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选择与界定 增添版本

合集下载

论文研究对象怎么写+范例

论文研究对象怎么写+范例

论文研究对象怎么写引言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明确研究对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研究对象是指研究的主体,即所要调查、分析和论述的事物、现象或群体。

研究对象的明确定义可以为论文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准确写出研究对象的方法,并提供一些范例进行参考。

方法1. 界定研究领域在确定研究对象之前,需要先明确所属的研究领域。

不同的研究领域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先确定自己所从事的领域。

例如,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行为,研究对象可能会是特定的人群或心理疾病。

而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市场需求,研究对象可能是特定的商品或服务。

2. 描述研究对象一旦确定了研究领域,就可以开始描述研究对象了。

描述研究对象时应尽可能具体和准确,并包括以下信息:•名称:给出研究对象的名称,以确保读者了解研究的主题。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动物,可以提供它的学名和普通名称。

•特征: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以便读者可以对其进行辨识。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功能特征等。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疾病,可以描述其症状表现和临床特征。

•范围:说明研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以避免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个行业的公司,可以指明研究对象所属的国家、地区或规模范围。

3. 定义研究问题在明确了研究对象后,还需要进一步界定研究问题。

一个明确定义的研究问题可以帮助研究者聚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进行研究。

研究问题应该与研究对象相关,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个社会群体,研究问题可以是“该社会群体的文化变迁对其社会结构有何影响?”或“该社会群体的教育水平是否与就业机会相关?”等。

范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明确研究对象,以下是一个范例:标题:某市场领域新兴企业的竞争策略研究研究对象描述:•名称:某市场领域新兴企业•特征:这些新兴企业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强,是市场竞争中的新力量。

它们通常拥有先进的技术、灵活的组织结构和高度的战略敏感性。

学术论文中的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技巧

学术论文中的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技巧

学术论文中的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技巧在学术研究中,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和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对象指的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事物或现象,而样本则是从研究对象中选择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群体。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样本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界定。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研究对象可以是该行业内的企业或从业者。

如果研究的是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那么研究对象可以是患者或动物模型。

其次,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和可获得性。

有些研究对象可能很难获得或者不容易进行观察或实验。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到研究的时间、经费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如果研究对象很难获得或者需要大量的资源,那么可以考虑选择其他可行的研究对象或者采用其他研究方法。

最后,要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一般性。

研究对象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研究问题的一般情况。

如果研究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么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限制了研究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样本选择技巧在确定研究对象后,需要从中选择样本。

样本是从研究对象中选择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群体,用于进行观察或实验。

样本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确定样本的大小。

样本的大小应该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变异程度。

样本过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样本过大则可能浪费资源和时间。

确定样本大小时,可以根据统计学原理或者采用预先确定的标准。

其次,要注意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样本应该是从研究对象中随机选择出来的,以避免选择偏差和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同时,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方法。

另外,还要考虑样本的可获得性和可控性。

报告中对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围划定

报告中对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围划定

报告中对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围划定一、研究对象的定义与重要性研究对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选择和确定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对研究对象的准确定义和范围划定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可以帮助研究者将研究的视角和重点明确化,避免研究过程中的偏离和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清晰的研究对象也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问题,进行精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如何定义研究对象1.研究领域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领域,即将研究内容进行分类。

在选择研究领域时,可以根据研究者的兴趣、专业背景以及研究问题的重要性来确定。

例如,如果研究者对医学领域感兴趣,可以选择医疗科学作为研究领域。

2.研究问题的确定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明确要解决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实用性,以确保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例如,对于医疗科学领域,研究问题可以是“如何提高某种疾病的发现率”。

3.研究的界定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

范围的划定可以从时间、空间、受众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虑。

例如,对于医疗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某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的某种疾病发现率提高问题”。

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定的重要性1.明晰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定有助于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

通过界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可以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2.避免研究过度拓展在科研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范围,研究者可能会陷入研究过度拓展的情况。

这会导致研究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效果不佳。

因此,清晰明确的研究对象范围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确保科研质量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定有助于确保科研质量。

如果研究对象范围过于宽泛,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困难,进而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研究对象范围划定的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了解当前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围。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在毕业论文中,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样本的合理选取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选择的注意事项,以帮助毕业生准确选择研究对象和样本,并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确保其与研究课题紧密相关。

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人、组织、社区或者其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实体。

