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分级和处置方法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3174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e.png)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简介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然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这是一种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
由于药物的不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对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非常重要。
分级1. 无骨髓抑制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骨髓抑制的症状时,可被分级为无骨髓抑制。
2.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造血功能损害,但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
一般来说,血细胞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附近。
3.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造血功能损害,可能会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分级,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倾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的处理应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策略。
1. 无骨髓抑制对于无骨髓抑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定期进行化疗进展评估。
如果患者保持稳定状态,可继续进行正常的化疗计划。
2. 轻度骨髓抑制对于轻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酌情调整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间隔时间。
如果患者的骨髓功能恢复良好,可继续化疗。
3. 中度骨髓抑制对于中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这包括鼓励患者适当休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以及应用支持性治疗如输血、使用生长因子等。
此外,可能需要调整化疗计划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功能恢复。
4. 重度骨髓抑制对于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化疗、输血、使用生长因子、抗感染治疗等。
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性治疗方法。
总结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需要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
通过对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不同分级调整化疗剂量和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270f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9.png)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引言
该文档旨在介绍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骨髓抑制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正确地分级和处理骨髓抑制是至关重要的。
分级骨髓抑制
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骨髓抑制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以下是每个等级的定义和特征:
1. 轻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2. 中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低但仍在正常范围。
3. 重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极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或完全缺失。
处理骨髓抑制
处理骨髓抑制的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度:
1. 轻度骨髓抑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
2. 中度骨髓抑制: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周期,以给骨髓更多时间恢复。
- 给予增加血小板计数的药物,如血小板生成素。
- 接受输血以增加血小板计数。
- 减少感染风险,避免接触感染源。
3. 重度骨髓抑制:需要紧急处理,可能需要以下措施:
- 停止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指标得到恢复。
- 接受输血或血小板输注,以增加血液元素。
- 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结论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的准确分级和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并根据不同等级的骨髓抑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早期介入和合理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资料类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资料类](https://img.taocdn.com/s3/m/5fcde3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2.png)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资料类一、关键信息1、骨髓抑制的分级标准白细胞减少分级血小板减少分级血红蛋白减少分级2、骨髓抑制的处理原则一般性处理措施药物治疗方案支持治疗方法3、监测频率和指标血常规监测时间间隔其他相关指标监测4、预防措施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优化二、骨髓抑制分级标准11 白细胞减少分级111 Ⅰ级:白细胞计数(WBC)为 30 39 × 10⁹/L 112 Ⅱ级:WBC 为 20 29 × 10⁹/L113 Ⅲ级:WBC 为 10 19 × 10⁹/L114 Ⅳ级:WBC < 10 × 10⁹/L12 血小板减少分级121 Ⅰ级:血小板计数(PLT)为 75 99 × 10⁹/L 122 Ⅱ级:PLT 为 50 74 × 10⁹/L123 Ⅲ级:PLT 为 25 49 × 10⁹/L124 Ⅳ级:PLT < 25 × 10⁹/L13 血红蛋白减少分级131 Ⅰ级:血红蛋白(Hb)为 100 119 g/L132 Ⅱ级:Hb 为 80 99 g/L133 Ⅲ级:Hb 为 65 79 g/L134 Ⅳ级:Hb < 65 g/L三、骨髓抑制的处理原则21 一般性处理措施211 加强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皮肤、肛周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212 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13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受伤和出血。
22 药物治疗方案221 白细胞减少2211 对于ⅠⅡ级白细胞减少,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药物促进白细胞生成。
2212 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应及时应用 GCSF,并根据情况联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2 血小板减少2221 ⅠⅡ级血小板减少,可观察或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2222 ⅢⅣ级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并应用止血药物。
223 血红蛋白减少2231 ⅠⅡ级血红蛋白减少,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补充铁剂、维生素等改善。
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分度治疗和护理PPT课件
![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分度治疗和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fbcf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0.png)
3~3.9 2.0~2.9 1.0~1.9 < 1.0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骨髓抑制发生的有关因素
因素 治疗因素
患者因素
具体内容
化疗药物种类 用药方法(包括方案组成、剂量、给药途 径、用药顺序等)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 并放疗等) 全身状况(营养)、年龄
✓过去主要是G-菌常见,现在G+菌更易成为 最先感染的病菌,表葡、草链、金葡和肺 链
感染
▪ 最常见于粒细胞低于1.0*109/L者。
▪ 超过14天者出现重复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 加。
▪ 80%霉菌为白色念珠菌。
经验用药
✓通常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 氏阴性菌和厌氧菌。
