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概念、习题与解答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1、指定单质的fGm、fHm、Sm皆为零。
(错:指定单质S不为零,)θmθθθ(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2、ΔrSm>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3、rGm<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Sm>0(错:主要看气体分子数)5、CaCO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9、对于可逆反应C()+H2O(g)=CO(g)+H2(g),rHm0,升高温度使正增大,逆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应。
(错:例如H2(g)+I2(g)=2HI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二、选择题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B)(A)fGm(I2,g.298K)(B)fHm(Br2,l.298K)概念、习题与解答(C)Sm(H2,g.298K)(D)fGm(O3,g.298K)(E)fHm(CO2,g.298K)(C)对孤立体系而言,rS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2章精品课件
反应实例ΔH ΔS ΔG = Δ HT Δ S正反应的自 发性
① H2(g) + Cl2(g) = 2HCl(g) — +
—
自发(任何温 度)
②2CO(g) = 2C (s) + O2(g) + ③CaCO3(s)=CaO(s)+CO2(s) + ④N2(g) + 3H2(g) =2NH3(g) —
-635.09
Sm (298.15 K)/(J. mol-1 . K-1) 92.9
39.75
r Hm (298.15 K) = B f Hm,B (298.15 K)
-393.509 213.74
B
={(-635.09)+(-393.509)-(-1206.92)} kJ.mol-1
= 178.32 kJ.mol-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0
2. ΔrGm与r Gm ө的关系
热力学等温方程式:
rG m (T r)G m (T R)lT n
B
(pB )B p
R=8.314J.K-1.mol-1; pθ=100 kP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任一反应: aA(g)+ bB(g) = gG(g) +dD
大家好
1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本章主要内容
一. 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 化学平衡 三. 化学反应速率 *四.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
普通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2
熵的性质
熵是状态函数,具有加和性。
根据上述讨论并比较物质的标准熵值,可以得出下面 一些规律:
(1) 对于同一种物质:
Sg > Sl > Ss
(2) 同一物质在相同的聚集状态时,其熵值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
例因如素。1.NH4Cl(s) → NH4+(aq) + Cl-(aq)
rHm = 14.7 kJ·mol-1
2.Ag2O(s) →
2Ag(s) +
1 2
O2(g)
rHm=31.05 kJ·mol-1
2. 混乱度、熵和微观态数
(1) 混乱度 许多自发过程有混乱度增加的趋势。
盐在水中溶解 气体的扩散 系统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
ΔrSm (298.15 K) = 167.6 J.mol-1·K-1
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空气中CO2的分压
p(CO 2 ) p (CO 2 ) 101.325 kPa 0.030% 30 Pa
根据公式,在110℃ 即383 K时
rGm(383 K)= rGm(383 K) + RT ln{p(CO2)/pθ } = [82.24 383×0.1676] kJ.mol-1
S高温>S低温
(3) 对于不同种物质:
S复杂分子 > S简单分子
(4) 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 S混合物 > S纯物质
13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
利用这些简单规律,可得出一条定性判 断过程熵变的有用规律:
对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论,几乎没有例 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
普通化学复习提纲
普通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热化学与反应重要概念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3.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 、体积V 、温度T 、质量m 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8.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9.化学计量数:0=∑BVB 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 的化学计量数,量纲为一;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11.反应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ξ 引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12.反应热的测定:T C T m c T T m c q s s s 12s s ∆⋅-=∆⋅⋅-=-⋅⋅-=)(所用到的仪器是弹式热量计又称氧弹 弹式热量计中环境所吸收的热可划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是加入的吸热介质水所吸收的,另一部分是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所吸收的;前一部分的热用)(O H q 2表示,后一部分热用b q 表示,钢弹组件的总热容b C 告诉了则直接求得b q ;13.习惯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298.15K,100kPa 下进行的;14.一般没有特别的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15.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16.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其值一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值变为零;17.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交换的热量称为热;若系统吸热值为正,若系统放热值为负;18.系统与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系统得功为正,系统做功为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19.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而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有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20.化学反应热是指等温过程热,即当系统发生了变化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1.定容反应热,在恒容,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这样热力学能改变量等于定容反应热;其也只取决与始态和终态;22.定压反应热,在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H =-=+≡+-+=--=-=∆12p 1122p 12p 12H H qpV U H pV U pV U q V V p q U U U 则)令()()即( ∆H 是焓的增量,称为焓变;如果∆H <0表示系统放热,∆H >0表示系统吸热,为吸热反应;23.对于只有凝聚相的系统即液态和固态的系统,v p q q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与的系统,考虑到体积的变化,可得RT Bg U H RT Bg q q Bm r m r B m v m p ⋅=∆-∆⋅=-∑∑)(即)(,,νν24.盖斯定律:在恒容或者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25.