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合集下载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追捧。

生态旅游不仅旨在让游客感受自然的美丽,更注重游客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1.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主流趋势。

据统计,全球生态旅游产值已经超过了2300亿美元,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主题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自然生态旅游,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文化旅游、生态体验旅游、生态探险旅游等多种主题,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2)旅游产品个性化。

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个性化定制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增加旅游的深度和特色。

(3)旅游体验重视质量。

旅游体验质量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的重要标准。

旅游经营者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导游讲解、倡导文明旅游等方式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4)旅游目的地多元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滋养。

游客也会选择这些目的地旅游,不仅可以享受自然的美景,而且可以了解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情况,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可持续发展旅游需要围绕“绿色、循环、共享”的理念,从旅游产业链的四个方面进行策略规划。

(1)开发环节开发环节需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民俗习惯。

在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需要多方寻找意见,保证开发的科学合理性。

(2)旅游经营旅游经营应该坚持绿色生态经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营者应该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解决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3)旅游消费旅游消费要注重文明旅游,不做扰民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游客也应该自觉遵守规定,参与环保活动等,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生态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由于大众旅游带来的巨大环境危害,使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说法受到强烈质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概念生态旅游产品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而开发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产品发展模式是生态旅游产品的“形式”。

旅游产品模式是由产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论文论文参考网因此,对旅游产品模式的界定,应从产品属性入手。

就生态旅游产品而言,应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产品的组成因素:旅游吸引物、旅游交通、食宿接待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等;二是产品因素之间的组合结构形式状况;三是旅游产品所表现出来的功能。

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产品属性特征及模式的确定,以及寻找产品之间差异来区分开不同产品模式类型。

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只有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其价值才能实现。

生态旅游产品是否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最终将受到市场的检验。

一个拥有广阔旅游市场的生态旅游产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2、参与性原则。

当今旅游者越来越喜欢追求参与而不是从旁观赏,在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应留有让旅游者自主参与的余地。

这可以改变旅游者在常规旅游中的角色和心理被动性,使旅游者在欣赏自然、人文风光的同时,能亲身体验到回归自然的怡悦。

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产品,给予旅游者的是多感官的刺激,因而能获得较深的印象和生动的体验。

3、保护性原则。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要求,决定了对生态旅游资源要进行科学管理与保护。

要在保持自然资源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化、生命维持系统的正常情况下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对生态旅游区的旅游环境影响做出评价,包括旅游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的影响程度,旅游区的最大环境承载人数,旅游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产生的废弃物综合治理措施等做出综合评价和规划,力求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降至最低。

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与特色

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与特色

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与特色一、引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与传统旅游相比,其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能够为游客提供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入手,探讨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和特色。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内,以文化体验、娱乐休闲、科学探究为主要目的,结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促进管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强调自然、文化、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以生态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自然、经济、环保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其中主要原因是数十年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而这也引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竞争时代, 游客的购买力更加强大, 也意味着游客会越来越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择,比如享受美景的同时还能进行绿色环保,更加偏爱新的生态旅游模式。

三、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1.生态游览模式生态游览是一种以参观生态环境为主的旅游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整个旅游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特色的生态景区,而景区之间又连成一片。

游客参观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如漫步、观鸟、摄影等方式,了解和感受自然环境。

2.农业旅游模式农业旅游是一种将旅游和农业有机结合的旅游形式。

它将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的观光游览需要,也能满足游客对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康体休闲等多样化的需求。

此项模式需重视产业结构升级,改进传统农耕生产方式,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等诸多方面。

3.体验式旅游模式体验式旅游是一种注重游客个人体验的旅游模式。

它与传统旅游方式相比,更加注重与当地的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互动。

游客可以穿越峡谷、漫步森林、潜水、摄影、农家乐、参观当地生态博物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情。

