8癫痫及其药物治疗 (39)1.8.1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 (39)1.8.2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 (39)1.8.3热性惊厥的药物治疗 (49)1.9头痛和神经痛及其用药 (49)1.9.1急性偏头痛及其药物治疗和预防 (49)1.9.1.1一般镇痛药 (51)1.9.1.2 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 (52)1.9.1.3麦角胺生物碱类 (53)1.9.2紧张型头痛及其药物治疗 (55)1.9.3神经痛及其药物治疗 (56)1.10周围神经病及其用药 (56)1.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抽动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57)1.1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用药 (57)1.11.2抽动障碍用药 (58)1.12失眠症及其药物治疗 (60)1.13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66)1.13.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67)1.13.2四环类抗抑郁药 (70)1.13.3三环类抗抑郁药 (70)1.13.4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72)1.13.5其他抗抑郁药 (73)1.14焦虑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76)1.15双相情感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80)1.16精神病性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81)本章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缺血性脑血管病2出血性脑血管病3痴呆4帕金森病5特发性震颤、舞蹈病6变形性肌张力不全7化脓性脑膜炎8病毒性脑炎9脑囊虫病10急性脊髓炎11多发性硬化12低钾型周期性瘫痪13重症肌无力14多发性肌炎15癫痫16癫痫持续状态17急性偏头痛18紧张型头痛19神经痛20吉兰-巴雷综合征21面神经麻痹2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3抽动障碍24失眠症25抑郁症26焦虑27双相情感障碍28精神病性障碍1.1 脑血管病及其用药1.1.1 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特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不仅要追求急性期的安全、有效、及时,同时还要重视危险因素的干预,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
中国国家处方集
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我还深刻认识到用药安全的重要性。药物是治疗疾病的 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潜在风险的物质。如果用药不当,不仅可能无 法治愈疾病,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 照用药规范来使用药物,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中国国家处方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用 药知识和指导,更帮助我们认识到用药安全的重要性。我相信,在广大医药学 专家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医疗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该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从书中所列举的各种疾 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的选用、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时间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作 者们严谨的态度和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同时,该书还注重实际操作,提供了大 量的处方示例,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用药知识。
除了专业性和权威性,该书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对于广大医生和药 师来说,该书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能够指导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避 免药物滥用和误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该书也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用药知识 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精彩摘录
《中国国家处方集》是中国医药学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汇集了众多医 药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独特魅力和现代医学的进步。 以下是从这部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片段,它们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医药学原理, 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都展现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 用价值。
权威性:目录中的药物选择均基于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标准,确保了药 物治疗方案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规范性:目录中的药物使用剂量、用法、禁忌等信息均按照国家药品使用规范 进行编写,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规范、科学的用药指导。
实用性:目录中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了中国临床实际,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体 差异和疾病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使用方法辅导
•一、概述
➢ “临床需要”、“个体需要”和 “正确的
用药方法” 的基础 —— 药理学。
•
二、药理学及其运用 ➢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 药理学知识包括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两 个方面的内容: 药物效应学(药效学)和药 物代谢动力(运动) 学(药动学)。
•
药理的主要内容
•
• 药物效应(药效学
•药 物 )
学的原因而产生药物相互影响。
•
(一)药效学的影响
➢ 在药物的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 作用于同一部位的两个药物合用;或
具有同一活性的两个药物合用。作用 被增强或产生毒性反应。
• 作用相反的两个药物合用。作用被减
弱或消失 。
•
(一)药效学的影响
➢ 有利的相互作用,可以利用。 • 如 2 级以上高血压和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 医师和医疗机构应按规定的药物不良反应
定义进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
四、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
或先后、经相同或不同途径给药时,药物 之间在体内相互影响,致使药物原有的作 用(包括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增强或减 弱的改变,甚或出现不应有的效应。
➢ 药物相互作用可因药物的药效学或药动
13.抗变态反应药 14.免疫系统用药 15.维生素矿物质类药 16.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药
17.解毒药 18.生物制品 19.诊断用药 20.皮肤科用药 21.眼科用药 22.耳鼻喉科用药 23.妇产 科用药 24.计划生育用药
•
解读 —— 总论
本书的主要、重要部分
•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
(二)药物代谢动力(运动)学( 药动学)
国家处方集
❀5、敦促学科发展
☞《国家处方集》吸纳最新医学进展和大样 本循证结论,如:肾素抑制剂阿利克仑对 天然的血管紧张素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直 接抑制肾素而降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Ⅰ、Ⅱ水平。但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几无 亲和力,同时也不增加缓激肽和P物质水平。 其作用于RAS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统 )初始关节,减少血管紧张素原向血管 紧张素Ⅱ(AngⅡ)的转化,从源头上减 少AngⅡ的生成。
✙对已明确诊断的疾病的用药方案均已明示,即可 遵照执行。
✙作为合理用药的理论依据,提出药学监护和处方 监督措施,进行处方分析和用药评价。
✙避免滥用、过度应用和不合理应用,节约有限的 医药资源。
☛解读: ♥规范具有开具处方专业人员的行为 ♥落实临床路径管理 ♥合理用药 ♥节约有限的医药资源 ♥促进医患沟通
❀四、为保证安全用药,国家主管部门全方 位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 ☞卫生部于2007年9月制订中国首部《中国国家处
方集》 ☞倡导合理用药;颁布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
号文件》《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规范处方行为,2007年实施《处方管理办法》 ☞ 2008年3月发文委托中国医院协会成立《全国合
理用药监测系统》,从处方、病例、不良事件全 面监测用药安全。
❀1.1 总论
☞介绍《处方集》的内容,对处方管理规则、 不良反应管理规则、特殊人群用药原则作 出规定:
✔(1)处方管理规则:包括处方管理一般规则、处方 开具规则、处方调剂规则、监督管理规则等。
✔(2)药品不良反应管理规则:不良反应报告规则、 评价与控制规则等。
