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七个排序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原创)
课题名称排序算法比较指导老师: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成绩:__________目录一、设计要求 (3)二、采用的数据结构 (3)三、系统总框架图 (3)四、算法设计思想 (4)五、测试的数据和结果(以秒计) (5)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5)七、程序有特色的地方 (6)八、程序需要改进的地方 (7)九、结束语 (7)十、源代码及相关注释 (8)一、设计要求利用随机函数产生1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50000随机整数,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树形选择排序十种排序方法进行排序(结果为由小到大的顺序),并统计每一种排序所耗费的平均时间(统计为图表坐标形式)。
二、采用的数据结构分别采用了内部排序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树形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九种排序法并进行了时间复杂度的比较。
三、系统总框架图四、算法设计思想1.直接插入排序此排序法为最简单的插入排序法,方法为将一个数据插入到已经有序的数据列表中,使插入后的数据列表仍然保持有序。
但当代排序列中数据个数过大时不宜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基本思想为用折半查找方法找出待插数据在已有序序列中的待插位置,再进行插入。
当需要排序的数据个数很大时可以采用。
3.希尔排序当待排数据序列基本保持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的效率较高。
因此可先将整个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当整个序列中的数据元素基本有序时再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但必须注意:要使增量序列中的值没有除一之外的公因子,并且最后一个增量值必须等于1。
4.起泡排序起泡排序属于交换排序,主要思想为先将第一个记录和第二个记录比较,若为逆序,则两个记录交换;然后比较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值的大小,若为逆序则交换之;依次类推,直到第n-1个记录和第n个记录进行比较为止。
此前为一趟冒泡排序,使最大的记录排在最后。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数据的排序是一项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操作。
内部排序算法作为其中的关键部分,对于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将对几种常见的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数据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则进行交换,并一直重复这样的走访操作,直到没有要交换的数据元素为止。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其效率较低,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性能不佳。
因为它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平均时间复杂度也为O(n²)。
插入排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插入排序在数据量较小时表现较好,其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也都是 O(n²),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性能可能会优于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则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²),但它在某些情况下的交换操作次数可能会少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的排序算法。
它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小,另一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大,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快速排序通常表现出色,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
归并排序也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待排序序列分成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有序,然后将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排序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排序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实践能力。
1.理解排序算法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常见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3.了解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
4.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编写程序实现常见的排序算法;6.能够分析排序算法的效率和适用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排序算法概述1.1 排序的概念和作用1.2 排序算法的分类和评价指标第2课时:冒泡排序2.1 冒泡排序的原理2.2 冒泡排序的实现2.3 冒泡排序的效率分析第3课时:选择排序3.1 选择排序的原理3.2 选择排序的实现3.3 选择排序的效率分析第4课时:插入排序4.1 插入排序的原理4.2 插入排序的实现4.3 插入排序的效率分析第5课时:排序算法的应用5.1 排序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2 排序算法的选择和优化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排序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数据结构与算法》;2.参考书:《算法导论》、《排序与搜索》;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占总评的30%。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数据结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的数据组织、管理和处理方法,培养其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理解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2)掌握常见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如排序、查找、递归、贪心、分治等;(3)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编程实践能力;(2)掌握算法分析方法,能够评价算法优劣,进行算法优化;(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进行问题建模,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数据结构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数据结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线性表:- 线性表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操作;- 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及其应用;- 线性表的相关算法,如插入、删除、查找等。
