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复习优化设计(教师版)——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优化设计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3-
单元整合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
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
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20% 举家外出农户 留守农户
-14-
单元整合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①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解析:描写眼前的情景是实写,描写想象的情景是虚写。“白苎新袍入嫩 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等是实写,“鹏北海,凤朝阳”“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 收桂子香”“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等是虚写。答题时先举出例 子,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 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 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0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 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妇女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15-
63% 83%
单元整合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 岁以上 54% , 60 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2.(2013·山东济宁一摸)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怀弟 ① [明]谢榛 ② 生涯怜汝自樵苏 ,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 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 (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后习题优化设计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
四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预习练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分析情感)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①司马光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
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饮罢便留宿在那儿。
夜半酒醒,写下这首诗,次日早晨(诘朝)呈送给子骏等三人。
尧夫,范仲淹次子。
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
(分析情感)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糖多令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楼名,在武昌黄鹤山上,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登楼游览,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分析情感)本词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范成大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分析情感)此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黍离:出自《诗经》,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的诗,后借指故国之思。
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语文(教师版)
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语文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文档: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备考知识仓储 含解析
《考试说明》中文言诗文推荐背诵篇目(一)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1 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微经典_含答案
[说明]“第一部分微教材”见学生用书分册二背面,“第二部分微积累”见本书相应专题讲次。
主题一孝悌仁爱孝悌仁爱(一)曾参之孝【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曾子①耘瓜误斩其根曾晳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④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注——“文化常识”厚素养】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曾晳:姓曾,名晳,字子晰,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参之父。
③瞽瞍(sǒu):人名。
古帝虞舜之父。
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多次想害死舜。
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辨好坏,故称他为瞽瞍。
④烝烝(zhēnɡ):醇厚貌。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曾子耘.瓜,误斩其根。
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
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
”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
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人(新教材)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含答案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田家元日①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六年(728)春节,表达诗人去长安应试时的感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显示时间的推移和节序的更替,暗点诗题中“元日”。
B.“无禄尚忧农”表达诗人不愿出仕,牵挂农事,想在乡间田野中淡然自在地生活。
C.颈联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烘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闲适。
D.这首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通俗平易,将田家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
2.有人认为尾联中“年丰”具有双关义,请结合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9分)答望之①何景明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
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
饥馑饶②群盗,征求③及寡妻。
江湖④更摇落,何处可安栖?望之:孟洋,字望之,诗人妻弟。
②饶:多。
③征求: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
④江湖:宦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起笔突兀,诗题写“答”,这里却写书信难到,又写诗人求信心理急切难捺,“望”“迷”二字集中体现了这一心理。
B.颔联“天寒”句点出望之来信的时间为秋末冬初,“日暮”句对应上句,也为下句起了过渡作用,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寒的氛围。
C.尾联诗人感叹自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动荡骚乱,诗人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感慨。
D.这是一首酬寄友人的诗作,其中却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忧患。
政乱民困,零落漂泊,诗人为之感叹。
全诗气韵流畅,深沉含蓄。