✔(3)特殊人群用药原则:包括儿童、老年人、妊娠 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原则与剂 量调整方案。
❀二、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国家处方集》
中国国家处方集
《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4月出版定价:120.00出版背景:为深入贯彻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等国家药物政策,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国内百余名著名医药学专家,历时两年编写了《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以下简称“处方集”),已于近日印发全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处方集”发布会2月7日在京召开,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中国医院协会曹荣桂会长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国医院协会潘学田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处方集”编写背景与构架,“处方集”主编金有豫介绍了编写原则和特点。
“处方集”是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体现,所遴选的药品品种涵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全部药物和其他一些常用药物,基本满足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重大、疑难、复杂疾病抢救、治疗的需要。
在编写模式上,采取“以病带药”的方式,以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为药物选用原则,充分结合各专业临床经验和国际共识,就临床上常见的各系统疾病用药提出了用药原则和具体药物治疗方案;涉及基本药物使用时,尽量保持与《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一致性。
据介绍,“处方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制定国家处方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倡导与建议,在借鉴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编写处方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域分布、疾病谱、临床治疗习惯、经济文化等因素编写而成的。
合理用药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使病人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强化合理用药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同时减轻个人和政府的经济负担,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处方集”的编写和发布,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临床药物应用水平、落实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促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09年版基层部分前言基本药物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理念,并据此制订了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同时制订了标准治疗指南和处方集,促进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使医疗机构愿意配,医务人员愿意开,就诊人员愿意用,以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任务,为保护城乡居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遴选基本药物,结合我国基层用药特点和水平,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对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防止药物滥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环节。
广大医务人员不仅是人民群众用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参与者。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以下简称《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以下简称《处方集》)既是合理用药指导性文件,也是建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技术指南,能够帮助基层医务人员了解和形成科学规范的用药观念,有效地服务患者,同时引导广大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
本书主要用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也可供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使用参考。
《应用指南》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突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收载的药品对基层常见多发病的药物治疗,力求深人浅出、简明扼要;《处方集》阐述了各类基本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指导临床实践。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合理用药
定义: 满足公众基本医疗需求的药物
遴选标准: 根据疾病患病率、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比较成本
-效果确定
目的: 在任何时候,医疗系统都可以恰当剂型、良好质量和患 者以及社会能承当的价格,提供足量的基本药物 实施: 基本药物概念的运用是灵活的,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变; 遴选基本药物是国家的责任
强制性 WHO建议发展中国家提出基 本药物目录并且围绕目录保证生 产、供应、使用。设定医疗机构 医师的处方权限。 相对重要性 WHO设计基本药物制 度是建立在“药物在重要 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假设 基础之上,基本药物设计 初衷在于通过保证相对重 要的药物可及,满足大部 分国民的需求。
动态性 基本药物不是一成不变 的,而是一个动态化药物 集合。对待基本药物需要 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
强制性 相对重 要性
动态性
基本
药物
•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 医保、医药、医疗“三医”互联互动
• 2012版目录的特点: – 增加了品种数量(520vs307) – 结构调整:补充抗肿瘤、血液病和儿童用药
(三)编 写 依 据
☻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增补本、
卫生部部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颁标
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对《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的药品进行重点介绍。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主要依据为药品说明书
☻参考国内外临床指南和诊疗规范
13
(四)编写原则:科学、严谨、简明、实用
– 规范了剂型、规格
• 2012版目录充分注重了与其他政策的衔接 – 与WHO EML衔接
– 与医保支付能力衔接
– 与常见病、多发病及妇女儿童用药衔接 – 坚持中西药并重 – 与重大疾病保障用药衔接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8年版)专项培训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注意事项:
1、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增和调整了部分药 物,据此,本《指南》中对纳入的临床常见疾病和综合征 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肿瘤以及慢性疾病等内容。
2、本《指南》主要覆盖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在临床日 常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参考本 《指南》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注意事项:
3、本《指南》疾病编排涉及多科的疾病,尽量做到不重 复,基本纳入了临床的主要专业,读者可以在相关章节中 查询到。
4、在药物使用方法中,本《指南》尽量做到简明扼要, 药物使用方法尽量统一,若须了解更加详细的信息可参考 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注意事项:
• 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 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 • 选用经济有效的治疗 • 仅使用处方药物 • 请名医或专家参与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写情况:
基本药物可以治疗的疾病或临床情况 非基本药物内容写在”注意事项”中 重要提示写在”注意事项”中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该指南使用基本药物进行治疗用药 基本药物中造影剂、麻醉药物没有编写
1982年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只 收选了以原料药为主的28类278个品种的西药,未收选中 药。
1984年,我国首次出版《国家基本药物》一书,全书又将基 本药物细分为52类,共收入280个品种。
1992年3月9日,卫生部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 案》,决定自1992年起将基本药物制订工作与我国医疗制度 改革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制订公费报销药物目录,并成立了 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1996年3月,中药与西药的遴选工 作全部结束,我国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第二版。在 原有入选原则上增加“中西药并重”内容,第一次加入中药 品种,中药的加入成为我国基本药物的一大特色。