以下是一些选择研究对象的建议和方法:a) 清晰定义研究问题:在选择研究对象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确保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能够提供有关问题的相关信息。

b) 考虑可获得性:选择一个可以获得信息、数据和访问的研究对象。

确保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回答研究问题。

c) 考虑可比性:在进行比较性研究时,选择的研究对象应具有相似的特征,以便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

d) 考虑实用性:选择一个实际可行的研究对象,这样可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性和价值。

2.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指从整体群体中选择出一部分能够代表整体特征的样本,以便进行研究。

以下是一些样本选择的原则和方法:a) 总体定义与界定:首先要明确研究的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总体的特点来选择样本。

可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b) 随机性与代表性:为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样本选择应尽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样可以减少样本选择的主观性和偏差,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c) 样本容量:样本容量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复杂性来决定。

一般而言,样本容量越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泛化性越高。

d) 样本分层:如果研究对象分层较多,可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来选择样本。

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层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中的比例与整体群体保持一致。

e) 数据采集:选择样本后,需要采集相应的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数据采集方法应根据研究问题进行选择,并确保能够有效地收集所需数据。

总结:在毕业论文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选择是确保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论文创作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论文创作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论文创作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对于学术界而言,论文的撰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硕士或博士研究过程中,或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写作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的两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研究对象与确定研究范围。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在进行论文创作之前,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对象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人、事物、社会群体、现象或理论,取决于你感兴趣的领域和研究目的。

当选择研究对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 感兴趣的领域:选择一个你感兴趣且对你的学术发展有帮助的领域。

这样你将更有动力去深入研究。

2. 值得研究的对象:选择一个被其他研究者较少涉及或有待研究的对象。

这将使你的研究更具独特性和新颖性。

3. 可行性:确保你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可行的,即你可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和数据来进行研究。

例如,如果你的研究领域是心理学,你可以选择研究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如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这个研究对象既是一个有趣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二、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范围是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方面或具体问题的界定。

确定研究范围的过程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行性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确定研究范围的方法:1. 确定研究目的:明确你的研究目的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确定研究范围。

2. 限定时间和空间:根据你的研究目的,决定研究的时间范围和地理范围。

这能帮助你更好地收集和分析研究材料。

3. 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将你的研究范围限定到一个明确的问题上,这将使你的论文更加有针对性和具体。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你可以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某个特定的大学、某个具体的社交媒体平台和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

这样,你的研究将更加具体和可行。

总结在论文创作中,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对象和明确定义研究范围将使你的论文更具深度和独特性。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学术发展;在确定研究范围时,要明确研究目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定。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对象选择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对象选择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对象选择在论文写作中,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的可信度和结果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在论文写作中的研究对象选择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研究对象选择的重要性研究对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具体研究时所选择的对象,可以是个体、群体、组织或者社会等。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对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下是研究对象选择的重要性:1. 有效性和可信度:研究对象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论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若选择了不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结果将失去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性,从而降低研究的价值。

2. 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对于数据的可获取性至关重要。

研究对象应该是能够提供足够的数据和信息的,并且这些数据必须是准确可靠的。

否则,研究者将很难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

3. 研究目的的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

一个好的研究对象应该能够帮助研究者实现研究目的,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二、研究对象选择的指导原则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有一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研究者做出准确和合理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1. 目的与问题:在选择研究对象之前,研究者应该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只有明确了目的和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对象,并确保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和问题相匹配。

2. 代表性和泛化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关键的。

研究对象应该能够代表所研究领域的一般状况,并具有一定的泛化性。

这样才能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性。

3. 可接近性和可观察性:研究对象的可接近性和可观察性是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接触和观察的,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数据和信息。

否则,研究者将很难开展有效的研究。

4. 时效性和实用性:选择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对象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对象应该与当前的社会和科学发展状况相匹配,并能够提供对当前问题和挑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

论文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界定

论文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界定

论文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界定在论文中,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研究范围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讨论如何准确地界定研究对象和确定研究范围,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对象是指研究者研究的主题或者研究的实体。

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组织、一个社会现象、一个事件、一个理论或者一个个体等等。

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研究目的: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还是为了探索一个新领域。

研究目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对象的选择。

2. 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对学术界或者实践界有所启示或者帮助。

研究对象应该是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

3. 可行性:研究对象的选择应该是可行的,即能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研究。

有些研究对象可能是难以获得数据的,这样的研究对象应该慎重选择或者有明确的数据收集计划。

4. 专业背景:研究对象的选择应该与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相符合,这样有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研究对象。