2. 栈和队列:- 栈和队列的定义、特点及基本操作;- 栈和队列的存储结构及其应用;- 栈和队列相关算法,如进制转换、括号匹配等。
3. 树和二叉树:- 树的定义、基本术语和性质;-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存储结构及遍历算法;- 线索二叉树、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4. 图:- 图的定义、基本术语和存储结构;- 图的遍历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等算法。
5. 排序和查找:- 常见排序算法,如冒泡、选择、插入、快速等;- 常见查找算法,如顺序、二分、哈希等。
排序算法课课程设计书
排序算法课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排序算法的概念、原理和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理解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编写排序算法代码的能力;能够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排序,并分析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算法的兴趣,使其认识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排序算法的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具备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对计算机科学和算法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排序算法的概念和原理:介绍排序算法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常见排序算法:讲解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实现过程。
3.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点:分析不同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4.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让学生动手编写排序算法代码,培养其编程能力。
5.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讲解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概念,并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复杂度。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排序算法的相关知识,了解常见的排序算法,并具备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排序算法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算法实现,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算法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排序算法的应用价值和性能特点。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排序算法代码,培养其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数据结构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匡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常用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特性- 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和表示方法2. 常用数据结构- 线性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 树形结构:二叉树、堆、哈夫曼树- 图形结构:图、邻接矩阵、邻接表3. 数据结构的应用- 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 图算法: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常用数据结构和应用。
2. 实例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展示数据结构的操作和应用。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引入数据结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起思量,如“如何高效地查找一个元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等。
2. 知识讲解- 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和基本操作。
- 详细讲解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 介绍常用的查找算法、排序算法和图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实例演示- 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展示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的操作和应用。
- 演示不同查找算法、排序算法和图算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效果。
4. 问题解决- 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进行解答。
- 引导学生思量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和应用。
- 引导学生思量数据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代码实现某些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进行测试和分析。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数据结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现方法,培养其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树、图等;(2)掌握各类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3)了解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4)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实现字符串匹配、图的遍历等;(2)具备分析算法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3)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用编程语言实现各类数据结构和算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其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数据结构基础,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树、图等;教学大纲:第1章 数据结构概述,第2章 线性表,第3章 栈和队列,第4章 串。
