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与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的感 觉机能与感觉
器官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分类
感 受 器 (receptor) : 分 布 于 体 表 或 组 织 内 部 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条件改变的 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官(sense organ):感受器和非神经性 附属结构一起构成的感受装置。
1.1 感受器分类:
(2)本体感觉(深感觉)区: 中央前回 听觉,视觉
2.2.4 感觉的投射
感觉的过程的最后环节是将神经过程转化为感 觉,这个过程是在大脑皮层进行的。但是,最后我 们总是将感觉回溯到外部环境或感受器的部位,这 称之为感觉的投射。
即使直接刺激大脑皮层,所引起的感觉也是投 射外部的一定部位。比如,刺激中央后回顶部可以 引起来自下肢的主观感觉,刺激中央后回底部可以 引起来自面部的主观感觉。
1.2 感觉的分类:
传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触觉、肌觉、内脏觉等。
临床: 特殊感觉(special senses) 表面感觉(superficial or cutaneous sensations) 深部感觉(deep sensations) 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ations)
2.2.5 感受器的中枢抑制
感受器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向中枢传送神经冲 动时,还会接受来自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的调节。 一般来说,中枢的这种调节多数是抑制性的,以避 免感受器过度反应。
如视网膜,耳蜗,前庭等感觉器官均受中枢抑 制。
第三节 化学感受性
化学感受性(chemoreception): 指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对溶于水的化学
第二节 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感觉过程就是感受器接受了内外环境 的刺激,并把刺激的能量转变为一连串的 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神经 通路传送到各级神经中枢,并通过效应器 发生与刺激相适应的反射性活动。
2.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1.1 适宜刺激(adquate stimulus)
各感受器都有自己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2.2.1 感受器的冲动原理
刺激
感受器电位 AP P266图12-2 P267图12-3
2.2.2 感觉的传入
每一类感受器都有一定的传入通路以传导感受 器发放的冲动,最后传送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 传入通路: a. 非特异性丘脑皮层投射
上传除嗅觉以外的其它各种感觉的冲动,与感 觉的关系不大,主要起激活作用。 b. 特异性丘脑皮层投射
依所在部位分: 内R(interoceptors):位于身体内部。能感受内部 环境变化。这些感受器的活动不一定能引起主观 上清晰的感觉。 外R(exteroceptors):位于机体表面。感受外界环 境的变化。这些感受器的活动可以引起主观上清 晰的感觉。 依接受刺激的性质分:机械R、化学R、温度R......
P266图12-2
2.1.4 适应(adaptation)现象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一定时间后,感 受器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逐渐下降,感觉 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感觉 的适应或者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刺激继续
AP频率↓
不同的感受器其适应的快慢不同
P269图12-7
2.2 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2.1.2 换能作用与放大作用Biblioteka Baidu
放大
P265图12-1
放大作用: 单个红光的光子只有3×10-19焦耳的辐射
能,然而一个感光细胞俘获单个光子所引起 的感受器电流却有5×10-14焦耳的电能。
生理意义:适应环境,感觉远距离的弱信号。
2.1.3 编码(coding)作用
刺激信息
AP序列
刺激的强度是通过单一Nf上AP频率的 高低和参加这一信息传输的Nf数目的多少 来编码的。
在人体各部位的两点阈差别很大,背部正中 只 能 分 辨 两 个 相 隔 6-7mm 的 刺 激 , 手 掌 能 分 辨 2.2mm,而舌尖能分辨两个相隔1.1mm的刺激。
把手指插入汞中,只是在汞与空气的界面上 手指才有压觉,在汞中的其他部分没有压觉。这 表明对机械感受器的直接刺激是细胞膜的牵张和 变形。
P271图12-9
3.2 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 味蕾(味觉C+支持C) P272图12-10
味觉C(感受器电位) 脑Ⅶ、Ⅸ神经(AP)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味觉区分机制:
通过来自四种基本味觉的专用N通路上N信号 的频率和不同组合来感知各种味觉。
P272图12-11