在任一温度T、标准压力Θp 下表现出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为气体物质的标准状态;液体固体物质或溶液的标准状态为任一温度T,标准压力Θp 下的纯液体,纯固体或标准浓度ΘC 时的状态;26.单质和化合物的相对焓值,规定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时反应的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生成焓的负值越大,表明该物质键能越大,对热越稳定;27.规定水和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值为零;28.298.15K 温度下标准摩尔反应焓等于同温度下个参加反应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的总和;若系统的温度不是298.15K,反应的焓变会有些改变,但一般变化不大,即反应的焓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重要概念1.自发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做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自发过程都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2.系统倾向于取得最低的势能;3.反应的焓变是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依据但是不是唯一的依据;4.过程能自发地向着混乱程度增加的方向进行;5.熵是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或无序度的量度;Ω=kln S ,式中Ω为热力学概率或者称混乱度,k 为波尔兹曼常数;6.熵的公式表明: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系统的微观状态数越多,热律学概率越大,系统越混流乱,熵就越大;7.热力学第二定律:在隔离系统中发生的自发反应必伴随着熵的增加,或隔离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极大值,这就是自发过程热力学的准则,称为熵增加原理;8.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一切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都等于零;表达式为S0K=kln1=0;9.依此为基础,若知道某一物质从绝对零度到指定温度下的一些热力学数据如热容等,就可以求出此温度时的熵值,称为这一物质的规定熵;10.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规定熵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熵;11.规定处于标准状态下水合氢离子的标准熵值为零;12.1对于同一物质而言,气态时的熵大于液态时的,液态时的熵又大于固态时的熵;(2)同一物质在相同的聚集态时,其熵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在温度和聚集态相同时,分子或晶体结构较复杂的物质熵值大于分子或晶体结构较为简单的物质的熵值;4混合物或溶液的熵值往往比相应的纯净物的熵值大;13.对于物理或者化学变化而言,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的增大;14.注意,虽然物质的标准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只要是没有引起物质聚集状态的改变,其值通常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反应的熵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这一点和焓变很类似;15.自由能:把焓和熵并在一起的热力学函数;16.吉布斯函数:m r m r m r S T H G TS H G ∆-∆=∆-=或者写成;17.以∆G 作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标准,称为最小内能原理即:∆G<0 自发过程,过程能向正向进行;∆G=0 平衡状态;∆G>0 非自发过程,过程能向逆向进行;18.熵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的比较:斯函数判据应为:非自发状态平衡状态;自发过程;'G 'G 'G ωωω-<∆--=∆-->∆-,上式的意义是在等温等压下一个封闭系统所能做的最大非体积功等于吉布斯函数自由能的减少;'max G ω-=∆-,'m ax ω表示最大电功;20.热力学等温方程:Bv B B m r m r p /p RTln T G T G ∏ΘΘ+∆=∆)()()(其中R 为摩尔气体常数,B p 为参与反应的物质B的分压力,Θp 为标准压力Θp =100kPa,∏为连乘算符,习惯上将B vBB p /p ∏Θ)(称为反应商Q,Θp /p B 称为相对分压,所以上式可以写成:RTlnQ T G T G m r m r +∆=∆Θ)()(,若所有气体的分压均处于标准状态,即Q=1,这时任一态变成了标准态;21.道尔顿分压定律:第一,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 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力i p 之和;即∑=i p p ;第二,混合气体中的某组分气体i 的分压力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 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i x 之乘积,即i i px p =式中,n n x i i /=,即某组分气体i 的摩尔分数等于该气体i 的物质的量i n 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n 之比;22.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净物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23.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等于零;24.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基本不随温度改变,而反应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变则是温度的线性函数;25.任意状态时的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可根据实际条件用热力学等温方程进行计算;26.宏观上的化学平衡是由于微观上仍持续进行着正逆反应的效果相互抵消所致,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27.0G T r =∆就是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标志或称反应限度的判据;平衡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28.标准平衡常数:当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以其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为指数的各产物与反应物分压或浓度的乘机之比为一个常数;ΘK 只是温度的函数,ΘK 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29.转化率是指某反应物在反应中已转化的量相对于该反应物初始用量的比率;30.标准平衡常数可从标准热力学方程函数求得;当反应达到平衡时,)(T G m r ∆=0,则热力学等温方程式可以写成0p /p RTln T G T G B v B B m r m r =+∆=∆∏ΘΘ)()()(,将B vBeq B }p /p {K ∏ΘΘ=代入上式中得:ΘΘ-=∆RTlnK T G m r )(,RT T G lnK m r )(ΘΘ∆-= 31.1ΘK表达式可直接根据化学计量方程式写出;2ΘK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方程式的写法有关;3ΘK不随压力和组成而变,但ΘK与)(T G m r ∆一样都是温度T 的函数;32.多重平衡原则:如果某个反应可以表示成两个或者多个反应的总和,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各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33.一切平衡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因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反应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转变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34.吕·查德里原理:假如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者温度,平衡就会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35.