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

)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

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2、讲解诗意。

五上古诗三首教案(3篇)

五上古诗三首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五上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五上古诗三首》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学会运用朗读、背诵等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五上古诗三首》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 体会诗中的情感,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五上古诗三首》的文本、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2. 学生准备:预习《五上古诗三首》,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五上古诗三首》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心得。

二、朗读与背诵1.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跟读,尝试背诵。

3. 分组背诵,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赏析诗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上古诗三首》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如赞美自然、表达对家乡的眷恋等。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这首诗会让人产生爱国情怀?”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五上古诗三首》。

2. 写一篇关于《五上古诗三首》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背诵心得。

二、生僻字词讲解1. 教师讲解《五上古诗三首》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鸿雁”、“江畔”等。

2. 学生跟读,加深印象。

三、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五上古诗三首》中情感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与《五上古诗三首》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古诗词三首》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词鉴赏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我也计划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我会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古诗词三首》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意象,表达了边疆将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佩之情。
例题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意象的描绘,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秋夜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20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20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20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对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诗人生平的了解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了解诗人生平及古代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意境。

2.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关键字词解释,诗人生平及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原文、翻译、图片、音乐等。

2.资料:收集诗人生平及古代文化知识的相关资料。

3.的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接着,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古诗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随后,教师对古诗进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首古诗,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景知识和内涵,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故事。

3.学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典故知识。

2. 《春晓》1.理解诗歌中的春意和作者的感慨。

2.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描绘春天的语言。

3.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静夜思》1.理解诗歌中的夜晚静谧的景象。

2.分析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3.感悟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古诗词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 1. 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

2. 分组讨论诗歌的表达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老师讲解诗歌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练习:1. 听录音,模仿朗读《登鹳雀楼》。

2. 完成相关习题,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习: 1. 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

2. 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作者情感。

3. 老师导入《静夜思》,学生独立阅读理解。

练习: 1. 分组合作,分析《春晓》中的语言特点。

2. 朗读《静夜思》,体会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包括听力练习、朗读、小组讨论等。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下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三首》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激发了对诗歌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使古诗词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以上为《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本课四个生字,正确书写、运用。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过程与方法①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结合注释,读懂全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山中秋景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从而培养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四、课前准备教师:《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的音频资料。

学生: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诗词;摘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名句;自制生字词卡片;小组合作,收集并整理描写四季景色的词语、成语或诗句。

五、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互相倾听,有不会的地方作上记号,在小组内提出并解决。

小组长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指名朗读课文。

全班评价。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及新词的情况。

(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及新词,相机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全班交流并理解词义。

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如用字形分析法识记“汴”字)。

(出示生字卡片)教师范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生识记、书写生字。

(播放课件)①在《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润”字的“零件”分别是三点水(氵)和王。

②“笼”字的上半部分是个“龙”字,“龙头”不要丢掉,“龙身”的横折钩要横短、竖长。

“笼”字的下半部分是个“口”,形状要扁一些。

左右两点要对齐,“龙尾”的最后一笔是斜勾(也称斜钩),不要写成了竖勾(也称竖弯钩)。

③“州”字的中间一竖为悬针竖,要上边短,下边长。

“州”字的三个部分要写得扁扁的。

④“侯”字的上边是两个扁扁的部分,“侯”字的下边是个“寸”。

⑤“芦”字的上边是“户”,中间扁扁的是“卢”,下边是四个点。

“芦”字的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要上边短,下边长。

“芦苇”的“芦”要和“卢”区分开来记写。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作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应关注作业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鼓励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有趣。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诗词积累:要求学生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诗词积累和表达能力。
5.创作实践,内化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通过仿写、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内化所学知识。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如诗人的生平事迹、诗词背景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想。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古诗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重视朗读,感受韵律美: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通过描绘黄河、华山等壮丽景色,表达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以庐山瀑布为背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抒发诗人豪放之情。

3.《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幅古诗词配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诗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黄河、华山,登高远望《望庐山瀑布》:李白,庐山瀑布,神奇魅力《夜书所见》:叶绍翁,夜晚景象,时光流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三首》,包括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绝句》。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背景及诗人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朗读、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热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词有关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词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初步感知诗词韵律美。

3. 讲解课文:(1)详细讲解每首诗词背景、作者及内容。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生僻字词和意象。

(3)分析诗词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篇章等方面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主分析《登鹳雀楼》和《绝句》,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背景。

2. 标注重点字词、句子。

3. 突出诗词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登鹳雀楼》和《绝句》。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古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感悟。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示例:我选择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壮丽山河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期盼。

教案模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

教案模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

教案模板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1[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全诗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第一课也初步认识了“词”,对“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思。

但是,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体会,需要老师通过画面、教学语言等媒体激发学生想象感悟。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词《渔歌子》,体会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学生朗读)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诗词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与古诗词意境相符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诗词解析: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3.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期望。
3.布置作业:布置与古诗词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能够理解并背诵简单的古诗词。他们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兴趣,但在深入理解和鉴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但对其中的寓意和情感把握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
5.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古诗词中抽象概念和修辞手法的把握。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古诗词。
3.激发学生创作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创作。
2.诗词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3.情感分析与体会: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词的主题、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三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帮助学生化解古诗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点: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理解并默写《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如“寻”、“隐”、“宿”、“晓”、“染”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1.针对学生古诗词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针对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古诗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3.古典文学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材料。

3.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展示《山居秋暝》的山水画面,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日的宁静和美丽。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对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熟悉古诗的内容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

(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指名答。

)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

这首诗是
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

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

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齐读。

)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