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1)遵循自律(律己);正直;客观(公正)原则(2)不违背。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
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强调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所以并不违背。
【解析】【分析】(1)第一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这是说要自律或严于律己;第二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这是说要以正直待人;第三则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这说明待人要客观公正。
(2)从语段来看,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这里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而“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020-2021济南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
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
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
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
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
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
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
”其见重如此。
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
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
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威惶惧,免冠顿首。
上曰:“谢已晚矣。
”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选自《隋书·列传第六·苏威》)(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B. 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C. 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D. 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表又称上奏,是古代社会臣子向皇上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形式。
B. 京兆尹是汉代始设的官名,为三辅之一,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
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
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
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
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
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
”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
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
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
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
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
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
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
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
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
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
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
乙埋终不悛。
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
能改之,吾善遇汝。
”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
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
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B.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C.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D.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文言文综合解答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姚鼐(清)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
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
瑾败,乃复故。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
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戡宁王宸濠乱。
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
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释】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真题详解
2020年⾼考全国Ⅰ卷⽂⾔⽂真题详解阅读下⾯的⽂⾔⽂,完成10-13题。
苏轼字⼦瞻,眉州眉⼭⼈。
母程⽒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吾当避此⼈出⼀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实法,不时施⾏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违制之坐,若⾃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公姑徐之。
”未⼏,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知杭州。
既⾄杭,⼤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三之⼀,复得赐度僧牒,易⽶以救饥者。
明年春,⼜减价粜常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杭,⽔陆之会,疫死⽐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千,复发橐中黄⾦五⼗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更三⼤敖,遂提举⽟局观,复朝奉郎。
轼⾃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洵为⽂,既⽽得之于天。
尝⾃谓:“作⽂如⾏云流⽔,初⽆定质,但常⾏于所当⾏,⽌于所不可不⽌。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解析:本题考查学⽣⽂⾔断句的能⼒。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D、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ψ鞯闹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I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 古诗词默写训练 综合题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
(苏轼《赤壁赋》)(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答案】(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惟”“暮”“弘”“鉴”“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⑷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⑸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2)则仆偿前辱之责,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附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
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
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
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
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
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
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
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
以故陈和尚系狱。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奏上,久不能决。
未几,斜烈卒。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
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
”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
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
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
六年,有卫州之胜。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
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释】①北兵:蒙古兵。
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
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2020-2021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doc
2020-2021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 附答案 )(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马融辞命 /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 / 将有意于居贞乎 /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B.马融辞命 /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 将有意于居贞乎 / 既而羞曲士之节 / 惜不赀之躯 / 终以奢乐恣性/ 党附成讥固知识 / 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 / 逡巡陇汉之间 / 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 惜不赀之躯 / 终以奢乐恣性/ 党附成讥 /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 / 逡巡陇汉之间 / 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全国及各地2020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全国及各地2020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明史·左光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一、(2024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
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
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
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
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
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
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
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
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苟为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王曰:“善。
”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
教国中所居而治。
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年老,以寿终于家。
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B.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C.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D.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典章、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
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
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
王掾当作黑头公①。
皆难得之才也。
”珣转主簿。
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
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
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
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
太傅谢安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
时人希安意,乃出珣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
除散骑常侍,不拜。
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
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
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
帝雅好典籍,殉与王恭、郁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与殉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
珦梦人以大笔如掾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
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表彰令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挚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
”恭乃止。
四年,以疾解职。
岁余,卒,时年五十二。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
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
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
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薧,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
”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选自《晋书·王珣传》,有删改)【注】①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
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B.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C.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D.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 杖节,指执持施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施节以为凭信。
C. 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 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
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
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 王瑜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
皇帝特别委任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认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珣之梦果应验。
C. 王绚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
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珣坚持己见。
D. 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
王珀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嫌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
②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答案】(1)B(2)D(3)C(4)①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
②皇帝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含义是:王国宝虽然终将酿成祸乱,但关键在于他的罪行尚未显露,如果事先发起进攻,一定会使朝野大失所望。
不是好的计谋。
况且我们拥有强兵秋自发兵至京城,调动军队惊动百姓,谁会说这种举动不足叛逆呢?“而发”应该属于前句,“今便先事而发”是一个整体,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窃发”属于后句,“窃发于京辇”是一个整体,意为“私自发兵至京城”。
综合以上分析,故答案选B。
(2)选项D,“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说法有误。
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故答案选D。
(3)选项C,“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理解错误,原文“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
’”意为“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期望法护这样做。
’”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
故答案选C。
(4)本题赋分点:①“其”代词,那;“经略”筹划治理;“竟”始终;“委”委托“焉”句末助词。
②“雅”一向,向来“好”喜好“与”和;“以”介词,凭借;“见——于”被动句式的标志。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⑷①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
②皇帝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
【点评】⑴做断句题,可以借助名词、代词、动词断句;借助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引文断句读;借助虚词断句,虚词是语气转换的标志有些词用在句首,有些词用在句尾;借助句式断句,一些有固定特征的文言句式可以帮助判断;借助修辞断句。
⑵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做题时注意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官职的变迁、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将选项和原文意义对照,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在读文言文语段是就应该把重要的地方勾画出来,方便做题。
⑷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通读句子直译字句,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
此题中需要注意被动句,要熟记被动句的标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
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
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
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
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
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
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
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
”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
明年二月戊午,地震。
其夏,齐地人相食。
七月己酉,地复震。
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
已诏吏虚仓廩,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躅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
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
”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
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
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
唯陛下财察。
”上复延问以得失。
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注),皆烦费,违古制。
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
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书奏,天子异其意,签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
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
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
”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
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注释】迭毁,古宗庙制度。
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
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
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B.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C.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D.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
B. 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 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
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
D. 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翼奉勤奋学习,不愿追求仕进。
他和萧望之是同学,研究《齐诗》,精通经术*萧望之把经术运用于政事,而他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
B. 翼奉被人推荐,受到皇帝尊敬。
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了他。
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在闲暇时召见,皇帝很尊敬他。
C. 翼奉积极进言,指出朝政过失。
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生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宫加以改变,以此来应天救邪。
D. 翼奉稽古鉴今,改革朝廷礼制。
翼奉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园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
②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
【答案】(1)D(2)B(3)D(4)①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②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
【解析】【分析】(1)本题中,“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这段话是说“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
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负责供应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由上文“关东大水”,可知“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然后又导致“瘟疫更加盛行”,因此“饥”“疫”之间应该断开,排除选项A、C;再比较B、D两项,其中“租”“损”“减”“省”都为动词,它们支配的宾语分别为“税”“大官膳”“乐府员”“苑马”,即“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