研究者应该选择自己熟悉且有所了解的研究对象。

在确定研究对象时,研究者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专家意见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以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和内涵,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范围是指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限定。

研究范围的界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时间范围:确定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即从何时到何时进行研究。

研究者应该考虑到研究对象的演变和变化过程,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范围进行研究。

2. 空间范围: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即研究对象所在地理区域。

研究者应该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地理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空间范围进行研究。

3. 内容范围:确定研究对象的内容范围,即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和要素。

研究者应该明确定义研究对象的边界和属性,以便进行深入研究。

在确定研究范围时,研究者应该注意避免范围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的情况,力求找到一个合适的范围进行研究。

研究课题选择与定位介绍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并确定研究的定位和目标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研究课题选择与定位介绍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并确定研究的定位和目标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研究课题选择与定位介绍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并确定研究的定位和目标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课题选择与定位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定位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决定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内容和目标。

正确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并明确研究的定位和目标,可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研究课题选择与定位。

一、确定研究兴趣和研究背景在开始选择研究课题之前,研究者应首先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背景。

研究兴趣是指研究者对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感兴趣和热衷的程度。

研究背景则是指研究者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上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通过对自身研究兴趣和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确定研究课题。

二、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研究者应该对相关领域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查阅。

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避免重复性的工作,并能够紧跟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确定研究的定位和目标在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定位和目标。

研究的定位是指研究在某一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即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或填补的空白。

研究的目标是指研究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明确研究的定位和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方法和制定研究计划。

四、考虑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选择研究课题时,研究者还需要考虑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研究的科学性是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科学原则和科学规范。

研究的实用性是指研究所得到的成果是否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研究课题,可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五、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在选择研究课题之后,研究者可以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与其他研究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想法。

通过学术讨论和交流,可以获得同行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定位。

六、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最后,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和定位之后,研究者应该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

这些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

但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重要的不在于是何种属性或数量多少,而在于通过这些对象特征的研究所获取的研究资料,能够达到科学研究应具有的可能性要求。

此外,研究还需考虑现实性和客观性,即实际研究是否可行,是否有对大多数对象进行研究的能力等。

不同特点和不同性质的研究课题及不同的研究者,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上不完全相同。

而确定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研究效率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所以研究对象的确定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确定对象的方法主要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其他还有个案研究等。

1.总体研究.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在统计学中指的是规定范围内一切按特定特征所描述的人物或行为反应的集合体。

它可以是学生、教师,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等。

这是所说的总体研究是指对研究范围中的全体进行的研究,区别于个别研究和抽样研究。

我国在1982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就是典型的总体研究。

某一地区对所有中小学生实施体检,调查中小学生患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及学校里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视力普查,也都属于工作性总体研究。

总体研究应根据课题的要求与限定,把总体的范围定出来,即把属于总体的对象和不属于总体对象的界限能清楚地划分。

例如,对某市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某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是属于总体的对象,与非总体的对象的界限是明确的。

但是如果某学校要研究初二年级成绩差的学生,则可以用分数线把研究对象界限划定出来。

总体研究虽然具有许多优点,诸如能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获取资料的精确度高;容易得到研究对象的协助等。

但是,相对地说,在教育研究中,总体研究特别是大范围中的总体研究,运用还是不多的。

这是因为总体研究在研究对象数量很大时,研究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往往无法达到,获得资料的手段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研究的深度。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设定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设定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设定引言:在进行任何形式的研究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设定。

这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设定,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示例。

一、理论基础1.1 研究对象的定义研究对象是指研究所要观察、分析和解释的实体、现象或问题。

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等因素。

例如,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人的行为、思维或情绪。

1.2 研究范围的设定研究范围是指研究所涵盖的领域或范围。

研究范围设定的关键是明确研究的边界和限制。

在确定研究范围时,需要考虑时间、空间、样本大小、数据来源等因素。

例如,一项医学研究可以设定研究范围为特定地区的癌症患者,并限定研究时间为过去五年。

二、实践指南2.1 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目的是指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或目标。

确定研究目的后,研究对象应与研究目的相一致。

如果研究目的是了解某种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对象应包括相关的实体、过程或事件。

2.2 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的关系研究领域是指研究所属的学科或领域。

确定研究领域后,研究范围应由此确定。

例如,一项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可以是家庭,研究范围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的家庭,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等。

