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片层

合集下载

多层石墨烯的结构

多层石墨烯的结构

多层石墨烯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石墨烯片层构成的材料。

它具有与单层石墨烯类似的二维晶体结构,但由多个石墨烯片层堆叠而成。

每一层石墨烯内部,碳原子以六元环的形式周期性排列于石墨烯平面内,形成稳定的二维网格结构。

层与层之间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使得多层石墨烯在保持单层石墨烯优异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多层石墨烯的片层间距离较小,通常只有几个纳米,因此层间相互作用对其整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与单层石墨烯相比,多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等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随着层数的增加,多层石墨烯的带隙会逐渐减小,从半金属转变为金属性材料。

多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剥离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多层石墨烯层数、尺寸和性能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多层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导电性、高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柔韧性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储能材料等领域。

石墨烯简介

石墨烯简介

石墨烯简介摘要:在碳材料中,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单层窝蜂状结构,由于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例如:超高的比表面积超高的比表面积(2630m2/g),导电性能(电导率106S/m),机械性能(杨氏模量有1TPa)等,在高科技领域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同时,石墨烯在能源、生物技术、航天航空等领域都展现出宽广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石墨烯片层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促使分子层之间易发生团聚,不利于石墨烯的分散,导致电阻率升高和片层厚度增加,无法大规模高质量的制备石墨烯。

本文主要介绍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石墨烯在现阶段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结构性质制备应用目录第一部分:石墨烯的结构第二部分:石墨烯的性质第三部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四部分:石墨烯的应用及其前景第五部分:结语第一部分:石墨烯的结构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原子排列与单层石墨的相同,厚度仅有一个原子尺寸,即0.335nm,因此又被称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的材料,每个碳原子附近有三个碳原子连接成键,碳.碳键长0.142nm,通过sp2杂化与邻近的三个碳原子成键形成正六边形,连接十分牢固,因此可是称为最坚硬的材料。

然后每个正六边形在二维结构平面,不断无限延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平面多环芳烃[1],如图1-1所示。

2007年,Meryer[2]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石墨烯片层呈现单原子厚度,同时表现出有序的结构,通过透射电镜发现,该片层并非完全平整,表现出粗糙的起伏。

也正因为这种褶皱的存在,才使得二维晶体结构能够存在。

图1-1石墨烯的结构构型第二部分:石墨烯的性质石墨烯在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特性。

力学特性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处于非常柔韧的状态.当被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因此保持了结构稳定。

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比世界上强度最高的钢铁高100多倍。

电学特性石墨烯具有超高的电子迁移率,它的导电性远高于目前任何高温超导材料。

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

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

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由石墨烯纳米片层组成的三维多孔结构材料。

它具有低密度、大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热管理领域,特别是作为热界面材料。

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和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有效提高热能的传递效率,被认为是下一代热界面材料的候选者之一。

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氛沉积法、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等。

其中,冷冻干燥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石墨烯纳米片层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然后,将分散液冷冻成冰晶,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升华的方式将溶剂从冰晶中蒸发出来,最终得到石墨烯气凝胶。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气凝胶具有高度多孔结构和均匀的孔径分布,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

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石墨烯片层的导热性能和多孔结构的优势。

石墨烯片层具有非常高的导热系数,可以有效传递热能;而多孔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强与热源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传导效率。

因此,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具有比传统热界面材料更好的导热性能。

除了导热性能优异外,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由于石墨烯纳米片层的特殊结构,石墨烯气凝胶可以在不破裂的情况下承受较大的拉伸和压缩变形,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热界面应用。

此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

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在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和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器件中,石墨烯气凝胶可以用作散热材料,有效降低器件的温度,提高器件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在光电子器件中,石墨烯气凝胶可以用作光伏电池的热界面材料,提高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在能源领域,石墨烯气凝胶可以用作储能材料的热界面材料,提高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石墨烯气凝胶热界面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柔韧性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热界面材料。

阅读理解题-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阅读理解题-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5 阅读理解题1.(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2004年,科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有人称为石墨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

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作为一种基本材料,其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

(任写一条)(2)石墨烯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_。

(3)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

(任写一条)【答案】(1)导电性(或者导热性等)(2)电子领域(3)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解析】(1)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石墨烯在电子领域有广泛应用,且能将热量传送给人体,故其物理性质有导电性、导热性。

