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初中古诗教学法初探

初中古诗教学法初探[摘要]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本文主要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古诗教学方法一、了解诗人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
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
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
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
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
杜甫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
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己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
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二、解读诗题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
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
例如:《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三、创设情境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
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初中古诗词教学初探

初中古诗词教学初探石堰中学赵胜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的误区出发,就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心境意境意象正文: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
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
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
2001年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并基本上要求背诵。
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
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诗词的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
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
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
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
2、音乐导入。
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
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
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初探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初探前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初中语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教学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诗词赏析,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审美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现状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讲解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先对古诗词进行解读,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或默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其缺点是缺乏互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朗诵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但是此法仅能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水平。
3. 分析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这样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但其缺点是学生可能会被修辞符号和语言技巧所迷惑,无法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研究由于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互动性较强的互动法在许多领域中已被证明很有效,因此针对古诗词教学,本文提出了“互动法”来尝试解决现有方法的缺点。
1. 朗读与对话教师可以用一些规定的方法教授古诗词,例如让学生自己概括古诗词的语言或重点,然后进行朗读。
然后老师可以指定有哪些人可以参与,然后继续让参与者在口语中与诗歌互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塑造能力。
2. 听力与配图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古诗词的音频,然后让学生听歌,并要求他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和音乐的相互融合和灵动性。
此外,除了诗歌本身外,配图也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情感的标识。
教师可以依照古诗词情境的内容,选用合适的画面进行配图,激发学生多管齐下的艺术感知力。
3. 互动学练教师可以将古诗词分成段落,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轮流学习,交流和朗读。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第一篇范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古诗词教学在这一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探究。
一、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像、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授《春晓》时,教师可以播放清晨鸟鸣、雨滴落地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2.吟诵教学:吟诵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韵律、节奏,通过吟诵感悟诗词的美。
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吟诵、个人吟诵,以及吟诵比赛等活动。
3.互动讨论: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哲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
如在教授《登鹳雀楼》时,可引导学生探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哲理。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可组织诗词创作比赛、诗词朗诵会等活动。
二、教学内容1.诗词鉴赏:着重引导学生领略诗词的意象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如在教授《江雪》时,教师可分析诗中的雪、船、翁等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和高洁。
2.诗词背景:介绍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如在教授辛弃疾的词时,可简要介绍其抗金救国的经历,让学生理解词中的爱国情怀。
3.诗词类别:讲解不同类别的诗词,如田园诗、边塞诗、婉约词、豪放词等,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多样性。
4.诗词文化:传授与诗词相关的文化知识,如诗词的格律、韵脚、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三、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审美体验。
如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创作实践中的作品等。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背景知识掌握程度、诗词创作水平等。
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究

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究1. 引言1.1 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究初中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参与与反馈、文化背景的引入以及评价与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也将强调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重要性,阐述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不断探索。
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和诵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修养。
希望本文能为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长。
2. 正文2.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在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需要根据诗词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提高诵读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让诗词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而是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切实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利用情境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初探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学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修养、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探。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词讲究形象美、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人的生活、社会背景、创作背景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注重理解和解读。
古诗词往往涉及到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诗词中的象征、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古诗词的内涵。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要注重朗诵和欣赏。
诗歌最初是为口头传唱而诞生的,朗诵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古诗词,感受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音韵意识。
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对于重要的古诗词作品,可以选择配以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欣赏,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美。
教师要注重创作和运用。
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诗词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做游戏、写作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古诗词中的名句、成语、典故等,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
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理解和解读、注重朗诵和欣赏、注重创作和运用。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初探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词之美,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本文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的初探。
一、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诗词语言的复杂性、文化背景的深厚性往往是他们所不能轻易突破的难题。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大讲解的力度、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引导他们去体验诗词之美等方式,让学生们逐渐理解古诗词并体验到其中的意蕴。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诗词原文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跟学生一起阅读原文,让他们多读几遍,在听老师解释或解读之前,让学生自己理解诗词。
其次,我们可以加强文化背景的教育。
学生要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文化背景,需要他们对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学习,包括课本、多媒体等多种学习渠道。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推荐一些经典的先贤名篇或者精心挑选良好的诗词原创作品,让学生们自主选择。
通过结合我们在课上所学的知识与经历,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
二、体验诗词之美很多学生认为学古代文学是无趣的,也无法真正去体验其中的情感之美,这也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之美的原因之一。
在此,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体验古诗词之美,例如写作、演讲、讲故事等等。
首先,作诗写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诗词之美。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诗、写习作,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赋予学生以作诗写词的任务,让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诗词,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
其次,演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当学生们了解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可以让学生演讲自己对这首诗词的理解,通过思考与表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内涵。
最后,我们也可以利用故事来寓教于乐地教学。
可以讲述那些千古传颂的故事,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典故和人生哲理。
初中语文古诗词“三境”教学法初探

