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陵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钟祥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世界文化遗产——钟祥明显陵。在此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明显陵!

显陵历史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钟祥市。显陵,原名献陵,是明嘉靖皇帝的生父朱佑杭、生母蒋氏的合葬墓,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它地处松林山,南临天子岗,西靠莫愁湖,群山环抱,松青柏翠,水流交错,风景优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册封兴王。兴王府最初建于今河南省卫辉市,朱祐杬以卫辉“土瘠民贫且河岁为患”为由,请求建府邸于安陆,孝宗皇帝从之。安陆州(今钟祥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属荆州地。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别邑,称郊郢。西汉时设郢县,东汉时设竟陵。南朝刘宋秦始六年改县名为长寿,西魏大统十七年改长等为长寿,置郢州,治长寿。元至元十五年,升郢州为安陆府,明洪武九年降安陆府为安陆州。兴工朱祐杬在这里度过了25个春秋,嘉靖皇帝朱厚熜就出生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兴王不幸中暑病逝,谥号献,称兴献王,葬于松林山。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皇帝朱厚照驾崩,因武宗无子继承皇位,遵照太祖“兄终弟及”之遗训,诏迎刚继王位的朱厚熄进京继统,史称嘉靖皇帝。嘉靖三年,经“礼仪之争”后,朱厚熜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尊其母为章圣皇太后,并按北京天寿山诸陵形制,改兴献王墓为皇陵。为了表达对其父的孝心,嘉靖皇帝亲自为皇陵定名,日:“显者,光也,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因此定名“显陵”。为了扩建显陵,朱厚杬强占了整个松林山,将当地的农民强行赶到几十里以外的方口去开荒种地,使不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嘉靖十年,朱厚熄升安陆川为承天府,同时敕封显陵的所在地松林山为纯德山,赐县名谓之钟祥。嘉靖十七年十二月,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逝。嘉靖十八年二月,朱厚熜南巡承天府,为其母寻找吉壤,在拜谒显陵之后,决定将其母南柑显陵。之后又对显陵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直到嘉靖四十五年,显陵的修建一直没有停止过。

显陵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地明显陵构筑了中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显陵和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群。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每临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明显陵围城而建,分内外二城。外围城长3500余米,俗称七里二分。其平面形态宛如一个巨大的“净瓶”。城墙高6、宽1.5米,是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处明代帝王陵寝城墙。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元月七日,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15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0年12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古迹遗址委员会第24届会议正式将显陵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显陵随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必将大力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们能欣赏到显陵这颗“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之艺术瑰宝。

显陵传说

相传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文被他四叔朱棣赶下了台后下落不明,死后没有皇陵。第七任皇帝朱祁钰被哥哥赶下了台,死时已没有皇帝身份,葬在了十三陵范围以外的北京西山金石口。第十二任皇帝朱厚并非皇子,上任后非要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大批臣子认为此举违反皇家礼法进行劝谏,结果龙颜大怒,下旨凡五品以下的官员拉出午门廷杖,180多人被打,17人被打死。朱厚的父亲葬在湖北钟祥,号称明显陵。

相关景点

明代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历276年,共建有18座皇帝陵墓。显陵是第12个皇帝陵墓,建于16世纪中叶,1519年至1566年(明正德十四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历时46年,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皇帝陵墓,因其修建时间长,用工巨大,从而形成了高水平的建筑。显陵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的山川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主体要素,“陵制与山水相称”,根据“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将松林山左峰作为依托玄宫(皇帝棺椁停放的地下宫殿)的祖山,左有山脉作为陵区两侧环护的砂山,前沿的天子岗作为陵寝的案山,形成了一个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局部小环境。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松林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下马碑、门、亭、望柱、石像生、坊、桥等,顺山山势引导至享殿、明楼和宝城。疏密有间,层层递进,给人以封建礼制的秩序感。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显陵在建筑手法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一座陵墓二座地下宫殿、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同时,显陵的建造是明中叶重大事件“大礼议”的产物,关联着嘉靖初年的社会思想、信仰和一些政坛首脑人物的命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比较分析

显陵是18座明陵中第12座帝陵,建筑时序属于中期,在明代帝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意义。

月芽城制度

月芽城是方城与宝顶之间的一个月芽形小院,俗称哑吧院。月芽城是供皇帝行覆土礼而设置的。每年清明节,皇帝要在此向宝顶培置13担净洁的黄土。月芽城制度由孝陵开始,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及显陵一直沿用。

前朝后寝制度

明代帝陵是按前朝后寝的制式而布局,前朝即棱恩门、棱恩殿和左右配殿等组成;后寝即方城、明楼、圣号碑、宝城、宝顶及地下玄宫等组成。前一部分是举行日常祭祀的活动中心,棱恩殿中设有三间暖阁,中间放有神寝即皇帝、皇后的神主牌位;后一部分即墓主人棺椁安寝之所。原则上只有皇帝才能进入这一区域。这一制度为显陵所继承。“陵制当与山水相称,恐难概同。”明世宗崇信道教,显陵在继承“天寿山七陵之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