(2)根据图2信息可知,石墨烯在电子领域应用占比27%,在该领域占比最高。

(3)文章内容中已给出: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2.(2022年安徽省中考)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

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

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

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温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石墨烯材料简介

石墨烯材料简介

石墨烯材料简介在构成纳米材料的众多元素中,碳元素值得我们格外重视。

作为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奇特的元素,碳(C)在原子周期表中的序号为六,属于第Ⅳ族。

碳原子一般是四价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与四个原子成键。

但是其基态只有两个单电子,所以成键时总是要进行杂化。

由于较低的原子序数,碳原子对外层电子的结合力强,表现出较高的键能,容易形成共价键,故自然界中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形式丰富多彩。

关于碳与碳原子之间或碳与其它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有杂化轨道和分子轨道的理论。

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个原子中参与成键的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重新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成键能力更强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有三种:sp3、sp2和sp杂化轨道。

以甲烷分子(CH4)为例,碳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x12Py12Pz0按理只有2px和2py可以形成共价键,键角为90°。

但实际在甲烷分子中,是四个完全等同的键,键角均为109°28′。

这是因为在成键过程中,碳的2s轨道有一个电子激发到2Pz轨道,3个p轨道与一个s轨道重新组合杂化,形成4个完全相同的sp3杂化轨道。

每个轨道是由s/4与3P/4轨道杂化组成。

这四个sp3轨道的方向都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轨道间的夹角是109°28´。

得益于碳原子丰富多样的键合方式和强大的键合能力,氧、氢、氮等各种元素被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碳的化合物,最终构成了令人惊叹的生命体。

碳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独特的物性和多样的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渐被发现。

由于碳原子之间不同的杂化方式,能形成结构和性质迥异的多种同素异型体,其中最为人知的存在形式是金刚石和石墨。

当每个碳原子与四个近邻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sp3杂化)时,形成各向同性的金刚石。

此时,四个价电子平均分布在四个轨道中,形成稳定的σ键,而且没有孤电子对的排斥,非常稳定。

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

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

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在石墨烯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即石墨烯可能会出现褶皱现象,形成褶皱片层结构。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的形成机制、性质以及其在纳米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学中的应用。

石墨烯的褶皱片层结构是由于外界应力和缺陷等因素导致石墨烯晶格的畸变引起的。

外界应力包括拉伸、压缩、扭曲等,而缺陷主要包括晶格缺陷和边界缺陷。

这些因素会导致石墨烯晶格的畸变,使得石墨烯形成波浪状的褶皱结构。

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首先,褶皱能够增加石墨烯的机械强度和韧性。

这是因为褶皱可以吸收外界应力,使石墨烯更加耐用。

其次,褶皱片层结构可以改变石墨烯的电子结构。

褶皱会引入额外的局域位点,从而改变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和电子传输性质。

此外,褶皱还会导致石墨烯的表面积增大,增强其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在纳米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褶皱可以用来制备高性能的纳米电子器件。

由于褶皱可以改变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和电子传输性质,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褶皱的形貌和分布来设计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纳米电子器件。

其次,褶皱片层结构可以用于制备柔性电子器件。

由于褶皱可以增加石墨烯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出色的柔性和可弯曲性。

这使得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成为制备柔性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除了纳米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学,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还具有其他一些应用潜力。

例如,在能源存储领域,褶皱可以增加石墨烯的表面积,提高其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