初中语文古诗词“三境”教学法初探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境”教学法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初步探索。
一、什么是“三境”教学法“三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思境、情境、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方法。
“思境”即指思维境界,是指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诗人深邃的思维,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感品质和深邃的文学情感。
“情境”即指情感境界,是指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景境”即指景色境界,是指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感知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形象感知和联想能力。
通过“三境”教学法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如何运用“三境”教学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1、以思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高尚思维境界。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思想深刻、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如《登鹳雀楼》、《哀江南》等,通过导读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引导学生在思维境界上有所拓展和提升。
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诵读和分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品读中有所感悟,从而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2、以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知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形象感知和联想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词,如《春夜喜雨》、《登鹳雀楼》等,通过导读和解读,让学生感知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在感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感知和联想能力。
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绘画和创作,让学生在画中感知诗中的景色,并通过创作进行形象联想,提升形象感知和联想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三境”教学法初探

初中语文古诗词“三境”教学法初探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掌握其中的积淀的文化内涵,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古诗词“三境”角度,探讨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运用“三境”教学法,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一、“三境”概述“三境”是费良宾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提出的概念,概括了古诗词中表达情感的三种境界。
具体来说,它包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热胜春宜折”的“感伤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日暮乡关何处是”的“遗怀境”,以及“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思乡境”。
三种境界表达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体验,既能够触动人心,又能够传递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1.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三境”是古诗词中情感表达的三种境界,每一种境界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三境”的引导,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进而深度理解。
例如,对于“感伤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识别文中的具体事物,比如花、鸟、山河等,进而理解诗人的感伤情感;对于“遗怀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如乡村、故乡、情人等,切入到诗人的人生经历中,深度理解诗人的思绪;对于“思乡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描述,如故乡事,寒梅花等,进一步理解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三境”的理解和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度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还能够启迪学生对于人生的寄托与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三境”是文学创作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其中对于文字、音韵、形式等方面的精准运用,是初中学生需要重视并加以培养的基本素养。
例如,古诗中常常运用一些形象的描写手法,如太阳、月亮、花朵、山川等,通过这些符号的象征,加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古诗词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古诗词的语言繁复,内容抽象,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和抵触情绪。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文化的结晶,是作者对人生、自然、人情的思考和表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问学生:“诗中的山水是怎样描写的?你觉得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通过思考和探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二、情感互动式教学方法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互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表达的情感色彩。
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播放描绘山水景色的音乐,让学生倾听音乐中的优美旋律,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古诗词的背景往往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文化氛围。
在教学《春晓》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词,模拟古代人民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
四、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PPT等多媒体软件,把古诗词的诵读、赏析、解释等内容以图像、声音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在教学《七步诗》时,可以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古诗词的文字内容,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感受音乐的美妙。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懂得欣赏其美妙之处,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探讨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提前预习,了解背景知识古诗词鉴赏不仅要读懂文字,更要了解其背景信息。
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先行预习,了解古人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意义、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如果要教授《静夜思》,那么可以先从唐代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影响、作品中表现的孤独与寂寞、詹姆斯·高尔德的名篇《一个人的游戏》等方面来涉及,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逐字解读,深入剖析句子针对初中生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逐字解读、深入剖析的教学方法。
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可以详细地解释其含义,从字面上和意境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涵。
例如,对于《登高》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这一句,教师可以分别讲解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单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句诗歌的意境,体会到诗人表达的壮烈和豪迈。
三、对比鉴赏,体会作品的不同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鉴赏,比较不同诗人、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例如,教师教授杜甫的《春望》和元稹的《登忠州古城》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表现技巧,感受到作品的异同之处,从而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情感体验,感受文化的魅力古诗词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其美妙之处。
比如,在教授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离别之痛和不舍之情,从而自己产生共鸣,进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儒雅之美和人情之深。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前预习,逐字解读,对比鉴赏和情感体验是其中的四种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其内涵,领略其美妙,欣赏它的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审美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古诗词教学并非易事,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古诗词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古诗词艰涩难懂,缺乏现实意义。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生平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从而增加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先从浅显的古诗词入手,渐渐培养他们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选取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古诗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二、注重语境教学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语境教学,即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古诗词,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蕴。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中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教材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对古诗词的语境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古诗词的内涵,从而增进对古诗词的喜爱和理解。
三、启发思维,培养情感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力,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行引导和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抒发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究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古诗词的美学元素融入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古诗词、讲述古诗词的故事背景、介绍古诗词的艺术特点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来。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创作和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美。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从古诗词的音韵、形象、意境等方面去感受和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可以通过解读古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进行细腻入微的感悟,培养其对美的敏感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强化古诗词的比较分析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比较分析,使他们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可以选择不同朝代、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古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掌握古诗词的发展脉络和风貌特色,从而提升其对古诗词的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
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不仅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对古诗词的体验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园诗歌诵读活动、登山赏诗活动、古诗词文化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提升其审美修养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美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进行古诗词的改编、创作和赏析,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初探古诗词是中国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优秀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试图初探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形象和感官的认知更为敏感。
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与古诗词产生直接的联系,使其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可以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相关的美景、名胜古迹,帮助他们形成对古诗词中描绘的景象的直观感受。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模仿古人行走、举手投足的动作来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体验和理解。
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古诗词挑战游戏,通过回答问题、组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掌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联系生活的教学内容古诗词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但其中蕴藏的美感和思想内涵是普世的、具有时代性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古诗词中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欣赏力和表达能力。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朗诵、默写、解读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古诗词文本的掌握情况;通过设计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自由创作,检验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教学初探