4.这首诗既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也有对社会贫困认识的局限性,请简要分析。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古代诗歌鉴赏(3)含答案
2021届苏教版高三语文新一轮复习优化作业:古代诗歌鉴赏(3)含答案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作业[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初春徐灿①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
②金衣:指黄莺.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
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答案: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独居闺阁的词人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注]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陈襄,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字述古。
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具体的“景”和“情"的内容作答。
答案: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注]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
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结尾句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那满川风月无比多情,因理解“我"的愁绪而满含愁意.诗人采用拟人(或移情)、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或“借物抒情”“融情于景”),使得诗句含蓄而耐人寻味。
[题组二综合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语文(新高考)专题4 文言文阅读
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
易错点1 自主断句容易忽视的七种句式结构
文言断句需要考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 的常识,同时还要求考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前几年全国卷 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但今年出现自主断句的考查形 式。断句为选择题,考生可以根据选项设置,获得提示,排除若干项,选对的 概率较大。改为了自主断句,就有效防止了考生利用技巧作答。自主断句, 需要掌握七种句式结构,很多考生因为忽视了这七种句式结构而失分。
解析 “直接导致”错误,由原文“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 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可知,君主根据声誉和朋党关系选拔任用人才会 导致忠臣退、奸臣进,进而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5.(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2)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典例突破(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
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 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 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
4.(文意概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墨子从王公大人“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的为政愿望与现实国 情不相符谈起,引出观点。 B.墨子以上行下效为起点,以不同人的反应为线索,反复究诘,不厌其烦,使 “举义”的观点无可辩驳。 C.墨子的尚贤,要求不避富贵贫贱、亲疏远近,这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 念,可见墨子思想高远宏达。 D.韩非子说理冷峻深刻,在对比中指出君主根据声誉和朋党关系提拔任用 人才会直接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人间能得几回闻”隐 含警__示__之__意__,__意__谓__这__种__ 享__受__难__于__长__久__
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阅读下面的诗歌,重点关注注释,回答后面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①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 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 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 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被调往都城临安枢密 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 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首词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①表现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 和悲叹;②作客他乡的羁愁;③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朝廷如此 对待自己的不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抓一抓,寻突破 抓诗词的意象,抓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抓题干中的暗示信息,来 突破诗词情感。 【突破一】 抓意象 [讲一讲]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 来的独特形象。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烟、长河 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 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 花雪月风,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 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也最能表现诗人情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突破二】 抓关键词句 中国古代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 古诗鉴赏。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 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 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 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东山二中陈贵武)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建议本专题复习的目标,一是让学生明确文中哪些是常见实词,促使学生平时加强积累,形成实词知识系列以备用;二是使学生明确在高考考查中经常涉及到的是哪些类型的实词,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答这几种类型题目的能力。
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古今异义的实词,②一词多义现象,③偏义复词,④常见通假字,⑤单音词和复音词,⑥异读词,⑦活用词。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考点涉及的知识设题,意在让学生经过思考了解本专题的内容,同时能在思考中引出问题,为后面的探究作铺垫。
使用时要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并思考,暴露出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教师也可根据需要再补充几个思考题加以拓展,教师在点拨中可初步引出相关的知识和解题要领。
二、问题磁场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下列问题:孔子对晏子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
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点拨】此题看起来是考查人物的态度,实际上是考查古今异义,即考查“信”和“进”这两个实词,这两个实词在中学教材中已涉及到,可以先通过回忆课文中的用法,再结合语境明确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信”在文中应解释为“确实、实在”,这说明孔子是赞同晏子的观点的,认为他说的符合事实。