✓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48小
42-56
白、巨
博来霉素 0-Ⅰ
12
17
白、巨
常见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特点-3-
药物 阿糖胞苷
抑制强度 Ⅲ
抑制最强点(天)
7-24(白),1215(巨)
恢复(天) 抑制类别 30 白、巨、红
吉西他滨 氟尿嘧啶 希罗达
Ⅰ-Ⅱ Ⅰ-Ⅱ Ⅰ-Ⅱ
8-15
14-17
9-14(白),7-17(巨) 30
3-25(白)
21(白、 巨)
3-6(白)
21
白、巨、红 白、巨、红
白、巨
长春新碱 Ⅰ-Ⅱ
10
21 白、巨、红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
▪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 ▪ 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 ▪ 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 ▪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658b40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7.png)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
你知道吗?在咱们的医学世界里,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叫做“骨髓”,它就像是人体里的超级英雄基地,负责制造和储存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东西——血细胞。
但是,有时候这个基地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被病毒攻击、被药物干扰,或者自己就生病了,变得不那么给力了。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骨髓抑制。
简单来说,就是骨髓这个基地的战斗力下降了,导致我们的血细胞生产少了,或者质量不好了。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化疗、放疗、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等等。
当发现骨髓抑制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个“分级”啦!就像体育比赛中的运动员需要根据成绩来定名次一样,医生们会根据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来给病人的骨髓抑制程度打分。
这个评分就像是一个排名榜,告诉我们这位“超级英雄”现在的状态如何。
接下来是处理原则。
如果一个病人只是轻度受影响,那可能就不需要太担心,只需要调整一下治疗方案,让“超级英雄”多休息一会儿,恢复一下战斗力。
但如果病人的情况比较严重,那就需要更加小心了。
这时候,医生们会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比如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或者白细胞等,来帮助“超级英雄”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治疗计划也会因人而异。
有些病人可能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再感染;有些则可能需要定期检查血象,确保“超级英雄”始终在线。
我想说的是,虽然骨髓抑制听起来像是一场战斗,但它其实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超级英雄”就会再次变得无
所不能。
毕竟,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我们作为患者和家人,要做的就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67ad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3.png)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应用
血小板 减少 的护理
减少活动
避免增加腹压
防止粘膜损伤
鼻出血的处理
颅内出血的观察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输注血小板 有3度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4度血小板减少,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 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1—2万左右。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72小时左右,而且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
02
促红素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何时用 如何用 何时停
When
对于3和4度必须使用。I度可以不用;对于2度粒细胞减少:是否3度以上历史
通常自化疗结束后48小时开始使用 治疗性: 300ug/d 预防性: 150ug/d
How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连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 达上述标准较难,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过10× 109/L 即可停用
*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 分级和处理
概述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
03
防止出血心不慌
04
提升粒系有讲究
05
抗菌药物谱要广
06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详细版)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详细版)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3b11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f.png)
详细版)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详细版)概述本文档旨在针对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的问题提供详细的分级和处理建议。
放射疗法作为一种常见治疗手段,可能引发骨髓抑制,从而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分级和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分级标准针对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测结果,可以确定相应的分级。
1.轻度(Grade 1):症状轻微,白细胞计数略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2.中度(Grade 2):症状中等,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可能伴有贫血等症状。
3.重度(Grade 3):症状严重,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可能伴有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处理措施根据不同的分级,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来缓解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1.轻度骨髓抑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增加休息时间和定期复查等。
2.中度骨髓抑制: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补充造血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并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重度骨髓抑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和增强支持治疗等,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伤害。
结论放射疗法致骨髓抑制是一种常见但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副作用。
通过对其分级和处理的全面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提高治疗的效果。
建议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并根据本文档提供的分级和处理建议进行操作和监测。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处理措施应根据医生的专业意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962f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3.png)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引言化学治疗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它也可能引发骨髓抑制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
由于骨髓抑制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其进行分级和处理至关重要。
分级骨髓抑制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根据血象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疲劳和贫血症状。
处理轻度骨髓抑制时,建议监测患者的血象变化,并鼓励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节,以维持营养平衡。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可能导致感染和出血风险增加。