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
维普资讯
北京 第二 外 国语 学 院学报
20 0 8年第 9期
( 总第 1 1 ) 6期
生 态 旅 游 :概 念 、历 史及 开 发 模 式
王金伟 李 丹 李 勇。 佟连军
( .东北 师范 大学 历史 文化 学 院旅游 管理 系 吉林 长春 1 10 2 0 4; 3
2 An a g I si t f c n lg ,A y n 5 0 0,C i a . y n n t u e o h oo y t Te n a g4 5 0 hn ; 3 U b n a d E vr n n a c e c ol g ,C a g h n 1 0 2 . r a n n io me t l in e C l e S e h n c u 3 0 4,C ia: hn
体 验 古朴 文化 、保 护 自然 生 态 和传 统 文 化 的 动 机 。作 为 一 种 新 兴 的 旅 游 方 式 , 生 态旅 游 在 全 世 界 异 军 突 起 ,方 兴 未
艾。文章 分析 与评 价 了生态旅游的概 念和发展 历史 ,并提 出了生态旅 游开发的 3种模 式。
关 键 词 :生 态旅 游 ;概 念 ;发 展 历 史 ; 开发 模 式
K e o ds:e oo rs ;c c p ;hit r ;turs e po tto o yw r c tu im on e t so y o i m x liai n m de


生态 旅游 内涵
的描 述为 “ c — u 就 是 帮助 你 了解 景 观 … …包 E ot r o 括 自然 和 文化 ” 。而 “ 态 旅 游 ” ( ctui 生 E o r m) o s
[ 中图分类号 ] F9 5

《生态旅游资源》课件

《生态旅游资源》课件

旅游扶贫
引导农村居民发展富有特色的 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和 扶贫事业的良性互动。
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
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意义
科学管理生态旅游资源,可以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品质,保障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 发展。
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方法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思维、法制手段、市场机制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生态旅游资源 PPT 课件
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业为目的,开发、利用、管理 具有生态、自然、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旅游资源的一种旅游形式。
什么是生态旅游资源
定义
生态旅游资源是指自然、人文环境和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旅游景观和资源。
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系统性、耐久性、整体性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经济价值。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如瀑布、峡谷、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具 有纯净、原始、天然的特点。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如古镇、文化村落、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具有历 史、文化、艺术价值。
社会生态旅游资源
如农家乐、民俗游、环保教育等社会活动,既具有 经济价值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
2 社会价值
生态旅游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3 生态价值
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 和恢复。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1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
采取生态保护、文化保护、资源保护等多种措施,保障生态旅游资源的长期可持 续发展。
生态旅游资源的案例分析
国内生态旅游资源案例分析
如张家界、九寨沟、黄山等生态旅游景区,以其独 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第十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第十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
第10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
10.1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 1997年2月16日至2月19日,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旅 游与环境部长会议在马尔代夫召开,讨论了亚太地区旅 游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会议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应该包括:
①有效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发展当地的经济与当地生活服务;
10.3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10.3.2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1)生态旅游 发展的目标 是实现旅游 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 是实现旅游 可持续发展 的一种工具
和途径
3)生态旅游 是旅游可持 续发展的一
种模式
②增加就业;
③保护并妥善管理自然资源,以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平衡;
④维护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⑤在同代、两代乃至几代人之间实现财富分配的均衡。
10.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10.2.1 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公平性 内涵
共同性 内涵
持续性 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含义
Hale Waihona Puke 10.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10.2.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1)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效应的 理解,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②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③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
④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⑤保护上述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
10.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10.2.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注意旅游开发对旅游地产生的影响

浅谈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浅谈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 差异, 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 二适应消 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农业的性质发生
巨大 变化 , 已经成 为具有 多功能 性 的产业 。 它 农业 的战略 , 开发具 有 自主知识产 权的技术 。在 主 将成 为体验经 济的 主导产业 有效 的经 济组织 是 注重
(. 2 )
『J 2 卢云事等. 观光农业 【l北京:北京出版社, M
1 9 ,0 9传统农业论眦 北京: 中国
农 业 出版社 .9 7 . 19 , 7
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3 2 3充分考虑客 源市场。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 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妙的要求
业。
民进 入了产业 圈。另一 方面 , 区也 积极 的 与大 中 过其示范、 。 园 推广和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 专院校、 科研院所合作, 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 3以 户的农民致富。这—案 2 例的实证 分析表明: 西 过
科技为本, 优化资源配置。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 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 确 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 主导产品和技术定 位。 在技术定位上实施 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调, 使农业生态系统进 ^ 性循环, 良 具有生产、 加 工、 疗 养 渤 销售 销泺 等综合功能。2 . . 科技特 2 4 色、 高效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 它是 “ ’ 三高’ 农业的具体体现, 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 科技园区, 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 用先进农业 技术进行开发, 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 造成 具有相当规模、 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 , 成为具有较 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 的新型农