“进”在此处应解释为“进用、采纳”。
孔子也认为善言被采纳,那么谗言就无从谈起,一旦谗言被采纳,那么善言就无从谈起,所以分清善恶是为政的关键。
2、将下面的文言文中加点的实词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是不是儿子做了坏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
丈人:____苦:_____道:_____责:____【点拨】“丈人”古今意义差距较大,古文中解释为“老年人”,下文有“吾为汝父也”一句,学生更容易误解。
“苦”为形容词,而后面却带上了宾语“之”和“我”,由此推断“苦”一定活用为动词,结合语境是“使我苦”之意。
“道”是名词,在句中活用作“苦”的状语,译成“在路上”为妥。
“责”如果简单地译成“责怪”显然不合乎语境,可考虑是否为通假字,通“债”即“讨债”之意。
很显然,他的儿子到东邑去讨债了,根本不在丈人回家的途中,全是奇鬼所为。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楚王面有忧色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点拨】此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实词的异读及古今异义。
“王”在此处作动词,第四声,释为“称王”。
楚王面有忧色的根本原因是担心自己不能称王称霸,成就霸业,直接原因是他与群臣议政,而群臣由于害怕不敢多言,没人能比得上他。
此处是考查了“逮”,在现代汉语中“逮”是“捉住、逮捕”之意,在古文中却有“比得上”的意思。
4、将下面文言文中加点的实词译成现代汉语。
有子问于曾子①曰:“问丧于夫子乎②?”曰:“闻之矣。
‘丧欲①速.贫,死于②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注]①有子,名若;曾子,名参;二人与子游都是孔子的弟子。
②丧,这里指丧失禄位;夫子,即孔子。
①速:____②速:_____有为:_______【点拨】此题考查了一词多义现象及实词在特殊语境中的意译。
“①速”应理解为“招致”,“②速”应理解为“快速、迅速”。
“有为”在文中意思比较特别,不能简单地译成“有作为”,从文中看来,夫子是说过“丧欲速贫,死于速朽”之言,而此话又是不合乎君子之道的,所以只能理解为是孔子在特殊的环境中“有所指”而说的话。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围绕重点设置了三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解答部分着重从对易失分处的分析引出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归纳方法,培养能力,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案例。
二、案例探究【案例1】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11题(引文见附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解题思路】解释实词在文中的意思,一定要联系语境,结合平时课本中所学过的常见意思,逐项排除,最后作出合理的推断。
A项中的“讽”为“委婉地劝告”。
B项中“哂”可能是学生相对陌生的了,它在古文中最常见的意思就是“讥笑、嘲笑”,在此句子中解释得通。
C项中的“遇”出现概率较高,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人尽礼”是“以周全的礼节对待别人”之意,显然应解释为“对待”。
D项这句是说到了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他(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
“务”此处很明显作“致力”解释,【参考答案】D【评点与探究】此题主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理解比较重要的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四个选项中的加点实词不明意思,或是对其中绝大多数的实词意思不明,于是乱选;二是对几个实词的常用意思有所了解,但对实词所在句子的句意不了解,当然也只有乱选瞎猜了。
其实,此题考查的“讽”“哂”“遇”“务”四个实词,高中语文课本或读本中都有涉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所以“功夫在课内”,要学好课文;在解题时可以回忆这个词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是怎样解释的,然后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案例2】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2题(引文见附录)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相同的一项是A.或.共帐而寐 B.拜受而已..C.出身..治体..忧国 D.通达【解题思路】B项中“而已”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皆意为“罢了”。
从语境来看,孙登心中尊敬徐夫人,徐夫人送来衣服,他一定要沐浴后(极表恭敬)穿上;对徐氏所赐衣服,出于礼节,不能不接受,但只是接受罢了。
A项中“或”意为“有时”,与今义不同。
C项中“出身忧国”意指全身心为国分忧。
D项中“通达”意为“通晓”,此句意为:通晓治理国家的方略。
【参考答案】B【评点与探究】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与现代汉语同形词语的含义理解是近年文言实词考查的一个热点。
此类词语中有一部分较显生僻,大量的则需要从语境中去辨析和推测其含义。
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绝不可单独、孤立来,特别是有的实词迷惑性很强,更要注意辨别。
本题很容易错选为A,主要是未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首先要把握加点字所在语句的大意,其次用加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去试作解释,看是否语意通畅,通畅的即为与现代汉语相同,不通畅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
平时同学们要重视积累课本上、复习材料中出现的古今同形词语,要注意归纳整理,适当识记。
值得注意的是,此题考查对古今词义异同的辨别,既包括实词(出身、通达),又包括虚词(或、而已),而且各占一半,这和近几年全考实词是不同的。
【案例3】2002年全国高考题第11题(原文见附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解题思路】A项中的“竟”,是完毕,终了的意思,“竟死”表示一直到死,犹如“竟日”表示从早到晚一样,与上下文文章十分切合。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即完毕的意思。
B项中的“将兵”,试题将它解释为并列短语,显然是不妥的。
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是指李广对待部下的关爱,当然是李广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
C项中“曲折”是古今异义词,联系前文看,这是在李广迷路以至部队落在卫青之后,卫青要向皇帝汇报事情经过时说的,当然不可能是指弯曲的道路,而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
D项中的“结发”在中学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句,这里的结发是指到了一定年龄(男20岁,女15岁),开始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了。
【参考答案】D【评点与探究】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
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
并应具备从同一实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这道题挑选了4个包含有较为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词语,同时也给出它们的释义的正与误。
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这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的系统总结与拓展。
侧重拓展在文中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教师使用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思考和解题方法,而且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总结归纳。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也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应当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
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这个专题的知识大致包括下面几个小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
高中各册语文课本后的《文言常用实词表》所收340个,连同初中所学的200多个实词,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词汇库存,应切实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