处理中度骨髓抑制时,除了监测血象变化外,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这可能包括给予相应的药物支持治疗,如白细胞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和血小板输注等。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表现为严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和出血。
处理重度骨髓抑制时,除了监测血象变化外,还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这可能包括住院治疗、抗生素治疗、输血和其他支持性治疗。
结论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对骨髓抑制进行准确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处理过程中,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变化,并与医疗团队合作,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疗法。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a626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4.png)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这个话题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聊聊。
骨髓抑制,顾名思义,就是骨髓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不够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特别是在接受化疗的病人身上。
一、骨髓抑制的分级1.1 轻度抑制轻度骨髓抑制通常表现为血细胞数量的轻微下降。
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但日常生活还是能照常进行。
医生常常会说这是个“小打小闹”,不需要太过担心。
这时候,保持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能帮助身体更快恢复。
有时候,医生会建议补充一些铁剂或维生素,毕竟营养跟不上,身体就容易“开小差”。
1.2 中度抑制一旦情况升级到中度抑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更明显的症状,比如容易感到疲倦、心慌、甚至轻微的贫血。
这时候,医生会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定期监测血液指标。
这个阶段,不少患者可能会因为一些小感冒、发热而感到恐慌。
没事儿,关键是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
医生可能会建议多休息,减少剧烈运动,甚至暂时调整化疗方案。
二、重度抑制2.1 症状加剧重度骨髓抑制,哎呀,这可就麻烦了。
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患者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严重的贫血、感染风险大大增加,甚至出血倾向。
这时,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患者的情绪也容易低落。
朋友们记得多关心一下,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2.2 应对措施在这个阶段,医院的干预就显得特别重要。
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生长因子,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刺激骨髓的活动,帮助恢复血液生成。
此外,输血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可能还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2.3 情绪管理除了身体上的治疗,情绪管理也相当重要。
患者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感到无助,甚至恐惧。
这时候,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心理医生的疏导,都可以让患者感到一些安慰。
大家可以一起聊聊天,分享生活中的小乐趣,让这个艰难的过程不再孤单。
骨髓抑制程度分级标准
![骨髓抑制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82ce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8.png)
骨髓抑制程度分级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骨髓抑制程度分级的方法和标准,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进行评估。
三、定义骨髓抑制是指恶性肿瘤化疗后,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下降。
四、分级标准根据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骨髓抑制程度可分为0-Ⅳ度。
1. 白细胞减少分级* Ⅰ度:白细胞计数≥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 Ⅱ度:白细胞计数2.0-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1.5×10^9/L;* Ⅲ度:白细胞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10^9/L;* Ⅳ度: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
2. 红细胞减少分级* Ⅰ度:血红蛋白≥110g/L;* Ⅱ度:血红蛋白90-110g/L;* Ⅲ度:血红蛋白60-90g/L;* Ⅳ度:血红蛋白<60g/L。
3. 血小板减少分级* Ⅰ度:血小板计数≥75×10^9/L;* Ⅱ度:血小板计数50-74×10^9/L;* Ⅲ度:血小板计数25-49×10^9/L;* Ⅳ度:血小板计数<25×10^9/L。
五、处理原则根据骨髓抑制程度分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成分输血等。
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注意事项本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
在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谨慎选择药物和剂量。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88ee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5.png)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概述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它可能会引发骨髓抑制,这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分级根据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通常将其分为以下三个级别:级别一: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可能会出现以下可逆的症状:- 乏力- 疲劳- 无力- 轻微的贫血级别二: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明显下降,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明显的乏力和疲劳- 贫血-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在此级别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血液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级别三: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显著下降,可能造成以下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的贫血- 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易引发出血- 严重的白细胞减少,易引发感染患者在此级别下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处理针对不同级别的骨髓抑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级别一处理- 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力活动- 监测血象指标,以确保没有进一步的恶化-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给予患者一些血液增强剂或支持治疗级别二处理- 密切监测血象指标,确保及时发现任何恶化- 如果血象指标持续下降,需要考虑调整化疗方案或减少剂量- 采取必要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避免继发感染-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输血或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来帮助恢复造血功能级别三处理- 紧急采取救治措施,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等- 考虑暂停或中止化疗,直到患者的血象指标恢复到安全水平-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化疗方案,重新制定治疗计划- 如有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等进一步治疗结论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需要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象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化疗方案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b247b3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c.png)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它主要表现为血细胞数量的减少,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