在催化剂领域,褶皱可以引入局域位点,增强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和光电器件等。

石墨烯褶皱片层结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广泛应用潜力的二维材料结构。

通过控制褶皱的形貌和分布,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纳米电子器件和柔性电子器件。

石墨烯制备

石墨烯制备

优点 • 大面积 • 高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缺点 • 条件比较苛刻 • 过程比较复杂
11
化学合成法
2.4化学合成方法
2010年,Mullen课题组 利用自下而上的化学合 成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纳 米带。
1. 以10,100-dibromo9,90-bianthryl单体为前 驱体。
2. 单体热分解成双游离 基
3. 双游离基通过加聚反 应形成线性高分子链。
4. 通过环化脱氢作用形 成石墨烯纳米带。
12
化学合成法
自下而上的有机合成法
• 可以制备具有确定结构而且无缺陷的石墨烯纳米带 • 可以进一步对石墨烯纳米带进行功能化修饰
从有机小分子出发制备石墨烯
• 条件比较温和 • 易于控制 • 给连续化批量制备石墨烯提供了可能
13
其他方法及总结
除以上介绍的常见制备方法外,还有人研究了利用电弧法、切 割碳纳米管法、气相等离子体生长技术、静电沉积法口、原位自生 模板法等制备石墨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石墨烯制备方法的优势, 取长补短,解决石墨烯的不稳定性、量产等问题,完善其结构和电 性能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今后开辟新的石墨烯合成途径 的关键。
2. 升温至生长温度,使碳通过扩散进入金属中
3. 快速降温使碳从金属中偏析出来。
9
CVD法
2010年,Bae课题组利用CVD法制备石墨烯,并将其转移到柔 性沉底上,得到尺寸达到30英寸的透明石墨烯电极,可作为触 摸屏幕。
10
CVD法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绝缘表面( 例如SiC) 或金属表 面( 例如Ni) 生长石墨烯, 是制备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重要 手段。
物理方法
1.物理方法
1.1机械剥离法 这类方法是通过机械力从石墨晶体的表面剥离出石墨烯 片层,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剥离下来。

cvd石墨烯薄膜规格

cvd石墨烯薄膜规格

cvd石墨烯薄膜规格CVD石墨烯薄膜规格引言: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CVD石墨烯薄膜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潜在应用,因此对其规格进行详细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CVD石墨烯薄膜的规格,包括厚度、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石墨烯片层数以及尺寸控制等方面。

一、厚度:CVD石墨烯薄膜的厚度通常在单层至几层之间,常见的厚度范围为0.3至3纳米。

这种薄膜厚度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沉积时间和碳源的流量来实现的。

此外,CVD方法还可以实现厚度均匀性的控制,从而获得具有一致性的石墨烯薄膜。

二、晶体结构:CVD石墨烯薄膜通常具有六方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的石墨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一个环状结构,并以六边形排列。

这种晶体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导电性、高热导率和高拉伸强度等。

三、晶格常数:CVD石墨烯薄膜的晶格常数与传统的石墨烯晶体相比略有差异。

CVD 石墨烯薄膜的晶格常数约为0.246纳米,而传统的石墨烯晶体的晶格常数为0.246纳米。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沉积过程中的应力和缺陷引起的。

四、石墨烯片层数:CVD石墨烯薄膜通常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片组成的。

通过调节CVD 过程中的参数,可以控制石墨烯薄膜的片层数。

在实际应用中,石墨烯薄膜的片层数直接影响其性质和应用。

单层石墨烯薄膜具有最好的电学和热学性能,而多层石墨烯薄膜则更适合用于柔性电子器件。

五、尺寸控制:CVD方法可以实现对石墨烯薄膜尺寸的精确控制。

通过控制基底尺寸和碳源的流量,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尺寸的石墨烯薄膜。

此外,还可以通过纳米压印、激光刻蚀等方法对石墨烯薄膜进行局部尺寸调控,从而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六、应用前景:CVD石墨烯薄膜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可控的制备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以将CVD石墨烯薄膜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储能材料等领域。

此外,CVD石墨烯薄膜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生物医学、催化剂和合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石墨烯结构

石墨烯结构

石墨烯结构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

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1]。

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1],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为由,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3] ,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的光"[4];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6 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1]。

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另一个特性,是能够在常温下观察到量子霍尔效应。

石墨烯的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雷同,是碳原子以sp2混成轨域呈蜂巢晶格(honeycomb crystal lattice)排列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

石墨烯可想像为由碳原子和其共价键所形成的原子尺寸网。

石墨烯的命名来自英文的graphite(石墨) + -ene(烯类结尾)。

石墨烯被认为是平面多环芳香烃原子晶体。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碳碳键(carbon-carbon bond)仅为Å。

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轻型飞机材料等。

石墨烯技术发展史

石墨烯技术发展史

石墨烯技术发展史石墨烯是一种由石墨片层组成的二维材料。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特性,如高的电导率、极薄的层厚度、高强度和超高的比表面积等。

自从2004年石墨烯首次被制备出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开发出了许多新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下面将简要介绍石墨烯技术的发展史。

2004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通过机械削离的方法首次制备出了石墨烯。

他们用胶带从普通石墨中剥离出单层石墨烯,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证实了单层结构。

