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合集下载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3)学生集体回答.5.复习题10.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三.作业布置.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义,用分数表示等可能性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白球、黄球、硬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玩个比赛好吗?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了6个球,老师想跟同学比赛,看谁能摸得到白球,比比谁的运气好(老师盒子里装6个白球,学生的一个装6个黄球,另一个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师生比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

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研究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理解.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不是有难点)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2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讲授难点(说明本课的研究时易发生艰巨和障碍的知识教授与能力造就点)小学数学讲授设计万能模板3篇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讲授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讲授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同学们要注意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要漏掉重要的内容哦!课题名称一、教学目标[1-3年级]【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____________,理解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数铅笔课题:数铅笔课型:新知课【教学目的】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展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老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假如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拟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答复。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十位上拨____,表示____个十;个位上拨____,表示____几个一。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 〔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 〔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 〔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 〔相差10〕男生:52,62,72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拟纯熟的进展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整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知识,建构简单知识网格图。

2、历经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爱考虑,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再现知识1、谈话引入问: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教室里面有吗?你还在哪里见过?生: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3、梳理知识,主体内化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

学生先交流,后汇报结合知识网格图,集体完成。

二、综合应用,整体进步〔一〕根底练习整理完学过的知识,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法官?1、聪明小法官〔用手势来表示对错〕你们真了不起!很能明辨是非。

最近呀,廖老师想布置一、jy135、块迎新春的展板,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复习的知识和廖老师一起设计这块展板呢?〔能〕好,我们开场吧!2、首先,我们给这块展板的四周镶上花边,展板的长是28分米,宽是15分米,那么至少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出示课件〕求花边的长指的是什么?怎么求?学生独立完成。

3、你们真是了不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是什么年吗?是的,我们在展板上贴上一幅年画好不好?假如给它镶上一个边框,会更美哦!它是一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边框需要多长呢?小结:我们刚刚镶花边,上边框都是求什么?〔周长〕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可以用它们的公式来求。

假如给出周长,让你求边的长度,你们会吗?廖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二〕拓展练习4、为了展示你们的风采,廖老师想布置一个手工区。

如今,廖老师这有一条花带总长24分米,假如要布置手工区的长为7分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分米呢?请大家齐读题目,问题是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怎么求?廖老师觉得班的同学真聪明,真喜欢你们。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教案一:整数的概念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数的定义,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运用整数。

3.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整数的定义和概念。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教材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负数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银行账户里有100元,你取走80元,那么账户里还剩下多少钱?2. 概念讲解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定义和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 讨论与练习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整数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

4. 运算规则介绍整数加减运算的规则,并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整数的理解。

教案二:分数的认识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常见的分数。

3. 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二、教学重点:1. 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2. 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教材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思考,例如:如果一块糖分成了4份,你分到了其中的3份,占了多少比例?2. 概念讲解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3. 讨论与练习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

4. 运算规则介绍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规则,并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教案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

3. 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简单运算。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1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1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16篇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的: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p 数据的才能。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老师帮助下进展绘制。

教学过程: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一样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拟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1)学生讨论。

(2)反应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刚的比拟,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1、出例如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1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61116232931322512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考虑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老师巡回指导。

2、反应交流。

(投影仪)(1)展示作品(2)说说制作过程(3)老师概括制作方法三、读图练习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____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不管写什么类型的教案,我们都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优秀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

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

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

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

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

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2.课件出示情境:0.24+0.1 0.82-0.321.54+2.3 9.88-4.32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

”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1、问题情境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笑笑38千克淘气45.2千克丁丁33.4千克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第一篇:数的认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0-10的数字。

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教学步骤:1. 呈现数字:通过图片或手指指数的方式,逐个呈现数字0-10给学生,并让学生跟读数字名称。

2. 认识数字: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让学生触摸数字,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3. 书写数字: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出数字的轮廓,让学生按照轮廓正确书写数字。

4. 练习数字顺序:将数字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数字。

5. 游戏活动:设计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第二篇:数的比较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步骤:1. 呈现数字:通过图片或手指指数的方式,逐个呈现数字0-10给学生,并让学生跟读数字名称。

2. 数字比较: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随机选取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出较大或较小的数字。

3. 使用符号:引入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让学生用符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4. 比较练习:给学生一些数字对,让他们在黑板上或纸上用符号进行比较,并说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5. 游戏活动:设计数的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的大小比较。

第三篇:加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加法:通过实际物品,让学生意识到加法是合并物品的概念。

2. 数字加法: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计算并说出结果。

3. 进位概念:引入十位和个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进位的含义。

4. 进位加法:给出一些进位加法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说出结果。

5. 游戏活动:设计加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法运算。

第四篇:减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减法:通过实际物品,让学生意识到减法是分割物品的概念。

2. 数字减法: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给出一个被减数和一个减数让学生计算并说出结果。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教案是教师拥有高质课堂的有效武器和必备条件,制定教案是为了让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有清晰的思路,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自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自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大全10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大全10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大全10篇(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生1:6时生2:9时生3:8时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生1:能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生1:到黑板上板演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