了解骨髓抑制的分级以及掌握相应的处理原则对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骨髓抑制的分级1、白细胞减少Ⅰ级:白细胞计数(30 39)×10⁹/L。
Ⅱ级:(20 29)×10⁹/L。
Ⅲ级:(10 19)×10⁹/L。
Ⅳ级:< 10×10⁹/L。
2、中性粒细胞减少Ⅰ级:中性粒细胞计数(15 19)×10⁹/L。
Ⅱ级:(10 14)×10⁹/L。
Ⅲ级:(05 09)×10⁹/L。
Ⅳ级:< 05×10⁹/L。
3、血小板减少Ⅰ级:血小板计数(75 99)×10⁹/L。
Ⅱ级:(50 74)×10⁹/L。
Ⅲ级:(25 49)×10⁹/L。
Ⅳ级:< 25×10⁹/L。
4、血红蛋白减少Ⅰ级:血红蛋白 100 119 g/L。
Ⅱ级:80 99 g/L。
Ⅲ级:65 79 g/L。
Ⅳ级:< 65 g/L。
二、骨髓抑制的处理原则1、密切监测对于接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血细胞数量的变化。
监测的频率通常根据治疗方案和骨髓抑制的风险而定,一般在治疗期间每周至少检查 1 2 次。
2、预防感染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对于严重的粒细胞缺乏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保护性隔离,居住在无菌病房。
3、升白细胞治疗对于ⅠⅡ级白细胞减少,通常可以观察或使用一些口服的升白细胞药物,如利可君、地榆升白片等。
对于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可能需要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治疗。
GCSF 可以促进骨髓中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快速提升白细胞数量。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b9860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6.png)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骨髓抑制概述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
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
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起因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由多种成分组成,每一种成分都对人体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任何一种成分的减少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副反应.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
鉴别与诊断骨髓抑制的级别诊断:骨髓的抑制程度根据WHO分为0~Ⅳ级:0级:白细胞≥4.0×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00×109/L,Ⅰ级:白细胞(3.0~3.9)×109/L,血红蛋白95~100g/L,血小板(75~99)×109/L,Ⅱ级:白细胞(2.0~2.9)×109/L,血红蛋白80~94 g/L,血小板(50~74)×109/L,Ⅲ级:白细胞(1.0~1.9)×109/L ,血红蛋白65~79 g/L,血小板(25~49)×109/L,Ⅳ级:白细胞(0~1.0)×109/L ,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25×109/L。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
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ade8c26360cba1aa911daa6.png)
化疗致骨髓克制的分级和处置办法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办法之一,骨髓克制是其重要的副感化.骨髓克制不但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后果,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性命.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逝世于疾病本身,却可能因为骨髓克制致命.是以,实时发明骨髓克制并赐与响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一.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一般纪律及其意义:今朝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采取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响分度尺度(表1).以前对红系克制的存眷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略并且奏效敏捷,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现实上贫血不但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态差,并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后果.对粒系克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留意两个症结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它们分离是3度粒细胞削减和3度血小板削减的临界点,是轻易消失并发症的旌旗灯号,也是须要赐与干涉的指征.表1 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一般以为,粒细胞的削减平日开端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程度保持2~3天后迟缓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消失稍晚,也在两周阁下降低到最低值,其降低敏捷,在谷底逗留时光较短即敏捷回升,呈V型.红细胞降低消失的时光更晚.化疗后骨髓克制的纪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制化疗疗程的距离时光.理论上,化疗应当在最短时光内施以最强剂量,以敏捷克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骨髓克制的恢复须要时光,故许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克制的处理.对于3度和4度骨髓克制必须赐与干涉已经成为共鸣,但对于2度骨髓克制,何时必须干涉,何时可以短暂不雅察则较为迷惑.运用上述纪律,有助于决议计划(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明骨髓克制.根据化疗后骨髓克制的纪律后,能及早发明这一问题并行响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讨一次血通例即可达到这一目标.二.骨髓克制造用凸起的经常运用化疗药物.病理心理及一般处理原则化疗药物针对的是发展活泼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从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响应不良反响的组织学基本.可以以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克制造用,不同仅在于程度罢了.在经常运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克制造用较强.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克制的感化强于后者.紫杉醇类药物的重要副感化是过敏反响和四周神经炎,骨髓克制造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克制造用较强.拓泊替康的骨髓克制造用很强,曾与卡铂结合用于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发动前的克制药物.下列“顺口溜”或许有助记忆: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推让,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三.化疗后贫血的处理关于输入浓缩红细胞[4]:输入浓缩红细胞的长处是能敏捷进步贫血患者的携氧才能,缺陷是消失输血相干的风险.当血红蛋白达到70~80g/L时,绝大多半患者的携氧才能正常.对于化疗患者,假如有显著乏力.气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假如患者血红蛋白为70g/L,每单位浓缩红细胞可增长10g/L的血红蛋白.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运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许多化疗药物都不合程度地影响肾功效(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排泄削减.是以,促红素尤其实用肾功效有伤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干风险挂念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 皮下打针,每周三次.运用的同时应当填补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感化少见.四.化疗后沾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削减的处理关于抗生素的运用:(1)何时用?一般以为,对于粒细胞削减伴随发烧的患者,均运用抗生素;对于4度骨髓克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烧,均必须预防性运用抗生素.(2)用什么?理论上抗生素的运用应当以药敏为根据,但现实工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通经常运用广谱抗生素,特殊是须要涵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3)何时停?