根据热力学等温方程式RTlnQ T G T G m r m r +∆=∆Θ)()(及ΘΘ-=∆RTlnK T G m r )(合并此两式可得Θ=∆K Q RTln G m r 根据此式只需比较静态的反应商Q 与平衡常数ΘK的相对大小,就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即平衡移动的方向,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况:当Q<ΘK,则m r G ∆<0 反应正向自发进行;当Q=ΘK,则m r G ∆=0,平衡状态;当Q>ΘK,则m r G ∆>0,反应逆向自发进行;36.范特霍夫等压方程式:由RT T G lnK m r )(ΘΘ∆-=和吉布斯函数方程式合并得到 )()(2112m r 12m r 12T T T T R H T 1T 1R H K K ln -∆=-∆-=ΘΘΘΘ 37.吕·查德里原理得出:化学平衡的移动或化学平衡的方向是考虑反应的自发性,决定于m r G ∆是否小于零;而化学平衡则是考虑反应的限度,及平衡常数它取决于Θ∆m r G 注意不是m r G ∆数值的大小;3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概括为三类:一是反应物的本性,二是反应物的浓度和系统的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客观量;三是光电磁等外场;39.元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又称作基元反应;40.在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对于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乘积成正比;b a )}B ({)}A ({c c k v ⋅=,其中k 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对于某一给定反应在同一温度、催化剂等条件下,k是一个不随反应物浓度而改变的定值;显然k 的单位随反应级数n=a+b 值的不同而异;41.一级反应:1ln{c}对t 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k -;2半衰期2/1t 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当温度一定时,2/1t 是与k 成反比的一个常数;3速率常数k 具有1-(时间)的量纲;42.阿伦尼乌斯公式:)()(2112a 12a 12T T T T R E T 1T 1R E k k ln -=--=,他不仅用于基元反应也适用于非基元反应,a E 称为表现活化能,此公式和范特霍夫等压方程式相似,注意区别;43.有效碰撞: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可以认为只有具有所需足够能量的反应物分子或原子的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这种能够繁盛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44.有关活化能的计算:m r aa H E E ∆≈-(逆)(正),活化能的大小代表反应阻力的大小;45.催化剂:催化剂能与反应物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改变原来的反应方程,为反应提供提供一条能垒较低的反应途径,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46.催化剂的主要特性:1能改变反应途径,使反应速率明显增大;2只能加速达到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3催化剂对少量杂质特别敏感;第三章 水化学重要概念1.稀溶液定律依数性定律:由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所形成的稀溶液的性质,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溶液渗透压与一定量溶剂中所溶剂溶质的数量物质的量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故称依数性;2.蒸气压:在一定条件下,液体内部那些能量较大的分子会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蒸气分子,这个过程称为蒸发或者气化,此过程吸热;相反蒸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也可能撞到液面,为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进入液体中,此过程称为液化,此过程放热;随着蒸发的进行,蒸气浓度逐渐增大,凝聚的速度也就随之增大,当凝聚的速度和蒸发的速度达到相等时,液体和它的蒸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叫做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3.蒸气压下降:向溶剂如水中加入难挥发的溶质,使它溶解成为溶液时,可以测得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同一温度下,纯溶剂蒸气压与溶液蒸气压之差叫做溶液的蒸气压下降;4.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p ∆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A B A B p x p nn p =⨯=∆ ; 5.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当某一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无特殊说明外界压力均指101.325kPa,液体就会沸腾,此时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表示为bp T ;6.凝固点:该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表示为fp T ;7.一般由于溶质的加入会使溶剂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而且溶液越浓,凝固点和沸点改变越大;8.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所谓的质量摩尔浓度指1kg 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用公式表示为:m K mk fp fp bp =∆=∆T T bp 式中fp bp K K 和分别称为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和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单位为1mol kg K -⋅⋅;9.渗透压:是维持被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额外压力;∏==RT Vn cRT ,∏=nRT V 10.凡符合以上四种依数性定律的溶液叫做理想溶液,其各组分混合成溶液时,没有热效应和体积变化;如甲醇乙醇、苯和甲苯等……11.电解质溶液的通性:对于电解质溶质的稀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和渗透压的数值都要比同浓度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相应的数值要大,而且存在凝固点下降类似的情况;其中一些电解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的数值都比同浓度m 非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数值要大;这一偏差可用电解质溶液与同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的比值i 来表示;12.可以看出,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氢等AB 型的i 接近于2,硫酸钾A2B 型的i 在2~3之间,弱电解质如醋酸的i 略大于1;因此对于同浓度的溶液来说其沸点高低或渗透压大小的顺序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型型强电解质或者>>>AB AB B A 22,而蒸气压或者凝固点的顺序则相反;13.酸碱质子理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酸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区分只以质子+H 为判据;14.酸与碱的辩证关系可以表示为:碱质子酸+−→←,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酸碱的共轭关系;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叫做酸的共轭碱,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叫做碱的共轭酸,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15.解离常数:大部分酸和碱溶液中存在着解离平衡,其平衡常数K 就是解离常数;16.设一元酸的浓度为c,解离度为a,则有)()()()(HKaHAc c Ac c H c Ac eq eq eq -+⋅= 代入后得aca a c ca ca -=-⋅=1)1(K 2a 当a 很小时1-a 近似等于1,则2a K ca ≈ c K a a /≈所以c K ca H c a eq ⋅≈=+)(17.稀释定律:溶液的解离度近似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即浓度越稀解离度越大;18.