消化理解的有力基础,或许他们对朗诵和背诵还不太理解,但是,在此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看法、
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积累会成为一种反刍式的消化吸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累。为此,教师要博采众长,学习同行的教学优点,借他山之石改善
三、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意境
自己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读、品、悟、感中,理解古诗词,丰富积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往往有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境之美, 累,厚重积淀,到达学习的目标。
古诗词的用字简练,每一个字词都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和意蕴,教师在教
学中要关心这些没有太多人生经受的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感受意
境美,陶冶学生的心灵。在意境美的体验中,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
诗词在教材中的比重只能增加不能削减。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古诗词的
教学策略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关心学生形成深厚的古文积
魏
第2页共2页
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为学生日后的文学修养的提高打下基础。对于
初中生而言,理解诗词的意境是难题,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没有更多的
生活阅历,这对于他们的理解是一个限制。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生活阅历
优势,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去理解古诗的深刻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和
心灵。
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是永久的课题,随着“国学进课堂”的建议,古
反复的诵读实现记忆和积累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为前提,要让学生先理解后背诵,理解了自然就能够背诵了。不能浮
通过诵读实现品味诗词精华的目的。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和领悟古诗的
在上面,要深入下去去理解文本,和进行对话。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够
内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道理对于古诗词也一样适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初探