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生态旅游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比较好、但脆弱的区域,为了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同时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分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参照前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生态旅游开发功能分区模式 (见图3)。

此模式尤其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地主要由旅游吸引物综合区、娱乐区、服务区3部分构成,各个区域间都有交通线路相连,这些区域与外界也有交通干道相连。

其中,旅游吸引物综合区由核心区、缓冲区、试验游憩区3个主要区域组成。

核心区是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生态系统的所在,集中分布着珍稀的自然生态环境或文化遗产,其内一般要实行全封闭保护,仅供观测研究。

缓冲区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它是对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进行研究的地区,也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要进行区域,但仅限于观光,且对游客的数量有严格的控制。

试验游憩区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除了开展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相类似的工作外,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旅游活动的形式也不只拘泥于观光活动,可包括漂流、滑雪等。

娱乐区配置了高密度的娱乐设施,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饭店、餐厅、商店等。

娱乐区和服务区是游客最为集中的区域,允许汽车等机动车辆进入。

功能分区是对游客进行分流和对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的旅游开发模式,有利于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

2.社区参与模式生态旅游区的社区往往具有独特的社区文化、优美迷人的社区环境和合理有效的社区结构,它是生态旅游的文化载体。

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发扬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保护模式。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包括旅游发展决策和旅游发展利益分配两个阶段。

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发展决策中,可以充分保证他们的利益和维护他们正当的权力。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摘要: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不断加剧,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时机,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对生态旅游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则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如何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如何在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中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将是我国旅游业今后在世界旅游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入手来分析了解生态旅游的内容和类型。

关键词: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类型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不断加剧,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时机,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对生态旅游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则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如何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如何在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中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将是我国旅游业今后在世界旅游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一宏大课题亟需我国旅游理论界和旅游实践工作者在漫长的探索中共竟此业。

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与模式创新

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与模式创新

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与模式创新一、生态旅游定义及其意义随着旅游业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在逐渐改变。

城市喧嚣的生活让人们渴望远离尘嚣,寻找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

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原则的旅游活动方式。

生态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又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一)生态资源调查和评价对于一个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首先要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和评价。

生态资源调查主要是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

生态资源评价则是对这些生态资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以确定哪些资源适合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

这样可以确保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资源利用合理、生态环境可持续。

(二)生态旅游区划与产品规划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生态旅游区划和产品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旅游区划是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将整个区域分为若干个生态旅游区,对各个生态旅游区进行分类和分级,建立生态旅游区的导览图。

生态旅游产品规划则是根据目标游客的需求和旅游市场需求,制定符合生态旅游资源的主题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

(三)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选择正确的旅游管理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包括公有制旅游管理、私有制旅游管理、合资经营旅游管理等,不同的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例如,公有制旅游管理适用于国家公园等国家级生态旅游景区,而私有制旅游管理适用于民营生态旅游项目。

三、生态旅游的模式创新(一)深度体验式生态旅游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传统的生态旅游方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深度体验式生态旅游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旅游方式,它注重旅游的感受和体验,兼顾文化、历史、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注重旅游的交流和互动,使旅游者感受到真正的生态体验。

(二)专业化生态旅游专业化生态旅游是一种将旅游目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旅游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的特点是旅游目的地的专业性,旅行主题的广泛性,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业向导的专业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1.规划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通过规划和设计来开发乡村旅游,以满足市场需求。

它通常包括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这种模式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和社区参与。

2.经济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推动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

它通常集中于提供旅游经济基础设施,如酒店、民宿、餐饮等,以吸引游客并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模式注重市场需求和经济收益,但同时需要平衡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3.文化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和体验。

它包括保护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如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手工艺等,以吸引游客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这种模式注重文化传承和传统艺术,可以帮助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4.农业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它包括开发农业观光、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使游客有机会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过程。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