多元酸的解离是分级进行的,每一级都有一个解离常数,下面以氢硫酸为例:)(HS )(H )(S H 2aq aq aq -++↔则821a 101.9)()()(K --+⨯=⋅=S H c HS c H c eq eq eq ,二级解离为)()()(2aq S aq H aq HS -+-+↔则1222a 101.1)()()(K ---+⨯=⋅=HS c S c H c eq eq eq ,式中21K K a a 和分别为一级解离常数和二级解离常数,一般情况下二元酸的21K K a a >>,因此计算多元酸的氢离子浓度时,可以忽略二级解离平衡;19.同离子效应:在弱酸溶液中加入该酸的共轭碱,若在弱酸溶液中加入该碱的共轭酸时,可使这些弱酸弱碱的解离度降低; 共轭酸碱之间的平衡:)()()(共轭酸共轭碱eq eq eq a c c H c K ⋅=+,)()()(共轭碱共轭酸eq eq a eq c c K H c ⋅=+)()(lg p pH 共轭碱共轭酸eq eq a c c K -=式中a K p 为a K 的负对数,即a a K K lg p -=;20.配离子:由中心原子或者中心离子和若干个中性分子或它种离子称为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叫做配离子,又称络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如[]Cl NH Ag 23)(等;21.对于同一类型的配离子来说K越大,表示配离子越易解离,即配离子越不稳定;所以配离子的K又称为不稳定常数,用i K 来表示,配离子的稳定性也可以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f K 来表示,f K 是由中心离子与配体生成配离子即配离子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于是if K 1K =; 22.多相离子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与结晶速率相等时,便建立了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动态平衡,叫做多相离子平衡也叫做溶解平衡;如:)()()(aq Cl aq Ag s AgCl -++−−−←−−→−结晶溶解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Θ-Θ+ΘΘ==c Cl c c Ag c AgCl K K eq eq s 在不考虑K的单位时可将上式转化为:)()()(-+⋅==Cl c Ag c AgCl K K eq eq s s K 叫做溶度积常数;m n eq n m eq m n s B c A c B A K )}({)}({)(-+⋅= 溶度积规则:时,会有沉淀析出。
普通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而生成物是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标准表示法,它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这种能量变化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 和方向。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数量,它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 影响。
普通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基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深 入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定义
化学反应是指发生在化学系统中的物质之间的变化,包括物质的结构、组成 和性质的改变。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遵循一些基本原理,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其影响
化学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的前后物质浓度的比例,而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则可以影 响平衡的位置。
普通化学第二章
2
6.00103 2.00103 6.36103
v1 kcNx O(cHy2 )1 3.1910-3 v2 kcNx O(cHy2 )2 6.3610-3
2019/11/22
即
1y
1
1
2 2
y=1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同理,由实验编号4到5可知:
其中每个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均符合质量作用 定律
控制步骤: 指基元反应中反应速率最慢的一步,它决定了 总反应的反应速率
2019/11/22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例如: 反应 2NO + 2H2 = N2 + 2H2O
已知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2NO + H2 = N2 + H2O2 H2O2 + H2 = 2H2O 列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1) 设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N x OcH y2
确定 x ,y 的值
当 c NO 固定,改变 c H 2时,由实验编号1 到2可知: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 mol·L-1
起始速率
cNO
cH2
V/mol·L-1·s-1
1
6.00103 1.00103 3.19103
2.1化学反应速率
N2(g) + 3H2(g) = 2 NH3(g)
1.0 3.0
0
0.8 2.4
0.4
- 0.2 - 0.6
+0.4
2019/11/22
2.1 化学反应速率
N2 的
cB
0.2molL1
t
2s
H2 的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大气污染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r S ∆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3)对反应系统122()()()(),(298.15)131.3r m C s H O g CO g H g H K kJ mol θ-+=+∆= 。
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4)上述(3)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 (正)增加,逆反应速率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rmG θ∆。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 和O 2 能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
且热力学计算表明22()()2()N g O g NO g +=的(298.15)0r m G K θ∆ ,则N 2 和O 2混合气必定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8)已知4CCl 不会与2H O 反应,但422()2()()4()CCl l H O l CO g HCl aq +=+的1(298.15)379.93r m G K kJ mol θ-∆=-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的系统。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b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2)某温度时,反应22()()2()H g Br g H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2410K θ-=⨯,则反应2211()()()22HBr g H g 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等于 (b )(a )21410-⨯ (b (c )2410-⨯ (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最主要是因为 (b )(a )增加了分子总数(b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反应221()()()()2NO g CO g N g CO g +=+的(298.15)0r m H K θ∆≤,要有利于取得有毒气体NO 和CO 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c) (a )低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低压(5)温度升高而一定增大的量是 (bc )(a ) r m G θ∆ (b )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K θ(c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d )反应的速率常数k(6)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b )r m G θ∆=0(c )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d )如果寻找到该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其平衡转化率3、填空题(1)对于反应: 1223()3()2();(298)92.2r m N g H g NH g H K kJ mol θ-+=∆=-若升高温度(约升高100 K),则下列各项将如何变化(填写:不变,基本不变,增大或减小。