2.3 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问题是指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回答的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后,研究对象应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

例如,一个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对象可以是一所学校的学生群体。

三、设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示例3.1 单一对象的研究某研究旨在研究一种新药物的疗效,研究对象为特定类型的患者群体,如乳腺癌患者。

研究范围为特定地区医院的乳腺癌患者,并限定研究时间为两年。

3.2 多元对象的研究某研究旨在研究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满意度,研究对象包括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不同职业的从业者。

研究范围为多个城市的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并限定研究时间为一年。

如何选择好的研究对象

如何选择好的研究对象

如何选择好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是进行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一个好的研究对象能够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有效的分析结果,进而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然而,在如今数据爆炸的时代,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对象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选择好的研究对象。

1.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在选择研究对象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一个明确的研究目的能够为研究对象的选择提供方向和依据。

例如,如果研究目的是探究某个特定群体的行为特征,那么研究对象应该是这个特定群体的代表性成员。

而如果研究目的是分析某个现象的普遍规律,那么研究对象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2.考虑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还需考虑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可行性指的是能够获取到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且能够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实用性指的是研究结果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推动学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选择一个既可行又实用的研究对象可以提高研究的效果和价值。

3.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多样性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代表性指的是研究对象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研究领域的一般情况或者特殊情况。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泛化能力和可行性。

多样性指的是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选择具有多样性的研究对象可以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论。

4.考虑研究对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靠性指的是研究对象能够提供可靠和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选择具有可靠性的研究对象可以减少研究误差和偏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有效性指的是研究对象能够对研究问题产生显著的影响。

选择具有有效性的研究对象可以增加研究的实用性和决策价值。

5.考虑研究对象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可操作性指的是研究对象能够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操作。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在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前,明确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是至关重要的。

准确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助于使论文具有针对性并保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讨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对象是指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现象、实体或者理论。

在界定研究对象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相关性:选择一个主题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或者对于所在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对象。

2. 目标明确性: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目标,确保研究对象符合研究目标的要求。

3. 可行性和可获取性:考虑到研究时间、资源和能力的限制,选择一个具有可行性和可获取性的研究对象,确保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完成研究。

4. 重要性和创新性:选择一个重要性和创新性较高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对学术界的贡献。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明确研究对象的界定,并确保其与论文研究的目标一致。

二、范围的界定范围是指论文研究的限定条件和范围。

在界定范围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时间范围:确定研究的起止时间,确保研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 空间范围:确定研究的地域范围,确保研究从一个明确的地域出发,有利于深入研究特定地域的问题。

3. 数据来源: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确保能够获取到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4. 理论框架: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帮助界定研究的范围,并提供理论指导。

5. 实施可行性:考虑时间、资源和能力的限制,确保研究范围在可行的范围内,避免过于广泛或过于狭窄。

通过对以上几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明确研究范围的界定,使其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明确研究对象时,要考虑主题相关性、目标明确性、可行性和可获取性以及重要性和创新性等因素;在界定范围时,要考虑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数据来源、理论框架和实施可行性等因素。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样本数量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样本数量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样本数量研究对象与样本数量的选择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它关系到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选择研究对象和确定样本数量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原则。

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研究问题需要解答。

研究对象应与研究目的和问题密切相关。

2. 可行性和可获得性:研究对象要符合研究者的实际条件和研究资源。

例如,在进行实地调查时,考虑到时间和经济成本的限制,选择距离较近的研究对象可能更合适。

3. 代表性:研究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如果研究对象代表着更大的群体或现象,研究的结论可以更具普遍性和推广性。

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应在上述因素的综合考虑下进行,并在研究计划中明确说明选择的理由和依据。

确定样本数量确定样本数量是研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样本数量的不合理选择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偏差或者无效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原则来确定合适的样本数量。

1. 抽样方法: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对样本数量的确定非常重要。

常见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根据研究对象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 效能分析:效能分析使用统计方法来预估样本数量,以达到较高的实验效能。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通过计算样本大小,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公式计算:根据研究领域的经验和特点,有一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样本数量。

例如,在横断面研究中,可以根据总体大小、置信水平和预期误差来计算样本数量。

4. 增量分析: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根据初始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样本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时间,并且更加具有灵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样本数量的确定并不是机械地使用某种方法,而是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资源限制、效能要求等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样本数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在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研究背景首先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而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应该是与研究目的和意义密切相关的,能够有效回答研究问题的实体或现象。