5.休闲度假型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为游客提供休闲和度假的机会。

它包括开发度假村、温泉、养生中心等,以满足游客对休闲和放松的需求。

这种模式注重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舒适的环境,但需要注意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规划控制。

6.康养养老型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满足老年人的康养和养老需求。

它包括开发养老社区、医疗保健、康体活动等,以提供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服务。

这种模式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社会关怀,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康养养老项目。

7.主题体验型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为游客创造特殊的主题体验。

它可以是乡村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农业体验等。

这种模式强调游客参与和互动,通过提供独特的体验来吸引游客。

它通常需要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同营造特殊的旅游氛围。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开发可以采用以上七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愈发重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和扩大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它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旅游的核心基地,通过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多个生态地区,如森林、湿地、山区等。

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使游客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2. 生态旅游线路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开发是生态旅游的关键环节。

通过调研和评估,选取合适的旅游区域,规划旅游线路,开发旅游资源,布局旅游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长白山、张家界等地就开发了很多的生态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 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是我国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推广:生态示范区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新的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和推广成为了当务之急。

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和经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5. 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来支撑。

例如,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更便捷和舒适的旅游环境;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更先进和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总之,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第十章 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第十章 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以西方最普遍的生态旅游地形式—— 国家公园为例.国 家公园概念的倡导者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在1998年 就曾写下他倡导“国家公园”的初衷:“他们可以被保存下 来.只要政府通过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 一个国家公 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 着自然之美”。
现阶段,不仅仅是生态旅游产品,中国可能无论何种旅 游产品形式都不可避免会打上市场需求的“大众化”和产业 供给的“规模化”的烙印。
4
二、 “荒野体验”与“天人合一”生态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生态旅游发展的差异还表现在生态价值观上。西方 人追求“人地分离”的价值观,西方的生态旅游资源观念强 调其自然属性,要具有“纯自然景观、原住民文化景观、荒 野体验”的特点,生态旅游则被认为是一种非消耗性、教育 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生态旅游发达国家,由于其 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经济社会水平处于较高阶段的特 征.为“小众化”的生态旅游实现提供了条件
3
一、生态旅游“小众性”特征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化”阶段 的冲突
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实践则表现出了鲜明的“规模性”特 征 我国旅游业在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后,正在步入一个旅 游产业快速扩张、旅游市场需求不断膨胀的时期 从1999年至 2007年底一直实行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更加剧了旅游资 源的稀缺性与旅游市场周期性达到极值之间的矛盾。
是为长期保护自然、原野景观、原生动植物、特殊生态
体系而设置保护区之地区 由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拥有
“地广人稀”的资源禀赋条件。
这些国家内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区一般都远离
居民区,区内自然资源属性很强,人文资源属性较弱,权属
问题矛盾较少。
7

第十章 新兴旅游讲解

第十章  新兴旅游讲解
·当地“社区” ·广泛;尽量减少当地负面影 响 ·公共干预 ·社区稳定与福利;综合的、 整体的 ·长期的
4.替代性旅游的益处
德诺伊(1981)指出,替代性旅游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益处: (1)对个人或家庭的益处:旅游者寄宿于当地居民家中不仅能给当地 家庭带来直接收入,而且有助于当地家庭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 (2)对当地社区的益处:替代性旅游能给当地社区成员带来直接收入, 在提高住宿标准的同时避免大规模开发公共基础设施的支出; (3)对东道国的益处:替代性旅游有助于避免旅游收入漏损,有助于 缓解社会矛盾,还有助于保护当地传统; (4)对已经工业化的客源国的益处:替代性旅游对于花费谨慎或希望 深入接触目的地居民的旅游者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5)对国际关系的益处:替代性旅游能促进国际间—区域间—不同文 化间的相互理解。
大众旅游和替代性旅游各有利弊,在旅游实践中应根据 目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旅游形式。
二、生态旅游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最新定义: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 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 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 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5.替代性旅游的弊端
(1)经常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强加于欠发达国家; (2)潜在的势力角色将控制现有的社区精英(指在社区里拥有特权的当地人); (3)中等的经济返回率; (4)它的经济规模使经营者难以实施复杂的可持续性操作; (5)培养了东道主与游客之间一种更类似于侵入性质的接触; (6)感觉这一活动只适合精英旅游者; (7)替代性旅游充当了大众旅游的先锋。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 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 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 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 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研究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研究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和生态保护。