中国国家处方集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
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
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
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
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
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
• 国家处方集,参照了英国国家处方集和世界卫生 组织示范处方集,并结合我国实际疾病治疗情况, 按疾病系统分为20章,采取“以病带药”的编写 模式,收录药物1336种,以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为 选用原则,针对临床上20个治疗系统中常见、多 发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199种疾病,提出了用药 原则和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并详细列举了每个病 种的症状和治疗策略及药物适应症、禁忌症、不
2010中国国家处方集__第1章_神经和精神疾病用药[1]
第1章神经和精神疾病用药1.1脑血管疾病及其用药 (9)1.1.1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9)1.1.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9)1.1.1.2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9)1.1.1.3脑栓塞的药物治疗 (12)1.1.1.4腔隙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12)1.1.2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19)1.1.2.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20)1.1.2.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20)1.2痴呆及其用药 (21)1.3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及其用药 (25)1.3.1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26)1.3.1.1拟多巴胺类药 (26)1.3.1.2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28)1.3.1.3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 (29)1.3.1.4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药 (30)1.3.1.5金刚烷胺和抗胆碱药 (31)1.3.2特发性震颤、舞蹈病等疾病的药物治疗 (31)1.3.3变形性肌张力不全的药物治疗 (33)1.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用药 (34)1.4.1脑囊虫病的药物治疗 (34)1.5急性脊髓炎及其药物治疗 (35)1.6多发性硬化病及其药物治疗 (36)1.7神经肌肉病及其用药 (36)1.7.1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药物治疗 (36)1.7.2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 (36)1.7.3多发性肌炎的药物治疗 (38)1.8癫痫及其药物治疗 (39)1.8.1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 (39)1.8.2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 (39)1.8.3热性惊厥的药物治疗 (49)1.9头痛和神经痛及其用药 (49)1.9.1急性偏头痛及其药物治疗和预防 (49)1.9.1.1一般镇痛药 (51)1.9.1.2 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 (52)1.9.1.3麦角胺生物碱类 (53)1.9.2紧张型头痛及其药物治疗 (55)1.9.3神经痛及其药物治疗 (56)1.10周围神经病及其用药 (56)1.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抽动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57)1.1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用药 (57)1.11.2抽动障碍用药 (58)1.12失眠症及其药物治疗 (60)1.13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66)1.13.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67)1.13.2四环类抗抑郁药 (70)1.13.3三环类抗抑郁药 (70)1.13.4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72)1.13.5其他抗抑郁药 (73)1.14焦虑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76)1.15双相情感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80)1.16精神病性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81)本章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缺血性脑血管病2出血性脑血管病3痴呆4帕金森病5特发性震颤、舞蹈病6变形性肌张力不全7化脓性脑膜炎8病毒性脑炎9脑囊虫病10急性脊髓炎11多发性硬化12低钾型周期性瘫痪13重症肌无力14多发性肌炎15癫痫16癫痫持续状态17急性偏头痛18紧张型头痛19神经痛20吉兰-巴雷综合征21面神经麻痹2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3抽动障碍24失眠症25抑郁症26焦虑27双相情感障碍28精神病性障碍1.1 脑血管病及其用药1.1.1 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特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不仅要追求急性期的安全、有效、及时,同时还要重视危险因素的干预,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
中国国家处方集 第12章 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第12章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12.1 肠外营养药 (2)12.1.1 脂肪乳 (3)12.1.2 氨基酸 (6)12.1.3 多腔袋类肠外营养药 (13)12.2 肠内营养药 (15)12.2.1 通用型肠内营养药 (16)12.2.2 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药 (21)12.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24)12.3.1 水、电解质补充药 (24)12.3.2 酸碱平衡调节药 (29)12.4维生素类 (30)12.5 矿物质类 (37)本章包括临床营养(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用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用药、维生素和矿物质用药三大类。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消化道外或内的各种途径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期达到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指营养不足)、增强患者对感染创伤等应激(stress)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减少费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Outcome)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受益。
根据其输注途径,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否需要给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的具体问题。
目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用营养风险筛查和结合临床来考虑是否有适应证。
营养风险的定义是“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相关的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是以临床结局为终点,不是以出现营养不良为终点。
当评分大于等于3分时,患者有营养风险。
该筛查的评分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疾病(包括将要进行的手术)评分;二是营养状况受损评分;三是年龄评分,如70岁以上的患者对饥饿的耐受性差,更需要营养支持。
当有营养风险时(评分大于等于3分)结合临床,需要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具体操作方法见“分会”2006和2008版的指南和规范。
肥胖患者在患病时如有需要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目前的基本方法是:给予低热量供给(每天 20 千卡/Kg 或更低)和正常量的蛋白(氨基酸)摄入。
中国国家处方集1—5条目录内容
一、关于处方的管理规定本规定系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53号令于2007年2月14日发布)中的有关规定编写。
1.处方(preScription),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包括门诊处方和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2.处方除作为患者用药的凭证外,尚具有经济和法律意义,可作为药品消耗数量和药费收入金额的原始记载文件,在遇有法律问题时也可作为证据使用。
各种处方应按Ⅸ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保存期限和销毁手续进行管理。