2. 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教学大纲: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第6章 树和二叉树,第7章 图。
3. 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教学大纲:第8章 算法分析基础。
4. 排序和查找算法:教学大纲:第9章 排序,第10章 查找。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4章,共计12课时,了解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线性表、栈、队列等解决简单问题;2. 第5-7章,共计18课时,学习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掌握树、图等复杂结构;3. 第8章,共计6课时,学习算法分析基础,能对常见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4. 第9-10章,共计12课时,学习排序和查找算法,掌握各类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数据结构排序PPT课件
注:外部排序时,要将数据分批调入内存来 排序,中间结果还要及时放入外存,显然外 部排序要复杂得多。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5.待排序记录在内存中怎样存储和处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Void BInsertSort (SqList &L) // 折半插入排序
{ for ( i=2;i<=L.length;++i )
{ L.r[0] = L.r[ i ]; // 将L.r [i] 暂存到L.r[0]
处理方式: ① 顺序排序 —— 数据间的逻辑顺序关系通过其物理
存储位置的相邻来体现,排序时直接移动记录; 适合数据较少的情况!
② 链表排序 ——数据间的逻辑顺序关系通过结点中 的指针体现,排序时只修改指针,不移动数据;
③ 地址排序 —— 数据存储在一段连续地址的空间, 构造一个辅助表保持各数据的存放地址(指针),排 序时先修改辅助表中的地址,最后再移动记录。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4. 什么叫内部排序?什么叫外部排序? —— 若待排序记录都在内存中,称为内部排序;
内部排序基本操作有两种: ◆ 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比不可少的操作) ◆ 存储位置的移动。
i=8
0
1
2
3
4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日期:一需求分析1.运行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2.程序所实现的功能对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演示,并且输出每一趟的排序情况。
3.程序的输入(包含输入的数据格式和说明)<1>排序种类三输入<2>排序数的个数的输入<3>所需排序的所有数的输入4.程序的输出(程序输出的形式)<1>主菜单的输出<2>每一趟排序的输出,即排序过程的输出5.测试数据,如果程序输入的数据量比较大,需要给出测试数据。
二设计说明1.算法设计思想<1>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排序表中的数据元素按关键字进行两两比较,如果发生逆序(即排列顺序与排序后的次序正好相反),则两者交换位置,直到所有数据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2>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设法把一个数据元素插入到已经排序的部分序列的合适位置,使得插入后的序列仍然是有序的。
开始时建立一个初始的有序序列,它只包含一个数据元素。
然后,从这个初始序列出发不断插入数据元素,直到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插到有序序列后,整个排序工作就完成了。
<3>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第一趟在有n个数据元素的排序表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然后在剩下的n-1个数据元素中再选出关键字最小(整个数据表中次小)的数据元素,依次重复,每一趟(例如第i趟,i=1,…,n-1)总是在当前剩下的n-i+1个待排序数据元素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作为有序数据元素序列的第i个数据元素。
等到第n-1趟选择结束,待排序数据元素仅剩下一个时就不用再选了,按选出的先后次序所得到的数据元素序列即为有序序列,排序即告完成。
数据的排序教案(精选5篇)
数据的排序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据的排序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利用学具进行规律排序训练。
2、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六型学具人手一套和挂图。
活动过程:1、幼儿排队找规律,引出课题。
幼儿按拍一下手拍一下肩、拍两下手拍两下肩的规律进入活动室。
2、:“请你照图继续摆”。
出示下列挂图,让幼儿观察数秒钟,启发幼儿说出规律,并继续往下摆。
(1)一长一短:两根学具棒、一根学具棒(2)一红一绿:一根红学具棒、一根绿学具棒(3)三种颜色三种形状:红圆、黄三角、绿正方形(4)单双数:1、3、2、4、5、7、6、83、:“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请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规律排序(一种底色一种类别、两种底色两种类别……六种底色六种类别)。
最后让幼儿自己定标准自己摆,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
活动延伸:按一男一女、一男两女、梳辫子不梳辫子、戴眼镜不戴眼镜、高矮等标准让幼儿排队出活动室。
数据的排序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以下7个题目任选其一。
1.排序算法比较利用随机函数产生30000个随机整数,利用插入排序、起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等排序方法进行排序,并且(1)统计每一种排序上机所花费的时间。
(2)统计在完全正序,完全逆序情况下记录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3)比较的指标为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记录的移动次数(一次记录交换计为3次移动)。
(4)对结果作简单分析,包括对各组数据得出结果波动大小的解释。