芒 。著名 的美学大师 朱光潜 曾说 : “ 要养成纯正 的文学趣 开手脚让每一位 学生都在古诗词 学习的过程 中体 验导演 、 味 ,我们 最好从读 诗入手 。能欣 赏诗 , 自然 能欣 赏小说 、 中,古诗 词教学 的地位 是毋庸置 疑的。从教材 的编排和课
文 的 选 取 中 ,我 们 就 能 看 出 古诗 词 始 终 贯 穿 着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 它 朗 朗上 口的 显 著特 点 ,适合 中学 生 阅读 和背 诵 。 《 日制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 验 稿 )强 调 , 全 实 语 文 教 学 应 关 注 “ 生 的个 体 差 异 和 不 同 的 学 习 需 求 ” , 学 画 家 、诗 人 的 角 色 。 以下 是 笔 者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初 步 探 索 出
戏剧 及 其他 种类 的文 学 。” 因此在 我们 的 中学语 文 教育 的 一 些创 新 方 法 。
一
、
从导 演 视 角 ,品 隽 永诗 情
古 诗 词 语 言 精 练 , 内容 集 中 , 是 最 为 精 练 的 文 学 品 种 。在 中 学 语 文 教 材 中涉 及 到 的 部 分 古 诗 词 作 品 , 具 有 很 强 的叙 事 性 ,只 要 善 于运 用 创 新 的教 学 方法 ,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来 自主 理 解 ,完 全 可 以让 学 生 从 古 诗 词 中 体 会 到 极
一
| 、
裁 孚篪
中学语 文 古诗 词教 学创新 方法初探
◎陈麓伊
诗 歌 是 任 何 一 个 民 族 最 早 的文 学 类 型 ,是 文 学 家 族 的 统文化艺术珍 品,但却恰恰需要培 养这种个性化 的创新教 长 子 。孔 子 说 ,到 一个 都 城 ,到 一 个 地 方 , 民众 的 教 养 水 学方法 。如何 能更有效地让古 诗词教学从应试教 育中摆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教师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感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对古诗词进行品味鉴赏,课外适度的引导学生拓展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能力。
它对于向学生进行古文化熏陶,培养、提高他们人文底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诗词;教学方法;语文教学
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教学做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诗词时不能再单纯的依照以前的“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作者——背景——翻译——主旨——背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在原有的“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作者——背景——翻译——主旨——背默”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
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以下几点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用有趣的游戏或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易学、乐学,经过对调查表的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希望老师能营造出轻松的环境,有一种诗的意境,以诗人当时写诗的心情来分析
理解,并且希望老师多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运用多媒体、幻灯片,通过一些典故例子,带领同学慢慢赏析,理解文章,速度不要太快;要灵活些,容易记住,穿插一些有趣生动的历史小故事,最好能适当的插入些跟文言文有关的游戏,如演话剧,举行古诗文背诵比赛,师生拉歌比赛,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比赛和绘画比赛等等。
通过学生的这些建议不难看出他们对古诗文的教学方式是有些厌烦之意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能激起他们对古代诗文的学习兴趣,他们渴望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充满乐趣的接受吸收知识。
2.了解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词做好铺垫学习古诗词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的意义,同时还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内容的认识了解,并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这就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作了铺垫。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
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如赏读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狂”仅是一个县令出猎的意气风发及普通的爱国之情。
这样理解并不很全面,如果结合苏轼的生平遭遇则更能体会词中所含意蕴。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冬,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
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
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
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苏轼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了解了这些,词中表现出的作者的非凡的英勇气质,以及为国家效命的深切意愿就更能为学生理解。
3.重点品析名句,培养学生赏析能力品析名句可以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甚至能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如赏析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同时句中所写之景也体现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感情。
再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诗人竞遣明月做信使,转达他的慰问:你切莫因孤独而过于忧伤,现在我要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伴随你同到夜朗西。
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
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
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竞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4.诵读感知课文,重点培养学生语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许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诵读的重要性,积极地倡导诵读法。
但是许多老师认为诵读就是专指对古文的吟诵,诵读就是熟读、背诵,有的老师甚至以为诵读与朗读或朗诵是等同的。
因此经常在快要下课的几分钟内让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以至能背诵。
谭桂声先生认为:“诵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到深层含义、潜在趣味的全面感知。
使人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定律,体会语词,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奇气为自己的神气。
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熟稔文言词语,贯通文言的语法、修辞规律,形成灵敏的文言语感。
”
可见诵读不是简单的吟诵,也不是机械的背诵,更不是简单的重复朗诵。
诵读是一种出声响亮、注重熟练、意在体悟与积淀的读书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诵读方法。
激情示范,巧设情境,理性点拨,吟唱诗词都是有效诵读古诗词的方法。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在示范诵读中要激情四溢,倾注感情。
根据具体的诵读内容,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表演,多媒体技术等),并对古诗词一些基本的诵读方法进行点拨(如重音、感情基调,节奏、韵味等),也可采用吟唱法激活学生的兴趣。
此外还可采用“三段诵读法”。
即第一阶段: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在“识诗人”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把握诗句中的重读音节、声调、节奏及其变读。
让学生在反复吟读中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
第二阶段: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
第三阶段: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这一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试读,教师点拨后,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语势。
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通过三个阶段的反复吟诵,使学生熟悉了作品;通过语音、语流、语气的朗读指导和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能够读准诗词的节奏、读出诗词语气和语势。
这样,学生就在朗读中理解了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的感情和气势,初步把握住了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总之,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古诗词的学习既细又粗,既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整体把握感知,又需要我们从细微之处去细细品味感悟。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
之与新课标下的要求相吻合,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