这一重大发现为石墨烯研究打下了基础,并在同年发表于《科学》杂志,成为新颖材料领域里的里程碑。

随着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不断发展,石墨烯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2006年,路易斯·布拉格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即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这种方法可以在大面积的基底上制备出石墨烯,因此非常适合于电子学、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

2009年,斯蒂芬·霍普金斯等人证实了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导率和强烈的电子色散。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成为了新型的电子和光学器件材料的最佳选择,并引发了各种基于石墨烯的电子器件的研究。

除了电子学方面的应用外,石墨烯还具有很多其他应用领域。

2010年,瓦图·穆尔等人成功地将石墨烯应用于电池领域,制造出了石墨烯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耐用性,可用于高性能电池的制造。

2012年,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地将石墨烯应用于滤水器领域。

他们发现,石墨烯膜具有极高的通量和选择性,可用于高效和环保的水处理技术的制造。

近年来,随着石墨烯的不断发展,石墨烯在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们相信,随着石墨烯技术不断的突破,它将在未来的许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石墨烯纤维是什么材料

石墨烯纤维是什么材料

石墨烯纤维是什么材料
石墨烯纤维是一种由石墨烯片层构成的新型纤维材料,具有极强的韧性和导电
性能。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其纤维也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

首先,石墨烯纤维具有极强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结构
材料。

石墨烯的单层结构使得纤维在拉伸时能够充分发挥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作用,从而表现出极高的强度。

同时,石墨烯纤维还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能够在弯曲和扭转等复杂应力下保持稳定的性能,这使得它在复杂工程结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石墨烯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传递电子和热量。

石墨烯的
二维结构使得其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热传导率,这使得石墨烯纤维成为一种理想的导电材料。

在柔性电子器件和导电纺织品等领域,石墨烯纤维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石墨烯纤维还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性。

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石墨烯纤维能够在极端的化学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并且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这使得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石墨烯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极强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导电
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石墨烯纤维制备工艺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它将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钠离子石墨烯负极材料

钠离子石墨烯负极材料

钠离子石墨烯负极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片层结构材料,具有超薄的层状结构和大的长径比,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在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钠离子电池中,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快速离子传输能力。

在钠离子电池中,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高倍率性能和优异的长寿命等特点。

这是因为石墨烯的层状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嵌钠位点,同时石墨烯的快速离子传输通道可以加速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此外,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因此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然而,石墨烯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石墨烯的层间距较小,难以容纳较大的钠离子,这可能导致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困难。

其次,石墨烯的电导率较高,但容量较低,因此需要与其他高容量的负极材料进行复合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石墨烯的生产成本较高,也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实现商业化应用。

总的来说,石墨烯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石墨烯

石墨烯

引言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的一种炭质材料,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一样。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的, 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 这种石墨晶体薄膜的厚度只有0.335nm,仅为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是构建其他维数炭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具有极好的结晶性及电学质量和优异的电学、力学性能和结晶性。

2004 年, Manchester 大学的Geim 小组首次用机械剥离法获得了单层或薄层的新型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没有能隙的半导体,具有比硅高 100 倍的载流子迁移率 (2 × 10 5cm 2/v),在室温下具有微米级自由程和大的相干长度,因此石墨烯是纳米电路的理想材料,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3000W /(m ·K)] 、高强度(110GPa) 和超大的比表面积(2630mZ /g) 。

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器件、气体传感器、能量存储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一、石墨烯的合成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有: 化学气相沉积法, 微机械剥离法以及液相条件下的有机分子分散法, 溶剂热法和氧化还原法等.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以能量激化气体反应先驱物发生化学反应在基底表面形成石墨烯薄膜的一种薄膜成长方法. Keun 等,Kim 等通过 CH4分解,还原 CO等反应生成气态碳原子, 产物沉积在基底表面,生成二维石墨烯薄膜,然而现阶段工艺不成熟及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规模应用。

微机械剥离法是采用离子束对物质表面刻蚀,并通过机械力对物质表面进行剥离制备石墨烯 .Geim 等用微机械剥离法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剥离得到单层石墨烯,但由于工艺复杂制备的石墨烯产率低不能够满足工业化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化生产。