2.图的深度遍历对任意给定的图(顶点数和边数自定),建立它的邻接表并输出,然后利用堆栈的五种基本运算(清空堆栈、压栈、弹出、取栈顶元素、判栈空)实现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3.图的广度遍历对任意给定的图(顶点数和边数自定),建立它的邻接表并输出,然后利用队列的五种基本运算(置空队列、进队、出队、取队头元素、判队空)实现图的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4.二叉树的遍历对任意给定的二叉树(顶点数自定)建立它的二叉链表存贮结构,并利用栈的五种基本运算(置空栈、进栈、出栈、取栈顶元素、判栈空)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三种遍历,输出三种遍历的结果。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5.链表操作利用链表的插入运算建立线性链表,然后利用链表的查找、删除、计数、输出等运算反复实现链表的这些操作(插入、删除、查找、计数、输出单独写成函数的形式),并能在屏幕上输出操作前后的结果。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6.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数器(1)输入并建立多项式(2)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c2,e2……cn,en,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i,ei分别为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
序列按指数降序排列。
(3)多项式a和b相加,建立多项式a+b,输出相加的多项式。
(4)多项式a和b相减,建立多项式a-b,输出相减的多项式。
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多项式。
测试数据:(1)(2x+5x8-3.1x11)+(7-5x8+11x9)(2)(6x-3-x+4.4x2-1.2x9)-(-6x-3+5.4x2+7.8x15)(3)(x+x2+x3)+0(4)(x+x3)-(-x-x-3)7.实现两个链表的合并基本功能要求:(1)建立两个链表A和B,链表元素个数分别为m和n个。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第一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题目:一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二、需求分析1、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的功能是:1.1 输入并建立多项式;1.2 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c2,e2,………cn,en,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i和ei分别是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序列按指数降序排列;1.3多项式a和b相加,建立多项式a+b;1.4 多项式a和b相减,建立多项式a-b。
2、设计思路:2、设计思路:2.1 定义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 2.2 建立多项式存储结构,定义指针*next 2.3利用链表实现队列的构造。
每次输入一项的系数和指数,可以输出构造的一元多项式2.4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终站上显示“提示信息”之后,由用户在键盘上输入演示程序中规定的运行命令;根据相应的输入数据(滤去输入中的非法字符)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
3、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1)输入多项式a;2)输入多项式b;3)求a+b;4)求a-b;5)求a*b;6)求a的导数;7)求b的导数;8)退出程序。
4、测试数据:1、(2x+5x^8-3.1x^11)+(7-5x^8+11x^9)=(-3.1x^11+11x^9+2x+7);2、(6x^-3-x+4.4x^2-1.2x^9+1.2x^9)-(-6x^-3+5.4x^2-x^2+7.8x^15)=(-7.8x^15-1.2x^9+12x^-3-x);3、(1+x+x^2+x^3+x^4+x^5)+(-x^3-x^4)=(1+x+x^2+x^5);4、(x+x^3)+(-x-x^3)=0;5、(x+x^100)+(x^100+x^200)=(x+2x^100+x^200);6、(x+x^2+x^3)+0=x+x^2+x^3.7、互换上述测试数据中的前后两个多项式三、概要设计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需用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多项式。
为此需要两个抽象的数据类型:线性表和多项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综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年级专业:指导教师:付丹丹二〇一一年十二月2- 3 - 3摘要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
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
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
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
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
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学科经典的内容,其中内部排序现有的算法有很多种,其中包含冒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等,各有其特点。
对排序算法比较的分析可以遵循若干种不同的准则,通常以排序过程所需要的算法步数作为度量,有时也以排序过程中所作的键比较次数作为度量。
特别是当作一次键比较需要较长时间,例如,当键是较长的字符串时,常以键比较次数作为排序算法计算时间复杂性的度量。
当排序时需要移动记录,且记录都很大时,还应该考虑记录的移动次数。
究竟采用哪种度量方法比较合适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主要考虑用比较的次数作为复杂性的度量。
41概要1.1设计目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主要是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
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
《数据结构》排序》课件
遍历数组,两两比较并交换元素位
置,重复执行直到排序完成。
3
时间复杂度分析
最好情况下O(n),最坏情况和平均
优化方法
4
情况下为O(n^2)。
加入标记位,如果某次遍历中没有 发生交换,则表示已排序完成。
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
将数组分为已排序 和未排序两部分, 每次从未排序中取 出一个元素插入到 已排序的合适位置。
感谢阅读。
的元素,放到已排序的末尾。
每次遍历未排序部分,找到最小
(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部
分末尾。
3
堆排序
使用堆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每次选
取堆顶元素,调整堆结构,重复执
时间复杂度分析
4
行直到排序完成。
最坏情况下为O(n^2),平均情况下
为O(n^2)。
5
优化方法
使用堆排序技巧,优化选择的效率。
快速排序
1
实现流程
时间复杂度
不同排序算法的时间复 杂度对比。
空间复杂度
不同排序算法的空间复 杂度对比。
稳定性
不同排序算法在相同元 素排序时的稳定性对比。
结语
通过本课件,您了解了不同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 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非常重要。希望本课件能为您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价值 的指导。