1.2 研究主题其次要考虑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研究对象应该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能够体现研究主题的核心内容。

1.3 研究资源还需要考虑研究所需的资源,包括时间、经费、人力等方面的资源。

研究对象应该是在可行范围内的,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研究。

1.4 研究难度最后要考虑研究对象的难度和可操作性。

研究对象应该是在研究者能够掌握的范围内的,能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二、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还需要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界定,以便明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在进行研究对象范围界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时间范围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即研究对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时间范围的确定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2.2 空间范围其次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即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

空间范围的确定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地域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研究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还需要确定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即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和相关因素。

研究内容的确定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挖掘研究对象的研究意义。

2.4 研究方法最后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即研究对象的研究途径和手段。

研究方法的确定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从而取得可靠的研究结果。

通过对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可以使研究者在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工作,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为最终完成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在开题报告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对象和合理选择样本是必不可少的。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对象是指研究主题所涉及的具体事物、个体或主体。

在开题报告中,应该明确研究对象,清晰描述该对象的背景、特征、情境等相关信息,以便读者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应与研究主题相关。

例如,如果研究主题是心理健康,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体、家庭或社区。

2. 可行性:研究对象的选择应基于可行性考虑。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企业,需要考虑相关数据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3. 目的和目标:研究对象的选择应与研究目的和目标相一致。

例如,如果研究目的是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研究对象可以是医疗机构或医生。

二、样本选择的原则样本选择是从研究对象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观察和调查的过程。

在开题报告中,需要明确样本选择的原则,合理而科学地选取样本。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样本选择原则:1. 代表性: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

例如,在调查全国学生的学习习惯时,可以从不同地区、学校和年级中选择样本。

2. 多样性: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

这有助于获得更加全面和丰富的研究结果。

3. 可行性:样本选择的可行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实际研究中,有时可能会受到时间、经费和数据等限制,因此需要在可行范围内选择样本。

4. 规模与效应:样本的规模应考虑到研究的效应。

如果研究效应较小,可能需要较大的样本规模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5. 随机性: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随机选择样本的方法,可以减少人为偏差,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三、样本选择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可以采用多种样本选择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样本选择方法:1. 随机抽样:通过随机数表或随机抽签等方式,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样本。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选定与定义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选定与定义

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选定与定义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之前,研究对象的选定与定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能够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分析毕业论文研究对象的选定过程,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确定和定义自己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选定的重要性研究对象的选定是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

一个好的研究对象不仅能够使研究的目标清晰明确,还能够提供足够的研究素材和数据支持,使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

因此,学生在选定研究对象时,应该认真考虑以下几点:1. 研究的可行性:学生需要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研究资源和能力来进行这项研究。

如果选择了一个太过庞大或者过于专业化的研究对象,可能会导致无法完成研究或者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2. 研究的实用性:研究对象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研究成果应该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3. 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对象应该是一个新颖的、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与此同时,学生需要确保自己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完成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方法确定研究对象需要学生充分调研和了解相关领域的问题和研究热点。

以下是一些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到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存在的空白。

学生可以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对象,或者新颖的研究角度。

2.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或者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情境。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选择一个适合的研究对象。

3. 导师指导:与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听取导师的建议和意见。

导师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三、研究对象的定义与描述研究对象的定义和描述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定义和描述研究对象时,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 全面准确:研究对象的定义需要全面准确地描述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描述,确保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研究对象。

报告的研究对象如何界定

报告的研究对象如何界定

报告的研究对象如何界定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或撰写报告之前,准确地界定研究对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范围,还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界定报告的研究对象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是界定研究对象的出发点。

例如,如果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某种新型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那么研究对象就可能是采用这种新型教育方法的学生群体。

而如果研究目的是分析某个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那么研究对象就会是这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设施、车辆流量、交通规则等方面。

问题的提出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

例如,“为什么某些公司的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针对这个问题,研究对象可能是这些离职率高的公司的员工,以及公司的管理政策、工作环境等相关因素。

其次,考虑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属性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些特征和属性可以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等。

以“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研究”为例,研究对象的特征就可能包括年龄在 13 18 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的上网时间、游戏类型偏好、家庭环境等都可能是需要关注的属性。