(1)味觉细胞的分布(舌背面、舌尖、舌侧面) (2)嗅、味觉细胞的更新(基底细胞) (3)味觉细胞的数量(年龄越大越少) (4)舌面各部分对味觉的敏感性 (5)影响味觉敏感性的因素(食物温度、血液中的 化学成分)
第四节 机械感受性
4.1 触(压)觉感受器
机制:压力差 细胞膜的牵张与形变 感受器电位 AP
由于感受器在皮肤里的分布不均,所以不同部 位敏感度不同。四肢比躯体敏感,手指则更敏感。
此外,不同部位的皮肤感受两点之间最小距离 的能力也不同,也就是说两点阈不同。所谓两点阈 就是皮肤感觉能分辨出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机能装置:毛细胞
P273图12-13
机制:纤毛的弯曲方向决定传入N上N冲动的发放 频率的高低(P274图12-14)
4.2 平衡觉和位置觉
感受器官: 球囊(sacculus) 椭圆囊(utriculus)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前庭器官) P275图12-16
一条神经通路只传导一种感觉。
深感觉 延髓(二级)
换元 交叉
感觉冲动(一级)
脊髓 背根
脊髓(二级) 浅感觉
换元 交叉
丘脑(后腹核)(三级)
特异性 丘-皮投射
顶叶中央后回(体觉区)
2.2.3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1)体表感觉(浅感觉)区: 中央后回 投射特点:
交叉 (头面部例外) 倒置 (头面部例外) 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 的灵敏度有关
物质的感受机能。
嗅觉和味觉的感受器虽然形态结构不同,但 两种感受器的感受机制却基本相同。这两种感受 机能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3.1 嗅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嗅细胞(双极N元) 嗅细胞是一种胞体为卵圆形的双极N元,外
端长有嗅纤毛,内端变细成为无髓鞘神经纤维, 传导感受器电位。
嗅细胞起着感受刺激传导冲动的作用。化 学分子与嗅细胞接触时便与膜上的受体分子相 结合,从而使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产生感受 器电流,轴丘处形成AP上传。
器官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分类
感 受 器 (receptor) : 分 布 于 体 表 或 组 织 内 部 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条件改变的 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官(sense organ):感受器和非神经性 附属结构一起构成的感受装置。
1.1 感受器分类:
(2)本体感觉(深感觉)区: 中央前回 听觉,视觉
2.2.4 感觉的投射
感觉的过程的最后环节是将神经过程转化为感 觉,这个过程是在大脑皮层进行的。但是,最后我 们总是将感觉回溯到外部环境或感受器的部位,这 称之为感觉的投射。
即使直接刺激大脑皮层,所引起的感觉也是投 射外部的一定部位。比如,刺激中央后回顶部可以 引起来自下肢的主观感觉,刺激中央后回底部可以 引起来自面部的主观感觉。
1.2 感觉的分类:
传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触觉、肌觉、内脏觉等。
临床: 特殊感觉(special senses) 表面感觉(superficial or cutaneous sensations) 深部感觉(deep sensations) 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ations)
2.2.5 感受器的中枢抑制
感受器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向中枢传送神经冲 动时,还会接受来自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的调节。 一般来说,中枢的这种调节多数是抑制性的,以避 免感受器过度反应。
如视网膜,耳蜗,前庭等感觉器官均受中枢抑 制。
第三节 化学感受性
化学感受性(chemoreception): 指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对溶于水的化学
第二节 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感觉过程就是感受器接受了内外环境 的刺激,并把刺激的能量转变为一连串的 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神经 通路传送到各级神经中枢,并通过效应器 发生与刺激相适应的反射性活动。
2.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1.1 适宜刺激(adquate stimulus)
各感受器都有自己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2.2.1 感受器的冲动原理
刺激
感受器电位 AP P266图12-2 P267图12-3
2.2.2 感觉的传入
每一类感受器都有一定的传入通路以传导感受 器发放的冲动,最后传送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 传入通路: a. 非特异性丘脑皮层投射
上传除嗅觉以外的其它各种感觉的冲动,与感 觉的关系不大,主要起激活作用。 b. 特异性丘脑皮层投射
依所在部位分: 内R(interoceptors):位于身体内部。能感受内部 环境变化。这些感受器的活动不一定能引起主观 上清晰的感觉。 外R(exteroceptors):位于机体表面。感受外界环 境的变化。这些感受器的活动可以引起主观上清 晰的感觉。 依接受刺激的性质分:机械R、化学R、温度R......