假如患者有发烧,应在发烧消退至少48小时后停;假如患者为4度粒细胞削减但无发烧,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关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运用:G-CSF的人工合成被以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程碑,若何运用好这一类药物对于包管化疗的进行异常重要.(1)何时用?对于3和4度粒细胞削减,必须运用.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必;对于2度粒细胞削减,是否运用基于两点:查汗青,即检讨患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克制的汗青.假如有,则须要运用;不雅近况,即明白患者今朝处于化疗后的时光.假如化疗后很快消失2度骨髓克制(两周以内),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细胞削减汗青,最好运用.假如患者是在化疗两周今后消失2度粒细胞削减,而此前又没有3度以上骨髓克制的汗青,则可以亲密不雅察,临时不必.(2)若何用? A. 治疗性:5~7ug/kg/d,假如按体重平均50kg盘算,一般用300ug/d;重要用于3~4度粒细胞削减;B. 预防性:3-5ug/kg/d,一般用150ug/d,重要用于此前有过4度骨髓克制汗青的患者,或者为了包管短疗程高密度化疗(如周疗)的进行.平日自化疗停止后48小时开端运用.C “对于性”:如前所述,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必.但假如患者即将化疗而又挂念很大,为了安慰患者和规避风险,有时也运用G-CSF 150ug 1~2天.一般不倡导这种用法.(3)何时停?对于治疗性运用,应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然而,临床上许多患者因为重复化疗,两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上述尺度比较艰苦,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出10×109/L亦可斟酌停药.对于预防性运用,应鄙人次化疗前48小时停用.五.化疗后血小板削减的处理关于血小板削减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削减而言,护理与药物一致重要.应留意以下问题:(1)削减活动,防止受伤,须要时绝对卧床;(2)防止增长腹压的动作,留意通便和镇咳;(3)削减粘膜毁伤的机遇:进软食,制止掏鼻挖耳等行动,制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4)鼻出血的处理:假如是前鼻腔,可采纳榨取止血.假如是后鼻腔,则须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5)颅内出血的不雅察:留意患者神志.感到和活动的变更及呼吸节律的转变.关于单采血小板的运用:输注单采血小板能敏捷晋升血小板数目,从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阶段出血的产生.假如患者有3度血小板削减并且有出血偏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假如患者为4度血小板削减,无论有无出血偏向,均应运用.一般而言,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进步血小板计数1~2万阁下.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平日仅能保持72小时阁下,并且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是以,近年消失了一些新型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关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运用: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发展因子,感化于血小板生成阶段的多个环节,能削减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够缩短血小板降低中断的时光.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下打针,7天为一疗程.当血小板计数超出50×109/L可停用.其缺少之处是起效较慢,平日须要中断运用5天今后才有后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削减汗青的患者中预防性运用,其后果可能更好,有关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之中. 最后,用如下一段话作为骨髓克制处理的小结:一度不雅察二考量,三度四度措施上;改正贫血抗沾染,防止出血心不慌;晋升粒系有讲求,抗菌药物谱要广;单采济急一根草,创新药物接力棒.。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a291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d.png)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化疗作为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发挥杀死癌细胞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其中骨髓抑制作为其严重的副作用,不仅影响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那么,骨髓抑制是如何分级的呢?针对不同分级要怎么处理呢?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级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
(见表1)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药停止后一周,至停药10至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至3天后缓慢回升,第21至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的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低谷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
•1级只是轻微异常降,不需处理,观察即可;•2级严重一些,有时需要对症处理,有时观察;•3-4级就是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进行升白细胞治疗后,一般等待3至7天后化验血常规,明确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升白细胞后不立即化疗,因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骨髓细胞造血,产生大量非成熟的幼稚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分化成熟粒细胞过程中,数量会出现减少。
只有成熟粒细胞的值恢复正常,进行化疗才安全。
另外,粒细胞是人体抵抗外界病原的免疫细胞,当T细胞数量下降,人体抵抗外来病原的能力下降。
当患者出现发热或合并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风险增加。
患者应该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外伤;进软食,避免消化道黏膜损伤;当血小板达到3度抑制时,应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皮下注射,连续注射1周,当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者患者已经达到4度血小板抑制,应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
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反复出现3度甚至4度骨髓抑制,或者出现难以纠正的骨髓抑制时。
除了需要给予刺激骨髓造血等对症治疗外,还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或者化疗方案。
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处理:1、几乎所有的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即使不做任何治疗,最终都能恢复,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综合版)PPT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综合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eafb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3.png)
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概述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通常根据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 等指标的降低程度进行分级。
分级标准细节
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临床实践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分为0级、Ⅰ级、 Ⅱ级、Ⅲ级和Ⅳ级,数字越大,骨髓抑制程度越严重。
各指标的阈值
例如,白细胞计数<1.0×10⁹/L可判定为Ⅱ级,<0.5×10⁹/L可判定为Ⅲ级,<0.1×10⁹/L可 判定为Ⅳ级;血小板计数<50×10⁹/L可判定为Ⅱ级,<25×10⁹/L可判定为Ⅲ级,< 10×10⁹/L可判定为Ⅳ级等。
• Ⅲ级
在Ⅱ级处理的基础上,隔离治疗,保护性隔离以预防感 染,必要时给予输血或成分输血。
• Ⅳ级
在Ⅲ级处理的基础上,实施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加强 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03
骨髓抑制的预防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监测血常规
在化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指 标,以便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