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直接插入排 序
逐个遍历未排序元 素,依次插入到已 排序序列中正确的 位置。
希尔排序
将数组按一定步长 分组,分组内使用 直接插入排序,不 断缩小步长直到为 1。
时间n^1.3)。
选择排序
1
基本思想
每次从未排序中选择最小(或最大)
直接选择排序
数据结构-排序PPT课件
O(nlogn),归并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06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
分配和收集
基数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即相同的元素在排序后仍保持原有的顺序。
文件系统需要对文件和目录进行排序,以便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浏览和管理文件。
数据挖掘和分析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以便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
计算机图形学中需要对图形数据进行排序,以便进行高效的渲染和操作。
数据库系统
文件系统
数据挖掘和分析
计算机图形学
02
插入排序
将待排序的元素按其排序码的大小,逐个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直到所有元素插入完毕。
简单选择排序
基本思想: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时间复杂度: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元素的个数。 稳定性: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优点:堆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并且其空间复杂度为O(1),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排序算法。
基数排序的实现过程
空间复杂度
基数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n+k),其中n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k为计数数组的长度。
时间复杂度
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d(n+k)),其中d为最大位数,n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k为计数数组的长度。
适用场景
当待排序数组的元素位数较少且范围较小时,基数排序具有较高的效率。然而,当元素位数较多或范围较大时,基数排序可能不是最优选择。
数据结构顺序表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顺序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顺序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存储结构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描述顺序表的特点,并与链表等其他数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3. 学生能掌握顺序表的相关算法,如插入、删除、查找等,并了解其时间复杂度。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如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2. 学生能够独立编写顺序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的程序代码。
3. 学生能够分析顺序表操作的算法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据结构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据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编程观念,注重代码规范和程序优化。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属于数据结构章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顺序表这一基本数据结构。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对数据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顺序表这种线性表结构掌握不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顺序表的操作方法,并培养其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顺序表的基本概念与存储结构- 引入顺序表的定义,比较顺序表与数组、链表的区别。
- 讲解顺序表的内存存储结构,分析其优缺点。
2. 顺序表的操作方法- 介绍顺序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 讲解顺序表长度变化时的动态扩容和缩容方法。
3. 顺序表算法分析- 分析顺序表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如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 探讨优化顺序表操作算法的方法,如二分查找等。
4.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问题,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讲解如何使用顺序表进行数据管理。
- 分析实际案例,巩固顺序表的操作方法和算法优化。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四个方面进行安排,共计8个课时。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题目:多种排序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计科嵌入式(12-1)指导教师: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多种排序摘要:排序是算法中最基础的问题之一,经典的排序算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到的,基于比较的方法是比较直观的方式,主要存在插入法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每一种排序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插入法排序适用于那些长度短的排序,要是长的话,有些爱莫能助啦,堆排序主要是依据了二叉堆的特性,但是创建堆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希尔排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精确的过程,但是目前也只是一个经验方式。
归并排序是一个递归的问题,采用分治的思想实现,但是这种算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快速排序虽然是实践中比较常用的算法,但是对于有序的数组采用快速排序就是灾难。
比较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最优也只能到达O(NlogN)。