P266图12-2
2.1.4 适应(adaptation)现象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一定时间后,感 受器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逐渐下降,感觉 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感觉 的适应或者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刺激继续
AP频率↓
不同的感受器其适应的快慢不同
P269图12-7
2.2 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2.1.2 换能作用与放大作用Biblioteka Baidu
放大
P265图12-1
放大作用: 单个红光的光子只有3×10-19焦耳的辐射
能,然而一个感光细胞俘获单个光子所引起 的感受器电流却有5×10-14焦耳的电能。
生理意义:适应环境,感觉远距离的弱信号。
2.1.3 编码(coding)作用
刺激信息
AP序列
刺激的强度是通过单一Nf上AP频率的 高低和参加这一信息传输的Nf数目的多少 来编码的。
在人体各部位的两点阈差别很大,背部正中 只 能 分 辨 两 个 相 隔 6-7mm 的 刺 激 , 手 掌 能 分 辨 2.2mm,而舌尖能分辨两个相隔1.1mm的刺激。
把手指插入汞中,只是在汞与空气的界面上 手指才有压觉,在汞中的其他部分没有压觉。这 表明对机械感受器的直接刺激是细胞膜的牵张和 变形。
P271图12-9
3.2 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 味蕾(味觉C+支持C) P272图12-10
味觉C(感受器电位) 脑Ⅶ、Ⅸ神经(AP)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味觉区分机制:
通过来自四种基本味觉的专用N通路上N信号 的频率和不同组合来感知各种味觉。
P272图12-11
(1)味觉细胞的分布(舌背面、舌尖、舌侧面) (2)嗅、味觉细胞的更新(基底细胞) (3)味觉细胞的数量(年龄越大越少) (4)舌面各部分对味觉的敏感性 (5)影响味觉敏感性的因素(食物温度、血液中的 化学成分)
第四节 机械感受性
4.1 触(压)觉感受器
机制:压力差 细胞膜的牵张与形变 感受器电位 AP
由于感受器在皮肤里的分布不均,所以不同部 位敏感度不同。四肢比躯体敏感,手指则更敏感。
此外,不同部位的皮肤感受两点之间最小距离 的能力也不同,也就是说两点阈不同。所谓两点阈 就是皮肤感觉能分辨出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机能装置:毛细胞
P273图12-13
机制:纤毛的弯曲方向决定传入N上N冲动的发放 频率的高低(P274图12-14)
4.2 平衡觉和位置觉
感受器官: 球囊(sacculus) 椭圆囊(utriculus)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前庭器官) P275图12-16
一条神经通路只传导一种感觉。
深感觉 延髓(二级)
换元 交叉
感觉冲动(一级)
脊髓 背根
脊髓(二级) 浅感觉
换元 交叉
丘脑(后腹核)(三级)
特异性 丘-皮投射
顶叶中央后回(体觉区)
2.2.3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1)体表感觉(浅感觉)区: 中央后回 投射特点:
交叉 (头面部例外) 倒置 (头面部例外) 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 的灵敏度有关
物质的感受机能。
嗅觉和味觉的感受器虽然形态结构不同,但 两种感受器的感受机制却基本相同。这两种感受 机能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3.1 嗅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嗅细胞(双极N元) 嗅细胞是一种胞体为卵圆形的双极N元,外
端长有嗅纤毛,内端变细成为无髓鞘神经纤维, 传导感受器电位。
嗅细胞起着感受刺激传导冲动的作用。化 学分子与嗅细胞接触时便与膜上的受体分子相 结合,从而使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产生感受 器电流,轴丘处形成AP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