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2.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生产力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高和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经济上保证国家的独立自主。
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解放生产力,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社会革命,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二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受束缚和压抑,使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从三个方面阐述
第一、这是建国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都是严重忽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以从认识上解决这一偏差。
第二、这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先进,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而实际上,经历了十年文革后我国建设事业百废待兴,解放生产力在当时是非常迫切的任务,因此邓小平提出了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第三、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定义的内在逻辑关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下的定义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作为基础和前提当然是社会主义这一本质定义中的最本质之处了。
3. 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共同富裕,这不是一句空号,需要我们广大共产党人实实在在去实现它。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共同富裕说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列宁也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党90年以来,我们党担负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共同富裕也是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贫富差距过大到了一个不能容忍的度就会发生社会动乱历,只有广大老百姓都富裕了,大家才会安心的发展,而不是红了眼,你你争我夺,当贫富差距超过了社会容忍底线,社会就会有动荡的危险性。但是共同富裕并不是一起富裕,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也反对平均主义,效率与公平相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坚持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提升发展质量,但是要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对立情绪越积越多,人们就会丧失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事实上,经济快速发展并不必然产生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政府就要未雨绸缪的对分配机制进行宏观调控,不要等贫富差距过大了,才来作为,要实现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相统一。
从现实形势看,目前我国正面临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阶段,处于利益矛盾加剧、社会格局重整的时期。因此,今后的五年,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应对多种矛盾的挑战,“十一五”规划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让广大农民和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分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实惠,无疑是审时度势的睿智之举。
要遏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显然需要政府主导,标本兼治。为此,应在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改变不合理收入分配现状的同时,营造机会平等的市场环境,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抓紧反腐倡廉建设;同时应在国民中强化共同富裕的观念,积极宣传先富带后富及共同致富的典型;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的竞争素质,加强“三农”扶持力度,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增强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4. 贫富差距的解决办法
其一,将效率和公平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发展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硬道理”,但不能像过去为了公平把富人打入地狱,而是将穷人领入天堂。
其二,调整城乡关系,重点解决“三农问题”。
其三,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下岗,以缓解贫困。
其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是调节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渠道。
其五,通过税金调整完善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等多种调节手段。
其六,推进基础教育。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平均教育水平与贫富差距成反比例关系,所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由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贫富差距只是过渡性的,是前进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的一些问题,随着我们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一些倾斜,是可以扭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