普通化学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自发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任何外力(或功) 便可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
自发过程的特点(一)
(1)水往低处流; (2)热向低温物体传递; (3)电流向低电位点流动 ; (4)气体向低压处扩散。
这些物理自发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自 发 过 程
水 流 热 的 传 导
1
已知:C(s)+ O2(g) →CO2 (g) Fe2O3+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 2.1.1 熵和吉布斯函数
3 C→2Fe+ 3 CO 2 2 2 都可以向右进行;
3 3 而 Al2O3+ C→2Al+ CO2 却不能发生。 2 2
1 那么: CO+NO→CO2+ N2 能否向右进行? 2
限 度
判
据
△ h =0
△h <0(h2<h1)
电
△ T =0 流 △ E =0 △ p= 0
△T <0(T2<T1) △E <0(E2<E1)
气 体 扩 散
△p <0(p2<p1)
这些过程的特点可归纳为:能量下降。 即过程自发地趋向能量最低状态。
化学反应自发的特点是什么?
只有“ΔH <0 的放热反应”是自发的吗?
影响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因素还有 混乱度和温度。 混乱度—组成物质的质点在一个指定
空间区域内排列和运动的无序程度。 例1 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扩散:
例2 KMnO4溶液的扩散:
不均匀
均匀
自发过程的特点(二)
此二例表明: 自发过程,系统的混乱度增大了。
热力学中,有两条重要的自然规律控
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一、判断题: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3、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
(×)4、体系的焓值等于恒压反应热。
(×)5、最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6、由于C a C 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7、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8、实验测定得到的反应热数据都是恒压反应热。
(×)二、计算题:1、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在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中吸收了800J的热量后,在恒压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ΔU = q + w = q – pΔV= 800 – 97.3×103 ×(1.50 - 1.20) 10-3= 770 J2、根据Δf H mΘ的值,计算下列反应的Δr H mΘ(298K ) 是多少:(1)4NH3(g)+ 3 O2(g)= 2N2(g)+ 6 H2O(g);4NH3(g)+ 3 O2 = 2N2 + 6 H2O(g)Δf H mΘ/ kJ·mol-1- 46.11 0 0 - 241.818Δr H mΘ= 6×(- 241.818)- 4×(- 46.11) = -1266 kJ·mol-1(2)CH4(g) + H2O(g)= CO(g)+ 3 H2(g)。
Δr H mΘ= 206 kJ·mol-1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判断题: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4、因为∆G TΘ= -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普通化学第二章练习及解析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 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S r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后,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 )(3)对反应系统)g (H )g (CO )g (O H )s (C 22+=+,1m r molkJ 3.131)K 15.298(H -θ⋅=∆。
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正)增加,逆反应速率v(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θm r G ∆。
(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和O 2是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
且热力学计算表明这表明N 2(g )+ O 2(g )=2NO (g )0)15.298(>>∆K G m r θ,则N 2和O 2混合气必定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 ) (8)已知CCl 4不会与H 2O 反应,但CCl 4+2H 2O=CO 2+4HCl(aq)的)15.298(K G m r θ∆ 193379-⋅⋅-=molkJ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系统。
( ) 答案 (1×)(2×)(3×)(4×)(5×)(6√)(7√)(8√) 2. 单选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高压(2)某温度时,反应)g (HBr 2)g (Br )g (H 22=+的标准平衡常数2104K -θ⨯=,则反应)g (Br 21)g (H 21)g (HBr 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等于( ) (a)21041-⨯(b)21041-⨯(c) 2104-⨯(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 ) (a) 增加了分子总数 (b) 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反应反应)g (CO )g (N 21)g (CO )g (NO 22+=+的1m r mol kJ 2.373)K 15.298(H -θ⋅-=∆,要有利于取得有毒气体NO 和CO 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低温低压(b) 高温高压 (c) 低温高压(d) 高温低压(5)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b) 0=∆θm r G(c)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d)如果寻找到该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可以提高其平衡转化率 答案1b 2b 3b 4c 5a 3. 填空题 (1)对于反应:)g (NH 2)g (H 3)g (N 322=+;1m r molkJ 2.92)K 15.298(H -θ⋅-=∆, 若升高温度(例如升高100K ),则下列各项如何变化(填写:不变,基本不变,增大或减小。
普通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
6 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 energy) U: 系统内所有微 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也称内能(internal energy)。 U是状态函数,符号U(T,V)表示,它的绝对值无法测 定,只能求出它的变化值。
U2 U1 U
热力学能变化量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变化 的途径无关。
3 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系统所处的状况,是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例如:压力P、体积V、温度T、物质的量n、组成xB, 以及热力学能U、焓H、熵S和吉布斯函数G等物理量
是常见的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性质。
状态由一些物理量来确定,如气体的状态由P、V、T、n 等来 确定。
决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称为 状态函数。 P、V、T、n 等均是状 态函数。
= [ 2 ×(-1118)+ (-393.5)] –[ 3 ×(-824.2) + (-110.5)]
= -46.4 (kJ/mol) <0,放热反应
吸热还是放热?
