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课件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课件
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推动人们不断探索和发 现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认识论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识具有相对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提高人类认识水平
认识论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 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绪论 • 认识的本质 • 认识的发展规律 • 认识的深化与拓展 • 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 • 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
01 绪论
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1 2
3
揭示认识的本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包括认识的来 源、结构、功能和特点等。
矛盾是认识发展的源泉
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推动着人们 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通过解决矛盾、揭示事物内在 联系的过程,推动认识的发展。
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认识发展的阶段性
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 复杂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 认识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 段都有其独特的认识成果和局限性。
02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概念和内涵
认识的概念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即主体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认识的内涵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 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 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
03
促进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认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科学研究

马哲-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

马哲-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
及作为感官延伸物的各种工具获得的对事物的现象或 外部联系的认识,它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它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
24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
物作用于人的感官 而引起的一种最简 单的反映形式。
硬! 红!
甜!
25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知觉是对事物表 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26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 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知觉
表象
27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 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 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的表面现象。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1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客体是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
2
实践中介
的关系。 其中的实践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
它是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基础。
6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 的实践;你要知道梨 子的滋味,你就得变 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马原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PT课件

马原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PT课件
第32页/共51页
2.第二次飞跃: 从1)理理性性认认识与识实到践的实关践系 a
2)从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意义 •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第33页/共51页
2.第二次飞跃: 从• 理转性化的认条识件:到 实 践b
1. 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3. 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 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中间试验,总结经验教训。
第36页/共51页
1.真理的唯物论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亦即客观真理。 ➢ 内容是客观的, ➢ 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第37页/共51页
2.真理的辩证法: 绝绝 对对真 性理 :和真 相理 的对绝性对 性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
第38页/共51页
• 真理的绝对性: 1.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
第7页/共51页
1.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②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狼孩,猪孩,豹孩。
不否认从他人和书本可以获得知识。
第8页/共51页
• 爱迪生 • Thomas Edison said, •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第17页/共51页
2.认识客体 ① 含义:人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 ② 基本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③ 基本特性: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40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再认识 再实践
实践
认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 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 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 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 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 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 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52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
78
二 、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 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79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实践的特点
80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相符
真理
不符
谬误
81
82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3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 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 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讨和 回答的问题
14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1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34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汽车
35
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回答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36
推理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 的思维形式
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王强是一名学生, 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二)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两者在 认识中的不同作用。 认识中的不同作用。
1、理性因素是认识的主导因素,是某一学科得以独立发展 理性因素是认识的主导因素, 理性因素是认识的主导因素 的重要原因。表现在: 的重要原因。表现在: (1)设定对象;(选择认识对象) (2)整理规范信息;(用专业术语整理材料) (3)解释认识的结果。(形成某一理论体系) 2、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重要影响,表现在: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重要影响,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重要影响 表现在: (1)对主体认识具有指向性、积极性影响。 (2)对主体认识具有诱导作用。 (3)对主体认识具有调节作用。 练习3:思考与辨析: 辨析: A、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B、思维无感性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康德)
1、不可知论(休谟、康德) 、不可知论(休谟、康德) 2、可知论 、 练习1:请你区分唯物主义可知论与唯心主义可 知论的差异。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由于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概念,从而能回答唯理论与经验论所 无法回答的问题,即:人的认识何以可能? 经验论认为,人的可靠性知识来自于观察与实验,但他们没 办法走出从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结论的归纳逻辑困境。 唯理论认为,人的可靠性知识来自于演绎逻辑推理,但他们 无法回答可靠性的前提从何而来的问题。 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概念,使主观与客观得以联接。从 而能解决上述两问题。他认为,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人 的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在实践中将得以解决。
一、认识的本质
(一)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争论。 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认识是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三)认识的本质特性 反映性、能动性。 认识的本质特性:反映性 认识的本质特性 反映性、能动性。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课件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课件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 律
认识与意识的区别
1、体系不同: 意识属于唯物论 认识属于认识论。
2、含义不同: 意识是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含主动形成和被动接受)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动形成) 3、外延不同 :意识包括 感觉和思维(知、情、意)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4、对应的概念不同:意识与物质对应 认识与实践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 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 律得到充分的暴露。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黄鼠狼是偷鸡的“专家”吗?
“真相调查”
材料是怎样体现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 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 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 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 段便 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 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 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 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 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 学输血的大门。
恩培多克勒——流射说
德谟克利特——影像说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亚里士多德——蜡块说
洛克——白板说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唯 物 主 义
反 映 论
旧唯物主 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 主义反映论
直观 消极 被动
辩证 积极 能动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 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三. 认识运动的过程及基本规律
(一)
从实践到认识
(二)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课件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课件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的名著,《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感觉
这花是红的
判断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错误观点:
唯理论——教条主义
经验论——经验主义
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 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对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案例
1
2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 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曾经猖獗一时的天花病毒 种牛痘,防天花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
舍罕王赏麦
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
舍罕国王:当然可以……?!
然而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放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达依尔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即1+2+22十23十24……十263)。每500,000颗为1蒲式尔(1蒲式尔约为35.2升),由此看来,国王得给西萨·班·达依尔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强烈推荐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pt