有机分子分散法是将石墨在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得到石墨烯的一种方法。

单层石墨烯片用途

单层石墨烯片用途

单层石墨烯片用途单层石墨烯片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一层平面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单层石墨烯片的用途。

一、电子器件领域1.1场效应晶体管单层石墨烯片可作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导体,其导电性能和电子迁移率优异,可实现高速电子运输。

同时,石墨烯片厚度较薄,可有效降低设备内部电阻,提高操作频率,可用于高速电子器件的制造。

1.2电阻敏感元件单层石墨烯片的电阻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在氧气中添加一定量的氮气,可使其电阻增大2倍以上。

因此,单层石墨烯片可应用于电阻敏感元件的制造,如灵敏传感器等。

1.3新型储能电池单层石墨烯片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也有不少应用。

利用石墨烯片包裹纳米颗粒的方式制作储能电极,可大大增加电极表面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耐循环性能。

二、光电子器件领域2.1光电探测器由于单层石墨烯片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低暗电流密度,可制作出高灵敏度、高速响应的光电探测器。

同时,单层石墨烯片吸收光谱范围广,可用于可见光和红外光的探测。

2.2太阳能电池单层石墨烯片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也有应用前景。

利用石墨烯片的高导电性和透明性,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

同时,锂离子电池也可应用单层石墨烯片作为电极材料,从而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三、材料科学领域3.1超强复合材料单层石墨烯片具有高度的强度和柔韧性,可用于制作超强、超轻的复合材料。

如通过将石墨烯片与聚合物复合,可制得机械强度更高的高分子材料。

3.2传输材料单层石墨烯片还可以用作超导材料的基底,具有优异的热、电传输性能,有望应用于未来超导器件的制造。

总之,单层石墨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出现。

石墨烯与碳纤维发热体

石墨烯与碳纤维发热体

石墨烯与碳纤维发热体
石墨烯与碳纤维发热体都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取暖材料,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优缺点。

石墨烯发热体:
优点:
1. 导热性能优异: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能够快速传递热量,提高取暖效果。

2. 柔韧性好:石墨烯片层结构在纤维轴向上高度取向,使其具有很好的柔韧性。

3. 环保无污染:石墨烯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4. 远红外辐射:石墨烯发热芯片产生的远红外辐射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益于身体健康。

缺点:
1. 成本较高:石墨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导致其产品价格相对较贵。

2. 抗水能力较弱:石墨烯在受潮环境下易发生氧化,影响使用寿命。

碳纤维发热体:
优点:
1. 电热转换效率高:碳纤维晶体的电热转换效率在98%以上,能源利用率较高。

2. 抗水能力强:碳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水性能,适应潮湿环境。

3. 弯曲性能好:碳纤维发热体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取暖设备。

缺点:
1. 导热性能略逊于石墨烯:碳纤维的导热性能相对较低,加热速度相对较慢。

2. 红外发射长度较短:碳纤维发热体产生的红外线发射长度较短,取暖效果略逊于石墨烯。

3. 成本较高:碳纤维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产品价格相对较贵。

综合来看,石墨烯与碳纤维发热体各有优缺点,具体应用场景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石墨烯发热体在导热性能、柔韧性和远红外辐射方面具有优势,适合追求高效、环保和健康的取暖需求;碳纤维发热体在电热转换效率、抗水能力和弯曲性能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注重能源利用率和弯曲适应性的取暖设备。

石墨烯纳米片形貌的描述

石墨烯纳米片形貌的描述

石墨烯纳米片形貌的描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最薄的材料,被广泛认为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革命性发现。

它由单层碳原子构成,呈现出六边形的晶格结构,形成了一个二维的平面。

石墨烯的纳米片形貌独特而美丽,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在石墨烯纳米片的表面,每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形式存在,形成了一种紧密排列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导电性。

纳米片之间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坚固的网络。

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石墨烯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能够承受巨大的拉伸和压缩力。

石墨烯纳米片的形貌如同一张薄膜覆盖在物质表面上,呈现出透明而闪亮的特点。

它的薄度只有几个原子的厚度,几乎可以被视为二维材料。

这种特殊的形貌使得石墨烯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除了其特殊的形貌外,石墨烯纳米片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例如,它具有高度的热导率和光学透明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快速传导热量,并且不会对光线产生明显的散射。