(查表附录5)
化学反应的焓变计算 rHmθ=i fHmθ (生成物) i fHmθ (反应物)
例:已知1mol辛烷燃烧放热-5512.4kJ/mol,计算辛烷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3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进度:
nB
nB (t) nB (0)
B
B
单位是mol
ξ:反应进度, mol ; νB:B的化学计量数,规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 数为负,而产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
nB: B的物质的量,mol; B:包含在反应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3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进度: nB nB (t) nB (0)
B
B
单位是mol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2.1 化学反应的描述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化学键破裂并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叫做反应物,产物是由反应得到的新物质。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要求,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必须相等。
当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不等时,需要进行平衡处理,使得反应方程式满足物质守恒原理。
4.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通过调整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相等,从而达到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这个过程叫做配平化学方程式。
5.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用在反应方程式的上下标表示。
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反应过程温度升高的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吸收能量,反应过程温度降低的反应。
2.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化焓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为热化学基本量。
焓变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焓值的变化。
焓变可以分为焓增、焓减和焓无变化三种情况。
3. 化学反应中的热变化化学反应中的热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值来计算。
当焓增时表示放热反应,焓减时表示吸热反应。
物质的焓变化是其宏观性质的反映。
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下的焓变化。
热效应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放热或是吸热,以及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程度。
5. 化学反应的热化学图表示化学反应的热化学图是指用焓数值和反应物质量的关系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描述。
热化学图可以通过焓变计算反应物质和产物的热变化。
2.3 化学能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
化学的反应原理
化学的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物质或原子之间的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新的物质,即产物。
化学反应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应物的相互作用:反应物之间可以通过吸电子、给电子、共享电子或转移电子等方式进行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还原反应等。
2. 反应物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会断裂,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化学键。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若反应吸收能量,则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
3.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指的是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其中,浓度和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4.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会趋于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之间保持稳定的相对比例,不再发生净反应,但反应物与产物之间仍在互相转化。
总之,化学反应是一种基于相互作用、能量变化、速率和平衡
的过程。
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发生和结果。
普通化学第2章
这就是反应的方向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这就是反应的方向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
2.1.1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 在给定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 在给定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具有不可逆性——单向性 (1) 具有不可逆性——单向性 (2) 有一定的限度 可有一定物理量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3) 可有一定物理量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判据
定性判断过程熵变的有用规律: 定性判断过程熵变的有用规律: 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 熵值增大, 熵值增大,即△S > 0;反之则△S < 0 ;反之则△
15
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
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以∆ 表示, 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以 rSθm表示,简写为标准熵 变∆Sθ; 熵也是状态函数,具有加合性, 熵也是状态函数,具有加合性,反应或过程的熵 变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没有关系。 变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没有关系。 ∆rSθm的计算及注意点与 rHmθ相似 的计算及注意点与∆
19
分析该反应的自发性
从系统趋向于取得最低能量这一因素来看: 从系统趋向于取得最低能量这一因素来看: ∆H>0 吸热, 吸热,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从系统趋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这一因素来看: 从系统趋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这一因素来看: ∆S>0 熵增, 熵增,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反应是否能自发需综合两因素考虑。 反应是否能自发需综合两因素考虑。
