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郡县制不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 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焚书坑儒
探究4 如何评价焚书坑儒? 积极:适应了加强______中_央_集_权____________的需要; 消极:__实_质__是_文_化_专_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
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考试成 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 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 较合理。
考试 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 比较脱离现实。 于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 根本目 人才,以巩固统治。展选拔人才。 的
思想主张
对统治的作用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的需要
“天人感应”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 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 (焚书坑儒) 2、社会背景: 汉初黄老之术成为统治思想,汉朝中期王国问题、民族问题、
制——(隋唐宋元)科举制 (明清)八股取士
2、 科举制的演变: 确立——隋朝:隋文帝“分科举人” 完善——唐朝:明经、进士科为主 发展——北宋:取士人数大增 强化——明清:八股取士
3、特点: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②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科举制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对儒学:儒家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儒生成为文化和政治舞台的主角,因 此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经济上—— 实行铜、钱、盐、铁官营制度 民族关系上—— 北击匈奴 思想上——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专制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 (焚书坑儒) 2、社会背景: 汉初黄老之术成为统治思想,汉朝中期王国问题、民族问题、
土地兼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黄老学说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
3、儒家本身的特点:
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迎合了统治阶级“大一统”的需要
想一想,新儒学是怎样形成的?
二、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说 积极: 巩固了___中__央_集__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立了___儒__学_的__主_流__地_位__、__正_统__地_位__________ 推动了___古__代_文__化_繁__荣_和__教__育_发__展___________
坑儒谷(图四)
焚书坑儒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焚书坑儒。
(2Baidu Nhomakorabea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2、太学建立的影响 对儒学:_太__学_的__建_立__,_是__儒_学__教_育__官_方__化_和__制_度__化_的__标_志__;_________ 对社会风气:__带__动_民__间_积__极_向__学_的__风_气__,_有__利_于_文__化_的__传_播__;_____ 对仕途:____出__身_中__下_层__的_人__也_能__进_入__仕_途__,_扩__大_了__统_治__基_础__;____ ___打__破_贵__族_官__僚_对__官_位__的_垄__断_,__________________ 对政坛:___东_汉__太_学__生_的__议_政__活_动__,_迫__使_黑__暗_政__治_势__力_有__所_收__敛_。_____
2、社会背景:
汉初黄老之术成为统治思想, 汉朝中期王国问题、民族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黄老学说已不能适 应统治的需要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激化了阶级 矛盾,导致短期而亡。
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 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①与民休养生息; ②减少对地方的控制
土地兼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黄老学说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
3、儒家本身的特点:
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迎合了统治阶级“大一统”的需要
4、个人原因:汉武帝以皇帝意志尊儒倡儒。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 重用儒生 教育上 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汉代教育体制 在中央,_____创__办_太__学______(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在地方,___郡__国_皆__立_学__校_______,初步建立了_地__方_教__育_系__统_
__对_先_秦_思_想__文_化_成_就_的_粗__暴_否_定_,_是_中__国_文_化_史_上_的_一__场_浩_劫_______; __文_化_成_为__治_权_利_的_附_庸__,_儒_学_发_展_进_入__低_潮_。_______________.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 (焚书坑儒)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
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
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
食”
——《汉书·食货志》
积极: ●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
知所从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君权神授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同
者而用之。 天人感应,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董仲舒《春秋繁露》
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 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②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③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不
同 点
对儒学态 度
排斥、打击
尊儒倡儒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相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点
作用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 (先秦)世官制——(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
黄帝
《春秋繁露》书
汉代的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影秋》为骨干,融
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
思想体系。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教材 消极: 结束了___各__派_学__术_思__想_平__等__竞_争__的_局__面________ 扼制了___学__术_思__想_的__自_由__发__展______________ 实质上是_文__化_专__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提升: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
图说历史
孔子
孟子
荀子
说说他们的对儒学的贡献.
董仲舒
汉武帝
说说他们的对儒学的贡献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汉武帝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 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 (焚书坑儒)
秦始皇 (图一)
李斯(图二)
“焚书“遗迹(图三)
(二)消极影响: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2、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 3、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4、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 5、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
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 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 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 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 庸。
对政治:① 有利于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 为统治阶级选拨了大量人才,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 ③ 有利于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对社会风气: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对文化: 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诗词文学的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