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局面,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3.教师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①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②企业——只管生产;③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④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城市改革的内容。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提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引导学生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提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力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因此,教师一方面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预设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教学衔接不畅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