骨髓抑制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 、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同时也需要采取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新型药物和技术应用于骨髓抑制的 治疗中,如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
同时,随着对肿瘤细胞耐药性的深入研究,未来也可能会开发出更加有效的化疗药 物,以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心理支持
化疗期间及化疗后,患者可能 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
05
骨髓抑制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方法
实验室检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以便 及时发现骨髓抑制。
(全面版)药物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全面版)药物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8c3122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b.png)
(全面版)药物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1. 背景介绍药物可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引发骨髓抑制,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骨髓抑制会导致造血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
因此,对药物诱发的骨髓抑制进行分级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2. 分级药物诱发的骨髓抑制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2.1 轻度轻度的药物诱发骨髓抑制表现为血细胞计数轻度下降,但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治疗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以及相关症状的变化。
2.2 中度中度的药物诱发骨髓抑制表现为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并可能出现相关症状,如疲劳、贫血和易出血等。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减小药物剂量或暂停使用,以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
- 给予支持性治疗,如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2.3 重度重度的药物诱发骨髓抑制表现为严重的血细胞减少,患者可能出现严重感染、出血和贫血等并发症。
在这种情况下,应紧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立即暂停使用药物,并与医生紧急联系。
- 给予密切监测和高度支持性治疗,如输注大量血液制品、应用抗生素以及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
3. 预防措施除了处理药物诱发的骨髓抑制,也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在使用药物前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血液指标的检测和相关疾病的评估。
-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剂量和方案。
- 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告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如何监测相关指标。
-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处理。
4. 结论药物诱发的骨髓抑制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行分级和适当的处理。
对于轻度的骨髓抑制,密切监测是关键。
对于中度和重度的骨髓抑制,应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给予支持性治疗。
此外,预防措施的实施也是减少药物诱发骨髓抑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骨髓抑制分级标准4级
![骨髓抑制分级标准4级](https://img.taocdn.com/s3/m/8e278e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3.png)
骨髓抑制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程度进行划分的,一般分为0-4级。
其中,4级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一级,表示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在骨髓抑制分级标准中,4级骨髓抑制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外来病原体。
4级骨髓抑制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导致严重感染。
2.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在人体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4级骨髓抑制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3. 红细胞减少: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4级骨髓抑制患者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慌等。
4. 骨髓增生异常:4级骨髓抑制患者的骨髓增生异常,可能出现原始细胞增多、成熟细胞减少等现象,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损。
5. 感染性并发症:由于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下降,4级骨髓抑制患者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病情危重。
6. 出血性并发症: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受损,4级骨髓抑制患者容易出现出血性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病情危重。
针对4级骨髓抑制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感染、纠正贫血和出血倾向、提高免疫力。
治疗方法包括输注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制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抗感染治疗,以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止血药物等对症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详细版)放射治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详细版)放射治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29de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9.png)
(详细版)放射治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
处理
放射治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详细版
引言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但它可能会导致
骨髓抑制,进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放射治疗导致
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骨髓抑制的分级
根据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轻度骨髓抑制:表现为血小板计数略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引
发轻度出血倾向。
2. 中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粘膜
出血等症状。
3. 重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严重降低,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骨髓抑制的处理
处理骨髓抑制的目标是保持血液功能正常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的处理措施如下:
1. 注意观察: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特别是血小板计数。
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
2. 药物治疗:根据骨髓抑制的级别,医生可以考虑给予相应的
药物治疗,如补充血小板、红细胞或粒细胞生成因子。
3. 饮食调理:推荐患者食用富含铁、叶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以促进血液的正常生成。
4. 预防感染:由于骨髓抑制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容易感染,
因此需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的物品和场所。
5.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骨髓抑制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
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康复和恢复骨髓功能。
结论
放射治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
的血常规指标。