同时,研究对象的范围也需要仔细斟酌。

是选择一个特定的小群体进行深入研究,还是选择一个较大的群体进行广泛的调查?这取决于研究的资源、时间和目的。

如果研究资源有限,选择一个较小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可能更合适;如果希望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性的结论,可能需要一个较大规模的样本。

在界定研究对象时,还要注意排除无关因素。

例如,在研究“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时,居民的宗教信仰可能与研究问题无关,就不应该将其纳入研究对象的范畴。

另外,研究对象的界定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实际获取到关于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如果研究对象过于抽象或难以接触,那么研究就很难进行下去。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研究“老年人的社交隔离与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研究目的是了解社交隔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寻找可能的干预措施。

研究对象与范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与范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与范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研究对象与范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与范围的明确定义和界定,对于整个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范围的确定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研究者在撰写开题报告时更加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与范围的要点。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要研究的主体或客体。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对于研究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目的: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确定研究对象应当符合研究目的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研究的目标。

2. 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应当属于研究领域内的具体实体或现象,确保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研究领域的相关性。

3. 研究可行性:研究对象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实际可行性,确保能够获取到足够的研究数据和信息,以支撑后续的研究工作。

4. 研究新颖性: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新颖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对象,有利于提升研究的学术贡献度。

二、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范围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确定清晰的研究范围有助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

在确定研究范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界定研究主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确定研究范围应当围绕研究主题展开,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一致性。

2. 确定研究内容:在确定研究范围时,需要明确研究所要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要素,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 界定研究时间:在确定研究范围时,需要考虑到研究时间的限制,确保研究范围在可控范围内,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4. 确定研究空间:在确定研究范围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空间的限制,确保研究范围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范围内,有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三、相关注意事项在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的匹配度:研究对象应当与研究目的相匹配,确保研究对象能够有效地支撑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报告的研究对象如何界定

报告的研究对象如何界定

报告的研究对象如何界定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之前,准确地界定研究对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不仅关系到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还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界定报告的研究对象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是整个研究的核心驱动力,它决定了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以及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而研究问题则是对研究目的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通过明确具体的问题,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知道需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比如说,如果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了解某种新型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那么研究对象可能就是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

而如果研究问题是探究这种药物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疗效差异,那么研究对象就需要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群体。

其次,考虑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范围也是必不可少的。

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研究对象的属性、状态、行为等方面。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某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那么研究对象的特征可能包括道路类型、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

而研究对象的范围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还是特定区域的交通状况。

在确定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范围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研究对象过于广泛或者难以获取相关数据,那么研究可能会变得异常困难甚至无法进行。

因此,需要在保证研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地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选择那些能够实际研究并且能够得出有意义结论的对象。

此外,相关的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也能为我们界定研究对象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类似研究中,其他学者是如何选择研究对象的,以及他们的选择依据和方法。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复劳动,还能够启发我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界定研究对象。

同时,要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代表性是指研究对象能够反映出所研究的总体的特征和规律;典型性则是指研究对象具有突出的特点或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

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结果才能够推广和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1.选题——自杀的话题
2.选择研究自杀现象的原因
3.选择的研究对象:自杀率
1.选题是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步,选题通常有“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和最佳性”(董路笔记里是必要性、创造性、可行性、适当性)这样几个标准。

涂尔干在《自杀论》这本书里的“序”提到:“我们之所以在其中选择自杀作为本书的研究课题,是因为比自杀更容易确定的课题不多,我们觉得自杀是一个特别适当的例子。

关于自杀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敏感或者棘手的话题,过去许多学者也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自杀这个话题(生理、地域和种族等),但还没有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许多结论都较为零散。

而涂尔干是通过社会学角度对自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选择。

在加上当时欧洲各国的自杀率有上升之势,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该选题又是很有意义的。

2.涂尔干之所以研究自杀现象,其意图有二: 一是通过具体分析自杀现象,来贯彻和验证他的方法论原则,为社会学家具体考察社会事实提供一个标准的实证研究范例。

“因为集中地研究这一题目,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规律,从而表明社会学比其他思辨的论证更具有揭示事实本质的可能性。

”; 二是因为自杀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社会团结状态的变化,自杀率升高是社会危机的症候之一,对它的研究将帮助了解欧洲社会正经历着的全面失调现象的原因,同时还可能开出救治的药方。

自杀是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一种病态现象, 涂尔干想通过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证明自己的社会学命题, 即社会生活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支配着个人的命运。