CaCO3(s) = CaO(s) +
92.9 -1206.92 39.75 -635.09
CO2(g)
213.64 -393.05
普通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6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由标准状态的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标准状态的 纯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 生成吉布斯函数: f Gm ,常用单位为 kJ. mol-1 。 任何指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为零 对于水合离子,规定水合H+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 斯函数为零
1875年,美国化学家吉布斯(Gibbs)首先提出一个把 焓和熵归并在一起的热力学函数—吉布斯函数G (或 称吉布斯自由能),并定义:
G = H – TS
对于等温过程:
ΔG = ΔH – TΔS
对于等温化学反应:
Δr Gm = Δr Hm – TΔ Nhomakorabea Sm ΔG表示过程的吉布斯函数的变化,简称吉布斯函数变
Ea 1 1 Ea T2 T1 k2 ln ( ) ( ) k1 R T2 T1 R T1T2
k Ae
若以对数关系表示 或
Ea / RT
Ea 1 1 Ea T2 T1 k2 ln ( ) ( ) k1 R T2 T1 R T1 T2
式中: A 为指前因子,与速率常数 k 有相同的量纲; Ea 为反应的活化能(通常为正值),常用单位为 kJ. mol-1; A 与 Ea 都是反应的特性常数,基本与温度无关,均由 实验求得。
标准状态时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称为反应的 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r Gm
对于化学反应式,298.15K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的计算式为:
1.7 熵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
ΔS隔离 ≥ 0
自发过程 平衡状态
这就是隔离系统的熵判据
吉布斯函数判据(又称最小自由能原理)
ΔG < 0 ,自发过程,过程能向正方向进行 ΔG = 0 ,平衡状态 ΔG > 0 ,非自发过程,过程能向逆方向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rGθm, 298K = ΔrHθm, 298K - TΔrSθm, 298K
= 178.32 – 298.15 ×160.59 ×10-3 =130.44 kJ·mol-1 注意:带入数据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2) ΔrGθm, 1273 的计算
ΔrGθm, 1273K = ΔrHθm, 298K - TΔrSθm, 298K
= 178.32 kJ·mol-1
ΔrSθm = [Sθm(CaO)+ Sθm(CO2)] -[Sθm(CaCO3)] = (39.75 + 213.64)- 92.9
= 160.59 J· mol-1 · K-1
从计算结果来看,反应的ΔrHθm (298.15K)为 正值,是吸热反应,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反应 的ΔrSθm (298.15K)为正值,表明反应过程中系 统的混乱度增大,熵值增大,这又有利于反应自发 进行。因此,该反应的自发性究竟如何?还需进一 步探讨。
( 2 ) 利用 ΔrHθm和 ΔrSθm计算
ΔrHθm = Σ{ΔfHθm (生成物)}
- Σ{ΔfHθm(反应物)}
ΔrSθm = Σ{Sθm(生成物)}
- Σ{Sθm(反应物)}
ΔrGθm = ΔrHθm - TΔrSθm
2、其它温度时反应的ΔrGθm的计算 热力学研究表明,ΔrGθm随温度而变,因 此,不能用298.15K时的ΔrGθm来作为其它温 度时的ΔrGθm ,但是: ΔrHθm ,T ≈ ΔrHθm , 298K ΔrSθm ,T ≈ ΔrSθm , 298K 所以,其它温度时的可由下式近似求得: ΔrGθm , T ≈ ΔrHθm , 298K - T ΔrHθm , 298K
2.1.2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1、以Δ G为判断标准 在定温定压下,
ΔG < 0 自发过程,反应正向进行
ΔG = 0 平衡状态
ΔG > 0
非自发过程,反应逆向进行
定压下反应自发性的几种情况:
反 应 ΔH ΔS – ΔG= ΔHTΔS – (正)反应的 自发性 自 发
H2(g) +Cl2(g)=2HCl(g)
ΔrSθm 298K = 160.59 J·mol-1· K-1
CaCO3分解的பைடு நூலகம்低温度为:
T r H r S
m m 3
(298.15 K )
(298.15 K )
178.32 10 160.59
1110 K
化学平衡
Chemical Equilibrium
The chemical reactions in a living plant have not achieved equilibrium. When equilibrium is attained, the plant literally dies.
3、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 为了解决反应自发性的判据问题,美 国科学家吉布斯(J.W.Gibbs)提出了一个 新的状态函数—吉布斯函数,用G表示。 定义: G = H – TS 定温定压下: ΔG = ΔH – TΔS 则定温定压下反应自发性的判据为: G2-G1 = ΔG < 0 即 反应或过程的 ΔG < 0时,该反应或 过程为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
注
意:
① Sθm 的单位为 J·mol-1· K-1。
② 对于水合离子,规定处于标准 条件时 的水合 H+ 离子的标准熵值为零。 ③ 温度值不在标准条件中,为使用方便, 一般以298.15K的数据来讨论问题。本课程用 教材的附录中有298.15K时的Sθm 的数据。
(3)物质熵值大小的一般规律:
能自发进行。
4、反应的ΔrGθm和ΔrGm的应用
(1)用来估计、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2)估算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ΔrGm < 0 ,在接近标准 条件时, 可用ΔrGθm < 0来做判断,
而 ΔrGθm T ≈ ΔrHθm 298K - T ΔrSθm 298K
故 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
ΔrHθm 298K - T ΔrSθm 298K < 0
即:
T r H r S
m m
( 298.15 K )
( 298.15 K )
例. 计算CaCO3分解的最低温度。
解:从前面的例题知,对于反应:
CaCO3(s)= CaO(s)+ CO2(g)
ΔrHθm 298K = 178.32 kJ·mol-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1.1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自发反应(或过程):在给定条件下 不需要环境对系统做功而能自己进行的反 应或过程。如: C(s)+ O2(g) = CO2(g) Zn(s) + 2H+ (aq) = Zn2+(aq) + H2(g) 自发反应的逆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影响自发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热力学研究表明,对自发反应的方 向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1、反应的焓变;
Q QP { p(G ) / p } { p( D) / p } { p( A) / p } { p( B) / p }
g
d
a
b
对于涉及溶液的反应,则:
Q QC {c(G ) / c } {c( D) / c } {c( A) / c } {c( B) / c }
a g d
随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对于气体)或浓度
(对于溶液)的改变而改变。
ΔrGθm是标准条件下的吉布斯函数变,它不随系 统中各组分的分压和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ΔrGm和ΔrGθm有什么关系呢?