这使得石墨烯在热管理和光学器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机械剥离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在金属衬底上沉积碳原子,再通过化学处理去除衬底,得到石墨烯纳米片。

机械剥离法则通过用胶带等材料从石墨表面剥离碳原子,逐层剥离形成石墨烯纳米片。

尽管石墨烯纳米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制备和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制备工艺需要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以满足大规模制备的需求。

此外,石墨烯纳米片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石墨烯纳米片以其独特的形貌和卓越的性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它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热管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相信石墨烯纳米片将在未来的科技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石墨烯散热膜生产流程

石墨烯散热膜生产流程

石墨烯散热膜生产流程第一部分:石墨烯散热膜的特性介绍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

石墨烯散热膜是利用石墨烯的导热性能制成的一种散热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

第二部分:石墨烯散热膜的生产工艺1. 原料准备:石墨烯散热膜的制备需要石墨烯原料,一般采用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片层。

2. 材料预处理:将获得的石墨烯片层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控制片层的厚度,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3. 材料涂覆:将预处理后的石墨烯片层涂覆在基材上,常用的基材包括聚酰亚胺薄膜、陶瓷基板等。

涂覆过程需要控制涂料的厚度和均匀性。

4. 退火处理:将涂覆好的基材进行退火处理,以提高石墨烯片层的结晶度和导热性能。

退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5. 切割加工:将经过退火处理的石墨烯散热膜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常用的加工方法包括激光切割、机械切割等。

6. 质量检测:对切割好的石墨烯散热膜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厚度测量、导热性能测试等,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7. 包装和存储:将通过质量检测的石墨烯散热膜进行包装和存储,以保证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

第三部分:石墨烯散热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1. 石墨烯制备技术:石墨烯的制备技术是石墨烯散热膜生产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2. 材料涂覆技术:涂覆技术的控制对石墨烯散热膜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涂覆方法包括浸涂法、刮涂法等。

3. 退火处理技术:退火处理可以提高石墨烯片层的结晶度和导热性能,合理的退火温度和时间选择对产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4. 切割加工技术:石墨烯散热膜的切割加工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常用的切割方法包括激光切割、机械切割等。

5. 质量检测技术:石墨烯散热膜的质量检测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厚度测量仪、导热性能测试仪等。

石墨烯气凝胶形成原理

石墨烯气凝胶形成原理

石墨烯气凝胶的形成原理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轻质、高比表面积和优良电学性能的材料,其形成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

以下是对石墨烯气凝胶形成原理的详细分析:1. 分子层面的自组装在分子层面上,石墨烯气凝胶的形成起始于石墨烯片层的自组装。

石墨烯片层通过π-π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作用力,自发地堆叠和组装在一起。

这个过程是气凝胶形成的关键步骤,因为它决定了气凝胶的最终结构和形貌。

2. 表面相互作用的控制表面相互作用对石墨烯气凝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表面修饰或改性,可以改变石墨烯片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

例如,通过在石墨烯片层上引入含氧官能团,可以增强片层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促进气凝胶的形成。

3. 气体在石墨烯中的溶解与扩散在石墨烯气凝胶的形成过程中,气体在石墨烯中的溶解和扩散起着关键作用。

气体在石墨烯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气体在石墨烯中的扩散系数较小。

这导致了气凝胶中的孔洞和孔道具有非常精细和均匀的结构。

控制气体的溶解和扩散速率是调控石墨烯气凝胶孔结构和形貌的重要手段。

4. 热处理与相变热处理是石墨烯气凝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通过热处理,可以促进石墨烯片层的进一步堆叠和组装,同时使气凝胶中的气体逸出,形成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结构。

此外,热处理还可以引发石墨烯片层的相变,例如从乱层结构到层状结构的转变,从而改变石墨烯气凝胶的电学和热学性能。

5. 交联剂的作用交联剂在石墨烯气凝胶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交联剂可以与石墨烯片层上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合,从而将石墨烯片层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通过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可以调控石墨烯气凝胶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此外,交联剂还可以改善石墨烯气凝胶的加工性能,使其易于制备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综上所述,石墨烯气凝胶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分子层面的自组装、表面相互作用的控制、气体在石墨烯中的溶解与扩散、热处理与相变以及交联剂的作用等多个方面。

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 -回复

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 -回复

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回复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是什么?动态极化率是描述材料对外部电场的响应能力的物理量。