根据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以保持患者的血液功能正常,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 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 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 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表1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
0 血红蛋白 (g/L) ≥110 1 109-95 3.9-3.0 1.9-1.5 99-75 2 94-80 2.9-2.0 1.4-1.0 74-50 3 79-65 1.9-1.0 0.9-0.5 49-25 4 <65 <1.0 <0.5 <25
白细胞(1 ≥ 4.0 09/L) 粒细胞(1 ≥ 2.0 09/L) 血小板(1 ≥ 100 09/L)
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 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 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 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 回升,呈V型。 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
骨髓抑制分级和处置方法
内容
1. 概述 2.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3.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疗药物 4.化疗后贫血的处理 5.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的处理 6.化疗后血小板主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不仅延 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 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一些恶性肿 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却可 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因此,及时发现骨 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输入浓缩红细胞的优点是能迅速提高贫血患者的携氧能力,缺点 是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当血红蛋白达到70~80g/L时,绝大多 数患者的携氧能力正常。对于化疗患者,如果有明显乏力、气 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为70g/L, 每单位浓缩红细胞可增加10g/L的血红蛋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应用:EPO是由肝脏 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很多化疗药物都不 同程度地影响肾功能(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分 泌减少。因此,促红素尤其适用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或对输 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 皮下注射, 每周三次。使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 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作用 少见。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
(1)限定了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理论上,化疗应该在最短时 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 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
(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 予干预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2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 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利用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 (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 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 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3)何时停?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 48小时后停;如果患者为4度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 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
关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应用: G-CSF的人工合成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 程碑,如何使用好这一类药物对于保障化疗的进 行非常重要。 (1)何时用?对于3和4度粒细胞减少,必须使用。 对于I度粒细胞减少,原则上不用;对于2度粒细 胞减少,是否应用基于两点:查历史,即检查患 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历史。如果有,则需 要使用;观现状,即明确患者目前处于化疗后的 时间。如果化疗后很快出现2度骨髓抑制(两周以 内),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细胞减少历史,最 好使用。如果患者是在化疗两周以后出现2度粒细 胞减少,而此前又没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历史, 则可以密切观察,暂时不用。
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 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 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 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可以认为, 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别仅在于 程度而已。
在常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 素(VP16)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 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 作用强于后者。 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经炎,骨髓 抑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多西他赛)的骨 髓抑制作用较强。 托泊替康的骨髓抑制作用很强,曾与卡铂联合用于大剂量化 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动员前的抑制药物。 下列“顺口溜”或许有助记忆: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 不谦让,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 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 以前对红系抑制的关注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单而 且见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实际上贫血不 仅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况差,而且还可能降低放疗 或化疗的效果。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的处理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
(1)何时用?一般认为,对于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 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对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 无论有无发热,均必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用什么?理论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以药敏为依 据,但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 通常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氏阴性 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
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疗药物、病理生理
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 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 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 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可以认为, 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别仅在于 程度而已。
化疗后贫血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