旅游业也不例外,生态旅游因其低碳、环保、文化等多重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却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生态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自然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双重目的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其开发和利用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满足人们对美好旅游体验的需求为目标。

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人文景观三类。

自然景观包括生态自然景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文化景观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名城、民俗文化等。

人文景观包括城市风光、人类居住环境、异域风情等。

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挑战和机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还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

然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容易带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其次,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注意保护文化遗产。

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泛滥可能导致文化价值的丧失。

最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考虑可持续利用。

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违背了生态旅游的初衷,也会导致生态旅游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失衡。

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我们需要探索和创新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1、生态旅游与农业发展的融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依托于自然和文化环境,而农业和农村的自然山水、原始文化、乡村生态,都是生态旅游资源的产生基础。

因此,生态旅游可以与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观光农业等产业结合,在生态和资源技术转化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

2、生态旅游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还需要涉及到文化和科技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移动设备等手段和文化、故事、人物、地方结合,在游客体验中加入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元素,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收益。

旅游资源的地理分类与开发模式

旅游资源的地理分类与开发模式

旅游资源的地理分类与开发模式旅游是一种愉悦心灵、体验不同文化的方式,而旅游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开发模式则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旅游资源的地理分类多样,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遗产和人文地理条件等方面的资源。

本文将以地理分类为线索,探讨旅游资源的不同地理分类及相应的开发模式。

首先,我们来探讨自然旅游资源的地理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以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包括山脉、海洋、湖泊、河流、森林、草原等。

按地理特征可分为高山地区、海洋地区、湖泊地区和草原地区等。

高山地区的旅游资源以雄伟壮观的山脉景色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吸引着众多游客,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海洋地区则以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水上运动为亮点,例如加勒比海和大堡礁。

湖泊地区的旅游资源则以湖泊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特色,如五大湖和贡布大草原。

草原地区则以广袤的草原、奔跑的牛羊和独特的牧民文化为亮点,例如蒙古草原和阿根廷的大草原。

其次,我们来探讨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人类活动和文化遗产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建筑物、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

按地理特征可分为古都遗迹地区、宗教圣地地区、民俗文化地区和城市文化地区等。

古都遗迹地区的旅游资源以古代文明的痕迹和历史建筑物为亮点,如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

宗教圣地地区则以宗教建筑、庙宇和宗教仪式为特色,例如耶路撒冷和印度的卡西。

民俗文化地区则以独特的传统节日、手工艺品和民族风情吸引着游客,如中国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墨西哥的瓷砖镶嵌艺术。

城市文化地区则以现代化的城市化特征、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为亮点,例如纽约和巴黎。

对于不同地理分类的旅游资源,其开发模式也有所不同。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和冒险旅游。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给游客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和体验的机会。

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旅游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一、自然保护区型开发模式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

这类区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景观。

在开发过程中,通常会严格限制游客数量和活动范围,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比如,_____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区内的濒危物种和生态平衡,只允许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有组织的观光活动。

游客可以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沿着指定的路线观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同时,保护区内还会设置一些观察站和科普展览,向游客介绍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这种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为珍稀物种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游客的体验可能相对较为受限,旅游活动的种类相对较少。

二、森林公园型开发模式森林公园通常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设施建设的平衡。

以_____森林公园为例,除了建设了必要的步行道和观景平台外,还开发了一些与森林相关的体验项目,如森林徒步、露营、森林浴等。

同时,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度,还会组织一些森林保护的志愿者活动,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森林公园型开发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旅游设施的建设规模,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湿地公园型开发模式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开发时,重点强调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_____湿地公园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湿地科普馆、观鸟平台等设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

我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问题及示范案例

我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问题及示范案例

我国生态旅游的政策、产品类型、发展遇到的问题及示范案例一、我国生态旅游政策全梳理2008年,国家制定纲要—《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8-2015》。

2016年,重要指导性文件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15年》。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类型共有7中类型:山地攀爬生态游、森林休憩生态游、草原风情景生态游、湿地观鸟生态游、海洋度假生态游、海洋度假生态游、沙漠探险生态游和人文历史生态游。