强烈推荐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pt
(2)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 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3)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
35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
客观的真理性,这 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
反映的摹写性--纪实:王 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反映的创造性--联想: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 日照香炉升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54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
55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和特点
.....
43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先验论: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 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
44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首先、由认识的本性所决定 其次、由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
37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究竟是正确的,还是 错误的,以及正确的程度如何,只能靠实践来检 验。一般来说,凡是在实践中被证实了的,达到 预期成果的认识则是正确的;否则,就证明认识 同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不相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一 句话,认识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三)马克思主义是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课件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课件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和感知客体,获取关于客体的感性经验和知 识。
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思维和认知过程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 对客体的科学认知。
03
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获得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
认识的过程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扩 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包 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 个阶段。
认识的特征
认识的客观性
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的主观性
认识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受到人 的思维、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影 响。
认识的相对性
认识具有相对性,受到时间、空间、 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认识的分类
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真理性和谬误性
根据认识的来源和方式,可以将认识 分为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根据认识的正确与否,可以将认识分 为真理性和谬误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根据认识的阶段和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以将认识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02
认识的本 质
认识的主体
认识的主体是人
认识是由具有思维能力和主观能 动性的人来完成的,人的意识、 思维和认知能力是认识活动的基础。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真理的客观性还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
的反映论的对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
性经验、外部世界、书本还是实践?
李时珍《本草纲目》
余秋雨《文化苦旅》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P65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
确证;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
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航海实践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 识的需要。——问题 的提出
P63
P63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
第一,确立实践的目的和方案; 第二,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行动; 第三,通过反馈调节实践活动。
飞机模型
飞机制造
飞机升空
失事改进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的
需要 可能 产生 正误
P64
P64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
两个缺陷: 其一,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其二,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主体 客体
P66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积极的、革命的、能动的 反映论
两个特点:
其一,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其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主体 实践
客体 P67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 能动反映
其一 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 同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
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要划清两条基本界限
P66 唯心主义
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
的认识论
唯物主义 二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 义的认识论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 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 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 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其二 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
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 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
P67
现代“高仿品”骗过文物泰斗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 A 能动的反映论 • B 经验论 • C 先验论 • D 不可知论
认识 主体
认识 中介
认识 客体
P63
认识中介
物质中介
精神中介
语言符号中介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 关系。
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 关系。
价值关系:主体追求客体的价值和客体满足主 体需要的关系。
审美关系:主体为什么要这样改造客体,主体 按照美的尺度来审视。依求真、求善、求美达 至审美境界。
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实践
游牧和农耕 丈量土地和商品交易 建筑、工业和战争
政治统治
需要
了解气候 精确计算 合理用力 管理民众
认识
天文学 数学 力学
政治学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 道梨子的滋味,你 就得变革梨子,亲 口尝一尝。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P64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 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唯物主义认识论 是反映论:认识是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唯心主义认识论是 先验论:认识是先于 实践、先于经验的产 物。
c.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
P66
其一:“物——感觉——思想”
其二:“思想——感觉——物”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消极的、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三)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的系统结构 第一,主体 主体是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并从事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三 方面的特征,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 主体三种形式。
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列宁全集》第 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认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还 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使人 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人眼观察:微尘级
光学显微镜:细胞级 电子显微镜:原子以下级
❖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 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பைடு நூலகம்,近山识鸟音。
P65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思考:认识来自于天赋观念、感
P63
不同人的不同解答体现了认识主体的差异性
认识主体的社会性特点
一个残废!
有伤风化! 真美!
第二,客体
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 对象,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 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 形式。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P63
精神客体
第三,中介
中介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 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与第一章的逻辑关系
第一章
物质世界 运动规律 意识能动
第二章
认识规律 指导实践 改造世界
唯物论和辩证法
认识论
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的基 础和本质
认识的 运动过程
真理与 价值
认识与实 践的统一
本章逻辑结构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实践为认 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手段
认识
决 定
实践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三,实践使认 识得以产生和发 展。——直接经 验、间接经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 A 唯物论的观点 • B 实践的观点 • C 辩证法的观点 • D 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