3.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二)处方书写规则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医师须在修改处再次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通用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9.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10.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画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1.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医务处及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处方的管理规定本规定系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53号令于2007年2月14发布)中的有关规定编写。
(一)概述1.处方(prescription),是指有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又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包括门诊处方和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2.处方除作为患者用药的凭证外,尚具有经济和法律意义,可作为药品消耗数量和药费收入金额的原始记载文件;在遇有法律问题时也可作为证据使用。
各种处方应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保存期限和销毁手续进行管理。
3.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二)处方书写规则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医师须在修改处再次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通用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9.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10.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画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1.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于院内医务处及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12.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u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微升(u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和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
(三)处方开具规则1.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本机构的药品处方集。
2.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以及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
3.开具院内制剂处方时医师应当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4.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有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三日。
5.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大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
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6.各种药品处方的限量及要求(1)普通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三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2)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开具医疗用毒性药品,每张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两日极量(西药只限开制剂,不得开原料)。
(3)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①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
②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例,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例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③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④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哌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漫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⑤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⑥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⑦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⑧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三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四)处方调剂规则1.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2.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3.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代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4.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5.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①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②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③剂量、用法的正确性;④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⑤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⑥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⑦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6.药师审核处方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用药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7.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8.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9.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10.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五)处方监督管理规则1.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处方开具、调剂和保管的管理。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3.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及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不得开具处方。
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4.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5.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6.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
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本文系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议通过,于2004年3月4日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7号发布)有关内容编写。
(一)概述1.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在相关性没有弄清之前,它只能算一个不良事件,等待进一步研讨,对事件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肯定或否定。
3.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4.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引起死亡;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不良反应按其发生率分为十分常见、常见、少见、偶见、罕见、十分罕见6级。
它们的发生率分别如下:十分常见≥10%,常见为2%~<10%,少见为1%~<2%,偶见为0.1%~<1%,罕见为0.01%~<0.1,十分罕见<0.01%。
6.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二)报告与监测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2.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3.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5.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6.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