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

青春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明王世懋《艺圃撷余》称:“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梁钟嵘《诗品》评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明胡应麟称之“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诗薮·内编卷二》)。这首《青青河畔草》更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全诗看似平淡无奇,有条不紊,不动声色,但丽质天成,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六句就像电影中的推拉镜头,画面从远处向前推进,逐渐达到细部。后四句为简单的人物命运介绍,也是全诗情感的现实依托。此诗的不可及处正在于这些平淡、寻常而又美好的句子,创造出了生活、情感、情致的审美和谐,产生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前一部分六句由远而近,由低而高。第一、二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貌似写景实为写情。首句自然让人联想到古辞“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孔子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居易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其中既写女主人公青春易逝、韶华易老的感叹,又有对丈夫的悠远、绵绵不尽的思念。同时,这一句也为整首诗定下情感基调。二句中“柳”是传统的典型意象,蕴含着留、依依不舍、难离难分等意思。“郁郁”繁盛貌的修饰又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园中”一词似乎又让我们感到女主人公强烈的思念只能被深锁在心底,平时人前强颜欢笑,独处绣楼倍感孤独寂寞。一年一度的春色,绿草青青、河水潺潺、杨柳依依,又一次燃起她与丈夫重逢的希望,也又一次加重了她的悲怨。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是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刻画了一位青春靓丽、风韵绰约、雍容尔雅的美少妇形象。“盈盈”、“皎皎”都是写美妇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写美妇的出场犹如明月从云层中缓缓而出,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个小园中,经这楼上的主人一出现,便点缀得更为温情和热闹了。“娥娥”、“纤纤”同是写美妇的容色,“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画。“红粉妆”、“素手”又有着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原来的冷色调由于“红粉妆”而暖了起来,使园中充满了人的生命活力。“纤纤出素手”,出现得又那么自然,直把一切颜色都变为陪衬。苏轼词“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那么白净,那么柔和,在一切喧闹中变为一个停留的色相,在一切不同的颜色中变为一个焦点。因为它没有颜色,便成为一切颜色的归宿,而这也正是主人公悲苦、寂寞的内心。有了它,草的深思、柳的风流才构成一个大的和谐。

诗中一连六个叠字句似乎从来没有过,它难并不难在形容词的难得,而难在如此的浑然天成。一方面,音调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是平声,浊音,“皎皎”是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

而一浊一清。平仄清浊的错落变化、互相映衬,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韵味古朴,传神地表达出主人公孤独、寂寞、烦忧的心声。另一方面,双是谐和的象征,中国传统以单为刚,以双为柔,双字句连绵而下,与写景、抒情之间形成自然的和谐。再一方面,从草写到柳,再到楼,再到人,再到衣装,再到素手,呆板老套。但在这里人们却并不觉得,因为那颜色是一步步的“青青”、“郁郁”、“皎皎”,然后到楼头的红颜,到红妆的衣袖,由青而绿、而粉、而红,由冷落渐而如火地燃烧起来,最终又都停止在一点素净之上,让人感到变化的神奇。冷色和暖色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这一部分,就像影视镜头的推移,由远而近,渐渐对准焦点。同时也是美妇由翘首远望到顾影自怜,充分展现了她内心思念、渴望、失望、哀怨的情感过程。

后一部分为简单的人物命运介绍,构成了全诗情感的现实依托。“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以美妇的个性口吻交代了她的身世和内心痛苦。其中,“倡家女”是指歌舞演员。一般认为古代以表演乐舞为主的艺人称“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荡子”是指游子,不是后世所说的流荡不务正业的人。“行(hang)”当经常、长年累月讲。这恰恰写出了美妇的个性和典型意义。美妇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拨而激动。她凝妆上楼,一方面体现她对青春易逝的内心焦虑,另一方面“女为悦己者容”,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这就更写出了主人公的哀怨、悲苦、寂寞,希望太切,失望也就显得太沉重。精神的重压,情欲的煎熬,使她迸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赤裸裸的情热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精致和委婉,而是“倡家女”的个性表露。美妇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和她明艳幽雅的丽质,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诗歌在自然率真的描摹中,真实刻画了女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显示出在游宦成风的古代,妇女的悲剧命运。

明胡应麟说:“诗之难,其《十九首》乎!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此诗之妙,独绝千古。语断而意属,曲折有余而寄兴无尽”(《诗薮·内编卷二》),中肯地指出了这首诗的无尽神妙。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申骏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2.《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诗品全译》钟嵘著徐达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4.《美学原理》王德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论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征》段宝林《民间文学论坛》1985第5期

7.《辞海·艺术分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