这是什么?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生:到黑板上板演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生跟读)(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

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六总结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一篇: 学校数学教案1、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实践力量。

3、使同学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学学会查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

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

然后让同学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熟悉。

最终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外形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外形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要画上直角符号。

同学边画边说。

同桌相互评一下。

同学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其次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熟悉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直角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文章一:整数加法与减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特点;2.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3. 能够解决涉及整数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整数的加法规则与性质;2. 基于整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整数运算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整数的概念及其符号;2. 讲解:整数的加法规则与性质;3.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归纳:总结整数加法的规律;6. 实践:应用整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7. 反思:让学生总结整数加法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五、课堂小结文章二:分数的比较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2. 能够进行分数的比较运算;3. 能够解决分数比较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数的比较原理与方法;2. 基于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分数运算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讲解:分数的比较原理与方法;3.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分数比较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归纳:总结分数比较的规律;6. 实践:应用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7. 反思:让学生总结分数比较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五、课堂小结文章三:几何中的图形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几何中的图形及其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3. 能够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 判断和归类几何图形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几何图形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教材中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2. 讲解:介绍新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3. 拓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实践:应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6. 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7. 反思:让学生总结几何图形学习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教案一:数字1-10的认知与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1-10的数量概念和大小比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和分类。

教学重点:1. 学会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书写。

2. 了解数字1-10的数量含义和大小关系。

3. 掌握数字1-10的排序和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小型白板和白板笔。

3. 数字比较游戏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鼓励他们数一数有多少个同样的物品,并询问他们数了几个。

2. 引导学生讨论更多关于数量的问题,如“哪个数字代表1个物品?”“哪个数字代表10个物品?”等。

探究活动:1. 展示数字卡片1-10到黑板上,让学生识别和读出数字。

2. 把数字卡片混合,要求学生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卡片。

3. 分组比较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张数字卡片,让他们按大小顺序排列。

巩固活动:1. 数字比较游戏,老师呈现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数字更大或更小。

2. 小组竞赛,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字排序比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字1-10,并培养了他们对数字的数量概念和大小比较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排序和分类等活动,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游戏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教案二:加法与减法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认识和计算。

2. 减法的认识和计算。

3.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小型白板和白板笔。

3. 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怎样计算两个数的总数?”2.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的相减代表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

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

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4、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

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

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

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教案一:数的认识(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读写0-10的数;2. 能够正确地完成0-10的加法与减法;3.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与读写;2.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字的用途以及重要性。

二、知识点讲解(10分钟)1. 呈现0-1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和读写这些数;2. 介绍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口头计算练习。

三、教学示范(15分钟)1. 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教师演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2. 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几个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计算。

四、小组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加法与减法的小组合作活动;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练习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体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 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解答。

七、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2. 强调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案二:计量长度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度量;2. 能够准确转换不同的长度单位;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量长度问题。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转换;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教材、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不同的长度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量长度;2.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及其用途。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40台以上计算机并连接Internet)(2)软件方面:WEB课件、《聚焦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教学过程:(以下字体加粗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2、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

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2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就连火车上都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用乘法的知识解决乘火车中的数学问题。

想试一试吗(板书课题:乘火车)2、出示学习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32~33页。

自学时间:3分钟。

自学要求:围绕思考问题进行自学,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

思考问题: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2、反馈交流。

(学生汇报)3、出示问题,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2)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得数360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4)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改编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试题。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1、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1、2、3、4题。

2、课本第33页第二题。

3、总结方法: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关键是不要忘记加低位进上来的数。

四、练习达标,拓展提高1、教师出题:4351×4= 8972×5=2、回归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教案一:加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2. 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2. 运用进位原理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大家一起玩游戏,了解加法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二:减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2. 运用借位原理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实例引入减法运算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三:乘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2.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2. 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实例引入乘法运算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四:除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运算;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ims)
2. 过程与方法(Ability aims)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ims)
二、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key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1. 教学重点(Key point)
2. 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Step1 Lead in):
2. 新课教学(Step2 Presentation):
3. 巩固提高(Step3 Consolidation):
4. 小结作业(Summary and homework):
四、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
五、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平均分》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平均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分糖的场景: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怎么分最公平。

引出课题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预设1:1,1,3 预设2:1,2,3 预设3:2,2,2
(2)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2.平均分方法
师:我们刚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

如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

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三)巩固提高
1.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

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三、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本节课你是如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的?【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教学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相同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展开活动,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2.你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你觉得你的成功之处在哪?【教学反思问题】
【参考答案】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在课堂上我是创设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分糖果情境,并放手让学生试着分一分,说一说,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分的
时候要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

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糖果的方法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

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多媒体呈现: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探究新知
1. 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活动】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2.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出示纸币和硬币,并认识纸币与硬币。

归纳: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3.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三)巩固提高
1. 用课件展示钱,并让学生写出下面的钱数。

2.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在教学过程中,你怎么更好的呈现纸币?【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我会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学具,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过程与方法:经历元、角、
分单位之间的换算,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