ΔrGm与ΔrGθm的关系—热力学等温方程式: ΔrGm = ΔrGθm + RT lnQ Q 称为反应商。 对于涉及气体的反应: aA(g)+ bB(g)= gG(g)+ dD(g)
根据热力学等温方程式 ΔG = ΔG θ + RT ln Q
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ΔG = ΔG θ + RT ln Qeq = 0 ln Qeq = ln Kθ = - ΔG θ / RT 故在给定温度下,Q为一常数,用Kθ 表示。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与 大气污染
本章主要内容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 吉布斯函数变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 度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水要能自己变成氢气 就好了! 那地球不就成了一个 巨大的氢气球了吗? 多好玩啊! 好玩?想一想齐柏林飞艇吧。 ??太可怕了!! 幸亏水不能自己变成氢气。
2.1
b
2.1.3 反应的ΔrGθm的计算及应用
1、298.15K 时的ΔrGθm的计算 (1)利用物质的ΔfGθm 规定:在标准条件下由指定的单质生成 1mol 的纯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做 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变,用符号 ΔfGθm表示。 推论:任何指定的单质的ΔfGθm为零。 规定:水合 H+ 的ΔfGθm为零
a: 对同一物质
S( g ) > S ( l ) > S( s );
b: 同一物质在相同的聚集状态时, 其熵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一般来说,在温度和聚集状态相 同时,分子或晶体结构较复杂的物质的熵 值较大。
(4)反应的标准熵变ΔrSθm的计算方法: 对于反应: aA + bB = gG + dD 反应的标准熵变为: ΔrSθm = Sθm(生成物)- Sθm(反应物) = [g Sθm (G) + d Sθm (D)] - [a Sθm(A)+ Sθm(B)] 这与用ΔfH θm 计算ΔrH θm方法是一样的! 原因:H、S 均为状态函数。
2.2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2.1 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 自发反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总是单 向地趋向平衡状态。 对于恒温恒压下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据是:
ΔrGm = 0
平衡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
2.2.2 平衡常数和多重平衡规则 1、标准平衡常数Kθ和ΔrGθm 对于可逆反应 aA(g) + bB(g) gG(g) + dD (g)
2、反应的熵变;
3、反应的温度。
1、反应的焓变ΔH 由于自发反应大多数为放热反应,故 有人曾试图用反应的热效应(焓变)来作 为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认为: ΔH < 0 为自发反应 ΔH > 0 为非自发反应 然而,有些自发反应或过程却是吸热 的,如 H2O (s)= H2O(l) ΔH > 0 所以,焓变的数据不能单独作为反应 自发性的判据。
例2.1 试计算石灰石(CaCO3)热分解反应 的ΔrH θm (298.15K)和ΔrS θm (298.15K),并 初步分析该反应的自发性。
解:写出方程式并查表得: CaCO3(s)= CaO(s)+ CO2(g) ΔfH θm / kJ·mol-1 -1206.92 -635.09 -393.51 Sθm / J·mol-1 · K-1 92.9 39.75 213.74 ΔrH θm = [ΔfH θm (CaO)+ ΔfH θm (CO2)] - [ΔfH θm (CaCO3)] = [(-635.09)-(393.51)]-(-1206.92)
2、反应的熵变ΔS (1)熵变的基本概念 熵是一个状态函数,用来度量系统内 微观粒子的混乱度。用符号 S 表示。 系统的熵值越大,系统内部微观粒子 的混乱程度就越大。 在反应或过程中系统混乱度的增加就 用系统熵值的增加(ΔS)来表达。 ΔS < 0 系统的熵值减少 ΔS > 0 系统的熵值增加
(2)物质熵值数据的获得 热力学规定: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纯 净的完整晶体的熵值为零。(热力学第三 定律) 规定熵:在某一温度时物质的熵值, 称为这一物质的规定熵。 标准熵 Smθ:单位物质的量(1mol) 的纯物质在标准条件下的规定熵叫做该物 质的标准摩尔熵,以Sθm 表示。在本课程 中,简称标准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