三、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类型分为大众生态旅游产品、示范生态旅游产品、特种生态旅游产品三种。

四、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生态旅游内涵要求未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资源粗放开发带来负面影响景区基础与服务设施生态化不足社区参与层次较低与专业人才不足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五、我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案例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篁岭古村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野象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概念正式引入中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逐步成为共识。

继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游年”之后,2009年又被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2013年开始进行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根据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联合推出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显示,截至目前为止,通过认定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共计111处(见附录)。

一、我国生态旅游政策全梳理生态旅游是实现自然保护、旅游业发展及区域振兴等多重目标的一种最佳手段。

从概念引进到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生态旅游在近期也得到理性发展。

其中,国家政策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规范和推动尤为突出。

2005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维普资讯


cIE o。融 氍O硼氍 匿 c 、 、E
生 态旅游是 注重生态内迅 速 普 及 , 游 业 可 旅 持续 发展战 略提 出的大背 景下 产生的 。
由于 大众旅游带来 的巨大环 境危害 , 使旅
力 在生 态旅 游 合 治 理 措 施 等 做 出综 合 评 价和 规 划 , 求 应 从 产 品 属 性 人 手 。 就 生 态 旅 游 产 品 而 欢追求参与而不是从旁观赏 , 项 目的 开 发 中 , 留 有 让 旅 游 者 自主参 与 使 对 自然 资 源 的影 响 降 至最 低 。 应 言, 应从 以下 三 个角 度进 行 考 虑 : 是 产 一
需 要 建 立 适 应 不 同 区 域 特 征 的 区 域 治 理 导 区域 经 济 发展 时 至 少 需 要 考 虑 三 项 基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上 的 客观 要 求 . 台 各 经 符
模 式 例 如 , 作型 、 络 型 、 直 型 和 竞 本 原 则 。 首 先 是 效 率 优 先 , 调 区域 间通 济 体 的 共 同 利 益 。但 是 , 经 济 体 又 有 各 合 网 垂 强 各
因 必 个方 面 进 行 产 品 属 性 特 征 及 模 式 的确 定 , 给 予 旅 游 者 的是 多 感 官 的 刺 激 , 而能 获 生 态 旅 游 重 在 教 育 , 须 把 生 态 意 识 上 升
以及 寻 找 产 品 之 间 差 异 来 区 分 开 不 同 产 得 较 深 的印 象 和 生 动 的 体 验 。
4、 态教 育原 则 。 0世 纪 末 , 际 社 生 2 国 这 品 的 组 成 因 素 : 游 吸引 物 、 游 交 通 、 旅 旅 食 的 余 地 。 可 以 改 变 旅 游 者在 常规 旅游 中 研 的角色和心理被动性 , 使旅游者在 欣赏 自 会 更 为 强 调 生 态 旅 游 是一 种 以教 育 、 究 宿接待设施 、 游 服务和旅游商品等 ; 旅 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西方最普遍的生态旅游地形式—— 国家公园为例.国 家公园概念的倡导者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在1998年 就曾写下他倡导“国家公园”的初衷:“他们可以被保存下 来.只要政府通过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 一个国家公 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 着自然之美”。
6
三、 “地广人稀”与“人多地少”资源禀赋的差异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于1974年出版的
《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及同等保护区名册》中,明确界定了国
家公园的标准:
国家公园是不小于1000公顷面积之范围内,具有优美景
观、特殊生态系或特殊地形,有国家代表性。且未经人类开
采、聚居或开发建设之地区;
韩国20个国立公园,每年政府投入约6亿元人民币。韩国 平均每个国家公园得到的政府投入是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得到政府投入的530倍。
10
五、生态旅游的动因机制与生态旅游概念“舶来”现实的冲突
西方与中国发展生态旅游的动因机制是不尽相同的。 对于西方来说。发展生态旅游直接缘起于工业化时期对 于环境破坏所产生恶果的反省和反思,是经历环境阵痛后的 自觉行为。因此,具有现实及强大的社会基础,而且,西方 社会物质财富较为丰富,国民普遍具有成熟的生态环境意识, 其环保法律制度也十分完善,这都保障了生态旅游的开展。 如生态消费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时尚和潮流,在加拿大 有80%的消费者宁愿多付10%的价格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 在日本有37%的消费者只挑选和购买有环境标志的产品。
8