但也因为自杀是完全个人化的行为,因此对自杀这一行为的研究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

3.如果说通常提到自杀时人们一般想到的是自杀者的个人行为的话,涂尔干的自杀研究另一创新之处就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层面而非个体层面进行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作者更多地分析和研究另一个重要概念———自杀率。

自杀率和自杀事件分属于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层次,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涂尔干并没有把个人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为探讨个人自杀事件的原因是属于心理学范畴。

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群体及社会层次上特有的现象。

自杀率受多种力量或情况的制约, 不会任意变化, 它具有某一社会、地区或群体的明显特征。

因此他选择以自杀率这种只能以群体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事实,要在自杀率的变化这种社会现象与环境之间建立联系, 找出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社会原因。

这也符合社会学的研究重点。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1.下定义法
2.自杀的定义
3.自杀率的定义
(对于研究对象的确定,其实就是确定分析单位,他把研究自杀的分析单位定位了群体而非个人)
1. 下定义法是《自杀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涂尔干十分重视对研究对象进行操作性定义, 并把它作为实证研究程序的第一步, 他倡导的这一做法已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要求。

2.涂尔干首先界定自杀的含义,涂尔干在界定自杀之前,首先是将当事人的意图或内在动机排除在外, 而只根据当事人的行动与结果这两个外显特征来下定义。

(因为“意图是非常隐蔽的东西,除了大概估计,别人是无法猜到的,甚至连其本人也觉察不出来。

”结果则具有可以观察的客观特点。

)其次,排除了那些当事人没有意识到行为后果的死亡现象,也就是由幻觉造成的死亡以及与动物自杀有关的因素(无意识的反应,它们预先并不知道会导致死亡的结果) 。

如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他们并不明确地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死亡。

(涂尔干对于自杀的界定并没有单纯的局限于字面意义的框定,他认为,对于自杀的界定更加需要的是一个研究范围的准确获取,因为顶着相同的字面意义,很可能掺杂着不同的本质,而不同的字面定义下,有可能会存在完全相同的本质,因此他所采取的是对于范围的框定,而不是单纯的下定义,也就是说他确定了哪些人是我们要研究的,而不是自杀是什么)
因此,在《自杀论》的导论中,自杀现象被界定为:“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

”自杀未遂也是这种意义上的行动,但是在引起死亡之前就被制止了。

”(这个定义的好处是:预先告诉我们那些迷惑人的类似自杀的情况或者任意排除在自杀之外的情况,而且使我们从现在起就对自杀在整个道德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有了某种概念。

实际上,这个定义告诉我们,自杀并不像人们可能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是一类孤立的骇人听闻的现象,与其他行为方式毫无关系;相反,自杀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状态与其他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自杀只是习惯做法的夸大形式。

我们说自杀确实是存在的,因为死者在采取必然会致自己于死命的行动时肯定知道这种行动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这种操作性定义可以确保研究对象及其假设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被不同的研究者进行考察时能获得反复验证, 从而为社会学转向实证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这样的定义,自杀似乎仍属个人行为,并因此完全可以从动机这样的心理
学特性入手进行研究。

这与涂尔干研究自杀现象的初衷相背离。

因此,在定义自杀现象的基础上,为了衡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杀倾向的强度,涂尔干定义了自杀率:“每一个社会在它历史上的每一个时刻都有某种明确的自杀倾向。

我们通过比较自杀的总数和总人口数之间的关系来衡量这种倾向的强度。

我们把这个数据称之为被考察的社会所特有的自杀死亡率。

我们通常以一百万人或十万人为单位来计算自杀死亡率。


这是涂尔干的高超之处,自杀率既是由个人的自杀行为构成的,但又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才可能具有的突生现象。

在导论中,涂尔干提到,“如果不把自杀仅仅看成是孤立的、需要一件件分开来考察的特殊事件,而是把一个特定社会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自杀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我们就会看到,这个整体不是各个独立事件的简单的总和,也不是一个聚合性的整体,而是一个新的和特殊的事实,这个事实有它的统一性和特性,因而有它特有的性质,而且这种性质主要是社会性质。


这为研究自杀选定了明确的测量标准,明确的将自杀从个体层次提升到社会层次,实现了从个人行为到社会事实的转化。

同时使某些研究更加理性,避免在研究自杀的过程中,由于概念模糊而自相矛盾,造成学科间的交叉。

这为社会学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