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各地文化产业如何布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各地文化产业如何布局

“十三五”:各地文化产业如何布局

2019-04-07 04:2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光明日报·经济生活周刊·文化产业·鹰眼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此

前各省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纷纷布局文化产业发展,为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

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提出具体的措施。比较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未来规划,

有哪些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面对发展路上存在的问题,应如何发挥各地文化资源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制图:鲁元珍

1.多省已成支柱产业东部地区优势显著

数据:据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9)”,产业综合指数和影响力指数排在前五位的是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与2019年和2019年的前五名相同。此外,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各项指数多年排入前十位。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

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上升,全国31省区市

的“十三五”规划均直接或间接部署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足

见各地政府对文化产发展的重视程度。其中陕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一般认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是该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目前,已有多个省份迈过了这一“门槛”:到2019年前三季度,北京文化产业增加

值占GDP比重达到13%左右,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上海2019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达到12%左右,京沪两地远远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

其他一些东部和中部地区近年来也表现突出:浙江2019年达到这一目标,文化产业

增加值达1880.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5%;福建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80

亿元,这一比重达5.4%;江苏2019年首次达5%;湖南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文化和创意产业增速达13.2%,占GDP比重约5.9%。对于经济较不发达省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和

占GDP比重均相对较低;不过从2019年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看出,青海、贵州、海南的驱动力指数排入了全国前十名,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我国各地在经济发展阶段、资金投入、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东部地区文化产

业规模、产业结构、空间集聚、政策创新等均处于较高的起点。东部沿海地区文化产业的

发展水平和影响力领先优势明显,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自东向西阶梯状分布,呈现出一种

不均衡的布局和状态。

2.区域经济辐射带动各地差距逐步缩小

趋势:“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区域化发展,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联动将成

为重要的发展引擎。未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环渤

海经济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文化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可以优化配置

市场要素,缩小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差距。

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带动下,近年来区域经济带对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甘肃省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数据看,2019年到2019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从62.03亿元增加到157.09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连年增长,平均增速达26.2%。京津冀地区,天津进步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多年持续保持在20%左右,与北京的差距在明显缩小,正快速挺进全国第

一梯队的行列。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

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结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在这期间应重点关注其带状发展的空间布局,将文化产业诸多要素进行有机的市场化

配置与整合,从而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产业门类的分割。

目前多地正着力通过发挥区域文化产业优势,依托地方特色开发传统特色文化资源,

因地制宜,加速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甘肃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

门户。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依托兰州新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

博览会、循环经济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洽会、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等平台,推进开放开发。四川省“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

走廊等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这些充分显示了各地政府对于未来文化产业区域经济带发展的

信心。

3.园区建设加快集聚效应显现

案例:2019年北京朝阳区的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一带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

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目前已聚集2万多家文创企业,以及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

易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许多文

化产业园通过老旧工业厂房、传统商业设施等方式转型升级。

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资源和人才的汇聚,空间聚集效

应显现,逐渐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标杆。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

笋般迅速发展。据了解,2019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共26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批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三批共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专家认为,对于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部分地区,文化企业在组织结构上面临着

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小、散、乱”等问题。通过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

可以有效促进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通过资源共享和提高产业间关联度降低成本,实现规

模效应,这将为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增长提供空间。多个省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

文化产业园区作出部署:天津提出“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湖南提出“加快建设

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福建提出“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海峡数字出版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等。

从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来看,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如资本投资热情高涨,造成重复建设;由于事先规划论证不足,最终效益不理想;房地产色彩浓重等。对此,需

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园区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和退出机制,从而更好

地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载体

作用。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文化部累计摘牌4批共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未来对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将进一步严格管理。

4.注重创新驱动中部地区后发崛起

问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结构不够优化、创新不足、市场化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目前,不少省份的文化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为

核心,资源依赖较严重,而以内容创新、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属于少数。各地文化产业面临

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指出,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

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单体项目和文化作品的市场价值;第二阶段是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开发以及产业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创产业将进入第

三阶段,将以“互联网+”“文化+”为依托,注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相

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四川、湖南等省份通过文化与科技、娱乐的结合,加强对内容创新的重视,近年来成

效明显。2019年,四川省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其中文创设计、信息科技等

新兴产业发展快于传统文化产业;成都形成了较发达的游戏产业,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

产业链完整、动漫产业集聚的产业集群;音乐、电影、旅游等市场规模均成为中西部省份

的“领头羊”。

湖南近几年在影视内容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一系

列电视节目收视率持续走高,并借助“互联网+”积极推动网台互动新模式,效果明显;

出版方面,整合重组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