在石墨烯中,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宏观量子效应,动态极化率呈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

三层石墨烯是一种由连续的三层石墨烯片层构成的二维材料,其具有独特的电荷输运、热传导和光学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的相关概念,性质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动态极化率的基本概念动态极化率是描述材料对外部电场响应能力的物理量。

一般而言,假设外部电场作用下,材料中的电子会发生位移,这种位移会导致电子云的畸变,从而引起材料的极化效应。

因此,动态极化率可以看作是描述材料电子极化后的电场与外部电场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的特殊性质三层石墨烯是由三个平面上相邻的石墨烯单层组成的二维材料。

相比于单层石墨烯,三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

1. 带隙调控:三层石墨烯可以通过外部电场来调控其带隙。

这是由于两个相邻的石墨烯层之间的耦合效应,当施加电场时,可以通过调整石墨烯层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电子的能带结构,从而实现带隙的调控。

2. 带电载流子:三层石墨烯中的电子可以分成两组,一组在最顶层和最底层之间运动,另一组在中间层运动。

这种分层结构导致三层石墨烯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带电载流子,这对于改变材料的电导率和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三层石墨烯的动态极化率,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实验和理论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光谱测量来确定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极化效应。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导率和折射率,可以推导出其动态极化率。

此外,理论模拟也是研究三层石墨烯动态极化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自洽场方法,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电子输运性质,进而推导出其动态极化率。

第四部分:应用前景和展望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前沿的二维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双层石墨烯硬度

双层石墨烯硬度

双层石墨烯硬度
双层石墨烯是一种由两层石墨烯片层组成的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硬度和强度。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蜂窝状结构,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硬度,是目前已知的最强材料之一。

而双层石墨烯则是由两层石墨烯片层组成的材料,具有比单层石墨烯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双层石墨烯的硬度主要来自于其层间相互作用。

由于两层石墨烯片层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使得双层石墨烯的硬度比单层石墨烯更高。

此外,双层石墨烯还具有非常高的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使其在各种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双层石墨烯的硬度和强度使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纳米电子学领域,双层石墨烯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纳米电子器件。

在能源领域,双层石墨烯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储能设备。

在材料加工领域,双层石墨烯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高硬度的切削工具和磨料。

双层石墨烯是一种具有非常高硬度和强度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双层石墨烯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R-IR分析:
unmodified graphene
attached PDMAEA
attached PAA
TGA 分析:
结论:
通过Π—Π结合,合成了PH灵敏的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在不同Ph的水溶剂和有机溶剂中展现了不同的溶解性。
Π—Π络合的方法可以将任意的聚合物接到石墨烯的平面上,
Assembly of pH Sensitive Graphene-Polymer Nanocomposites[J].
Langmuir, 2010, 26(12), 10068~10075.
PDMAEA的合成:
• 溶液的准备:DMAEA;RAFT agent;AIBN in CH3CN
• 在氮的气氛中除氧30min
• 恒温水浴70°C
• NMR测试每个样本单体的变化
• 纯化:在己烷中沉淀3次,并在真空中干燥
• NMR检测PDMAEA的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PAA的合成:
• 溶液的准备:丙烯酸;RAFT;AIBN在二氧六环中 • 在氮的气氛中除氧30min • 恒温水浴65°C • 取样:于聚合时间为0.5,1,1.5,2,3h时分别取样 • NMR测试每个样本单体的变化 • 纯化:在甲乙酮中沉淀3次,并在真空中干燥 • NMR检测PAA的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合成反应的全过程:
DMAEA均聚动力学:
在自由基浓度不变 的情况下,随着聚 合时间的延长,单 体的转移增加
单体转移量与DMAEA的分子量成正比
AFM Analysis:
结合前
结合后
SEM Analysis:
Graphene-PDMAEA sheets
separate and flatgraphene-PDMAEA sheet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Multilayer Assembly of pH Sensitive Graphen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论文来源:
Jingquan Liu,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Multilayer
Π—Π Staking:
Preparation of Graphene-PAA composites
Preparation of Graphene-PDMAEA composites Preparation of Layer-by-Layer (LbL) Graphene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 Monitoring of Self-Assembly of LbL Graphene Structures
有极好的电性能,石墨烯-聚合物与带不同电荷的物质可自 组装形成具有层状纳米结构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