关键词:归并排序快排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内部排序目录1. 设计背景 (3)1.1问题描述 (4)1.2 问题分析 (4)2.设计方案 (4)2.1 算法设计 (4)2.2 功能模块分析 (6)3.主要算法流程图 (15)4. 结果与结论 (16)4.1正确结果 (16)4.2错误信息 (18)5. 算法复杂度以及稳定性分析 (18)6. 收获与致谢 (19)7. 参考文献 (19)8. 附件 (20)1. 设计背景1.1问题描述利用随机函数产生N个随机整数(10000以上),对这些数进行多种方法进行排序。
包括: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
1.2 问题分析经典的排序算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到的,基于比较的方法是比较直观的方式,主要存在插入法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每一种排序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2.设计方案2.1 算法设计(1)选择排序在待排序的一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的一个数据元素与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元素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据元素当中再找最小的与第二个位置的数据元素交换,循环到只剩下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为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起止时间课程设计:排序综合一、任务描述利用随机函数产生n个随机整数(20000以上),对这些数进行多种方法进行排序。
(1)至少采用三种方法实现上述问题求解(提示,可采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
并把排序后的结果保存在不同的文件中。
(2)统计每一种排序方法的性能(以上机运行程序所花费的时间为准进行对比),找出其中两种较快的方法。
要求:根据以上任务说明,设计程序完成功能。
二、问题分析1、功能分析分析设计课题的要求,要求编程实现以下功能:(1)随机生成N个整数,存放到线性表中;(2)起泡排序并计算所需时间;(3)简单选择排序并计算时间;(4)希尔排序并计算时间;(5)直接插入排序并计算所需时间;(6)时间效率比较。
2、数据对象分析存储数据的线性表应为顺序存储。
三、数据结构设计使用顺序表实现,有关定义如下:typedef int Status;typedef int KeyType ; //设排序码为整型量typedef int InfoType;typedef struct { //定义被排序记录结构类型KeyType key ; //排序码I nfoType otherinfo; //其它数据项} RedType ;typedef struct {RedType * r; //存储带排序记录的顺序表//r[0]作哨兵或缓冲区int length ; //顺序表的长度} SqList ; //定义顺序表类型四、功能设计(一)主控菜单设计为实现通各种排序的功能,首先设计一个含有多个菜单项的主控菜单程序,然后再为这些菜单项配上相应的功能。
程序运行后,给出5个菜单项的内容和输入提示,如下:1.起泡排序2.简单选择排序3.希尔排序4. 直接插入排序0. 退出系统(二)程序模块结构由课题要求可将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即实现程序功能所需的函数):●主控菜单项选择函数menu()●创建排序表函数InitList_Sq()●起泡排序函数Bubble_sort()●简单选择排序函数SelectSort()●希尔排序函数ShellSort();●对顺序表L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函数Insertsort()(三)函数调用关系程序的主要结构(函数调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排序的实现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502学号:姓名:时间:2016-12-26—2017-1-6一、问题描述1.题目内容:排序算法实现。
2.基本要求:用C语言或者C++设计一个排序综合系统。
3.测试数据:手写输入数据。
二、需求分析1.程序所能达到的基本功能。
1)设计一个菜单,格式如下:1.选择排序2.插入排序-3.起泡排序4.快速排序5.归并排序6.堆排序7.基数排序8.重新输入数据9.退出2)选择不同的菜单但进行相应的排序,并给出排序的关键字序列。
求出该排序算法运行时间,比较各排序间效率。
2.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所有整型的数。
3.输出的形式:从小到大输出排序结果和运行时间。
4.测试数据要求。
输入元素个数为正整数。
输入将要排序的数都为整型。
三、概要设计1.所需的ADT,它们的作用。
ADT SORT{数据对象:D=用户输入n数据元素;基本操作:void ShuRu(SqList &L); ------------------- 用户输入Void SelectSort(SqList &L);------------------- 选择排序void nsertSort(SqList &L); ------------------- 插入排序-void BBubbleSort(SqList &L); ------------------- 起泡排序void QuickSort(SqList &L); ------------------- 快速排序void MergeSort(SqList &L); ------------------- 归并排序void HeapSort(SqList &L); ------------------- 堆排序void RadixSort(SqList &L) ------------------- 基数排序}ADT SORT2.主程序流程及模块调用关系。
3.核心的粗线条伪代码算法。
四、详细设计1.实现概要设计的数据类型,重点语句加注释。
2.每个操作的伪代码算法,重点语句加注释。
3.主程序和其他模块的伪码算法,重点语句加注释。
4.函数调用关系图。
五、调试分析1.设计与调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体会。
由于是输入是手打输入,当数据少时,各排序算法运行时间都接近于0,导致时间显示几乎一样,无法进行比较各排序效率。
所以在网上找了更加精细计算函数运行时间的算法。
这让我懂得查找资料和思考会让你的算法更加完善。
六、使用说明1.简要说明程序运行操作步骤。
a)输入需要排序总数。
b)输入数据。
c)根据菜单选择1~8进行排序,重复进行。
d)输入9确定退出。
七、测试结果包括输入和输出,输入集应多于需求分析的数据。
八、附录(带注释的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clude <iostream>#include <ctime>#include <windows.h>#include <cmath>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MAXSIZE=10000;typedef struct{int r[MAXSIZE+1];//r[0]闲置或者作为判别标志的“哨兵”单元int length;//顺序表的记录空间为r[1…length]}SqList;//顺序表类型void ShuRu(SqList &L,int n)//输入函数{L.length=n;for (int i=1;i<=L.length;i++){cout<<"r["<<i-1<<"]=";cin>>L.r[i];}cout<<endl;}void ShuChu(SqList L)//输出函数{cout<<"排序的结果为:";for (int i=1;i<=L.length;i++){cout<<" "<<L.r[i];}}void SelectSort(SqList &L)//选择排序{int W;int j,k;for(int i=0;i<L.length;++i){j=i;for(k=i+1;k<=L.length;k++)if(L.r[k]<L.r[j])j=k;if(i!