四、 政府主导模式与财政资金匮乏的冲突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重点生态旅游区都是实行的中央 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的管理及保护模式。
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重要自然和 历史性旅游景区进行管理。其中生态保护和公园运作费用由 财政拨款支撑.以确保各项功能的实现和国家公园的保值增 值。德国则把国有林和国家公园的经营开支纳入国家公共财 政统一安排。原则上也是哪级所有的国有林和国家公园由哪 一级财政负责。
11
五、生态旅游的动因机制与生态旅游概念“舶来”现实的冲突
对中国而言,生态旅游的推动力更多来自于国家和学者 的倡导和引进,并不是一个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而是在全 球范围内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推动和带动下发展起 来的。
因此,与之相对应,我国生态旅游不论从生态旅游市场 的成熟度来说,还是从生态旅游供给的成熟度来说,都还达 不到能够发展完全的生态旅游的条件。
现阶段,不仅仅是生态旅游产品,中国可能无论何种旅 游产品形式都不可避免会打上市场需求的“大众化”和产业 供给的“规模化”生态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生态旅游发展的差异还表现在生态价值观上。西方 人追求“人地分离”的价值观,西方的生态旅游资源观念强 调其自然属性,要具有“纯自然景观、原住民文化景观、荒 野体验”的特点,生态旅游则被认为是一种非消耗性、教育 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生态旅游发达国家,由于其 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经济社会水平处于较高阶段的特 征.为“小众化”的生态旅游实现提供了条件
3
一、生态旅游“小众性”特征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化”阶段 的冲突
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实践则表现出了鲜明的“规模性”特 征 我国旅游业在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后,正在步入一个旅 游产业快速扩张、旅游市场需求不断膨胀的时期 从1999年至 2007年底一直实行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更加剧了旅游资 源的稀缺性与旅游市场周期性达到极值之间的矛盾。
9
四、 政府主导模式与财政资金匮乏的冲突
但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国家来说,中央及地方政府都面 临着严峻的财政约束,有限的财政支出往往会更多地供给于 社会宏观发展的教育、医疗、失业和贫困人口救助等方面, 无暇顾及我国众多的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保护。
以我国的各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自1981年我国建立国家 风景名胜区制度以来.基本上没有对其进行财政预算内的直 接投资。据统计,我国17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每年 投入1000万元。
是为长期保护自然、原野景观、原生动植物、特殊生态
体系而设置保护区之地区 由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拥有
“地广人稀”的资源禀赋条件。
这些国家内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区一般都远离
居民区,区内自然资源属性很强,人文资源属性较弱,权属
问题矛盾较少。
7
三、 “地广人稀”与“人多地少”资源禀赋的差异
我国与国外的国家公同相对应的大部分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内.景区内还存在社区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景区内的居住 人口密度还较大。
如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63平方公里。辖区 内有两镇和36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 81.48%,贫困人口占18%,耕地面积1708.93公顷。
另外,我国有部分生态旅游区处于集体土地之上,更有 着极为复杂的产权关系。这种由于“人多地少”资源禀赋约 束而形成的景区和社区混杂现实。导致了生态旅游区开发与 居住社区之间的矛盾往往十分尖锐.并成为生态旅游区开发 的一大阻碍因素。
5
二、 “荒野体验”与“天人合一”生态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的生态旅游价值观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 然的相互融合关系,主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而不仅仅追求一种“荒野体验” 如与国外的国家公园相对等 的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则明确界定为:具有欣赏、文 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 具有一定规范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与文 化活动的地区 可见,风景名胜区的界定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 融合,而非单纯的自然保护区。
第十章 中外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Contents
1
世界典型发展模式
2
中国典型发展模式
3
中西差异化模式发展比较
2
一、生态旅游“小众性”特征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化”阶段 的冲突
西方“生态旅游”概念区别于“大众旅游”概念的一个 重要特点是“小众性”,即强调通过小众旅游的形式,实现 生态景观欣赏和荒野体验追求的目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 使旅游者受到生态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