=j){W=L.r[j];L.r[j]=L.r[i];L.r[i]=W;} }}void InsertSort(SqList &L)//插入排序{for(int i=2;i<=L.length;++i)if(L.r[i]<L.r[i-1]){L.r[0]=L.r[i];for(int j=i-1;L.r[0]<L.r[j];--j)L.r[j+1]=L.r[j];L.r[j+1]=L.r[0];}}void BBubbleSort(SqList &L)//起泡排序{int W;int i=L.length;int lastExchangeIndex;while(i>1){lastExchangeIndex=1;for(int j=1;j<i;j++){if(L.r[j+1]<L.r[j]){W=L.r[j];L.r[j]=L.r[j+1];L.r[j+1]=W;lastExchangeIndex=j;}}i=lastExchangeIndex;}}int Partition(int R[],int low,int high)//快速排序{int pivotkey;R[0]=R[low];pivotkey=R[low];while(low<high){while(low<high && R[high]>=pivotkey)--high;if(low<high)R[low++]=R[high];while(low<high && R[low]<=pivotkey)++low;if(low<high)R[high--]=R[low];}R[low]=R[0];return low;}void QSort(int R[],int s,int t)//快速排序{int pivotloc;if(s<t){pivotloc=Partition(R,s,t);QSort(R,s,pivotloc-1);QSort(R,pivotloc+1,t);}}void QuickSort(SqList &L)//快速排序{QSort(L.r,1,L.length);}void Merge(int SR[],int TR[],int i,int m,int n)//归并排序{for(int j=m+1,k=i;i<=m && j<=n;++k){if(SR[i]<=SR[j])TR[k]=SR[i++];else TR[k]=SR[j++];}while(i<=m)TR[k++]=SR[i++];while(j<=n)TR[k++]=SR[j++];}void MSort(int SR[],int TR1[],int s,int t)//归并排序{int *TR2=new int[t-s+1];int m;if(s==t)TR1[s]=SR[s];else{m=(s+t)/2;MSort(SR,TR2,s,m);MSort(SR,TR2,m+1,t);Merge(TR2,TR1,s,m,t);}}void MergeSort(SqList &L)//归并排序{MSort(L.r,L.r,1,L.length);}void HeapAjust(int *a, int i, int size) //堆排序{int lchild = 2*i;int rchild = 2*i +1;int max = i;int temp;if(i <=size/2){if(lchild<=size && a[lchild]>a[max])max = lchild;if(rchild<=size && a[rchild]>a[max])max = rchild;if(max != i){temp = a[i];a[i] = a[max];a[max] = temp;HeapAjust(a, max, size);}}}void BuildHeap(SqList &L) //堆排序{int i;for(i=L.length/2; i>=1;i--)HeapAjust(L.r, i,L.length);}void HeapSort(SqList &L) //堆排序{int i;int temp;BuildHeap(L);for(i=L.length; i>=1; i--){temp=L.r[1];L.r[1]=L.r[i];L.r[i]=temp;HeapAjust(L.r, 1, i-1);}}typedef struct node{int key;node *next;}RecType;void RadixSort(SqList &L)//基数排序{int t,i,j,k,d,n=1,m;RecType *p,*s,*q,*head[10],*tail[10];for(i=1;i<=L.length;i++){s=(RecType*)malloc(sizeof(RecType));s->key=L.r[i];if(i==1){q=s;p=s;t++;}else{q->next=s;q=s;t++;}q->next=NULL;}d=1;while(n>0){for(j=0;j<10;j++){head[j] = NULL;tail[j] = NULL;}while(p!=NULL){k=p->key/d;k=k%10;if(head[k]==NULL){head[k]=p;tail[k]=p;}else{tail[k]->next=p;tail[k]=p;}p=p->next;}p=NULL;for(j=0;j<10;j++){if(head[j]!=NULL){if(p==NULL){p=head[j];q=tail[j];}else{q->next=head[j];q=tail[j];}}}q->next=NULL;d=d*10;n=0;m=1;while(m<=L.length){if((L.r[m]/d)!=0){n++;m++;}elsem++;}}i=1;while(p!=NULL){L.r[i]=p->key;i++;p=p->next;}}void runtime(void Sort(SqList &L),SqList &L)//计算函数运行时间{LARGE_INTEGER litmp;LONGLONG start, end;double dft, dff, dfm;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itmp);//获得时钟频率dff = (double) litmp.QuadPart;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获得初始值start = litmp.QuadPart;Sort(L);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获得终止值end = litmp.QuadPart;dfm = (double) (end - start);dft = dfm / dff;//获得对应的时间值,单位秒printf("%lf毫秒\n",dfm/dff*1000);}int main(){SqList L;SqList L1;int n,a;bool j;while (1){cout<<"输入需要排序总数:";cin>>n;while(n<0 || n>MAXSIZE){cout<<"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cin>>n;}ShuRu(L1,n);j=true;cout<<"下面是排序对应的序号:"<<endl<<endl;cout<<"1.选择排序"<<endl;cout<<"2.插入排序"<<endl;cout<<"3.起泡排序"<<endl;cout<<"4.快速排序"<<endl;cout<<"5.归并排序"<<endl;cout<<"6.堆排序"<<endl;cout<<"7.基数排序"<<endl;cout<<"8.重新输入数据"<<endl;cout<<"9.退出"<<endl<<endl;while(j){cout<<"输入选择进行排序的序号:"<<endl;cin>>a;L=L1;switch (a){case 1:cout<<"选择排序的运算所用的时间是:";runtime(SelectSort,L);break;case 2:cout<<"插入排序的运算所用的时间是:";runtime(InsertSort,L);break;case 3:cout<<"起泡排序的运算所用的时间是:";runtime(BBubbleSort,L);break;case 4:cout<<"快速排序的运算所用的时间是:";runtime(QuickSort,L);break;case 5:cout<<"归并排序的运算所用的时间是:";runtime(MergeSort,L);break;case 6:cout<<"堆排序的运算所用的时间是:";runtime(HeapSort,L);break;case 7:cout<<"基数排序的运算所用的时间是:";runtime(RadixSort,L);break;case 8:j=false;break;default:return 0;}if(a<8)ShuChu(L);cout<<endl;}}retur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